第一篇:学孔子读后感
读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
昌平中学
高坤
学校给我校每位老师都发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如获至宝。尤其在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更要学习他老人家的教育智慧。
曲阜是“圣人之地”,两千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将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传道、就业、解惑”的教育事业中,并终生都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财富。
当老师,尤其在孔子的故乡当老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其实,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伟大,更不敢拿自己跟孔子比,但是,我体会到的是:老师,必须用心教书,用心去育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要满足他们成长的知识需要、心理需要,我们要教授的除了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如何做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再说教学生学会做人又谈何容易?对学生,要言传身教,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相信,我能做到这些,我的学生也能做到。
总观全书,我感受最深的是孔子的世界观正是他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泉。孔子对天命鬼神的不迷信,是孔子世界观的一个特点。这有利于我们当代教师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另外,孔子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是推动历史的主要力量,企图用‘温和’的方法去改良社会,”这些思想,有利于我们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
再者,孔子关于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不正是当今社会的现实要求吗?
从本书中还学到,孔子的教育目的对己能“修己”,对人能“安人”、“安百姓”。孔子所要达到的理想社会是“至于道”的这种最高理想的社会,这是“天下为公”的时代,大道得行的“大同”社会。这不正符合当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吗?
孔子还告诉我们,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等。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的过程和态度,主张“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学思行”的结合。善于运用问答法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注意关于道德教育任务的培养,向学生传授“知”,“仁”、“勇”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知、情、意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对孔子教学方法的总结,基本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抓住了本质,突出了孔子作为一代名师的优秀之处。这不正是当今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吗
读了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孔子关于教师的观点,不仅在于孔子本身的为人,也在于孔子对教师的有关论述。孔子正是禀承了重视教师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把师德提到“仁”的高度。孔子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作为一个教师的个人人格的感化,重视以身作则。孔子所要求的“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等等,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作教师的标准,孔子正是身体力行一个优秀教师的职责。因此,作者认为“在今天看来,作为一位教师,他有不少优良的教师品德、模范事迹,值得我们重视和批判继承。”
作为教师再结合本书,我认识到孔子主张教师应以教为乐业,以教为乐。他首创儒家私学,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矢志不渝,终身从事教学工作。从他30几岁办学开始,直到73岁病逝,即使是在鲁国从政(任大司寇等职)和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也没有中断过他所酷爱的教育事业。他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用一生的心血和生命,谱写了成效卓著的教育事业的凯歌,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的根本精髓在于对爱的播种。“爱”是什么?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是接受爱?还是付出爱、奉献爱?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某种意义上说,爱即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只有释放出狭隘意义上的个人的爱,在博爱与奉献中,人生才能得到更加开阔的诠释。
读了本书,我进一步了解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如教材建设、创办私学、重视道德教育、提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是具有独创性和启发性的贡献。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反映了当今社会思想和要求。因而,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今天还有许多合理的因素值得我们借鉴。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还有很多值得深思学习的思想其实,国外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孔子了,在国外,有些学者把春秋时期的孔子与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歪曲的孔子截然分开,称孔子是“革命家”、“现代民主主义的奠基人”、“万世师表”等。所以我们更应该把孔子思想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学校的改革正大步向前,广大老师在校长的正确指引下,学孔子,做君子,高举课改兴校的指导思想,翻转课堂,学案导学模式使学校焕发了生机,课堂活起来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平台,我的课堂我主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教师的穿针引线,更好的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
2015.2
第二篇:孔子读后感
「孔子」讀後感
三年六班陳星彤
書名:孔子
作者:孔祥林
出版社: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大意:
孔子是魯國人,三歲時喪父,家境貧苦,從小就被母親撫養長大,十五歲立志向學。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苦,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在艱難困苦中,孔子發憤好學,他遍訪名師,虛心求教,而後週遊列國,吸取各國經驗及增加自己的見識。之後並開始授課講學。顏路、子路、顏淵、伯牛、冉有、子貢等,都是孔子的學生,孔子一生收了三千門徒弟,並發揮了儒家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讀後心得:
我很佩服孔子在古老的年代能有先明的思想,他的門下三千學生,對孔子都非常崇敬,弟子們陪在孔子身邊,感情很深厚,孔子的講究「仁」、「禮」人格,讓後世人們深深的景仰。
孔子雖然家境貧苦,但是他從小就認真讀書,並沒有因不佳的環境而放棄自己,所以我想要跟他學習。他「有教無類,因才施教」的精神,讓他當了老師,不管是貧窮或富有的學生,他都收下,學生問同樣的問題,他會針對學生的個性回答不同的答案,長大以後,我也要當一位老師,用心教導學生,跟孔子一樣,教他們知識及做人做
事的道理,讓他們也能當一位優秀的老師。
第三篇:孔子,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看了《孔子》这个电影,很有感触,其中讲的是孔子在外漂泊,他的学生跟着他,不离不弃,‚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电影中颜回救书:在冰天雪地里,冰裂了,颜回掉进了冰窟窿里,里面都是冰水,他先不上来,先游到下面救书,不停的上下游动,救书,孔子嘶哑的呼喊要颜回上来,但是颜回还是救书,最后他死的时候还是双手紧紧的抱着书,这样的精神很可贵,牺牲自己去救书。但是,牺牲生命去救书很迂腐,不是很好,只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人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行动。
子路,他为了就幼小的君王和敌军奋战,但是还是不幸牺牲,临死的时候他说:‚孔夫子说过‘君子就算是死,冠帽也要整整齐齐。’‛于是开始系帽子。但是别人又给了他几刀,结果牺牲了。说明他把孔子的话都记在心里,临死前也不忘记。很可贵。
孔子的学生都非常的能干、听话,把老师的话铭记在心,所以孔子也是非常的爱学习,把好多的经验都传授给学生。孔子果然是儒学史上的才人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颜回和子路。颜回我以前读过解释他的论语,虽然不是他说的,是孔子说的。子曰:
第四篇:孔子读后感
孔子说:“人分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孔子读后感。”
从生物科学这个角度来解释,中人以上:万物之灵的人;中人:一般的动的人;中人以下:禽兽不如的人。
抠心自问我是哪一等人?中人算不算的上?请自己多花时间认真检讨,改过自新。
放眼看社会禽兽不如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原因?是人们价值观念扭曲,市场导向错误等等,谋财害命比比皆是,人祸不断,读后感《孔子读后感》。
总而言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全中国,全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现在我才明白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从前种种譬如今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今天给自己一个新的出发点——对得起未来的自己。
第五篇:《孔子》读后感
从《孔子》传记看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儒家学说的首代宗师,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他之所以能将儒家思想传承至今,缘于他是一个“聪明人”,懂得怎样在矛盾中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来,为什么说孔子的思想是丰富多样的,但也是充满矛盾的。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这也使得广大劳动人民深切感受自己得到了尊重,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也是五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尊崇其思想的原因。但孔子的思想有时矛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仁”赢得广大劳动人民的要求,得到劳苦大众的支持。孔子还提出了 “礼”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所以这种思想更顺应了统治阶级的管理思想,使得阶级分明,因而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拥护。孔子的思想一方面笼络到的社会底层人民的信任,适应他们美好的向往,又使得统治阶级得到了统治人民、要求人民放弃无谓抵抗的依据,大家各取所需,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菜这种矛盾中使得孔子的思想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而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埋没。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就是矛盾思想的最好说明,如果他的思想真是一心为劳苦大众,那就不可能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当然的教育思想是一直以来被广泛认可的思想。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我觉得孔子的名字之所以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保留至今,和他的教育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不论是统治阶级,亦或是平民百姓,都希望得到发展,希望在学习中改变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是备受推崇的,这也是孔子这个名字至今仍被世人熟知的原因。我先带教育学习的总是孔子思想中教育的先进观念,提到孔子,我们也说到的是大家教育家孔子,可见这种教育思想才是它立足的根本。
所以说孔子是一位聪明人,因为聪明他的思想观念才能受到各个阶层人的推崇,才能流转至今。我们看孔子应该从历史发展来看,这样才能更清楚认识他,了解这位“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