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行为学之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动物行为学之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动物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除人类以外非常有限,以下是动物界的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动物类群,它们能和人类一样,可以使用部分工具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1、北美洲的独居的细腰蜂。
雌蜂挖掘出管状的长洞,把自己捕获到并弄昏了的小虫放入洞内。这些猎物将是幼蜂的食物,幼蜂也将在洞里发育。当雌蜂产完卵并用土盖上洞口后,就用它的大颚叼着一块小石头当作锤子,把洞口的土夯实。这个动作有两个作用,一是夯实盖洞口的土,二是检查洞口是否确实完全堵严实了。这是它们经过长期演化后形成的一种确保后代顺利成长的动物行为,由于以前的细腰蜂幼虫在洞穴里缺乏食物和天敌的威胁,它们不断地演化,自然中形成的该行为。
2、章鱼利用椰子壳
章鱼是不久才被发现会利用工具的在动物世界里,它们会把椰子壳当作自己的盔甲或避难所。有的章鱼把椰子壳顶在身体的上方,八只脚露在椰子壳之外,在海底缓缓爬行。有的则把两半椰子壳合成一对贝壳形状,然后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缩于其中。当遇到捕食者攻击时,这些椰子壳就是它们的避难所。自然状况下,沉落海底的椰子壳,被部分章鱼利用,并且成功的用来抵御危害,不会后者没有利用椰子壳的章鱼很多会被天敌捕杀,因而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
3、鱼类“使用工具”打破贝壳并吞食蛤蜊肉的过程
一名潜水员名叫斯科特·加德纳,当时他正饶有兴致地探索澳大利亚大堡礁,突然听到从海底传来一阵撞击声。他循着声音想一探究竟,竟惊奇地发现一条黑斑猪齿鱼正咬着一只蛤蜊往岩石上敲打。贝壳不一会就被它敲破了,这条鱼把里面的蛤蜊肉吃了下去。加德纳幸运地将整个过程拍了下来,他的照片也成为首个能证明鱼类可以使用工具的证据。鱼类的神经系统和高等生物来说差的很远,这个例子是鱼类利用工具的第一个例子。这个鱼到底是如何获得这一技能真是耐人寻味,不过可以肯定,它是在捕食的过程中获得这项技能,4、爬行动物利用工具诱捕鸟类
爬行动物利用工具的行为也是极为罕见的,通过对密河鳄长达13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鳄鱼会借助工具捕猎。在鸟类是筑巢期,有相当一部分密河鳄会在鼻翼上放一根木棍,以此来诱捕需要筑巢的鸟类。分析诱捕行获得为很可能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鸟类的筑巢期,鸟类需要树枝,碰巧一根树枝在河里并且恰好存在一条密河鳄的鼻翼上,正当一只鸟去取树枝时,潜伏在水下的鳄鱼发起了突袭,成功的获得的食物,该鳄鱼慢慢开始懂得的树枝可以吸引鸟类的道理,其他鳄鱼纷纷效仿,最终会利用小树枝诱捕。
5、乌鸦利用工具捕食昆虫
现实中乌鸦不仅仅会利用石头获取饮用水,它们还会使用其他工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虽然那只是寓言故事,但现实中乌鸦不仅仅会利用石头获取饮用水,它们还会使用其他工具。科学家们发现,乌鸦和它们的近亲都拥有一颗不同于寻常鸟类的大脑,它们会巧妙运用树枝、树叶甚至它们自己的羽毛和喙部,将这些演变成合适的工具。许多乌鸦都会利用喙部把嫩枝“削成”钩状物,还会将树叶啄成尖尖的工具来引诱藏在岩缝中的昆虫。有科学家还专门对新喀里多尼亚乌鸦进行过测试,他们发现这种乌鸦还会配合使用两种工具。科学家由此推断,乌鸦的智商可能还要高于一些灵长类动物,它们似乎更善于推理。它们利用工具捕食行为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很可能是食物资源的短缺和被捕食者的逃生技能的提升导致它们会使用这么复杂的工具来捕食。
6、啄木燕使用工具捕食
啄木燕生活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这是一种灰色的小鸟,爱吃小昆虫。它常常用细长的尖嘴啄树木,寻找食物。一旦发现躲在树孔里的虫子,它就把树皮啄穿,从里面啄出小虫子来充饥。有时候洞孔太深了,尖嘴无能为力,啄木燕就会设法寻找工具——纤细的树枝条。它衔着细枝条的一端,而把另一端伸进洞去,将小虫拨弄出来,然后饱餐一顿。如果一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工具,啄木燕岂不是黔驴技穷了吗?不,它会挑一根比较合适的细枝条,然后自己动手,进行一番加工:枝条过长,就用嘴截去一段;枝条上有丫叉,便用嘴把它啄掉。
颇为有趣的是,遇上得心应手的工具,啄木燕在一次用完后不会轻易丢弃,而是经常带在身边。在树林里飞翔时,它的嘴里总是衔着一根细枝条,这细枝条成了小鸟不轻易离身的“法宝”。只是在用尖嘴啄树干时,它才把细枝条暂时寄放在树缝里。这和乌鸦很相似,但是它更像一个猎者,该技能是亲本传授给子代,最初获得原因很可能也是是食物资源的短缺和被捕食者的逃生技能的提升。
7、画眉使用工具捕食
有一种画眉鸟最爱吃粘在树上的蜗牛,可是,单凭它的小嘴,是无法啄破蜗牛的外壳的。于是,画眉用嘴衔着小石子使劲敲击蜗牛壳,直到敲碎外壳,从中取出雪白肥嫩的美食。这个例子和鱼类利用工具很相似,由于它们无法啄破蜗牛的外壳的,一直画眉无意间将蜗牛扔到了石头上并且砸碎了,成功的获得了食物,久而久之,其他画眉都回去做同样的事,形成了特色的捕食行为。
8、埃及兀鹰用石头当锤子捕食
一些人表示海鸥会将贝壳类动物从天空上落到石头上以砸开贝壳,但技术性不强,海鸥还不会真正利用环境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埃及兀鹰就不同了,它会用石头当锤子,敲开鸵鸟蛋好大吃一顿。秃鹰生活环境比较恶劣,食物短缺使它们对鸵鸟的蛋“情有独钟”,因此他们不得不去想如何才能吃到美味的蛋,他们会利用沙漠中遍地的工具石头来完成他们的美餐,这也是在动物生存过程中演化的技能。
9、穴鸮鸟用动物粪便当诱饵
在种类众多的猫头鹰家族中,有一种叫做穴鸮的。它的生活习性比较怪,不在树上筑巢,而喜欢住在洞穴中。这种猫头鹰以啮齿类动物遗弃的洞穴为巢,或者自己打洞为巢,它们还喜欢收集哺乳动物粪便,之后撒在其巢穴入口处用来装饰自己的小窝。但人们一直没弄清楚猫头鹰此举用意何在:是为了引诱猎物还是为了掩饰嗅觉?对此,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动物学家利维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穴鸮的这一有趣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证明粪便并不能掩盖住鸟蛋的气味,而是充当诱饵,引诱穴鸮喜好的甲虫前来“自投罗网”。科学家对穴鸮的食物残留进行了仔细研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当洞穴用牛粪围绕时,穴鸮吃的甲虫的量增加了十倍。穴鸮捕食的案例动摇了生物学界对鸟类智力的看法。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亚历克斯·卡西尔尼克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就相当于一只蜘蛛建造它的网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代表了一种较高智能。”生物界一直以为,动物界中只有在分类上跟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懂得复杂的社交和使用工具。他们认为鸟类是一种愚蠢的动物,但这个穴鸮能够使用工具捕食的研究表明,即使它们被视为“最愚蠢的动物”,它们的某些表现比被认为是高等动物的灵长类更加高明。
10、黑猩猩使用大棍来狩猎和大猩猩用手杖涉水
黑猩猩作为人类近亲,是动物界中少见的工具使用高手。它们不仅会用石制工具砸食坚果,还懂得使用木棍捕捉白蚁。而今,美国科学家观察发现,非洲雌性黑猩猩还懂得使用树枝制矛,捕猎洞穴中丛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科学家吉尔·普吕茨和帕科·贝尔托拉尼在塞内加尔的热带大草原上观察黑猩猩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最初看见青年雌性黑猩猩使用矛捕食一只丛猴时,普吕茨还认为这仅仅是一次偶然。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雌性黑猩猩却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猎人”角色。然而,黑猩猩最引人注目的工具则是它们使用大棍来狩猎。他们高超的捕食技能令人惊叹。
科学家发现刚果的大猩猩利用手杖涉水,众所周知一根好手杖的作用,显然,大猩猩也深知手杖的价值。在刚果以北的沼泽林地,这只大猩猩使用一根手杖来测试池塘里水的深度,探知了水深之后,它又用它当平衡木,协助它涉水,走过这片水域。它们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学习和创造一些特殊的技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11、海豚利用海绵捕食
美国的科学家最近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鲨鱼湾发现一种会使用工具的宽吻海豚。这种海豚在寻找食物时,会将一块海绵体吸附在鼻子的前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海底泥沙的伤害。首先,它们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寻找一块合适的海绵体,这比其他不用这种方式觅食的海豚要多花费很多时间。美国乔治敦大学生物与心理学教授珍妮特·曼恩在研究中发现,这种技术一般只有雌性海豚使用,而雄性海豚却通常不愿意向它们的母亲学习这种技术。珍妮特认为,研究发现表明海洋世界也存在许多聪明的动物。宽吻海豚的大脑体积仅次于人类,而且结构非常复杂,很难对它们的大脑和语言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但无庸置疑的是,他们看起来好像非常聪明。此前就有研究发现,海豚在捕食时甚至还能与当地的渔民来进行“合作”。宽吻海豚会将成群结队的鱼赶到沙滩,然后给渔民发去信号让他们撒网,而企图逃跑的鱼则会直接游进等在一旁的宽吻海豚的嘴里。海豚还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而且还拥有复杂的社会特性和个性。
12、海獭
海獭使用石块的技艺,也并不逊色。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沿海,有时人们可以看到成群的海獭浮出海面,一个个翻转身躯,肚子朝上仰游着。它们把随身携带的石块放在腹部当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捕获的海胆或蟹,在“餐桌”的石砧上用力敲击。外壳击碎以后,海獭便慢吞吞地翻过身来,悠然自得地品尝新鲜的海味。
使人感到奇怪的是,海獭使用的石块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的扁平石块。这里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圆形的石子容易从海獭的腹部滚下来,而扁平的石块却能稳固地放在上面。可是,海滩上的石子多半是卵圆形的一,这种扁平的石块是十分难觅的。由此可见,海獭在挑选工具上也花了一番功夫。海獭通常被认为是唯一一种会使用工具捕食的海洋动物。
13、鼹鼠自制面罩
尽管这种怪异的哺乳动物浑身不长毛,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啮齿动物竟然没有痛觉。裸鼹鼠对于红辣椒和酸产生的灼烧感以及挤压肌肉产生的痛觉似乎先天具有免疫能力。而且,裸鼹鼠露出嘴巴的强大牙齿最擅长挖洞,不过也很容易“病从口入”。为了不让肺部受到感染,它在嘴唇前和牙齿后放一些刨木花来充当简单的面罩,以防吸入脏物。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
14、大象会造天然水壶
大象挖了一个水坑,之后从树上剥下一块树皮,将它咬成一个球,然后将此球填在水坑,上面用沙子覆盖,这样大象就拥有了一个防蒸发的天然水壶。此外,亚洲象还会使用经过自己特别处理的树枝来为自己驱赶苍蝇,而且这种树枝长度恰好可以驱赶全身的苍蝇。这些都是它们使用工具的例子,在自然中长期演化获得的,其目的或是为了捕食,或是为了避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第二篇:大班科学活动: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大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师: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师: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师: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师: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师: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第三篇: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1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回家好吗?”
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的第几位”
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的第几位”。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2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其本达到预设目标,使幼儿想象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始至终都很有兴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想了一个有一办法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里时,更有了制作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共成功制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将纸猴子的“腿”向两边撇,纸蛇直接插在向两边上翘的长条纸上,在一个纸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最后小结时,缺少对幼儿独特的制作方法给予展示与肯定。
主要内容:
1、教师巧妙的支持促进幼儿发展。表面上看,老师这个活动中指导的语言并不是很多,但老师为幼儿提供的这个活动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儿在尝试让小动物站起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原有经验。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指导和干涉幼儿,而是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引导一名幼儿发现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后幼儿自己来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特别充分,老师没有在技能方面帮助幼儿,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儿,教师的支持作用体现很到位。
2、活动源于幼儿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个活动的来源,不是教师人为的我要上什么课,就创设或编一个情境,黄老师进行的这个活动就在解决和幼儿一起丰富建筑区中出现的问题,是班级活动的需要,是区域游戏的需要。
3、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老师对幼儿经验方面的准备是隐性的,好像并没有过多的让幼儿说出怎样才能把小动物立起来,但在环境中展示的立体相框、之前用各种盒子支撑的纸动物,已经为幼儿积累了经验。这一次幼儿将日常习得的经验都运用了出来,所以才探究出这么多方法来。
4、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特别突出,严锦宽的坚持性、豆豆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幼儿在自己进行一个方法后的互相学习……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连教师都没有想到。这都是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3
活动意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的日趋破坏和人类的厮杀捕捉,使动物遭到严重的威胁,为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愿望,结合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生成了“动物行动周”这个主题活动。而喜欢动物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个活动中,小动物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而“保护地球上最后的”又是孩子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孩子们收集的图片资料,画的图画,玩游戏,和它成了好朋友。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去直接感知和体验,以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幼儿感知并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知识经验,懂得了要保护动物,树立了初步的了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与动物相关的事物。
3、进一步产生爱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动物行动周展板一块。
(2)操作材料:作画工具,各种蔬果,废旧材料,彩泥、剪刀、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行动周”展板,介绍最新活动。
前段时间,在“动物行动周”里,我们开展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谁来说说?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表现动物形象。
1、看到你喜欢的动物朋友,你会想到什么呢?和好朋友讨论讨论?(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2、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有创意。那我们一起来开展“动物大联想”活动吧!
有“盒子大拼盘”,“蔬果大玩家”、“彩泥大世界”、“创想长卷画”,开始行动吧!
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长卷画的小朋友能创造性地作画)
四、幼儿自由欣赏交流创作的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朋友把你联想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好朋友和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创作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发挥幼儿的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中班科学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教案反思4
设计意图:
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回园后,动物成了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话题。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跑步快吗?于是我们组织了“我喜欢的动物”这个活动,让孩子区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自己的动物。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主题探索中有“你问我答”的活动,让孩子自己提问题,让知道答案的幼儿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使个别孩子本身的经验成为所有孩子的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还自发带来了有关动物的照片、图片、碟片、文字介绍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墙面上。本次活动是教师预设的一个活动,我们中班小朋友对图形认识感兴趣,有几个小朋友还尝试用图形贴动物,我就设想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上,通过图形粘贴成动物,一方面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结合数的内容让孩子自己来讨论图形的种类与数量,并初步学习对图形的统计。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3、喜爱动物,学习有目的地观察和比较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4、有初步的保护自然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1、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一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2、幼儿相互讨论。
(二)、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一样的动物。
(三)、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一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一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四)、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讨论那一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四篇: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111班
姓名:姜伟红
学号:2011022016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5日
动物行为学结课论文
你想知道猫和狗为什么一见面就打架吗?你想知道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为什么能吃猫吗?你想知道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罗河上游的鳄鱼为什么对千鸟却相当“友好”吗?动物的世界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它们的语言,行为,生活方式,作为人类——这个蔚蓝星球上的主宰,我们应该去了解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繁衍生息?怎样的进化?这样我们可以和我们的朋友更好的相处,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我们可以一同快乐的生活在这颗星球上。因此在大一的公选课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动物行为学这门课程。我希望我可以通过这门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
经过本次选修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动物的行为分为生境选择行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防御行为、定向行为、捕食与被捕食行为、信号与通信行为、利他行为和战斗行为等。觅食行为是动物最常见的和最基本的行为,它是动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自然界中的动物一般都能有效的获取食物,这是由于进化选择的压力,从长远看,自然选择将会保存那些具有最大适合度的动物个体,从短期看,取食效率越大,肯定会越有利于动物在生殖上获得成功。觅食行为的也具有可变性。食物资源的变动经常会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食物资源稳定的条件下比在食物资源经常发生变动的条件下更容易促使物种发生食性的特化,而食物资源本身也受到各种捕食者之间相互关系得强烈影响。
总之,动物觅食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和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发生适应性变化。
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区、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和育雏等。繁殖行为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自然选择产生了各种机制包括繁殖行为,来保证繁殖的成功。在繁殖过程中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或活动。
同种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可以仅表现为暂时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①集群。最简单的社
群行为。如非洲稀树草原中,大量食草兽逐水草而居,当遇狮豹来袭击时,某些个体惊叫告警,于是集群遁逃。这种聚合很松散,但却是互利的,离群个体很少。②昆虫社群。真正的社群性昆虫包括两组:等翅目(白蚁)和膜翅目(蜂、蚁)。其特征为生殖功能上的分工。社群内的个体分属几个阶级
捕食行为分为索食行为、贮食行为。动物的索食行为是指搜寻食物、捕捉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自己或同种个体对食物需要的行为。动物是异养生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而生活。索食行为正是保证了动物个体及同类能找到共捕捉到充足的食物,即取得作为构成躯体进行一切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以保证个体不断生长发育与繁殖,种族得到延续。贮食行为是一些动物在事物充足的时期或季节,将多余的食物收藏起来慢慢食用的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包括昼夜节律、月运节律(潮汐节律)、季节节律、生物钟。例如:各种螃蟹有着自己的活动规律。它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安排自己的生活:寻食、争斗、繁殖、休息等等,好像事先设计了一张“活动时刻表”一样。例如生活在海滩上的招潮蟹,它的生理活动就与潮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体色能够按照涨、退潮节律发生规律性变化。如果把招潮蟹从广西带到千里以外不同涨、退潮时间的福建沿海,它的体色仍然会按照广西沿海涨、退潮节律发生规律性变化。科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招潮蟹抓来,放在黑暗房间里,它的体色变深的时间,仍然能够像在海滩上一样,每天仍比前一天大约晚50分钟,与海滩上的涨、退潮时间相一致。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原来螃蟹眼柄部位有蟹类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能分泌激素,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着螃蟹的各种活动。这就是螃蟹的生物钟。
防御行为,动物的防御行为则是异种动物之间进行的保护自己,防御天敌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如:竹节虫拟态;乌贼释放墨汁:野兔于晨昏和夜晚来到地面觅食,而在易被捕食动物发现的白天则躲藏在洞穴中;螽虫斯的体色通常是绿色的;会装死的动物有甲虫、螳螂、蜘蛛、负鼠等。这些都是动物的防御行为,用以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伤害。动物的定向行为指动物主动调整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空间位置的行为。如青蛙伸舌粘取飞虫的取食行为,以及候鸟往返数千里飞翔于越冬及繁殖地的迁徙,就其需要精确地确定方向而言,都属于典型的定向行为。定向行为的对象可为外物,如鸟兽类使所筑巢穴有一定朝向(如避风朝阳)。空间位置可以指静止的位置,如动物休息时哪一部分贴附于基底都有定规。又如在阳光下,蜥蜴常根据外界温度而采取一定的体位方向使所吸收的日光足以保持体温大致稳定。再如猛兽隐藏树丛中准备伏击过路动物,必须维持朝向一定方向的警觉待动的姿态。但动物还要不断地活动,要觅食、求偶、避敌等等,这都存在定向问题。动物的捕食动作不仅要敏捷有力,而且一定要对准目标。飞鸟四出寻食路途迂回,甚至会遇到风雨,但却能顺利返巢。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动物能辨别方向。在定向行为的全过程中随时都要辨别方向,校正可能发生的偏差。
利他行为是指那些靠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行为。有些利他行为只在表现型上是利他的,而在基因型层次上则是自私的。还有一些利他行为,无论在表现型层次上和基因型层次上都认为是利他的,可以说是彻底的利他行为。
战斗行为是动物解决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终办法。战斗的激烈程度与双方为之争夺的资源价值大小有关。战斗的形式多种多样,依动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很多动物都生有专门的战斗器官,如角和长牙等。为把战斗中负伤和死亡的风险降至最小,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如进行分阶段和逐步升级的战斗、靠威吓行为取胜、进行仪式化战斗和战前的实力评估等,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之一。
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忠犬八公》这是根据日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讲八公和主人之间的感情,主人养了八公两年后,去世了,但是八公却在主人上下班必经的火车站门口等了主人九年,直到它死。有些动物和人类是有感情的,当然它们自己更是有自己的感情,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感情,或许我们难以理解,但是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尊重它们的行为,即使有些行为对人类有害的,我想人类与动物应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利用人类的优势和强大去侵略动物,甚至破坏它们的家园和生存环境。现在不知道有多少种动植物已经灭绝,在这些灭绝的动物中又有多
少是人类所为。当我们的世界只剩下人类的时候,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悲壮,想想都觉得恐怖。但是现在人们竟为了利益还在纠结是不是应该保护环境,一份《京都议定书》竟然引发了那么多国家的反对,仅仅是为了各国的金钱利益。既然我们同住地球村就应该和谐相处,为什么偏偏要弄得你死我活呢?
参考文献:
1尚玉昌 动物战斗行为 《自然杂志》2006年第28卷五期动物行为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65141.htm动物的定向行为 互动百科
http:///wiki/%E5%AE%9A%E5%90%91动物行为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428.htm动物的觅食行为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30215.htm动物世界大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30215.htm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815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牛》》:中班教案《牛》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牛一生为人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认识、比较黄牛、水牛的外形特征,学习牛勤劳朴实的劳动精神,知道牛是人类的好朋友,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牛》教案吧。
《中班教案《沉与浮》》:中班教案《沉与浮》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沉浮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