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述哥尼斯堡七桥故事
、讲述哥尼斯堡七桥故事。(但不先揭示结果)
师:在 18 世纪,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是一座景色迷人的城市,普勒格尔河从这 个城市穿过,并在这儿形成两条支流,把整座城市分割成 4 个区域。当时有七座
桥横跨普勒格尔河及其支流,把河岸、半岛和河心岛连接起来。有趣的桥群和哥
尼斯堡的迷人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有人在游览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怎样才
能够一次走完这七座桥,每座桥只准通过一次,而且最后又回到出发点?
2、出示七桥图片:
师: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就是著名的 “七桥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片,先猜一猜究竟有没有这样一条路线。
师:有的同学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究竟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笔画 的有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
所谓一笔画,就是从图形上的某一点出发,笔不离开纸,而且每一条线都不重复,也就是一笔勾画出。
第二篇:讲述家风故事
讲述家风故事,树立家国情怀演讲稿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军训故事讲述
军训感悟
金秋十月,热力不减。一场高考,考散了三年同窗,聚集起五湖四海。我们互道珍重,我们互致问候,我们伴着些许紧张和微微期待,迎来了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军训。为期一个月。
初来乍到全然陌生的大学校园,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时,难免会有疏离感与陌生感。多亏有助导帮助我们了解大学校园,适应大学生活。
然而,军训并不简单。虽然没有踢正步走齐步,但有站军姿,打擒敌拳和跳广场舞。白天训练在东区,但我们是住在北区。所以我们早个20来分钟从寝室出发,也才恰巧卡点到。晚上有时候会有晚训,前期大部分时间都被来宣讲的各各学校组织占了去。在东区的时候,助教常说“我们国商人太多,要是在北区的话人一散,大半个操场都被占了。但是,我们在东区练谁看得见呢?没有人能看见。到时候拿出去,人家只会看结果,打得好就是练得好,打不好就是没有好好练。”这句话怎么琢磨怎么有理。可惜,擒敌拳并不像广场舞一般轻松容易。十六动擒敌拳听起来简单,内容却是复杂。简直一动可以抵三动。为求精确和整齐,我们拆分每一套动作,反复练习。从早至晚,我们每日都在漫长的一动一动中反复琢磨。尽管如此,我们还常常因为喊声不够大,动作不够整齐而重新开始。后来更是被带到北操场加班加点的训练。不可能不苦,不可能不累,但是我们知道,这正是军训所训练我们的能力。顽强拼搏,不惧劳苦。迎难而上,敢为人先。这种精神正是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所需要的。军训不只有疲劳苦累,还会去听一些讲座,助导也会不定期给我们开会。学校各部门人员通过讲座悉心嘱托我们,讲解各项规章制度,还讲述各种实例提醒我们防骗防偷,如何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为期一个月军训结束了,我知道自己必须接受这一切的洗礼,才能去争取胜利的资格。其实回头想想,我失去的只不过是几滴泪或者是几滴汗,而我获得的是一张张可爱而又友善的脸,甚至是一个严明,自信,独立的自己。我感到无限的快乐和轻松。我付出了幸苦,付出了汗水,然而得到的确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我学会了坚忍不拔,学会了服从命令,学会了如何奋斗。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品质,磨砺我们的意志。我高唱着,用自己的心去实实在在的领会军人的雄赳赳,气昂昂。难忘我的军训,像一位人生导师一样,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自信,奉献,尊重,感恩„„.这些都是财富,人生最可贵的一笔财富。
第四篇:啤酒哥的故事
啤酒哥的故事
人物简介
罗嵩山,一个郑州的打工仔,2003年,一份迟到5个月的“诚信罚金”让他成为全民关注的诚信焦点,由于罗嵩山的工作为啤酒销售,网民亲切地称他为“啤酒哥”。故事回放
2002年4月27日,对于开封市的杨汉卿、郑春华夫妇来说,是个又喜又愁的日子。喜的是一男三女4个孩子一齐来到人间;愁的是夫妇二人仅靠打零工糊口,怎么养活4个娇娃娃?
四胞胎的困境引起媒体关注,一时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然而捐助毕竟是有限的。10月30日,4个孩子只剩下最后一袋奶粉了,就在这时候三姐妹先后出现了严重的呕吐、腹泻症状,医院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必须住院治疗。11月初,河南的媒体报道了四胞胎的近况。报道深深牵动了一位从禹州农村到郑州打工的罗嵩山的心。8日上午,他给报社打去电话,表示愿意捐款200元,但在前往邮局汇款的途中他改变了主意。
第二天下午,罗嵩山来到河南商报社,将一份倡议书连同400元钱交给记者孔维国。他想给四胞胎长期的帮助,一直到他们长到18岁,计划每年捐400元,连续捐18年。“但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还有11位朋友与我共同组成一个12人小组,每人每年捐出400元钱,直到四胞胎长到18岁,这样四胞胎在长大的过程中每人每月就可以得到100元的帮助!”
11月11日,《河南商报》全文刊登了罗嵩山的倡议书。一石击起千层浪,要求加盟的读者远远超过了倡议书中的计划人数。最终,爱心联盟的阵容确定为20人。11月15日,爱心联盟的8位代表来到古都开封,看望四胞胎,将捐款当场交到四胞胎父母手中。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民政局设立了专门的“爱心账户”。爱心联盟决定,今后每年在四胞胎的生日(4月27日)以前,各位成员自行将捐款汇入爱心账户。
愿望如此美好,现实却是如此残酷。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一切计划,罗嵩山是个啤酒业务员,由于非典,娱乐场所的人气直线下降,啤酒没有销量,已经进行的业务也不能结账,罗嵩山寝食不安,为生意着急,为生活费发愁。更让他着急的,是离4月27日越来越近了。他一直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而现在,却要对一笔400元的爱心捐款食言。最后,他决定给《河南商报》记者孔维国打一个电话,如实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报社
表示这件事可由他们处理,而罗嵩山却坚定表示“不,我自己的承诺由我自己兑现。等我有了钱,就马上汇过去。”
9月24日,罗嵩山终于结算了第一笔货款。他来到银行,并请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忙计算:以400元为单位,如果不能按时还贷,5个月之后该付多少钱?回答是:利息8.40元,罚金30元,两项合计38.40元,因此总共应该偿还438.4元。
下午3时15分,罗嵩山汇出了438.4元。办完手续,他的第一件事是给记者孔维国打电话:“我已经把钱汇出去了!”他要证明的是:罗嵩山是说话算数的!
事件影响
一个打工仔和“诚信罚金”的故事感动了郑州城,许多读者来电称赞罗嵩山的行为,有人为他找工作,有人愿意提供资助,更多的读者则要接替他在“爱心联盟”中的位置,“将资助进行到底”。
一个打工仔的38.40 元,何以有这么大的力量?相对于 400 元而言,38.40 元不足其十分之一,不过是一个“零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况且,400 元这个“基数”本身也不算大。但是,对于打工仔罗嵩山来说,这个“零头”是一种“诚信罚金”。它守护的是一个人“说话算数”的诚信原则,守护的是中华民族“一诺千金”的诚信古训,它已经超越了数字本身。
第五篇:铁蛋哥百姓故事(范文)
一
赶到家,天黑了。
在村口碰上铁蛋哥。他说:“小三,不礼拜,不假期,往家跑啥?”
我说:“我毕业啦!”
他一听,乐极了。攥住我的手,笑哈哈地说:“太好啦!咱们队里,又添一员将!”
接着,他问我:“小三,愿意种庄稼不?”
没容我开口,他又板起脸,摆摆手说:“种庄稼,整天摸土坷垃,文化用不上,有啥出息——小三,老实说,有这想法不?”
他说罢,笑了;我也笑了。他一伸胳臂,把我搂在怀里,亲昵地说:“我刚毕业时,也这么想过。为考不上学,我还偷哭过哩!可是,现在我才知道:种庄稼,大有学问,大有出息……”
二
铁蛋哥,二十一岁。高个子,宽肩膀,方脸盘,黑面皮,浓眉毛,大眼睛,一身疙瘩肉。坐下,象个蹲门石狮;站着,好比半截铁塔;走路咚咚响,彷佛跑了大叫驴。
论脾气,又好说,又好笑。抬腿就是个“把式架”,张口就是“梆子腔”。他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好串门子。
我正吃晚饭,铁蛋哥又来了。爷爷指着我说:“铁蛋呀,这个徒弟,交给你吧!”
铁蛋哥嘿嘿笑着,没应声,也没推辞。
我一撂饭碗,他就拉我去看电影,那股急劲儿,带着桌凳叮当响,门口掀起一股小风。
三
月明星皎,村庄如画。
铁蛋哥望望天,向我挥手道:“快!八点半开演,时间到啦!”
话音没落,大喇叭响了:“时间已到,老乡们,快入场吧!”
我感叹地说:“铁蛋哥,你估计得真准!”
他说:“老俗话说,庄稼佬,庄稼佬,肚里装着一块表!”
你看他,干农活还不到三年呢,在我面前,却摆起老资格来了!我不服气地说:“看你,说你俊,你倒扭起来了!”
他说:“你不服?这一手,也是一套学问!”
四
第二天,铁蛋哥浇地,我看畦口。
你看他,两腿一叉,右手握住水车柄。左手把这腰。膀子一晃,水车哗哗地响起来。井水顺着链条。窜出一尺来高,活象喷泉一样。
好家伙,这头号大水车,他一只手摇起来,比老太太摇纺车还爽利。一会儿,水槽就满了。忙得我这儿堵,那儿挡,东跑西窜,汗水滴滴嗒嗒。我一再央求他:“好铁蛋哥啦,摇慢点吧!”
他望着我的窘相,嘿嘿地笑,还是那样用劲。我赌气说:“咱换换吧!”
他答应了。我接过水车。双手吃力地摇起来。不一会,胳臂酸了,手掌红了,浑身象蒸笼一样,腾腾地冒热气。心,越跳越快,气,越喘越粗;水车,渐渐慢下来。
这时,铁蛋哥走过来,拍我肩膀一下,说:“来,让手吧?”
他接过水车。还是那样摇着,说:“不服不行。这一手,也是练出来的功夫!这里边,有力气,也有学问。一会儿,我告诉你巧劲在哪里……”
五
这几天,铁蛋哥耕地,我跟在犁后撒肥。
这天,他让我扶扶犁试试。我见他扶犁时,一手扶犁,一手举鞭,口里哼着“梆子腔”,怪轻松的。于是,我高兴地同意了。
我接过犁把,他一吆喝,牛走起来。开头,虽然耕得弯曲不直,深浅不平,觉着有些吃力,可还能勉强对付。后来,糟了!我越吆喝,牛越捣蛋,闹得铧出了土,牛离了垧,套架了牛腿,简直是一塌糊涂,我急得要哭出来。
铁蛋哥走过来,帮我整理好,他一吆喝,牛又走开了。他对我说:“小三,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全在这一吆喝上。你一吆喝,他就捣蛋;我一吆喝,它就当事办!”
真的,我扶犁,他吆喝,耕了一趟,牛一直是服服帖帖。休息时,铁蛋哥对我说:“要耕好地,还得先作好牛的工作!”
六
这天,开社员大会,讨论种麦问题。
有人提议在窑洼地种麦子。这意见,得到不少人支持。他们说:“那儿地势洼,黑红土,适合种麦。”
“那儿离村近,运肥省力。”
“那儿,今年种的谷子也不坏。”
…………
铁蛋哥一直静静地听着,后来才慢慢地站起来,说:“我有点不同的看法,也不知对不对。今年种麦,还要想到明年。今年种了麦,明年就只能种夏播作物。可我听人说,百年来,那地种过四十一次夏播作物,就有三十八次没收成。”
这时,有人插嘴说:“收一季麦子,也就够本啦!”
铁蛋哥说:“不一定够本。百年来,那地种过五十次麦子,很少有好收成。今年最大希望,也超不过80斤。今年若不种麦子,等明年种高粱,最少能收240斤!百年来,那地种高粱三十七次,没有一次不收……”
他这一套,讲得人们目瞪口呆。最后,大家都咯咯笑起来。他的意见被接受了。
七
铁蛋哥,岁数不大,干农活时间不算长,懂的事却这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为解开这个谜,我处处注意他。
这天下雨,我到他家去玩。他不在家,嫂子正做针线。我见桌子上放着几个本子,伸手就去翻。嫂子伸手压住说:“这是他的命,你摸坏了,就给俺惹了祸!”
经我再三央求,并表示态度:保证弄不坏,她才答应让我看看。我掀开一页,见上面写着:
“张大伯说:豆子喜欢生土。1930年,角子地,亩产豆子180斤。原因是:这地十年没种豆子……”
又掀过一页,上写着:
“王二叔说:大黄犍,吃哄不吃熊;龙门角,重感情,谁关心它,它就听谁说……”
我一气读完了一本。内容真多,有天文,有气象,有土质,有各种庄稼的脾气儿……。这些资料,从二百多人那里得来,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也有些我不认识的。
我正想再拿另一本,铁蛋哥一步闯进来。
看样子,他不烦我看,还说:“小三,看完了,有啥意见,提提。”
我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趁下雨天,串几个门子。”
八
晚上,我坐在灯下,正写日记,东邻传来叫门声。铁蛋哥回来了。
我回家以来,他每天回来这么晚,也总是大声大气地叫门。往日,我这样想过:又不当干部,每晚上出去干什么呢?有时还烦他。可今天我用心地听着传来的动静。
吱吜!门开了。嫂子说:“看你,又是喊,又是砸,就跟中了状元回来一样!”
铁蛋哥说:“我深更半夜,访师拜友,正为的是中状元哩!”
嫂子说:“看你那样儿!你还是老实地种庄稼……”
铁蛋哥说:“对呀!我就是要中个‘庄稼状元’!……怎么?‘庄稼状元’不光荣啥光荣?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千千万万个‘庄稼状元’哩!……”
噗哧!噗哧!嫂子笑了,铁蛋哥也笑了。
门,又关上了。夜,回复了平静。
我的心怦怦地跳着,紧握笔管写下去:“我要向铁蛋哥学习。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