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论文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碧水蓝天、潺潺小溪、各种野花开满山坡,摸鱼捉虾、逐兽追鸟,白天放着牛羊采集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晚上在清新的夜色下看月亮数星星、伴着蛙声与小虫的鸣叫,听着大人们讲述各种美丽的传说„„这是今天的孩子们再也难于享受到的田园景象了:原始森林不见了,甘澈的小溪成了臭水沟,鱼虾、飞禽走兽、小虫子踪迹难觅,故事中描述的迷人风光难于想象是地球人类的美丽家园„„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上的一大拦路虎。因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态环境恶化源自:
一、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
产业特性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占用和消耗自然资源较多的产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还比较粗放,不科学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浪费和极大破坏,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存在以下几个较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施用国,但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人员有限,农业施用的化肥大部分被浪费掉了。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中的杂质使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日趋严重。
(二)滥用错用农药、农药包装器具用后随意丢弃水沟的现象普遍存在,残留农药造成二次中毒、农药污染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儿时那种暑时中午稻田田坎豆荫下随手一捞就是一碗鳅鱼、那种一手提鱼篓一手撺野果的原生态田野童趣,当今乡村再也难觅。
(三)农膜回收率低,很大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这些难降解的农膜影响了土壤通气透水和农作物根系生长。
(四)秸杆野外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环境布满烟尖,污染空气,浪费资源,影响交通安全。2008年某县发生多起因烧田堪草引发森林火灾事件,毁林几千亩,教训深刻。
(五)土地流转开发中,“毁灭性开发”把青山绿水砍光推平,使生态物种遭受破坏甚至毁灭。这样的开发既使成功了,充其量也只能是有果林但没有森林;有产业但没鸟语花香的生机。类似的还有被称之为“以租代征”式的土地流转,经营者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进行“掠夺性开发”,加速了生态物种灭绝。
(六)小农经济合作程度低,应对风险能力弱,资源浪费大,生产要素利用率低。
二、不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生活方式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求简单方便,把生产过程产生的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遗弃物、禽畜粪便等废弃物任意堆放在河边、道旁和池塘周围;为了降低成本,肆意排放养殖废物,污染了水源和环境。
(二)死人与活人争地,千年累加的坟墓不断蚕食土地,破坏生态环境。
(三)迷信祖上风水,建了新居空了旧屋,不愿拆去的空心房荒废败落。
(四)馋嘴贪吃,肆意捕杀采挖野生动植物。
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一)狂征土地使耕地保护问题直逼18亿亩红线。
(二)滥占水面使水面逐年缩小,水体污染严重。
(三)工业淘汰的落后项目与技术、设备外潜农村,无证开矿、土法冶炼等,“只利用不保护”,安全事故频发,其工业废物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垃圾下乡”是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为城镇保洁。
四、保护农村环境的关键
保护农村环境,关键是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一)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二)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
(三)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总体工作部署
五、有效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对策。
(一)制定充实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提高依法防治环境污染工作力度。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机构,提高依法行使农村环境监管效果。
(三)科学制定农村环境保护长远规划,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环境质量。
(四)努力增加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提高专项资金投入使用产出效果。
(五)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提高领导者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
第二篇:农业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水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水污染。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彻底的国家之一,其农村人口的比例不到21%,但环境污染在美国农村依然存在,包括水体污染。美国政府对农业提供的各种补助,使得农业逃避环境管理,流失的肥料使河流窒息和地下水发臭,杀虫剂随意使用,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滥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化学制品给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全球性破坏,表明了生态破坏带来的对人类健康不可逆转的危害。
在大多数国家,防治水污染主要是指保护水体质量。在日本,水质污染被公认为是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震惊世界的水侯病事件,不仅给日本本国,更对全世界环境造成了无法衡量的破坏和损失,因此日本痛下心保护和治理水污染,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环境改善,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于日本发展始终。
一、农村水环境与农村水污染
水是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必不可少的元素,没有水资源,农村的一切发展将难以实现。由于近年来农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量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体,加上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导致农村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水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防治水污染已刻不容缓。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据一项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约有2亿人的饮用水或多或少的存在安全隐患。据调查,我国农村人群中88%的患病率及33%的死亡率都与生活用水受污染有直接地因果关系。而且,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导致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水环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要素,而是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存在的,因此农村水污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有非点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城市垃圾转移污染等四个方面。第一,非点源污染引起的农村水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引起的水污染。第二,工业污染引起的农村水污染。乡镇企业产生的水污染。第三,生活污染引起的农村水污染。
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在广大的农村并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且任意处置,生活污水则几乎就地直排,不仅容易污染农村水体环境,而且还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据调查,在我国农村每年有多半以上的家庭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沟渠,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不加任何处理,有的农民直接将生活垃圾倒入农田,对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就是随手就扔,随处堆放。除此之外,生活污水更是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排入到各种水体中。第四,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引起的农村水污染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城市规划并没有给垃圾堆放和处置预留位置,因此市民产生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运往周边农村进行填埋处理,这既占用了农村土地,而且垃圾产生的液体也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体。另外,作为灌溉水源一些没有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农田,不但污染了耕地,也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措施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幵始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同时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也相继展幵,特别是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这在相关的法律规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及地方性法规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体系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其立法宗旨皆是为了防治农村水污染,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相协调,保障我国饮用水安全,提高水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立法原则都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一)化肥、农药污染防治
化肥、农药使用带来的污染是导致农村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这一污染的防治,国家鼓励推广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性质、肥力等综合情况确定施肥的措施,大力引导农民科学施肥,该技术要在重点区域尽快普及,推广先进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增加政府对生物农药的补贴,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在种植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上,大力推广肥量需求量低的作物,充分考虑环境效益,要大力推行合理的灌溉,倡导节水农业。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第一,改变单一分散的传统养殖模式,大力支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并采取适当措施给予扶持和政策优惠。第二,加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各项配套的建设。国家支持农村完善各种综合利用设施,进行畜禽粪便及废水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当加强综合利用设施的管理,保证综合利用设施正常运转,确保排放的污水达标,从关键环节上防治水环境污染。第三,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禁止人畜混居现象的发生,科学合理地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第四,引入先进的技术,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对粪便、污水进行处理。建立沼气池,生产有机肥等。
(三)农村污水处理规定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具有排放量大、排放地点集中、污染物种类复杂等特点,如果分散处理,不仅经济上不合理,且处理效果较差。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强配套管网的建设,切实提高城镇污水的收集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的处理率。水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到城镇污水的集中处理设施内。如果污水经处理后排出的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可以免缴排污费。实行层层负责制,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负责,当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要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在节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污水这一非传统水资源,是解决农村缺水的重要途径,而要推广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科学的、合理的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防止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政府要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一些应急措施,包括事前准备、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详细计划,保证水污染事故快速有效的解决,其次,企业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并定期演练,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政府和企业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刻采取应急措施。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防治水污染的瓶颈是工业、企业治理污水处理的成本比较高,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能够节约一大笔成本,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企业非法排污的行为。农村水污染的防治,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立法理念,改变现行立法状况,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水污染防治立法机制。要以提高农村水环境
质量为目的,切实保障农民饮水健康。要制定农村水污染防治措施,促进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农村的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护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和健康权。法律优先保护农村的基本生活用水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农村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第二,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农村水污染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经济以及观念的落后,因此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不能放松了经济的发展,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制定这些措施首先必须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利益,确保措施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农村水污染防治,要在不影响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情况下进行。
第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起农村水污染的来源中,有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可以有效的减少农药化肥的实用,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生态工程研究和利用的投资,从法律层面将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从根源上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以此达到双臝目的。
第三篇:简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及其措施论文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业环境进行保护。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对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以及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空气资源的污染。
1.1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养殖户对粪便基本没有任何处理,基本都是直接排放,污染面比较大,但治理比较困难,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粪便等都对农村的水资源产生一定污染,有的地区污染度已经解决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源的指标,这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粪便等问题进行一定优化,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1.2 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大约有80%的秸秆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燃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土地秸秆长期进行燃烧处理,会使土地缺少氮元素,对粮食增产有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都提出了秸秆有效利用的管理办法,但现有的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大部分秸秆没有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三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旅游污染。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把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土地污染特别严重,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
2.1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对农村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各级政府都提倡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的面积,对我国土地起到一定保护,能防范风沙等对土地的入侵。对树木要有计划地开采,对乱伐乱砍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对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农药使用、秸秆的应用合理的处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农村,农民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比如畜禽粪便的排放,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感觉到那不好,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几年国家注重了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其宣传力度不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让农民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改善农业环境有现实意义。
2.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察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全面掌握污染情况。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制约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结果只能是“影响工作”。规划、措施是以掌握农村各类污染源的行业、数量及其分布地域为基础,以了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为依据,以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为参照。要想早发现、早防治、早见效,必须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农业环境污染少发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国家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禽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畜禽业产生的粪便进行科学有效性的处理,建立生态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粪便的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能力,科学地进行养殖,对农业环境起到保护措施。
3.3采用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种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结束语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少农业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第四篇: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发布日期:2002-04-13浏览次数: 218来源:作者:
(1994年4月21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5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04年7月30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和渔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土壤、水、大气、生物等。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农业环境有关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业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农业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农业环境质量负责,将农业环境保护作为整个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环境保护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环境资源状况逐年增加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
第七条 对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护与防治
第八条 农业环境保护实行预防和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农
业生产基地、城市副食品基地、名特优稀农业生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农业资源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耕地和资源实行特殊保护。禁止在保护区内擅自兴建非农业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必须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群众植树造林,加快山区、平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及开垦国家禁止开垦的陡坡地。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开发治理荒山、荒地、荒滩,控制风沙危害,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盐渍化和贫瘠化。
从事采矿、石油勘探开发、挖砂、取土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治理措施,减少占用耕地和破坏植被。造成破坏的,要复垦还耕、恢复植被并赔偿损失。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禁止超量开采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水资源枯竭和地面沉降。
第十三条 禁止新建对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已经建成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禁止将有毒、有害的产品委托或转嫁给无防治能力的乡镇企业生产。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发展生态农业,设立生态农业试验区,推广农业资源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和利用农村新能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税收、贷款、能源供给以及其他经济、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引导农业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第十五条 保护草原、草场和人工草地。草地使用者应当合理经营,防止因过量放牧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禁止砍挖固沙植物、取土破坏草场植被。
第十六条 严禁占用农业用地堆放、处理固体废弃物,禁止在农业用地和农用水源附近堆放、处理有毒、有害污染物。向农田提供作为肥料的城镇垃圾、粉煤灰和污泥,必须符
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七条 禁止向农田、草原、林地、渔业水域及灌溉渠道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应当对用于灌溉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定期组织监测,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被污染。
严禁向农用水体倾倒垃圾、废渣和排放油类、剧毒废液、含病原体的污水;不得在农用水体中浸泡、清洗装贮过油类、有病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第十八条 向农业环境排放废气、烟尘和粉尘的,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保证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果树、蚕桑、牧草及其他农作物不受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十九条 饲养畜禽和进行农畜产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粪便、废水及其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和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条 保护青蛙、蛇、猫头鹰等益虫、益鸟、益兽,严禁猎捕、收购、出售。
第二十一条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积极采取综合防治农业生物病、虫、鼠、草害的技术措施,及时回收农膜等有害废弃物,防止、减少农用化学物质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
对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农业等部门应当予以公布和宣传,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环境污染严重,妨碍农作物正常生长、生产的农畜产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区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区。
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应当对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区内生产的农畜产品定期组织监测,及时确定并公告在该区内不宜种植的农作物及不宜作食品、饲料的农畜产品。
第二十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认证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部门,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督指导下,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主要
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农业环境建设,推广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产业;
(二)负责农业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三)组织农业环境监测、农业环境质量调查和农业环境影响评价;
(四)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五)保护珍稀濒危农作物、近缘野生植物和畜禽等农业生物物种资源;
(六)调查处理或者参与调查处理农业环境污染事故;
(七)宣传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农业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
(八)依靠法律法规规定行使的其它职权。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水利、林业、水产、矿产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职责范围内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对农业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对农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同级农业等部门的意见。
农田区域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等农业建设项目,必须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农业部门预审后,方可按规定报批。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监测设施,负责组织本辖区的农业环境监测。
第二十九条 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
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三十条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属于农业生产中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造成的,由农业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属于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其他公害造成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部门调查处理。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等部门,在对涉及农业环境污染纠纷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农业环境监督检查实行监察员制度。农业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由省人民政府农业部门统一制发的《监察员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工商、土地、林业、水利、矿产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向农田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城镇垃圾、粉煤灰和污泥作肥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部门责令其停止侵害,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在草地上砍挖固沙植物或者取土破坏植被的,责令其恢复植被,并按照破坏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一至三元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严重污染的,责令其消除污染,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
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有关部门执行罚没处罚时应当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六条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三十七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重大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严重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农业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施行。
第五篇:湖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湖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1993年2月13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3年2月25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环境保护,是指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和农业生物等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农业环境质量负责,将农业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业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农业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对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指导农业等有关部门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对农业环境的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的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审批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区;依照法律和本条例履行其他有关职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监督管理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农业环境建设,推广生态农业,开发生态农产品,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产业;
(二)负责所属农业环境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三)组织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农业生物、农产品的环境质量的监测、调查和农业环境影响评价;
(四)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预防、治理;
(五)宣传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推广交流;
(六)依照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行使现场检查权、污染调查处理权、行政处罚权,以及其他有关权限。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水利、林业、水产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职责范围内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应根据各自的职责,以多种方式合作开展农业环境监测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环境监测网络,其提供的监测数据和资料,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和处理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的依据。
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监测数据同其他专业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发生冲突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技术仲裁。
第十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本省地方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该类标准由环保、农业、土地、水利、林业、水产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执行。
第十一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范围内的农业环境状况,拟定农业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二条 对农业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农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应通知同级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上述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由其主管部门分别负责预审,并监督建设项目设计与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监督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属于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中造成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现场检查和调查处理;属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造成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并负责提供农业环境污染损失数据。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四条 跨行政区域农业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以及几个行业交叉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第三章 保护和防治措施
第十五条 农业环境保护实行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状况,合理安排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少污染的产业,推广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品种,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生产对农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综合防治污染的能力。
第十六条 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产业,开展生态农业工程、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农村能源工程以及土地沙化、盐渍化整治工程建设,推广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工技术、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技术、生态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草地经营技术,加强工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和保障能源供给等优惠政策,并在其他经济、技术政策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引导农业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十七条 加强农业生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商品粮基地、城市副食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以及名、特、稀、优农产品集中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建立生态农业保护区,并采取扶持措施,开发生态农产品。
第十八条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积极采用综合防治农业生物病、虫、鼠、草害的技术措施,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及时回收农膜等有害废弃物,防止、减少农用化学物质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对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农业等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公布和宣传,并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农作物害虫、害鼠天敌的保护。第十九条 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应当结合治理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农业生产内部污染进行。农业建设、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应当与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相结合。
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区,由农业等有关部门提出申报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条 严格控制城镇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和在农村兴建污染严重的项目,对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单位,应当限期治理;对严重污染农业环境的乡镇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
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排除或者减轻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规定排放标准,饲养畜禽和进行农产品加工,应对粪便、废水、废渣采取无害化处理,避免和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二条 禁止向农用水体倾倒垃圾、废渣、排放油类、剧毒废液、含病原体废水。浸泡、清洗有毒有害物质,必须避开灌溉、饮用、养殖水体和农田灌溉渠道。
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并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或者灌溉渠道。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对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灌溉的,应定期组织监测,向灌溉用水单位和个人通报水质情况。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农田倾倒、弃置和堆存固体废弃物。确需在农业用地修建处置、堆存固体废弃物场地的,必须报当地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征地占地手续。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环境状况,安排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经费。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区的治理经费,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业或其他农业资源管理部门协商安排。
合理使用农业环境污染赔偿费用。对污染单位付给受害方的赔偿费的使用和安排,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协商,除补偿受害者个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余部分作为专款全部用于治理污染,发展生产。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环保法和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造成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教育、警告,责令改正;已经造成污染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一)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单位拒绝检查或弄虚作假的;
(二)在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中实施严重污染农业资源行为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治理恢复,并向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重大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农业及其他农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