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难点和对策专题
锯衔研宪考考2013年第43期(总第2531期)
查询相关信息,其中公众具有反馈环境相关信 污染问题导致利益损失的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法
息的自由。该平台至少应由环境质量监测、污 律和信息援助,获知损害投诉和诉讼的渠道。同
染排放信息、环保公众参与和生态状况监测四 时采用培训、文艺宣传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部分组成。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建立生态文明、建立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和诉讼制度,使由于 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王 莉 沈贵银
摘要: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的同时,农业农村环境也受到
一定影响。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出台法律法规、制定生产标
准、推广环保技术、开展优质安全产品认证、给予直接补贴等。实践中,这些政策措
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直接规制乏力、技术推广难度大、环保产品市场发育
不足、经济激励作用小等问题,需要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主体的新特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环保政策;难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51(2013)43—0018—0
5农业环境状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
一、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效果 持续
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密切相关,是农
我国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始于农业环境
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业生产向
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农林部
就 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生产经营者向兼业化、多 开展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目前,元化转变,城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 农业部继续履行农业环境保护的职能,同时环保
水平更加关注,农村居民也开始关注居住环境 部门的工作也逐渐向农村拓展。状况,农业环 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应
(一)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直接规制。
直接规制是各国政府控制污染的首要政 该全面审视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存在问
题,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环境 策工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
台
保护。《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法》、重 8
万方数据 我国农业环境保手户宣与措狍 准点和对策
锯所五壬宪考考2013年第43期(总第2531期)
#d一——————一——~一—m_‰Ⅻ∞ⅫⅫ_“目$《《∞№∞女嘲#R《※Ⅻ*&%《《镕≈#№目㈣‰Ⅻ目H∞目‰&‰目日∞日鞠%%目■目∞%《《目自∞■■%棚
一删——
一
《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食品卫生法》 剂补贴、作业补助、以奖代补和植保机械购置补 等,让农业农村环保工作有法可依。同时,颁 助等方式,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推动专业化统 布各项标准,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例如《渔 防统治快速发展。此外,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推 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 广一些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技术。例如,湖南省 全使用标准》、《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近年建立健全绿肥良种繁育与供应体系,增加 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畜禽养殖污 绿肥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和技术创新投入,鼓励
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同时,开展环境质量监
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1 983年农牧
渔业部农业环境监测中心站正式成立后,陆续
出版发布《中国农业环境质量报告书》,后来
随着机构改革,该项工作逐渐归到中国环境监
测总站,在其每年制定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
境保护”的了
信息披露,但是信息量有限,2009年出台《全
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农村
环境监测工作。
(二)推广环保生产技术,改进生产行为。
不当生产技术和方式是造成农业农村环境
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过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
药、农地长期单一种植、农资包装物的随意丢弃、畜禽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和不完全处理等,通过推
广一些生产技术,可以改进生产者行为,减少环
境污染。首先是“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
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 的基础上,科学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
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从2005年起农业部将该技术作为科技人户工
用
程的第一大技术在全国推广,目前已经发展到
整村、整乡、整县等整建制推进,将服务范围逐
步覆盖到主要土壤类型、主要作物和绝大多数
农户。其次是推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该技
术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用药量大、生产成本高、农
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实现农药减量化使用,降 万方数据』厍可斗朝:橹 6h证蟊~ LI,)nn殳车F绽船耐r『抨丑已酌农户种植绿肥作物;建立秸秆腐熟还田示范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稻一鸭一稻”、“畜一 沼一种植”、“畜一沼一鱼”等种养结合的循环农 业模式。
(三)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引导生态 环境建设。公报》中进行关于“土地与农村环
从20世纪90年代起,农业部陆续启动 绿色食品事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系统 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 作,以市场力量引导生产者自觉采取环境友好 型生产方式,在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同时,问经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要品牌。“无公害农产品”是保障农产品消费的基本安 全需求,参照执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强制性 标准,管理上实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 的制度;“绿色食品”的本质内涵是“安全、优 质、环保”,其产品质量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 上,规定了更高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总体上 达到国际先进的质量安全水平,管理上实行产 品认证与使用证明商标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有机食品”更加突出生态环保,要求不使化学投入品,按照国家认监委有机产品认证制 度管理;“地理标志农产品”重在传承农耕文 化,强调地域特色和独特品质,由农业部实施 登记保护。(四)提供财政补贴,促进重点污染防治。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
l、I B亩qb古士兰il;fr刍善6^由n己卫:导忙血品当二舀●
保护农业农村环境。到目前,“三品一标”已
Z# H丛辜缠衙石手宪孝考2013年第43期(总第2531期)
经济上的奖励和补贴,鼓励社会各主体投入农村
环境建设。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以下三项工程:
始通过
导养殖户修建沼气池,对
畜禽养殖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能源利用。
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沼气中央补
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300元、1600元、2000元。
在湖南省,2003~2011年,中央共支持农村沼气 国债(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达到18.42亿元。
从(2)农村清洁工程。从2005年开始,农业部在 列的 部分省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以农村
大多数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重 及标准。
点,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
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用经济的手
段、市场的机制,建立物业化管理模式。截至
201 1年年底,全国已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1400多个。2012年国家启动生猪清洁养殖示
范项目。湖南省主推生物发酵床技术,将双峰
每县中央
实施改造发酵床17 000平
方米任务量。(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建制
村为基本治理单元,有重点、分批次促进农村环
境综合整治,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
施。资金投入在2008年是5亿元,2009年10 元,2010年25亿元,201 1年和2012年合计接近
100亿元。
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难题
总体来看,我国采取了指令规制、技术创
新和经济激励等多种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维护了农
村生态环境。但是,很多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
有效实施,政策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水平还比 20
万方数据
较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相距 甚远。(1)农村沼气工程。进入21世纪,国家开(一)直接管制乏力。补贴部分建设资金,引
制定法律法规,对污染排放和主体行为做出 规定,依法强制实行,是世界各国污染控制的主 要手段。这种手段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层次的法 律法规文本,还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处罚细
则,并有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这些法规,并对违规 行为实施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目前 土地到灌溉水到农药使用,我国出台了一系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是调查发现,绝 农业生产经营者并不知晓这些法律法规不知道如果遵守这样规章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 务,也没有相关的部门进行宣传、监督和执法。此外,农村地域宽广、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 业生产技术和方式复杂多样、农户自身素质不高
等特点,对实施这种强制性指令控制-y-段提出更 高要求。等7个生猪养殖大县列入实施范围,(二)技术推广难度大。补贴340万元支持
当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难度非常大。第 一,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农业生产 经营者出现兼业化、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年 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对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和接受能力不强。第二,一 些对环境影响小的新技术如生物制剂、物理防护 手段等,往往物化成本高于传统的化学投入品,而且使用起来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较为费事,在 没有相应收益增加的情况下,农户不愿承担这样 的额外成本。第三,一些环保技术要求少施化
肥、少打药,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或者产品品相
不好,造成农户收益下降,影响农户的使用积极 性。第四,当前农技推广部门力量较为薄弱,工 作经费不足,难以进行技术推广,加上小规模分 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新技术推广运用难度
亿
较大。
万方数据
生产和农民居 乍方式,加快农
大农村农业环 护协调发展的 勺认识,将农业
立置。第一,加 殳,加强环保部 L员配备,提高 的环境保护政
史,确保城市垃 ‘污染向农村转
亏染。第三,加 ‘环保投入作为
i i
l
l l
l
l l
i
l
i
l l
堡盘堑鲨查多2013年第43期(总第2531期)
标准、环保标准和处罚细则,明确监督部门,确 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 保环保法规的执行,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防 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施环保生产技术,治没有环保处理实施的企业盲目上马,强制要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在技术研发和推广过程
求不达标企业整改,对严重违规的企业要关停;
对一般小农户,要充分利用相互监督和村庄自
治,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造成严重环境影响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好的做法要加以表彰、奖励
部的一项
重要工作。
(三)规范产品认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
严格规范各项优质农产品的产品认证,确保
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认证费用,鼓励符
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认证。加大市场
营销,扩大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将信息尽可
能地传递给消费者,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建立成长期的供销关系。加强对已获认证
产品的监管,开展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违规行
为,立即取消认证标识,并进行信息披露,加强认
证产品的公信力。
(四)加快适用技术的研发,改进推广方式。
将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渗透到现代农业
建设中,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目标,将增产
增效与生态建设并重,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
机农艺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
全的现代农业。引导、鼓励和支持科研部门加
强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
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基
础研究,力争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
溉、新型肥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取得重
大实用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
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能力,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利用广播
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
技术,广泛宣传环保生产技术。培育和支持新
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
万方数据
中,还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尊重农业农民的 基本特点,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利用群众 智慧,选择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的环保技术 和设施。和宣传,并将村庄环境治理作为村干
(五)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减少污染源。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生产企
业的监管力度,认真落实产品标准,鼓励研发和 信管,严厉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流通。一 旦发现必定重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产品 质量,推广绿色、环保、有机的农资产品,从源头 上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者因使用劣质投人品对环 境和食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借鉴 “押金返还”的方式建立生产资料包装物回收
制度,引导包装物的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对生产资料营销人员的道德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宣传推广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导农户合理打药、平衡施肥,实施环境友好型 的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1]杜江、罗琚:《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
及治理对策》,载于《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1期。
[2]乐小芳:《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农村))2009年第l期。
[3]付中元、吴敏娜、李晓丰:《农业发展与农业环境 可持续性管理》,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6期。
[4]任晓冬、高新才:《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及政策分 析》,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LO年第3期。电视、报
[5]李谷成、范丽霞、闵锐:《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 的协调性》,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 10期。
推广环保产品。加强对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环境影响分析》,载于《内蒙古环境科学
第二篇:发展我国网上银行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发展我国网上银行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电子银行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内容提要: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型分销方式和渠道,是商业银行未来生存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竞争手段,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的效益增长点和服务利器,也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电子银行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一、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电子银行是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方式或渠道,客户不需要到银行网点,只要通过电脑、电话、手机、ATM、POS 等电子终端,就可以方便地获得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网上购物、外汇买卖、国债、基金、保险、股票等等多方位的金融服务。一般来讲,电子银行家族成员包括自助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自助银行以ATM、CRS、DCD及POS机为主,体现在客户可以自行选择和操作机器设备进行自我服务。这种服务方式1972年3月起源于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顾客已经可以在自助银行的各种终端设备上,享受到几乎与柜台业务完全一样的一整套银行服务。
家庭银行以电话银行为主体。基于设施的不同,家庭银行可大体分为电话银行、视频终端家庭银行等形式,目前以电话银行(Telephone Banking)为主。家庭银行(Home Banking)服务使得客户在家里便能办理各种业务,其服务大都具有灵活方便、反应快捷等优点,因而吸引了大量顾客,提高了银行服务效益。
企业银行企业银行(Corporation Bank)服务,使得银行的企业客户可以利用位于企业办公室的计算机(主要是PC,PC银行故此得名)、电话等处理终端,通过专用网络连接到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客户可以通过操作设备发出各种指令。但从未来趋势看,PC银行将被Internet银行取代。网上银行以Internet为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Internet逐渐普及。以Internet为服务发送渠道,用户通过访问银行网站,就可获得各种银行产品与服务。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出现之后,网络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手机银行以手机为基础,也称移动银行。它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用以手机为主的各种移动设备,使客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提供了手机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具有如下特点:
(1)“3A”式服务(3A=Anytime+Anywhere+Anyway)。全天候(Anytime)电子银行全天候24小时连
续运行,对其使用可以不分昼夜,摆脱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银行的使用同样可以不受全球时区的限制。在任意地方获得(Anywhere)只要拥有合适的工具(电话、电脑、手机、ATM等),客户所处的地域就无关紧要,随时随地都能获得银行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访问自己的开户银行。多种方式提供(Anyway)客户将不仅仅通过银行柜台才能办理银行业务,而是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手机、ATM、电话等多种方式享受各种银行产品和服务。
(2)以人为本的服务。电子银行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尤其体现在网上银行。它不仅可以同传统银行一样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推出一些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服务,这些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个人情况单独设计。比如网上银行可以实现服务使用界面的个性化,根据个人喜好定制页面内容和色彩等等。通过电子银行,银行还可以以各种方式积极与客户联系并获取反馈意见,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电话调查、ATM提示等,按照客户的要求及时增进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
(3)综合性的服务。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提供的服务,除了全面了解自己的账户信息,还可以了解银行提供的相关信息,如证券信息、保险信息等等。随着银行业分业经营界限的慢慢打破,这种综合性服务功能将越来越强大,银行客户通过电子银行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不再是梦想。
(4)高度程序化的服务。与传统银行提供的面对面客户服务相比,电子银行能应对的业务复杂程度显然有限。一般而言,电子银行常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效处理的优势,低成本地提供程序化的、可以自动完成的常规业务,如信息查询、转账服务、修改密码等。而高附加值的、非程序化的企业客户服务往往需要在网下通过客户经理开展。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竞争激烈,新品迭出,效益显著,前景喜人”是电子银行业务目前发展的现状。随着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和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已开始转向网上支付和电子转账等方面的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国内商业银行也正在改变传统的柜台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
90年代起,银行卡、ATM、POS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应用,国内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开始萌芽。交通银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组建以来,以电子科技手段为先导,进行品牌塑造,赢得了消费者,业务迅速发展。特别是率先推出的自助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之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各种电子理财产品的推出,使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为例,在隆重推出神通卡、神通网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提供的代收话费、电费、收视费等收付功能,以及提醒服务业务,得到了业界同行的肯定。工商银行于1997年12月在互联网上开办了自己的网站,是最早推出网上服务的国内银行之一,并率先在国内同业中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诸多产品、服务归为一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电子银行的概念,打造了“金融e通道”这个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电子银行整体品牌。该
行2004年底已拥有1000万户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和11万余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底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到389万户,交易额1019亿元;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达到68705户,交易额32937亿元。
有关人士分析,到2005年底,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将飙升到1.4亿户。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都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制定市场策略,推出理财新品。如招商银行,2005年初推出了理财新品“财富账户”,随后在今年的4月,同广东TCL集团签订了“票据通”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商业银行都以创新姿态加入金融产品的市场大战之中。中国工商银行继“电子银行”、“金融e通道”后,又推出个人网银业务金融@家,为客户提供帐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网上汇市等12大类60余项服务功能。到目前为止,有关资料显示,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业务指数已占到整个业务量的25%,就是说,100笔业务中有25笔是通过电子银行的渠道进行交易的。起步更晚的招商银行,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网银、个人网银、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网上证券五大产品系列为主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在国内商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美洲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50%会在1~2年内离开;只拥有定期存款账户的企业,30%会离开;而同时拥有定期、活期、网上银行账户的客户,最终选择离开的比率只有1%~2%。这项数据揭示了电子银行和传统银行共存的价值所在,显示出电子银行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电子银行业务对金融市场重新瓜分,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银行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各商业银行所预计的目标和效果,电子银行的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较小、客户使用的满意度不高、实际使用率偏低等等,而制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主要以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细分不够严谨、营销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高、低端客户资源相差悬殊,低端客户占比过大,客户资源不容乐观。面对低端客户占比较大的现实,市场细分工作不足,客户结构调整不力,流于一概而论的认识,存在畏难情绪。另外,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相形之下,目前电子银行的宣传更偏重于短期行为。商业银行在产品宣传上的投入乏力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深层次推广,如在街头难见宣传电子银行业务的广告,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对于客户而言,没有对产品的深入了解,何谈“认购”热情。
2、系统性能尚待优化,产品功能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大都表现为将一部分传统的柜台业务电子化,所推出的电子银行产品也大多限于对银行现有业务的电子化改造。真正的产品创新远未涉及,创新特色不明显,没有体现网络的根本属性--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产品功能还不能满足客户除现金业务外的全部需要。例如有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不能办理分行的一些特色业务(代缴费、外汇宝等);同时,比之于网上银行来讲,电话银行业务由于缺乏可视性,所以操作起来相对繁琐,表现为语音报读菜单冗长,16~19位的账号输入时间过长,造成客户不必要的话费浪费,影响了客户使用该产品的热情。而网上银行虽具直观性,但操作计算机本身就要求客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Internet知识,由于天津地区电脑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熟练使电脑的客户人数亦相对较少,加上认识不足、收入偏低等客观因素,也影响电子银行业务的普及与推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操作过程中需客户输入的内容偏多,客户感觉不方便,自然就降低了使用热情,致使部分客户与电话银行渐行渐远。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对于系统升级来讲,一方面可以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过于频繁的改版升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使客户产生陌生感。对于可以任意选择服务银行的企业来讲,其稍感不便或使用中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转投他行,这样极易导致客户流失。
3、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不足
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尚属传统业务的补充手段,所以产生的效益不明显,直接创收能力仍然显得薄弱,造成了在重视直接效益指标考核的情况下,支行对难见直接效益的电子银行业务乏力可推。领导层对该业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业务的发展。事实上,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分流柜台压力,缓解柜员劳动强度,并为我们带来直接的业务收入和高附加值的潜在效益。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柜员在全力忙于传统柜面业务的时候,面对排队拥阻和嘈杂人流并无主动推介离柜业务的意识,导致“越来越忙”的“马太效应”频出,电子银行的潜能优势无从发挥。
4、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市场培育力度差
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所反馈的意见得不到及时解决。虽然网络银行业务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但相对于客户来说,我们产品中的部分功能仍有待改进。比如,企业网银中一个客户号下面仅允许一个账号进行交易,这对于拥有多个账户的企业来说,使用网银进行交易是很麻烦的。
对电子银行客户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售后服务。相当一部分客户在初次使用电子银行产品的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存在疑惑,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这会极大地挫伤客户的使用热情。而开户以后再放弃使用网络银行,不是一个简单增加睡眠户的问题。在越来越强调量本利分析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不仅造成银行系统资源的无端浪费,更为银行激活和催醒这些客户带来更大的成本负担。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来自客户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及时收到效果,也使得产品调整因缺少市场依据而失去针对性。长此以往,必然制约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四、发展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努力转变经营方式、增强盈利能力、实现战略转型。要在营销网络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并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联动营销、全员营销,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特别是网络银行的客户数、交易量、提升人工网点替代率,加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
2、加强领导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加强客户服务手段、丰富产品功能、拓展市场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利用电子银行业务,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分销渠道和新的效益增长空间。同时在物质、人员、技术、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但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形成统一的电子银行业务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
3、优化系统结构,完善产品功能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经营效益普遍不甚明显,创新特色不显著,与国内先进行相比,不能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产品功能老化,不能满足客户除现金外的全部需要。因此,商业银行要注重科技投入,大胆引入电子新科技,积极培育推出新产品,有效疏通营销渠道,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造最佳效益。
4、加大宣传力度 统一宣传口径
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产品宣传中,应以网上银行为宣传重心,采取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多渠道的交叉宣传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产品的集中宣传等手段,形成本行电子银行产品广告系列,不断扩大本行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形成本行的品牌产品。
5、健全营销机制,构建立体营销格局
一是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丰富营销手段。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确立以差别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化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的营销策略。二是以阵地营销、媒体营销、交互式营销、户外营销、广告招贴等方式,构成立体营销格局,以不断丰实的营销手段,使电子银行产品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售后服务,做好市场培育。首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唤醒睡眠客户,激活盲点客户,努力减少客户流失。四是对客户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客户随叫随到的跟进式服务,妥善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与客户的紧密接触,贴近用户,查找问题,改进产品,完善功能,树立品牌,培育市场。
6、重视队伍建设,强化员工培训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要靠一支高素质、高科技的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商业银行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就要提前开始着手对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和员工进行培训。培训要更加贴近于市场实战,要纠正过去台上台下的教学方式,采用电子银行产品营销成功案例讨论、讲解互动的方式授课,并突出培训效果。同时,还要准备电子银行手
册、电子银行演示程序、相关介绍幻灯片、申办手续文档,存放在内部网FTP服务器文件夹内或共享,方便深入学习,强化教育培训效果,真正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第三篇: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难点与对策
关键词:保险意识薄弱 道德风险 保险监管
摘要: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面临困境,其主要原因即以上三点保险意识薄弱、道德风险严重、保险监管存在漏洞。本文将从这些不利因素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适用办法。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1. 商业医疗保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医疗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患有某种疾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及疾病而导致支出医疗费用时,由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属于健康保险的一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商业医疗保险有别与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项目。商业医疗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开办的一种险种,相对于政府主办的社会医疗保险(就是我们所缴纳的4金中的一金)来说,它的保障更为全面,例如,社会医疗保险对于药品的限制较严格,许多我们常用的进口药都不在报销范围,而且政府对医院每年的医保支出都有指标,对于医保卡看病的费用都有严格的限制。而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更为全面些,许多疾病都在保障范围。2.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日前,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负责人就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保险公司已有100家,销售健康保险产品的有81家。截至2005年底,有42家寿险公司、35家财险公司开展了健康保险业务,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开业,形成了多种主体共同经营健康保险的局面。
据统计,2002年以来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为37%,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312亿元,累计承保2.5亿人次,承担保险金额13万亿元。2006年上半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93.73亿元,同比增长21.23%。2006年全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376.8亿。
目前,我国的我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业务总量很小。2006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 641.4亿元,健康保险保费仅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68%,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9.12%,显然与健康保险在整个保险业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2).业务比重很低。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所占比重: 2001年为4.32%,2002年为5.38%,2003年为8.03%,2004年为8.05%,2005年为8.4%,2006年为9.12%,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健康保险业务比重均在20%以上。
(3).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极微。从保险深度来看,2005年全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312亿元,GDP为182 321亿元,仅占0.17%,2006年全国GDP为209 407亿元,健康保险也占0.17%。从保险密度来看,2005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4元;2006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9元。
(4).业务覆盖面极小。我国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都在60%左右。2005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7 590.3亿元,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583元,个人支出313元,占53.68%,人均商业健康保险消费支出仅占个人卫生费用支出的7.66%,而美国这一比例为5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商业医疗虽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保费规模仍然较小。但是发展趋势可以从增长幅度看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随着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公司产品服务的专业化改进,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会有喜人的成果。
一、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困境分析 11 从投保人、被保险人角度分析
(1)保险意识薄弱:由于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还未创立,政府面向全国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不论是生病住院还是一般用药,都可以进行报销。现如今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险的医疗保险项目,作为一个福利性的保障,当被保险人产生了医疗费用,政府即可为他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这就致使人们认为拥有了公费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就足够了。其实不然,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是费用型,补偿能力有限,它只能对一般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但是面对重大疾病,对其治疗所需的费用补偿能力相当有限。而且根据数据表明,有百分之80的人一生中都会罹患重大疾病,所以仅仅有社会医疗保险是远远不够的。而商业医疗保险则正是针对病重进行补偿的险种,它对社会费用型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具体的内容你可以写:因为以前都是公费医疗,现在有了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后,很多人都觉得保障足够了,但是社保的医疗保险是费用型,补偿能力有限,特别是对费用高额的疾病,所以需要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2)道德风险突出
由于现如今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致使道德风险发生严重,很多“客户”为了保险金的补偿会去进行“逆选择”。如:有的“客户”已身患保险条款中的对应重大疾病,但是他们却钻了体检的空子或者串通保险营销员去带病投保,然后再去诈骗保险金。还有些投保的“健康体”,在他们购买了医疗保险之后,身体稍有不适,就回去医院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治疗,因为有了保险金的补偿,这些人就会抱着“小病大治”的念头,也许一个小小的感冒,他们会当作肺炎来诊断和治疗,以此来获得更多的保险金补偿。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通过各种手段诈骗保险金的形式,一人投保,全家吃药。利用医院的关系出具虚假的住院、诊断证明来诈取保险金。如此众多的道德风险的发生也是如今阻碍着我国商业医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购买能力有限
由于保险的射幸性,人们普遍会认为买了医疗保险如果不生病的话,那么所缴纳的保费就“白搭”了。另外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或者个人一般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经济待遇,其单位所提供的保障也往往相当完善和充裕,这一人群对疾病医疗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于是他们选择了自留,觉得即使不买保险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支付;而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比较困难的家庭和个人,他们的经济条件很难重大疾病的侵袭,也许一场不幸的大病就使得他们的家庭风雨飘摇,他们才是真正最需要购买医疗保险的人群。但是正是这一类人群对医疗保险的购买能力却不强,再加上侥幸心里,他们也可能认为“没必要”或者“不舍得”去购买价格偏高的商业医疗保险。2.从保险人的角度分析
而对于保险人而言,当前我国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着以下的种种问题,它们也成为了阻碍我国商业医疗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产品种类较少(2)产品费率较高(3)核保、理赔流程不规范(4)保险营销人员误导客户
3.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分析——道德风险明显
医院受利益驱动,对患者进行不必要治疗,使得医疗费用难以控制。
三、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 1、1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而言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应增强保险意识,正确认知保险的功能,认识到商业医疗保险是对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最有力的补充.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由政策上支持的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对大额医疗保险项目的补充的明确通知。《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新一轮省级医保大额医疗费用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保险人而言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就应从上述的几个问题入手
增加可参与的险种,险种也应“与时具进”,不仅要完善以往可保疾病的种类范围,并且要将当前我国的医院最近新增的或者临床病例有增长趋势的重大的、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列入可保范围,从而更全面地为投保人着想,切实地为他们分散医疗风险
合理控制费率在进行核保的过程中,保险公司要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与沟通,从体检开始,就由保险公司与医院双方派专人进行监管,避免带病投保情况的发生。当被保险人发病后,医院需出示明确的诊断证明以及患者病历,交由保险公司核保部门严格审核。
(1)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其所属的保险代理人员的岗前、岗中培训。使其对公司所销售的所以医疗保险的险种烂熟于心,明确保险条款、保险责任以及它的适用人群。加强公司的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使其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杜绝逆选择保单、“人情保单”,力求把保险做高尚。
3.对医院及相关监管保险而言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定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商业保险公司的信息共享,实时查阅患者的就医用药记录,加强对就医、用药合理性的审查,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医疗风险管控办法。商业保险要认真做好参保人员信息的保密工作,发生泄密、将信息违规挪作他用或侵害参保人员个人隐私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各级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应及时向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通报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并就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沟通,研究、确定相应措施。保险公司要主动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办法,早介入、早防范,杜绝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应督促相关医院配合保险公司的理赔查核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企业、医疗部门、个人、保险机构等协同作业,才能够使得老百姓尽快享受到“无微不至”的保险服务。如果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由于保险公司的人力和财力有限,就目前已销售的医疗险种来说,已让保险公司不堪重负了,完全是一种无利经营,再增加普通的门诊医疗,势必会加大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因此,推行商业医疗保险的前提应是社会各方携起手来,并且急需改革目前的就医体制,如果医疗体制得到根本改善,那么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
第四篇:简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及其措施论文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业环境进行保护。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对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以及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空气资源的污染。
1.1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养殖户对粪便基本没有任何处理,基本都是直接排放,污染面比较大,但治理比较困难,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粪便等都对农村的水资源产生一定污染,有的地区污染度已经解决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源的指标,这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粪便等问题进行一定优化,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1.2 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大约有80%的秸秆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燃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土地秸秆长期进行燃烧处理,会使土地缺少氮元素,对粮食增产有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都提出了秸秆有效利用的管理办法,但现有的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大部分秸秆没有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三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旅游污染。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把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土地污染特别严重,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
2.1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对农村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各级政府都提倡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的面积,对我国土地起到一定保护,能防范风沙等对土地的入侵。对树木要有计划地开采,对乱伐乱砍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对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农药使用、秸秆的应用合理的处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农村,农民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比如畜禽粪便的排放,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感觉到那不好,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几年国家注重了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其宣传力度不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让农民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改善农业环境有现实意义。
2.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察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全面掌握污染情况。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制约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结果只能是“影响工作”。规划、措施是以掌握农村各类污染源的行业、数量及其分布地域为基础,以了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为依据,以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为参照。要想早发现、早防治、早见效,必须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农业环境污染少发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国家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禽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畜禽业产生的粪便进行科学有效性的处理,建立生态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粪便的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能力,科学地进行养殖,对农业环境起到保护措施。
3.3采用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种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结束语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少农业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第五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措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措施
一、现状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场)651座,处理能力7688万吨。其中填埋场528座,处理能力6896万吨,分别占81.1%和89.7%;焚烧厂45个,处理能力275万吨,分别占6.9%和3.6%;堆肥厂78个,处理能力517万吨,分别占12%和6.7%。到2003年底,国债资金共安排垃圾处理项目359个,项目总投资245亿元,国债累计投入80多亿元,带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由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大幅度上升,加上历史欠帐较多,仍不适应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的需要。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36亿吨,集中处理量7404万吨,仍有6200万吨未经处理,这些生活垃圾或被堆放在指定地点,或随意堆放在河沿、池塘及城乡结合部,垃圾“围城”现象依然存在。此外,660个建制市以外的县城、建制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3600万吨,这些垃圾基本没有得到处理。
(二)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提高,但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2002年,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54.2%,比1990年的2%提高了52个百分点,但相当数量的垃圾处理场没有达到环保要求,无害化处理率较低。根据2001年环保总局抽样监测调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现有垃圾填埋场中27%没有任何防渗措施;39%没有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已对周围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垃圾焚烧处理存在烟气排放不达标、飞灰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处置等问题。垃圾堆肥产品用于农田,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但对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农产品的安全、卫生等难以保证等问题。无害化处理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建设的垃圾处理设施标准较低,达不到无害化的要求;二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制定滞后,现行的污染控制标准是2001年制(修)订的,致使大部分垃圾处理设施要么没有污染防治措施,要么难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三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设备和材料;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短缺。
(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技术装备水平仍较落后通过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一些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在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填埋方面,填埋场沼气发电和渗滤液的处理已有多个工程实例。焚烧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得到较快发展,年焚烧垃圾已达180多万吨;炉排炉焚烧垃圾技术已建成国产化示范项目。堆肥方面,国内已研究开发出10多种工艺技术,并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但总体而言,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水平仍较低,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基本上是国外的。填埋方面,高性能防渗膜、压实机,渗滤液处理技术和填埋场沼气发电技术等仍以进口和引进国外技术为主。焚烧方面,炉排炉的炉排和液压控制系统国内还没有成熟、可*的技术和装备,致使炉排炉焚烧垃圾的推广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堆肥方面,工艺技术和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与国外亦有较大差距。处理方式主要以填埋为主,目前因垃圾填埋和堆放占用土地已达70多万亩,焚烧发电等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四)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政策落实得不够好为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2002年,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出台了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但目前仍未落实到位。据了解实行垃圾处理收费的城市不足200个,绝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开征垃圾处理费。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垃圾处理收费尚未按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按文件精神,垃圾处理收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但环卫市场尚未形成,实行收费的城市大部分明确环卫行政主管部门为垃圾收费的主体,仍按行政事业性收费执行。
二是收费标准低,据对2002年已开征垃圾处理费的171个城市的收费情况分析,收取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一般只占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费用的50%,有的城市仅为20%。
三是收缴率低,居民的缴纳率为20%。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目前住房结构和垃圾收集方式,难以确定事实上的垃圾产生者,无法按垃圾产生量收费。垃圾收费缺乏有效的收费载体,对不缴纳者无法
实施强制性措施,也是收缴率低的原因。由于收费制度落实不好,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得不到保证。
(五)环卫体制改革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产业化发展缓慢通过环卫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行垃圾处理产业化经营政策,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环节从行政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但环卫体制改革仍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目前,大部分城市环卫部门既是垃圾处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又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作业的服务部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致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难以落实,并存在一定的垄断经营。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竞争性建设运营格局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对策措施总体思路:
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技术示范、深化改革、健全法规、加强监管,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一)组织编制《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规模、投资和政策措施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预处理实现水份和有机物的减量,通过分类、分捡、分选等回收利用垃圾中各种有用物质,减少垃圾最终处置量;有条件的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逐步向资源化方向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必须达到无害化的要求。各城市政府要组织编制本辖区内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因地制宜,多种途径,经济实用选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南方沿海、沿江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及土地资源紧缺地区可优先考虑采用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优先考虑采用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资金投入,加快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属公益性事业,现阶段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特许经营制度,通过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解决运行费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国家利用中央资金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资金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包括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等;符合国情的先进处理技术示范工程建设;现有垃圾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的完善,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各城市政府要切实承担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职责,逐年增加财政投入,以吸引银行贷款和引导社会投资。
(三)组织技术开发、示范,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重点研究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研究开发垃圾分捡和预处理工艺技术,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可用资源,减少最终处置量。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一是垃圾填埋工艺中高性能防渗膜、压实机、渗滤液处理及沼气发电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填埋场防渗能力和渗滤液处理比例,有效防止填埋工艺对地下水的二次污染。二是焚烧工艺中炉排炉液压控制技术和炉排生产技术的完善化示范,同时加大垃圾焚烧工艺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开发,确保烟气、废水等达标排放;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处理工艺的推广力度。三是垃圾生化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示范,重点解决堆肥恶臭和垃圾肥料的质量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垃圾肥料中有毒、有害成分,推广垃圾肥料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速生林生长。
(四)完善收费政策,建立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在环卫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城市暂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取垃圾处理费。各地可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的方式,或与水费、电费、房费、燃气费等联合征收的方式,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使其达到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成本,并使垃圾处理企业有合理的利润。垃圾处理收费优先用于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行,确保现有处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监管,其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应向市民公告。
(五)深化环卫体制改革,促进垃圾产业化发展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环卫体制改革的指导,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确保社会公众利益和城市环境效益。各地要认真执行经国务院同意我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计投资[2002]1591号)和《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的有关政策要求,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在改制过程中,财税部门要研究制定在一定时期内对垃圾处理企业实行低税赋、零规费的相关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研究制定环卫工人提前退休、再就业等扶持政策,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完成环卫体制改革的城市,要全面开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投资、建设、运营和作业市场,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特许经营制度,完善垃圾处理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运营机制。
(六)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尽快修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准入和特许经营、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收集、运输、处理等标准和技术规范。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和环卫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力度,要制定建设项目监管、验收管理办法,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要求,确保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对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项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用地申请,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各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环保部门要制(修)订符合国情的污染控制标准,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运行的监督管理,确保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藏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环境保护,1998.(8):41—43.超蜀等编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振成主编.固体废物利用及处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王中民主编.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