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义词“快慢”的不对称现象及其原因
反义词“快/慢”的不对称现象及其原因
摘要:“快、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反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但“快、慢”在词义义项、构词能力、构词顺序和词形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值得关注。造成“快/慢”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词汇发展的不平衡性、语义场的制约、词汇外延的不一致性这三个方面。关键词:“快/慢” 不对称现象 原因
引言
世人追求对称美之心不管是在自然还是艺术方面都有所体现。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汉语也是如此,这从中国的诗歌辞赋中可见一斑。但是语言的不对称现象也大量存在。汉语的不对称体现在包括语音系统内部、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方面、构词方面、词类和句法方面等各个层面。本文拟以反义词“快/慢”为例来说明反义词不对称的现象及其原因。
一、对称与不对称
“快/慢”是汉语中常见的一对反义词,它的基本义是对称的。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关于“快”的解释:[形]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车|~步|又~又好|他进步很~;关于“慢”的解释:[形]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车|~走|~手~脚|你走~一点儿,等着他。从这一基本义的解释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快/慢”的对称性。
除了基本义的对称外,“快/慢”其他方面的词义几乎是不对称的。“快/慢”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义义项
这里将《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快/慢”的其余义项解释摘抄如下:
“快”的解释还包括:[副]赶快:~来帮忙|~送医院抢救。[副]快要;将要:你再等一会儿,他~回来了|他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了。④[形]灵敏:脑子~|眼疾手~。⑤[形](刀、剪、斧子等)锋利(跟“钝”相对):菜刀不~了,你去磨一磨。⑥爽快;痛快;直截了当:~人~语。⑦愉快;高兴;舒服:~感|拍手称~|大~人心。⑧旧时指专管缉捕的差役。捕~|马~。⑨[名]姓。
“慢”的解释还包括:[形]从缓:且~|~点告诉他,等两天再说。莫;不要:~道|~说。④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怠~。⑤[名]姓。
通过以上对比,明显看出,“快”词义义项有九条,“慢”的词义义项有5条;从数量上来说,“快”的词义义项明显多于“慢”的数量;从词性来说,“快”可以做副词使用,这是“慢”所没有的;另外,“快”还可以和“钝”相对,形成反义词,“慢”则没有除“快”以外其他的相对词。
(二)构词能力
构词能力的大小主要看构词数量的多少。
《现代汉语词典》中以“快”构成的词语包括:
快板儿、快板儿书、快步流星、快步舞、快餐文化、快车、快车道、快当、快刀斩乱麻、快递、快感、快活、快货、快件、快捷、快捷键、快镜头、快乐、快马加鞭、快慢、快门、快枪、快热、快人快语、快三步、快事、快手、快书、快速、快速路、快艇、快慰、快信、快性、快婿、快讯、快要、快意、快鱼、快运、快照、快嘴。《现代汉语词典》中以“慢”构成的词语包括:
慢半拍、慢车、慢车道、慢词、慢待、慢道、慢火、慢件、慢镜头、慢慢腾腾、慢慢吞吞、慢慢悠悠、,慢坡、慢热、慢三步、慢说、慢腾腾、慢条斯理、慢吞吞、慢性、慢性病、慢性子、慢悠悠、慢走、慢阻肺。
以“快”构成的词语共有41个,以“慢”构成的词语共有25个。单从数量上来说,“快”的构词能力明显大于“慢”。此外,“慢”字构成词的词义基本还是围绕着基本义“速度慢”这一主线索在演变。由“速度慢”的意思衍生出“从缓”,像慢条斯理、慢吞吞、慢性、慢性子、慢悠悠、慢走、演变成“不要”的意思,像慢说、慢道。由“不要”的意思进一步演变为“态度冷淡,没有礼貌”怠慢、傲慢。这25个词汇都没有脱离其“速度慢”这一基本义。而“快”词汇意义演变较之则较为复杂,含义更为丰富。“快”词汇意义的演变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一是由基本义“速度快”演变为形容词“灵敏”,像快枪、快手、快讯、眼疾手快;副词“赶快”、“将要”,像赶快、快要;以及形容词(刀、剪刀、斧子等)锋利,像快刀。二是由表示物体的修饰词转变到人的修饰词语。修饰人又分为修饰人心情愉快和修饰人性格爽直两种。修饰人心情愉快像快感、快活、快事、快慰、快婿、快意。形容人性格爽直的如快人快语、快性、快嘴。另外,“快”还衍生出一个特殊名词,即古代专管缉捕的人。总之,“快”的构词能力明显大于“慢”的构词能力。
(三)构词顺序和词形
周荐曾说:“汉语言社会的人们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现象并举时,常在大、重要、习用一类事物、现象的词语置于并列结构的起首,而把用以称坏、小、次要、罕见一类事物、现象的词语放在次末。”[1]6“快/慢”是一对并列词,按道理二者的位置是一致的。但是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二者并举时,人们只会说“快慢”而不会说“慢快”,“快”总是在“慢”的前面。这是“快/慢”构词顺序的不对称。
词形不对称是指“快/慢”在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只能构成“快×”而不能构成“慢×”的形式,或者只能构成“慢×”而不能构成“快×”的形式。(1)只有“快×”而没有“慢×”
快板儿*慢板儿 快步流星*慢步流星 快餐文化*慢餐文化 快门*慢门
快刀斩乱麻*慢刀斩乱麻 快递*慢递 快感*慢感 快马加鞭*慢马加鞭
快速路*慢速路 快艇*慢艇 快慰*慢慰 快婿*慢婿 快要*慢要(2)只有“慢×”而没有“快×”
慢待*快待 慢慢腾腾*快快腾腾 慢慢吞吞*快快吞吞 慢慢悠悠*快快悠悠
慢腾腾*快腾腾 慢条斯理*快条斯理 慢吞吞*快吞吞 慢悠悠*快悠悠
二、原因分析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任何一种语言现象产生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发展的缘由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快/慢”的不对称性也是受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不对称的原因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词汇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语言产生之初,词语的词汇意义一般是具体的,单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现有的语言和词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充分准确交流的需要,这时就采取用旧的概念来指称新的概念。正如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所言:“词在语言里运用久了,意义往往会发生变化。因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活不断的有改变,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也不断地有发展,旧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的时候,词义也就有了新的变化。”[2]
如“快餐”:能够迅速提高给顾客食用的饭食,如汉堡包、盒饭等。“快餐”概念在中国产生时间较短,这由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时间被压缩,人们对快速饮食的需求催生了“快餐”这一新生词汇。“快餐”并非是指人们饮食的速度快,而是指能够能够迅速获得食物,食物制造的时间短,数额多,越来越演变为汉堡包、盒饭等一些食物的代名词。由“快餐”的概念进一步衍生出一个新兴名词“快餐文化”:创作速成、内容通俗,在一定范围短期流行的作品。“快餐文化”俨然是“快餐”这一名词的副产品,但是这里的词汇意义已经由具体的概念转变为抽象的概念,这也体现出语言的发展性。有“快餐”、“快餐文化”的出现,却没有“慢餐”“慢餐文化”的称谓。这体现了词汇发展不平衡性。
(二)语义场的制约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书中曾言:“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了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3]“快”的语义范围大于“慢”的语义范围。“快”与“慢”是一对极性反义词,所谓的极性反义词就是“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是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4]“不快”的反义词不一定是“慢”,也有可能是“不快不慢”。“快”由速度“快”引申为“(刀、剪刀、斧子等)锋利”的意思,所以“慢”的反义词只能是“快”,但“快”的反义词除了“慢”以外,还可以是“钝”,像“刀快”的反义词就是“刀钝”,这说明了“快/慢”的不对称性受到了语义场的制约。
(三)词汇外延的不一致性
在相对反义词中,程度高的那个词的概括能大于程度低的词的概括能力,也就是程度高的词语外延能力大于程度低的外延能力。在一些语言环境中,只需要出现程度高的一个词就可以概括两个词的意思,这是众多相对反义词的共同特征。
如:这车能跑多快?这句话不是单纯的强调车跑的有多快,而是在问车的速度是快或是慢,无论这车跑得多快或者多慢,都会用“快”字来提问,但程度低的“慢”则不可以这样用,一般语言习惯不会问“这车能跑多慢?”。出现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人习惯的礼貌用语。在提问别人时,总是尽量用程度高、意义积极的词语来提问。如和人打招呼只会问“你好吗?”而不会问“你坏吗?”问及他人的身高,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成年人,只会问“他多高?”而不是“他多矮?”这和中国人的礼让心理息息相关。外延的不一致性造成了“快/慢”的不对称性。
参考文献: [1]周荐.并列结构内词语的顺序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5 [2]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2、250页 [5]郭赫佳.以“高”与“低”为例论反义词不对称现象的原因.[J]北方文学.2012.11 [6]郝玲.谈反义词“深/浅”的不对称现象及解释.[J] 语言理论研究2006.05 [7]肖明艳、戴卫平.反义词“上/下”不对称成因刍议[J]语言应用研究2008.01 [8]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周统权.“上”与“下”不对称的认知研究.[J]语言科学.2003.01
第二篇:信息不对称下的假冒伪劣现象
信息经济学结课论文
题目:信息不对称下的假冒伪劣现象
2016年6月4日
信息不对称下的假冒伪劣现象
摘要
近几年来,假冒伪劣产品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市场上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息的失衡,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一现象,并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假冒伪劣,信息不对称,原因,危害,解决办法
引
言
近些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十分盛行。毒大米,毒馒头等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各种山寨产品,也挑战着我们的底线。并且假冒伪劣产品并不只出现在一些小的作坊里,像三鹿这样的大企业也难逃其咎,可见假冒伪劣产品的发展已经到了多么迅速的地步。虽然各种媒体以及相关部门都在不断的曝光和惩治这种行为,但现实中的假冒伪劣产品依旧严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存在的原因
1.1 定义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定义,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1.2 传统原因
传统分析认为,其原因有:一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利润的贪婪追求;二是消费者的软弱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法律不健全和地方保护主义。前两个原因其实和问题基本上是无关的,因为卖方对利润的贪婪追求同样也是技术进步和质量改进的强大动力,这关键看厂商所面临的市场约束条件;消费者买了假货不诉诸法律解决也许完全是出于理性的计算,比如想免费搭车等。至于说法律不健全和地方保护主义确实揭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合约的实施效力问题,但这种解释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运用法律手段来监督和实施产品质量的成本——包括昂贵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这些分析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们都没有揭示假冒伪劣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普遍能想到的就是“地沟油”,“毒奶粉”等等,这些有关食品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它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健康。对此种假冒伪劣产品,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花取更多的钱来购买高质量的产品,防止此种假冒伪劣产品对自身产生大的伤害。另外一种假冒伪劣产品就是人们所说的各种“赝品”,这类产品虽然质量比较差,但是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使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所以部分消费者就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水平,以及利用程度,部分人就会因此选用这种假冒伪劣产品从而放弃正品。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假冒伪劣,给了部分消费者截然不同的选择。信息经济学解释下的原因
2.1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信息在各主体之间分布不均,与客观现实存在偏差。
2.2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第一是由于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对每一项专业来说,专家和非专家所具有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大,同一行业的两位专家都完全有可能无法理解对方的专业知识。第二是由于私人信息的存在。人是复杂的,难以捉摸的,这使得关于人自身的一些信息具有隐蔽性,如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以及消费偏好等,都成为隐蔽的个人信息。
2.3假冒伪劣产品存在的原因
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面有可能采取欺诈手段,来为自己谋取私利。而这种谋取私利的行为往往会损害对方或社会的福利。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交易双方的地位不平衡,人们天生的利己心决定了信息优势方往往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采取各种手段,千方百计隐蔽有关的信息,转嫁本应由自己承担的成本或风险,牟取不正当的私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同厂商相比处于相对信息劣势地位,而厂商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厂商对自己生产、销售的商品质量了如指掌,而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对厂商生产、销售的商品质量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只能通过对商品商标、品牌获得粗略的信息。一些不法厂商往往滥用这种信息优势,利用他们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生产、销售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欺诈活动,不但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和正当经营厂商的权益,并且危及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假冒伪劣产品存在的危害
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很难能够以一种最有效率的方式来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市场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事前、事后之分,相应的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事后之分,相应的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消费者由于缺乏鉴别优劣真伪的有效信息,只能根据市场产品的平均质量水平决定支付意愿,从而导致生产者选择低劣化的现象。逆向选择的经典案例是阿克洛夫于1970年对二手车市场的研究。在旧车市场上 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车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拥有二手车质量方面的隐藏信息,买主只有在购买了二手车之后才能了解它的质量。二手车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在时间轴上可以表现为如下
因而,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结果是市场上出售的旧车的质量下降,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如此循环,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
道德风险问题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方在合同或契约签订后,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或隐藏行动,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居于信息劣势的委托方的利益,以至损害社会福利的一种行为。在市场交易中,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后,相当于被欺骗,商品部分隐藏的信息也会由此暴露出来,从而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威胁。
3.1 增大社会交易成本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使消费者产生逆向心理,比如把所有的人都当作骗子,把所有的产品都视为假冒伪劣。因为缺乏安全感大多经营者认为在商务活动中需要提防,在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应密切配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应密切配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时都要经过调查再买或直接去生产厂家购买,而选择直接去市场购买的比重则降低,这种逆向选择增大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3.2 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形象
生产和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决定了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必须利用外资。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更是把引进外资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措施。但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假冒国外名牌产品价值数额巨大包括名牌时装、洋酒及家用电器等,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形象,严重影响到我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贸往来。这一违法行为也吓跑了一部分想来中国投资的投资者,因为他们认为假冒伪劣已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风险。
3.3 使国内名牌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知名企业产品的市场被挤占,企业长期创立的品牌等无形资产被侵害。部分地方甚至出现打假主体错位的现象,企业为打假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名牌产品杏花村汾酒,受山西朔州假酒案连累,销售量曾一度下降了一半多多年盈利的企业竟因此而出现亏损。
3.4 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卷烟零售市场每年就平均有100万件假冒“红塔山”、“中华”、“阿诗玛”等名牌香烟,单此一项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亿元之多。从另一方面看,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而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价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市场失灵,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
3.5 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考生十年寒窗苦读,却毁于考试时用的假冒伪劣中华2B铅笔。因假冒伪劣的2B铅笔远远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造成电脑阅卷机识别不出或识别错误,造成缺分少分甚至零分。考生真是欲哭无泪。广州毒酒案令人震惊。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假药害人性命等令人触目惊心。
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假冒伪劣现象的几点建议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缩小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信息拥有量的差距,使彼此之间的信息得以均衡,这样可使假冒伪劣的制造商失去伪装和保护,使其假冒伪劣商品难以在市场上立足,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假 冒伪劣商品。
第一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拓宽信息传递途径,强化社会信誉观念,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更好的使信息双向、多向流动;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加大制假者的制假成本和风险。
第二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增强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靠自身的努力抑制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使假冒伪劣失去立足之地。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质量法规体系建设,严格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同时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四企业应向消费者提供各种质量承诺、完善商品售后服务,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信心,通过企业向消费者传递各种信息,帮助消费者克服信息的不对称。这样如果制假者也提供同样的承诺,他们将面临更高的赔偿,反之如果他们不敢向消费者提供这样的质量承诺,就自然而然的证明他们商品的质量问题,这样也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联系二者的桥梁——商品的质量问题得以隐藏起来,价格对商品质量的反应也会失真,这让假冒伪劣商品有机可乘。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难免会出现信息获取上的不均和差别,治理假冒伪劣也不是短期内就能迅速解决的,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完善、信息传递和获取机制的建立、社会信誉体系的构成以及消费者获取信息和识别能力、维权意识的增强,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假冒伪劣也将逐渐丧失市场。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王则柯.对付欺诈的学问——信息经济学平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第三篇: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思考措施
我国二手车流通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的二手车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流通管理相对滞后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流通环节中尚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二手车交易市场信息程度较低,制约着二手车流通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对如何降低二手
车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具体研究,对于我国二手车行业的健康、迅速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的指导意义。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简介
信息不对称或不对称信息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最早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le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ery)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对于同一经济事件掌握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即部分经济行为主体拥有另一部分经济行为主体所不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并非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而是在不完全、不对称信息状态下进行的。
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因素,一是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二是专业化产生的信息差别也同样导致了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有关商品质量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消费者只掌握有限的质量信息;二是有关商品价格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消费者只掌握有限的价格信息;三是一部分消费者掌握完全的信息,另一部分消费者只掌握有限的信息。在只具有有限信息的市场上,生产者所提供的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而且供给者也具有减少购买者信息的愿望。信息不对称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层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在不断演进细化,经济活动链条在不断拓展延伸,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问题已成为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信息不对称是经济活动的常态,而完全信息则只是一种理想的特殊状态。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是指在各个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成不均匀分布的的市场,也可以看作是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非对称信息的集合体。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的基本形式可划分为三种:一是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二是买主与买主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三是卖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其经典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提出了“柠檬市场”(lemon game)理论,他以二手车市场为例,解释了不对称信息如何导致逆向选择。研究了由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所引致的信息非对称性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他指出,在多数市场环境下,由于买方通常无法观测到个别商品的具体质量,从而买方往往采用市场的平均统计值作为对商品的基本认识。在这种信息非对称的前提下,若不存在其它规制力量,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卖方被激励经营低质量的商品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其结果是交易商品的质量和市场规模都将逐步退化,出现“逆向选择”现象,市场机制所实现的均衡则为无效率的均衡。
三、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1、质量的不确定性:二手车的质量不能与新车质量具有相同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消费者很难获取购置二手车所必需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基础信息,例如车辆发生事故的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以及实际行驶里程等。上述信息内容由于维修保养记录、保险记录分别由各自归口单位封存没有共享
1、市场分割:地域差距、交易技术限制或者意识的差别都使得二手车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中,某一市场的交易者不能共享其他市场的交易信息,无法准确了解同一品牌车型或相似车型在其它二手车市场的交易情况,这种情况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会导致消费者损失。另外,人们认识能力有所差异,拥有的私人信息及资源是有限的。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们掌握的信息更多局限于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范围内;
2、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且二手车的买方、卖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归根结底属于一种信息成本。从发现价格和交易信息到交易双方谈判达成缔约,以及契约的监督和完善都需要支付成本,从而构成了交易双方搜寻信息的障碍。在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获知另一方所拥有的全部信息,或获取信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时,交易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导致消费者不能及时获得有关交易活动的信息,使其在决策信息失真或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
3、信息稀缺和处理能力低下:消费者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如自由支配时间、注意力
和理解力、信任力等都具有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也限制了消费者获知全部信息的能力;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本身缺乏信息识别、加工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消费者在面对大量二手车交易信息的同时如果没有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其最终的投资决策是混乱而盲目的。
4、信誉欺诈:由于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经营者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
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甚至制造扭曲的、虚假的信息,机会主义行为的直接结果便是契约风险或契约行为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经营者有可能不完全提供全面的产品信息,而是见机行事,力图获得超额利润或不能获得超额利润时逃债,甚至设法误导、伪装、混淆信息,以使实际结果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5、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立法及执法体系还不健全,制造虚假信息几乎不受成本的约束,而制造虚假信息的收益却远远高于其受到的惩罚成本,形成了“制假造假”的激励。
四、信息不对称对二手车市场的危害
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运行效率有着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的问题。
(一)破坏二手车经营效率,制约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逆向选择”是指在价格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信誉好、质量高的交易主体会退出交易;而信誉差、质量低的交易主体则会大量涌入,信息不对称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失灵萎缩和不存在。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调整使得供给等于需求,这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使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交易的价格,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某些理想效果就会消失,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并且信息不对称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失灵萎缩和不存在。价格原本是反映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价值关系的,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中,由于买方不可能对每辆车的质量和价值有所了解、并假定卖方不肯提供关于车况的完全信息,因而买方只能按汽车质量分布的概率支付一个平均价格来弥补信息缺失上的损失;而卖方不肯将内在质量高于平均价格的二手车拿到市场上出售,只剩下低质量的车让买方挑选。如此继续,买方会出更低的价格,卖方也随之只愿提供质量更差的车辆,出现劣质品充斥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劣质品将驱逐优质品驱逐出市场,造成市场失灵即市场上只剩下劣质商品次品,极大地降低了二手车的经营效率,严重制约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二)引发道德风险,破坏社会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
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二手车市场中产生错误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契约形成或交易完成之后,指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信息优势的经济行为人(又称代理人)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等手段欺骗处于信息劣势的经济行为人(又称委托人),或其他违背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牟利。道德风险行为会减弱或破坏社会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产生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甚至进一步引发信用危机。由于我国二手车市场的车辆评估及鉴定的评级体系还没有建立,消费者很难通过市场获得二手车的真实信息,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二手车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使消费群体面临超常的道德风险问题,直接阻碍了消费需求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二手车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
五、二手车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缓解或控制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运行效率负面影响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引入政府等第三方力量缓解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干预。二是利用市场信号,通过信号显示和信号甄别方式来缓解逆向选择问题。
在我国,政府一直都在扮演着第三方监督的角色,当信息不对称导致二手车的“市场之手”失灵的时候,通过政府正确行使其具有优势的管理经济的强制性职能进行干预,保证市场基本条件的稳定,消除市场过程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建立信息化的信用体系,避免仅依靠人脑中的道德信用观念所维系的信用基础,依靠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打牢全社会的信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部门之一,在社会信用体系中肩负着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职责,从而成为预防和矫治市场失灵的重要机构。为进一步规范二手车市场,使之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认真清理和确认经营主体资格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第三批取消河调整形声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已对“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设立审批”予以取消,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经营者及从事经销、拍卖、经纪、鉴定评估,应当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对上述二手车经营主体进行清理,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要督促企业及时依法办理注册登记。符合登记条件的,在其经营范围中应明确表述二手车经营。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及外商投资设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企业、经纪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按有关行政许可得规定,应具备有关部门的核准证书。
(二)加强市场巡查,规范交易秩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注重专项整治实效。一是要督促市场开办者或经营者建立和完善市场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入场经营者建立商品购销台帐制度,强调经营者的责任义务,告知义务。二是要强化市场巡查制度,实行二手车交易索证索票制度。要求二手车经营企业(卖方)对自己所经销的二手车相关手续(即车辆法定证明、凭证)建立档案固定经销轨迹;提示买方要及时向卖方索取车辆法定证明、凭证。车辆法定证明、凭证主要包括:授权销售二手车委托书(原件)、身份证复印件或单位证明复印件、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机动车登记证书复印件、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复印件、车船使用税缴付凭证复印件、养路费缴付凭证复印件、车辆保险单复印件。
三、重点检查二手车交易中欺诈宣传,严厉查处违规的行为,及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制度。四是要与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动配合机制,形成整治合力,齐抓共管。
(三)推出《二手车交易合同》和《二手机动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由于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制定二手车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和强调经营者对最终消费者的告知义务,并将此项义务通过合同示范文本的形式法制化、表格化,通过格式合同将二手车的的所有权、处置权、技术状况,特别是存在涉及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位及重要瑕疵向买方说明,并明确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便于政府部门对二手车交易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四)创立二手车信息平台,逐步完善二手车“信用档案”。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组织建立各类数据库上发挥其应有的组织作用。建立进入市场的局域网和数据库,数据库包括贷款车欠款状态登记库,车辆事故库,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库。并且发展征信会员。牵头组织社会力量招标,并组织各个有关部门对中标公司在提供资源上进行支持。评选出诚信交易明星企业,宣传报道。
(五)扶持推广品牌二手车经营
品牌和声誉是一种特殊资本,也是一种信号,是汽车厂商最能说服用户的信号。品牌二手车,能对车辆来源的合法性、事故情况、性能、里程真实性以及评估价格的公证性提供公信力,更容易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在选择二手车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企业的品牌便成为承载多种信息的一个比较可靠的载体。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较高信誉度和较高程度的品牌是信息不对称下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同样,对于二手车经营企业而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也是吸引客户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
(六)建立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
目前国内二手车的评估体系主要表现就是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人为的鉴定作用占了主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二手车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包含的价值,而由此造成的损害消费者利益和权益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对一辆二手车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残存的价值,是一项较为系统、科学、复杂的工作过程,独立于买卖之外的第三方,且具有专业中介资质的评估鉴定机构将是平衡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砝码。实行评估体系:价格指数 + 标准查定。引入专业的第三方二手车标准状态价格指数,并依据中国二手车地区差异的特点,实行若干个分区域的价格指数版本,使指数更贴近市场,更能真实反应市场行情。这个“指数”将需要数年从业经验才能把握的所谓“行情”,实实在在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开发不同的检查项的车辆查定标准,真实地反应每台车的现实车况和整修价格。加强认证二手车的星级认证理念。这些标准保证了严格查修手段,会最大限度地还原品牌认证二手车的使用功能,让消费者买着放心,用着安心。
第四篇:啃老族现象原因分析
城市啃老族现象原因分析
【摘要】 家庭是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是所有人社会化必经的场所。城市啃老族的出现,充分表明他们没有形成健全的个性,没有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角色知识,更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折射出家庭社会化和个体社会化的严重失误。中国城市啃老族和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发展又有了莫大的关系,发展不健全的职业教育和沉重的就业压力都是导致啃老族出现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城市啃老 个体社会化 传统市场经济
“啃老族”是指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据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一、啃老族个体社会化不健全
1、个体社会化的缺陷
啃老族往往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缺乏独立意识,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也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在个体社会化的阶段,他们在精神上始终没有“断奶”,没有完成社会化中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形成过程。这与个体接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主体有关。他们“啃老”与否,主要并不是谋生能力或知识准备不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格心理成熟度,或者说精神状态是否成人的问题。
2、家庭社会化的偏差
父母在家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教育态度和培养方案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雕塑着子女的形态。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很多父母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早年没有得到的东西便想让自己的孩子全部拥有。而且,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多数父母对子女身体是否高大健壮等生理性指标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对其人格是否成熟健康等精神性指标的关注。抚养子女的重点就是其衣着是否避寒保暖,膳食是否可口营养,而忽略了孩子人格的教育,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精神及家庭责任观。这一点导致家庭社会化产生严重偏差,是形成啃老的重要原因。
3、城市啃老族的消费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正在经历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在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价值观念也进行了全方位的转换。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带来的物质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严重不协调,也即存在着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提出的“文化堕距”,使得许多人变成了文化上的边际人。这也是城市青壮年“啃老”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有所提升。人们的物质欲望获得强烈刺激,消费水平提升的速度远远超过收入,诸如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炫耀消费等成为青年一代中常见的现象。城市青年通常会因为经济生活难以自我满足而“啃老”。就职于广州市市一家公司的文文,工作刚满一年。她每个月可以领到两份“工资”,一份是公司发的2,000元月薪,另一份则来自父母,每月末
都有1,000元准时汇入她的银行账户。“没办法,我刚毕业,没什么经济基础,租房、交通、吃饭、买衣服,2,000元月薪根本不够花的。”他们为什么有收入还要“啃老”,这恐怕与其消费行为有关。
消费行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既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也能对社会运行秩序产生极大的破坏力。消费行为发生的剧烈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构了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啃老”现象。
二、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是中国啃老族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向来具有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家庭观,这种家庭观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的强关系。与社会上的其他关系相比,家庭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凌驾于其他关系之上的趋势。无论个人怎样发展,家庭永远同他站在一个立场上,家庭永远是他的港湾。“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这句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似乎说明了中国人历来就有“靠父母”的传统。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取父母之所有、尽父母之所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也许正是出于这种传统。子女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父母。父母此时更是欣然接受,因为不管在外面怎么样,父母家的大门永远为子女敞开。即使是那些生活条件不错的子女,父母通常也愿意让他们常回家看看。这就是家庭关系引发的“啃老”现象。中国人的传统家庭文化观念是一种延续千年的社会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发生变化。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啃老族们需要“啃老”,中国的家庭文化更为他们提供了“啃老”的支持。
三、社会转型期过度市场化的压力
“啃老”虽然发生在个体身上,但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家全能全包的单位制体制弱化,一切事物都由原先固有的从属处推向了市场。由于社会福利体制极不健全,这种变化不仅使大众失去了心理上的归属感,还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笔者认为。探究城市NEET产生的社会原因,有三方面的市场化因素:
1、房价过高的压力。
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福利体制还未发生变化,民众只要是“单位人”,住房可以仰赖单位分配,住房面积、质量则视单位级别与经济状况而定。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住房市场化“改革”,市民买房要靠自己。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行情持续飚升,一套商品房的资金投入消耗掉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积蓄,还不敷所需。让父母为自己购房成为一批城市青壮年“啃老”的一种重要形式。按照中国房市行情,城市青壮年无法独立购房,无论是买房首期款还是月供款,由父母为其负担的不在少数。笔者认为,“房奴啃老”只是事情的表面,“房价啃老”才是事情的实质。可以说,正是超出收入水平很多倍的不正常房价迫使一些年轻人要“安家落户”不得不向父母求助。
2、就业压力。
近十余年以来,中国的就业压力一直很大。其一,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在2000万上下,而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800万个左右,造成就业岗位增加与就业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匹配,从而产生大量的新增失业人口。不少人甚至从未有过就业经历,他们的生存只能依赖家庭和父母。其二,中国的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冗员,为减员增效,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幅度的减员裁员行动一直未曾停止。这些人由于技能年龄等的限制,很难再度就业。仅凭政府给的微薄的下岗津贴或失业保险金难以维系生存――许多人还
根本领不到这类津贴。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回归父母身边。其三,中国的啃老族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没有任何优势,只能在岗位要求较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同时又有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寻找工作,他们成为城镇失业青壮年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无论竞争成功与否,城市青壮年通常总是不满于自己的现状,有一部分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而且自己的社会地位处于低势,因此干脆回家啃老去了。其四,从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已经出现就业难的局面,从2005年开始,每年有将近30%找不到工作。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2007年为495万,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一直维持在70%左右,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岗位。
3、社会保障缺失的缺失。
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开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经费实行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担负的政策。如果没有单位,或者单位能力不足以支付部分费用,那么市民的社会保障就有了很大隐患。那些能按时领到退休金的老人大都能自给自足,加之人进入老年后,物质消费水平降低,这就为其后代“啃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城市青壮年当中,那些工作未久的人与从未工作者,以及失业者这类人群,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福利和保障方面通常较低,甚至还不如老人,许多人甚至没有社会保障。而他们的父母中有许多人却拥有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这样一来,年轻一代就有了“啃老”的藉口,有人甚至“啃”父母的生活最低保障金。
总之,出现啃老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教育,一方面要改善个人发展环境,从而有效地减少啃老族现象的继续蔓延。
第五篇:UPS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
UPS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
本文列举了一些会造成UPS出现故障现象的因素以及简单处理方法:
在日常处理Smart-UPS报修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UPS的故障现象是由于电池、市电、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等因素造成的,有相当一部分UPS本身并没有出现故障。如果能将这些因素找出来,判断出并非是由于UPS引起的故障现象,可以更快速的为客户解决问题。下面我们详细列出这些影响UPS运行的因素:
蓄电池。
据资料分析,在返修的UPS中,由于蓄电池故障而引起UPS不能正常工作的比例大约占三分之一。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蓄电池是否出现故障。
由于电池问题引起的故障现象大约有下面几种:
1.UPS不能启动。
因为Smart-UPS是由直流启动的,所以当没有接电池、电池低电或电池有问题等情况下UPS就不能启动。下面还有几种类似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新安装的UPS不能启动。
如果UPS是SUA1000ICH这种机型,请检查UPS后面板的电池连接插头是否连接。如果是SU3000RMI3U这种机架式的UPS,请打开前面板检查电池是否连接。
由于新的电池在存放的过程中会有自放电的现象,所以电池处在低电状态UPS不能启动。这时候需要将UPS与电池和市电连接好,按UPS前面板的Test按钮,虽然UPS面板显示灯不会亮,但这时UPS会给电池充电。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按Test键UPS就可以启动工作了。
第二种情况:UPS逆变工作了一段时间后,UPS不能启动。
同样是因为电池低电,需要给电池充电。
第三种情况:电池用了2年左右,UPS不能启动。
根据大多数客户的使用情况来讲,电池在使用了两年以后一般会出现或多过少的容量下降问题,如果电池不能起到延时的作用就需要更换新的电池。
第四种情况:单节电池的电压都很正常,但UPS不能启动。
这时虽然单节电池电压正常,1.很可能是由于电池与电池之间的连接或电池与UPS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比如:连接点不牢固或者是连接点有氧化现象,这时侯就需要祛除氧化物后重新连接。2.可能是UPS与电池连线的保险断了,如果是保险断了换一个保险即可。3.UPS与电池之间的连线很长、很细或中间有连接点,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压降,导致UPS不能起动。
2.市电断电后UPS不能转到逆变状态下工作。
让UPS在市电状态下工作,将万用表设在电压档,表笔接在UPS背面安德森插头的里面,直接测量到达UPS的直流电压。此时,一个人观察万用表显示,另一个人拔掉UPS的输入线,观察断电瞬间万用表的显示,如果电压值瞬间下降很多,说明电池部分有问题,如果能够排除连接上的问题,而且电池也已经使用两年左右了,就需要考虑更换电池组。
3.UPS逆变时间短,达不到客户要求。
第一,Smart-UPS长延时机型必须在安装之初就设置电池参数,如果没有设置电池参数就会出现逆变时间短这样的问题。
第二,已经设置了电池参数,但UPS的逆变时间仍然很短。您可以在UPS低电报警的时候,测量电池电压,如果测量值显示电池的确处于低电状态,那就需要更换电池。如果测量值显示电池并不是处于低电状态,那就需要您作充放电校验。注意在充放电校验中,电池要保证充满,放电时需要带50%左右的负载。
第三,安装了PowerChute Plus软件,因为软件的默认设置为:市电中断后5分种计算机关闭,所以需要您修改软件中的参数.市电环境。
1.电网干扰。
如果电网内存在非常严重的干扰,比如电压下陷等电源干扰就有可能会造成UPS出现断电等故障现象。下面我们列举一些这样的市电干扰。您可以安装PowerChute Plus软件,通过软件的事件记录了解电网内是否存在电源干扰。如果在事件记录中看到很多的这样的记录,表明您的市电电网存在比较严重的干扰,这种干扰还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您更换一路市电输入或者改造电网。
PowerChute Plus事件记录可以记录的市电干扰:
UPS on battery: Deep momentary sag 深度电压下陷
UPS on battery: Large momentary spike 深度高电压脉冲
UPS on battery: Brownout 持续低电压
UPS on battery: High input Line voltage 高输入电压
UPS on battery: Small momentary spike 轻度高电压脉冲
UPS on battery: Small momentary sag 轻度电压下陷
2.UPS输入端安装了漏电保护器。
当UPS开机时会造成漏电保护器跳闸,如果您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那么就需要将漏电保护器接到UPS的输出线上。
3.UPS输入端的空气开关跳闸。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UPS输入端的空气开关容量小造成的,因为UPS的启动电流比较大,所以要求其前端空气开关的容量要足够大。
4.UPS逆变状态与在线状态频繁转换。
第一,有可能是市电波动造成的。第二,如果您使用了发电机,那么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操作方法:
1.Smart-UPS不能冷启动,但可以正常逆变工作。
这属于操作方法不对,正确的冷启动步骤为:按住Test键,大约4秒钟听到“嘀”声后立即松手,UPS即可冷启动。如果按的时间过长或过短,UPS都不能冷启动。建议您按照这个操作步骤多试几次。
2.UPS与计算机通讯不正常。
如果您没有使用APC原装的通讯线,就会发生这种问题。
4.SU5000UXI,SU5000INET,SU5000RMINET输入线的连接方法。
这三种机型在出厂时不带输入线缆,但有专用的输入线缆接线端子。输入线缆连接步骤:找出UPS输入线缆的接线端子(对于SU5000INET其输入线缆接线端子在UPS背部的右上角,对于SU5000RMINET在UPS背部的左上角),它隐藏于盖板内,盖板由一螺丝固定,需要用改锥松动此螺丝并取下盖板连接输入线。
5.Smart-UPS在线工作时风扇频繁启动。
这种情况是由于UPS机内温度比较高造成的,您可以安装PowerChute Plus观察UPS内部温度,一般是机内达到40摄氏度的时候风扇启动。这样的设计是为提高UPS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
其它因素:
1.Smart-UPS时常有过载报警。
请检查是否有打印机连接到UPS上,不建议您将打印机接在UPS后面,因为打印机在作打印的时候工作电流会突然增大许多,可能会造成UPS过载而断电。同样不建议在UPS后面接电源插座,因为可能会发生由于电源插座瞬间短路而造成UPS过载。
2.Matrix5000, Matrix3000的液晶显示板显示:No Battery Communications
这是因为没有配置SmartCell或SmartCell XR原装电池包的缘故。这条信息只是显示“没有电池通讯”,不会影响UPS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