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 我爱我的学校备课[推荐]
年级:三年级 学科:品社 主备人:王晓 时间:2014年9月
第二单元 我爱我的学校
单元教材分析:学校生活是小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生活了。本单元教材从绘制上学路线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学校的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品味同学间淳美的情谊,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的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本单元的内容由四个主题组成:主题四,我们的学校;主题五,我和我的同学;主体六,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主题七,夸夸学校新变化。单元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方向的概念,看懂并绘制简易的路线示意图和平面图。
2、了解学校的机构,加深对学校的了解。
3、让学生明白友谊的深刻内涵,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后增强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真挚情感。
5、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懂得关心学校,使他们更好的树立群体观念。单元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建立方向的概念,看懂并绘制简易的路线示意图和平面图。
2、了解学校的机构,加深对学校的了解。
3、让学生明白友谊的深刻内涵,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1、学习《请到我们学校来》
读一读知识框中小知识——读懂两幅上校路线图——试着画画从自己家到学习的简易路线图
2、学习“这是我们的学校”
涂一涂。在辨别清楚防卫的基础上给学校一些建筑涂色。画一画。给自己的学校、教室画一张平面图。
3、我们在一起
讲一讲。同学间有趣或难忘的事。
议一议。通过观察一组从而反映学生学校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评判图上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是怎样做的。
4、闹别扭之后
想一想。让学生思考解决矛盾的方法。说一说。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5、老师的一天。
小调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调查对象。思考与交流。学生留下反馈调查结果,交流调查感受。写一写。给学生提供了倾吐真情的空间。
6、假如没有他们。
想一想。假如学校没有这些工作人员,将会什么样? 议一议。应该怎样对待学校各位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
7、学校变化多。
找一找。提示学生通过访问、收集等途径了解学校在某方面的变化。交流与汇报。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
8、我为学校做什么?
议一议。思考、讨论每个学生能为自己校做那些事情?
照片显示的内容作为引子,可以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为学校做什么?
9、我为学校绘蓝图。
想一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预测学校的未来。画一画。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动手描绘学校的未来。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要求留心上学的路线和途中主要建筑 2观察学校的建筑布局
3了解班内同学的特点,为猜谜作准备。单元实践活动:1、2、3、留心观察上学时的路线图和途中主要建筑物。观察校园的建筑布局。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
课时划分:总9课时
4、我们的学校
活动主题:请到我们学校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方向标,建立方向的概念,能依据方向标看懂并尝试绘制简易的路线示意图和平面图。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上学路线图。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要求留心上学的路线和途中主要建筑物 活动环节:
一、立足生活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1、说一说你是怎么来学校的?
2、从家到学校的路,我们最熟悉不过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只用语言描述不容易说清楚,如果我们学会了画路线示意图,介绍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二、学认方向标
1、辩一辩,不管是看别人画的路线图,还是自己绘制路线图,一定要先确认方向,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辨别方向的。
2、出示方向标图,仔细看方向标图,想想它和我们生活中的方向概念由什么相同之处
3、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概念。
4、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把方位的名称说清楚,说正确,如:不要把“东北”说成“北东”。
三、学画路线图
1、出示2幅路线图让学生观察。
2、这2幅路线图你能看懂吗?假如你是小强或小青,你该怎么说?
3、听了小强和小青的介绍,我们弄清楚了他们上学的路线,你能说一下你的上学路线吗 ?
4、把你的上学路线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教师提出要求:a、先确定方向标b、注意标清楚主要建筑物,画出表示行进路线的线路图
5、学生学习画路线图,教师指导。
四、交流展示路线图
1、小组内交流所画路线图
2、指明上台展示(实物投影),3、师生评议,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4、学生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活动主题: 这是我们的学校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和教室的简单平面图
2、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增进对学校的感情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学校的建筑布局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它美丽又温馨,下面请大家来欣赏“我们的学校”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学校的概貌。
二、了解校园环境布局,认识学校组织机构
5、说一说学校的主要设施有哪些?
6、出示图片,想一想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是负责学校哪方面工作的?
7、咱们学校还设有哪些组织部门,分别负责什么工作?
8、说一说这些部门具体在学校什么位置?
三、认识平面图
6、出示学校平面图,学生观察,这是一幅什么图?
7、介绍平面图,平面图画的是从物体的上方看下去的效果,如果不从上往下看,而是从某一个侧面去看,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平面图了。
8、学生拿一本书或一件文具试一试从上往下看它是什么形状?
9、小结:
再高大的楼房,再复杂的物体,再平面图上都只用简单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只不过面积大的建筑物要用稍大些的图形来表示,面积小的建筑物可用稍小些的图形来表示。
四、了解平面图的作用
3、出示商场平面图或公园平面图,学生观察。
4、想一想这些平面图的作用有了平面图,就能使人们对建筑设施的概貌一目了然
5、小组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平面图,有什么作用?
五、学画平面图
1、请你回忆学校的建筑景物,说一说它们的具体方位。
2、下面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画咱们学校的平面图。要求:a、先画上方向标b、画时要辩清方向c、标清楚主要建筑物的名称
3、学生练习画学校平面图
4、小组交流评议,指名上台展示(实物投影)。
5、学生评议,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6、学生自己修改
六、实践作业
观察教室的布局,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教学反思:
5、我和我的同学 活动主题:我们在一起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猜谜的谜面。学生准备:了解班内同学的特点,为猜谜作准备。活动环节: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像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不结果花开,遇热它就化。(谜底:雪花)
2、生猜谜,3、师说班内学生的特点,请学生猜一猜他是谁。
4、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班,走进你和你的同学。
二、说一说同学之间的故事。
1、课件播放歌曲《拉勾勾》,师述说自己的童年朋友和童年的故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板书课题。
2、说说你和你的同学之间的故事。小组内说、指名说。
3、课件出示,说一说这样做对不对?
指名说图一
如果不行,还有别的办法吗?同学合作演一演。自己看其他三副图,小组内说一说。
4、道德闯关游戏。这样做对吗?说说理由。
三、辨析:这些同学的做法,你赞成吗?
1、学生自己看图,小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班内交流,师做正确引导。
3、学生小组内模拟表演故事情节,师生评议。
4、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法。(鼓励学生实事求是说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四、学习制作友情卡。
1、师:同学们在一起生活玩耍,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给我们阴凉,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如果有的同学取得了好的成绩,你怎样向他表示祝贺呢?
2、当别人取得了好成绩时,考试没考好时,你应该对他说什么? 指名说,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友情卡。自己观察制作友情卡应注意什么?
4、师总结制作友情卡的方法。
5、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友情卡,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友情卡。
1、小组内交流,推荐最好的一名准备班内交流。
2、指名上台展示(实物投影),师生评议。
3、把自己的友情卡送给同学。教学反思:
活动主题:闹别扭之后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2、同学之间要和平相处,学会互相谦让。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制作问题卡片
学生准备:想一想自己与同学闹别扭后是怎样解决的。活动环节:
一、导入
有人说,友谊是一朵用心浇灌才会绽放的花,谁都会希望自己的这朵心灵之
花开得最灿烂,可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侯呢,与人相处一旦有了摩擦该怎么办?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看图明理。
1、课件出示 同学之间偶而也会有“坏天气”出现,看,小明和小龙闹了矛盾,想办法让他们和好吧。
2、自己看图,自己说说解决的办法。
3、小组内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模拟表演怎样解决矛盾。指名上台表演。
6、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三、你是怎样解决同学之间的别扭的。
1、师:刚才大家都能用聪明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帮助书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那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和刚才一样呢?
2、你和同学之间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同桌互相说一说。
3、你是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的?师相机板书。
(先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错,主动认错,互相谦让。)
4、师:我课下做了一个调查,我们班多数同学都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学生能重归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我把这些事情写在了卡片上,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5、把卡片分发给每个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6、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汇报。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说说怎样与同学和睦相处。)
五、教学反思:
6、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活动主题: 老师的一天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培养学生付出的辛勤劳动。
2、增强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位你们喜欢的老师调查,了解他(她)一天的工作情况。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1、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么?谁能介绍一下有关教师节的知识
2、自由读一读教师节知识介绍
3、从这些有关教师节的资料中懂得了什么?
4、教师可以介绍其他国家有关教师节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对教师节的认识。
二、显示分组调查结果,评选优胜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你调查的老师一天的情况.2、各小组展示调查报告,全班交流结果。师生评议。
3、说一说在调查中老师们的哪些工作和事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5、平时学习生活中,老师做的哪些事情让你很感动?
6、是不是有些话想对老师说呢?
7、评选出最佳调查报告。三.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文中小诗,让学生读一读。
(这首小诗是学生对老师深情的浓缩,易于让学生通过诵读表达情感。)2.你还有哪些心里话?把你想对老师说的最真实最真挚的话写一写。
3、交流评议。
四、教学反思
活动主题:假如没有他们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培养想付出的辛勤劳动 2增强学生尊敬学校工作人员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1学生搜集工作人员曾做过的 令人感动的事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在学校里还有哪些工作人员为我们辛勤的服务着?
2如果没有他们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二、说一说
1指名说工作人员令人难忘的 事迹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三、交流与汇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总结起来
2、学生以小组单位谈谈个人感受
四、拓展延伸
1、给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写一封感谢信 教学反思:
7、夸夸学校新变化
活动主题: 学校变化多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亲切感;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进行调查的能力,继续学习一些调查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比较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小组调查学校发生的变化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学校的概貌。
2、不知道同学们留意到没有,我们的学校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你能说说有哪些变化吗?
二、展示成果,丰富信息。
1、把教室划分为几个展区,各自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2、根据宣传的内容、形式,评出最佳调查成果。
3、向同学们介绍是通过方式收集到这些资料的。
三、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资料和交流结果总结起来。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个人感受。
四、拓展延伸
通过调查和访问,你有什么收获?(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指名来说一说。)
五、实践作业
和同学一起办手抄报或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介绍学校的新变化。
教学反思:
活动主题:我为学校做什么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亲切感。
2、引导学生懂得关心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培养一定的责任心。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观察学校的建筑布局。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我想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我们在家里和学校一天各待多长时间?(小组内讨论计算,指名说)
2、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在学校要比在家里待的时间长,学校可以说是我们的
第二家园。那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为我们的家园增光添彩。
二、寻找身边的榜样
1、看看课本上照片里的同学在为学校做些什么?(要求:每幅图用一两句完整话来说一说)
2、观察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在为自己学校的发展做了写什么?(一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那些同学做的很好,就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学习。
三、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1、学校的各项工作还有没有不够理想的地方?为了我们的学校,你有没有好办法来解决。
2、自己有什么特长?利用这些特长能够为学校做那些贡献?
四、实践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做些对学校有意义的事? 教学反思:
活动主题:我为祖国绘蓝图 活动目标:
1、培养善于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懂得关心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培养一定的责任心。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纸、彩笔。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画,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2、出示课件
3、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指名说)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为校园绘
蓝图”这一课。
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我们的学校有哪些设施?
2、思考:你认为我们学校还需要增加哪些设施?(可以同桌或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3、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文体设施几个方面来考虑)
三、画一画。
1、我们学校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明汇报
4、把自己的憧憬用图画展现出来。
四、比一比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根据版面设计、内容评出最佳作品。
3、作品设计者解说作品。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罗贞审核人: 罗贞时间;9月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四、课时安排
5、詹天佑2课时
6怀念母亲2课时
7、彩色的翅膀1课时
8、中华少年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5课时
第三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课,百花园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
3.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课)。
4.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5.学会质疑。
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海上日出》
2课时 《西风胡杨》
3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1课时 《我家门前的海》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4课时
6、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谁体会到了?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2、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教后记:
8、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1—2处为A级
错3—5处为B级
错5处以上为C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四、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又是一种怎样的树?
2.交流汇报。3.学习生字词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3.将四部分内容相连,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顺学而导。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
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胡杨“生前战斗”是为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从而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
(2)图片渲染,配乐朗读。
(二)感受胡杨之悲,体会期盼之情
过渡: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
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今天又遭遇着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课
文的5—8自然段。1.交流汇报
2.补充文字资料,了解胡杨的生存现状,体会作者的担心。3.因此,文中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期盼,作者期盼的是什么? 4.理解“祈求”一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对环境
保护的关注。
5.此时此刻,假如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又
会期盼什么呢?补充句式“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
求„„祈求„„”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对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后记
10、我家门前的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教学重点: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难点:
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在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学生开头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 山
走进天山深处: 花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3、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 特点 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习作
第三课时
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范文:
美丽的桂林
我常听别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话可把我的心给挠得痒痒的,向往着到桂林看看。星期天到了,我的梦想终于实现啦,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到这久富盛名的桂林去旅游。当坐上飞机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一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桂林机场,我们便开始了愉快的桂林之旅。在桂林,我们游览了七星公园、象鼻山、芦笛岩„„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游览漓江的那一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听导游说:“能在烟雨中游览漓江是很难遇到的。”一路上,漓江的水是那样的清,山是那样的美,一座座山倒影在水中,奇形怪状的山形,有的山像骆驼、有的像五指、有的像一只笔筒„„在路上,来到了一座山前,船停了一会儿,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这座山的名称叫“九马画山”山体上有不同形状的九匹马,“谁能数出山中的九匹马,谁的眼力、智慧最丰富。”我细心的看着、找着,结果,却只找到了七匹马,还觉得真有些失望。船继续前行,一路上我高兴得唱着歌,欢呼着,这样美的山水怎么也看不够。“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顺江而下,我们到了著名的阳朔,游览了“世外桃源山庄”果然名不虚传,桂林的山水、阳朔的风光,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这样美的山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桂林之旅结束了,桂林的山水似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第四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
2、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
3、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的学习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在本单元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并要加以巩固。
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3、在搜集资料中体会爱国情感。
单元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
第五篇:六年级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儿女报
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3、学生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
报国。
【单元内容分析】
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本组教材共 安排了四篇课文,具体描写了炎黄子孙、海外赤 子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 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都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 中‛安排内容,老师在口语交际中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习作中让学生学习演讲稿的 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综合性学习要 引导学生定好计划逐步落实。
【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2、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3、在搜集资料中体会爱国情感。
【单元学习时间】
本单元可用11—14课时。
5、詹天佑
[教材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第十一册第5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前一组的训练重点有: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
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本组的教学,要结合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 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让学生搜 集资料,初步了解詹天佑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课文,通过读、议、画、想、演,使学生理 解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 字形线路的,从而体会出詹天佑不愧是一位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 的学习习惯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 脑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句子:
①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 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②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 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资源预习课文的习惯。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4)使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詹天佑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 理解课文。
(5)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 及思维能力,运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隧道的开 凿方法,运用演示、表演法理解‚人‛字形线路。(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道德情感目标: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 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原则、策略和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民主性、开放性、个性化原则和 发散与集中、定势打破、创造主体、容忍暧昧、辩论、发问、科际综合等策略。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的、有主体性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 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讲求师生平等、民主,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机 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参与讨论,参与操作,生 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多样 的手段进行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把实物、模型、课件、网络等材料都视为与书本同样重要的教材,并且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科际 的整合。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 料。
2、教具准备:微机自制教学课件、火车模型、‚人‛ 字形线路图。
3、学具准备:每人一张图画纸、彩笔。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并修筑成 功的铁路是什么铁路吗?(京张铁路)这条铁 路是在谁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板书:詹天 佑)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1861-1919)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曾被清 政府派遣出国留学。1881年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 美国耶鲁大学,同年秋天回国。1905-1909年修 筑京张铁路,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师。京张铁 路提前竣工,为国家节省了28万两白银。
4.今天,我们学习7 课《詹天佑》。一齐读 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詹天佑是个怎样的 人?
2、交流: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齐读
(1)这一句话中哪两个词很重要?(板书:杰 出 爱国)
(2)理解:杰出:出色,了不起。看这两个词,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他是个杰出的工程 师?)文章通过什么事表现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修筑铁路)
3、给课文分段。
三、重点深究:
1、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命的?自由读 第二段。
(2)思考:詹天佑面临什么困难?
①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③全国人民的嘱托
④自然环境的恶劣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师: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呢?我们 继续学习课文。
快速浏览第三段,说说筑路过程分了哪几个阶 段?
(生浏览第三段,边浏览边思考。)
生:筑路过程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 字形线路这三个阶段。
师:同学们愿意先学哪部分内容?
(根据学生的意愿随机调整学习顺序)
[简析]:运用定势打破策略和民主性原则,依据 学生的意愿安排学习顺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 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部分,用‚——‛、‚~~~~~‛、‚.........‛分别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
生分别读出詹天佑‚说‛、‚做‛、‚想‛的句 子。
师:哪部分内容使你感触最深?请你谈谈你的感 触。
生1:詹天佑说的话使我感受最深。他常常勉励 工作人员工作要周密,不允许只做到‚大概‛‚差 不多‛,从这里可以看出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 态度。
生2:詹天佑所做的使我感受最深。他亲自深入 勘测第一线,顶着风沙,奔走在悬崖峭壁上,和 工人一起劳动;他不顾个人安危和恶劣条件,始 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地工 作;他还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这充分说明了詹 天佑认真、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生3:詹天佑所想的使我感触最深。他在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他不让外国人讥笑中 国的阴谋得逞他要长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充分说 明了詹天佑的爱国之情。
……
师:同学们的感触这么深,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 读把我们的感触表达出来?
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分组齐读
[简析]:此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性,教师采用发散与集中和容忍暧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习‚开凿隧道‛部分:
师:请同学们默读思考:詹天佑是如何开凿隧道 的?
生默读思考。
出示课件,师:说说哪是居庸关,哪是八达岭?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方法用示意图画出 来吗?
生自己画示意图。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 生把开凿隧道的方法去说给好朋友听。
[简析]:通过让学生自己画示意图,既培养了学 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开 放性和个性化原则,让学生下座位去给好朋友说,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交际能力。
出示课件,师:说说这两种开凿方法哪种好?为 什么?
(学生讨论)
生:两种方法都很好。居庸关山势高,适合用两 端凿进法;八达岭的长度是居庸关的两倍,适合 用中部凿井法。
师:詹天佑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开凿居庸关和八 达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詹天佑有非凡的智慧。
生2:我体会到做事的方法应当因情况而宜。
……
出示课件,师:一座比八达岭还要长一倍、高度 差不多的山,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开凿好?
(学生讨论)
生:可以在山上多凿几口竖井,能够节省时间。
师赞美学生: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这说明大家 也具有非凡的智慧。
[简析]:运用科际综合和辩论教学策略,让学生 将地质、数学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语文学科之中,展开激烈的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 表达能力;运用创造主体策略,让学生根据山势,自己设计一种开凿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3)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
指名读,生思考: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 路爬上陡坡的?
师出示‚人‛字形线路图和火车模型,请学生演 示火车怎样爬坡。
再选几位同学当火车表演爬坡。
师用课件中的动画再演示一遍火车爬坡的过程。
师:为什么不让火车直接爬上山坡?
生1:因为山势陡峭,火车无法直接爬上山坡。而通过‚人‛字形线路爬坡,可以减缓陡坡,火 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
[简析]:运用演示、表演和动画出示的方法,既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了 课文内容。
2、学习第四段:
生齐读这一段。
师: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 中国人民的期望,用事实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 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请同学们为这条京张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 说说理由。
生1:天佑路,因为这条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筑 的。
生2:智慧路,因为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 民的智慧。
生3:回击路,因为这条铁路修筑成功,给了帝 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
生4:争气路,因为这条铁路修筑成功,为中国 人争了一口气。
…… 师:你们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尽情赞颂了 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热情,也表达了同学们 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 豪。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名字填在课文插图上。
师:想象一下,外国朋友会怎样赞叹不已?
生1:詹天佑真了不起,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
生2:中国人真有骨气!
生3: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创造 了奇迹!
……
[简析]:运用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让学生为铁 路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 维,又使学生体会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总结全文:
师:综观全文,处在清朝末年,既有压力,又有 困难,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呢?
生1: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
生2: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 学态度。
生3:詹天佑有敢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
师:学到这里,我们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生齐答:詹天佑真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啊!
[简析]:运用发问和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让学 生总结出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起到 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总析]: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和教师的双主 体地位,灵活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和策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由生字带出的词语,并能 理解。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 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 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 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 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幕。
教学难点:语言的跳跃性,对两位母亲的情感的 表达的方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过课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自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两篇文章,还记得是谁写 的?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 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 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
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 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 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 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 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 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 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 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 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 一个是我的祖**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 挚的爱慕。‛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寝 不按席 终天之恨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 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 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后 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 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 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 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 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 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 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 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 ‚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 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 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 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 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 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 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 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 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 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 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 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 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 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 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 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 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 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 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 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 母,还有那──(祖**亲)
1.动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 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 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 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 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 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 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 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 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 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 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 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 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 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 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 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 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亲怎样的面
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 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 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五、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 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 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 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 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 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 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 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 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 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7* 彩色的翅膀
内容分析: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 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 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 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 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 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 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 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
1.板书:彩色的翅膀 通过读题目,你们 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提问学生。
2、预设学生质疑:
A、‚翅膀‛什么昆虫的翅膀?
B、这种彩色的翅膀我们见过吗?
C、‚彩色的翅膀‛还有更深的含义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 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 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 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建构‚海岛‛意象
1、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 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2、指名汇报
3、根据汇报要点板书:
离陆地远。面积小。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战 士
三、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 子,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用‚来之不易‛ 这个词?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大声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归纳总结
四、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 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 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 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3、板书:可爱、热爱海岛。
五、认识升华
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 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六、作业:
日记: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
海岛:离陆地远。面积小。自然环境相
当恶劣。
战士:可爱、爱海岛、爱祖国
8、中华少年
【学习内容分析】
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 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压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本 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 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 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重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 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二、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 点拨。
学习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 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 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 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 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 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 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
中华传统等。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 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 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 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 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三、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四、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 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 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 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四位学生表演朗读,老师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五、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六、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 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 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 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2、忆课文,交流收获
(1)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
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 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2)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评
选‚最受感动奖‛,‚最佳讲说奖‛。
3、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 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 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 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 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 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 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二、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 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 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 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学生谈一谈对名句的理解。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评选‚背 诵小能手‛。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 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4、老师补充爱国的诗句,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三、展示准备
1、交流准备
(1)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 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 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2)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 进行展示、介绍。(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以及个人‚才艺奖‛‚创造奖‛ ‚能手奖‛、‚勤劳奖‛。
口语交际.习作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 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 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 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 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 确定汇报形式。
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 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 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 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 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 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 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 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 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 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 题,有号召力。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3、运用我们积累的爱国的名句。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
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 我心中‛。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 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 也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再大的风雨我 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这就是民族的 气节,这就是泱泱的气节,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 叫中国!
祖国,当我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心中
马上会联想到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 会联想到钢铁般的国防,善战的勇士;还有那 鲜艳的五星红旗。对于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声音, 语言,人们都会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最深厚 的感情,就是爱国之情最自然的流露。那莽莽无际 的原野,奔腾浩荡的江河,苍茫辽阔的草原,为我 们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情感素材,我们的祖先用勤 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在哲学, 历史,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取得了无与 伦比的成就.所有这些都凝聚着一种民族的自信 心和自尊心,它激励着人们把自己的智慧,力量以 至生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 了中国人民独特的讲风骨,重气节的民族素质。历 史仁人志士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为坚守自己的 志向,不惧困苦,不受利诱,保持铮铮铁骨的‚浩然 正气‛。
从古至今,祖国就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者,他们 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命运 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精忠报 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 孙中山,两弹一星的邓稼先,驾驶神州五号飞向太 空的杨利伟,奥运新星刘翔等等……无数仁人志 士以铁的事实抒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他们为祖 国生,为祖国死,把爱国之情化作英勇献身的实际 行动,把为国捐躯,报国献身视为最崇高,最光荣 的事情。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 而自豪,为这些民族之花而骄傲。
其实,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它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啊!所以,同学们, 我们要从小树立爱国精神。例如:在升国旗时,要 行注目礼;团员同学日常生活中要爱护团徽,团证;平时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展的一切利于青少年成
长的活动。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 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此外, 还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 望,要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 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珍惜和抓紧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丰富的 知识,要培养创造意识,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 准备。
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祖国的壮丽 河山,写下了不朽的诗句: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今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07年9月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
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 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 文体不同的地方?
小结: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 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
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深厚的爱国情感。
材料:祖国的辉煌、古今爱国者、小学生爱国的 责任。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 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 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25(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
(3)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第三课时:学生习作与评议
一、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1、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2、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3、最后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4、运用爱国名句。
二、学生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四、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