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喜欢《人与自然》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人与自然》
姓名:母永飞
学号:10036834 专业: 工业工程
大自然的拥有许多的秘密和那不可思议的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开始对大自然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那些神奇的秘密逐渐地被大家所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报纸、杂志、电视栏目等大量报道大自然的各种神奇色彩!人类进步的同时给大自然带来了很多破环,使大自然的身体受到千疮百孔。我有时候会想到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好像是对她自己所遭遇的情感表达;譬如打雷似乎是发泄心中的怒火;秋冬天下雨、下雪是悲伤的哭泣;春夏季下雨是欢乐的泪珠;早晨起来看见的露珠好比营养奶滋润着万物;那些人类不想发生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似乎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行为做出的惩罚!
面对这些种种灾难,人类应该做出一些措施来保护大自然。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为了与自然和谐地发展,现在的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大自然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许多保护大自然的措施;做了大量的教育性的宣传。
电视的普及为教育知识的宣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传播效率。《人与自然》电视栏目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人与自然》这一节目为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人们去了解大自然的机会。
《人与自然》开播于1994年5月11日。栏目宗旨是“讴歌生命,关注环境”。栏目内容定位是介绍动植物和自然知识以及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探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小就喜欢《人与自然》这个节目,节目里所呈现出及画面是我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看到的,有时在家里看直播,有时候在晚上同家人在一起看重播。我发现在那时候村里的很多人都喜欢看这个节目,因为这个节目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我现在也非常喜欢这一档节目,它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增加了我对大自然的阅历,让我对大自然与更深的了解,帮助了我更好地去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人与自然》节目中的画面拍得很不错,不论是天空中的还是水中的生物的一切活动都很有条理,清晰。这些都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拍摄的,比想象的要长得多的时间。一组镜头可能要拍上好几个月,甚至1年2年。像那些花从花骨朵到盛开,我们看到的只要几秒钟,拍摄的时间可长了。
小时候认为沙漠里除了水、食物、气温之外,人在其中行走的困难几乎就不会有了,换句话说就是除去这些不利因素后,人在沙漠中不会有危险了。那是的想法太天真了。当我看了《人与自然》所讲到的沙漠中的生物时,我才知道在沙漠中生存的有许多“致命杀手”。也了解到沙漠中有许多壮观的景象;龙卷风便是其中常见的景观,“沙山”、海市蜃楼等壮观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人与自然》的宗旨是“讴歌生命,关注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了这个节目说明人类的发展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与自然的发展发生了冲突。好的方面是人类意识到与自然不和谐的发展是一种自我毁灭。关注大自然是一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而《人与自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去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和现象,其主要目的是让人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自己的“邻居”,给予他们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符合《人与自然》电视栏目的最初定位。
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万物,就像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家园毁于我们人类自己手中。让我们保护一棵小草。让天空依然明净,让河水依然清澈,让小草依然碧绿,让花朵依然鲜艳,让阳光依然灿烂,让地球依然生辉!
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呼唤绿色文明,呼唤科学的决策方式,呼唤科学的生产方式,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吧!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人与自然》电视栏目为宣传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衷心祝福该节目越播越好!
第二篇:歌词喜欢原因
我喜欢的歌曲是:世界未末日
歌曲:世界未末日 作词:方文山 作曲:周杰伦 歌手:周杰伦
歌词:这街道在下陷
我们就快失去了家园
你我却都没有埋怨
将眼泪停格瞬间
街景摧毁 我内心却不轻易撤退
满天风雪 我们会微笑去面对
我牵着你的手
一路穿梭在城市路口
就算故事到了尽头
我们也绝不退缩
快转风景
被一再提醒失去森林
落叶声音
停不住我们的关心
就算是世界要崩溃
亲爱的我也绝不会落泪
不放弃爱过的那种感觉
珍惜着有你记忆的一切
就算是世界要倾斜
亲爱的我也绝不说离别
尽管末日威胁再强烈
有爱就不累
我牵着你的手
一路穿梭在城市路口
就算故事到了尽头
我们也绝不退缩
快转风景
被一再提醒失去森林
落叶声音
停不住我们的关心
就算是世界要崩溃
亲爱的我也绝不会落泪
不放弃爱过的那种感觉
珍惜着有你记忆的一切
就算是世界要倾斜
亲爱的我也绝不说离别
尽管末日威胁再强烈
有爱就不累
歌词讲世界末日来了,才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爱没有说出口,幸好醒来发现只是一场梦,让歌迷能够逆向思考,不要想着世界末日要做什么,而是把每一天好好的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好好活在当下。
《世界未末日》是一首英式摇滚曲风,抒情的旋律乍听像是情歌,歌词却深藏对地球对世界的爱;方文山以浅白的文句,却一字一句重击内心;没有批判只有关怀,没有埋怨只有微笑面对;「这街道在下陷 我们就快失去了家园」、「街景摧毁 我内心却不轻易撤退」,令人联想到地震时的场景;「快转风景 被一再提醒失去森林 落叶声音 停不住我们的关心」,地球正在发出求救信号,人类要学会珍惜,世界尚未到末日,只要开始关心有爱就不累;「不放弃爱过的那种感觉」,每一句都是安慰与提醒,更充满希望与
[2]勇气,即使面对末日的威胁再强烈,也绝不退缩。
第三篇: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谁是生命的主宰?人,还是大自然?
有人说:“世界上如果存在神,那么神便是天上的主宰,而人类则是地球的上帝。”自然。世上不存在神,那些神明论也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那么人类就是世上的主宰吗?
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人有思想,感情,有着低等动物所没有的智慧,人类能发明制造出几乎他们想要的一切。人有感知与判断能力,能够分析世间的美,万物的理,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在其它低等动物眼中真的是至高无上的,对人类,它们既羡慕,又畏惧。
人类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也试图凭着自己的智慧改变本不能也不可能改变的大自然。人类的野心太大,想要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在他们眼中,他们本该是无所不能的,以致能决定一切。他们也在为主宰自然,主宰地球作准备,肆无忌惮地破坏阻碍他们的事物。大自然也曾一次次地警告,人类还是执迷不悟。大自然的怒火是无情的,足以焚毁一切。让你在痛苦中煎熬,让你第一次感到恐惧,也开始后悔人类的无知与可笑。
人类抵抗不了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惩罚,这是一种屈服。最高等动物也只能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生命的主宰,地球的主宰,便是大自然。
人类总认为自己与自然是并列关系,其实不然,人类还不够资格。人与大自然只是包含关系,而且是自然包括人类。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又或者更少。所以,假设哪一天出现了比人类更高等的生物,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另一方面来说,人类是产生于大自然的,是由森林中的古猿进化而来的,只是人类总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在大自然的各个区域里生存下来,依靠着大自然存活并发展。等到一个人渐渐年迈,直到死去。人们总希望他的灵魂还在世间飘荡,自古祭祖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但从本质上讲,人死后无非是成为泥土或其它植物的养料。总的来说,人生于大自然,最后也会归于大自然,这只是生物循环的一个过程。除了生前遗留的精神财富,或是造福于人类的各种技术,总之,除了生前的贡献还留在世上,便没有其它超出实际的意义了。
别把自己当做上帝,人最多是上帝的臣民罢了。我们没有资格掌控自己的生死,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进行的,每种生物或非生物都是充当循环链的一部分,人类也的确有很多智慧结晶,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产物呢?
第四篇:人与自然
物竞天择or和谐相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是亘古不变的生物进化的真理,然而今天,很多人却把它用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整个自然关系的链条变成了“弱肉强食,强者生存”。人类以“地球上最聪明的灵长动物”自居,因为强大,因为聪明,所以可以对自然中的一切资源随意的使用,甚至是没有节制的蚕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越演越烈,看似作为强者的我们在征服着其余的生物,实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就像下面这幅图一样,我们仔细一看,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这幅图,根据我们的惯性思维,我们第一眼可以看见的是,在一个平静的湖上,有一块长着草、树的陆地,一个人坐在一条小船上,张着双手,旁边游着一条大鱼。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渔夫捕鱼。但是,这幅漫画的寓意绝不仅于此。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要用的是创新思维而不是常规思维,那我们思考的角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于是我们将漫画颠倒,我们就可以发现一副不一样的场景。也是一片平静的湖上,远处天空飞着几只鸟,我们也不去猜想那是什么鸟了,近处一只巨大的鸟,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嘴里衔着一个东西,我们再仔细一看,鸟嘴里的“东西”不是别的,是一个人,是我们刚刚从正面角度观察出来可能是渔夫的人。整幅画面很明显的表达出一个意思:大鸟吃人。从这两幅画面中,我们可以得到截然相反的寓意。如果将第一幅渔夫打鱼的画面寓意理解为人对于自然生物的征服,那第二幅大鸟吃人的画面寓意就变成了自然生物对人的“征服”,简单一点说就是报复。如果第一幅画面展现的是现在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那第二幅画面就是不久的将来,或者是一百年,或者是几百年之后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从来逻辑角度,如果第一幅画面是因的话,那第二幅就会成为果,而这其中的条件就是:人类的不加节制。在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文学中讲求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仅用惯常思维,那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唯一的,而如果从多角度,逆向创新思维出发,答案却是丰富多彩的。众所周知,在漫画中,深刻的寓意来自拟不同角度解答出来的内容,而这幅漫画像传达给我们的也是如此。角度的变化带来了画面内容的变化,从人捕鱼变成了鸟吃人,从字面上看是主语的变化,但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就是主宰者的变化。如果不加重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这幅漫画所寓意的那样。
当今社会,工业文明的推进,物质的丰富,伴随着的是人欲望的不断膨胀。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取,不再是满足简单的生存要求,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求新、求异欲望的满足。人们变的空前的“大无畏”,无畏吃任何东西,无畏吃任何动物,如此这般,人们吃果子狸、生吃猴脑以及活取熊胆等,人们不断地残害着自然中的生物,而这每次对动物的蚕食,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回应”,从以前的非典到后来的禽流感等。这样发展变化,不禁让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将如何演变,如果不加控制,是否真的会出现漫画中鸟吃人的那一幕?答案可想而知。
无论是人与社会环境还是人与自然环境,每一个整体得以存在并发展,都是因为内部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平衡的力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些成语都深刻的揭示了,每一种存在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人如果欲望不止,变需要为一种掠取,那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势必被打破,当这种失衡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另一种生存方式势必应运而生,就如第二幅漫画那样。这样的结局肯定是每一个作为“人”的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抛弃那自以为是的“最聪明灵长动物主宰者”的优越感,停止对资源的掠取式开采,停止对动物的残忍吃食,跟自然,跟动物和谐相处,物竞天择只是一种物种发展的规律,而和谐相处才是物种生存的规律。
第五篇: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读《大象的主人》有感
八(3)班
刁家慧 辅导老师:贾殿石
从一本书中读出一份精彩;从一个书中读出一个人生,我从《大象的主人》中读出一片新世界。
跟随着主人公让·吕克踏上非洲的大地,这片新世界里没有弥漫整片天空的浓烟,没有令人作呕的污水,没有恼人的汽车鸣笛和废气。非洲,这片充满神秘而又有魔力的大陆,陆上的人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不去计较着环境的变化,感受着让·吕克的惊讶,感受着他的激情友谊,感受着他对自然懵懂的喜爱,感受着他的成长,感受着人与自然的美好。
历经沧桑的变化,大千世界如此多娇,从原始而简朴的生活到现在的高科技,人与自然经历了多少的变化?无人知晓,人与自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学习。远到非洲人们利用大象搬运东西,近到自家守在门口的小狗。它们更是我们的“老师”,小到一草一木,大到鲸鱼,从鲸鱼身上发现“流线体”开始制造舱船,利用鸡蛋原理建行房子,从蝙蝠身上发现“超声波”„„这些都是一件又一件活生生的例子,人们从自然母亲身上得到那么多的赠品,人们在自然中生活着,这种平衡于己于人都有有利的,人们的发展与生活离不开自然,人们的学习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必要的。
然而人类在不知不觉当中打破了这种平衡,随着人类科技的急速发展,人们所制造的污染也逐渐变大,随处可见的白色塑料袋、零食袋、汽车恼人的汽笛声,排出的尾气,城市里令人烦躁的空气。逐渐增多的人群,开始拥挤的世界。人们为了生存开始将生活领土迁移到森林,开始出现砍伐森林,建立牧场,放养牛羊,无休无尽的拓展,渐渐的森林开始消失了。由于领土被侵占,人与自然的冲突增大了,野兽袭人事件、沙尘暴、泥石流等等,面对这种现象人类并没有停止自己的作为,还有许多人猎杀野兽,贩卖野生动物,捕食野生动物,贩卖兽皮,渐渐地许多存在的动、植物渐渐消失了。不仅是森林,人们也开始对海洋进行了侵害,石油污染、捕杀鲨、鲸„„人们开始悔误自己的行为,却依旧有更多的人在继续“犯罪”。
“人与自然”不是一种称号,不是一句口头禅。它是人类与自然那亲密不可断的关系,没有一个优良的自然环境,人们生存不下去。
我的中国梦很简单,我想用自己的双手为自然做出一些贡献,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一起创造一种新世界。“人与自然”不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