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公式
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式: 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2)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
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3)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关系 : 商品售价=标价×(折扣数/10)
(4)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5)商品总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6)商品总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知能点2;储蓄、储蓄利息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3)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 知能点3: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
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知能点4: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 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知能点5:行程问题
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
(1)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时同地反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时同地同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车上(离)桥问题:
① 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② 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成长 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桥长 ④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车长
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 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知能点6: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年龄问题其基本数量关系: 大小两个年龄差不会变。
这类问题主要寻找的等量关系是:抓住年龄增长,一年一岁,人人平等。
知能点7:比例分配问题
全部数量=各种成分的数量之和
把一份设为x,例:甲·乙·丁的比为2:3:4 可设甲为2x,乙为3x,丁为4X
第二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常用公式总结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常用公式总结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3.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 4.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第三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x+1.5-9x
85=0
24y12y5(2)y-=2-336
(3)
(4)
(5)
2311[3(x-)-3]-2=x 24214(1-x)-(2-)=2 3213x43x1.50.20.1-0.20x.03=2.5
第四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
几次才能完? 还要运x次才能完
29.5-3*4=2.5x 17.5=2.5x x=7
还要运7次才能完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它的高是x米
x(7+11)=90*2
18x=180 x=10 它的高是10米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x个
9x+908=5408 9x=4500 x=500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500个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乙每小时行x千米
3(45+x)+17=272 3(45+x)=255 45+x=85 x=40
乙每小时行40千米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平均成绩是x分
40*87.1+42x=85*82 3484+42x=6970 42x=3486 x=83 平均成绩是83分
6、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
盒,平均每箱多少盒?平均每箱x盒
10x=250+550 10x=800 x=80 平均每箱80盒
7、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男生分成5组去踢足球,平均每组多
少人?平均每组x人
5x+80=200 5x=160 x=32 平均每组32人
8、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食堂运来面粉x千克
3x-30=150
3x=180 x=60
食堂运来面粉60千克
9、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平均每行梨树有x棵
6x-52=20 6x=72 x=12
平均每行梨树有12棵
10、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底是140
米,高是多少米?
高是x米
140x=840*2 140x=1680 x=12 高是12米
1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儿
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x米
16x+20*2.4=72 16x=72-48 16x=24
x=1.5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5米 12、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
3岁,女儿今年几岁? 女儿今年x岁
30=6(x-3)6x-18=30 6x=48 x=8 女儿今年8岁
13、一辆时速是50千米的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2小时前开出的一辆时速为40千米汽车?
需要x时间
50x=40x+80 10x=80 x=8 需要8时间
14、小东到水果店买了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梨共付15元,1千克苹果比1千克梨贵0.5元,苹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
苹果x 3x+2(x-0.5)=15
5x=16 x=3.2
苹果:3.2 梨:2.7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甲比乙早1小时到达中点.甲几小时到达中点?
甲x小时到达中点
50x=40(x+1)10x=40 x=4
甲4小时到达中点
16、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如果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那么4小时后甲追上乙.已知甲速度是15千米/时,求乙的速度.乙的速度x 2(x+15)+4x=60 2x+30+4x=60
6x=30 x=5 乙的速度5
1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15米,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3倍还多3米.问原来两根绳
子各长几米? 原来两根绳子各长x米
3(x-15)+3=x 3x-45+3=x 2x=42 x=21
原来两根绳子各长21米
18.某校买来7只篮球和10只足球共付248元.已知每只篮球与三只足球价钱相等,问每只篮球
和足球各多少元? 每只篮球x 7x+10x/3=248 21x+10x=744 31x=744
x=24 每只篮球:24 每只足球:8 这还有 追问:
再多点,那里没答案!
追答:
16.(9分)某市中学生排球赛中,按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计算,市第四中学排球队参加了8场比赛,保持不败的记录,共得了13分,问其中胜了几场? 设胜了x场,可列方程:2x+(8-x)=13,解之得x=5 17.(9分)小赵和小王交流暑假中的活动,小赵说:“我参加科技夏令营,外出一个星期,这七天的日期数之和是84,你知道我是几号出去的吗?”小王说:“我假期到舅舅家去住了七天,日期数的和再加月份数也是84,你能猜出我是几月几号回家的?”试试看,列出方程,解决小赵与小王的问题. 小赵是9号出去的,小王是7月15号回家的(提示:可设七天的中间一天日期数是x,则其余六天分别为x-3,x-2,x-1,x+1,x+2,x+3,由题意列方程,易求得中间天数,对小王的情形,由于七天的日期数之和是7的倍数,因为84是7的倍数,所以月份数也是7的倍数,可知月份数是7,且在8号至14号在舅舅家.故于7月15号回家. 18.(9分)一批树苗按下列方法依次由各班领取:第一班取100棵和余下的,第二班取200棵和余下的,第三班取300棵和余下的,……最后树苗全部被取完,且各班的树苗数都相等,求树苗总数和班级数. 树苗共8100棵,有9个班级(提示:本题的设元列方程有多种方法,可以设树苗总数x棵,由第一、第二两个班级的树苗数相等可列方程: 100+(x-100)=200+ [x-200-100- •(x-100)],也可设有x个班级,则最后一个班级取树苗100x棵,倒数第二个班级先取100(x-1)棵,又取“余下的 ”也是最后一个班级的树苗数的,由最后两班的树苗相等,可得方程: 100(x-1)+ x=100x若注意到倒数第二个班级先取的100(x-1)棵比100x棵少100棵,即得 =100,还可以设每班级取树苗x棵,得 =100. 19.(9分)李红为班级购买笔记本作晚会上的奖品,回来时向生活委员刘磊交账时说:“共买了36本,有两种规格,单价分别为1.80元和2.60元,去时我领了100元,现在找回27.60元”刘磊算了一下说:“你一定搞错了”李红一想,发觉的确不对,因为他把自己口袋里原有的2元钱一起当作找回的钱款交给了刘磊,请你算一算两种笔记本各买了多少?想一想有没有可能找回27.60元,试用方程的知识给予解释. 设购买单价1.80元的笔记本x本,列方程可得:1.8x+2.6•(36-x)=100-27.60,解之得x=2.60不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所以没有可能找回27.60元.
第五篇:应用题公式
1、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和÷(倍数+1)=1倍数(或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差=大数。
4、过桥问题,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求所用的时间。路程=桥长+列车长度。
5、流水问题,求船在流水中航行的时间。船速+水速=顺流速度,船速-水速=逆流速度。
9、年龄问题,求两人的年龄。大人年龄-小孩年龄=年龄差。
11、时钟问题,求时针和分针重合、成直线或直角的时间。两针重合时间=两针间隔格数÷11/12。
两针成直线时间=(两针间隔格数±30)÷11/12。两针成直角时间=(两针间隔格数±15或45)÷11/12。
12、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一数量,再求出其他数量。
13、归总问题,先求出总数量,再求出其他数量。
14、时间差问题,计算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的时间差。先计算首月和尾月,再计算中间几个月。
15、预测星期几问题,已知今天是星期几,计算经过多少天是星期几。用经过的天数除以7,求出剩余的天数,再计算是星期几。
4、【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5、【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6、【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7、【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8、【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9、【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10、【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11、【盈亏问题公式】 盈亏问题,求分配的人数。
剩余物品的个数差÷分配方法的个数差=分配的人数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96(人)
45×96+680=5000(发)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41(人)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例略)
12、【鸡兔问题公式】
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兔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总头数×2)÷2,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腿数)÷2。
(1)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只:
兔子只数=(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兔数 或者是
鸡的只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
兔子只数=总头数-鸡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
(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解二
(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
(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或
(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
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1000-18525÷19=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12÷2=6(只)„„„„„„„„„„兔(答略)
13、【植树问题公式】
线上植树问题,求植树的株数。在封闭的线上植树。
路长=株距×株数,株距=路长÷株数,株数=路长÷株距。在不封闭的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路长=株距×(株数-1),株距=路长÷(株数-1),株数=路长÷株距+1。
面上植树问题,求植树的株数。
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分别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
行距×株距=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土地面积÷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株数。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不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可以按线上植树问题解题。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或
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14、【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15、【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百分之几?” 解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
16、【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17、【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18、【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
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
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19、【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3=36个月
2400×(1+10.2%×36)=2400×1.3672=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
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12=12.24%
再求本利和:
2400×(1+12.24%×3)=2400×1.3672=3281.28(元)(答略)
(复利率问题例略)
提问者评价
谢谢
评论 | 18 0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011-05-01 10:41qq627360668 | 一级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