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合集)

时间:2019-05-13 08: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第一篇: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2014051717083 秦健

14全科2班

摘要:徐志摩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造了内容和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诗歌,感觉敏锐、想象丰富、意境柔美、韵律和谐,其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意境美、个性美、意象美等方面。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艺术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在徐志摩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诗篇。那些“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1],征服了无数读者。徐志摩因艺术上的独特贡献而与闻一多共为新月派并峙的双峰。他的诗,也因其艺术价值而在时间的烟云过后具有经久不衰的美学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境美

徐志摩特别注重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交融,并将境与意的虚实相映的描写与诗歌形式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徐志摩曾说:“诗的难处,不单是他的形,也不单是他的神韵,你得把神韵化进形式去,像颜色化人水,又得用形式表现神韵,像玲珑的香水瓶子盛香水。”[2]徐志摩创造美丽的意境,在《再别康桥》中表现得特别突出。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康桥的柔波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飘摇在康河。纵有别离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最终无奈,于是悄悄地与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悄悄离去。诗人赋予夏虫、康桥以人的感情,它们也在沉默,也在替“我”的别离忧伤。这就把主观感情与外在景物融为一体了。诗中的情与景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比附,是一种交融与契合,诗人不单借景传情,而是将“神”与“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境界。

徐志摩对诗歌意境的创造不光是将情与景统一在一起,他更注重创作环境及诗歌表达形式的统一。在“意”的表达上,徐志摩喜欢将哲理渗透在诗中,使意境具有厚重的思想底蕴。这一点他又和“小诗派”接近,或者说,以冰心为代表的“小诗派”从徐志摩的诗中得到了启示。如《沪杭车中》,诗人对车轮与沿途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少、生的感受:诗人感叹人生的短促和变幻无常,“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在《偶然》以云水相逢时一个短暂的交会写出人生旅途中一次心灵撞击的可贵;《朝雾里的小草花》中诗人用一幅清美的朝花含露图显示对光明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露珠与阳光不可兼得。诗人就是这样,将淡淡的情怀、隽永的哲理渗透在景物、环境中,让读者不仅因作者抒发的感情而激动,而且因诗歌的理趣而思索。

抒发激情也好,表达理趣也好,描写景物也好,徐志摩总能将诗歌的诸种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他能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在取景方面对大小、色彩有所选择;在语言上,将浓淡、徐疾安排得恰到好处,将各种因素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让我们一接触他的诗歌,就会陶醉在他创造的意境之中。

二、个性美

徐志摩的创作个性是与他的性格个性、气质、爱好、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徐志摩诗歌的魅力,来自诗人真实而又自然的感情,来自诗人对光明、理想、爱情的强烈向往与追求,来自诗人个性的真切表现。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主张用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诗人自己说过,诗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3]他的理想便是个人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对爱、自由的追求和美的享受都包括在内)。他的诗则完全是他主观性灵的闪光:执着于个人狭小心灵的抒发,一行行、一首首婉转飘逸的诗描绘出他爱的悲欢、歧路的迷茫、失意的惆怅等内心情感。诗人在诗的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个性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对光明、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上,徐志摩同样是那么执着、那么热烈,并将自己的性情真率地表现出来。他的《雪花的快乐》虽然被许多人认为是描写爱情,但笔者认为不单纯是描写爱情,里面包含有诗人对自由和光明的强烈向往。你听诗人的心声:“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这地面有我的方向。” 诗人托物寓情,那轻盈地飞向美丽清幽的理想境界的雪花,不正是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向往自由、对理想充满信心的心情流露吗?徐志摩的许多诗,如《海韵》、《为要寻一颗明星》都包含了他对光明、自由和美好事物的热烈、执着的追求。

徐志摩就是这样,向读者直率地袒露自我。他不管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思想是否合时宜,是否能得到人们的赞同,他总是那么一览无遗、毫不保留地将它展现在人们面前。

正因为如此,徐志摩也遭到了许多人的非议。比如《雪花的快乐》便因为结尾的抒写而受到人们的责难,认为是露骨的色情描写。我们在这里用不着讨论该诗的主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呼唤血和火的,咏叹酒和女人的,赏味幽林和秋月的,都要有真的神往的心,否则一样是空洞。”[4]徐志摩不管抒写什么内容,“真的神往的心”却是一以贯之,表现得特

别鲜明的。这种真率的个性美大大加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意象美

诗歌,既要有新鲜独特的美的情思,又要有鲜明独特的美的意象。徐志摩正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诗人。比如《雪花的快乐》,诗人选择了“雪花”这一意象。以“雪花”为主导,将雪花的纯洁、明净、晶莹与“我”的心灵契合,将雪花欢快、潇洒、纷扬、跳跃与“我”的追求统一,将雪花的消溶与“我”在爱河中的陶醉及“我”对理想追求结合起来。诗中句句抒发的是“我”的感情,但读者看到的确是洁白无瑕、欢快跳跃、轻歌曼舞、激情难抑的“雪花”。这一意象,把主人公的情感变得那么美丽和空灵,诗人要表达的内容都通过它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了。徐志摩以这种方式创设意象的方法多体现在短小精悍的诗歌中,如《沙扬娜拉一首》、《月夜听琴》、《夜半松风》等,这些诗创设一个主导意象,围绕这个主导意象展开想象和抒情,意象单一,能给读者以明晰的印象。

不管是以一个意象主导全诗,还是以多种意象共同表现主题、抒发感情,徐志摩构筑意象总是长于想象、善于比喻,以他不同凡响的彩笔将美妙的形象勾画成无数美丽的画面。徐志摩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师。《她是睡着了》中那碧螺烟似的梦境、那粉蝶儿、翠蝶儿似的梦乡,《最后那一天》中那雪白的并蒂莲,《沙

扬娜拉》中那娇羞的水莲花„„无不使读者一见而经久难忘,这正是徐志摩运用飞动的想象、新颖独特的比喻来创造意象的结果。

四、结束语

最后,我就我读了《志摩的诗》后,用自己创作的小诗《独坐江畔》诉说自己的一点感受。

薄暮下的江枫 尽洒初冬的昏黄 我独坐江畔等天黑 忘了我该去的地方 石阶下蝈蝈的低鸣,轻轻——

教人伤心,逼我泪零

黑夜终究来临

星点的渔火,隐约地,迷惘——

我独坐江畔在天黑 吹不起半点涟漪的风,徐徐 怎会如此刺骨、凄凉 倚着江枫瞑䁄,清静—— 诗人哟,想问你

为何满天繁星,却无月明?

黑夜的江畔真有乌啼 谁能懂你我的痴情 我独步江畔已天黑 带走一盏渔火,缓行—— 向黑夜要回 你仍相信的隔山回音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徐志摩年谱》.[2]徐志摩.《一个译诗的问题》[N].《现代评沦》(第二卷)第38期,1925年8月29日.[3]徐志摩.《迎上前去》[A]〈自剖文集〉[C].北京:新月书店.1931年版.[4]鲁迅.《集外集拾遗·(十二个)后记》.[5]茅盾.《徐志摩论》[A].

第二篇:徐志摩经典诗歌

徐志摩经典诗歌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志摩经典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经典诗歌1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r,飞r,飞r――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r,飞r,飞r――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①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徐志摩经典诗歌2

童真的梦境!

静默,休教惊断了梦神的殷勤;

抽一丝金络,抽一丝银络,抽一丝晚霞的紫曛;

玉腕与金梭,织嫌似的精审,更番的穿度——

化生了彩霞,神阙,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

可爱的梨涡,解释了处女的梦境的欢喜,像一颗露珠,颤动的,在荷盘中闪耀着晨曦!

乡村里的音籁

小舟在垂柳间缓泛——

一阵阵初秋的凉风,吹生了水面的漪绒,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静看着一河的波幻,静听着远近的音籁,——

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

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田场上工作纷纭,竹篱边犬吠鸡鸣;

但这无端的悲感与凄婉!

白云在蓝天里飞行;

我欲把恼人的年岁,我欲把恼人的情爱,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

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晓风里的白头乳鹊,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徐志摩经典诗歌3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①1924年5月29日,徐志摩陪泰戈尔一行前往东京讲学。在访日期间,他写了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在中华书局1925年8月版的诗集《志摩的诗》中。

徐志摩经典诗歌4

生活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①写于1928年5月29日,初载1929年5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和3号,署名志摩,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徐志摩经典诗歌5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满眼黄沙漠漠的地与天:

赤膊的树枝,硬搅着北风先——

一队队敢死的健儿,傲立在战阵前!

不留半片残青,没有一丝粘恋,只拼着精光的筋骨;凝敛着生命的徐志摩经典的诗歌集锦,耐,耐三冬的霜鞭与雪拳与风剑,直耐到春阳征服了消杀与枯寂与凶惨,直耐到春阳打开了生命的牢监,放出一瓣的树头鲜!

直耐到忍耐的奋斗功效见,健儿克敌回家酣笑颜!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满眼黄沙茫茫的地与天;

田里一只困顿的黄牛,西天边画出几线的悲鸣雁。

徐志摩经典诗歌6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夜半松风

这是冬夜的山坡,坡下一座冷落的僧庐,庐内一个孤独的梦魂;

在忏悔中祈祷,在绝望中沉沦;——

为什么这怒叫,这狂啸,金鼓与金钲与虎与豹?

为什么这幽诉,这私慕,烈情的惨剧与人生的坎坷——

又一度潮水似的淹没了,这彷徨的梦魂与冷落的僧庐?

徐志摩经典诗歌7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徐志摩经典诗歌8

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①写于1931年7月,初以《献词》为题辑入同年8月上海新日书店版《猛虎集》后改此题载同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署名徐志摩。

徐志摩经典诗歌9

她是睡着了

她是睡着了--

星光下一朵斜依的白莲;

她入梦境了--

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她是睡熟了--

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

她在梦乡了--

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停匀的呼吸,清苍渗透了她的周遭的清氛;

有福的清氛,怀抱着,抚摸着,她纤纤的身形!

奢侈的光阴!静,沙沙的尽是闪亮的黄金,平铺着无垠,波鳞间轻漾着光艳的小艇.醉心的光景,给我披一件彩衣,缀一坛芳醴,折一枝藤花,舞,在葡萄丛中,颠倒,昏迷.

徐志摩经典诗歌10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徐志摩经典诗歌11

火车擒住轨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

过桥,听钢骨牛喘似的叫,过荒野,过门户破烂的庙;

过池塘,群蛙在黑水里打鼓,过噤口的村庄,不见一粒火;

过冰清的小站,上下没有客,月台袒露着肚子,象是罪恶。

这时车的呻吟惊醒了天上

三两个星,躲在云缝里张望;

那是干什么的,他们在疑问,大凉夜不歇着,直闹又是哼,长虫似的一条,呼吸是火焰,一死儿往暗里闯,不顾危险,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累坠!那些奇异的善良的人,放平了心安睡,把他们不论

俊的村的命全盘交给了它,不论爬的是高山还是低洼,不问深林里有怪鸟在诅咒,天象的辉煌全对着毁灭走;

只图眼着过得,裂大嘴打呼,明儿车一到,抢了皮包走路!

这态度也不错!愁没有个底;

你我在天空,那天也不休息,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命?

说什么光明,智慧永恒的美,彼此同是在一条线上受罪,就差你我的寿数比他们强,这玩艺反正是一片湖涂账。

①对于1931年7月19日,初载同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署名志摩。此诗原名《一片糊涂帐》,是徐志摩最后一篇诗作。

徐志摩经典诗歌12

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①写作时间不详,初载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属名徐志摩。

徐志摩经典诗歌13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这天蓝与海青与明洁的阳光,驱净了梅雨时期无欢的踪迹,也散放了我心头的网罗与纽结,像一朵曼陀罗花英英的露爽,在空灵与自由中忘却了迷惘:——

迷惘,迷惘!也不知来自何处,囚禁著我心灵的自然的流露,可怖的梦魇,黑夜无边的残酷。

苏醒的盼切,只增剧灵魂的麻木!

曾经有多少的白昼,黄昏,清晨,嘲讽我这蚕茧似不生产的生存?

也不知有几遭的明月,星群,晴霞,山岭的高亢与流水的光华……

辜负!辜负自然界叫唤的殷勤,惊不醒这沈醉的昏迷与顽冥!

如今,多谢这无名的博大的光辉,在艳色的青波与绿岛间萦回,更有那渔船与航影,亭享的粘附

在天边,唤起辽远的梦景与梦趣:

我不由得惊悚,我不由得感愧

(有时微笑的妩媚是启悟的棒槌!)

是何来倏忽的神明,为我解脱

忧愁,新竹似的豁裂了外箨,透露内裹的青篁,又为我洗净

障眼的盲翳,重见宇宙间的欢欣。

这或许是我生命重新的机兆;

大自然的精神!容纳我的祈祷,容许我的不踌躇的注视,容许

我的热情的献致,容许我保持

这显示的神奇,这现在与此地,这不可比拟的一切间隔的毁灭!

我更不问我的希望,我的恫怅,未来与过去只是渺茫的幻想,更不向人间访问幸福的进门,只求每时分给我的不死的印痕,——

变一颗埃尘,一颗无形的埃尘,追随著造化的车轮,进行,进行,……

徐志摩经典诗歌14

《毒药》

今天不是我歌唱的日子,我口边涎着狞恶的微笑,不是我说笑的日子。

我胸怀间插着发冷光的利刃;

相信我,我的思想是恶毒的因为这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灵魂是黑暗的因为太阳已经灭绝了光彩,我的声调是象坟堆里的夜鸮因为人间已经杀尽了一切的和谐,我的口音象是冤鬼责问他的仇人因为一切的恩已经让路给一切的怨;

但是相信我,真理是在我的话里虽则我的话象是毒药,真理是永远不含糊的虽则我的.话里仿佛有两头蛇的舌,蝎子的尾尖,蜈松的触须;

只因为我的心里充满着比毒药更强烈,比咒诅更狠毒,比火焰更猖狂,比死更深奥的不忍心与怜悯心与爱心,所以我说的话是毒性的,咒诅的,燎灼的,虚无的;

相信我,我们一切的准绳已经埋没在珊瑚土打紧的墓宫里,最劲冽的祭肴的香味也穿不透这严封的地层:

一切的准则是死了的;

我们一切的信心象是顶烂在树枝上的风筝,我们手里擎着这迸断了的鹞线;

一切的信心是烂了的;

相信我,猜疑的巨大的黑影,象一块乌云似的,已经笼盖着人间一切的关系:

人子不再悲哭他新死的亲娘,兄弟不再来携着他姊妹的手,朋友变成了寇仇,看家的狗回头来咬他主人的腿:

是的,猜疑淹没了一切;

在路旁坐着啼哭的,在街心里站着的,在你窗前探望的,都是被奸污的处女:

池潭里只见些烂破的鲜艳的荷花;

在人道恶浊的涧水里流着,浮荇似的,五具残缺的尸体,它们是仁义礼智信,向着时间无尽的海澜里流去;

这海是一个不安静的海,波涛猖獗的翻着,在每个浪头的小白帽上分明的写着人欲与;

到处是奸淫的现象:

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懦怯狎亵着勇敢,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

听呀,这一片淫猥的声响,听呀,这一片残暴的声响;

虎狼在热闹的市街里,强盗在你们妻子的床上,罪恶在你们深奥的灵魂里……

徐志摩经典诗歌15

残破

(一)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也不饶恕我的肢体: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三)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比着绝望的姿势,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

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四)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①写于1931年3月,初载1931年4月《现代学生》第1卷第6期,署名徐志摩,后收入《猛虎集》。

第三篇:论徐志摩诗歌中的传统艺术美——卜艳娟(2008.08.01)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徐志摩诗歌中的传统艺术美

作 者 卜艳娟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 110102302038 成 绩 工作单位 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崔庄学校 职称职务 小学一级教师 邮 编 462600 联系电话 *** 完成时间 2008.9 论徐志摩诗歌中的传统艺术美

卜艳娟

内容摘要:徐志摩的一生充满着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其诗歌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他始终坚持了富于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特色,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仍然对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哀而不伤的中和美,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秘响傍通的含蓄美,优雅柔美的意境美等,均体现了其新诗创作受制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痕迹。

关键词:中和;自然;含蓄;意境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浩瀚星空里,有一颗引人瞩目的星——被茅盾称为“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1]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声名显赫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徐志摩于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他曾就读过北京大学等知名府,1918年赴英留学,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在此期间,受到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并阅读和翻译了拜伦、雪莱、哈代、泰戈尔等人的大量诗作,这为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他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诗歌加以认识和发挥。他于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等。自1921年——1931年十年间,诗人留给了我们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1922年徐志摩回国后,与闻一多发起并成立了新月社,后来又加入文学研究会,创办了《现代评论周刊》,曾任 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削弱了诗的美感。

我们来看他的名篇《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有节制的表现,不让感情泛滥成灾。这种以“理性节制情感”为原则的美学主张与“中和之美”是一脉相承的。

二、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文人逐渐形成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一种自然美的风尚。先秦时期的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推崇自然之美。刘勰为矫正齐梁浮靡的文风,旗帜鲜明地提倡自然的文学。至唐代李白高唱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论陶渊明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清末学者王国维则干脆认为元剧所创造的意境,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

徐志摩诗歌中的自然美主要表现在感情的本真和意象的清新自然上,不论喜怒还是哀乐,于徐志摩都是那么出于自然和天性。如徐志摩的作品《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中“你和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

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技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隐”即指含蓄。唐以后,人们就把“言有尽而意无穷”当成艺术追求的目标。苏东坡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要达“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远,有无穷之味”。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明星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

譬如在《黄鹂》一诗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四、丰富奇特的比兴美

比兴从《诗经》起就被广泛地运用,对比兴的解释和探讨也在不断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云:“故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附理故比例以生。”把比兴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既可以物喻志,也可以物比物。钟嵘在《诗品序》中明确地把含蓄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不及。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理想分不开。他认为生活是痛苦的,只有自然是纯洁的,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最好的办法是回归自然的单纯,与老庄的返朴归真有相通之处。他的诗歌意象大都是一些轻盈、纤巧、空灵、飘逸的自然意象,如风、云、月、星、雪、莲等,尤其是“云”这个意象,在其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有“云彩”、“白云”、“黄云”、“乌云”、“云影”、“紫云”、“绯云”、“褐云”、“云涛”、“云潮”等,真可谓在五彩斑斓的云海中云游,直至最终消失在生命的云端。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意象世界: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作,都有他独辟的艺术境界。他用心去感悟天地之物,用心去把握广阔深远的时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令人心醉的意境美。如徐志摩的那首《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连用了九个名词:烟、山、云、影、水、桥、橹声、松、竹、红叶,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以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了一幅江南秋色图——“实境”和“形”,而“虚境”和“神”则是对光阴易逝的感叹。作者采用叠加的方式,描写九个自然景象,渲染出了一种车窗外景物匆匆而过的意境,并借此来体现作者感叹时光飞逝的一种忧伤心境。这种看似简单的意境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又如《月下雪峰影片》写杭州的雪峰塔影,虽二节八句,但情与景融为一体:“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朦胧深幽的湖光山色,是诗人心灵的创造,又是月夜特有的境界,可谓“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有机融和。

七、声韵调谐的韵律美

韵律美在诗坛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陆机在《文赋》中就倡导“诗缘情而绮靡”,明确提出“绮靡”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美。而对于文

1“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前两句的节奏和旋律,是日本女郎与朋友道别时的神态与情绪的绝妙写真。轻微起伏的缓慢节奏,有着细致变化的柔和的旋律,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深情的娇羞的日本女郎那带有舞蹈美的姿态。第三节,一连两句重复的平声多于仄声的诗,那是女郎与朋友道别时清脆的声音的艺术表现。第四句在音乐上是第三行的延伸和深化,是整个诗乐曲的高潮。最后一行是日本女郎道别时语言的直接记录。这首诗从整个韵律来说,是温柔、多情的,却又不使人有腻烦之感。这首诗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志摩的诗歌的大概韵律面貌。从格式上看整首诗有一种倾斜而下的气势,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韵,他也深得古典诗词的要领,“柔”、“羞”、“愁”韵脚的和谐,且压平声韵。徐志摩小时候就能写骈体文,从中也可以看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美妙的韵律使徐的诗歌犹如一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并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寻求创新,特别是在韵律方面,徐诗在新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志摩富有传统艺术美的诗歌,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充满着灵性,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只是尽情的去展示。他所创造的浪漫主义和传统艺术美的遗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注释:

[1][6][7] 茅盾:《徐志摩论》,《现代》1933年第2期。

[2] 陈剑晖:《艺术,应当是美的》,《昆明学院学报》1980年第5期。[3] 陈梦家:《谈谈徐志摩》,《诗刊》1957年第2期。

[4] 李怡:《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江海学刊》1994年第4期。[5] 毛迅:《徐志摩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125页。

314-

第四篇:徐志摩诗歌有感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

(一)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诗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感体会;

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

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他的出现虽似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留下为之动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叫人怀念,令人难忘,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

(二)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

(三)很久以前,就喜欢上了志摩的诗。

记得那是一个青春萌动的季节,一个人坐在家里的楼顶上看书,看到了这样的一段: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纱扬娜拉。

就是在那个瞬间我爱上了这首小诗,也是在那时开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诗集。

读者眼中,志摩只是执着于爱情。我不否认,志摩的诗有太多的爱情,就如前面的《纱扬娜拉>>.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打开《徐志摩诗集>>,你会发现,一样有许多的诗不是爱情的。《破庙>>中“千年万年应该过了,只记得那凶恶的神道,忘了,我现在的破庙”传出了志摩对祖国的忧对当权者的恨。而《望月》却表达出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品读志摩的爱情诗,能够一起品味志摩那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在他的爱情诗中,我们的感情随着他时而的激情澎湃,时而的婉转流长。也是在读了他的爱情诗后,我的感情观脱离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爱情的意义。

读志摩的忧国诗,我能明白那时的中国,明白那时的世界的情形。他没有直接把祖国写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写出了当权者的黑暗,写出了百姓的流离心酸。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恋,志摩没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达,而在那些看似没有关联的词语中,却有着他浓烈的情节。

而读志摩的生活哲思诗,我们又能看出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腻,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矛盾的诗人。从他的诗中,我们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条小河的清纯。是他的诗,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我用一颗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诗,许多的人不喜欢,更有许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敢说我很懂诗,但我很喜欢诗。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我喜欢诗中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喜欢他处出透出的哲理。诗,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看诗,品诗,从诗中学会生活,从诗中学会为人,甚至,从诗中学会爱国。

第五篇:徐志摩及其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赏析》课程论文

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重庆 2012年6月

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徐志摩

理念

修辞艺术

个人资料

爱情历程

文学活动

诗学

徐志摩个人资料: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 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爱情: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详细的爱情历程: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然而,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一个军官)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然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在陆小曼与徐志摩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吵架,徐志摩在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的路上,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三十五岁。

徐志摩生平与文学活动: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徐志摩诗学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是个诗人,但不知他还是个诗学家。徐志摩在追求艺术必须是艺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艺术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为思想的灵魂搏造适当的躯壳,实践其诗歌“精神”与“形体”和谐统一的诗歌策略。这些诗学理念的形成,究其原因,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欧美大家思想的注入、康桥文化的熏陶。

一、追求完美的诗歌艺术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诗歌殿堂里,徐志摩是最注重突破语言的束缚、追求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诗人之一,他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之唯一表现” ①。新诗形式开拓的成就,是他被冠以“技巧专家”的美誉,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这一“形式”论招致了不少的批评和指责,我们却有理由相信,正是这种对诗艺的刻意追求,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徐志摩诗歌强大的生命力。

(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

徐志摩,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诗人,对语言文字的美有特殊的偏爱,他用哲学家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指出语言本是一种具有缺陷的交际工具。他说:但虽则真消息与真意义是不可以人类智力所能运用的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来完全表现,同时我们又感觉内心寻真求知的冲动,想侦探出这伟大的秘密„„”②

这一观念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为了突破语言自身的缺陷,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徐志摩更加重视修辞,坚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精神,他把弗罗贝尔当做修辞的榜样:“你们知道法国有哥大文学家弗罗贝尔,他有一个信仰,以为一个特殊的意念只有一个特异的字或字句可以表现,所以他一辈子艰苦卓绝地从事文学的日子,只是寻求唯一适当的字句来代替唯一的意念。他往往不吃饭不睡觉,呆呆的独坐着,绞着脑筋地想,想寻出他称心惬意的表现,有时他烦恼极了,甚至想自杀,往往想出了神,几天写不出一个句子。试想象他那样伟大的天才,那样丰富的学识,尚且要下这样的苦功,方制成不朽的文学,我们看了他的榜样不应当感动吗?”③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唯美主义的修辞理想,这也正是徐志摩诗的修辞的最高纲领。

(二)“三美”的语言模式

“三美”理论出自新格律诗派主将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它是新格律诗派追求诗美和创造诗歌新格律的理论主张,他强调:“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三美”理论的提出,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语言近乎白话,形式近乎散文的不良现象,对新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不仅是“三美”主张的遵循者,还是一位改革者。他发现闻一多的“三美”已经近乎古板,《死水》中那些划一的诗行、均齐的音律恰恰与其自由的现代意识构成了深刻的矛盾,特别是徐志摩的性情不属于理智型,而是情绪型的人。他有没完没了的独立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形成了他们诗歌理论上的不同性质,就是在诗歌创作上也体现出闻一多有所不同。

“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诗歌,音乐,舞蹈原本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后来三者逐渐分立,但并没有截然分离,三者之间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徐志摩诗歌的音乐世界中,人们感受着诗人的浪漫,享受着天籁之声,在这儿灵魂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空灵高雅袭入人们的肺腑,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自有其美,去诗中觅画,何如直接看画展?诗的绘画美,是指似的意象美。”④钱钟书先生说诗人以“心眼”视物,正与古人以“诗眼”解说意象相关。而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倡的绘画美就是辞藻,指的是诗人应该多用表示形体和色彩的语言,把诗情传达为含有绘画因素的意象。纵观闻一多的诗作,他所创作的意象形象凝练,构图清晰,色彩绚丽,视觉效果强烈,具有西洋油画的美感特征。

徐志摩在绘画美的艺术追求上则与闻一多相悖。他不像闻一多那样,用热烈的语言直露的抒发自己火辣辣的心怀,而是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生活瞬间丰富的然而微妙的意象,用平稳、素净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怀。

所谓建筑美,就是指诗歌排列要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使节匀称、使句均齐,要求诗行、诗节整饬美观,属视觉方面的美感。早在1922年,闻一多就在《律诗的研究》中指出:“中国艺术中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著。中国这两种艺术底美可说就是均齐底美。”⑤他说的“均齐”实际上就是整齐,“句的均齐”就是指诗句的字数相等相近,“节的匀称”就是在诗句字数相同、相近的前提下,节的行数相等。徐志摩遵循闻一多的倡导,也讲究诗行和章法的“均齐”,他的诗多以四行一节式为主,有的是式,有的是梯式,还有的采用混合式等。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行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二、精神与形体的完美结合

徐志摩为什么能从胡适、郭沫若、田间、闻一多等诗人群中卓然而出并为21世纪的当代人所接受呢?这不只在于徐志摩的传奇生平,更在于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徐志摩的诗歌既尊重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又有对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某些突破;在语法规范上,既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又有英诗的某些影响;在新诗音律化的过程中,既有对闻一多“三美”主张的有效融会,又有他自己的独到意会。他是根据自己“真纯的诗感”在创造、在发现,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诗歌策略——诗歌“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因此,他在诗学理论上所做的探索,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发展来说,其贡献是其他新月诗人不可能取代的。

徐志摩诗歌的修辞艺术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是与他的语言功力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徐志摩的修辞公功力是他的诗作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他很重视句式的洗炼与和谐,重视语词的色彩效果,也十分注重辞格的巧妙运用以及诗歌的篇章组织。他总是运用多种的修辞方式,力求使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从而使诗歌达到诗意葱茏、风格明丽的境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一、辞格的运用

(一)比喻

阅读徐志摩的诗歌,它会把你带到美妙的比喻的海洋,让你流连忘返。徐志摩诗歌中有很多由形传神的比喻。这是一个“自然天授”的过程,它是发话主体对生活主观情感认识的形象描绘。徐志摩最喜欢最常用的喻体有花、鸟、明星、水晶等等。徐志摩借助这些意象的晶莹璀璨,得体的表现出对纯粹美得深爱,清亮柔和的色调和质感使本体的眼、光明以及魂灵带有可触摸性,染上了具体可感的色彩,因此体现出诗歌中词语和心灵的紧密融合,营造出一个浪漫清纯的氛围。

(二)比拟

比拟对客体的描写,不是外在客体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主体情感的内在心象的物态化。它的产生经历了现实化的自然到情感化自然地转化过程,完成了物象向意象的飞跃。客观事物不是作为客体的外在物象,而是成为主体内在心象。发话主体以自我的精神去接近客体,在对客体的精神渗透中,偏离了 客体的物质规定性,重新调整客体的存在形式。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作“伟大的先生”,认为世上一切全是个性的表现,总是忍不住把大自然中的万物赋予生命。徐志摩不仅在诗歌中善用比拟,而且在《春风》《雁儿们》《杜鹃》《云游》等诗中,整首诗都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徐志摩诗歌中的拟人不仅用的多,更是用得妙,更衬出其阴森、咄咄逼人的气势。

(三)象征

象征是现代主义诗歌常用的手法。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具体图像,表现或暗示某种不可见或难以言喻的意蕴。徐志摩在抒情方法上吸纳了现代主义的意象呈现、暗示象征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含蓄美的艺术特点。徐志摩诗歌象征性意象主要有两类:劲舞的象征性意识和人物的象征性意象。景物的象征性意象数量最多。徐志摩通过象征性意象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充分展示了他感情的波涛,心灵的激动。

参考文献:①徐志摩﹒诗刊牟言﹒晨报副刊,1926年4月1日

②徐志摩﹒话﹒见:韩石山编。徐志摩全集第三卷·散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97﹒

③加藤阿幸﹒徐志摩语言观﹒扬州大学学报﹒1998,(2)

④章亚昕﹒中国现代朦胧诗赏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07

⑤闻一多﹒律诗的研究﹒闻一多全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下载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志摩优美诗歌大全范文合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一生都在追逐爱情。林徽因与陆小曼,谁是他心头的朱砂痣。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爱情的缱绻与浪漫成就了徐......

    徐志摩的诗歌(5篇)

    徐志摩的诗歌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徐志摩的诗歌,欢迎......

    徐志摩舒婷诗歌意向浅析

    徐志摩舒婷诗歌意向浅析 摘要: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他的诗,风格秀丽,蕴含着优美的韵律和缠绵的情感。而舒婷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营造了一批诗歌意象群,而其......

    浅析徐志摩诗歌情感魅力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很有声望的诗人。感情极其丰富,而且相信感情的力量,可以改造人生,改造世界。所以他的文字异常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尽管徐志......

    徐志摩偶然诗歌[五篇材料]

    徐志摩偶然诗歌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徐......

    徐志摩、林徽因诗歌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

    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本站推荐]

    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范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徐志摩爱情诗的诗歌理想

    浅谈徐志摩爱情诗的诗歌理想 [摘要]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以书写温婉端丽,柔美光亮的爱情诗在新诗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的爱情诗,是他“单纯信仰”的艺术表现。他把对美妇人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