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立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按要求搭成立体,能够描述、判断从不同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经历按要求用3、4、5个立方块搭成立体和观察、交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体验立体和相应平面图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
教学难点
能按照指定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课前准备
5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进行观察,说一说对正方体知道哪些知识,从不同方向观察会看到什么图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正方体六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用激励性谈话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搭并观察
1.教师提出“把3块正方体搭在一起”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
2.交流学生搭出的不同立体。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立体的机会。
3.提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的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提示用语言不好描述的,可以画出图形。
4.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或用画图的方法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图形。重视对学生语言的指导,给大多数学生发言或展示图形的机会。
5、如果用4个正方体搭在一起,按照上面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三、按要求搭(试一试)
1.提出“把4块小正方 体搭成一个从前面看是试着动手搭。,从左面看是的立体”的要求,让学生想象,并2.学生交流、展示搭的立体。重点说一说自己搭的过程。
学生边展示自己搭的立体,边说搭的过程。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对说得好的同学,教师要特别表扬。
3.提出“试着把5个正方体搭成一个从前面和左面
看形状都是的立体” 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搭,也可以同学一起搭。4.全班交流、展示,并说一说搭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给学生创造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怎样观察、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照样子搭一搭,然后再判断,最后全班交流。
五、今天收获了多少?
第二篇: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
(二)(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
(二)(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二)(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新课讲授】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1.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3.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4.观察4个正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3)从两侧观察 ①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②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课堂作业】
教材第1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5页练习四1、2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开头的导入环节,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本课又从复习前面知识入手,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最后引入本课的内容,重在学生观察,能在平面上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第三篇: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
一、1.复习从上看到
问题:你发现什么了?(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2.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
面、左面、前面看这些图形,分别能什么形状?
师: 从老师的演示中,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
示
图
形
: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三个立体图形,(2)观察这三个立体图形分别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形状。(3)分别画出从这三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4.师:哪两组愿意把你们画出来的平面图形到前面来展示?
师选出两组结果展示。
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师生一起纠正错误 三.交流总结 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分组讨论。
学生指出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总结: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四.巩固练习P14做一做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
生: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实物验证并说明。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作业
第15页练习四,第4题
第四篇:观察物体(二)(教案)
第2课时 观察物体
(二)(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状?
【新课讲授】
教师摆教材第14页例2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
1.从上面观察
师: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 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
2.从左(右面)看
师: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 从左(右)面看:
3.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从正面看: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课堂作业】
教材第14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6页练习四5、6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空间理解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可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与延伸
学生自谈收获,以故事的形式结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的内容。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2、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3、观察、认识上面、下面。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2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课堂练习。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总结: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4
【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习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习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平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平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根据平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平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