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

时间:2019-05-13 08: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

第一篇: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是最能解放幼儿,调动其创造激情的艺术活动,然而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教师对幼儿音乐活动的指导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观念的根本转变。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活动是最能解放幼儿,调动其创造激情的艺术活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此时,教师除了接收到幼儿反馈之外,更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重新反馈到幼儿身上,形成新一轮的师生互动。

一、构建和谐幼儿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构建和谐幼儿教育,要正确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幼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互动顺利开展的大前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对幼儿所传递信息的反馈的教育机智,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教师自己的客体地位也因其隐性状态而被掩盖,这样互动变为单动,就不能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要把握好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关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当幼儿认真倾听时,教师是活动的主体,但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幼儿就是活动的客体。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孩子的智慧、情感、创造性,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作为教教师变以前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教育方法,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二、加强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正确的观察与评价,了解每个幼儿。一个班上几十名幼儿,由于家庭环境、性别、个性的不同,他们在认知水平上都有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他们都会有与众不同的优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每一个特点,才能客观的获得他们的情况。在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在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况,并且针对性的去观察,才能掌握幼儿学习的情况,为之后的互动奠定基础。

2、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有时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是教师能够预见到的,对于这样的指导教师只要在活动中实施就可以了。但幼儿毕竟是一群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有时他们的表现会让教师事先揣测不到,这时教师必须全面观察,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3、教育中层次分明,不仅要突出重点,还要能够化解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怎样去化解难点,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呢?音乐活动《蝴蝶花》中,幼儿先是欣赏歌曲,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并找出相应的图片,再根据歌曲进行排序。其实这一环节是为之后的“轮唱”这一难点做准备的,通过幼儿自己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演唱兴趣,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轮唱。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1、艺术化的教学语,能激起幼儿的兴奋度

如活动前后的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畅想,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2、适当的节奏教学,能激起幼儿激动的情绪

如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歌词内容很简单,为了使幼儿不觉得单调,我从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节奏入手,运用黄豆和大米来演奏不同的雨声: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为了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在课前与幼儿共同了解、讨论下雨时的各种情形;其次,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

3、适度的肢体语言,能加深幼儿体验所欣赏的内容

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蓝精灵》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蓝精灵的神态。如在唱《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安静、平稳的特点,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小兔乖乖》、《哇哈哈》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并适合于儿童。”奥尔夫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了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如: 节奏运用最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旋律用最易唱的五声音阶;乐器使用的也是元素性的乐器——奥尔夫乐器。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儿童最原本的思想、情感。他还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还是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在这种综合艺术观的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

奥尔夫综合性音乐观告诉我们,儿童音乐教育活动都是创造、表演、欣赏以及唱歌、诵读、舞蹈、奏乐的综合体,任何单一的唱歌、诵读、欣赏、奏乐及纯音乐理论学习是不存在的。面对 21 世纪的挑战,学校教育将由过去偏重智育、技艺传授转向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知识经济演绎出的社会特征将对儿童的生理、心智、情感、精神、想象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单一的学科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变迁的需要,新世纪的人才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有整体的、弹性的、创意的思维,有面对复杂多变事物的应变能力,善于寻找事物之间关联的沟通能力等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和创造精神,奥尔夫体系要求儿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将音乐活动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植于躯体之中”,加深儿童对音乐知识的体验,进而增进其情感。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四种形式本身是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的,它们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审美直觉、通感、情感同构而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把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将音乐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使儿童在掌握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具有审美素质,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最终使其全面发展。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小编收集了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一】

【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 音乐 氛围 方法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的兴趣。

三、创设音乐的氛围

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是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境”的氛围,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活动节奏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的联系,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在倾听《小牧民》的音乐时,我画了一幅辽阔大草原,远处有隐约可见的蒙古包,由远而近突出牧民骑马的雄姿,幼儿看着图,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仿佛来到了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很快从乐曲中听辨出由远而近的骏马在奔驰,强烈感受到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随着音乐哼唱、有的做骑马动作、有的做抖肩、仰看天空的动作……幼儿的种种表现,正是他们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时,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求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教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音乐教育贯穿生活之中

幼儿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音乐课中,应当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唱歌、跳舞、节奏、儿歌几乎被所有孩子所喜欢,而且玩起来乐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协调与美观在快乐的心中是那么渺小,我们所做的就是用音乐打开孩子的心门。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和“指令、要求”的口吻来组织孩子们的活动,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进出活动室我们用音乐来指挥,就餐、入寝我们用音乐来安抚。在幼儿园中,教师创造多样化得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休息、游戏都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将幼儿的歌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儿园分科教学中的缺陷,有助于将各种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来,促进幼儿在音乐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二】

【摘 要】幼儿音乐教育由于教育的对象还处于不太成熟的发育初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方式还显得很稚嫩,因此必须采取更多有趣、有效、有新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基础音乐素养,为今后的一生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欣赏

一、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须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二、寓音乐教育于情景之中

为音乐作品创设一定的情景,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可听的、可视的、可说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给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接受它。如教幼儿学习歌曲《猪小弟》,老师若只是按传统的方法教幼儿打打节奏、按节奏套歌词,老师教唱、幼儿学唱,势必提不起幼儿的兴趣,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困难。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先不急于让幼儿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而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了解“猪小弟”这个形象,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模仿角色。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将不仅仅是在学习唱歌,而且还在享受唱歌,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群体,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孩子高兴,老师也轻松。

三、音乐欣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像力。我们认为,音乐欣赏具有以下作用:

(1)音乐欣赏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即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欣赏则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如《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组曲)是一首很美的作品,乐曲中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三个乐段的鲜明对比,描述了小丑进场、小丑变魔术、观众欢笑的欢乐而幽默的场面。幼儿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体现音乐的真、善、美。

(2)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幼儿音乐听觉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幼儿年龄小,声带短而窄,音色单

一、稚嫩,发声器官尚未成熟,难以表现各种体裁、风格的歌曲,教师在选曲上受到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它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幼儿充分欣赏、接触大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中外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品味,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但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这一部分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困惑最多的环节,不是渗透的不够没有让孩子们尽兴,就是渗透的太多让孩子们没有放开思想与手脚。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过于肤浅,仿佛“蜻蜓点水,一触即飞”,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的内涵。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

音乐欣赏的对象是音乐,而音乐是抽象的、流动的、非直观性的,必须通过聆听来完成欣赏的活动,而儿童认知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可视性的特点。因此,音乐欣赏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孩子的认识特点与音乐的特质所产生的矛盾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解决的教学矛盾。因此,欣赏活动进行前首先要让幼儿学习倾听声音,分辨声音。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声音,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的点滴时间与机会,让幼儿去听一听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例如:关门窗的呼呼声、风吹的呼呼声、下雨的……在快乐中接受音乐的熏陶。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老师们把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象、感动用语言有的放矢地表达出来,在老师的活动上孩子们作到了领悟音乐的轻快缓急、张弛有序,在音乐和肌肉运动的和谐契合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音乐或是轻柔浪漫的,或是铿锵激昂的,孩子们的动作和音乐相融相合更好地表达了音乐,音乐便能分享,成为了儿童的依托。教师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处于合理的进退,语言优美而不平白,使音乐变得美和神秘,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三】

心灵天然的好奇心。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1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

这些乐器固然对孩子的节奏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们也不能丢弃生活中的“乐器”。其实,孩子对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穆希德、桑德威克和威特所说:“当给幼儿一个简单的乐器时,他们使用它就像玩积木和画笔那样自然......孩子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用身边的东西创造出来的声响成为他们音乐经历的一部分。”这个“简单的乐器”,可以是铃鼓,当然也可以是锅、碗、瓢、盆,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锅,并用它们拼搭组合来代替爵士鼓,把许多不同的盆子吊起来组成云锣,用大小不一的小瓶子做成编钟,旁边还有许多装满水的玻璃瓶等等,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区域谁都会想要进去尽情地敲打一番。

尽管这些自制乐器的音色并不如专门乐器来的动听,但是这种来源与生活的创意一定能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事实也证明了一点,每一次开展区域活动时,这个小小的音乐天地的人气也总是最旺的。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成人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掉,但是天真的孩子们一定能发现生活的秘密并热情地投入其中。那么我们就不该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乐器演奏了,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节奏天堂。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音乐创造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去表现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这是由幼儿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幼儿的基本个性特点就是好奇,爱听、爱看、爱动是这一个性特点的基本特征。幼儿认识了解事物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是在随意中通过听、看、触摸等动作认识了解新事物、增强兴趣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这一个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教育现代儿童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教育。现在的儿童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满足不了幼儿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创造一种完全没有束缚、极为宽松的气氛,让幼儿参与其中,去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增长知识。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诚实的良好品德

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美国作家劳伦斯沙皮罗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可见,培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等体贴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活动《让座》中,就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这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现了小朋友对叔叔让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节奏平稳,感情真挚、纯朴,表现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的同样旋律来唱: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求幼儿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另外,还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这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激励了幼儿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四】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师引导得好,孩子的音乐素质可能就大幅度提高了,而且从此对音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那么,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还要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所以,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能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呢?

1、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散步时,只要一听到音乐就想扭动,正如我们为幼儿播放音乐时的现象,如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解放军齐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快、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快的摆动身体——————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并予以鼓励。

2、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

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后,就应该及时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为此,我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游戏后休息时,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放松;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专门创设了一个“音乐台”,里边有各种乐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儿午睡时,我为他们播放催眠曲,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梦乡——————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音乐欣赏、律动,都韵含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每当我们拿过来一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所以,我们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就应该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的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点,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注意从情感入手,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表现力。

例如:庆元旦联欢会时,我们班集体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充满感情的手语动作表达出心中的感恩,在音乐中进行表演,孩子能非常的投入,能置身于整个音乐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如:幼儿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给幼儿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小兔子的可爱,兔妈妈唱歌时的心情和轻快的声音,以及与后面大灰狼的沙哑的嗓音形成对比,幼儿在表演时就更能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和语气。唱兔妈妈的声音时轻快缓慢,模仿大灰狼时声音低沉沙哑。

2、品德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是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长大以后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为妈妈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连小乌鸦都知道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爱护妈妈,照顾妈妈,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在幼儿之间展开了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3、音乐技能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除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幼儿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师的主导因素只关重要。一节课能否上好,能否达到教育目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手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教唱歌时,教师准确、清楚的范唱对幼儿正确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了解歌曲节奏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教授新课时的示范,会给幼儿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幼儿教育改革下如何做好幼儿教师

谈幼儿教育改革下浅如何做好幼儿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幼儿教育不断国际化、世界化,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目前进入一个全新的改革阶段。在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对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本文通过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分析和阐述,深入分析了在幼儿教育改革下如何做好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

关键字:幼儿教育改革幼儿教师

正文: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理论及现状

学前教育理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近二十年来,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层面的价值取向的集中成果应该体现在《幼儿园工作规程》 和 《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 的基本理念中, 其中的价值取向与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可以说, 1989 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革命性文件, 充分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和体智德美诸方面教育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 而不仅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关注教育中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的“发展适宜性” , 注意 “因人施教” , 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强调幼儿的主动活动和活动过程;主张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倡寓教育于幼儿园的环境和一日活动之中。2001 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的颁布, 更加突出强调了对幼儿情感、态度的教育, 传授文化知识, 开发潜力, 使幼儿社会化, 培养能力和个性, 提升幼儿情感、态度,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核心价值。可见, 幼儿教育理论层面价值取向的演化越来越趋向于促进幼儿作为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这也与世界范围内 “以人为本” 的教育价值取向自然融合。学术界关于二十年幼儿教育改革实践效果的研究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 2004 年, 孙红芬进行了研究, 并与 1992 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3 年后项宗萍的研究、1995 年刘焱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 理论层面的价值取向确实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幼儿自由活动增多, 对活动的自主选择程度提高, 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活动区活动材料逐渐增多等。但研究也同样发现, 一些十多年前就存在的 1

若干问题依然存在, 如, 教师不注重幼儿的游戏活动, 活动区活动缺乏教师的关注, 教师看重的仍是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课等。很多实践现象表明:二十多年的改革并未使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价值取向上达成完全的一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 实践工作者在实践行为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并未达到改革的初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的主体性品质,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作为“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需要也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特别是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因为幼儿园身兼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是基本的教育宗旨,从而使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课程形态有别于中小学的学科课程,在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灵活度要大得多”。在此背景下,国外,如意大利产生了著名的瑞吉欧 “生成课程”,美国有 “自然发生”课程,英国有开放课程等。究其实质,这些都是过程模式的课程形态,即课程设计不以事先规定好了的结果和程序为中心,而是以过程为中,并且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调整目标,并将这种目标转化成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幼儿更主动、更自由地去参与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创造,以促进能力形成和个性发展。正如英国课程论专家、过程模式的倡导者斯腾豪斯所指出的:真正的教育是使人类更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是 “引导”。近两年,我国幼教界也出现了类似主张。如赵寄石教授在2007年接受 《学前教育》 杂志记者的采访时指出,21世纪幼教改革的核心是建构每个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具有真正的师生互动。

二、幼儿教育的改革

幼儿园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走进幼儿园, 走进活动室, 我们发现孩子们活跃了、自由了、自主了, 以往的直接教学和说教大大减少, 我们感到欣慰, 感到自豪。但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 思考幼儿所获得的发展, 我们又感到有所缺失, 流于形式和表面, 也可以说是教育质量不高。老师们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对儿童主动学习的深入理解和真正的支持。当老师们想去深度理解和支持幼儿时又感到缺少了什么呢? 缺少了真正的专业化行为。因此, 要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必须重塑专业自我, 做一个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要逐步走向市场化,大多数公办园要转制,民办园要直接面对市场经济,幼儿园运营模式趋向企业化、产业化,园长要向企业总经理的角色转变。但是,幼师素质结构中并没有市场经营及管理这一项。而幼师及高师课程也没有这项培训内容。因此,大家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已经有不少人掉进了这条“河”里。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幼师的人文素养要求也水涨船高。其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幼师的科技素养要求也日渐提高。另外,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家长对幼教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幼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全面化,因此,幼师大专化及本科化势在必行。

中国加入WTO以后,学英语已成为全民运动。大陆普及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已既成事实。而随之而来的热点便是幼儿园英语教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在全国大中小城镇,不管是有条件的幼儿园,还是没有条件的幼儿园,都声称自己开设了英语班或英语课程。但是,幼师课程中并没有英语教学这一课程。

近年来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新观念层出不穷,给幼师带来极大的挑战、困惑与痛苦。首先,教育改革的层出不穷往往导致教育路向的左右摇摆,并对在一线工作的幼师带来教育理念上的挑战和冲击。例如,教育哲学上我们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摇摆,教育观上我们在国家本位和儿童本位之间游移,教学观上我们在教师主导对儿童主导、游戏对上课之间的摆动,都给前线幼师带来重大挑战和心理冲击。

三、幼儿教师如何面对改革及如何做好幼儿教师

1、专业幼儿教师面对的问题

专业教师的突出特点: 专业化的行为重塑专业自我, 做一个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从微观上看, 教师专业化的实质内涵是指教学品质和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那么, 什么样的做法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 什么样的做法是非专业化的行为? 而什么样的做法又是违背专业规则的做法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四岁孩子的幼儿班, 有20多个孩子, 可只有两辆三轮脚踏车, 所以脚踏车的投放和使用就成了问题, 孩子们常常为此争吵。有一天, 一个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说: 小利不让我骑三轮脚踏车。丽莲·凯兹列举的这个情境和我几年前在某个幼儿园看到的情境完全相同, 相信老师们也有过不止一次类似的经历, 这是一个经常发生的平常事件。这个时候老师该怎样反应呢? 丽莲·凯兹的分析使我们可以从不同教师的反应看到不同的专业化程度。首先来看一看哪些做法违背了教师的专业规则。根据丽莲·凯兹的观点, 违背专业规则的典型的做法是:老师为了一时的便利而随意采取的行为,或者任由自己的情绪来操作自己的行为。例如: 袖手旁观—— —“你们自己吵去吧, 自己解决争论吧”。另外, 有的教师认为总会有其他的孩子来教训惩治他。这两种做法都违反了专业规范。其次来看一看非专业人员的反应。以下列举的非专业人员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不一定错误, 但专业化程度很低, 对儿童的发展促进不大,也有个别老师给孩子讲大道理,再有的教师就是强调成人的感受。

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常常会因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反思以往的实践行为, 类似于 “转移注意力”“讲大道理”“强调成人感受”等做法,是被许多教师经常采用, 甚至是引以为自豪的有效方式。然而,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 却对儿童的发展促进不大, 可能是许多教师都没有想过的。最后, 我们来看真正的专业教师的反应行为。一个专业的或者是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教师, 她会用专业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判断、处理幼儿出现的问题。

一般来说, 专业教师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 要涉及3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个是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可以发展幼儿什么。专业教师要进行专业教育价值判断。第二个是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作的诊断是什么。第三个是课程和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环

环相扣。这一情境能够使孩子获得如下四个方面的发展: 1.发展幼儿的社交技能, 包括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2.发展幼儿的语言技巧。教师鼓励幼儿用清晰有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用明确的词语、对话技巧来表达自己的需求。3.使幼儿获得社交知识, 包括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4.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品质。重点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及助人的品质、尝试的勇气、避免抱怨和搬弄是非。我们要利用这一情境来发展幼儿克服困难的社交技能, 帮助幼儿克服挫折, 让他明白人不可能永远是赢家, 要学着去接受失败和被他人拒绝。也可以建议孩子玩适合他的玩具, 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挫败感。为了使幼儿获得社交认知, 教师要利用这一情境帮助幼儿区分什么事情是值得难过的, 什么事情是不值得难过的, 还可以把话题继续延伸。例如可以对幼儿说: 和所爱的人或者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分离, 这样的事情才值得难过!老师要用温和幽默的态度来处理幼儿的抱怨和不满, 而不是以悲伤的口吻或者急于解决幼儿痛苦那样的口吻和态度来回应幼儿。例如老师可以对宝宝说: “我知道你很失望, 但还有很多别的玩具可以玩呀!” 老师的这个口气是就事论事的, 没有流露出一丝的谴责。

2、做好专业幼儿教师的要求

面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幼儿教师应如何应对挑战?第一,幼儿教师应建立终身专业学习的理念和体系。幼儿教师必须记住的是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终身专业学习已成为幼教工作要求的一部分。而职前、在职教育,校内、校外教育,幼师高师,职高、普高等传统教育时空划分将会变得模糊。所以,必须在制度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建构全方位、多渠道的终身专业学习体系。第二,幼儿工作者需要逐渐实现大专化、本科化,以提高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因此,政府必须切实投入资金,以加快现有幼师升级改造的工程。另外,政府在引导和批准幼师学校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幼师的师范专业性质,不要把其推向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例如,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创校多年,是全国幼师中的佼佼者,但现在却挂了“长沙学前教育职业学院”的牌子,这个牌子是否挂对了呢?笔者表示怀疑。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幼师学校升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鼓励现有教师积极进修,切实提升师资及办学水平,实现名符其实的改造升级,而不是“新瓶装旧酒”。最后,必须改革高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这是问题的根本。现有的幼师素质问题及幼师课程问题,多少都与高师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局限有关。高师也要应改革带来的四大挑战进行改革,改变培训体制、方法和课程内容,增设英语教学法、幼儿教育哲学、课程设计、综合教学、观察评估、教师专业态度等课程。要理论与实践并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理性批判能力。而现有全国园长培训班还要加入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要授之以渔,让园长学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游泳。

谢辞:

本论文的完成,是在阅读了大量关于幼儿教师的资料和调查了大量幼儿教师的教学现状下所完成的,使我对幼儿教师职业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在幼儿教学中开始了新的探索,并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再此,深深的感谢你们对我工作、学习中的悉心指导和无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辉、李培美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幼儿教育.2008年

【2】张博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 4期

【3】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学前教育研究, 2003,(1)

【4】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 2006,(2)

【6】刘占兰.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 2006,(10)

第四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几点方法论文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几点方法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不断的摸索与研究中我总结了音乐教育的几点方法:

一、充分发挥音乐角的作用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幼儿创设科学.有意义的区域活动,既能提高和促进我们的教学,又能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区域活动”既可以看作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又可以看作教学效果的检验。而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动的艺术,音乐区是幼儿个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的最佳场所。很多幼儿来园后第一个选择音乐角,这说明幼儿需要这种美好的体验。教师在创造音乐角时首先要明确创设的目的。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重点,其次是培养幼 儿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加强音乐技能的训练,在准备材料时,要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敲击的乐器,手铃、响板、撞钟等。随着幼儿打击乐水平的 提高,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针对我班 女孩子多,喜欢跳舞的特点,还增添了彩条、绸带、纱巾及简单的舞蹈服装等,供幼儿自由表演,达到唱跳结合,动静交替。

活动区的精心创设,并非装饰,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教育作用,让孩子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但对小班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如何使用乐器,如何跟着音乐敲击,与小朋友之间怎样合作等。这就需 要教师既做指导者又做参与者。与集体教学的有机配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教师可以把重点和难点在集体教学中渗透,个别辅导放在角落活动中进行。比如学唱歌曲可以 全体进行表演,边唱边跳可以在角落活动中教师辅导或引导幼儿自编自演,还可以编成打击乐进行节奏训练。同时为园里的大型娱乐活动幼儿的表演项目提供了可能。音乐角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是运动量最大的学习区,它可以通过舞蹈、游戏、律动等多种方式达到静中有动,动中有乐,孩子们边唱边跳,手舞足蹈,无形中加大了幼儿的体能训练。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音乐氛围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形成 是非常重要的。提起幼儿园的环境,人们可能一下子会想到充满童趣的玩具,内容丰富的活动角,绚丽多彩的壁画等。幼 儿园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精神环境更不容忽视,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直接 影响着教育教学目标完成的程度。所以我们实施了一日生活的音乐化管理,即在一日生活中,结合艺术特色进行管理,包括入园、课前准备、小便、喝水、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各环节的音乐化管理。如幼儿在游戏时播放欢快活泼的乐曲,会提高幼儿游戏兴趣、情绪高昂,幼儿午睡时播放优美舒缓的《摇篮曲》会使幼儿的情绪放松、轻松入睡。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音乐开始走进更多的家庭,许多孩子已经不再苦苦纠缠于茫茫题海而徜徉于音乐的海洋,这一文化现象也引起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儿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因而教师就应该是热情的懂得尊重人的人,让学生喜欢自己而不畏惧自己,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和及时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学琴的兴趣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老师交流,乐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在学琴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切意大声训斥学生,或者粗暴地掰着学生的手指触键,让学生找感觉,这样学生会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被受到伤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厌学。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演奏,丰富了孩子的舞台经验,而且还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树立信心,以求更高的发展。学习也就变成有兴趣的学、主动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节奏是音乐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 的重要表现手段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 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 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周、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 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 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小狗叫:汪汪汪;汽车喇叭:嘟嘟„„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所以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发现不同的节奏,并用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从而自然的认识二 拍子,四拍子,三拍子。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四、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教音乐,忽视教 育的要求,或者只重视从歌词和语言讲述上进行教育,忽视音乐艺术激励人的感情,触及心灵,使人获得审美 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特有教育功能,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进行教育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 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从培养幼 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切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 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

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需要不同的实践能力。比如唱 歌,需要唱得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这就要培养唱歌技能;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 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比如,欣赏音乐需要用听 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感知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需要从情感体验中领悟音 乐的内涵,需要会听辨人声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美,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领 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欣赏音乐的能力。再比如,在音乐伴随下的活动需要能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 和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能记忆音乐并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随音乐的变化交换动作,随音乐 的情绪变化用动作表达感情,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节奏感等一系列随 音乐做动作的能力。

第五篇:《幼儿音乐教育》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课程是幼儿相对喜欢的部分,尤其是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音乐课都脱离不了几个环节:音乐图谱→念歌词→教师示范→幼儿跟唱→比赛形式巩固。这样的方式有点单一,没有特色,幼儿的兴趣无法调动。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音乐活动?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活动

调查 探讨

(一)调查背景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们将以调查结果来说话。

(二)调查方法

我们研究组选择了点连面的调查研究方法。先选择一个教学片区为调查点,向片区内每个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听课记录进行调查。再结合各个幼儿园的调查记录来发现问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方法和有效性。

(三)调查发现

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各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存在的普遍现象有: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忽视慎重筛选。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

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四)调查探讨

这些现象表明,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问题,音乐活动不能体现幼儿的需要,音乐活动课的有效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如何设置音乐活动?如何体现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我们的调查也就实现了意义。

下载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作者林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事无成”。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孩子......

    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大纲

    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 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与任务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

    浅议幼儿音乐教育探究(精选)

    浅谈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梁海英 要研究、探索幼儿音乐教育,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著名的几种音乐教学法,从世界著名音乐教学法的 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

    教育改革下食品专业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食品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专业知识,主要向社会输送食品生产、检验、销售等人才,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国教育改革等因素,其存在诸多弊端使......

    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一、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

    幼教论文

    在“问”中学习数学 姓名:罗小凤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的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幼儿处于被......

    幼教论文

    幼教论文----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心得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音乐教育(共5篇)

    1、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两个小组(或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对唱 错误 2、从音乐实践类型的角度来看,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属于音乐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