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照片的故事(四年级)
照片的故事(四年级)
在我的相册里,有这样一张相片──我站在一个巨大无比的火箭旁,做着“V”的手势。那是我在西昌市酒泉卫星发射场参观时拍下的。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几个小朋友,跟着曹叔叔来到酒泉卫星发射场的一个仓库里,我和几个小朋友欢呼起来──亲眼看到了即刻上天的“神舟五号”火箭。解说员走过来对我们说“这个火箭经过制造和检验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头部装有导航系统,我们这里的电脑可以直接监控;中部是主体部分,火箭脱落等都由它来操作;后部是引火的,这东西很灵敏,就连一根头发掉上去都会引起爆炸。”
参观了“神舟五号”火箭,我们又来到展览馆,我和几个伙伴走到火箭模型前,那火箭模型跟真的没多大区别,可真大呀!触摸着这庞然大物,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感受——什么时候能坐上它到太空畅游那多爽啊!对了,这个“巨人”旁边还有一个地球模型,它上面标明了所有的地方,而且还标明了火箭要去的地方,然后在哪里降落,还有„„
“神舟五号”是我国的骄傲。你肯定以为我是编的,不信?有照片为证!
指导老师:杜聪
第二篇:照片里的故事[定稿]
照片里的故事
每个人身旁都会发生许多的故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自从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人们将自己成长经历,都记录在一张张照片中,将它变化成永恒。看:照片上的我,是一个既聪明又伶俐的小帅哥,那是我7岁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人们称之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
看我身后那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湖泊之中,湖泊、泉水、滩流、瀑布,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我站在山峰之上仰望天空,双手慢慢伸入云雾之中,慢慢的闭上双眼,自己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似的,一股气体从我的百会进入我的身体,来回流动着,我的身体轻松很多,整个人就像被洗刷一遍,变得晶莹剔透,像那九寨特产的水晶一样那般惬意。
每当我翻开相集就想起照片中的一段段故事。它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第三篇:中外名医照片及故事
中外名医照片及故事
1、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一天,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2、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刮骨疗伤:三国初期的时候,有一次,关羽到樊城去攻打曹操,右臂被毒箭射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十分疼痛,不能动弹。经有名医生多方诊治,始终无效。一天,关羽和他的部将正在发愁。忽然,部下前来报告,说医生华佗要进见。关羽说:“请进帐来!”
华佗进来后,关羽说:“您如果能把我的右臂治好,我是感谢不尽的。”
华佗说;”我正是为治您的病才来的。办法倒是有,只是怕您忍受不了疼痛。“关羽听后笑了笑说:”我是一个久经沙场、出生入死的军人,千军万马尚且不怕,疼痛有什么了不起!“
华伦说:”那就好了。您中的箭是乌头毒箭,现在毒已入骨。我准备在房梁上钉上一个铁环,把您的右臂伸进铁环中去,再把您的眼睛蒙上,然后给您动手术。“关羽说:”不用什么铁环,你就给我治吧!“ 翌日,关羽设宴犒劳华佗。饮宴完毕,关羽一边和谋士对弈,一边袒胸伸出右臂。华佗抽出消过毒的尖刀,割开关羽的胳膊,骨头已变成青色。他用刀”咔喳咔喳“地将骨头上的箭毒刮净,而后缝合复原,敷上药,包扎好。手术时,关羽疼痛难忍;手术后,关羽站起来对华伦说:”现在我的右臂不疼了,您真是妙手回春啊!"
3、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对病下药:张仲景在医学上出了名,还虚心地为同行医病,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
从前,一些郎中们,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一般都不外传。那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子女。他整天惆怅后继无人,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慢慢忧虑成病了。
当地的郎中们,来给沈槐看病,都缩一头。老先生的病谁也看不好。越来越重了。张仲景知道后,就奔沈槐家来。
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卵成蛋蛋,外边涂上珠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里不觉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几十年病,听就没听说过,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他,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在鲁班门前耍锛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从此,就把自己的医述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4、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王广和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王广和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于是人们都传言王广和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王广和一针救两命的故事。
5、爱德华〃琴纳(公元1749-1823年),英国医生。当时天花在欧洲广泛流行,18世纪死于此病者达1.5亿人以上,连法国一位国王也未幸免。
攻克天花:有一次,乡村里有检查官让琴纳统计一下几年来村里因天花而死亡或变成麻脸的人数。他挨家挨户了解,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爱害者。但奇怪的是,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间,却没人死于天花或麻子。他问挤奶女工生过天花没有,奶牛生过天花没有,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生天花,只是在牛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也会传染而起小脓郊,但很轻微,一旦恢复正常,挤奶女工就不再得天花病了。通过观察,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工人很少患天花,于是猜想其中必有奥妙。琴纳发现,凡是得过天花,生过麻子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他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产生免疫力了。挤奶女工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就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了。他开始研究用牛痘来预防天花,终于想出了一种方法,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使之像挤奶女工那样也得轻微的天花,从此就不患天花了。
1796年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姑娘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胳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胳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征。试验证明:这个男孩已经具有抵抗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琴纳为搞清这个男孩还会不会得天花,又把天花病人的脓液移植到他肩膀上,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事实证明,这个男孩没有再得天花。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武器。
第四篇:英语演讲稿照片故事
我要自由 i want be free good afternoon,everyone.today,my topic is “i want to be free.”it’s a story about a wolf and a dog.a wolf was almost dead with hunger.a house-dog saw him,and asked,”friend,it’s bad for you.”
so the wolf and the dog went to the town together.on the way ,the wolf saw that there was no hair around the dog’neck.he felt quite surprised,and asked him why it was like that? “oh,it is nothing.”said the dog.”every night my master puts a collar around my neck and chains me up.you will soon get used to it.”
“is that the only reason.”said the wolf.”then good bye to you,my friend.i would like to be free.”
do you like to be free?every.thank you for listening.下午好。今天,我的话题是“我要自由”。这是一个关于一只狗和一只狼的故事。一只狼快要饿死了,一只狗看见后问他,“这对你是不好的,为什么不像我一样稳定地干活并有规律地获得食物呢?”
狼说:“如果我有个地方住,我没有意见。”狗回答说:“跟我到主人那里去,我们一起工作。”于是狼和狗一起回到村子。
在路上,狼注意到狗的脖子上有一圈没有毛,他很奇怪地问为什么会那样。
“噢,没有什么。”狗说,“我的主人每天晚上都用一条铁链子拴住我,你很快就会习惯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狼说道,“那么,再见了,我的朋友,我宁愿选择自由。”
你想要自由吗?谢谢大家。篇二:英语故事演讲稿 my name is liuyizhuo , you can call me peter.i’m eight years old.i have a round face and i have black hair.i’m a sunny boy.i like reading books and i like music too,i love my mum and dad.today i say the story is < tadpole’s mummy >.(“妈妈,妈妈!”)the fish says:(鱼说:)“sorry,i’m not your mummy.(对不起,我不是你们的妈妈。)your mummy has two big eyes.(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the tadpoles say:(小蝌蚪说:)“thanks!bye!”(“谢谢您!再见!”)
(“妈妈,妈妈!”)the turtle says:(乌龟说:)“sorry,i’ m not your mummy.(对不起,我不是你们的妈妈。)your mummy wears a green dress.(你们的妈妈穿着一件绿衣服。)”the tadpoles say:(小蝌蚪说:)“thanks a lot!see you!”(多谢您!回头见!)
英语教学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故事。我是一名小学品德专职教师,在教品德与生活课的过程中,在那一节节活泼生动的品德课堂上,有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能够引起我思考的瞬间,也有许多启迪学生的情节,今天,我不可能全数呈现给你们。这里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是由我今年刚拍摄不久的照片引发的,这也就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一盒发霉的蘑菇。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走进了301班教室,因为主题为《孝敬父母》,我首先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的背景音乐,正当我准备引出主题时,一位四十多岁、头发凌乱、身背背篓、左手拄着一根竹棍的农村妇女站在教室的门前,嘶哑着声音喊到:“儿啊,娘给你送东西来了,你出来一下,好吗。”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和举动使本来安静的教室骚动起来,而后由骚动变成了一片嘲笑声。而那位母亲的孩子何国友——一个平时总爱嘲笑别人且十分调皮的学生,此时不仅涨红了脸,而且十分尴尬。我急忙叫出了何国友让他到教室外接一下母亲送来的东西,并要他将自己的妈妈送出校门。当我回到教室的时候,嘲笑声依然没有停下来,面对着这些童稚般的嘲笑。我的心里不仅仅有点酸涩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哀伤,我的眼前仿佛闪现出母亲育我求学路上的艰辛??回过神来,我毅然在黑板上板书了课题《孝敬父母》,然后回转身来,面向全体学生深情地说:“老师的妈妈也曾像何国友同学的妈妈一样。为了让我和我的弟弟能好好读书,她起早贪黑,含辛茹苦??”霎时,整个教室里的嘲笑声嘎然而止,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当安静需要被打破的时候,我才引出了一个让全班同学交流讨论的话题:爸爸妈妈给我们做了什么?我又能给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可想而知,这节课学生讨论十分热烈。下课后,许多嘲笑的同学纷纷向何国友道歉,关心的话语一句胜过一句。“五·一”长假后的一天早上,我在办公室打扫卫生,发觉门外有一个孩子在徘徊,我拉开门一看,原来是何国友,他手里抱着一个纸盒子,外面用透明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他在我面前喃喃地说:“ 殷老师,这几天放假回乡下,我特地从山上采了许多蘑菇,请您收下。”然后便跑开了。
下班回家后,我打开纸盒,里面的蘑菇全发霉了,里面还有一封信,是何国友的妈妈请人代写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至今铭刻在我的心里:殷老师,我以前只求孩子学好文化,并没奢求孩子回报什么。但从那次回来后,他却变了一个样,又是洗衣,又是做饭,还帮我们干活儿,晚上,他第一次给我们倒了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我高兴得哭了好几次。他能有这样的进步,真得谢谢老师的教育!他妈妈的那封信我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我还了解到,何国友来学校几天后才敢送来,所以,一盒新鲜的蘑菇全发霉了。亲爱的同事们,可能你会认为这哪里是什么礼物,但我深深地知道,这确实不是什么礼物,而是一颗纯洁无瑕的心哪!可能正因为这样,为了让这容易消失的特殊的礼物永远留存,我从朋友处借来数码相机,把这“一盒发霉的蘑菇”拍了下来,永久珍藏在我的情感抽屉里,因为在容易流逝的教育细节中,这种教育的契机永远是弥足珍贵的。抓住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契机不仅可以给课堂带来一片盎然生机,更可以为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创造一次又一次难得的发展空间。篇四:英文小故事演讲稿
英文小故事演讲稿 hello , my beloved judges.i am。。
第五篇:家风·家训照片故事
文明分享,友善和谐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说是,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法的潜移默化。
记得孩子在3岁半那一年,她和邻家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户外嬉戏,玩耍。小朋友们彼此之间玩得乐不思蜀,欢声笑语阵阵传来,甜在我们大人心中。过了不久,突然传来一阵嚎哭声,把我们都吓到了,立即第一时间赶到孩子们的身边安慰伤心哭泣的孩子。可是他为何哭泣呢?经过详细咨询得知:原来导火线是孩子们为了抢夺玩具引起了争执,引发的战火。当我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女儿时她理直气壮地说:“妈咪,这是我的布娃娃,我不能给他拿走!”我蹲下身子用双手轻轻地握住女儿那双胖乎乎的小手,让她直视着我的双眼,亲切地对她说:“宝贝,你的阿炳是好朋友,你的玩具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着玩,大家才会玩得更开心哦!”可没料想到她却是十分生气地说:“才不呢!”看着女儿那稚嫩而任性的样子,内心里我深深的知道:她还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极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强颜欢笑温柔地说:“那好吧!既然你不愿意给大家分享玩具,那么你也就没有了朋友,咱们回家吧!”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一反常态。每当夜幕降临,我让她寸步不离的自己待在家里的“儿童乐园”里玩玩具,让她体验何为孤单。由于整天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玩好动的她忍不住问:“妈咪,我想去和阿炳他们玩可以吗?”我很平静地说:“你的玩具都不能借给小朋友们一起玩,你已经没有朋友了;咱们还是独自在家吧,这儿所有的玩具都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这样子,你就可以尽情的玩着,不怕有人来跟你抢着玩啦!”听后,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宝贝,如果你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着玩,你才会有朋友,这样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哦!”女儿听话的点点头说:“好吧!”“可是,上一次由于宝贝小心眼,把阿炳气哭啦,这次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你和他道个歉,让他原谅你,愿意和你重新做朋友吧!”于是,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女儿愿意把玩具·美食和伙伴们一起分享了,同时也知道:知错就改,用言语表达出自己对朋友的歉意;重新拾回了快乐的童真友谊。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的大脑就犹如一张空白的纸张。通过这次的玩具小**,我运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潜移默化的给孩子的大脑里灌输着:文明促和谐,分享变友善,诚信会快乐的人生信仰。这个充满着正能量的“七彩蓝图”会扎根于她心底,伴随着她使其终身受益,享用一生。
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同时也要和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家训·家规,从父母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