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定稿)
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
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七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5、设问,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例如《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6、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一种是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清贫》:“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7、对比,就是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将正常人与残疾人进行对比:“只有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声音,只有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然而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
二、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修辞方法的运用是为了适合语言表达的需要,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阅读文章,就要悉心体会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和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修辞方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唤起相似联想,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构成一般有三个部分: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的基本作用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使表达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要理解比喻在文中的作用,就应该抓住喻体的特点,唤起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联想,并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就能比较好地理解比喻的运用。例如《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使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相互辉映。读者在阅读中发挥联想,就会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从而感受到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抓住人的情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拟人的作用。
作者之所以把无生命的物体当作人来写,必然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在上面,渗透着人的情感。拟人的基本作用是使读者对无生命的事物获得亲切的感受,有时也间接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人的情感,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才能理解拟人的表达作用。例如《凡卡》:“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眼的星星„„”这句话把星星的闪烁比作人在“快活地眨眼”,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联系文章内容,知道这句话写的是凡卡的回忆,在回忆中凡卡感到乡下的星星都在“快活地眨眼”,而自己却失去了自由。所以,通过这句拟人句,我们感受到了凡卡现实中的痛苦之情。
3、整体把握排比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排比的作用。
由于排比的几项内容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排列在一起又可以起到单独一项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排比的基本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使读者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加强表达效果。阅读排比句,应把排列的几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获得整体的印象,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才能更好理解排比的作用。例如《春》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通过排比修辞方法,从春的“新”、“美”、“力”三个角度赞美春天的美好;读者将三个方面贯通起来,从而获得对春的美好的整体认识。
4、从表现事物的本质出发,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夸张的作用。
对事物进行夸张,虽然不符合客观的真实性,但恰恰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张的基本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等。应该从表现事物的本质出发,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夸张的修辞作用,而不能用客观的真实性去看待。例如《表哥驾到》:“表哥虽然我没见过,可早从妈那儿知道他是个世界少有的人。”文中的“我”之所以夸大表哥的优点,正是因为妈妈对表哥的优点如数家珍,经常在我耳边提起,才使我获得这样一个印象。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对表现妈妈平时的家庭教育是十分真实和深刻的,揭示了家庭教育中的某些本质的。
5、联系所问与所答,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设问的作用。
设问是由“问”和“答”两部分组成的。应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述回答的内容,而要先进行设问。一般而言,设问的基本作用是提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章反复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然后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科学阐释。每次设问,都引起读者注意下文要阐述的内容,文章的条理也显得十分清晰。
6、体会语气与情感色彩,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反问的作用。
反问的基本作用是加强表达的语气,体现较浓的感情色彩。例如《离别的礼物》中小彼得的内心想法:“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反问的修辞强化了小彼得对父亲做法的不满与怨恨,对爷爷的同情和难过。
7、抓住事物的不同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对比的作用。
对比,是将事物的不同点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不同点,加深读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例如《故乡的杨梅》:“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把杨梅的光色与荔枝进行对比,突出杨梅光色的生动,表达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第二篇: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备课时间:2011年4月 上课时间:2011年4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
2、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表达作用。教学方法:问答法 合作交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引导]
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师生一起回顾,总结,学生适当记录。)
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七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5、设问,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例如《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6、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一种是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清贫》:“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7、对比,就是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将正常人与残疾人进行对比:“只有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声音,只有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然而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
二、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交流,作答)
修辞方法的运用是为了适合语言表达的需要,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阅读文章,就要悉心体会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和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修辞方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唤起相似联想,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构成一般有三个部分: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的基本作用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使表达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要理解比喻在文中的作用,就应该抓住喻体的特点,唤起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联想,并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就能比较好地理解比喻的运用。例如《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使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相互辉映。读者在阅读中发挥联想,就会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从而感受到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抓住人的情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拟人的作用。
作者之所以把无生命的物体当作人来写,必然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在上面,渗透着人的情感。拟人的基本作用是使读者对无生命的事物获得亲切的感受,有时也间接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人的情感,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才能理解拟人的表达作用。例如《凡卡》:“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眼的星星„„”这句话把星星的闪烁比作人在“快活地眨眼”,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联系文章内容,知道这句话写的是凡卡的回忆,在回忆中凡卡感到乡下的星星都在“快活地眨眼”,而自己却失去了自由。所以,通过这句拟人句,我们感受到了凡卡现实中的痛苦之情。
3、整体把握排比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排比的作用。
由于排比的几项内容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排列在一起又可以起到单独一项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排比的基本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使读者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加强表达效果。阅读排比句,应把排列的几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获得整体的印象,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才能更好理解排比的作用。例如《春》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通过排比修辞方法,从春的“新”、“美”、“力”三个角度赞美春天的美好;读者将三个方面贯通起来,从而获得对春的美好的整体认识。
4、从表现事物的本质出发,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夸张的作用。
对事物进行夸张,虽然不符合客观的真实性,但恰恰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张的基本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等。应该从表现事物的本质出发,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夸张的修辞作用,而不能用客观的真实性去看待。例如《表哥驾到》:“表哥虽然我没见过,可早从妈那儿知道他是个世界少有的人。”文中的“我”之所以夸大表哥的优点,正是因为妈妈对表哥的优点如数家珍,经常在我耳边提起,才使我获得这样一个印象。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对表现妈妈平时的家庭教育是十分真实和深刻的,揭示了家庭教育中的某些本质的。
5、联系所问与所答,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设问的作用。
设问是由“问”和“答”两部分组成的。应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述回答的内容,而要先进行设问。一般而言,设问的基本作用是提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章反复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然后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科学阐释。每次设问,都引起读者注意下文要阐述的内容,文章的条理也显得十分清晰。
6、体会语气与情感色彩,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反问的作用。
反问的基本作用是加强表达的语气,体现较浓的感情色彩。例如《离别的礼物》中小彼得的内心想法:“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反问的修辞强化了小彼得对父亲做法的不满与怨恨,对爷爷的同情和难过。
7、抓住事物的不同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对比的作用。
对比,是将事物的不同点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不同点,加深读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例如《故乡的杨梅》:“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把杨梅的光色与荔枝进行对比,突出杨梅光色的生动,表达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能力聚焦](训练,巩固所学知识点。)例1: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链接:《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第⑧段文字
打那以后,杰克表现得不再那么难以接近。他的高傲像一只鸡蛋被我击开了狭小的裂缝。这道试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画线句子用鸡蛋的裂缝比喻杰克的高傲在我的真诚面前被逐渐击溃,显得生动形象。答案为:比喻。
例2:
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链接:《山村传圣火》第⑦⑧⑨⑩段文字
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⑧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⑨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⑩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
这道试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这四段文字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事件的意义,四段文字都采用“这是„„”的相同句式,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从而构成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表达的语气,突出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答案为:排比
例3:
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链接:《读书•养气•写作》第4段文字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这道试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画线句子是由4个比喻句构成的一个排比句。作家的文风本是抽象的东西,读者不容易理解,通过“如潮”、“如泉”、“如澜”、“如海”的比喻,使抽象之物变得具体形象。4个比喻句又构成了排比句,通过4项列举,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作家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的读书养气是分不开的。答案为:排比和比喻
例4:
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我的老师》第②段文字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这道试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者赋予风筝以人的情态,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飞翔,就好像在同白云戏耍一样。同样,答案中的两句句子也运用了拟人的方法,柳枝在风中飘摆,就好像人在舒展腰身;迎春花朝天开放,就好像人在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作者描述春天的景象,用了三句拟人的句子,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欣然、充满活泼泼的生命力、自然与人和谐融为一体的景象。
答案为: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板书:
修辞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表达情感 夸张:突出强调
设问: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 对比:衬托
反思:
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很关键,课堂上的训练,落实要做到位。
第三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范文模版)
修1. 比喻辞
手法及其作用
作用:将体形象,刻的似点, 用具体、见的深奥物解比方人深解。
2.拟人作用表达的内容给人以鲜明印象,根
据
浅显、常
事物对 生疏的事 说,即打,帮助
入理
:
把
说得深 事
物
生动具的相
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体事物人格
化,语
言
生
动
形3.夸张
作用:提 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
起
联
想
效
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使
文
章的节
奏
感
加
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
达强 烈的感情(表
达效果)。
.
对偶
他具象。
氛 :
作称用
:
整奏
齐感
匀强
,高
度
概
括,节易于6 .
: 1.隔)离去2.记忆反复连续反复 例句谷回。
间隔反复作用,有
音
乐
美
感。
(中
间
无
其他
词
语
间
:山 音,他
刚
离
去,他
刚
中
间
有
其他的词
语):
(主复咏叹达要,强
运表烈
用 的在诗文中,起到反
情感的作用。同
时,反复 的可序,而又7.设作修以 回问用
环:
起
伏,充
满
语
言
美。
辞使
手诗
法文
还的 格
式
整
齐
有:引起注意,启发读 者明描写 人动例儿它的物物。句为质问问
、反
诘、诘
问)
: 的 :什基
花么础
这。
样
红?
首
先
有
思
想
活
思,考结
;构
有紧
助凑
于;
层可
次以
分更
好
地8.反(激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 思,激
发
读
者
感
情,加深读者印象,增 强说
9.引用
文服
中力的。
气
势
和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10.借不事是或物借事 物借具体体代代部来代抽分
代种象。
替类、:部
特分
征代
代全
事体
物、、整直,用代接而与 说 它
有
密
切
相
关的人
出
所
要
表
达的人
或作增精强炼语,用言语:突的言形富出象于事性变物的本文幽
质笔默
特简感
征洁;,使化和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
鲜
明、具
体生
动的效果。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
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
去
代
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
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
烟
正十年。(《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
体。
例如:
,等已(《⑤的体到有榆专人事惊八钱名或物蛰户饭代事的一亮》泛物名
犁了)称的称
土囤的底
季,揭
节不,十开
家锅。
。专。
用用
具名
有称
典代
型替
性本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
个
李
公
朴
站
起
来
!(《最后一次讲演》)
11.反:
用子表达,以与本说
本意反
意 话的方
式
加
强
表
达
效
相
反的词
语
或
句语
果。有的讽刺 揭示露亲,密
有友的好
表的 感
情。
12.对:
对者同一的互比较的格比
比是事物两个 一种。
.把两
方
面
辞
种
不,放
同
事
在一
物
或
起
相 呼
告
并且(它)。
感染。
写文章时,对著不 在面前的人
或
物
直
接跟他
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
叫
做
呼
告
运用呼告,能增
加
抒
情
效
果,力
呼
唤
加
强,8.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
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第四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8.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第五篇: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学目标1、2、能辨析、认识常用的修辞手法。
能够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辨析和运用修辞手。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作用。
一、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小组讨论回答)
二、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1)比喻
含义: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
(2)拟人 含义: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3)夸张
含义: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答题方法: 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对偶
含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5)排比
含义: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6)引用
含义: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等等。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7)反语
含义: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句子表达本意。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答题方法: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8)反问
含义:问句包含着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三、检测达标
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5、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6、(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8、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9、这能全怪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