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新课标试卷2016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全国新课标试卷考前冲刺试题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法国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里面讲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了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过程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什么叫再造想像呢?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红楼梦》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水浒传》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要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特别是唐代以后用的典故,它都是意象化的。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取材于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1.下列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所有审美对象都可以自然地、无条件地唤起任何审美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B.在理解感受基础上产生的联想想像,会加深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感受。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否则难以引发读者的审美联想。D.真正懂诗的人能够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不属于“再造想像”的一项是(3分)...A.电影导演最初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涌现出电影镜头的画面。B.读者阅读小说《红楼梦》时,心中形成了大观园的景象。C.读《登高》眼前呈现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图画。D.看到某演员做的广告,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
3.一些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普遍反映不如原著好看。结合文意所做归因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语言艺术通过再造想像,给人的形象感丰富得多。B.影视作品普遍不如语言类艺术作品好看并耐人寻味。C.要想理解影视作品,人们需增加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D.中国文学名著有很多典故是影视作品不容易表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汉书〃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B.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C.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D.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必更匈奴中 更:更改 . B.汉肯听我乎 听:任凭 . C.穷急射禽兽给食 穷:窘困的时候 . D.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走:使„逃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联络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但张骞始终牢记使命。B.后来,在大宛国的帮助下张骞终于到达月氏,但月氏国已经无心和匈奴为敌。C.张骞回国后,编制西域地形资料交予国家,为后边与匈奴做战打下良好基础。D.张骞与李广同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却因为李广的失败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2)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3)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阙下裴舍人
唐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2)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3)诗人此时正在落第期间。
8.本诗前四句写皇城之景,其用意何在,请加以赏析。(5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后两联加以阐释。(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
②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③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⑤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⑥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带笤帚的小鸟
我们在故乡的居室,靠近山脚。春夏秋三季,它们是飞鸟的乐园。鸟儿喜食的粮食和虫子,在那里都可觅到。这时节的鸟儿,活泼明丽极了。
可大雪封山后则不一样了,鸟儿可食的东西,都被掩埋住了!别看雪花是柔软的,它们一旦形成规模,积雪盈尺,那就成了一堵封在大地上的白色石墙,鸟儿尖利的喙儿,也奈何不了它。
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异想天开,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飞来飞去的,也不知低头看看窗台!你说它们眼睛不好使了,鼻子也不好使了?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
我在电话这端直乐,逗她:“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 母亲的声音提高了:“那它们还想吃什么!”
话虽这么说,母亲又在窗台摆上了另外的食物:葵花籽。几天后,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
母亲说,天还没亮,迷迷糊糊中,她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她并没太理会,以为它们不过如往日般一掠而过,哪想到是在享用窗台上的小米呢。
打这天起,小鸟就成了我们家族的一员,母亲在电话里,几乎每天都要聊到它们。母亲说来吃米的鸟儿的队伍逐日扩大,想必这是它们互相吆喝的结果。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上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多年以前,姐夫在春天时,喜欢张网捕鸟。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剪了它们的腿,用盐渍了,油炸吃了。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剪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今年山里气温都在零下四十度。由于每天早晨开窗给鸟儿撒食,而室内外温差有六十多度,母亲受了风寒。此后,她撒米时,都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母亲告诉我,小鸟儿很胆小,总是天不亮就过来吃食。等人们起来,它们就无影无踪了。我说,在它们的经验里,居民区里的粮食都是诱饵,贪吃后往往丧失自由,所以警惕性高。兴许再过一段,它们白天也会来的。还真被我说着了,没过多少日子,母亲欣喜地说小鸟白天也来吃食了,它们吃饱了,还在窗台上蹦蹦跳跳的,朝窗里望呢。
窗里当然有可望的了。母亲爱花,在窗台上摆了一溜儿盆花,红红白白地开满了窗台。我想小鸟儿在户外望着那些花时,一定很疑惑:这家人,大雪天的,怎么过着春天的日子呢?
鸟儿赏花的时候,母亲也在窗前悄悄赏它们。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爱干净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鸟粪,实在麻烦。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粪差不离都消失了!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我说不大可能,因为鸟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鸟粪。母亲感慨地说:“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窗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家乡的雪花虽然美丽,但厚厚的积雪却给让小鸟觅食困难,使母亲非常怜惜。B.我提醒母亲更多小鸟会来吃食,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母亲不怕小鸟来吃。C.如果不是当年姐夫对小鸟过于残忍母亲感到愧疚,她也不会对小鸟如此之好。D.开始小鸟只是在夜间来吃小米,是因为许多人想要诱捕小鸟,小鸟非常警惕。E.母亲喂养小鸟,“我”的姐姐很反对,于是母亲只能在电话里偷偷向我倾诉。(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开头写春夏秋三季的鸟儿,想表现什么?(4分)
②鉴赏下面语句。(4分)
我想小鸟儿在户外望着那些花时,一定很疑惑:这家人,大雪天的,怎么过着春天的日子呢?
(3)统观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3分)
(4)文章结尾写到“小鸟将鸟粪自己打扫了”,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你对文章这样写有什么看法?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认识。(10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5分)
苏新平的艺术追求
1960年,苏新平出生于内蒙古集宁市。他从小就喜欢照着连环画涂涂抹抹。上小学,老师让他出黑板报。上中学,苏新平参与了学校的美术组。1986年,苏新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
80年代后期的央美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集散地,来往皆是知名的艺术家们。他们思维活跃,互动频繁。苏新平当然也有所关注,却和他们没有什么来往和关系。
他整天躲在屋子里,对着一块石头作画,把内心的诉求通过一块石头完全地释放出来。创作一幅版画,即便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工作量相当于一幅10米的大油画。苏新平说:“我听很多艺术家讲,选择艺术就是选择了一种苦难。外面生活这么诱人,你为什么不参与呢?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种精神满足,反而是一种享受。”
当时北京的艺术家们还在讨论着技术,苏新平却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活动。内心的活动是一种自我的状态,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有源头的。对于苏新平来说,这个源头自然是出生地内蒙古那片辽阔宁静的大草原。但是他又不想只是记录下大草原:“如果想要单纯地记录草原,只用摄影就够了。草原只是一个外观,观照的还是内心。草原很宁静纯粹,让人喜欢,但是你没发现很死寂吗?我画的不是草原,而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心灵状态。
完成了这批版画之后,苏新平却从此永失宁静。1990年代进入市场,一张小小的版画,就能卖出五六百美元的价格,在当时可是天价。1991年中央美术馆、1992年上海美术馆展览完毕,紧接着又是国外的巡展,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等。因为在美国有3个个展,苏新平不得不在美国住了半年。
在中国,信息再开放,也是十分有限。到了纽约之后,井底之蛙的现实被揭开,苏新平一下子找不到方向。来自世界中心的文化冲击,迫使苏新平重新思考、怀疑和追问。认真的人,一旦开始怀疑,就无法宁静地生活下去。苏新平天天去参观博物馆和画廊,天天和各种艺术家讨论。在纽约半年的时间里,他不由得停止了创作。
等到1994年回国,苏新平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变迁,又一次陷入了生活的不适应。他明显地感觉到,过去人们对政治的信仰,已经转移到对物质的追求。商业大潮极大地冲击着艺术领域,苏新平也成了其中的受益者。有一段时间,追着他买画的人排成了长队,还没开始画,作品就已经卖出去了。再有定力的人,也很容易被商业绑架。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开始令苏新平反感。他逐渐和国外的五六家画廊脱离了关系,并和国内的艺术商业炒作保持距离。这个时期,他的体裁从版画转为了油画,《世纪之塔》描绘了拼命往上爬的社会各阶层,《欲望之海》描绘了在海面上往前奔跑的孤独中年男人,《干杯》则描绘了酒局上几十位觥筹交错却表情空洞的局中人。
2010年开始,苏新平的创作对象又一次发生了转变,从人物转向了风景,表现的手法,越来越抽象和怪诞。油画《八个东西》表现的是八个带刺的柱体。“八是一个好听的数字,所以我就画了八个。它可以是五个十个,或者百个千个。它们实在不知道有什么指向性,八棵树也不是,八个云团也不是,所以我就称它们为八个东西,其实画的是今天我们这个浮夸社会的状态。”如今的社会太复杂和怪异,苏新平觉得其中掺杂的因素太多,理不出头绪,分不清要往哪里走。
今年1月,苏新平开始创作一张由100张纸组成的大素描,因为他越来越碎片化的生活,已经无法达到画大型作品的工作状态。正视现实,他用最朴素最日常的铅笔,在一小块一小块纸上作着最简单的排线,说话之间可以排线,喝茶之间也可以排线。每一张画觉得可以了,就贴在墙上,就这样慢慢形成了100张的图像。最后的结果是有延伸性的,10张可以协调成一个作品,千张也可以协调成一个作品。
这种没完没了、悬而未决的状态恰恰是苏新平近年来生活状态的写照。首先他是一位艺术家,这是最基本的、任何干扰都不允许的人生定位。其次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和教授,教书育人与行政事务占用了他很多的时间。这些纠结焦灼的俗世困扰,苏新平都会当成问题去思考。“能否解答不重要,关键是思考的过程可以产生乐趣,比得到几千万要愉快得多,幸福得多!”苏新平笑道。
(1)下面各项对文本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许多艺术家都认为选择艺术就是选择了苦难,而苏新平则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满足和享受。
B.苏新平因为画版画而失去宁静,不断的艺术巡展使他无法安心于创作,不得不在美国住了半年。
C.海外艺术世界冲击着苏新平的内心,使他对艺术产生怀疑,无法宁静地生活,不由得停止创作。
D.社会的复杂与怪异,使苏新平感到理不出头绪,他用《八个东西》这类风格的作品来表现社会。
E.教书育人与行政事务占用了苏新平很多时间,于是他开始担心他作为艺术家的人生定位会动摇。
(2)如何理解“我画的不是草原,而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心灵状态”这句话。(3分)
(3)提炼概括苏新平考入美院后的艺术之路。(5分)
(4)统观作文,概括苏新平的艺术追求。(3分)
(5)苏新平认为:“能否解答不重要,关键是思考的过程可以产生乐趣,比得到几千万要愉快得多,幸福得多!”你对这话如何理解?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和自己的认识谈谈看法。(10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两全齐美 富丽堂皇 委曲求全 既往不咎
B.臭名昭著 覆水难收 相形见绌 别出新裁 C.关怀备至 真知灼见 礼尚往来 心心相印 D.蓬荜生辉 察言观色 谈笑风声 瑕瑜互见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根据有关部门的提议,在学校的 开辟了图书馆、音乐厅等较为高雅的文化场所。⑵“执政为民”,就是要求我们的公务员在为百姓办事时能够随时提供 便当的服务。⑶该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从年级到班级 发展到每个同学都签定了安全责任书。A.邻近简洁 以致 B.邻近简捷 以至 C.临近简捷 以致 D.临近简洁 以至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阳光充足。
B.优等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与其他同学忙着赶作业相比,他们常常能够无所事事地....阅读课外书籍。
C.台湾近日来遭受台风袭击,我们十分关心那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D.在文学作品中,对那些芸芸众生应该如何写,是大可研究的,所谓“中间人物”正....是社会的主流。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具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现在已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B.由于人员、材料等问题,开发商未能兑现当初的承诺。昨天,面对记者采访,有关责任人坦言新住宅没有建好。
C.昨天,中国足协通过其官方网站,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对深化中国足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D.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他们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7.把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至于诗读者人数的减少与否、数目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值得担心的问题。②不然的话,我们不如去看电影!
③当科技和媒体使人的思想感情趋向样板化、非个人化时,诗的价值更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和肯定。
④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他们一个自由、开放、支持的环境。
⑤如果读者之所以读诗、诗人之所以写诗,只是因为诗比其他艺术形式都更能引导他们进入自我的世界,并在那个世界里探寻人生与世界的意义,那么我们已拥有了理想的诗人和读者。(顺序)
A.③①⑤④② B.③②①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⑤③④①②
18.为保护环境,市政府决定,即日起各商场超市严格禁止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有一位老人,在超市购物后,对收银员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很不理解。请以一名环保宣传志愿者的身份对老人说一段解释的话。
要求:①语言得体、通顺;②理由充分,有说服力;③不少于5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9.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北大师生时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
习主席此言说的是教育,其道理亦可用于其他领域。你对这句话有何认识、感悟或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课标试卷考前冲刺试题三参考答案
1.B(A“所有审美对象”及“任何审美者”与原意不符:审美对象必须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美的形象,审美者要对审美对象要有所感受、有所理解;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曲解原意;D“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明显曲解)2.D(“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是联想,而非“再造想像”)选错不得分。
3.A 其他三项都属于无中生有。4.C 5.A “更”是经过的意思
6.D 张骞不是因为李广的失败受到牵连
7.(1)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2)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
(3)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8.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因为其他人根本看不到这种景色,这四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9.要点一:本诗意在请求援引。
要点二:颈联自伤不遇,表明愁云难散,虽然如此,作者还是表示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
要点三:最后一联用 “十”字极言时间之长,用“犹”字充分地反映了他求官心切;再用一个“羞”字加以缓和,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
10.①古来万事东流水。②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③守拙归园田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凝绝不通声暂歇 ⑥三国周郎赤壁 11.(1)A D B(家里并不富裕,文中没有信息)C(母亲对小鸟好并不只是为了“还债”)E(我们姐妹都很支持母亲喂鸟)
(2)①写出此时的快乐,意在表现鸟儿给家里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也对比冬季鸟儿生活的艰难。(2)②
本句用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对母亲喂小鸟的赞赏,写出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丽。“春天”一词是双关,既指窗台上的鲜花带来的春意,又写出母亲幸福的感受。(3)母亲的特点:充满爱心,充满童心,充满对美的向往。(4)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思路提示:这样用诗化的手法写突出鸟与人之间的和谐,学生就结合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做鉴赏。也可以不同意这种写法。12.(1)A D B 苏新平不是因为画版画失去宁静,也不是因为无法安心创作而在美国住了半年 C 苏新平没有对艺术产生怀疑。
E 教书育人与行政事务并没有使他担心他作为艺术家的人生定位动摇
(2)草原是苏新平版画的灵感来源,但他不是单纯记录草原,而是关注现代都市人的心灵状态。
(3)专心于版画创作,在意内心活动——进入国际美术界后,开始追问反思——回到国内转画油画——2010年后越来越抽象和怪诞——最近开始用铅笔画排线
(4)始终关注社会和人的心灵 保持与商业的距离 不断怀疑、创新、突破
(5)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拟订评分标准,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即可得满分。
13.A项中应为“两全其美”;B项中应为“别出心裁”;D项中应为“谈笑风生”。...14.“邻近”指处所、位置上相接近,可作动词或名词;“临近”指时间、空间上相接近,只能作名词。“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对象多指言语的内容;“简捷”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对象多指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以至”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A项中“放马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作战,现用以形容因太平而产生的麻痹思想。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B项中“无所事事”指游手好闲,什么事也不干。用在此句中属褒贬失当。C项中“感同身受”指内心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恩惠)一样,代人表示谢意。用在此句中对象不当。D项中“芸芸众生”在这里泛指普通人(即“中间人物”),合乎语境。16.A项成分残缺,“具有”的宾语“特点”缺失。B项语意不明,“没有建好”可指“没有建成”,也可指“质量不过硬”。D项语序不当,“许多”应放在“优秀儿女”之前。17.A 18.略 19.略
第二篇:语文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小卷十二 Word版含答案
冲刺小卷十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许多水果具有药用功效,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都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B.车辆假如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交通部门要及时在规定位置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C.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D.“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光临寒舍家访,我感激涕零!B.你的舞蹈跳得真的很棒,本最佳舞蹈演员桂冠,看来是非你莫属了!C.您的鼎力相助使我获得比赛的成功,送您一点礼品以示感谢,敬请笑纳!D.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请留步,过段时间再来向您请教!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
⑤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
A.⑤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①
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功课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
①,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②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③,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①
②
③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3)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4)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5)沉吟放拨插弦中。(白居易《琵琶行》)
(6)钉头磷磷。(杜牧《阿房宫赋》)(7)兄弟阋于墙。(《诗经•棠棣》)(8)艰难困苦。(《新唐书》)
三、古诗词鉴赏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⑴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分)
⑵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⑶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
四、现代文阅读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①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②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孝传统”的变种而已。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
④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⑤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现代母亲节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全世界的儿女都知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感: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有删改)
8.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9.文章第②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6分)
10.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的?(6分)
【用心积累】 ●成语纠错:
1.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视而不见: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句中误解为“没有”。2.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3.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
不足为训: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4.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块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美文欣赏】
四
一位教师,教的是一群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
一次,她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忽然顿住了,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向这些不幸的孩子们诠释这个美好的字眼,从小到大,他们似乎根本就没有过关于幸福的体验。
后来,这位聪明的教师将孩子们分成面对面的两组,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一组是聋哑的孩子。在她的引导下,失明的孩子说,最期盼的事是见到阳光;聋哑的孩子打手语说,最渴望的事是听到声音。通过她的传递,两组孩子互换了答案,于是,孩子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幸福”。
我想,这位教师简直就是一位伟大的天使!而这群孩子也是幸运的,他们在天使的指引下,真切地体悟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真谛一一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它既在你的对面,也在你的身边。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第三篇: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化学反应速率(含答案)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化学反应速率(二)
一、单选题
1.对于反应,下列为4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B.C.D.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固体A的质量
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mol
B.2.8mol
C.2.4mol
D.1.2mol
4.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最快是()
A.
B.
C.
D.
5.在工业上合成氨反应:,欲增大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降低温度
B.减小压强
C.减小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6.在密闭容器里,与反应生成,其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已知、,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B.C.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可生成2mol
NH3
B.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C.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
D.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原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
8.在2A+B
3C+4D的反应中,下列用不同物质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1·min-1
B.v(B)=0.3mol·L-1·min-1
C.v(C)=0.8mol·L-1·min-1
D.v(D)=1mol·L-1·min-1
9.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原子存在于()
A.中
B.中
C.和中
D.、和中
10.把0.6mol
X(g)和0.6mol
Y(g)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I(g)+2W(g),5min
末生成0.2mol
W(g),用I(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min-1,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n为()
A.4 B.3 C.2 D.1
1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增加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12.对于10%的分解反应,下列措施能减慢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加入
B.加水稀释
C.加热
D.加入30%
13.实验室用过量锌粒与100mL
1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了加快产生的速率而不改变的产量,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①加水;
②加入几滴6的溶液;
③滴入几滴浓硫酸;
④改用等量的锌粉;
⑤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⑥适当升高温度;
⑦改用等物质的量的镁粉。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⑦
C.④⑤⑥⑦
D.③⑤⑥⑦
二、非选择题
14.在恒容的密闭容器内,使和混合发生下列反应:。
(1)升高温度时,混合气体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达到平衡时,充入,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下同)移动。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Ar,平衡将
移动。
(4)当达到平衡时,将、、同时增大1倍,平衡将
移动。
15.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第_____分钟到达平衡状态。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2min时,Y的浓度为_____。
(4).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可以都转化为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A项,;B项,;C项;D项,。由此分析,A项表面反应进行得最快。
2.答案:A
解析:在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在定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A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密度增大,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A的质量减小,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3.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
4.答案:D
解析: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以氮气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解题。A项,时,;B项,;C项,时,;D项。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A.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减小压强,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
C.减小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6.答案:A
解析:已知2vB=3vA、3vC=2v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A:vB:vC=2:3:2,因此该反应可表示为2A+3B=2C,B正确
7.答案:B
解析: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
N2和3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3,A项错;压强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反应,必须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才适合,C不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该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如果条件改变,平衡将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8.答案:B
9.答案:D
解析: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同时存在,由于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故原子存在于、、中。
10.答案:D
解析:v(I)=0.01mol·L-1·min-1,则,而,又,得n=1。
11.答案:C
解析:A.若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选;
B.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为溶液中的反应,则增加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B不选;
C.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选;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加快也可减慢,故D不选;
故选C.12.答案:B
解析:一般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加水稀释,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变慢;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加入30%,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B。
13.答案:C
解析:①加水,稀硫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不符合要求;②加入几滴6的溶液,会生成NO等,减少的产量,不符合要求;③滴入几滴浓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同时的产量增加,不符合要求;④改用等量的锌粉,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不改变的产量,符合要求;⑤加几滴溶液,Zn置换出的Cu与Zn、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的产量,符合要求;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产量不变,符合要求;⑦改用等物质的量的镁粉,反应速率加快,且不改变的产量,符合要求。综上可知,C项正确。
14.答案:(1)不变(2)正向(3)不(4)正向
解析:(1)根据密度公式:,该容器容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
(3)恒容时,在平衡体系中充入无关气体,虽能使总压强增大,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不变,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4)同等倍数的增大各物质的浓度,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加压,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15.答案:(1).2;(2).3X+Y2Z;(3).0.45mol/L;(4).0.075mol/(L·min)
第四篇: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灵武一中2013-2014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马 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b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
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却只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D.我国的岁时节日非常强调„„节物”,“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2.对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B、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C、无论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D、“缘”,是中华传统节日中一个独特的命题,而西方节日中则没有对这一内涵的涉及。
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晴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自伤.年老失时伤:悲伤、悲哀B、是以.泣也以:因为 C、武节始就,武主又亡.亡:丢失D、泣涕..于途者泣涕:哭泣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问之:“何为泣乎?”(2分)
译文:(2)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蜀道难》,完成6—7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4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4分)
答:
9、“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6分)答:
(四)、名句默写(共10分)
10、补出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4)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7)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25分)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
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和横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的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及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
D.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12、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
示的内容。(6分)
(1)第一次笑:(2)第二次笑:(3)第三次笑:(4)第四次笑:乏人的状况。
17、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双燕引雏花下教② 风卷云开陡顿晴③ 烟江远认帆樯影④ 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 一鸠唤妇树梢鸣⑥ 翠条浓处两三莺⑦ 山舍微闻机杼声⑧ 最爱水边数株柳A.④②①⑤③⑦⑧⑥B.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13、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6分)
14、次文和《祝福》中都写了两个乞丐的“死”,这两个乞丐的“死”有什么不同?(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分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1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
C.②④③⑦①⑤⑧⑥D.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大小,而在于适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名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5分)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第五篇: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
(三)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周振鹤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小而言之,也是一部农业文化重心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在铁器未曾发明的远古,黄土高原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的摇篮。《禹贡》将九州大地的土壤分成九等,雍州黄土高原的土壤仍认为是上上等。从气候来看,秦汉以前也是南不如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北方气候凉爽,雨水虽少但集中,于旱地作物勉强够用。因此自远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利的发展,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对南方显出压倒的优势。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西汉元始二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北方人口是南方的三点二倍。虽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速度很慢。例如牛耕技术直到东汉时期才传播到淮南地区。然而魏晋以后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大大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过程,使南方的农业文化水平不但赶上而且超过北方,实现了文化重心由北到南的转移。
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北方曾经出现过几次大**,迫使黄河流域人民南迁到淮汉、长江以至闽岭以南地区。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同时,割据的政权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也要积极发展经济。这两个因素都促使南方的开发速度比正常的一统时期要快。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大都集中在淮水以南、太湖以北地区,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三国东吴以来南方已经加速开发的势头更加推向前进。但其时北方在十六国的混乱之后,也相对安定百余年时间,使黄河流域传统的优势继续向前发展,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文化水平尚未完全赶上北方。南北朝之后,隋唐重又建立一统宇内的大帝国,黄河流域重新得到繁荣,关中仍称沃野,南北文化都臻于昌盛。天宝初年,南北户口之比达到四比五之谱,双方相去不远。盛唐文化堪称南北共荣的文化,而北方似略占优势。
但是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荒无人烟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准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南方经济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北宋初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北户口之比已为三比二,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五代末期,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发展,但通观北宋一代,南方的经济力量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不过,在商业方面,北方之发达不让南方。
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各阶层的北方人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两浙地区聚集移民最多,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至为迅速。相反,在北方,由于战争的影响,经济受到破坏,文化日见萎缩。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的八百年,这一重心开始并完成了向南转移的全过程。
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
(选自《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下列关于“经济重心转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因为人口数量不足,再加上农耕技术还没有传播过来,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很慢。
B.移民可以促使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如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
C.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荒无人烟的灾区,但是南方经济也正是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因为大批难民的涌入,使南方经济已足与北方抗衡。
D.因为两浙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最迅速,所以靖康之难时这个地区聚集移民最多,北方优势消除,使农业文化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史小而言之,是一部农业文化重心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大而言之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
B.由于北方的土壤是最好的土壤,再加上北方气候凉爽,雨水集中,水源充沛,因此自远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力的发展。
C.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由此可以看出南北的差距。
D.**虽会造成移民,但是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北方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原因也是人口要多于南方。
B.黄土高原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文化的摇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里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即使没有铁器之类的工具,收成也不错。
C.三次蔚为大观的南下的移民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但北方在相对安定的百余年时间,也在继续向前发展,并有超越南方之势。
D.经济文化中心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秦汉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到两宋的八百年,开始并完成了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元明清时期,固着在南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母亲的岛 陶丽群
“我要出去住一阵子。”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正如她的出身,母亲十九岁时被奶奶从人贩子那买来给父亲当老婆。
母亲说完后,她站在饭桌边等着,仿佛在等待谁答应她。然而大家都好像没听到,各自吃着饭。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饭也没人做。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在父亲坚决地反对中,她甚至连河北老家也没去过,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的,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邻居玉姑见我们一屋子鸡飞狗跳的狼狈相,对我们说,你们妈在毛竹岛一一离我家十公里四面环水的一座孤岛——锄地呢。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他一直铁青着脸,仿佛要把母亲狠揍一番。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见怪不怪了。
远远的,我们看见母亲在毛竹岛上忙碌的身影,她不断的从木屋里进出,像只忙碌的蚂蚁。我们和母亲隔了一条大概三十米左右的河面,要想过去只能划竹筏了。但那张多年不用的竹筏此时泊在母亲那边的毛竹岛岸边。父亲朝我瞪了一眼,我赶紧往前一站,朝毛竹岛大喊:“妈!”
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母亲的“创举”,村里买来的外地媳妇们从未如此。父亲不敢出门,他怕碰到村人疑感和嘲笑的目光,在屋里像困兽一样暴躁不安,又毫无办法。
玉姑时不时给我们带来母亲的一些消息。前几天母亲和她借三百块钱,买上百只鸭崽喂养。
“我妈到底怎么了?”我问玉姑。玉姑摇摇头,神色凝重的脸上有种令人担忧的表情,然后叹了口气,朝我说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五十知天命,人老了,怕死在外头。
有一天夜里,起了暴风雨,瓢泼而下,听着都令人心悸。父亲把我们从床上叫起来。我们靠近江堤,在频繁的闪电照耀下,瞬间看见岛上孤零零的木屋笼罩在暴风雨之下,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被洪流卷走。
我们嘶声力竭地喊叫,一遍又一遍……
“都怪你这个阴阳怪气的老怪物,是你把我妈逼走的……”父亲面对翻滚的江面,僵硬呆立着。“你们这些怕死鬼,你们看着妈被水冲走吧。我去找妈……”我终于嚎啕起来,脚步趟进沸腾般的江水中,我从来没像此刻觉得母亲如此重要。
“看,快看,妈那里亮灯了”二哥急切地说。我顿时止住哭和挣扎,仇恨似的睁大眼睛朝毛竹岛看去。果然,毛竹岛上的小木屋里有隐约的亮光透出来,在密集的雨水中若隐若现。这微弱的光亮使我们欣喜若狂。
暴雨过后第二天,我去岛上找母亲。“妈,回家吧。”我恳求说。“鸭子还好,没死一只。”她在回避。
“我在叫你回家呢,你要在这呆到死呀。”我不依不饶。“卖完鸭子再说吧。”
母亲卖鸭的时候,父亲吩咐哥哥们把两辆皮卡车开到河边等着,母亲会需要我们帮忙。母亲却没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她并不亲自挑到街上去卖,而是去联系几家做烤鸭的老板自己到江边来拉鸭子。那群鸭子卖了差不多五千块钱,母亲拿着一把钱,我发现她竟然眼泪汪汪的。母亲在我们的印象中并不是个在意金钱的女人。然后她给我们四兄妹每人一百,哥哥们都不好意思拿。母亲却笑着说,第一次给你们钱,拿吧。
卖完那群鸭子后,母亲依旧划着竹筏回到毛竹岛。“妈,你不是答应卖完鸭子就回家吗?”我冲母亲喊。“你们先回。”母亲从水面给我们甩来一句话。我和哥哥们在岸边站了一会儿,大哥说:“也许妈要收拾小木屋里的东西,明早再来接她。”
第二天一早,我们浩浩荡荡来到江边,却看见那张竹筏搁在沙地上。显然母亲已经从毛竹岛上出来了。
小木屋里似乎并不少什么东西,衣物也还在,除了母亲。
父亲也住在了岛上,像母亲那样在毛竹岛上养鸭子挖地种菜。梅雨季节过后,父亲总是把母亲的衣物翻出来晾晒,仿佛母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
(选自《当代小小说经典集萃》,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出走后,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当知道她去毛竹岛锄地,就急匆匆带子女们去找,说明父亲对母亲极其依赖。
B.母亲拿着卖鸭子的钱,“眼泪汪汪的”,这寓意着从家庭中走出来的母亲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独立并获得了尊严。
C.兄妹四人在江边大声喊叫母亲,最后“毛竹岛上的小木屋里有隐约的亮光透出来”,显然那“灯火”是母亲故意给子女“报平安”的。
D.“母亲的岛”在文中极具深意,它既是指“母亲”离家后生活的毛竹岛,也是母亲个体独立的精神象征,是她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家园。
5.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6.文末说到“仿佛母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那么“母亲”到底会不会“回来”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人类为了解决能源的不足,通过建立核电站来发展电能是一种科学的探索,但探索过程必然也面临风险。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西北130公里处,一系列化学爆炸摧毁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中,持续了10天,28人几周内死于急性放射病;其后10年该地区放射病患者日增,后遗症难以估量。因这起事故引起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至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事后论证表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是主要原因。今天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尽管是自然灾害引发,但也再一次警示人们,对核电能的开发技术还待于完善。核能帮助人类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但如果技术安全系数没有保障,出现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对人类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这次核电站爆炸,就是明证。
(摘自《人民日报》2011l年04月23日)材料二:
20l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使我国核电项目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敏感而谨慎的暂缓时期。当时,所有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都被紧急叫停。在建项目也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行业发展一度陷入了将近停滞的状态。国家能源局于今年1月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的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等内容。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摘自《中国能源报》2014年04月22日)材料三:
全球核电在运及在建数量一览(截止至2016年1月)
材料四: 众所周知,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的核电建设敲响了警钟,各国纷纷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核电厂的核安全标准更加严格,第三代核电成为当今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华龙一号”也不例外,不仅消化吸收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还充分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髙安全标准研发设计。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改变最大的一个指标就是安全目标提高了一个量级,也就是说发生堆芯榕化,发生大型事故、影响环境事故的概率要低一个量级。“华龙一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体说来,“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了177堆芯,不仅可使发电功率得到提升,也降低了堆芯线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还采用“能动+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很快就能切断电源。此外,“华龙一号”设计了双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内径46.8米,新增的外层安全壳内径为53.0米,与之前的核电堆相比有了明显加强。不仅可抗9级地震,外层还可以防如A380那类大飞机冲撞、爆炸等,里层可以防放射性事故。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技术产品。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02月09日06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建立核电站来发展电能是一种科学的探索,但探索过程必然也面临风险。B.材料二强调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影响,使得行业发展陷入了将近停滞的状态。
C.材料三表明我国核电运营数量虽在全球排名第五,但是在建核电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
D.材料四指出为了提高核电的安全性,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
B.核电能解决能源问题,但如果出现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对人类的伤害将是巨大的 C.我国发展核电既能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又能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D.我国所有的核电站都采用了“华龙一号”反应堆和“能动+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
E.“华龙一号”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技术产品,因此不仅安全,还能抗震和防放射性事故。
9.怎样看待我国核电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B.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C.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D.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
C.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
D.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廷机学习成绩优异,科举之路很顺畅。他先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取得佳绩,最后以进士第二的身份进入仕途。
B.李廷机做事精细周密,关心百姓生活。无论是抚恤商旅的事情,还是修缮整治京城外的陵垣,费用都取自于公款,没有烦扰百姓。
C.李廷机敢于坚持原则,多次向皇上进言。秦王想让其庶长子分封为郡王,但李廷机多次上奏反对,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
D.李廷机淡泊名利,不肯担任要职。皇帝要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都多次推辞,但皇帝都不同意,只好上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5分)
(2)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日“过碛”既指出了事件,也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B.“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出了云天低垂,体现了人的压抑之态。C.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绝句,诗的偶句押韵,内容上两两相对。D.“行到安西更向西”写出了路途遥远,作者的叹息寓于其中。E.本诗用荒漠凄凉之景体现行客心情迷茫,无所归依的心绪。
15.本诗在刻画边塞景象时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师说》中,韩愈明确提出择师标准,不应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那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借用“后人”角度表达,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可以从三世传到万世都能为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民警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对这对几十年的老邻居进行了多次思想教育和沟通工作,经过细致耐心的调解,冲突双方握手言和,矛盾涣然冰释。
被四部委联合预警的MMM金融互助社区投资平台日前死灰复燃,由于高额回报的诱惑,众多投资者即使明知是骗局,也抱着侥幸心理,总想着“趁还没出事先捞一笔。”
长虹控股总经理李进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国企体制改革,提升国企运营能力,突出增长质量与效益,以孤注一掷的勇气重塑辉煌,率领长虹走出一条王者归来之路。
“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这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声棒喝。
10月1日清晨,数万名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6时40分,广场上依然是人山人海,人们在城楼前、在国旗下拍照留念。
时间如行云流水一般,转眼之间,还有一个月就要进入到2018年了。不知道你2017年的计划完成得怎么样,你对2018年又有什么样的期待。
A. B. C. D.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9月份部分地区颗粒物浓度出现反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与去年9月相比,中国部分地区气温总体偏高,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B.我们要想激发国内儿童药品市场活力,可以采取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扩大利润空间,提高药企研发生产儿童药的积极性。
C.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迄今为止,日本先后已经有4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对于睡眠和学习的关系,早就有机构进行了专项研究,结论是上课时间推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甚至可以大幅度提升成绩。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有幸拜识大师,不胜荣幸。”见到当代著名作家铁凝,小明激动地说。B.“你赶紧把上个月借的书奉还给我,否则下次别想借了。”李华对王刚说。C.你上次拜托我买的笔记本我已经发出了,你收到后告知我一声就行了。D.我身体欠安,微有贵恙,你来了不能好好招待你,请海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民大会堂西侧、南侧道路是天安门广场地区的重要道路,曾于2007年进行大修,至今已8年。经排查,发现目前两条道路均存在检查井沉陷、路面碎裂、网裂、裂缝等问题,整体外观较差,因此将对其进行,这种超薄沥青的新工艺将延长城市道路“罩衣”使用寿命。同时,长安街增铺防爆层,这是出于 的作用。防爆层分为防爆层、混凝土层以及两层沥青层,总厚度约120厘米。为了让沥青与混凝土结构更好黏合,大修工程特地加了一层“双面胶”,即一种高黏高弹的改性沥青,既能使,又能减少路面裂缝,也起到防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中国最大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第二次发射遭受失利,这并非中国航天发射史上第一次失利,却很可能是近些年最受关注的一次失利。其实只要我们做足了充分准备,科学实验是可以避免失败的。另外,失败的经历也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只要牢记每一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就一定可以避免失败再次发生!
做足了充分准备,科学实验也不一定能避免失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河北男子齐海亮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热爱骑行的他已经有10年的“骑龄”,全国各地他都去过。说起带女儿的这次旅行,齐海亮说,常年忙着做生意的他在一次回家时,感慨女儿正在渐渐长大,决定要多陪陪她。他希望将骑行中领略到的不一样风景分享给女儿。去年9月4日,齐海亮带着4周岁多的女儿六一沿着中国边境线开始了骑行中国的旅程。两个人,一条狗狗,一辆自行车,加上一个迷你“小房车”,越过山峰、走过江南、经过热带雨林,一路上虽遇到过风雨,经历过苦难,但女儿的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至今,父女俩已经走过1.3万多公里。但对于带如此小的孩子骑行,网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因果倒置,应该是“靖康之难时这个地区聚集移民最多,所以两浙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2.答案:B 解析:“北方的土壤是最好的土裹”错,原文是说“雍州黄土高原的土壤仍认为是上上等";此外“水源充沛”不当,原文是说“雨水虽少但集中,于早地作物勉强够用”。
3.答案:C “并有超越南方之势”错,应该是说“南方农业文化水平尚未完全赶上北方”“天宝初年,南北户口之比达到四比五之谱,双方相去不远”及“北方似略占优势”。
4.答案:A 解析:A项,“说明父亲对母亲极其依赖”错,在其中有多方面的情感,比如对母亲“创举”的愤怒,比如对母亲还是育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干时没有表露,深藏心里。
5.参考答案:勤劳朴实、善良隐忍。几十年来母亲像传统劳动妇女一样操持家务,相夫育子,任劳任怨。(1分)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母亲是个买来的媳妇,毫无地位,父亲打骂,子女忽视,束缚于家庭,虽然通过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等方式为家庭做贡献,但得不到认可,只能沦为被供养者,听任指使与呵斥。(2分)自立自强,自尊自省。母亲五十岁后殿然独自到岛上生活,自给自足,这是精神的觉醒,也是独立自尊的诠释。
6.参考答案:
示例一:“母亲”不会再回来。
从情节上看,母亲是买来的,父亲对他心存戒备,也经常打她,没有感情基础,没有话语权,因此才爱然决然离家,“不回”是情节之必然。(2分)从人物形象看,母亲出走是自愿目觉的,她多次拒绝儿女让她回家的请求,说明出走的态度坚决。(2分)从主题上看,本文是要表现女性冲破家庭和世俗的桎梏,迈出了乡村底层妇女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第一步,“母亲”如果回来会削弱主题的表达。(2分)
示例二:“母亲”会再回来。
从情节上看,母亲虽然是买来的,但几十年的家庭生活,肯定是有感情的;在母亲到岛上后,丈夫性格转变盼她回家,“回家”是情节之必然。(2分)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是一名传统的农村劳动妇女,并不是一个绝情无义之人,离开只是暂时的,终究会回归家庭。(2分)从主题上看,小说虽然表达的是乡村底层妇女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但结尾期盼母亲“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为出走的母亲留下了一条回归的路,主题具有理性又不失温暖。(2分)
7.答案:B 解析:材料二不是强调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影响,而是突出适时启动核电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核电建设。
8.答案:BC 解析:A项,福岛核电站事故是自然灾害引发的:D项,以前建设的核电站没有采用“华龙一号”反应堆和“能动+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E项,颠倒因果。(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5分)
9.参考答案:核电是一把双刃剑,发展核电要优先考虑安全性;发展核电要谨慎并稳步推进,不能一哄面上;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应积极发展核电;发晨核电既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又要自主创新研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C 解析:根据句子结构,“事”和“商”是两个名词,前者为前句子宾语,后者与后句成为一个完整句子,中间要断开;“多所缮治”是所字结构,“所”字后面应接一个动词,故“费”前应断开,“费”作后面的主语,“四辞不允”应连在一起,表示李廷机拒绝的次数,体现拒绝的程度,故“四”字前妥断开;答案力C。原文为: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繕治,费皆取公奇羡,不以颊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11.答案:D 解析:“掌管户籍财经”应为户奇肖书职贵,不属礼部尚书的职责范围。12.答案:C 解析:“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错误,由原文“特旨许之”的信息可知,“特旨”是指皇上特别颁旨同意,如果是支持李廷机,没有必要特别颁旨;正是因为庶长子攀附着想分對为郡王不符合惯例,皇上才会特别颁旨。因此,壑上没有支持李廷机,而是答应了秦王的请求。
13.参考答案:
(1)恰遇楚王华奎因力郭正域写了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就污蔑攻击郭正域做了几件不法的事件,(关键词:会,恰遇;发,揭发;馈遗,馈赠;诬讦,诬蔑攻击;不法数事,应为“数不法事”;各1分)
(2)李廷机多次上奏请求退休,闭门数月不出来。舆论怀疑他伪装,数十人交替上奏极力攻击。(关键词:累疏;多次上奏;乞休,请求退休;杜门,闭门;交章力攻,交替上奏极力攻击;句意理解;各1分)
参考译文: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被推举进入大学,取得顺天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一年,又取得会试第一名,以进士第二的身份授职为编修。万历二十年,主持京察,有偏私。曾经兼管户部、工部的事务,总揽大事又精细周密。奏请皇帝施行抚恤商旅四件事,商旅的困窘得以缓解。京城外的陵垣,大都得到修缮整治,费用都取自公款的节余钱,没有因此烦扰百姓。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四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过了二年他才上任。当时他已经晋升为左侍郎,于是代替郭正域巡视礼部事务。遇上楚王华奎因为郭正域写了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就诬蔑攻击郭正域做了几件不法的事件。李廷机的意见有些偏袒楚王,但他又稍稍替郭正域解脱。大学士沈一贯想借妖书将郭正域倾覆,李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都署名上奏,催促审定教生光的狱案,株连于是终结。秦王谊漶由中尉加封,他的庶长子应该授予原来的爵位,他攀附着想分封为郡王,李廷机多次上奏极力坚持不同意。秦王派人从中调和,李廷机坚决拒绝,皇帝却特别颁旨同意。
当时内阁只有朱赓一个人。给事中王元輪等人顾虑李廷机将入阁辅政,屡次暗中诋毁他。万历三十五年夏季,朝廷推举内阁大臣,李廷机果然参与其中。给事中曹于忭不同意。相持了很久,最后条列上奏。皇帝向来看重李廷机,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李廷机多次推辞后才负事务。王元翰和给事中胡忻不断攻击他,皇帝剥夺了他们的俸禄,以安慰李廷机。不久,姜士昌又因为疏论李廷机罢黜,群情更加激愤。李廷机极力辩驳,请求罢免,又上奏陈述应当离职的十条理由,皇帝更加下谕令抚慰。第二年四月,主事郑振先疏论朱赓的十二条罪状,并涉及李廷机。李廷机多次上奏请求退休,闭门数月不出来。舆论怀疑他伪装,数十人交替上奏极力攻击。李廷机不断请求离职,皇帝屡屡颁诏对他进行勉励、挽留,并派鸿胪催他出来任职理事,他坚持卧床不起。在家待命一年,摒绝外界,居住于荒庙之中,朝廷大臣依然有很多议论。到了万历四十年九月,奏疏已上报了一百二十多次,于是向皇帝告辞,到都城外等待命令。同官叶向高称李廷机已经离去,不可以再做挽留,皇帝就加封李廷机为太子太保,賞赐路费,让他乘驿车,由行人司派人护送回乡。在家住了四年去世。赠封少保,谥号文节。
14.答案:AC 解析:A项“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错误,诗题没有点出诗人的心绪。C项“内容上两两相对”错误,这里没有相对。(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5分)
15.参考答案:虚实相生。
一、二两句实写看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暗示出边城的不安恐怖;
三、四两句写耳闻的行程远景,是虚写,将诗人行程的疲意化于路途的遥远难达的叹息之中。描写远近结合。
一、二句写黄沙荒漠,苍穹低垂,云天似乎触手可及,是近景。
三、四句写天地无尽头,是远景。夸张,诗的二、三句写云天低垂,低与地连,伸手可及;沙漠无边,远望中云天四垂,地外有地,天外有天,以见天地之未“尽”。这种夸张,形象逼真可感,表现了诗人所看到的独特景色以及独特的感受,让人叹息。(每点2分)
16.答案:(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17.答案:C 解析:孤注一掷: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不合语境。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对象不当。
18.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把“因为”去掉。B项,成分残缺,在“政府补贴”后加“等方式”。D项,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增强”;或者是把“效果”改为“效率”。
19.答案:A 解析:B项:“奉还”是归还别人的物品。C项:“拜托”不妥,它是指自己委托别人,不是别人委托自己。D项,“贵恙”不能用来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是用来指对方的身体不好的。
20.参考答案:超薄沥青罩面施工防爆层具有安全、防空沥青层与混凝土层更好黏合(每条2分,意思合理即可。)
21.参考答案:失败的经历不一定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牢记每一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不一定可以避免失败再一次发生。(答出一处得2分,答出二处得5分。)
22.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新闻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本则素村叙述了齐海亮带孩子旅游看世界的事情。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素质教育、人生历练、丰富见识、让孩子的人生更丰富等;从齐海亮带孩子旅游看世界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言传身教点赞、陪着孩子成长、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