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

时间:2019-05-13 08:4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点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点题》。

第一篇:点题

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

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

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二、卒章显志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全文叙述或陈说的基础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势后,将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这样的点题犹如江水陡掀波澜而又瞬间定格。它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王周生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选择了病房和万人体育馆两个地方,采用倒叙手法,写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时“最爱”小浩波的诸多事情。特别是阿婆为了保护小浩波,宁愿自己烫伤,从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给阿婆买皮手套的念头,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真诚纯洁,那样的深挚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演出,还念念不忘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冻疮。文章在篇末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中暗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大人们应该保持那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这一主旨得到了彰显。作者在篇末的点题,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一线穿珠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行文中数次点题,点题的话语犹如一条红线,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整体。

如有篇题为“读书真好”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点题,成了这篇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开篇写道:“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的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这里,“读书真好”是作者第一次扣击题旨。作者巧妙地移用文题作为点题之语,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第一印象。接着,文章由读书长真知——“我有甜蜜的感觉”写到读书益情智——“我得到心灵的净化”。前者直抒胸臆:“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后者叙说感受:“……是的,读书真好。”然后再由读书助成长——读书“成了我精神的脊梁”,到最后读书促进步——书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由“我”及人,由点到面,由叙感受而发感叹:“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再次点题。最后,作者以“读书真好”四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这篇末的点题,是前面的内容的总结和升华。综观全文的数次点题,设置恰当,多而不腻,似一颗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放出夺目的光彩。

一般来说,文章点题与否,是衡量其高下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就叙述性的文章来说,除作者有意地运用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主旨的文章外,都应认真点题。不注意或根本没有点题的文章,只能给人以散乱、肤浅之感,而这样的文章是难以获得认可的。

第二篇:如何点题

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3

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注意事项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第三篇:点题式

一、点题式

借用题记剖析文题的含义,以此阐明文题与话题的内在联系,拉近文题与话题的距离。读者会清晰而深刻地理解把握题目的内涵。1 如《真挚》的题记: 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缠绵的细雨滋润禾苗,飘飞的冬雪装扮山川……真挚的情感呢?真挚的情感能够抚慰心灵,温暖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2.如《诗歌心灵》的题记:

看看那云飘过的天空,风吹过的森林,花开的枝桠,鸟栖过的屋檐,你就会知道:诗歌是抚摸心灵最温暖的一双大手。

二、主旨式

开宗明义,用题记揭示文旨,统领全文,使文章所承载的思想与情感一目了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1.《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的题记: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

2.《人生因挫折而精彩》的题记:大海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人生没有挫折,难以成熟与自强。

3.《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题记: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三、交代式

以题记的形式交代写作缘起或背景,可以使读者迅速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故事的发生背景,并进入角色之中。

1.《又是桃花红》的题记: 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

该题记紧扣题目设置了一个情景,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引领读者一起思索。2.《我从语文那里学到的》的题记:追忆似水流年,语文从我身边走过。

该题记诗意地交代了文章内容的背景,追忆语文与自己相伴的历程。

3.以“母爱无价”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四、引用式

.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作为题记,不仅使语言凝练、含义隽永,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突出主旨,启人心扉,极具说服力。

1.《拿什么来回报你,我的妈妈?》的题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可贵的小强精神》的题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简洁的题记,引用古诗句用比喻揭示了“小强精神”的内蕴。3.《回声启示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美丽的乡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如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那时花开》的题记: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6.《

杯中窥人生》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了思考。

五、悬念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用题记的形式创设悬念以求情节的曲折,能够快速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自由探监记》的题记: 财富有时会让人更加贪婪,财富对贪婪的人是万丈深渊。

2.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的题记: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写给残疾的母亲

六、抒情式

用题记倾吐内心的真情,以情动人,同时将全文的意蕴融入其中,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深思索,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

《感动是点点滴滴的回味》的题记: 解开冰冻河面的是和煦的春风。抚绿遍野荒原的是温柔的细雨。滋润凡尘生命的是点点滴滴的感动。

该题记用排比句式,以其浓郁而丰富的情感特质拨动读者的心弦,流淌着浓浓的情意。《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的题记: 母亲啊,您温暖的双手牵我走过美丽的人生。例②: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作文。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 写作开头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起点对于人生有一种神圣的美。是这种美,给了人前进的动力,力量的源泉,进取的心灵,搏击的勇气。一个个新的起点,如同缀连着的美丽的珍珠,延伸着生命的价值与辉煌。(《起点之美》)

当小树从黝黑湿润的土地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它知道,是土地给予了它生命。

于是,它便跨过重重艰难险阻,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来报答他的土地母亲。心存感激,我们 就能像这棵小树一样,跨过生命中种种沟壑。(《心存感激》)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3从山川,到大河,从古诗,到俗语。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语文的存在。思壮 阔,则有金戈铁马,虎峰烟举; 想清新,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 说凄婉,则有泪洒潇湘,秦淮风月;论哲思,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语文,轻轻地来到我的身边,又轻轻地从 我身边走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4大韵中华,浩浩五千年文明;大情华夏,荡荡九百万平方。纵横贯古今,捭阖通南北。韵海情天,诗词传承了中国人的血脉,顶起了中国人的脊梁。(《韵海情天》)

有关的古典诗句,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内容充盈,语言有意蕴,彰显了文化品位。技巧二:广泛引用,多姿多彩

11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人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而我说“半山腰”的风景独好。因为它展现的是过程中的美丽。(《半山腰的风景》)12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题记。(《翅膀载梦向远 方》)

技巧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

落。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待偶尔停驻,才发现:季节轮替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父母;而与之相反的,我长大了。(尾)我想我们还会一直走更长的岁月,大概要有他们的一辈子那么长。

第四篇:辛亥革命政治点题

【点题】

2011年辛亥革命是一百周年纪念。

【历年真题回顾】

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多选题第26提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

题干设问为: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

A.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则

B.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CD

【思路剖析】辛亥革命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就是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广义上的辛亥革命还包括这场起义的准备和结果,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间段位1901年到1923年。从本题的整体看,可推论其使用的是广义。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和意义。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从历史功绩来看,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BCD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没有将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所以选项A不正确。

201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曾经以09年人民日报的报告材料和建国60周年大庆胡锦涛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辛亥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在材料1中,宋庆龄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这句话怎么理解。

材料2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答案】第一问:孙中山励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问:国家统一基本完成,对外获得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者;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0年文科辨析题32】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5分)

【答案】

(1)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学术争论与背景介绍】

近期关于辛亥革命问题在学术界的认识和讨论以及最新修订的《中共党史》第一、二卷中都涉及此问题。需要本专业同学重视,只为考研的同学需要了解背景。

(以下文字来自新华网节选,相关标黑文字需要对应寻找关于史纲以及毛中特部分考点知识)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

理论周刊: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那么,从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角度来说,该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金冲及: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那时候,两个冷酷的事实沉重地压在无数中国人的心头。

一个是: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人们痛感国家要灭亡了。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十几年内,中日甲午战争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在华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开战,中国的邻邦朝鲜被日本强行吞并,这一连串令人惊心动魄的消息不停地传来。哪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还能够坐视不顾?“救亡”成了千百万中国人最强烈的要求。

孙中山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沉痛地写道:“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第一个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年轻的鲁迅1902年在日本悲愤地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陈天华在1904年呼喊:“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隔了一百多年后重读这些话,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爱国者为祖国前途命运而焦虑的那种急迫心情。

另一个事实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政府已是个一味媚外的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皇皇上谕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句话,刺痛了多少爱国者的心!陈天华写道:“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它激起人们广泛的共鸣。这个政府又是个极端腐败无能的政府。在清廷担任过侍郎的徐致祥早就说过:“吾立朝廷四十年,识近属亲贵殆遍,异日御区宇握大权者,皆出其中,察其器识,无一足当军国之重者。吾是以知皇灵之不永也。”这个政府还是个野蛮专制的政府,拒绝实行任何根本改革,人民没有任何民主权利可言。连原本十分温和的立宪派发动的请愿早开国会运动,也在清廷高压下失败。人们对这个政府已丧失掉最后一点希望。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将近半年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大风暴的到来,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巨变。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辛亥革命的英雄群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摆在一起,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是极高的评价,比其它千言万语更明白准确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

■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

理论周刊:提到辛亥革命,人们一般想到的是1911年10月武昌首义,但事实上孙中山当时并没有参加领导这场起义,那么,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呢?

金冲及:“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1911年的革命”。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人们比较多使用的是后一种说法。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政府前,孙中山已在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先驱。他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又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并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的广州“三·二九起义”震动了全国,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

理论周刊:在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金冲及: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实际上是对胡绳提出的一个观点的误读。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这样说的:“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只要从“中国近代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就会清楚地看到“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又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长期压迫,要扫除内外种种障碍,从濒临灭亡到挺身站立起来,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进步,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事情。它只能是长期奋斗的结果,跨上了一个台阶后才能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中间还会经历不少曲折,不可能一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

辛亥革命在这漫长的征途上跨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不仅推翻了那个媚外、专制、无能的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从政治上讲,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的严密网络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再也建立不起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从思想领域来说,一是民主精神的高涨,二是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七年多后的五四运动。怎么能把它说成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呢?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写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他所说的“青年”,如果还在,现在也得九十来岁了,至于今天的青年对辛亥革命的“过低估计”就更不足怪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著上关于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的概括是矛盾的。事实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是指它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境遇,而且革命的果实一度被袁世凯攫取。说它取得了巨大胜利,是相对过去而言。说它又失败了,是指它没能完成面对的历史任务,那些根本性问题还需要中国人民下一步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探索和奋斗中去解决。它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

■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

理论周刊:对于孙中山,国共两党都十分认同和肯定他:在国民党那里,他被尊为“国父”,蒋介石还以孙先生的继承人自居;在我们党这里,孙中山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这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大影响。那么,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呢?

金冲及:当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变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该怎么办?它的出路在哪里?在孙中山以前,中国人做过多种尝试:由清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推行的洋务运动,自称可以导致中国的“自强”和“求富”,但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中破产了;希望依靠无权的光绪皇帝来实行的戊戌变法,虽然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在封建顽固势力迅速反扑下也破灭了;下层民众自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同样没有给中国指出真正的出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人面前树立起新的救国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面对近代中国千头万绪的社会矛盾,他提纲挈领地提出三个基本问题: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也就是他所说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且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它。这些主张切中要害,在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人这样提出过。它树立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深深地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辛亥革命时期其他思想家和政治家,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比他说得更深刻,但从全局来看,要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没有人能够同他相比。

当然,作为先驱者,孙中山还有他的弱点:他提出了这些目标,却没有真正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道路,对这些目标的理解和后人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中国人面前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这三大奋斗目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去实现它,并且成为人们相当广泛的共识,这就在历史上迈出很大的一步。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也好,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好,依然把自己看作孙中山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每年国庆,天安门城楼上除了悬挂着毛泽东画像,在它对面还竖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是对孙中山崇高地位的尊重,也是他应该得到的荣誉。

再说中国国民党。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在孙中山主持下,同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起来,背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但是,孙中山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蒋介石依然举着孙中山的旗帜,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自居,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不少人信任、建立过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国民党内部确有一批真诚地相信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的人,他们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

■如何认识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理论周刊: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告别革命”的观点,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在网上炒作孙中山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的问题,认为他并不“伟大”,也不那么“爱国”。您对此怎么看?我们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呢?

金冲及: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情况加以分析。

……

辛亥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可以说是迫不得已的。第一,当时中国面对的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使那时的爱国者产生一种特别急迫的心情,不得不奋不顾身地投身武装起义。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在内部没有民主权利,清政府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改革,使任何温和的办法都不能得到结果。这迫使他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拿起武器。第三,中国是一个富有人民革命传统的国家,有这样的传统和没有这样的传统是大不一样的。没有这些原因,革命是不会发生的。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他的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也写道:“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

在革命进程中,当革命力量处于极端困难时,为了集中力量击败主要的敌人,他在国际交往中也作出过某些妥协和让步。这样做对不对自然可以讨论,但不能由此得出他“不那么爱国”的论断,正如不能指责列宁在布列斯特和约中作出的妥协和让步是“不那么爱国”一样。这里令人想起毛泽东说过的另一段话:“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第五篇:作文点题(最终版)

作文点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大纲》对作文要求;

2.掌握如何在文中点题的方法;

3.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方法。

重 点:掌握如何在文中点题的方法;

难 点: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一、亮出你的主题

作文存在的问题:没有审准材料的含意就草率行文,审准了材料含意,却在行文时内容与题目没有实质的联系和契合,而是貌合神离。

中考语文阅卷老师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二、作文点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就是诗歌中所说的“诗眼”,文章中所说的“文眼”,是整篇诗文精神的“团聚处”。

1.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

2.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

3.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三、扣题方式

(一)实扣

1、标题扣题(立骨扣题)

例《我是一颗珍珠》《成为珍珠并非是不可实现的梦》《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我是天使》(06年广东高考作文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2、内容扣题(文与题有本质联系)

例.题目:找准自己的位置

(开头段)……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中间段)诸葛亮在南阳则躬耕,在朝野则尽瘁;苏东坡被重用则用尽尽力,被贬则放情山水;鲁迅学医则图救人,执笔则念天下……他们铮铮如响的名字,不正是在不同的位置上绽放不同的生命之光么?

(二)明扣

1、首段扣题(开头第一段扣题)

例1.《“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我们喜欢以“布衣总统”称呼他。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例2.[2006广东满分作文] 雕琢心中的天使

雕琢心中的天使处理不当,治理国家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刘备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贸然出兵,落得个营烧八百里含恨白帝城的可悲结局,唯有带着兴复汉室的遗志托孤于丞相,复兴汉室,雕琢“天使”也就宣告夭折,深可痛哉!

于国家,“领头羊”要善于雕琢,持之以恒,“天使”方会显形,目标也就会实现。

12、首尾扣题(每一段的首尾用相同的词句形成排比)

例.心有天使,诗意人生(2006广东)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骄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3、点化扣题(即事实论据后要围绕中心进行议论)

例1.当品读完《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正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的直率的心,还有那壶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孤独却又幸福着。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上海)

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文题进行适当地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例2.03年高考优秀作文《情与理的抉择》,在简单叙述完郑培民的事例后,紧接着来了几句议论分析:

感情亲疏,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4、结尾扣题

例1.(结尾)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誓言;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亘古不变的守候。让我们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让奉献将我们自己雕琢成最美的天使。(《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年)

例2.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05年高考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的结尾)例3.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高考满分作文)

(结尾部分)等待,是一种信念;等待,是一种态度;等待,是一种追求;等待,也是一种选择。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成熟;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坚强;选 择等待会让我们更富足。我愿执等待之手,共赏精彩美景!

(三)全扣-----反复扣题(标题、内容、段首、结尾等都扣题)

例1.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的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叶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它只有附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的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注意:

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当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

四、扣题方法

扣题方法一:字面重复扣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字面相同的词句重复出现,醒目扣题,反复扣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1.巧用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等。)

例:《故乡的榕树》

(开头)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的彩色的鹅卵石,至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2.巧用修辞(比喻、排比、设问、引用、对比等)

例:(2006年全国卷Ⅱ满分作文《人不读书为哪般》)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得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的伴侣。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人为何越来越少呢?

3.巧用小标题

4.巧用题记

扣题方法二——浓墨重彩扣题法

避免前文扣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扣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例:(2006全国一满分卷)《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中间段)因为做自己,舒婷选择了橡树旁一株木棉式的爱情。

因为做自己,顾城选择了用自己黑色的瞳来寻找光明。

因为做自己,他们寻得了生命发芽的机会。

因为做自己,而没有让雨淋湿自己真正的灵魂。

课堂练习:

2013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作文题目:____的梦想

(六)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

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6.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

2、认真 主动 随意 马虎

3、“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

4、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

5、要点:①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②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

6、父亲的信 不理解 理解 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

下载点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点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点题方法

    作文切合题意的基本要求 1、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 2、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

    村务公开点题信息

    太平镇村务公开实行公开点题 一、 公开点题实施“四化” (一)制度化:各村把公开点题作为村务公开和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列入工作目......

    中考作文如何点题

    中考作文如何点题 每年的中考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一篇作文留在阅卷老师眼底下的时间一般在二分钟以内。因此,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

    作文秘技(点题)

    点 题 诗曰:狮伏龙潜无精神,犹待点睛神来笔,云生风起草木盛,狮啸山林龙跃渊。 又云:解题选题与破题,狮伏龙潜力已蓄,点题一笔如点睛,飞龙在天睡狮醒。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

    作文点题是什么意思

    作文点题是什么意思 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或者一般话点明题意。点题不仅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文点题的方法很多。那么,作文怎样......

    英语重点题

    英语重点题 选词填空: Unit 1: 1. The group (elected) one of its members to be their spokesperson. 该团队推选了一位成员当发言人。 2. Wage increases are being kept......

    2005年中考最重点题

    2005年中考政治最重点题 一、客观选择题部分: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 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夺得32枚金牌,金......

    记叙文点题五法

    记叙文点题五法: 1、开宗明义,篇首点题。落笔入题,紧扣标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 2、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点睛之法,卒章显志,最为常见。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