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志摩为什么反对苏俄[最终版]
徐志摩为什么反对苏俄
?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之后,在面对苏俄的问题上,知识分子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此时,年长一辈的知识分子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对苏俄暴力革命的方式很是警惕,因此很不赞成中国效仿苏俄,他们认为中国如果走苏俄的道路,很可能迎来一场灾难。王国维在给朋友柯绍忞的信中曾写道:“观中国近况,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
与这些年长的知识分子相反,李大钊与陈独秀对苏俄则充满了希望,他们认为这场革命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毫无疑问是历史的进步,因此主张中国走苏俄的道路,后来为此更是“组党干革命”去了。一开始,胡适对他们在《新青年》上谈政治、谈主义是很不以为然的,当时的胡适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主张,希望从教育思想文化方面入手,给中国奠定一个非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基础。然而,1926年胡适在访问苏俄时却对苏俄产生了迷思,胡适表达了对苏俄的羡慕之意与赞美之情。
纵观这一时期,在年轻一代的著名知识分子中,对苏俄从各方面提出批评与反思,进而提醒国人警惕苏俄的是诗人徐志摩。当胡适、陈独秀等充满思想洞见的知识分子还沉浸在苏俄迷梦中的时候,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却成了苏俄的反对者。人们不禁要问,徐志摩为什么要反苏俄呢?
一、徐志摩的访俄见闻
其实,一开始,徐志摩同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新生的苏俄充满希望与期待。这源于徐志摩对社会主义的好感。留学美国期间,徐志摩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时期徐志摩读了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对社会主义大感兴趣。与此同时,留美期间,徐志摩的精神偶像罗素也曾大力颂扬苏俄,因此,这一时期的徐志摩曾自诩为一个布尔什维克。
引起徐志摩对苏俄疑虑情绪的也是罗素。对苏俄称颂备至的罗素在游历苏俄后,思想起了大变化,他开始公开谴责苏俄的思想专制。这一时期徐志摩读罗素的苏俄游记,思想上不太接受罗素对苏俄的批评,还曾为苏俄有所辩白。然而,当1925年徐志摩自己亲自游历苏俄之后,跟罗素一样,徐志摩也开始反思并警惕苏俄。这自然与徐志摩在苏俄的观感有关。
进入苏俄,徐志摩首先感受到的是苏俄民众的穷困。在《欧游漫录—西伯利亚游记》中他写道:“入境愈深,当地人民的苦况愈发的明显。”(第573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上册)这不仅是当时徐志摩的游苏观感,也是瞿秋白当时的观察,当时瞿秋白曾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访问苏俄,《饿乡纪程》就是瞿秋白这一时期在苏俄的观感。瞿秋白将苏俄称为“饿乡”,里面也确是写道了苏俄民众物质生活上的穷苦。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明知道苏俄民众生活穷苦,瞿秋白依然一心一意学习苏俄。徐志摩看到了苏俄民众的穷苦,这不符合徐志摩对苏俄的希望,因此徐志摩不得不对苏俄持一定的保留意见。
在莫斯科,徐志摩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莫斯科的街道上有男子抱着吃奶的小孩在街道上走。这种怪现象的背后,在徐志摩看来,源于苏俄规定的“一个人不得多占一间以上的屋子”的法律。苏俄政府对民众的私有财产(尤其是房子),依法没收,然后重新分配。(第580-581页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上册)这里徐志摩看到的是苏俄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不尊重,而这自然也会引起徐志摩的反感。
徐志摩最不能忍受的则是苏俄对书籍的查禁。徐志摩崇拜托尔斯泰,因此去拜谒托尔斯泰的女儿。从托尔斯泰的大小姐的口中,徐志摩知道,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书在苏俄都差不多绝迹了,其中有一些是被苏俄政府查禁的,原因是他们的著作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对此,徐志摩写道:“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假如这部分里的个人自由有一天叫无形的国家威权取缔到零度以下,你的感想又怎样?”(第606页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上册)
此外,让徐志摩感到恐怖的还有苏俄革命时期的革命领袖的铁面无私与血流成河时的红色恐怖。对于革命领袖列宁,徐志摩写道:他(列宁)不承认他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第854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
而对于革命时期的惨景,徐志摩也曾写道:“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第605页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上册)
人民穷苦,政府侵犯民众的私有财产,与此同时政府还查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书籍,革命领袖冷酷专断,这些就是徐志摩游历苏俄时看到的现象。而这些行为,在视个人自由为最高价值的徐志摩看来,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二、“仇俄友俄”讨论时期的徐志摩
正是有了这一次的苏俄游历,徐志摩对苏俄产生了警惕之心。而当徐志摩回国之后,正是国共合作准备北伐的时期,因此各种赞美俄国的声音出现在报刊上。徐志摩回国之后恰好主持《晨报副刊》,于是在徐志摩的主持下,知识界展开了一次“仇俄”还是“友俄”的大讨论。
首先是陈启修在《晨报》发表《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在文中,陈启修认为苏俄不是帝国主义,因为它没有侵略中国。需要指出,苏俄在这一时期之所以引起知识界的同情,还与苏俄这一时期的对华外交政策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知识界对于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普遍比较乐观,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最终的事实却是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一残酷现实使得原本对英美国家抱有很大期待的知识分子对英美国家甚为反感。而在此前后,苏俄则曾向中国发出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宣言,这不能不使中国知识界对苏俄产生好感。后来胡适在反省他对俄国的看法时,就曾说他曾一厢情愿的抱着“总希望革命后的新俄国继续维持他早年宣布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侵略主义的立场”,然而,苏俄对华的一系列宣言大多则是口惠而实不至。
与陈启修认为苏俄没有侵略中国相反,徐志摩坚决认为当时的苏俄正在侵略中国。为此他曾编发两位青年读者陈均和陈翔的反驳陈启修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徐志摩对苏俄侵略的看法,陈均在反驳陈启修的文中写到:“苏俄之抛弃宣言,继续占据中东路;唆使蒙古独立;中俄会议延不举行;最近之擅捕华人……种种举动,是否不含侵略的色彩?”(第697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比陈均更进一步,陈翔则从政治、经济、文化、治外法权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苏俄对中国的侵略。(第698-699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
“仇俄友俄”讨论的后果,徐志摩没有料想到。主张“亲俄友俄”的陈启修主持了左翼学生、工人参加的群众集会,集会之后,亲苏俄的青年学生竟然将《晨报》馆一把火烧掉。这场大火不能不引起徐志摩对苏俄的反感,原本只是观点的争论与思想的争鸣,却最终遭到亲苏俄的学生的火烧报馆,这不能不说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而这些在徐志摩看来“如饮醉酒”的中国青年所以如此,则又不能不归功于苏俄的宣传。事后,徐志摩在《灾后小言》中写到:“火烧得了木头盖的屋子,可烧不了我心头无形的信仰”。(第772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
徐志摩心中无形的信仰自然是他视为至高无上的个人自由,而个人自由与以群众运动为基础的集体暴力是格格不入的。
与此同时,青年喻森的人生经历也让徐志摩对苏俄的恶感增加。喻森是一个左翼的中国青年,对苏俄充满美好的向往,于是到了莫斯科去朝圣,徐志摩在参观莫斯科时两人还见了面,相谈甚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纯洁的青年,在他所热爱的苏俄没有任何自由,在他组织相关集会拥护苏俄时却遭到了苏俄军警的逮捕与羁押。原本对苏俄极度崇拜的喻森思想上不能承受现实中苏俄的种种残酷,由此成了一个精神病人,住进了苏俄的精神病院,此时跟喻森关系不错的青年人,为了让他回国,曾写信向徐志摩所在的《晨报》求助,知道了此事的徐志摩曾写文章痛斥苏俄对中国青年的戕害。
三、徐志摩与胡适的分歧
1926年7月,胡适游历苏俄后思想左转,开始公开宣传苏俄的成就。对此,徐志摩给胡适写信质疑胡适对苏俄的看法。作为自由主义者,对于独裁,两人都是深恶痛疾的,但胡适认为苏俄可以通过“狄克推多式”的新教育来造就一个民治政府,而徐志摩则不认同苏俄式的新教育可以造就一个民治政府。
吊诡的是,当徐志摩询问胡适看到了什么样子的苏俄式教育时,推崇苏俄新教育的胡适却没有看到新教育的内容,他所看到的是苏俄教育的统计。由此,徐志摩判定胡适被苏俄的假象蒙蔽了,而胡适之所以被蒙蔽,除了胡适呆的时间短(只三天)外,还有就是苏俄政府的刻意蒙蔽。徐志摩曾说:“苏俄之招待外国名人,往往事先预备,掩长暴短。”(第68页 注释1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上册)此前,英国历史学者威尔斯参观苏俄时,苏俄就曾通过训练学生造假来蒙蔽威尔斯。因此,在徐志摩看来,胡适所看到的苏俄,都是苏俄政府想让胡适看到的苏俄。而这种苏俄,其实是苏俄的假象。(第68页 注释1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上册)
那么,真实的苏俄新教育到底有什么内容呢?徐志摩提供了答案,在《〈一个态度〉的按语》中,徐志摩写到了他所知道的苏俄新教育:“但就我所知道的,他们的教育几乎完全是所谓‘主义教育’,或是‘党化教育’;他们侧重的第一是宣传的能力,第二是实用的科目,例如化学与工程,纯粹科学与纯粹文学几乎占不到一个地位;宗教是他们无条件排斥的,那许是好事,但他们却拿马克思与列宁来替代耶稣,拿资本论一类书来替代圣经,阶级战争唯物史观一类观念来替代信条。”(第1056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
后来,徐志摩在《关于党化教育的讨论—答张象鼎先生》中再次论述苏俄新教育,他写道:“当然在共产主义治下,你可以得到不少的自由。正如在中世纪教皇治下,你也得到不少的自由;但你的唯一的自由——思想自由——不再是你的了。正如中世纪有异端这个巧妙的观念,现代的苏俄也发明了一个巧妙不相让的名儿:‘反革命’;收拾异端的方法是用火烧,对付反革命的手段也是同样的不含糊——你们都听见过苏俄的‘欠夹’不是?这是一个‘不容时期’的复活。”(第1072页 韩石山主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
对于这样的教育,作为自由主义者的胡适和徐志摩自然都持反对的态度。可惜,胡适在苏俄受了假象的迷惑,并没有看清苏俄党化教育的本质。
第二篇:梁启超为徐志摩陆小曼证婚
梁启超为徐志摩陆小曼证婚:你们用情不专 得重新做人
核心提示:1926年农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北京北海公园,徐志摩终于与他的灵魂之伴侣陆小曼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婚典礼上,证婚人梁启超的新婚祝词,却让所有人惊愕不已。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们两个人都属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后再娶再嫁,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凤凰卫视2011年12月5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刻以这样的一个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中国千百年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呢,只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20世纪上半叶,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政治和经济上,冲击着盘踞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个时期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在激变。
而那个时候受到挑战的呢,绝不仅仅是传统的婚制度,但是婚姻与家庭,确实是盘绕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石。从中我们能够清晰生动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呼吸与温度。在那个战略动荡的时代,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情、个性和理想呢,他们到底追寻怎么样的婚姻与爱情呢?他们是不是也有着非常细腻的情感,有着似火的热情。本期的《凤凰大视野》,我们就将重温那一段段遮蔽与淹没在宏大历史之下的红尘往事,或者它无关历史宏旨,但是一定能引领我们从一个侧面,探寻整个时代的映像。
解说: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乘南京号轮,从上海浦江码头启程,自费赴美留学,与他同行的有汪精卫、李济、查良钊、刘叔和等一批日后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当轮船航行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徐志摩站在甲板上,遥望茫茫的国土,海天一色间,思绪万千,激动不已。他在船舱中挥毫疾书了一篇热情洋溢,大气磅礴的《启行赴美分致亲友文》,畅谈了他为中华图强民族复兴而渡海求学的豪情壮志。“国难方兴,忧心如捣。室如悬磬,野无青草。嗟尔青年,为国之宝,甚而所惯,以驻我脑。诚哉,是摩之所以引惕而自励也。”
梁文道(文艺评论家):当年的留学生的心态,在某个意义上,直到80年代为止,可能都还存在着,那种心态是什么心态呢?就是认为我们中国还是很落后的,我们中国很封闭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天大地大,我坐船出去为什么了什么,要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我出去为了什么,要知道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要学新的东西。同时,还因为爱国的理由,我把这些东西带回来,带回来我想改变这个国家。所以他们一方面带着很浓重的好奇心,另外一方面有很强烈的急迫感,这是清末第一批留学生出去之后,到民国年间留学生都有的一个共同的一个集体的意识。解说:徐志摩出洋留学,是为了日后进军金融界做准备,他想在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他甚至起了个英文名字叫汉密尔顿·徐,意在敬仰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位财政部长,伟大的政治家,连邦党领袖汉密尔顿。他先进入卡拉克大学历史系,一年后拿下学士学位,继而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嘉宾:而他所以进哥伦比亚大学呢,就是因为汉密尔顿,这是汉密尔顿当年求学的地方。解说:徐志摩立志要做中国的汉密尔顿,这与父亲徐申如对他的期望一致的。徐申如,清末民初时期,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也是该镇商会的会长。1908年,徐申如联合本县乡绅,将拟定要经过桐乡县的沪杭铁路拐了一个不小的弯儿,经过他的家乡硖石镇,使硖石镇迅速发展成为沪杭线上的一个经济重镇。
徐志摩故居导游:对我们本地最大的贡献,也是影响最大的,铁路的应经。原本这条铁路呢,是往我们硖石镇北面的桐乡过,那么正好是一条直线,可以提速啊什么,但是桐乡当时有保守势力是反对,也是比较激烈的,当时徐申如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呢,就跟当地的一些士绅,到省里去争取过来的。据说也受到了当地的保守势力的反对,也砸了他的店,一些店的店门面,不过他坚持下来了。
解说:20世纪伊始,正值中国新旧学制交替时期,科举虽已废除,但地方上的新式学堂尚未开办。徐家是大户人家,有家塾,徐志摩作为徐家独子,四岁就入家塾开蒙,对于这段家塾岁月,徐志摩有过这般记述。“白天天热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可怜的读书官们还照常临帖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在孩子的记忆里,这是一段单调刻板,枯燥乏味,而又严苛充实的家塾生活。正是这段严格的传统教育,为他日后成为学贯中西的现代知识分子打下坚实的旧学基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打响,各省纷纷响应。民主、自由的新思想,弥漫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当时正在浙江省最好的中学杭州府中学堂读书的徐志摩,也通过报纸关注着革命的进展。他最崇敬戊戌维新时期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当时,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和学识风采风行天下。徐志摩就效仿梁启超的文章《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在校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这篇文章在杭州府中轰动一时,被老师贴在教室的后墙壁上。不了,这却给徐志摩的人生,带来了一场巨大的转折。
章景曙(徐志摩研究学会会长):有一次呢,就是那个张幼仪的哥哥,就是那个张嘉璈,当时他来到了这个浙江杭州,担任那个总督的秘书,所以他就到这个学校去视察,视察的时候他看到那个徐志摩的文章,所以这样的话呢,他就觉得这个孩子不错,是不是可以介绍给自己的妹妹,那么他的妹妹正好在苏州念书,当时年纪还很小,是女子师范学校,念书,他们也不管他们两个是不是知道,他们就马上写,他就马上写信给那个徐申如,说我的妹妹想跟你们的儿子,能不能,能够结为这么一段婚姻。解说:张家是江苏宝山县的名门,张幼仪的祖父曾任清朝知县,二哥张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公权,曾任中国银行总裁,是政学系重要人物,能与世代书香门第政治经济上炙手可热的张家联姻,徐申如自然是求之不得,两家一拍即合。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这年,徐志摩16岁,张幼仪13岁。1915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上北京大学预科,同年10月份,徐志摩与张幼仪完婚。婚后,徐志摩北上进京读书,张幼仪退学在硖石镇住下侍奉公婆。一日,徐家一个佣人向张幼仪描述了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照片的情形。徐志摩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张幼仪这才知道,徐志摩对这桩婚姻并不满意,只是碍于父母之命或张家的声势。不幸的种子至此埋下,但此时已经就读北京大学的徐志摩,在张家兄弟的帮助下,得以拜梁启超为师,一番新的天地就此打开。
陈晓楠:1918年,在短短的几个月间,正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徐志摩,就接连遇到了两桩喜事,一件呢是他的妻子张幼仪为他生下了一子,取名徐积锴,徐家举家欢乐;其二是他在同乡蒋百里和妻兄张君劢的引荐之下,正式的拜梁启超为师,成为了一代宗师的新弟子。父亲徐申如大为惊喜,他毫不犹豫的拿出了1000大洋,作为拜师的贽礼,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事后的事实证明,这也许是他一生投资当中回报最丰富的一笔,拜师那天,梁启超见徐志摩对答之间透着聪慧,非常喜欢,当时正值留学欧美的热潮,梁启超就建议徐志摩到国外去留学,婚后三年,徐志摩独自启程赴美留学。
解说:徐志摩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甚是刻苦,他在一年半后取得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又用了半年拿下硕士学位。他如同大多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一样,迫切地阅读研究,汲取一切西方的新知识,几乎西方的每一种思想,学说和主义,他都会涉猎。还一度被留学生们称为布尔什维克。而真正吸引他的是英国的哲学家罗素。罗素,剑桥大学的教授,当时世界瞩目的哲学明星,徐志摩对罗素的憧憬和向往,促成了他留学生涯的最大一次转折。
1920年9月,徐志摩决然放弃哥伦比亚大学,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登上了前往英伦的轮船,他要投奔罗素,到其任教的剑桥大学读博士,而这趟航行,使得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文人和诗人,因为他在伦敦遇到了林徽因。
章景曙:去了以后呢,谁知道罗素被除名了,在康桥被除名了,为什么除名呢?两个理由,一个是罗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跟英国政府政治观点不合;第二个观点因为他跟他的女秘书,因为在英国这个国家里很保守,是不能离婚的在当时,他居然要跟自己的夫人离婚,他就跟那个女秘书好上了,这两件事情除名了,除名以后呢,恰恰中国的国内,这个研究系,研究系有梁启超、蒋百里他们,他们正好成立一个叫讲学社,讲学社邀请,每年邀请一位西方的专家,或者国外的专家到中国来讲学,那么罗素正好邀请他来。所以徐志摩到英国的时候,罗素已经到中国来了。解说:在剑桥扑了个空的徐志摩失落又寂寞,他给父亲写信,希望张幼仪能来英国夫妻团聚。但由于他的贸然退学,没经得父亲同意,恼怒的父亲没有立刻回复他的要求。这年秋天,倍感孤独可怜的徐志摩,开始在伦敦广结名流。为了结识英国的大文学家狄更生,他前去拜访,当时伦敦国际联盟的主席林长民,希望他能代为引荐。在林家,他见到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
嘉宾: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当时民国的风流人物,是一个风云人物,也是风流人物,主要的还是林徽因的气质和她的美貌,这个呢都必须考虑进去。
解说:就在徐志摩与林徽因频频交往之际,1920年冬天,张幼仪满怀期待之情抵达法国马赛港,她此次奔赴英国是为了与丈夫团聚,但她没有想到,此时的徐志摩,早已没有了九个月前写家书的愁怀,等待张幼仪的将是一场分离。
章景曙:张幼仪发现,徐志摩魂不守舍,每天一早就出去寄信,说是他去理发,但不可能每天去理发吧。然后实际上,他们(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通信,来往的信件都在这个店里边交换,从伦敦寄来的信,徐志摩拿到,然后徐志摩每天拿过去一封信,几乎是每天一封信。
解说: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青年男女对浪漫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在中国留学生中,反抗旧式婚姻,或与家乡那个依父母之命娶来的夫人离婚,成为一种风潮。1921年经自由恋爱而结合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正与新婚夫人杨步伟游历至欧洲,竟也被鼓动离婚。杨步伟在《杂记赵家》一书中回忆“那时还有一个风行的事,就是大家鼓励离婚,几个人无事干,帮这个离婚,帮那个离婚,首当其冲的是徐志摩和他的太太张幼仪,那时她还怀着孕。”
章景曙:张幼仪甚至原谅到什么程度,她说你可以纳妾,可以娶她(林徽因)为妾,因为这个封建嘛,当时的家庭可以纳妾。但徐志摩说,他说不是纳妾,而是以自由偿还自由,我们解开这个烦恼结,你也去争取你的自由,我也有我自由。因为徐志摩在当时知道感情是没有的,因为两个人从小的时候,是父母这样一个情况下,媒妁之言结婚的,父母之命,是吧。所以呢,徐志摩这个时候受了罗素的影响,罗素认为没有真爱就不能有婚姻,没有爱情,那就这个婚姻是不道德的。
解说:1922年2月,张幼仪在德国柏林产下一子,一个月后,徐志摩在金岳霖等四位好友的见证下,在德国与张幼仪签署了离婚文书。半年后,徐志摩回国,在《新浙江》的副刊上发表《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向传统封建婚姻制度宣战,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桩自由文明离婚案。然而当徐志摩完成离婚大事,匆匆返回剑桥,他心中的伊人林徽因,却已在数个月前,随父亲悄然回国。
陈晓楠:1924年,在中国文化圈里,一件风花雪月的事件传得沸沸扬扬,诗人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而离了婚,但是呢,林徽因却和梁家大少爷梁思成确立了恋爱关系,于是徐志摩失恋了。这场情事本来和鲁迅没什么关系,但是恰在此时鲁迅呢,因为看不惯文坛上盛行的失恋诗风,比如说什么哎呀哎呀,我要死了之类,就写了首打油诗叫《我的失恋》,加以讽刺,并且投给了《晨报副刊》。《晨报副刊》的编辑孙伏园是鲁迅的同乡兼学生,一向很积极的发表鲁迅的文章,但是代理经理却是徐志摩的同乡兼好友,把这篇文章给撤了。这在《晨报》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孙伏园愤然辞职,结果徐志摩接任了《晨报副刊》的编辑一职,开始了他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期。
这一年徐志摩的感情和事业一样,迎来了一个转机,那就是他的好友胡适,热心地为他引荐了一位王夫人,直接改变了徐志摩的感情轨迹。
这位王夫人名叫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是北洋政府财政部赋税司的司长,陆小曼自小就接受中西文化双重教育,才貌双全,精通英、法语言,18岁那年被外交部选中,作为接待外国使节时的翻译,从此名震北平社交界。她的丈夫王庚是梁启超的学生,与徐志摩算是同门,毕业于美国西点陆军学校,回国后屡屡晋升。1924年那年,任哈尔滨警察厅长,长期不在北京,这使陆小曼常感到很寂寞。
柴草(《陆小曼传》作者):因为那个徐志摩跟王庚也是朋友,那么徐志摩跟陆小曼的接触机会就比较多,那么逐渐逐渐的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而且他们正处于感情,各自的感情都有些问题的时候,都比较失意的时候,那么慢慢的就产生了情愫。
解说:1925年9月,在上海有名的功德林餐厅,徐志摩和他的好友,画家刘海粟,请了一桌人吃饭。席间除了王庚、陆小曼母女外,还有张歆海、唐瑛、杨否佛、李祖法等人,这顿酒宴的主题,是关于诗人徐志摩的婚姻大事。席间,刘海粟坐在主任的位置上,举杯慷慨陈词,我们都是年轻人,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幸福,如果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违背道德的。刘海粟的话音刚落,重人就明白他话中所指的正是王庚。此时的王庚神情尴尬、阴郁,他瞬间明白,劝说自己同意与陆小曼离婚,才是今天这场酒宴的真正目的。
柴草:王庚呢,当时来说,他其实已经知道,陆小曼跟徐志摩的恋爱的事情,但是他其实也是爱小曼的,那么他也是舍不得跟陆小曼离婚。这样呢,又过了两个多月吧,到1925年的年底,王庚看到陆小曼确实是决然毅然的要离开他,那么其实王庚也是一个非常心肠还是比较好,而且他也是爱陆小曼的,那么他就在1925年的年底,同意了跟陆小曼离婚。
解说:这栋落成于1926年8月的小洋楼,是徐申如为徐志摩准备的新房,共20余间,有冷热水管、电灯、浴室,楼下的深黄印花地砖以及窗户上的彩色玻璃,都是当年从德国进口的。在二楼新人主卧的对面,徐申如专门为张幼仪留有一间客房,尽管张幼仪从未踏足这栋洋楼半步。嘉宾:徐申如对徐志摩是寄予着非常高的期望,他和陆小曼的结婚,当他一看出来,他们一定要结婚不可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非常好的,一方面把张幼仪认为养女,就是这样呢,因为张幼仪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权力集团,他的哥哥,他的两个哥哥,一个是中国银行的董事长,一个是中国很有名的哲学家,所以呢,不要因为和张幼仪离婚,而得罪了那边,所以作为一个父亲呢,是考虑得非常仔细的。
解说:1926年农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北京北海公园,徐志摩终于与他的灵魂之伴侣陆小曼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婚典礼上,证婚人梁启超的新婚祝词,却让所有人惊愕不已。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们两个人都属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后再娶再嫁,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柴草:一开始呢,人们都不会料到,梁启超会这样严厉的去责备他们,他对陆小曼还是有看法的,从他的那个证婚词里面,可以看出来,他对他们这段婚姻,有一定的担忧和反对。
解说:梁启超的担忧最终成为现实,回硖石镇新宅生活几个月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移居上海,在这里,能歌善舞善于交际的陆小曼如鱼得水,她频繁地出入社交场所,很快便成为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她与徐志摩的矛盾开始日益显现。
章景曙:陆小曼她的弱点暴露出来了,就是生活上比较奢侈,这个花钱。陆小曼花的钱用今天的眼光看,相当于两万每个月。
解说:陆小曼在上海醉生梦死,甚至染上烟瘾,让徐志摩很沮丧。1930年秋天,胡适到北大文学院任院长,他劝徐志摩到北大兼课,一来可以换换环境,二来可以多些收入补贴家用。考虑到徐志摩的前途,陆小曼没有阻挡,但她不愿意随之前往,徐志摩只能频繁辗转于北京上海之间。
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从北京回到上海,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位于福熙路四明新村923号的家,他并不意外的看到,妻子正躺在二楼的烟塌上吸食鸦片。一场后来让陆小曼悔恨终身的争吵,在这栋老式洋房里爆发了,章景曙:他再一次的劝陆小曼,就是不要抽大烟了,一起回到北平。结果呢,陆小曼把她的烟枪扔过去,把徐志摩的眼镜砸碎。砸碎了以后,徐志摩提起那个箱子,转身就走。
解说:1931年11月19日早上8点,这场争执爆发后的第三天,徐志摩从南京大明宫机场起飞,赶往北京,因为次日下午,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有个关于建筑艺术的报告,在飞机起飞前,他给林徽因夫妇发了封电报,请他们下午三点准时到机场接他。10点钟,飞机抵达郑州,徐志摩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称头痛不欲再行,这竟成为他人生中最后几行文字。几个小时后,飞机在济南上空遭遇大雾,不慎撞上了济南开山,机毁人亡,那年徐志摩35岁。
陈晓楠:曾经想当中国汉密尔顿的徐志摩,从来不甘于只当一名诗人,但是他的生命,却永远停留在了35岁那年。他的人生就好像是他诗中所说的,感情是我的指南,冲动是我的风。徐志摩去世多年之后,林徽因病重,她唯一想见的人呢,竟然是张幼仪,那是这两个女人,唯一也是最后的一次见面,彼此之间没说一句话。张幼仪晚年曾经有人问过她是不是爱徐志摩,她回答说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么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第三篇:如果——徐志摩
《如果》By Rudyard Kipling 译文: 芮成钢如果,身边的人都失去理智,并将其归咎于你,而你却能保持清醒;
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而你却能自信如常,并体谅他们对你的怀疑; 如果,你能耐心等待,不急不燥,或遭人诽谤憎恨,却不去以牙还牙; 既不去光彩照人,也不去才华横溢。如果,你能去梦想,但却不做梦想的奴隶; 如果,你能去思辨,而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 如果,你能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失败和凯旋。并懂得,他们其实都是幻象;
如果,你能忍受你说出的真理,被无赖们故意曲解演绎,用以误导愚昧人群;
或者,眼睁睁的看着你为之付出一切的珍爱,被人诋毁,然后俯拾碎片,用老旧的工具去细细修补。
如果,你敢把所有赢来的人生筹码堆在一起,冒险一搏,却一把输光,然后从零开始,从不言败;
如果,你能让精疲力尽的意气与肌体,依然听从于你仅存的意志,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
如果,你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却拒绝随波逐流; 或与王者同行,却不忘,庶民本色。
如果,无论是宿敌还是挚友,都无法伤害到你。如果,所有人对你都很重要,但又没有谁那么重要。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分秒必争; 那么,这个世界就全都属于你。而你,我的儿子,也终将长大成人。
第四篇:北伐战争中的苏俄(二)(本站推荐)
北伐战争中的苏俄
(二)北伐战争中的苏俄
(二)不识字的人叫文盲,不识史的人叫史盲,中国的历史都是伪史,让中国人成了史盲。问:谁打倒了北洋军阀? 答:是蒋介石的北伐军。
常识告诉我们,北洋有百万大军,凭蒋介石的北伐军,无论如何也是打不倒的。真实情况是:
北方的国民军是冯玉祥,南方的国民军是蒋介石。“南口大战”北方的冯玉祥吸引北洋五十万大军,大战四个半月,南方的蒋介石乘虚北上。
“南口大战”败退后的冯玉祥又卷土重来,五原誓师后继续发兵吸住北洋大军,南方的蒋介石继续乘虚北上大获全胜。常识告诉我们,北洋有百万大军,凭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国民军南北合击,无论如何也是打不倒的。真实情况是: 这是一场苏俄与中国的战争,苏俄全面介入此次战争,冯玉祥和蒋介石是苏俄的马仔。一
苏俄最早授勋的五个元帅,二个派往中国,三个留在国内。叶戈罗夫,以元帅军衔任驻华武官,负责中国北方军事,也就是说此人负责冯玉祥国民军的北线作战。
布留赫尔,即著名的加伦将军,后来北伐战争基本由此人指挥,也就是说此人负责蒋介石国民军的南线作战。二
“南口大战”北洋50万大军对冯玉祥国民军16万大军,历经四个半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大败。
“南口大战”期间冯玉祥在哪儿呢?冯玉祥在苏联。冯玉祥为什么在苏联呢?因为冯玉祥把整个国民军交给苏俄的顾问团,由顾问团全权负责指挥作战,也可以说由苏俄五大元帅之一的叶戈罗夫指挥作战。三苏俄武装冯玉祥的国民军第1军苏俄指导国民军的三个军事顾问组,冯玉祥一个,蒋介石一个,胡景翼一个。
苏俄为国民军建立的三所军校,冯玉祥一个(张家口),蒋介石一个(黄浦),胡景翼一个(开封)。1924年起,苏俄军事援助就不断支持冯玉祥,派去军事顾问团,当时邓小平就是以邓希贤的名字被直接从苏联派到冯的部队。而李大钊则是冯和苏俄的最重要的联系人。1925年5月29。
苏俄给冯玉祥部4000支步枪和400万发子弹(已在途中),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拨出带炮弹的大炮12门,带子弹、子弹带的机枪40挺,准备给冯玉祥1000部机器(似为军刀)和500支矛、2--3辆小坦克,并由苏方负责运抵张家口;根椐张作霖搜苏俄大使馆所获六卡车文件,奉军出版的《苏联阴谋文证汇编》,该书国民军事类: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国民军(包括国民军二军)从苏联得到步枪38828支,日本步枪17029支,德国子弹约1200万发,7.62毫米口径步枪子弹4620万发,火炮48门,山炮12门,手榴弹一万多枚,配带子弹的机枪230挺,迫击炮18门及药品等。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冯玉祥的军队建立了炮兵、机枪、步兵和骑兵等学校。1925年9月底,学校的第一批学员毕业了。国民军一军接收了250名骑兵,115名炮兵,70名工兵学校毕业学员,38名毕业于高等步兵学校的军官。此外,苏联顾问还帮助国民军建立了反间谍学校,小型通讯学校;帮助建造了第一批铁甲车,培养了一批铁甲车官兵,重新装备军械修理厂,并指导生产武器弹药。苏联顾问还参加了国民军攻打天津的战役,指导修筑了近百里的南口的防御工事,并参加了南口大战。1925年8月21日,苏俄决定帮助冯玉祥建立一支“不超过3000名骑兵的队伍”。“满足广州、冯玉祥和岳维峻提供35架飞机的申请”……“给冯玉祥6架。为飞机配备必要的飞行员……”冯玉祥于1925年9月派遣参谋长熊斌率军政代表团赴苏,考察政治、军事。代表团成员有高参邵保、秘书虞明新、秘书何其巩、学兵团第一营营长鲁崇义。与此同时,冯玉祥还送去15名军官去基辅军官学校学习。其中著名的有田德修(吉合)、王受恒、郝鹏举、石友信等。四苏联在1925—1926年间对华的军援计划开支1196019卢布。(包括对广东革命政府,但大部分是给国民军,其中军政工作开支预算部分没有兑现)仅1925年4月至10月所支付的武器援助就价值460万卢布; 它在此时以支持中国工人罢工名义支付的资金为20万卢布。五
与此同时,苏联也向国民军二军、三军提供了军事援助。苏俄武装胡景翼的国民军第2军1925年2月27日 苏联驻华武官格克尔及军事顾问布拉依洛夫斯基一行人到达郑州,帮助国民军二军拟定了与憨玉琨作战计划。战胜了憨玉琨部之后,胡景翼及他的将领高度地评价了苏联军事顾问的工作。
胡景翼去世后,继任者岳维峻于4月27日致函苏联政府,请求对国民军二军“继续实行以往的政策”,请求派遣顾问并给予其他的军事援助。1925年6月21日
以格奥尔基、鲍利索维奇、斯卡洛夫(西纳尼)为首的顾问组到达开封。该顾问组由43人组成,参谋长是阿尔别尔特、杨诺维奇、拉平。从顾问组的人数及成员的素质看,苏联对国民军二军更是重视。岳维峻当政后,逐渐抛弃了胡景翼的政治路线,并对苏联顾问采取了疏远的态度。苏联顾问制定了工作计划,交岳审阅,即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了。国民党人士柏文蔚担任联合军校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中说,苏联是中国的朋友,她的代表还在这里参加开学仪式。岳维峻马上打断他的讲话,随后又撤除其校长的职务。不久,岳又下达了反对“赤色危险和结社自由”的命令。李大钊与苏联对国民军二军寄予的希望,随着胡的去世而落空。孙岳的国民军三军比较保守,又没有稳定的地盘,国共两党及苏联一直未把它列入工作的重点。1925年夏天,国民军三军进驻陕西后,孙岳的政治顾问国民党人王法勤介绍苏联顾问西纳尼到西安,与三军商谈军援问题。孙岳让徐永昌与之会谈。徐永昌思想中有较强的反共意识,双方谈两次,皆不欢而散。此后,苏联派了几名顾问到三军,并给孙岳一些军火,但由于徐等人不与合作,苏联顾问无法发挥作用。孙岳本人也怕有人攻击自己同情赤党,也有意与之疏远。1926年初,孙岳出任直督并代理国民军总司令,为多得苏联武器,对苏联顾问态度曾有所好转,但仍有意与苏联保持一定距离。2月23日,苏联驻天津领事为孙岳举行一次宴会,孙却拒绝出席。1926年3月,随着国民军撤离天津,苏联顾问也从国民军三军撤离。他们承认在国民军二军、三军的工作成果几乎等于零。
六得人钱财,替人消灾。南方国民军一路北上,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南京事件和济南事件,对日本使馆和日本侨民和日本军人射杀,最后发展到替苏俄与日本皇军对打八年,替苏俄消灾。
第五篇:徐志摩名人名言
关于徐志摩名人名言汇总(通用60句)
1、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期望一路寻找答案。
2、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3、感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4、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5、我明白总有一种爱超脱于红尘的牵绊,却不明白是否有一种痴缠的等待最后红尘之外!我终究是你千年的白狐,灰飞烟灭后,我会等待下一次的轮回,那碗孟婆的汤,我始终不会去喝的,就是为了记住你的样貌,因为我怕我会错过每一次和你在轮回中的相遇。
6、幸福的时候,你觉得心里是麻的,浑身都痒丝丝的,但是你伸出手,却怎麼样也搔不到那痒处;相思的时候,是酸,单抽著一根神经,像抽纱似的,它是跟呼吸连在一齐的,你每呼吸一次,它就抽动一次,除非你不呼吸,但是你也办不到。
7、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
8、我宁愿是只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都可以烟消云散,可我不是鱼。无法忘记我爱的'人,无法忘记牵挂的苦无法忘记相思的痛……
9、假如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
10、于茫茫人海间寻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2、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怕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13、微微瞬间,你在一秒点穴。长永远,我用一生解穴。
14、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悲哀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却偏偏总是真的。
15、“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笑我们这么傻,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16、起一座虹桥,指点着永恒的逍遥,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厄。
17、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扰属于我的宁静生活。
18、由于我们过去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19、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20、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21、爱是一场催眠,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总认为不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门自己。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去爱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总有一个人献祭了灵魂,收成了残忍。
22、有时候,很迷茫的去看前方,明明晓得那片海没有你在,却还要固执的踏上火车去追赶那个有你不懂得的爱,惧怕总是实在的存在,精彩的孤独总是陪同着我们毕竟该清楚,不能再在原地彷徨,不能再执拗的守着不会回来的,不能再挣扎着看着你的不出色。
23、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24、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25、听着:你现在的选择,一边是苟且暖昧的图生,一边是认真的生活;一边是肮脏的社会,一边是光荣的恋爱;一边是无可理喻的家庭,一边是海阔天空的世界与人生;一边是你的种种的习惯,寄妈舅母,各类的朋友,一边是我与你的爱。
26、谁的情感没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英勇,谁在夜晚惧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蛮横,先爱吧把这副肩膀挡掉点遗憾,先爱吧看似双翅膀躲啊躲已黑暗,先爱吧人们不懂这样旦欲求不满,先爱吧以后感伤以后再算,以后再算。
27、在段时间我喜欢段音乐,听段音乐我怀念段时光。坐在段时光里怀念另外一段时光的掌纹。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那时的我们是不是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28、谁都以为自己会是例外,在后悔之外。
29、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 ,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30、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31、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32、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33、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34、我们要把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35、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36、的道路有成千上万条,每一条都要它各自的风貌。
37、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38、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39、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得则吾生,不或则吾灭。
40、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诗人,只是没有表达而已。
41、或得则吾生,不或则吾灭。
42、夕阳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时候,对着你在的这个城市,说了一声:我想你,不知道,你是否听得到。
43、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不是爱情。
44、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闭上眼,死在你面前,多美!
45、最早写诗的几年,那些未成熟半成熟的意念,都在指缝散作缤纷的雨。
46、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47、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48、即在车上望去,见土屋墙壁破碎,有仅盖席子作顶,聊蔽风雨者。人民都有菜色,镶手寒战,看了真是难受。回想我辈穿棉食肉,居处奢华,尚嫌不足,这是何处说起。我每当感情动时,每每自觉惭愧,总有一天我也到苦难的人生中间去尝一分甘苦;否则如上海生活,令人筋骨衰腐,志气消沉,哪还说得到大事业!
49、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50、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51、当你我以为一生长的遥遥无期时,回首却只是寸步之遥。人的一生不过是午后至黄昏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一切都可以落幕。
52、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独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53、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你走吧,我总要习惯一个人。
54、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涯新月。
55、从一颗沙里看出世界,天堂的消息在一朵野花,将无限存于你的掌上,刹那间涵有无穷的边涯。
56、吾将于茫茫人海寻人生唯一之知己,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57、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么,我也许就不会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残忍。把所有的爱满满地告诉我,你永远喜欢我,永远不会离开我,让我错以为,我可以幸福得象个被宠溺的孩子。让我错以为,只要抱住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58、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
59、“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
60、我没有此外要领,我就有爱;没有此外天才,就是爱;没有此外本领,只是爱;没有此外动力,只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