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时间:2019-05-13 08:1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篇: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8拿来主义

关于练习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参考答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下列几点可供参考: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理由见“课文研讨”。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父爱和母爱的差别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还有一些: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二、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说一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给你哪些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参考答案:略。

三、本文是一篇译作,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可结合前几册学过的译文跟同学一起讨论。

参考答案:

译文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不少不同。例如,译文中常有一种复句,组织严密、信息量大,在汉语中极为少见。最典型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又如,译文中有一种插入句,汉语很少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本文没有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那样典型的例子,但有一些近似的例子可供揣摩。短文三篇

关于练习

一、分别把握三篇文章的主旨,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热爱生命》

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白白虚度此生,那就只能怪自己。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由于作者关注生活,讲究享受生活的方法,因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老了,还抓紧时间,使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这篇文章的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

先指出信条在幼儿园就学过,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接着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对这十七条进行归纳。然后说明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以至政府。最后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可以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4.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参考答案:

1.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三、找出课文中富于哲理的语句,细细品味,并就其中一条写出自己的心得。

参考答案:略。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五段。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进行描写,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欢”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参考答案:

本文无论写人记事或对话描写,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整篇文章笔酣墨饱,气势十足。

1.“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4.此处写蔺相如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对照让人叫绝。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不得不节节后退,从“怒,不许”到“不肯击缶”,最后不得已“不怿,为一击缶”,在步步进逼、层层激进中,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以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侍从的迟疑软弱和退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如一“张目叱之”,就扫尽了秦王及其左右的威风。

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粗体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5.卒廷见相如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参考答案:

1.完,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2.急,用作动词,逼迫。

3.舍,动词,安置住宿。

4.衣,动词,穿。

5.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6.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7.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四、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12苏武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参考答案:

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学生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参考答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一是要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二是要学生注意语言描写与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二许多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某些义项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往往不一样。请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文言词,填写下表。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古今语言比较意识,启发他们注意发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演变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这里只是举例,可不受此限。

例字

例句

课文中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临时充任

虚假

稍迁至栘中厩监

渐渐

稍微,些许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正在(某时某地)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送给

丢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聚会,集合

三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设题意图:本题希望学生能通过独立分析多种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全面的人物形象,立体的人物性格,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局限于一文一传,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主对臣下的刻薄寡恩。能有一定创见,反映出自己心得即可,不必求同。

参考答案:

①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②《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他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

13张衡传

关于练习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参考答案:

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第二篇:答案+必修三+第三单元

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竹简多少并不能证明当地一定是毛竹产地,从书体上看这是隶书并非官方书体小篆。从时间、职官和地名综合判断,是中央集权背景下中央任命制度。

2.【答案】D【解析】成熟汉字的源头应为甲骨文,所以A不对;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所以B出现时可能已盛行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字体错误,B项也不能从右图的字体中表现出来,排除B;C不符合题意。隶书起源于秦朝,到东汉末年逐渐演变,故D正确。

3.【答案】B【解析】“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修辞有术”这五个命题,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根据所学,BCD三项说法错误,B项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而非文人画。C项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而非写实。D项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本题选A项。

5.【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识图辨别能力。图10画的是竹,中国文化人经常以竹喻人,是文人画;莫奈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是《日出·印象》;毕加索是立体派代表人物。

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特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宋代文人画的特点是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答案】A【解析】楷书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A错误。

8.【答案】A【解析】《静夜思》是李白的思乡诗,《洛神赋图》的作者是顾恺之,李白可以欣赏到,A正确;李白是唐玄宗时期人,故B错误;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以后,故C错误;“交子”出现在宋代,故D错误。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学作品的时代史实。《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唐朝时期可以见到相关作品。《静夜思》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作者生活在唐玄宗时期因此B项错误,青花瓷在元朝时期最为著名因此C项错误,“交子”出现在北宋因此D项错误。

9.【答案】A【解析】考查古代不同文学形式的不同特征,从材料可知,这是元曲,因此,A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曹雪芹的《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落的必然历史命运,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故B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在20世纪,故A不正确;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出现在19世纪中叶,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故C不正确;《红楼梦》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代表,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近代文学代表,不是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故D不正确。

11.【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元代废除科举,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故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

1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A项汉武帝时代, 赋的创作走向全盛的背景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B项唐代时诗歌繁盛的背景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和民族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等;C项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的背景是南宋偏安一方,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感叹国破家亡;D项元代杂居的兴盛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等。据此本题选D项。

13.【答案】C【解析】材料中“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南乡子•宿州上元》是作者描述在宿州(今属安徽)过元宵节所见繁华景象的词。“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大意是: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据此本题选①②③项,第④项说法错误,苏东坡的词以豪放见长,而柳永的《雨霖铃》属于婉约派作品。

14.【答案】D【解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6.【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B【解析】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B项反映了杜甫针对国都沦丧、城池被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林木苍苍,体现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故B项为正确答案。

18.【答案】D【解析】京剧脸谱。

19.【答案】B【解析】雍正时期曾短暂开放海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必二P28)。选项有助于打破学生僵化看待海禁政策的误区。A项发生于乾隆朝(必修三),C项发生于康熙朝(必修二)。D项为最大干扰项,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并不拥有决策权。(必修一)。此题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内容全面,来自必修三册书。

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传统戏曲中扮演兵卒、夫役等群众角色的统称。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京剧发展历史的理解。龙套:又称文堂、流行或特约演员,是京剧(台湾称国剧或平剧)的术语,指扮演随从等的配角。龙套演员是由四个人组成一个单位(称为堂),一般舞台上多用一堂或两堂,扮演剧中的侍从或兵卒,负责助威呐喊或烘托声势,用以表示人马众多,是一种以少见多的表演形式。之所以会称“龙套”,则是因为戏服上往往绣有龙纹之故。龙套演员必须要熟悉自己在舞台上的站位,以及各种常用的固定队形变化,另外也需熟悉各种齐唱的曲牌。由于龙套的功用主要是为了陪衬主角或应故事发展之用,因此如果替人帮衬、打杂或跑腿,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或扮演无足轻重的角色时,一般便称这为“跑龙套”。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1.【答案】C【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事物阐释能力。题干中简述竹简、帛等不便,“伦乃造意”,显然是描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由知可知,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ABD三项与不符。

22.【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是明代出现的,故D表述不正确。

23.【答案】A【解析】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传播新教的工具”,这一切都促进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24.【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宋朝时期的史实。根据提干信息“都城临安”分析,所述现象属于在南宋时期,因此排除A项,西藏设宣政院是在元朝时期;B项应是在北宋;《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

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材料中只提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和概括,也即①②;③说法是错误的,纸张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魏晋时期;④为造纸术传入西方后产生的影响。

26.【答案】B【解析】可用排除法。普及教育在封建社会是无法实现的,选择B项。

27.【答案】A【解析】西汉时期已经发明早期用纸,东汉105年蔡伦改进用纸,故A不正确。

28.【答案】A【解析】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太阳中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9.【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一信息可以排除AC两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百科全书式科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医学巨著,成书于明朝。再分析达尔文生活于19世纪,他所说1300年前应指6世纪时期,《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本题选B项。《农政全书》著于16世纪时期,作者是明代徐光启。

30.【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对科技现象的认识。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A项不能说明,智力因素并没有人种的差异;C项所述不符合中国的史实;B项不能证明,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有辉煌灿烂的科技发明;因此应选D项,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主要科技成果为农业服务,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到了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外来冲击,为近代农业服务的科技较少。

3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属于第一次西学东渐,能够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2.【答案】A【解析】《玄秘塔碑》是唐朝的书法作品,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其余三项都是宋朝的成就。

33.【答案】A【解析】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

34.【答案】C【解析】从图片文字说明结合图片内容可以判断是造纸技术的改进,故C项正确。造纸技术的改进是出现在西汉,开始外传是在公元8世纪,故A、D错误。B项反映的内容与图片不符。

3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是在宋朝。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6.【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设置中书门下,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然而,强化君主专制这说法是错误的;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

37.【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周代的教育内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数学是其中之

一。学者和官员们,历来重视、崇尚这门学问。„„过去,历算家们用筹算推演,制定天文历法;发现自然规律,预测季节变化。”题目中的结论是指历算家用筹算来推演历法。A、D两项都属于数学“形式”,而非题目中的“结论”;C项是元朝郭守敬的成就,与题目中的南宋不符合。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虽然失传,但在唐朝的天文学著作中对其内容有所保留,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大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人们知道了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就有利于研究历法。故选B。

3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AB项属于楷书,C项属于草书。

39.【答案】B【解析】图片表达的是从毛笔到钢笔再到计算机的变化,既不是书写工具的进步也不是传播手段的进步,排除AC两项,而计算机使用的也是文字,故拍虎D项,选择B项。

40.【答案】D【解析】书写工具的影响和交流传播的需要是决定文字演变的因素。

41.【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书写材料。根据题目主要信息分析,叙述了东汉前逐渐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的史实强调的是汉简记载的作用。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说法错误。隶书最早出现在秦朝,成熟于未进时期,因此题干上的时间阶段中还可能存在着隶书,C项错误。D项说法史实错误,纸比竹简具有很多优势且纸在竹简后出现。

42.【答案】A【解析】隶书形成于秦朝,而楷书形成于汉末,故①不正确。②从材料“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可以获得认识。“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说明隶书便于书写。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故④不正确。

43.【答案】B【解析】(本题中CD两项图片与选项需换一下位置,第3幅是《玄秘塔碑》,第4幅是《汉汲黯传》)根据所学《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唐代)的草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再结合材料中“干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等信息可以了解到,这种书法作品是草书,这位书法家是张旭。

4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士大夫文人画的特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文人画盛行,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解题关键要注意材料信息,“南宋遗民郑南”,表明画作的时间是元代。“不使用元代年号”,表达对元朝统治的不满,“不画土”,正是画家失去家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故此画不是景物写实,意境、情感在画外,从而判断出是文人画,故排除A、B两项;士大夫文人画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故D错。答案选C。

从“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可以看出南宋遗民郑所南对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的愿懑。元代文人处境相当卑贱,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疏于人事。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开始更多地转入在野文人手中,成为他们超越苦闷人生重返自然的慈航。画家心中的山水,寄寓了画家远离尘世的理想,融入画家忘情于大自然的自由心境,也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而文人画就讲究“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所以答案选C。

45.【答案】A【解析】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故选A

4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应该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故应排除A;“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因为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徽汉合流,跟北京剧坛的昆曲(北昆)、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融汇、衍变,于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京剧故应排除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7.【答案】C【解析】《祭侄文稿》属于颜真卿的作品。

48.【答案】B【解析】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青铜器是用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

49.【答案】B【解析】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B正确。A是小篆,C是草书,D是楷书。

50.【答案】C【解析】“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第三篇:必修4第三单元(小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小说)教学设计

蕉岭中学语文教研组 郭凤君 钟苑苑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涉猎的人物较多,活动的环境比较复杂,情节较曲折,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较丰富,表现得也更充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同时,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构想

1、教材内容:

基本阅读:《宝玉挨打》、《阿Q正传(节选)》、《变形记(节选)》

扩展阅读:《失街亭》、《棋王(节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3)简单了解二战后兴起的多个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过程与方法:(1)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2)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宝玉挨打》、《阿Q正传(节选)》,阅读《变形记(节选)》,其他篇目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十一课时

三、单元教学流程



1、知识传授:复习小说的知识。

2、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认识环境;②把握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④运用想象推断,合理填充“空白”;⑤揣摩语言与艺术上的精妙。

3、自主·合作·探究:《失街亭》、《棋王(节选)》

4、写作活动:学写书评。

5、课外拓展:(1)阅读著名作家的中长篇小说;(2)欣赏由中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有关节目。

6、检测与反馈:单元知识测试。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

1、“‘弹·赞·评’读书活动”,在每一课之后,提出一些扩展或提高的问题,这部分问题都可以作为“弹·赞·评”活动的突破口。

2、结合两篇点击链接短文,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

我们在短篇小说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长篇小说的学习中要注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同时学会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将鉴赏中长篇小说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 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三、学法指导

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

四、教学建议

选取几篇著名小说进行赏析。

第二、三课时 学习小说《宝玉挨打》

教学要点: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母、贾政、贾宝玉、王夫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教学设想:

一、走进作家与名著

1、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形象的分析。

2、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教师简要介绍第三十三回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基础较好的班级或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基础较差的班级或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应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以利于学生心领神会。

5、应当组织学生欣赏电视剧或电影中的部分有关节目。

二、知识要点:鉴赏人物形象

1、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鉴赏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赏析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的方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衬托、烘托、渲染等

4、对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解读。

5、塑造人物的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

三、思考讨论:

1.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2.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宝玉的挨打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 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3.宝玉挨打以后,引出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对宝玉挨打都有何反应?态度如何?(就各人的神态、语言及动作分析)

第四、五课时 学习小说《阿Q正传》

教学要点:

1、重点分析典型人物阿Q的性格特点,提炼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研讨“精神胜利法”,探讨作为一种病态文化的根源,教学设想: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1、《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作为中国的高中生应当把鉴赏品味鲁迅的经典作品作为学习小说的重点。计划安排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在阅读课上阅读全文,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现在的学生对产生阿Q的那个时代比较陌生,鲁迅先生的文笔又比较迂回含蓄,为了更好地了解阿Q这个独特的形象,在教学中介绍一点时代背景是必要的,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影像资料。

3、参照话剧《阿Q正传》,组织师生演出其中的片断。

二、合作探究

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它有哪些表现? 提示:所谓“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

主要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摧残畏强凌弱、自欺欺人等。什么“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完全是阿Q失败的记录。

第六、七课时 学习小说《变形记》

教学要点:

1、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心理分析,行为分析,并对比他的家人即父母和妹妹的前后变化。

2、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教学设想:

一、作者卡夫卡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初步把握小说内容。

1、请学生复述小说内容。

2、试整理《变形记》的行文线索,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提纲,再品味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这一特点。

三、问题探究。

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角度来阐释小说的主旨,可能学生会有其他想法。比如有人会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还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的社会状况与当时比较有了很多变化。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小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探讨尽管时代在发展,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冷漠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

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

提示: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准确,让人可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重细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提示: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讨论问题中的重点,要注意延伸和拓展。

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丧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

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态度。

提示: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卡夫卡对人类出的一份难以回答的试卷,它充分显示出卡夫卡的冷静和深刻,还有勇气。

外国小说《变形记》一课则不同于传统小说,虚幻现实难解难分,因此,对于这部现代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不能完全采用传统小说的分析手法去解读,但是完全摈弃人物、情节、环境我们又无从下手。并且教材节选部分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整体性,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时要弄清楚作者写作这个故事的意图,即弄清主人公为什么会变形,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主旨,并进一步研究小说的表现 手法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八课时

自主·合作·探究《失街亭》和《棋王(节选)》

第九、十课时

单元拓展阅读和写作:

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以下作品:鲁迅的《呐喊》或《彷徨》中的一篇,汪曾祺的《受戒》,沈从文的《边城》,老舍《月牙儿》;根据阅读的对象分成几个小组写读书笔记进行交流。操作方法如下: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要阅读的作品,根据选定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组。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品。

3、各个小组成员根据阅读心得,分别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好笔记。

4、各个小组的成员将阅读和讨论的心得体会写成读书笔记。

5、各个小组推荐好的作品在班里展示和交流。

6、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表彰和总结。

第十一课时

检测与反馈:

一、基本能力(30分,每小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紫檀(tán)葳蕤(wēi)金钏(chuàn)儿 ...B、数(shù)落 讹(ã)传 谆(zhūn)谆奉恳 ...C、惶悚(sǒng)母婢(bì)暴殄(tián)轻生 ...D、勒(i)死 草芥(jiâ)颤(chàn)巍巍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谈吐 伶俐 垂头丧气 慷慨挥洒 B、惶悚 蘖障 葳葳蕤蕤 经心服侍 C、思忖 擅造 咳声叹气 身亡命殒 D、谨慎 魂魄 暴殄轻生 光宗耀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画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韩两国首脑在双边会议中,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强调参拜靖国神社是中日韩三国合作关系的障碍。②在首届东亚峰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国际和地区性问题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交换了意见,表示中国在世界上绝不 支配性地位。③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A、猛烈 谋生 许诺 B、强烈 谋求 承诺 C、猛烈 追求 承诺 D、强烈 追求 许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官员希望通过审判萨达姆的罪行,来证明他们发动伊拉克战争有理,但专家认为,这次审判对美国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刀 ...B、事实上,微不足道的几个毫米,几个厘米,也许就破坏了事物....的完美,导致令人痛心的不可逆转的结局。

C、蔡振华毫不客气地指出,王楠现在的状态确实有一定的退步,“首先是以往在赛场上舍我其谁的霸气少了。” ....D、600年前航海先行者郑和以智慧为舵、意志为桨、和平为帆,披荆斩棘数十万里,创造了世界史上的奇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伦理新风的儒商,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华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B、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日前透露,2006年中国银联还将再拓展7至8个国家的收单市场,从而在该年年底之前,使人民币银联卡至少可以在20个国家刷卡消费。

C、最近,尽管巴以局势出现了缓各的迹象,但有关方面表示,要真正实现美国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仍将十分艰难。

D、这次奥运会会徽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专业人士为主,他们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新意识,因此,应征作品总体质量非常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B、十运会开幕式上的《时代交响》由“铸造辉煌”“锦锈江苏”“力量神州”三个篇章和尾声“和谐交响”组成。

C、近几年来,中国发生了一些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跃升;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利益进一步趋向多元化。D、生机勃发的中国社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文学、美术、音东、影视„„等各个艺术门类,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

二、能力提升(5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24分,每小题6分)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得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加火上烧油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太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道;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了,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有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风与春妹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以,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是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7、怎见得贾政打宝玉板子下得“狠”?

8、贾政说:“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联系课文的其它文字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答。

9、王夫人阴止贾政“打死宝玉”的基本做法是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作简要分析。答:。

10、文末写贾政“泪珠更是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联系课文的其它文字,试分析“泪珠更是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的原因。

答:

。阅读下面的文段。(26分)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越大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地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大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大爷高人一等了。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大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大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大爷是不为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大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大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8分)(1)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越大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蒙:。(2)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仿佛:。

12、“他又觉得赵大爷高人一等了”在文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6分)

答:。

13、文中用“孔庙里的大牢”作比喻有什么作用?(6分)答:。

14、作简短的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6分)

答:。

三、拓展延伸(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贾宝玉是封建社会中的一颗叛逆的火种。这样一颗叛逆的火种埋在处于封建王朝最高阶层的贾府之中,无疑是危险的,是一点就着的。这样一个“诗书礼仪之邦”,是不可能容忍一个风流潇洒、崇尚自由、不慕功名、鄙弃地位的“不肖之徒”存在的。除 贾宝玉外,你还能说出古代文学作品中哪些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

16、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就此展开讨论,然后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17、列举现代人被异化的现象,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

1、B(数shǔ落)

2、B(孽障)

3、B(强烈:强硬激烈;猛烈;急剧。谋求:设法寻求;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许诺:答应、应承。)

4、D(“披荆斩棘”改为“辟波斩浪”)

5、B(A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D句式杂糅。)

6、B(A去掉第二个冒号;C破折号改为冒号,分号改为逗号;D省略号去掉。)

7、“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可见板子下得狠。

8、贾政得知琪言之事,“又惊又气”,“气的目瞪口呆”认为这是宝玉“无法无天”,“祸及于我”;贾环进谗,更“气的面如金纸”。现在王夫人来劝,“更加火上浇油”,于是说必定要气死我才罢。

9、基本做法是“劝”,文中有“我也不敢深劝”为证。再从王夫人说的话来看,“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这是“劝”;“打死宝玉事小”,气得老太太“不自在,岂不事大”,也是一种“劝”。

10、①王夫人提到死去的贾珠,刺到了他的痛处;②他也爱宝玉,但恨铁不成钢,使他感到未来无望;③宝玉犯下的两件事的严重性,以及自己内心的忧虑,王夫人等并不理解。

11、(1)本为敬辞,文中表示讽刺,是说被赵太爷打湿荣幸的事。(2)不确定的意思,表示人们对阿Q的尊敬只是他自己的自我感觉。

12、沾了赵太爷的光,阿Q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揭示封建观 念对他的影响。

13、作用:一是形象地说明了未庄人的愚昧,二是揭示产生这种愚昧思想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影响。

14、从传统观念的角度交待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表现了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和愚昧的封建意识。15—17题(略)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同步习题四(附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四(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

“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

C.

“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

D.

“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

2.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黄昏疏雨湿秋千。

A.

病起萧萧两鬓华

B.

小院闲窗春已深

C.

江梅已过柳生绵

D.

归鸿声断残云碧

3.《永遇乐》的上半阕凭吊雄踞东南的孙权、气吞中原的刘裕,作者的用意是()

A.

歌颂历史上江东的英雄人物。

B.

感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足迹无处寻觅。

C.

颂扬历史上的英雄,抒发今不如昔的喟叹。

D.

赞美昔日的英雄,寄托自己的壮志空怀的恨事。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栏杆拍遍

神雅社鼓

远目

嬴得

B.

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

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仓皇

D.

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随波逐流,在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扶摇直上,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袭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寂静  坚强  心驰神往

B.

层出不穷  寂寞  坚强  爽心悦目

C.

司空见惯  寂寞  坚韧  心驰神往

D.

层出不穷  寂静  坚韧  爽心悦目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

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

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

D.

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

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

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二、语言表达

9.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进行续写。

对于美,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

有人说,美在晴朗的夜空中,星月同辉是它的特色;有人说,美在万花丛中,牡丹国色天香是它的韵味;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各题。

鹧鸪天[注]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10.试分析上片在描写景物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11.下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四、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把作者的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

(4)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8)词人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

13.课外阅读苏轼词作,体会诗人的形象,写一篇人物点评,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宋文帝时代没有金兵;B项,此句与宋文帝没有关系;D项,廉颇为战国人。

2.【答案】C

【解析】这首词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词人的悠闲情景,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符合。

3.【答案】D

4.【答案】D

【解析】A雅—鸦、嬴—赢;B.犹—忧;C.邪—斜

5.【答案】B

【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6.【答案】C

【解析】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说“薜荔”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寂静:没有声音,很静。此处强调薜荔生长的一种环境,用“寂寞”更恰当。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此处强调藤条的某种品质,用“坚韧”更恰当。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

7.【答案】D

【解析】原句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

8.【答案】B

【解析】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排除A项。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B。

9.【答案】美在动物世界,孔雀开屏是它的魅力;

美在田园深处,闲逸脱俗是它的境界;

美在内心深处,仁爱他人是它的价值。

10.【答案】前后景物特征富于变化,先凄清苍凉,后清新淡雅;融情入景;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不同的角度来写景;运用色彩使画面丰富;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

11.【答案】塑造了一个百无聊赖,无可奈何于村舍外、古城旁孤独徘徊,想自寻安慰的词人形象,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得志、悲凉苦闷的心境。

12.【答案】(1)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2)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3)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4)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5)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6)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7)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8)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3.【答案】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致东坡

子瞻!过去,在我的心中,你是诗词文赋,是翰墨丹青;是能烹制出一碗香喷喷的东坡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谈笑风生的居士;是泛舟于赤壁,享受清风明月,戴峨冠,着宽袍,飘然若仙的神人呀……

如今,我更近地读你,才读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背后,是“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旷达豪放之中,又蕴涵了“九死南荒”的心酸人的多少眼泪!

你“亦奋厉有当世之志”,渴望“补天”,你发出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呼唤似乎还回响在密州的上空。徐州抗洪,浚治西湖……你的“补天”之才谁又能否认?可你的耿直,你“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令你失去了太多太多世俗的荣耀与幸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我们是该憎恶你的政敌呢,还是该感谢他们无意造就了一代文豪?!

你也有幽怨。你的抱负,你的野性,你的才华,使你成了缥缈的孤鸿——“高处不胜寒”。读你的空漠,更读你空漠里挥之不去的孤高。“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要怎样修炼,才能达到你这样的境界呀,子瞻!

你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不是的,不是的!九百多年前,你就已在常州溘然而逝,可你的诗非梦,词非梦,你的一切一切都不会“如春梦了无痕”的。它们是那么深那么亲切地植入了多少人的心田啊。虽然有朝云用她的红巾翠袖为你拭英雄泪,可是,当我枕着你的诗词入睡,仍“梦随风万里”,梦接近千年……与你“携手折残红”的,还会是当年那个女子吗?

子瞻,其实你又何需女子的安慰。在《赤壁赋》里,我已看到了你从对

功名与生命短暂的迷惘里走出的身影——“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面对万顷长江,清风明月,你胸中已是一片空阔了悟。你也让无数后人了悟:要享受生命,使生命与整个自然、整个宇宙结为一体,从而得到“无尽”……

子瞻,你的生命个体渺小有如沧海一粟,却让我最深切地读懂了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你漂泊的一生,不就如同你的诗吗?——“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解析】写作时要了解苏轼生平,关注其思想的复杂性,感受他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不用空发议论,引用诗词来分析评价。

第五篇: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答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1、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D、农副产品归农户所有

2、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生产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3、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4、构成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北伐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

B、进入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征军战无不胜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和西征军汇合摧毁了江南大营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描绘理想社会轮廓 B、都提出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C、都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D、都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6、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成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8、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

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1921年低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

1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4、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主要目的是()A、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维护国共合作 15、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目的是()A、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下载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学案(答案)

    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1、(1)黄土高原 (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湿度)因素造成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

    必修2第三单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 第三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田燕 一.单元综述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本单元所选游记散文都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

    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课后达标检测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画饼充饥 B.唇亡齿寒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解析:选D。......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

    必修四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三单元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三)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1.shànjiānxìnhāo绌衷肴睽睽(4分) 2.A 伦B 狩C藉D议(2分) 3. D(2分)4. B(2分) 5、略 (每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该题不......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答案第三课时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Lesson 3 练习答案 Key to written exercises 1.关键句型练习答案 1.关键句型练习答案 A went (1.1);visited (1.2) ;sat(1.2) ;taught(1.2);le......

    第三、四单元提纲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课标要求] 1.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

    高二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典型主观例题

    高二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典型例题 1、材料: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一些地方和行业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使环境、资源问题严重恶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