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05-13 08:1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

第一篇: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

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牌由来】“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牌由来】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牌由来】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pǐ)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

沁园春·孤馆灯青

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词牌由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牌由来】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

《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贺新郎·夏景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词牌由来】事实上,“贺新郎”最初名字是叫“贺新凉”。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了这个词牌的来历:“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huì)恨”。

秀兰受责怪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即“乳燕飞华屋”也。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以“贺新郎”为词牌的词大多感伤悲愤,和婚宴气氛不合。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牌由来】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

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牌由来】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准创制。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

“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牌由来】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牌由来】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牌由来】“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牌由来】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

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第二篇: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

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情,总是很牵绊人,也很折磨人。纳兰会如何写丧妻之痛、相思之苦?

山花子 清·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一作“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词中故事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后人多认为她的离世让纳兰容若饱尝丧妻之痛,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中国词史上的高峰。

纳兰性德成婚3年,妻子卢氏即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多情公子为此哀吟凄唱,写下了多首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有的在题中明言,有的则像这首,虽无题,但也可以理解作悼亡词。

词上片前两句点出了时序、景色,景中含情。风絮通常指柳絮,柳絮入水即化为浮萍(古人这样以为的),是说春天早已过去了。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阴历五月三十日,正是仲夏荷花开时。“莲出渌波,淤泥不能伤其洁”,泥莲一方面喻指卢氏品性美好,另一方面又有萎落于泥的衰飒之感。这里的意象都有连属的意思:莲与藕,本来相互依存,我是你的根,你是我的花;如今斯人已逝,而藕断丝连,徒留思念无穷已。这里要注重“已”与“刚”两个副词所指示的句法关系,我们把这两句倒过来理解就顺畅了:芳华女子刚与她的郎君结为同心,如胶似漆的生活刚刚开始,不料转眼就遭天妒,香魂一缕随风飘散了。这样一来,这两句写景又成了托喻式的事实描述了。后两句写拈香祭灵,追忆与亡妻的前尘往事。

下片承上抒情,首句化用杜牧诗句《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物极而反的原理在情感体验上也是存在的。比如:当至亲至爱的人去世后,最痛苦、最让人揪心的,往往不是号啕大哭的那位,而是神情恍惚、呆若木鸡的那位。这也正是所谓的至哀无声,至痛无文——人在最悲痛的时候,往往哭不出声、说不出话、写不出文来。这种强烈至极的情感以及在它冲击下的人的反常的行为举止之间,隐藏着的巨大的情感张力,这种情感张力,往往也是文学作品最摄魂入魄的表达空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就包含这样一种情感张力。“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说明哪怕明知道自己不该用情如许之深,却仍然不由自主地屡屡陷入到追忆往事的痛苦中去,而每一次断肠回首又都加剧了“悔多情”的情感烈度。至情至性的人,就在这痛苦的沼泽里愈陷愈深,泪流不尽。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英年早逝,不能不说与他过深的情感体验有关。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读来有诗意之美,更有撕心之痛。这首词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友人,藏着怎样的纳兰心事?

画堂春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词中故事

纳兰性德寄情诗词,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他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很喜欢用重叠的字词,以此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独特的声律上的美感,也给简单的字词增加了无穷寻绎的魅力。

这首词的上片从唐代骆宾王“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句铺染而来。“一生一代一双人”,极言两人情投意合、般配相契,如同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这样难得的造物,本当日日厮守、天天相伴,“争教两处销魂”,怎么就让他们分离两处,彼此黯然销魂呢?既然要将有情人无端拆散,让他们“相思相望不相亲”,备受煎熬,老天你又设了明媚的春光给谁看呢?要知道因花落泪、闻鸟惊心,对伤春之人,一切美丽的景色都是无边的愁海。

下片接连用了三个的典故,意思是说如果初见云英还算容易的话,那么离别后再见卿卿却难于上青天;而但凡能够让我与素心人重逢,相访于云河之畔,那么舍弃一切荣华富贵也在所不惜。

很多人都将这首词解作悼亡之作,我却觉得解作友情之作更为合适些。就像屈原用性别比兴的手法将君臣关系描写得风流旖旎一样,这首词也是借用了性别比兴的手法,抒发别后再难相见的知己之情。下片“蓝桥遇云英”“嫦娥升天”“饮牛津”三个典故将词境渲染得仙气飘飘,揭示出两人友情的超凡脱俗。

纳兰性德好交友,他的渌水亭曾汇聚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康熙十八年因被荐举博学鸿词科而入京城当文官。纳兰对朋友极为真诚,后来这些文学挚友相继离散,是造成他情怀抑郁的原因之一。

身在高门广厦的贵公子,却常怀山泽鱼鸟之思。他的那些趣味相投的文学挚友后来从京城复归江南,仿佛飞鸟归林一般纷纷离散。而与同道啸咏于林泉,正如云河畔的男耕女织一般,是纳兰心中向往的桃园乐景,在那里,时相过访,一簟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下片的“相访”“相对”与上片的“相思”“相望”“相亲”相绾合,刻意营造出双方的心心相映,容与相得。最后一句“相对忘贫”指向孔颜之乐,是孔门之后历代儒生的价值取向(纳兰性德熟悉儒学,他曾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也正是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推定这首小词的情怀实溢出于男女之情之外,而有更宽阔的内涵。(广西华南烹饪学校整理)

第三篇:诗词名句背后的感人故事

诗词名句背后的感人故事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两句是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所以其实不要太早遇见好男人/好女人,因为万一捉不住他/她,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句里。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自唐诗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出自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引用此典。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一个“已”字,可怕至极。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出自《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抵抗共产党的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7、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8、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出自《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表妹唐琬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

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

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他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诗词大会背后的升级

诗词大会 背后的升级

沈彬

伴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十六岁高中女生武亦姝彻底“红”了。各方赞美纷至沓来,甚至有人对能背两千首诗词、写得一手好字的她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夸张的言辞背后,是由衷的欣赏之情。

无独有偶,另一个在众多娱乐节目中显得相当独特的朗读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近来也广受好评。联系到此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这些“另类”节目的流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文化现象的背后,透露出的是时代变迁的消息。

首先,是观众的“升级”。对成长于开放年代的年轻观众而言,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信息、所具备的视野,都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阅读趣味和欣赏能力都远超前人。粗制滥造的“神剧”、堆砌明星的“大片”以及各类高度雷同、套路生硬的综艺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态度是开放且自信的,对《中国诗词大会》这种现代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的节目,可以毫无“违和感”地接受,并乐于向朋友推介。

其次,是制作方的“转型”。长期以来,人们对综艺节目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唱唱跳跳、打打闹闹这一层面,以至于不论转到哪个频道,大家看到的节目都如出一辙,而且往往充斥着“娱乐至上,明星为王”的浮躁气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诗词大会》这样勇于突破常规、兼顾文化性和娱乐性的节目,无疑是一次产业的转型调整。

而在“升级”和“转型”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则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更为深远的命题。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命脉所在,也是不断进行再创作的宝贵资源。只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现代人而言,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与时代脱节、难以为今天所接受的东西。这样一来,如何能够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的需求来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取舍,有扬弃地继承,创造性地转化,使之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就成了当下我们所面临的迫切的新课题。

在当下传统文化热中,难免鱼龙混杂,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是让国风、唐诗里蕴含的人文精神、智慧力量,重新温暖、点亮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是让那些早被扬弃的、冬烘陋俚的道德说教重新粉墨登场?对于这一时代课题,《中国诗词大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

诗歌点燃文化自信

李建新

不必叹息诗冷歌热、人心不古,经典总会千古流芳;不要计较各种真人秀众声喧哗,好诗词就像好酒,酿制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老的诗意,拨动时代指针、点燃文化自信。诗歌点燃文化自信 李建新

当人们纠结于诗坛的落寞和诗歌的风光不再,央视的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却以火爆的收视率,颠覆了人们的文化判断。让我们出乎意料地看到,严肃的传统文化普及类节目,也能成为老少咸宜的文化狂欢。我们在领略中华诗词之美的同时,更收获了一份文化自信。

这份自信,源于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的文学巅峰,诗歌始终是中国文学形式的主流和大宗。孔子把诗歌的功能分为兴、观、群、怨,高度概括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当诗经用优美的文字展现“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蓝色星球广袤地带还懵懂未开;当欧亚部落之间铁骑征战杀人如麻的争夺霸权,大唐盛世已在“胡琴琵琶与羌笛”的兼容并包、开放融合中,用诗歌称颂大唐气象。中华诗词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的前列,我们怎能不引以为傲?我们有“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还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从豪迈到婉约,从江南到边塞,这是中华民族穿越千年历史风尘的文化基因。就像今天诗词大会的百人团,无论你来自哪里、地位高低、学识深浅,这一刻天地往来、古今相通。

这份自信,来自灿若星汉的精品佳作。无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它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哲思之美扑面而来。在诗词大会,你可以感受到陶渊明的豁达、李煜的忧郁、李商隐的缠绵;领略到大漠雄关、泰山极顶、海上明月的气势磅礴、皎洁瑰丽。你若孤单,“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那份等待已然动人;你若想家,“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告诉自己别错过眼前的风景;你若烦恼,不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若冷漠,想想“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曾带给你的那份温暖与感动。古诗词里,永远都会找到你心灵渴求的那份慰藉,它教会我们忘情山水、看淡名利,向我们展现天地大美、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诗词大会牢牢把握主旋律、价值导向,让我们与古人在时空对话中产生共鸣,顿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诗歌也是从四言五言七言到长短句,从无韵到律绝到自由诗体,一路传承创新发展而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诗词这古老的文体会走向没落,有时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在更大范围传播,从周杰伦的《青花瓷》,到小刚的《寂寞沙洲冷》,再到霍尊的《卷珠帘》,不也看到古诗词的影子吗?流行歌坛的说唱多像自由诗一般的洒脱。当汶川大地震袭来时,网上数以万计的诗歌汇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展现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决心。诗歌是中华民族从孩提到终老的一生陪伴,无时无刻不蛰伏在我们的伤口、流淌在我们的血液,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喷薄而出。如何让中华诗词适应当代人的欣赏习惯、审美需求、推广模式?央视在这方面将海选、竞技、声光电多媒体手段融入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探索。不必叹息诗冷歌热、人心不古,经典总会千古流芳;不要计较各种真人秀众声喧哗,好诗词就像好酒,酿制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老的诗意,拨动时代指针、点燃文化自信。

第五篇:“人面桃花”经典诗词背后的那有一段凄美的故事

“人面桃花”经典诗词背后的那有一段凄美的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游历到了城南门外看到了一位名叫绛娘少女,只见她骨骼清奇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告别。第二年,崔护又来到此地寻找绛娘时,再无因讯,询问了别人,崔护才知道绛娘因为思念他成疾,在崔护走后不久便死去了。崔护一时感慨万分,提笔写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

下载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100%”背后的故事

    “四个100%”背后的故事 作者:single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间:2007-07-11 14:59 人气:324 ■采访人:通讯员 鲁战勋 皮凯 ■讲述人: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的意思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是收酒瓶的叫卖语。《酒干倘卖无》是一首台湾80年代传遍华夏大地的歌曲,是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那是一部关于《酒干倘卖无》的电影。片名叫《搭错车》——也许我比较愚笨,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这个片名和故事内容有什么联系。但感人的是影片,可以不在乎其名。 那时候,是十......

    手机背后的故事

    手机背后的故事默契是一种感应,是心绪和意念无约的投合。百谷小溪蜿蜒东流,大海敞开坦荡的胸怀容纳;万丈瀑布飞泻直下,山川伸出颀长的双臂迎接。小草吐绿于狭窄石壁,阳光温暖雨露......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这个历史的小话剧来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款如大度、深明大义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

    纳兰背后的故事

    纳兰,他惊艳的不仅是一段时光 拨开历史厚重的帷幕,穿过层层历史的烟尘,我看到了,那个充满传奇的惆怅男子,那个才华横溢,生于显赫的世家,却无半点世俗的铜臭,身处官场,行走于仕途,心却......

    老板背后的故事

    老板背后的故事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对你的每一位员工负责。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为企业负责。  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因为你没有退路。 只要谈起老板的......

    晚会背后的故事

    晚会背后的故事 7月29号晚由热力公司举办的以“激情盛夏 热力飞扬”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职工俱乐部激情上演。晚会节目形式丰富多样,由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武术、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