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时间:2019-05-13 08: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第一篇: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舒婷诗歌论

——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中文系2008级2班 马雪姣

摘 要:舒婷的诗歌在主题上侧重于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痛苦、探求、欢乐的情感轨迹,她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及其形式的的现代化拥有众多读者。本文主要阐释了舒婷诗歌中充满的人性、人道主义,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旨在发掘其诗歌中洋溢的浓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舒婷诗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1925年6月6日出生于福建,1969年初未毕业即下乡插队,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在知青中流传。她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主题上侧重于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痛苦、探求、欢乐的情感轨迹。她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及其形式的现代化拥有众多读者。她从关心个人命运,关心个体的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她把个人的许多感情内容和心理过程写入诗中,她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的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的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又说:“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1]——诗,正是可供选择的道路之一。因此,她“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献给我的同代人》),目的是为“写一行饱满的诗/进入所有的心灵”(《馈赠》)。

舒婷的诗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对人的尊严、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探求,三是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围绕此三方面,本文主要阐释了舒婷诗歌中充满的人性、人道主义和爱,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旨在发掘其诗歌中洋溢着的浓郁的人文关怀。

一、舒婷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舒婷的作品当中有不少关注民族命运,反思现实,歌颂祖国的诗篇,其中并不回避历史的苦难,也没有任何悲观的抱怨和偏激的否定,而是真正的面对和乐观的劝谕,忧愤而又热烈,激扬而又丰厚。表现了炽热得爱国情愫及勇于承担的情怀。典型的诗作有《献给我的同代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献给我的同代人》表现得那一代人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的爱国情怀,如诗中所写“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也许,他们不能点亮整片夜空,不能照亮整个中国大地,但他们“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他们也始终相信“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他们愿为祖国发展道路上的开路先锋,“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他们也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诗中舒婷以一颗赤子之心,以一种甘愿奉献自己的方式向祖国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深情,体现了那一代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 民族使命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诗人写出了不少佳作,但与以往同类诗歌相比,《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于当代人的摧残是残酷的,那是一个毫无自由的年代:“不是心理怎么感受就表现什么,而是应该表现什么就表现什么。应该哭的时候就得哭,哪怕没有悲伤;应该笑的时候就得笑,哪怕并不高兴;应该悲壮的时候就得显得悲壮,哪怕本来就无豪情无悲剧感;应该鼓掌的时候就得鼓掌,哪怕你心里无动于衷。因为凌驾于真诚之上有一个更高的原则——你不能同别人不一样。”[2]从那个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没有温情的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的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的不幸而忧虑的忧患意识,同时,对个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首诗,以一个普通女工的赤子之心,真挚、委婉的地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对祖国贫穷现状的深深感伤,正如诗中所写:“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出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

二、舒婷对他人的关怀

作为诗人的舒婷是敏感的,她的目光是犀利的,她总是能够洞察一个人不为人知的一面,能够透过华丽的外表看到一个人朴素的内心,能够在别人脆弱时给予无尽的关怀,让他人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兄弟,我在这儿》中,所有人都知道“你原属于太阳/属于草原、堤岸、黑宝石的眼眸/你属于暴风雨/属于道路、火把、相扶持的手/你是战士/你的生命铿锵有声/钟一样将阴影从人心震落”然而,“他们不愿相信/你还有忧愁”,只有舒婷相信“你”有忧愁,依然站在你身后,给你支持,给你宽慰,告诉“你”,“兄弟/我在这儿/我从思念中走来/书亭、长椅、苹果核/在你记忆中温暖的闪烁”“只要夜里有风/风改变思绪的方向/只要你那只圆号突然沉寂/要求着和声/我就回来/在你肩旁平静地说/兄弟/我在这儿”。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舒婷对朋友的关怀,对友人的不离不弃,她以她的诗句温暖他们孤寂的心,伸出热情的手点燃他们希望的灯。她总是轻轻的提醒友人:“几时你不再画地自狱/心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流浪四方。”(《春夜》)。她希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朋友分担苦难和痛苦,在友人倍感孤独的时候与之肩并肩站在一起,使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她和朋友互相勉励,互相鼓舞,给朋友以斗争的勇气和信心:“答应我/不要流泪假/如你感到孤单/请到窗口来和我见面/相视伤心地笑言/交换斗争与欢乐的诗篇”。(《小窗之歌》)

众所周知,舒婷的《这也是一切》是对北岛的《一切》的回应。在北岛那时的眼睛里世界是黑白分明的,然而透过他的诗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界限不清的灰色。他的《一切》充满了悲观色彩,他认为“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 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沉寂的,绝望的,甚至连自己的信仰都带有呻吟。于是,当舒婷读到北岛表达着绝望情绪的《一切》时,她便深情的写道:“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舒婷告诉他“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当迷惘的一代,绝望的一代认为所有的希望都破灭的时候,“再没有了”的时候,舒婷像一位大姐姐一样安慰着他们,轻抚他们,告诉他们“会有的”、“还会有的”。顾城的《希望的回归——赠舒婷》说的真切:“‘会有的’你出现了/你用低低的歌声回答/闪电的河流抽搐一下/又在寂寞中消失/‘还会有的’/你说/好像世界是一个黑孩子/已经哭够了/你哄着他/像大姐姐一样/抚平了他打湿的卷发”“她爱了/在湿湿的荆棘上将布满花朵/不用再问/希望已经归来”。顾城的《希望的回归——赠舒婷》无疑是对舒婷诗歌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最好证明,一方面她以女性特有的母性情怀抚慰着友人受伤的心灵,另一方面又高扬起理想主义的大旗,鼓舞着朋友们追求光明的所在,帮助友人们重拾人生的信念,勇于承担自己的使命:“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但要相信“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要做到“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因为“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也许——答一位作者的寂寞》)

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评价说:“舒婷娇美的情诗寄托着内心的感情,其方法像她批判社会的诗一样大胆。尽管她很年轻,但是似乎扮演了一位安慰者的角色,她安慰那些在不断挫折和严酷考验面前变得悲观失望的诗人,同行和朋友。”作为诗人的舒婷不仅仅以一种母性的情怀关怀着身边的朋友,同时也关注着社会,关注着社会上那群陌生的人。

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海面上翻沉,船上74名职工除2人得救外,其他人员全部遇难。舒婷也像其他诗人一样为这一不幸事件写了诗。她的诗《风暴过去之后》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究其事故原因,对过错方加以批判,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为生命过早的离世感到惋惜和心痛。诗歌在哀伤中透着深沉的愤怒,一声声亲情的呼唤让我们看到了舒婷一直以来所崇尚的人性,“七十二名儿子/使他们父亲的晚年暗淡/七十二名父亲成为儿子们遥远的记忆”,面对如此的灾难,舒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逝者的亲人们,她从他们亲人的角度诉说着她感同身受的悲痛,舒婷同他们素不相识,却能将他们称为“兄弟”,可见舒婷是博爱的,是崇尚生命的,她认为生命是崇高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他人生的权利,“谁说生命是一片树叶/凋谢了/树林依然充满生机/谁说生命是一朵浪花/消失了/大海照样奔流不息/谁说英雄已被追认/死亡可以被忘记/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舒婷认为即使是最普通的生命,他依然是无比宝贵的,只要他是人,就应有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决不能只是“树叶”、“浪花”,觉得能让人的尊严,权利,甚至是生命成为社会当权者中某些渎职者所教得血淋淋的“学费”。她请求人们和她一道深思“我爷爷的身价/曾是地主家的二升小米/我父亲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火力/难道我仅仅比爷爷幸运些/值两个铆钉/一架机器?”她相信人决不能只值两个铆钉一架机器,所以为追求社会权利,“我推翻了一道 道定义/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 再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一代人的呼声》)《风暴过去之后》整首诗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崇尚着生命的价值,舒婷告诉我们,虽然时代永恒发展,但人性依旧高贵。

三、舒婷对女性独立人格及其命运的关注 作为诗人,舒婷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命运;而作为一个女性诗人,舒婷更加关注女性的情感和她们的生存状态。对于舒婷的诗歌创作,洪子诚先生有过特别到位的评价:“由于大多数读者对浪漫诗歌主题和艺术方法的熟稔,由于‘文革’结束后普遍对温情的渴望,比起另外的‘朦胧诗’诗人来,她的诗更容易受到不同范围的读者的欢迎,和诗歌界的认可。她作品中表现得情感、心理冲突之一,是放大了的‘历史责任’所构成的精神压力。与其‘不曾后悔过’的‘承担’相伴随的,是女性忧伤、需要呵护的愿望的倾诉。在另外的诗中,她表现了对个体(尤其是女性)人生价值的追求。用一连串的比喻性判断句来强调这一意旨的《致橡树》,常被看做她的重要作品。以这样的视角为出发点,她因此从习见的现象和惯常的审美趣味中,揭示其中蕴涵的漠视尊严的心理因素:揭发‘成为风景,成为传奇’的福建惠安女子被忽略的苦难(《惠安女子》),并在同样被当做风景的三峡神女峰上‘复活’了那美丽而痛苦的梦,表现了对女性长期受压抑的愤慨和悲哀”。

诗歌《致橡树》是舒婷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它坦诚而热情地歌唱了作为女性的人格理想,鲜明地昭示论文一种独立平等,互相扶持,互相依赖,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面对着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夫贵妻荣”、“三从四德”等思想,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倡导的是一种比肩而立的爱情,那种各自以独立姿态深情相对的木棉和橡树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歌中一组拥有崭新品格的象征形象。在这首诗中,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塑造不仅否定了旧式的夫贵妻荣、青藤缠树的以人身依附为基础的两性关系,同时,超越了那种只注重给予,一味牺牲自己的老旧的爱情原则。“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花朵的木棉”则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离了旧式女性纤柔、卑弱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诗人完美地赋予了《致橡树》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高尚、真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自己的价值、尊严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尊严在爱情观上对前朝前代的大跨度的超越,而这种超越出自于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从《致橡树》中我们可以看出舒婷所要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要保持尊严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尤其是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不做“攀援的凌霄花”,也不为“痴情的鸟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这其实是新时代女性在思想上的觉醒。舒婷以其内心的独特的情感律动,在把握细致复杂的情感方面,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直觉与敏感。同时,她总是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掘深刻而尖锐的诗话哲理和人性最原始的一面,并把这种发掘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有楚楚动人,令人深思,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舒婷以她的敏感和执着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渴望与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 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明月 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者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坐落于长江巫峡,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象征。当所有游人都认为这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时,舒婷却从女性的角度揭示了这一神话的悲剧性,于是,她发出诘问“但是心真能变成从石头吗?”为了前人所赞扬的磐石般的坚贞,她们“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为了强加在身上的陈腐的封建道德观念,她们逝去了无限的青春。舒婷“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她为神女说代表的封建思想所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当人们四散离去”,舒婷还站在船尾,心中的思绪与哀伤“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神女峰》反应了女性对自身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作为牺牲品的旧道德。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男性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长期以往,女性已经习惯了这些规范,并慢慢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律令。她们虽然为人们赞颂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仿若被人摆布,失去了自身的生命价值。诗歌最后对这种“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结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全诗呈现了出了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即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全诗的思想核心。最后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全新观念,颠覆了古老的封建道德观念,以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追求人的价值,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反传统的全新剖示。

舒婷对女性意识的张扬是全位的,她总是能够深入骨髓的看到问题的实质,当别人看到惠安女子是“传奇”,是“风景”的时候,舒婷看到的却是他们“天生不爱倾诉的苦难”。说到苦难,惠安女子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每一个秘密都代表着难以诉说的悲伤。

惠安女子多聚居在泉州市惠安县东部的净峰、崇开一带沿海地区。惠安女子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出嫁后仍回娘家居住,必须到生育子女后才能住进夫家。按照当地的习俗,把婚后不常住娘家的妇女视作“没后家”“没后头”“没教示”“想老公”的人,往往受到孤立,乃至族规的处罚。她们每年到夫家不上十次,每次不超过三日,回夫家时多半要用块布遮着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多半第二天天亮就得跑回家。生子时不能生在娘家,必须在夜间赶到夫家生产,因此常有人生子于路上。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于夜间,且多用布遮着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互不认识的事。同时,惠安女子有多女同侍一夫的习俗。

惠安是一个典型的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惠安女手臂上所戴的银镯和腰间佩戴的银链,相传是女系社会解体时,女子被男子所锁拷的象征。惠安女是当地生产劳动的主要群体,至今如此。她们做男人应做的粗重活:开公路、修水利、捕 鱼网、扛石头、拉板车等,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渔和照看店铺上。惠安女子千百年来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美丽被当做“封面与传奇”,但她们所有的青春、梦想、苦难和忧伤,都被一个“咬着着头巾一角”的美丽造型,坚忍地深锁于内心的千重门内。舒婷看到了她们“琥珀色的眼睛里”的“野火”,也许,久远年代以来,美丽坚忍地惠安女子不为人知的内心的生命之火从未熄灭。琥珀色的眼睛里郁积着一代又一代惠安女未曾诉说的苦难和不曾浮出水面的梦想。“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呵/浪花无边无际”,当所有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只有舒婷看到了你“天生不爱倾诉的苦难”,“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肉体和精神上的苦难,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绵延着和显露着,只是没有倾诉,苦难被坚忍封锁,不被言说,不为人知。惠安女就如同那个在世间展览千年的巫山神女,在一种观念的神化和美化之后,作为个体生命的鲜活被有意识的忽略和删除。舒婷站在生命和女性的角度,向传统和庸俗的审美观和商品观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体现了舒婷对“女性生命”这一命题的心得思考和探索。

纵观舒婷的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深情、纯真而挚诚的女诗人形象。她不是能够担当历史重任、勇于行动的战士,也不是具有机敏的理性头脑、善于预测政治风云为人指路的思想家,她只是用自己真挚的感情赢得了广泛的朋友,她是一株在历史的浪潮中热爱生活、不甘沉沦的木棉,她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或唱歌抒情,或低吟浅唱,尽管这声音是恬静、温柔的,却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引起了一代人情感的强烈共振,唱出了一代人的呼声。她以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去感应世界,抚慰人心,吟唱理想。她像一颗远航的启明星,虽然微光点点,却点缀了黑暗的夜空,让人们在几乎绝望时看到光明和希望,星星点点,闪烁的却是关怀和温情,言谈举止,流露的是人性和文明。在现今如此发达的时代,舒婷依然以她时而铿锵,时而柔美的诗句影响着年轻的我们,流转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关怀,是舒婷对“人”的关注,对道德和自由的追求,对和谐和美好的向往。

参考文献:

[1]老木.青年诗人谈诗[M].北大五四文学社.1985.[2]王润生.我们性格中的悲剧[M].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舒婷诗歌范文

《舒婷诗歌》教学设计文字稿

舒婷诗歌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足印。她的诗歌传达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女性觉醒,宣告了“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独立的爱情宣言,引起了阵阵的喧哗与骚动,成为了新时期诗坛的重要景观。她的诗歌至今仍感动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很多,因此我把舒婷的诗歌作为我授课时的一个重点。本节课是王泽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另配有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了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舒婷思想历程,及中学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把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作为分析重点。

本节课的授课时间为50分钟,是以语文教育专业的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为依据进行设计的。授课对象是语文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只是还不够深厚,不够系统,而且学生存在惰性,缺乏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对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目的驱动、启发、提问等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课件展示),并制定了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情景导入: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三个词语:人生、命运、爱情。曾经有人用这三个词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就是把漏洞百出的伞,而爱情是伞的补丁”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吟咏着爱情,从对“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苦苦追寻,到“执手先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一代一代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悲欢离合。什么是爱情的真谛,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值得我们追求与拥有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舒婷,去聆听与感受舒婷对爱情的诠释吧。

用尽量优美的语言,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前提下,进行教学任务的操练。主要是结合舒婷诗歌《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这三首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品评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引导。在这一环节中,结合作品选与诗歌朗诵的音频先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在初步感知诗歌的基础上,介绍给学生品评诗歌的常用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丰富的情感世界,最后提

问并归纳。(课件展示)

《致橡树》一诗中诗人用木棉与橡树作为意象,为我们构建了理想的爱情:不仅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还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云霞虹霓”,不仅“要有红硕的花朵””与你众生相依”还要“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神女峰》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彻底背叛,在诗人的眼里,神女的生存意义不仅仅在于供人们瞻仰,也不应该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的春江月明”,因此诗人在结尾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宣告于世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双桅船》一诗中以岸和船的相依相离,书写了离愁别绪,但更多是航进,是为了理想穿越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留下了“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的经典名句。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分析体会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爱情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题目:

1、品评《惠安女子》。(此时大屏幕给出舒婷的《惠安女子》,要求学生结合前三首诗歌分析的方法,分组讨论)

2、思考题:你是如何看待校园爱情的?(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结合实际,谈出个人看法,并注意在学生发言获遇到困惑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后小组展示与个人发言、学生教师点评。

学习舒婷诗歌,分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舒婷温柔中透着坚强,徘徊中含着执着。学习舒婷诗歌,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爱情固然美好,但在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更多值得追求的,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就让我们鼓起爱的风帆,去追求,去奋斗,去克服困难完善自我。送给大家一句话:“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阔”

作业布置: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能力,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第三篇:人文关怀

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论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关怀

通过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以主人翁的角度论述个人在工商管理学院所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第一次蒋院长在B308给新生交流会上的讲话,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的被认可。作为管理学院的学子,必须要有管理学院学子该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共场所穿拖鞋,必须要有昂首挺胸的自信精神。在大

一、大二的两年里,更多的感受到老师在精神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样感触很深的是陈延童副书记给贫苦生演讲时候用到的“经济上贫穷,精神、文化上的不贫穷”以及陈副书记在后来的就业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提升,一个成功的学院首先就应该承认它的学子,它的教师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生活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学院众多组织社团的欣欣发展充分表现了学院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另一个表现,极大的认可了学生在学院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发面所处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加强和改进,学院设有学生就业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必须承认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推动学院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者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现在的社会,想要追求个人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作羁绊,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学院尊重人的主体性,不仅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且放心学生的社团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服务,在经济贫苦生中,学院努力为学生争取贷款,争取社会资助来帮助经济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既守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解决了经济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安全演练等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物质层面,学院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努力争取更好的住宿环境给学子,在夏天开放本来给研究生上课的空调教室,甚至在教室处于非上课时间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使我们能够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想一个好的学院应该不仅仅只会传授好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院所形成的人文魅力。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知道、百度文库

第四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汉语中“人文” 的最初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礼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 体现一种人格、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精神。总体而言,“人文”是指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化现象之总和,含文明、文雅、精神教化之 义。

“关怀”常被理解为“关心”、“关爱”的近义词。在1987年版的《现代汉语 词典》中曾把“关怀”解释为“等同于关心”,实际上较“关心”而言,“关怀” 的程度更深,指向性更强,关怀者在关怀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真实感受和达到 的实际效果。「‘」关怀行为在被关怀者的接受和改变过程中实现,主要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真正接受,而不是把对方仅仅当作“客观数据”来 分析。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友善的“你一我”关系而非“我一它”关系;二是“动 机移植”,即“关怀者的关怀动机要流向被关怀者并使其受到影响”「2」关怀者不 一定要满足被关怀者的所有需要,但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使被关怀者接受、认可并产生效果。

具体讲,人文关怀是指“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 为精神内核,从人自身出发,切实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不断完善人的 个性与人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3」可见,人文关怀不仅 体现为一种精神,更侧重于一种实践,是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实施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爱行为,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其 一就目的而言,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是简单的“关心人”。它要求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高度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理性还要付诸情感;其二就内容而言,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具体、多维度的,集中表现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探求人的理想与命运等;其三 就方法而言,人文关怀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知识上进行灌输,还需要关注人 的精神状态和内在要求;其四就范围而言,人文关怀贯穿于社会理念、社会制度、教育过程、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归纳起来,人文关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方式去关 心、理解、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

2.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如何通过对人施加积极、正确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人的精神构建中发 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人类提供人文关怀的过程。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 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 实践活动。”[5」可见,作为一项精神事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 的契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人文精神所倡导的目标本质上一致:都是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性境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 格,从“人”出发进行一种人生教育或精神教育;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 境界和人文精神所关注生活的总体意义本质上一致:都充分体现出从“人”的内 在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个性、精神追求、内心需要和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其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人文精神相一致的终极价值:即“追求人生真、善、美 的境界,观照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6」从这种意义上 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4.“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助人自助”是指“个人、家庭、群体、社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的道路,也即是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反思自己,寻求改变,获得成长。”0}9}其内涵包 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助人和自助。简单来讲,“助人”就是给予别人帮 助,“自助”就是通过引导受助者本人挖掘自身潜能,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 自强”。“助人”到“自助”的过程,也如“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变化。也即,“自助”是通过“助人”需要达到的目标。

将“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着重把 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现代教 育理论认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的 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通过大学生主体认识、思考、实践后 完成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内化’心理过程”。「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 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助人自助”理念强调引 导和支持,主张案主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困境或难题,“社会工作者在整个 工作过程中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川这种“引而

不决”的理念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普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摒弃言之无物、空话大话的泛泛说教,在尊重学生兴趣、情感和己有经

验的基础上,适当举例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的价值 观和知识。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意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应提供一切有利资源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直接为大学生提供各 方面的服务和咨询。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心理、就业、人际、情感等方面 的问题,更要增强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解 决更多同类或更广泛的问题。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贝曾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要求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助”的同时,思 想政治教育者自己也要实现“自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者比学生的知识和阅历 都更丰富,但学习没有贵贱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和大学生互相学习、分享经 验,伴随着大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间不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 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 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忽视这种需要,心理和生活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 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完全的激发或发挥。同时,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 思想和观念无法做到整齐划一,需要也呈现出多样性。当前大学生是具有现实需

要的人。学者尚川教授认为,“学生主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重视;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强调单一的外部灌输,方法简单不具体,思维不灵活,习惯用标准

第五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管理在外科护士孕期间运用效果评价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护理人文关怀管理对临床孕期护士关心帮助由为重要,护士长运用以人为本增强管理水平同时促进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团结凝聚力,大家一起关心孕期护士。现将外科护士怀孕期间人文关怀效果好、孕期护士满意,经验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三年期间共有怀孕护士个。护士长实施人文关怀管理以孕期护士为本,重视关心护士。怀孕护士工作热情高、精神状态好在孕期请假少、很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均能顺利生子,孩子健康。

二、效果评价

R1在排班中体现人文关怀、外科护士工作量大、手术多、病人周转快,每个护士怀孕期间反应大小不一样,身体素质也有差异,根据护士怀孕反应以及孕期月份给予排班上照顾,适合上的班次,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以及孩子的健康发育,使孕期护士能够顺利度过十月怀胎。护士长给予真诚的关心、关注孕期护士。

2.2运用以人本原理、弹性原理积极调动孕期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关心、重视孕期护士、发挥孕期护士的潜能、让孕期护士感受到温暖身心愉快,快乐工作,在人文关怀下受益。

2.3减轻孕期护士的心理压力,外科护士每天工作量大,风险大、对于孕期护士心理压力更大、担心护理工作过强影响宝宝发育、自己身体也承受不了高强度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确保孕期护士切身利益、及时调整孕期反应大、突然有特殊状况的孕期护士休息。人文关怀渗透到孕期护士整个过程中,使孕期护士感到倍受尊重人格、人性的关怀。当心理压力减轻就能够更好地服务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三、小结

总之作为护理管理者,吸取先进的管理的管理方法人为关怀管理,不仅赢得孕期护士的发挥激发调动孕期护士的好评。激发调动孕期护士同时达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目的。

人文关怀管理以人文为本是整个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人文关怀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娜尊 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分析【J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02期

2郑晓云 韩萍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7期

3何月霞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效果观察【J】齐鲁杂志、2011年16期

下载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主体的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 而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尊重人情人性,在新闻采访......

    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关怀 通过这一阶段的网上培训,对“人文关怀”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文关怀有这样几个方面:对生命及个人独特......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摘要:本文简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以及人文护理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点。培植人文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改善护患关系乃至医患关系的重要突破口。......

    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

    作文立意中的人文关怀鹤岗市第三中学王丹作文立意中的人文关怀 鹤岗市第三中学王丹 中学教学改革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的......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摘要: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生存、人的理想等等密切相关。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指......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

    舒婷诗歌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考查论文发掘舒婷诗歌中的美与哲思 引言: 舒婷以特有的女性细腻而温柔的文字加以诗意化表达,让诗歌读起来流溢着婉转动人的旋律,......

    舒婷诗歌赏析

    双栀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