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时间:2019-05-13 08: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词鉴赏之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词鉴赏之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篇:诗词鉴赏之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几种类型

(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同情人民的疾苦

(二)建功报国1.建立功业的渴望;2.报国无门的悲伤3.山河沦丧的痛苦;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三)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隐逸之趣;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仕途失意的苦闷5.怀才不遇的牢骚6.思乡怀人的惆怅;7.离愁别绪的凄苦⒈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①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②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③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④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⒉咏史怀古诗①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②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③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①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表达对戍边(或离家宦游)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的思念②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③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表达对战争的厌恶。⒋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①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②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这类诗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⒌山水田园诗①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②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③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⒍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①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②托物

怀

遇的伤感。⒎即事抒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⒏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①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②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③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9.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10.闲适隐逸诗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11.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歌,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陶渊明:淡泊名利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手法王维: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刘禹锡: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表。杜牧: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温庭筠: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李煜

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苍凉悲壮。晏殊:明朗疏淡苏轼:雄健豪放。柳永:缠绵悱恻黄庭坚:流畅自然。秦观:情真意切李清照:婉约凄切。杨万里:新鲜活泼姜夔: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二、审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

class=“ad_box”>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二篇: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

诗歌鉴赏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 刘艳玲 【本课目标】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 内容的术语;

2、熟练掌握思想内容鉴赏题的答题 步骤和解题方法,能够学以致 用。【考点阐释】

2012年高考江苏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 ⑴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内容,如2009年广东卷;有的直接要求回答情感变化的过程,如2009年江苏卷;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化的解读。【知识链接】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术语: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别恨离愁 离愁别绪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羁旅之苦 客心之愁 物是人非 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例题精析】 [例1](2007??

卷)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

第三篇: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①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一句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②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

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

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边塞诗赏析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四、常用的评析词语: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豪迈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英雄气概昂扬精神厌战情绪深切同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

第四篇:诗词鉴赏与评价

首先,就诗词批评而言,随着一朵朵诗苑奇葩的次第绽放,诗歌批评之作也应运而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齐梁时代的刘勰提出来的,可遗憾地是《文心雕龙》并不是单纯论诗的著作。

第一部论诗的著作也是齐梁时代的钟嵘《诗品》,它全文才2400字,以摘句论诗的批评方式对两汉以来的诗人进行了品鉴。但他竟然在九品之中把开建安诗风的曹操列为下品,把陶潜、鲍照列为中品,反而是把名不见经传的李陵等拔为上品,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高度近视。

自北宋欧阳修首创《六一诗话》以来,一种新的诗歌理论批评形式――诗话、词话广泛流行至今不衰。它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以三言五语为一则,发表对创作具体问题以至艺术规律方面直接性感受和意见。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当属南宋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如果说诗品还算不上一本严格意义上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沧浪诗话》的问世可谓填补空白。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以《诗辨》为核心,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进行探讨,论诗标榜盛唐,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主张诗有别材说、别趣说、兴趣说、妙悟说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他讲求诗的意境超脱,他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其实北宋“三圣”朱熹也有文学批评,由于他是集此前理学家文论之大成,而理学又是元明清的官方意识形态,因此他的批评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如他批评不是就诗论诗,而是另起炉灶:高举理学的旗帜进行。大致相当于当年我们用政治标准衡量一切。在他看来,文学最多只是理学的武器和工具。如在文道关系上,主张道本文末与诗文妨道。也就是说诗人作家是否拥有先进的思想才是置关重要,写诗作文的好坏倒在其次。他在《读唐志》一文中对自古及到他时的文人墨客作了一个概要评价,结论是除了“古之圣贤”和一个“天然”陶潜,后来的人都是道德不纯正,为文都很少有价值,竟把千古文章一笔抹杀。他评杜诗说:“是无意思,大部小部无万数,益得人甚事!”

值得庆幸地是,理学思想虽被统治者利用而长期成为统治思想,但他的文论却并未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想,如若如此,恐怕早就是举国人民只有8个样板戏的萧瑟了。

最应重视的是民国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该著自问世以来,极受学术界推捧,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其独特在于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是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它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首屈一指作品。如他提出了“境界”说,用其统领其他论点,作为全书脉络,沟通全部主张。他不仅把“境界”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不仅是评词,也融就了其人生的思考于其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诗话和词话的区别。词是经过音乐陶冶的文学语言,自北宋后期发展到高峰才脱离音乐,成为文人用以抒情的的新兴诗体。既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因此词话亦可称为广义的诗话。若从历史上看,二者不同时期也还是有所区别。如北宋时大都诗话与词话混一,而南宋诗话与词话则相对分离,至清代词话更为独立。有人说词话摆脱作为诗话附庸的地位而自立门户,乃是词论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词的研究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固然有理,但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用这么壁垒分明,毕竟同属一个家族,既便是《人间词话》以词话相标榜,也仍有条目牵涉到评诗的内容,所以大可不必太机械较真。

有网友曾看“‘天纵伊夫无处不在”,几对所有读家词家都说三道四,便问天纵伊夫师从何处,看何书,要求共亨书目。盖因其看书杂,又不求甚解,无师自通,更害怕误人子弟,故不置可否地推托。其实历史上的诗话词话固然需学习,但一般而言,中国诗学独有的评点式、随感式的评论特色、以及行文中对诗家字号、官职等尊称的滥用,往往令初入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到是今人的像夏承焘等老先生的《唐宋词欣赏》之类的小册子或许可一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据说还有学贯中西的钱钟书的《管维录》,不好意思,我还没有通读全文,不好置评。窃认为,所谓学者为文,只因他们都生活在书斋或象牙塔里,又过于专注于所研究的学问,眼界过窄、就事论事或许是其硬伤。不是老王卖瓜,多关注天纵伊夫著的《天地诗话》,它是以世界眼光、当今视角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的品读,或许是你品读诗家词家的终南捷径。

一般而言,理论总是滞后于创作的。有论者研究诗话词话的形象化妙理奇思时说诗歌批评本身应成为一种富有文学创意的美学感受,好固然好,但难免本未倒置。殊不知文艺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还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更为重要。毕竟促进文艺百花园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才是人心所向,也是批评的目的所在。

其次,就诗词鉴赏而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在此我仅以我个人的观点从诗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两个角度来谈一谈我所欣赏的诗词之美。

意境美

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所谓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古代诗论家又称“境界”,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的。例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

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例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味之无穷。至于李商隐以《锦瑟》为代表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有意境的作品往往能使读者于微尘中见大千,有限中见无限,从而给人们的想像力留下无穷的余地。在诗词鉴赏过程中,读者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继续在作品中驰骋自己的想像。好诗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回忆、回味,是因为诗中的情景与意蕴与欣赏者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受有了某些契合之点,感到这诗先得我心,有一种知音之感,读后可产生一种类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陶醉!人们之所以喜欢幻想,是期望从日常生活的繁琐与争纷中得到某种暂时的解脱,在艺术美的幻境中享受思想的自由。它使诗词的深层含义日益丰富,异彩焕发,大大延伸了诗词的活力。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富多样的。或雄奇阔大,或旷放开朗,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淡泊静谧,或浓艳瑰丽。但以上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或崇山峻崖,横绝太空,或如大江横前,浪涛汹涌,或如迅雷疾电,走风连云。凡此种种,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一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王维之诗、柳永、李清照之词属于阴柔之美,其描写的意境,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静谧空灵,清丽婉转。此类作品长于抒发精美幽深之情,常以小巧、轻盈、柔和、典雅等感性形象,直接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从古至今,我国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恋情,文人淑女多愁善感、嗟离伤别之心理气质,“以艳为美”、“以柔为美”的审美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类作品的影响。只有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以在,也才能真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炼生动;要创造传达出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诗词语言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在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对比色,使画面十分绚丽,作者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特别是王维,被后人称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上面赏析的那首《山居秋暝》,就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画面。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蒋捷《一剪梅》写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词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写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毫无新意,味同嚼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

中国早期的四言五言七言古诗,虽无格律要求,但必须押韵。到了唐代,产生了律诗和绝句,亦即所谓格律诗。这种新诗体在句数、字数、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律。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古典诗词的“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大大增加了汉语言的表现力。诗词的对仗表现为诗句形式的建筑美,而押韵和平仄,则在听觉上造成诗的音乐美。节奏鲜明的诗词具有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韵致,读来琅琅上口,听来泠泠入耳,沁人心脾,豁人耳目。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戴叔伦“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对仗尚有许多要求,如平仄相对,虚实相对。

根据我个人的感悟,以下赏析了两首我很喜爱的诗词。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第五篇:评价思想内容(上)

评价思想内容(上)

【解题技巧】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感情,传递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尽管古代诗歌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通常具有一些“共性”。考生只要在平时复习中把握住这些“共性”,在考试时从诗歌的所属类型入手,便会加大解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考生可以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相关分类,如:送别类、怀古类、山水田园类、边塞类等。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都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命制。因此,由“点”及“面”是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可行方法之一。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诗歌思想内容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诗人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都是诗中的关键句。考生只要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中的“览古”,说明这是一首怀古诗;《出塞》《从军行》则表明这两首诗应是边塞诗。明确了这一点,考生在答题时就有了针对性。

4.意象。意象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达凄凉、哀伤之情。考生平时备考时可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注释。要将出现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注释对考生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注释中往往会涉及一些相关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等等。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思想内容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借助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表现手法。古代借景抒情类诗歌绝大多数是以乐景来表乐情的,但也有一些诗歌却是以乐景来寄托哀情。考生在解读此类诗歌时,不能被诗歌中明快的景象所迷惑而误解诗人的真实情感。

设问方式: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请概括诗人的情感。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若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作特别详细的解说。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②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1.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晚 秋

□庾 信[注]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注]庾信,南北朝诗人,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历仕西魏及北周,终老北方,此诗写于屈仕北朝之后。

1.简要赏析颔联中的“凝”“卷”两字。

答: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请概括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踏莎行 春暮

□寇 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

答: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①光阴能有几?金龟②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肥滤?年泪。

[注]①九十: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②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

1.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答: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1.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答: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答:

下载诗词鉴赏之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鉴赏之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鉴赏之情感(最终版)

    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词情感鉴赏 近几年“诗歌鉴赏”考查焦点对准了“情感”,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归到内在的品质鉴赏;当然,也暗合了高......

    曹操诗词鉴赏之短歌行

    曹操诗词鉴赏之《短歌行》  对酒当歌 譬如朝露慨当以慷何以解忧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我有嘉宾明明如月忧从中来越陌度阡契阔谈宴月明星稀绕树三匝 山不厌高周公吐哺 本......

    A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分析

    评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阅读训练和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一、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等。评析一部文学作品......

    诗词鉴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

    诗词鉴赏专题

    诗词鉴赏专题(2015-4-22)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②。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感悟篇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指导 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

    诗词鉴赏范文

    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 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