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小论文
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大家听说过这个故事吗?从前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打算从民间挑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原来,之前所有的花种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没有种出花的小孩最诚实,他不为当王子而作假,国王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孔子曾说:“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李嘉诚也说过,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少的个人无形资产。
今天我就谈谈“诚”,说说我们做人要诚实。近年来,“诚信”一词频频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甚至连高考作文里都充斥着它的身影。
“诚信”为何如此受众人青眯?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古语有云:“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二字重千斤。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没有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民族的悲哀。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追而求之,歌而颂之。诚信的故事俯拾即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纣失诚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忘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故我们不但看过讴歌诚实鞭打无信的故事,我们还传颂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无信”之类的民间谚语。不难理解,诚信是人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可如今,诚信这朵奇葩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凋零,枯萎,被人们遗忘,丢弃。不守诚信之风逐渐蔓延:曾惊动一时的安徽假奶粉事件,那些厂商为了谋取暴利,而不顾及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因此将人生定格在摇篮中,难道他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和道德观吗?还有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那些所谓的中国驰名品牌:三鹿、伊利、蒙牛等,他们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黑暗、贪婪的魔爪伸向一直相信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他们怎么忍心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失去生命的光彩?他们的道义去哪儿了?他们的诚信去哪儿了?
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在善良人们无奈与无助的背后,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
不要漠然地说这些与我无关,与同学约好时间却没有准时出现,在考场抄袭作弊,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与我无关?也许你还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作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惯性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诚信,是无价之宝,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的宝贵品质。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一个经常食言的人,久而久之定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会抑郁、不得志,其人生必将黯淡无光。恪守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我们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接班人的我们,有发自内心地问过自己;我诚信吗?我们能够挺起胸膛,拍着胸脯说:我从没做过有违诚信的事吗?可是,有些同学让我们大失所望:为了玩电脑,他们可以欺骗父母;欺骗老师,为了考试成绩好,他们可以作弊,抄袭,不择手段,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欺骗了家长,欺骗了同学,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失去了诚信,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是徒然!所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言行,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对于一个中学生,其道德就是宽容、诚信、勤劳、创新、奋斗!有人说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处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诚信准则。”而今,我们仰望苍穹,星空依然璀璨清朗,而俯察内心,崇高的诚信律令却需要我们在心中再次温习和呼唤。
朋友们,让我们每个人像爱惜生命一样,珍爱自己的诚信,做一个诚实的人。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诚信。”不要让诚信只在纸上出现,成为我们的口头婵。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所不在,让我们做诚信的主人。这样,我们的祖国建设将如日中天,欣欣向荣。最后,让我们同声呼喊“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第二篇:诚信小论文
诚 信
诚信是人的道德观念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守信誉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诚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它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桥梁。中国五千年文化更是以礼、信为主,孔子儒家思想也早已遍布天下。一个小孩从牙牙学语开始父母最先教会他的都是讲礼貌和诚实,我相信放羊的小孩的故事大家在孩童时都早已听过。诚信也早给我们烙下了烙印。
如果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加冷漠,朋友相处会变得多疑,社会将更加黑暗。试想一下有人经常跟你撒谎,突然间他说了一次真话,你还愿意去相信他么?诚信是处事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秦朝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敢于徒木立信,有了诚信做基础才能使法律得到实施。
而现在,人与人之间缺乏的就是这种诚信,他们看到的只是利益。他们为了挣钱能够不管别人的死活,地沟油、毒胶囊、毒奶粉、神农丹……只要对自己有好处昧着良心的事他都干。国家有政策他们就会有对策,我们不能整天的只知道教育孩子做诚实的事而自己却在撒谎。前几天我还看到过不好的现象发生,一个打扮时髦的妇女买了一捆菜给了卖菜大娘一张一百元的假钞。看到那个大娘因为一百元假钞在哭我很伤心,这一百元可能对那个妇女来说不算什么,可是这个大娘要卖好几天菜才能挣到这一百元。我真的不知道那位妇女在花那一百元的时候她怎么能忍心的? 我们虽然做不出多么大的业绩,但是诚信对我们来说还是能够做到的,为个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自身先要做好诚信。
首先,做到待人真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欺骗他人。人与人的相处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我们不能打破这个规律。
其次,要做到言出必行,我们自己说出去的话就要负好责任,既然答应了就要想办法去完成。做不到的事我们不能去盲目答应,不然到时候难看的还是自己。
第三,把诚信传承下去,好的传统我们一定要发扬,我们的国家会因为人与人的诚信更加和睦。
诚信的芬芳
如果世间万物的品格都有自身所对应的气息,那么诚信一定如同百花盛开一般沁人心脾。
中华民族历来便以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诚信之人,往往拥有人格的魅力。曾记否,曾子杀猪,商鞅变法?杀猪事小,可若没有小事也应讲诚信的品质,曾子,还会是那个纵横诸子百家的曾子吗?若没有商鞅“移木者赏百金”的诚信许诺,变法还能成功?秦国还能一统天下吗?
诚信就是百花园中最美丽的那朵鲜花,是群星阵中最闪亮的那颗明星,是热带雨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参天大树。拥有诚信,便是拥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拥有诚信,便会拥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兵戈频仍的三国有两位举世无双的武将:吕布和关羽。两位英雄武功盖世,威震四海。可是千百年来,人们都是推崇关羽,唾弃吕布,原因何在?关羽义重如山,信字当头,即使追随刘备,曹操已是头号敌人,也不忘当年之约放曹操生路。至于吕布,反复无常言而无信,有人骂他是“三姓家奴”,有人讽刺他为谁效力谁就得死,相比关羽诚信的光辉,吕布的渺小只能用暗淡无光来形容了。
还记得,晋文公退避三舍,才有了大败敌军的胜果;还记得李白与友人相约出游,友人路途暴病而亡,李白为友人守丧,甚至老虎来了也毫不退缩。哪怕死亡也不忘记友人与自己的约定,哪怕友人已逝也不忘带着友人的骨灰完成剩余的旅途。诚信本身并不困难,难的是面对失败的风险,仍有坚守“退避三舍”之约的勇气,难的是面对死亡威胁仍有勇气完成友人生前与自己的约定。诚信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便会拥有幽兰般沁人的香气,这香气终将千古流芳。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时诚信似乎很傻,很没有意义,因为诚信往往会伴随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让我们想想,也许下一个因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就会是你和你身边的人。或许违约失信可以获得一些的蝇头小利,可是当花失去香味时,再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凋亡的命运。诚信正是如此,它是人格之花的那沁人芬芳的来源,拥有诚信,人格便有了自己的灵魂。
诚信就是这样,香气迷人,沁人心脾,坚守诚信,便是在坚守世间最美的品质。
愿诚信之花永世开放。
诚信,为人之本
古语常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悠悠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沉淀出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果说忠孝是成人首责,那么诚信就是为人之本。一个时常失信的人,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失败的人生。
生命中唯一不可丢弃的财富就是诚信,没有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有一则寓言中的年轻人在海中遇难,他以一样精神换取上帝的帮助。如愿,他平安到达了一个经济繁华的城市,开始了他的事业,却久久没人和他交易——因为他抛弃了诚信。在许多人看来诚信并没财富来得重要,但他们忘了,没有诚信,即便现下财富再多,欺骗会把它压榨的一分不剩。丢弃了诚信,就像本该属于天空的雄鹰放弃自己翅膀,等待它的只有死亡。因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试想,濒临倒闭的海尔公司,如果没有厂长张瑞敏举着沉重的铁锤用诚信砸毁76台冰箱带给顾客的欺骗,怎会有海尔现今的成功。如若他们没有秉着“真诚到永远”的信念,诚信对待每一位顾客,怎会有这般具影响力的傲人佳绩。是诚信创写了历史佳绩,是诚信树立了张瑞敏的厂长威严!有如此诚信之人,但也不乏可笑的愚昧之徒,为搏美人一笑,周幽王以国家为赌注,以诚信为笑料,数次烽火戏诸侯,终落得国破人亡的结果。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而人铮铮铁骨能傲然独立,靠的就是诚信这根脊梁的支撑!
一支泠泠金步摇,可将一头乌丝装饰得金光闪耀;一抹浓厚胭脂粉,可将一脸岁月沧桑掩盖得光鲜艳丽;一袭华丽金缕衣,可将一身单调点缀得花枝招展。可光艳的外表永远只能表于外,无法成为自身内在的魅力。人们自信的认为,外表的华丽定能夺得他人青睐的目光,而内在的美与丑无伤大雅,然而一味的做足“面子”工程,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最终得来的结论只有一个——中看不中用!诚信于人是渗透人的灵魂的美德,是为人之本。人生本就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任你在其中挥毫泼墨,欺骗就是败笔的斑斑墨迹,可将一幅画卷毁坏,因为当木已成舟,就无物可遮掩它的瑕疵了。
第三篇:浅谈科研诚信小论文
浅谈科研诚信
摘要: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没有它,科学研究复杂交织的紧密体系将会以一种难以想象的、令人失望的方式土崩瓦解。科研诚信问题不仅为学术界所关注,而且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变化,学术不端行为滋生,通过学术不端行为获取声望、职位、利益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高校在科研诚信与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有所发生。科研诚信和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高校是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的摇篮,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社会风尚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词:科研诚信,成因,高校,学风建设
前言:“诚信”一般指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言行与思想一致。而科研诚信,是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诚信这个在商界常被人提及的明词,最近这几年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学术界。这是因为学术造假,学术腐败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引起了人民群众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于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换取一时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发展。同时,学风问题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国内外科研诚信简介
我国科研诚信状况(一)
我国确实发生了一些我国确实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对我国科研诚信影响极坏的学术造假案件,如2009年12月,英国的《结晶学报E》的编辑一次性撤消了井冈山大学钟华的41篇造假论文和刘涛的29篇造假论文。早在2003年Nature杂志就撰文指出,德国资深科学家认为,媒体越来越多有关学术不端的报道在损毁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在2010年4月举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年会上,有一个特别举措:一批院士聚集在一起专门召开半天会议,讨论有关中国研究人员在论文中造假的问题。
从自然科学基金委查处的学术不端案件中,约有80%的案件都发生在基金项目申请前和申请阶段,某些人为尽快获得基金项目资助而篡改研究背景和简历。而真正的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仅占204起案例的14.89%。当然,自然科学基金委查处的学术不端案件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科研诚信的状况。
(二)美国科研诚信状况
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部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S)与公共卫生与科学办公室(Office of Public Health and Science, OPHS)下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组织了一项关于美国HHS资助领域连续3年内科研不端行为的问卷调研,调研了美国605家科研机构中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外研究项目经费资助的2212名科学家(向4298名科学家寄发了问卷,回收了51%)。这2212名科学家中有164名(7.4%)回答观察到了201起疑似不端行为,其中,伪造或篡改数据占60%,剽窃占36%,相当于平均每年每百名研究人员发现3例。据此,保守的数据是在2007年获NIH院外研究项目经费资助的15.5万名科学家中,有2325起科研不端行为,不端案件占资助总数的1.5%[1]。
通过上述基于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都存在科研诚信问题。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学风浮躁、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等科学道德诸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有科学研究工作者个人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还有评价体系方面的原因等等。
(一)体制成因 科技评价机制和科学奖励机制失范。科学评价制度不尽合理。在追求数量的管理模式下,评价指标的单一性成为我国科学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好多评价指标只是为了迎合一时之需,在指标设置上多具有官员的意志的体现;再还有同行评议的不健全。无论是项目、经费申请的同行评议,还是成果鉴定的评议,科研项目报奖的评议,有些已经失去了学术研究固有的科学、公正和严肃性,由于功利色彩严重,渗透了许多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为了获得所谓的“成功”,请客送礼比比皆是。评议中规定的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和监督制度在科技评价中本是同行评价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严密性不够,或者是由于难于控制和操作等原因都形同虚设。再者,科技管理部门为获得短期效应,对同行评议有效性的疑虑和由此引起的对同行评议活动的行政干预,对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造成负面影响;另外,同行评议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科学不端行为,其中必然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也容易引发科学道德问题。
在科技管理制度方面,还有就是“官本位”对科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官本位”思想在我国已经成为学术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由于“官本位”和学术自由的矛盾,使官员对学术界过多的行政干预、长官意志限制了科学民主管理、学术自由和学者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在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不论学识高低,只要有一官半职,就可以凭借现有的官位搞一些特权,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科研项目和经费,进而在职称等学术地位上的晋升也是轻而易举的,在科研项目报奖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致在学术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一些年轻学者的科技价值观也起到了一些不好的诱导,有些学者一生以奋斗官位为科技目标。
科技评价的周期太短。为了短期达到学术的轰动效应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作怪,一项科研活动就要求在短期内出成果,出人才。学术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劳动,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往往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有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民主的学术评价氛围。目前,在一些学术评价体系中往往是对科研项目一年一个考核,半年一个评估,有些甚至是三个月或者半年一个考核。这使得有些学者不得不为考核费尽心机,拼凑文章、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无形中滋长了浮躁的学风和急功近利的歪风邪气。监督机制较为薄弱。一是不当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二是当不端行为发生后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时,对不端行为进一步蔓延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个体成因
一是科学道德教育的缺失。不端行为者中多数是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阶段教育以及科研实践中对科学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科技工作者所受的教育不全面,重科学知识教育,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教育;重政治思想教育,轻道德品质教育,把道德视为小节,以圣人道德教育代替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忽视道德底线的教育。
二是科学工作者缺乏自律,科研信用意识谈漠,科学道德意识薄弱乃至堕落。不良学风产生的原因中,到底外因还是内因是主要的?有人非常强调外因,但“内因”毕竟应摆在主要位置。外界环境,社会风气、立项评审、奖励乃至评级、住房分配等机制确实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另外缺少鞭策和教育等问题也还存在,这些都要进一步完善。但主要还是受不正当的利益驱动,唯利是图。这与历史上先贤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差不知有多远了。即使没有明文规定的道德规范,学术研究的基本道理也是显而易懂的。法盲违法乱纪只是极少数,违背科学道德的人中多数是明知故犯的。
(三)竞争压力和利益的驱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已经处处存在,在科技界也不例外。科技工作者群体中在项目经费、科研奖励、研究管理职位等方面必然存在一定形式的竞争,伴随一定利益的分配,从而给科技工作者形成一定的压力。不端行为者不能正当地对待这种压力,不能正常将其转化为努力科研的动力,而是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必然导致在激烈的科研竞争中产生一定的腐败和学术失范等行为。
(四)观念文化的落后 首先科学文化在我国欠发达,一些高尚的科学文化还未形成。西方是近代科学的发源地,科学的发展与相应的文化建设同步,而近代科学的功利化、科学工具性等影响远未消除,科学共同体的自主性不强,科学依赖政治或其他社会体现建制,因而自律性不强。在科技界,科技人员缺乏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机制和传统;社会对科学的认识程度还比较肤浅,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远没有得到普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误解和隔离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二是我国科学共同体一定程度上的封闭观念。甚至有的“唯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领域是一个独立和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之外的人无权对科学家的工作进行道德评价,这种错误观念对滋长学术不端行为有促进作用。三是诚信文化的缺乏。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科学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诚信”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较低,“信”,列在“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中的末位,信要从道、从义[2]。
三、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功能也不断地转变。18世纪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19世纪以后,教学与科学研究想结合,成为大学改革的方向。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上许多大学已不仅培养高级的科研和科研管理人才,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参与科学知识生产,而且与企业结合,直接参与知识应用[3]。
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知识的可靠性和研究成果的真实性是科研工作的基本规范,是科技引领未来、支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科研诚信,在任何环节上都要坚持客观真实;要尊重他人的优先权和知识产权,通过引证尊重和承认他人的成就,也要有勇气和胸怀尊重他人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批评与质疑。科学研究是光荣伟大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心气浮躁、急功近利,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学术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只有保持科研诚信,弘扬追求真理、追求新知的科学精神和崇尚理性、注重实证的科学传统,恪守严谨缜密的科学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有所创新,有所突破[4]。
科研诚信和良好的学风也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高校是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的摇篮,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社会风尚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科研缺乏诚信的学校,其学校信誉、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培养质量都会受到社会的怀疑;科研缺乏诚信、学风不正,不仅败坏了学校的声誉,而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各领域的工作,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负面影响[5]。
四、构建良好的学术风气
(一)深刻认识加强我国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自诞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作为崇高目标。纵观科学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求真务实、为真理献身的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一,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深远意义。现代化强国首先应当是创新型国家。只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迈进。
第二,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研究自十七世纪走出传统经院以来,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因此,科学探索往往伴随着荣誉、地位和商业利益,科研诚信问题开始浮现出来,一段时间暴露出来的学术不端和欺诈行为令全球科技界为之震惊。然而,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注定与科学无缘,缺乏诚信的学术更是没有希望。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讲:“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没有诚信,就会破坏科学研究的秩序,就会影响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和创造活力,科学事业将无法向前发展。
第三,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精神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科学家是全社会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之一,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能够产生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推动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术自律。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一些人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薄弱,有人甚至利用科研管理漏洞和机制的不完善谋取个人利益。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术自律,提升科学道德素质,是解决科研诚信问题的基础性举措,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第二,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引导学术诚信的良好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第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加强科研诚信既要靠自觉自律,也要靠监督管理。从世界范围看,加强科研诚信正从单纯依靠道德约束,向道德约束和监管惩处并重转变。近年来,我国制定发布了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我们要从维护国家科技事业的整体利益和科技界的整体声誉出发,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强有力的监管,抓住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加大监管力度,不留漏洞和死角。
(三)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形成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合力
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科技界形成了高度共识,要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第一,强化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宏观指导。科技部等十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这是在宏观层面上协调和推动科研诚信建设的积极行动。要落实相应的责任,形成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组织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科技人员自觉行动的格局。
第二,强化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各学术团体要建立适合本领域特点的科研诚信规范,参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科研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制度,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教育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检查,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
第三,加强科研诚信规范建设。要对科研诚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划清学术不端行为的界限,建立健全科研道德规范,明确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完善学术论文发表评价的制度。同时,通过培训和宣传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和要求。
第四,积极推动科研诚信立法。要把科研诚信立法纳入科技法律体系建设,加强诚信规范与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充实和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6]。
结语
诚信是科研的基础。诚信对于科学家至关重要,对我们也是如此。科学研究是求真的事业,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应该是科研人员本质的关键的一面,也应是其倾心竭力所试图达到的。在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之后,除了丰富的人类知识宝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及和平事业外,对科研人员本身来说,也提供了职业晋升、个人获益和自我满足的机会——这些只要是取之有道,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科研诚信是基本的职业道德,需要通过自律和他律来保持,不但个人要自律,单位也要自律。科研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努力的过程,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高校要营造促进诚信的科学研究环境,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又有章可循,使坚持科学诚信的人得到尊重和关心,违反科学道德的人受到批评和惩处。
参考文献:
[1] 陈越,方玉东.我国科研诚信状况浅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1,(4):70-71.[2] 王进东.打造诚信科研环境构建绿色学术生态[J].科学新闻,2008,(24):26-28.[3] 苏娜.高校科研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6).[4] 黄宇,李战国.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 蔡宇青,于娜,关蕾等.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初探[J].管理学家,2010,(10).[6] 刘延东,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4.[7] 邓一红.研究生科研诚信与科研道德问题探析[J].出国与就业,2011,(10).[8] 王国建,牛文忠,方丽等.恪守学术道德倡导科研诚信[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8).
第四篇: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去哪了
“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传统精神,陪伴着我们走过从幼儿开始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它是莘莘学子的力量源泉,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但是眼下,在全国很多高校里,诚信缺失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考试舞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随意毁约等等,这些行为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人们高度关注如何帮助这些还未长大成型而又即将成为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们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纲要》把诚信列为公民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中华民族传统的要求,容易被公民所接受和认同。
诚信包含诚实与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守信的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也是评判诚实的重要标准。学校德育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德育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对不同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来讲,诚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没有真实也没有了诚信。对少数学生中出现的“说谎献媚”、“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脱离诚信道德的“两种语言系统”,则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与引导,对不诚信道德开展批评与帮助,制止不诚信的“两种语言系统”现象在学校生活的其它领域进一步蔓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伦理对学校诚信道德建设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网络伦理以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诚信观念新颖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网络伦理是一种虚拟伦理,具有“数字化”、“虚拟化”运行的特点,学生网上的交流与沟通以字符为中介,可以“相逢对面不相识”,因而表现出非常自由、难以控制的虚拟人格,可以做出许多与现实人格不相适应的事情,表现出与现实社会诚信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这对缺乏分辨力、判断力的学生的诚信道德观念也产生着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年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首先,德育工作者要树立学生是学校诚信道德建设主体的观念。其次,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第三,形成诚信道德的舆论宣传。第四,建立相应的道德约束惩罚机制。第五,以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如果把诚信协议书和加修“诚信课”两个结合起来,诚信的“前门”、“后门”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的诚信意识何愁建立不起来,社会的诚信何愁不能确立?诚信的预置和后补都有积极意义,请大家以扶持新事物的态度,去呵护、支持这些工作创新,让它结出我们期待的“诚信果”。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在国内媒体上,“诚信”这个词是近些年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校园,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到街谈巷议,人们都在关注诚信.让人觉得它似乎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产物,一霎间成了热门话题。甚至有人建议开设一门诚信教育课,先从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什么是诚信”开始。
(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2)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诚信品格;(3)抓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4)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监控、管理力度,从制度上防止和杜绝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诚信?何为诚信?金钱?权力?地位?荣誉?不,都不是,它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人类有别于兽类就是人间不可磨灭的诚信,它与我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亲如一家;诚信是做人的资本,因为它是自我把握的尺度;诚信是一种道德上的准则,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彼此信任,平等相待.黄金屋――终有一日会在风雨的洗礼中褪尽颜色,颜如玉――终有一天会枯老成一副朽骨。而诚信却不,诚信它是生命的要求,历尽千年而不失生命的本色。
我曾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课堂上提问学生,为什么李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说:“因为他喝了假酒。”当然了,这是我们现代人对古人的另类“诠释”,也是对诚信的一个调侃。这与我们过去的轻信、盲从相比似乎是个进步。然而,当我们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冷漠、麻木时,就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悲哀了。不能不说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要做好人。”那些利欲熏心、丧失良心、把聪明用在造假和欺骗上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动摇的可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啊!诚信,这俩轻飘飘的字儿,到底有着怎样沉甸甸的内涵?我们诅咒那些坑蒙拐骗的人,痛恨那些造假卖假的人,鄙视那些不诚信做事的人,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呢? 尽管我们涉世虽浅,眼光虽薄,心灵虽弱,但凭着一份执著,靠着一份不辍,携着一份坚强,我们追求着一份美好的信仰,寻觅着永恒的美德,追求着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这就是诚信。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创造了,得到了,拥有了很多……梦想一个个变为现实,科技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物质生活经历了质的飞越。然而,站在新世纪通往明天的渡口,合上史册,掩卷长恩,我们在一路匆匆进取的步伐中又失去了什么呢?――是诚信。
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
有时候,一个人很可能代表了一个群体!很害怕有一天我们一边扇着自己的脸,还一边说不疼;很害怕有一天“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这句话会成为国际流行语。我们都不希望我们这群被称做中国人的群体,被旁人瞧不起。不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因为有我们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愧!那么你,一个中国人,一个或迟或早,会成为孩子父亲或母亲的你———今天又诚信了吗?请问心无愧地说!今天你又诚信了吗?别说这与你无关,只要你还是炎黄子孙,就挺直了腰板,让诚信成为你的身份证,让咱中国人成为诚信的代言人!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诚信是通往灵魂高贵的门,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门,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门,是通向美好理想的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门。诚信是你流下悔恨眼泪之后的知错即改;诚信是你写下奋斗目标之后的脚踏实地;是你承诺孝敬父母之后亲手为他们端来的一盆洗脸水;是你承诺勤奋学习之后亲手为自己点燃的一支夜读的蜡烛;是你发誓远离网吧之后,第一个坐在书桌旁安心读书的星期天;是你发誓不再抄袭作业之后第一次苦思冥想皱紧的眉头…… 诚信是大学生的一张身份证,诚信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责任。面对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握诚信着张盖有特殊印迹的身份证。拒绝弄虚作假,诚信做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重新树立诚信的中华传统美德,更好的成为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发展。
第五篇:诚信论文
浅谈班级中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从古代便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它告诫人们: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孩子,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失去诚信,在交际上会失去朋友,在商业场上会失去顾客,做学问弄虚作假会一无所获。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今天,在小学生中进行这项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使爱祖国、爱集体的思想更好地深入幼小心灵。下面就我班有关诚信教育略谈几点:
一、通过认知明理,进行诚信教育。
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便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不说谎话”入手,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通过班会、午会或十分钟队会等逐条宣讲,让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既不自欺,又不欺人。同时教育他们,作为学生,从听课、做作业、值日、劳动等具体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达到校内校外一个样,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
二、通过营造环境,优化诚信氛围
良好的诚信氛围,有利于学生感知诚信的真谛,启发学生诚信的行为。优化教室环境也是诚信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们教室正前方悬挂着五星红旗、国旗右下方贴有《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教室里还设有有图书角、黑板报、诚信专栏,在诚信专栏中张贴着《一(2)班的诚信公约》和《诚信小故事》。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象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诚信的养成。
三、通过检查督导,渗透诚信教育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为了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我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立了小小监督员,开展“诚信伴我行”的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
四、通过树立典型,激发诚信情感。
怎样就是诚信?怎样做才是诚信的行为?要让学生有样可学。榜样作用是很重要的。
1、教师与家长的示范
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负有教导孩子的义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提及要做的事就得信守诺言,而不应该因为自己是大人、长辈,就可寻找借口,弥补自己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果这样,久而久之,也会促成孩子坏毛病的形成。
教师与学生接触多,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做到诚实、守信,无论在工作中,在与学生相处时,在生活中,都恪守诚信,做好学生诚信的模范。
2、学生示范。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公德行为习惯养成,并在学生中发现诚信的先进事迹,评选“诚信小标兵”,树立榜样并加以宣传,以舆论导向,造起诚信的声势。
诚信是明月一样莹洁透明的心灵,诚信是积累在智慧心底的金子,在当今世界中,谁守住了诚信,不为利诱、浮躁而心动,谁就成功的维护了诚心的尊严,人格的力量。
孩子还小,思想和品德都未定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抓紧实施诚信教育,时时事事处处都不放过,有理有利,让他们从小养成道德好品质——诚信。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