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时间:2019-05-13 08:5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地质学基础A卷答案

一.FFTFTFTFTT(每空1分)

考二.(每空1分)

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试2.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3.走向、倾向、倾角 4.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崖

答5.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6.方解石、磷灰石、刚玉 三.解释(每个3分)

案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岩石: 在各种地质作用,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不3.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经过计算求出的,它是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

得4.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5.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成岩作用及其主要类型

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1过分)。

成岩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压固作用(1分);2)脱水作用(1分)3)胶结作用(1分)4)重结晶作此用(1分)

2.简述变质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线 答:当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要随之发生变 化,从而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变质作用(2分)。引起岩石变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物理条件主要是指温度和压力(2分),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析出的气体和溶液(1分)。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的类型。

答: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分)。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3分)。4.简述地层及地层的划分依据。

答: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2分)。地层划分的主要根据如下:

1)沉积旋回的变化(1分)2)地层的接触关系(1分)3)古生物(化石)(1分)

5.简述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第四纪沉时期地理环境演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1分)2)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1分)3)经历了第四纪大冰期(1分)

4)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和矿产资源丰富(1分)5)人类的出现(1分)

五、图解(15分)

1.由老到新写出图中各地层名称(要写出界、系、统)(每列1分,共5分)。

白垩系

K

中生界

侏罗系

J

中生界 石炭系

C

古生界 泥盆系

D

古生界 震旦系 Z

元古界

2.写出上图中下列岩层接触关系(每个2分,共6分)

Z与J:角度不整合;D与C2:假整合;J与K:整合 3.标明上图中断层类型(每个2分,共4分)

考正断层、逆断层 六.问答题:(15分)

如何证明不同时代构造运动的存在?

试答:对于新老构造运动我们研究的方法有所区别,论述如下:

答1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而构造运动常控制外案力地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和速度。如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以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堆积地貌。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用地貌方法研究新构造运动,是特别重要的方法。不(2分)

得2)测量数据:对于现代构造运动,在短期或瞬息间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激光测远)、天文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线)高程和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超的方向和速度。(2分)

2、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过(1)地层厚度(1分)

由于构造运动常常交替进行,下降运动引起相应的沉积,而上升运动则引此起沉积中断或沉积物的剥蚀,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岩层总厚度乃是升降幅度的代数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下降的总幅度。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线 进行地层厚度对比,即可了解当时下降幅度及古地理基本情况。(2分)(2)岩相分析(1分)

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或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岩相常有不同。同一岩层的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的差异。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2分)

(3)构造变形(1分

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推测其受力的方向、性质、强度及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等(1分)。

(4)地层接触关系(1分)

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下来各种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平行部整合接触和整合接触,它们是构造运动的证据。整合接触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过显著的变化;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过极大的变化。(2分)

第二篇: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安庆师范学院

2008—2009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地质学基础

院系______

___ 专业___

_____ 班级___

____ 姓名_____

学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得分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空1分,共10分)()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为65%以上。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岩。()8.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得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球外部层圈从外到内分为:()、()和()。2.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4,6,8的矿物分别是()、()和()。3.通常将成岩作用分为四种方式,分别是:压固作用、()、()和()。4.地震按成因分哪三种主要类型()、()和()。5.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和()。6.中生代是由()、()和()三个纪组成。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得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矿物: 2.岩浆:

3.断层:

4.地垒 5.震级:

得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什么是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2.什么地震带?世界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如何? 3.简述地层及地层的划分依据。

4.简述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的类型。

5.简述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得分

五.分析下面的地质剖面图(16分)

(1)从左到右用大写字母A、B、C标明图中存在的各个断盘,并说出断层的上盘、下盘、上升盘和下降盘。

(2)判断褶皱、断层F1和F2的大致形成时代。(3)Є1和S2、S3与C1、C1与N的地层接触关系。(4)分析该地区的构造发展史。得分

六.论述题(14分)

如何证明不同时代构造运动的存在?

第三篇: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答案(B卷)(范文模版)

2008级地质学基础B卷答案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空1分,共10分)TTTFFFFFFF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考1.地壳、地幔、地核 2.磷灰石、石英、刚玉 3.温度、压力、活性熔融体

试4.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5拉张型、挤压型、剪切型 6.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答7.野外调查、历史比较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案1.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岩浆岩: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不3.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4.地垒;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其两得侧为下降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垒

5.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烈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地超震烈度也不一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什么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此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线 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层理构造主要有水平层理、波 状层理和交错层理(3分)。

层面构造:沉积岩层面上保留的一些由于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如波痕、干裂生物痕迹等(2分)。

2.什么是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就叫变质作用(2分)。

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混合岩化作用(3分)。

3.什么地震带?世界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如何?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1分)。从世界范围看,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致,主要集中在:

1)环太平洋地震带(1分)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1分)3)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1分)4)大陆断裂谷地震带(1分)4.简述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的类型

答: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分)。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3分)

5.简述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第四纪沉时期地理环境演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1分)2)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1分)3)经历了第四纪大冰期(1分)

4)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和矿产资源丰富(1分)5)人类的出现(1分)

五、图解(15分)

1.由老到新写出图中各地层名称(要写出界、系、统)(每列1分,共5分)。

白垩系

K

中生界

侏罗系

J

中生界

试石炭系

C

古生界 泥盆系

D

古生界

答震旦系 Z

元古界

2.写出上图中下列岩层接触关系(每个2分,共6分)Z与J:角度不整合;D与C2:假整合;J与K:整合

案3.标明上图中断层类型(每个2分,共4分)正断层、逆断层

六.(15分)

答:对于新老构造运动我们研究的方法有所区别,论述如下: 1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而构造运动常得超控制外力地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和速度。如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以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堆积地貌。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用地貌方法研究新构过造运动,是特别重要的方法。(2分)

2)测量数据:对于现代构造运动,在短期或瞬息间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此(激光测远)、天文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线)高程和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2分)

线

2、老构造运动的证据(1)地层厚度(1分)

由于构造运动常常交替进行,下降运动引起相应的沉积,而上升运动则引起沉积中断或沉积物的剥蚀,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岩层总厚度乃是升降幅度的代数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下降的总幅度。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地层厚度对比,即可了解当时下降幅度及古地理基本情况。(2分)(2)岩相分析(1分)

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或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岩相常有不同。同一岩层的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的差异。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2分)(3)构造变形(1分

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推测其受力的方向、性质、强度及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等(1分)。

(4)地层接触关系(1分)

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下来各种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平行部整合接触和整合接触,它们是构造运动的证据。整合接触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过显著的变化;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过极大的变化。(2分)

第四篇:地质学基础习题(定稿)

地质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岩石圈;

2、解理;

3、岩浆作用;

4、三角洲;

5、变质作用;

6、地层层序律;

7、地震烈度;

8、产状;

9、矿石品位;

10、地质环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2、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黄铁矿 B.辉石 C.闪锌矿 D.萤石

3、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

A.侵蚀作用;B.刨蚀作用;C.溶蚀作用;D.潜蚀作用

4、河水流过弯曲地段,其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进,这是由于()A.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B.河流的沉积作用及河流袭夺所形成; C.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向源侵蚀所形成;

D.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5、在下列各组岩石中,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砾岩、页岩、泥岩、灰岩 B.砾岩、页岩、泥岩、板岩 C.板岩、千枚岩、片岩、页岩 D.砂岩、灰岩、页岩、板岩

6、下列各组岩石中均属区域变质岩的应是()

A.角岩、片岩、片麻岩 B.板岩、千枚岩、混合岩 C.片岩、板岩、千枚岩 D.角岩、矽卡岩、板岩

7、晚古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是()

A.志留纪 B.石炭纪 C.二叠纪 D.三叠纪

8、群、组、段等单位是()

A.时间单位 B.生物地层单位 C.年代地层单位 D.岩石地层单位

9、确定背斜或向斜的主要依据是()

A.两翼地层的产状 B.核和翼部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C.地形的高低起伏 D.转折端的形态

10、潜水应属于()

A.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B.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的重力水;

C.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D.包气带中的重力水;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壳中克拉克值前三位的元素依次是、和。

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

3、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和 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

4、根据岩浆冷却凝固成岩的环境,将岩浆岩分为、和

三大类。

5、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和。

6、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和。

7、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和。

8、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和。

9、地层的接触关系一般有、和 三种。

10、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以分为、和

三种类型。

四、简答题(前两题每题6分,后两题每题9分,共30分)

1、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

2、简述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概念及其对河流地质作用的控制作用。

3、简述确定不整合接触的主要标志及其形成时代。

4、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状况及据此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

第五篇:地质学基础 笔记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1

章大港 地质学基础

绪 论

一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主要是地球表面;地质学重点研究地下。2研究内容包括:

1)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过程 2)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4)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5)地质灾害 3 分支学科:

a矿物学、岩石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b构造地质学(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规律)c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规律)

d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方法)

e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防灾及保护和利用环境); 二 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特点:

a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周长4W公里,表面积5亿平方公里、化学成分及化学元素的特性、晶体结构、气体分子的特征)

b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各圈层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大陆海洋丘陵等)

c 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6亿年、海陆形成、山脉形成缓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天气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等瞬间的)

d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及有序性(不可逆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具有内在规律是重要的研究任务)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自然界是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像野外的地质调查、水系与水文调查、自然地理调查、土壤调查、资源与环境调查等等;石油工业的区域地质调查…)

2)仪器观测(是获取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资料的重要手段;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参量的静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为我们科学的分析和推理提供了依据)

3)大地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和大地三角测量,21世纪的海洋测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激光测距、人造卫星定位技术,即GPS技术)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等,来获得大区域的动态资料)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对象中提取所需要的各种样品和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物质成分、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形成历史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并且来通

过我们设计的科学实验来分析和推断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等)

6)历史比较法(地质学中的最基本方法。总体思路,即将今论古或称现实主义原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7)综合分析(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地球科学必须采取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自然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自然过程的多解性(不确定性),决定要了地质学要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可缺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向各个领域都有渗透;数据量大、模拟的演变过程太复杂、靠计算机模拟很快,结构只管。最早的应用领域:一是军事领域,二是地球物理学勘探领域)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1)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各种数据,样品和其他资料(包括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已有的各种资料和成果等等。2)归纳、综合和推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综合,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通过生产实践活科学实验来证实或检验推论是否正确,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三 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

地球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阶段(17世纪以前)

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7-19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至今)

现在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地球科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四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理解与记忆,看图作图、想象与推测、培养兴趣)性质:基础性

内容:地球概述、地质作用、矿物、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相、地层、地质构造 重要性: 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于深埋地下的岩石孔缝、裂缝之中,油气藏作为含有油气的地质体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各项工作都是在地质研究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分重要。谁掌握地质知识越丰富,将来工作中就越有成效。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2 主要名词 概述 表面形态 高低不平65%陆地在北半球(陆半球)35% 南半球(水半球)2 物理性质 3 地球结构 4 地壳物质组成

1地球形状、大小(大地水准面)接近椭球体 形态特征 有一系列呈弧形或线状展布的山系 有众多湖泊和河流组成的水系 地表形态 山地 丘陵平原 高原 盆地 裂谷 海底表面形态 海洋 :洋 海 陆间海 陆缘海 洋(中)脊、洋隆 海岭 大洋盆地 海山 岛弧/海沟 大路边缘: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2物理性质 密度及变化 推测地内必有密度大的物质 压力及变化

地球重力 重力变化,重力异常,重力勘探

(我国重力分布 地球内部重力变化)由于地质构造,造成重力异常 大地地表形态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 相对高差200米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先对高差200以下平原:面积广。坡度平坡脚不明显 高原;海拔600米以上

盆地; 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凹下且平

裂谷;路上宏伟的线状低洼谷,长几千公里,宽几十公里两侧或一侧为裂谷 海地表面形态

陆缘海受岛屿或半岛环抱 陆间海;位于两大陆之间的洋脊海岭 海底的山脉叫海岭贯穿洋盆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岭 其顶部中央有裂谷的称脊或洋中脊;顶部伍明显中央裂谷的称为洋隆.大洋盆地 地球表面最大洼地

海山

洋底孤立龙骑地形 h>1000m 多成圆锥形

岛弧与海沟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3 第三讲 地球的磁性

地磁场

地磁三要素 磁偏角 磁倾角 地磁场强度 地磁场变化(随时间的变化)短期变化 磁暴 长期变化 地磁异常:实际观测的地磁与地球正常场的差异 磁法勘探

古地磁:地质历史时期的磁场 4地电

与地内物质的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根据大地电磁场的分布及其频率的变化,可研究地球内部高导层的分布及深度 地电异常:指示矿体或地质构造的存在 5放射性

主要在地球表层

岩浆岩中

6地热 来源放射能

重力能 旋转能 太阳辐射能 地球从表到里 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地温梯度

地温级 热流 地热异常 地热 勘探

7地球的弹塑性:表现地震波 固体潮 地球形状,赤道突起

是地内物质能发生变形 运动和位移的重要原因

地震波传播特点是了解地内各圈层物质特性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地震波速大小与介质有关 体波(纵、横)面波 地震勘探 3 地球的结构

内圈 两个地震波速变化界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低速带(范围划定看不清)弹性、密度,压力等的变化

内部全层划分 地壳(结构)地幔(俩面之间)地核 范围,特点等 外圈 大气圈(结构)水圈(可循环,地质作用主要动力来源)生物圈

内圈结构 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深度,说明成分或物态上有变化 横波(s)纵波(p)有折射和反射 地壳:特点 4 岩石圈 软流圈 4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组成 分布特点

矿物 岩石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4 第二章 地质作用 作用 概念 类型 能量来源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能引起,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地壳 地震。外动力地质作用(外能引起,作用在地壳表层)风化 河流。类型:内、外

内: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升降、水平)褶皱 扩张 变形。构造运动:现代、新、古 地震 类型 参数 地震带 3岩浆作用 概念 特点 成分

特点成分:硅酸盐为主,次为金属硫化物 氧化物 富含水蒸气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挥发组分 温度:无法直接测量 实验模拟测量 火山喷发:火山弹 火山灰 火山尘 类型:火山作用 侵入作用 岩床 岩盖 岩盆 岩基 岩株 岩墙 活火山分布(与地震带分布联系)火山的各个部分

岩浆起源 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局部熔融 一元论 多元论 岩浆演化

分异作用(液态 结晶前发生,重下轻上;结晶 结晶过程中发生,重沉轻浮)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活动过程中,融化围岩改变自身成分 强弱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岩体规模、热力条件、围岩性质等

下载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学基础课程

    ***地质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岩石圈的表面形态 二.洋底地形 (一)大陆边缘 大陆与大洋相连接的过渡地带,称大陆边缘。 1.大陆架 (陆棚)是指围绕大陆分布的浅水台地,......

    地质学基础复习

    2016年 园林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符号为要求园林专业重点章及内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 二、选择/填空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外力地质作用的......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

    地质学基础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中试卷(1) 地质学基础 一. 选择题(在正确答案号码上画上√)10分 1.花岗岩属于--------- (1)中性浅成侵入岩;(2)、酸性深成侵入岩;(3)、基性......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

    地质学基础习题

    地质学基础习题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矿物:7.向斜:8.转换断层:9角度不整合:10断层:11磨拉石建造: 12背斜:13沉积相:14矿物:15倒转褶皱: 第 1 页共 3......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样卷(16套)汇总(优秀范文五篇)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样卷(1) 地质学基础 一. 选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花岗岩属于--------- (1)中性浅成侵入岩;(2)、酸性深成侵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