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免费怎样阅读的文学名著
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黑龙中学
余建立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只教一”的观念,应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教科书,又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中外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精品。它以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新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此算来,整个初中阶段文学名著阅读量将达十部之多,由此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文学名著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那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开展阅读文学名著活动,提高文学名著的阅读质量,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冷言冷语的导向,读书的兴趣需要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伊始,务必向学生讲清开展阅读名著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阅读名著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兴趣,正如英国科学家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说的那样: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人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只有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读书,乐于读书。
二、精于选择: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中外文学名著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加上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最好选择思想内容,语言文字都好的作品,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需要泛读。正如培根说的:“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要中。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需要泛读,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三、注重指导:
面对知识的海洋,怎样读书效率高,收获大,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在阅读名著活动中,教师就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介几种读书方法:
(一)浏览:就是知其大概,无须深入钻研。一本书是好是坏,你喜欢不喜欢,是否值得认真一读,首先要浏览一下,看看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插图,这样可以大体了解书的内容和特色。浏览,可以广闻博识;
(二)略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此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
(三)精读:就是认真。精细地阅读。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读书法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会。”意思是说: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导;对于阐述道理的好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精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名著名篇。
(四)质疑: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读书经验之谈。读书贵在有疑,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才能真正深入,领会,学有所得。
(五)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篇名著,要求学生不妨将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抄在笔记本上,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这样不仅积累了词汇,巩固了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高中生如何阅读文学名著
英国的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文学名著更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其营养价值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散文大家刘白羽所说,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高中生如果能广泛认真地阅读文学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获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我们应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读什么?
建议同学们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20种读物:《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坷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这些读物不可能一个学期读完,应制定一个恰当的阅读计划,分段推进。
二、读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为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而读。阅读名著是课堂学习之外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大手段。其二,为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读。阅读名著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不同作家在选材、构思、立意方面的不同之处。其三,为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而读。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特点,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布局谋篇的手法各不相同,阅读名著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经常阅读名著的同学在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都会比别人高出一筹。
三、读的方法有哪些?
1.标注式。在读的基础上,碰到有不理解或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及时在文本中画出。人们习惯用的符号有以下几种:“……”着重号。点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词句下面。“口”方框。画出文章中的生字,难词。“——”直线。画出文章中的难句。“~~~”波浪线也叫曲线。画在文章中精辟的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填补号。用在文章语句中表达不完满,需要作一些填补的地方。不管你用什么圈点符号,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什么方面的意思要始终一致。二是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不然把别人的书画得很乱,是不礼貌的。
2.笔记式。做读书笔记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卡片式笔记,将摘记的内容分类记在备好的卡片上。二是摘要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将其重要内容或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三是是读后感式笔记,也就是针对书中的有关内容,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写出体会。做读书笔记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边记的习惯,持之以恒,必将受益非浅。读书笔记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运用,都证明了阅读时做笔记要比不做笔记效果好得多。读书笔记是科学地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评点式。评点,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文顶端和旁边及边缘空隙处,对文中的一部分用简短的文字给一扼要的评价和提示。评点阅读对提高分析、理解、鉴赏的能力大有好处。评点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旁批,即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提示。如:他那些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旁批:“一”字传神)其二是行批,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文章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进行简单的评点。例如:“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多……”我的话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行批:写出了自己的矛盾的心理。)其三是眉批,即在标画的基础上,在书页的天头或地脚处写上简单的心得、体会、评语或疑问等的笔记方式。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规定:“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其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初中生阅读量不少于400多万字,每学期不少于读2部名著。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普遍疏于阅读,知识面狭窄。去年曾有人对50所中学的10000多名初中生进行中华文化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完全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占6.4%,读过与现行教材内容相关的10种经典选本的占4.9%。从这一惊人的数字可见当前的青少年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以至出现口头语言的奇腔怪调,书面语言上的支离破碎的语法,以及杂乱无章的行文等严峻的语言文化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觉得倡导学生主动品读名著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研究资料表明,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密切关系。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目标的人,学习兴趣浓厚而水平高。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知识经济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对于知识技术的价值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科学、有效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规定初中生的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旨在让学生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因为书籍会向他们展示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它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另一方面学生仅靠课本的文章获得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生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他对阅读即使不感兴趣,但由于学习目的的要求,也会对阅读产生间接的兴趣。这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基础。
(二)采用间接法和诱导法,充分利用个人已有兴趣的迁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关注学生感兴趣、乐接受、易理解的生活热点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诱导学生“移情别恋”自主地阅读有关书籍,满足学生积极 向上的心理、认知需求。享受阅读名著的快乐。例如可以针对从学生热衷的影视、音像文化入手,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去探求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利用学校广播,每天播放张悦楷播讲的《三国演义》,每到精彩处那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让学生“恨之入骨”,由此吸引大批学生阅读原著,先睹为快。针对学生痴迷打游戏机,可利用网络游戏引导他们去解读中国的、世界的名著知识。我班上的一批游戏机迷,常因打机,通宵玩游戏而不完成作业,上课打瞌睡,甚至旷课。为此,我曾头疼不已,后来,我让班上的游戏机迷举办“网络游戏《西游记》与《西游记》的异同”的活动。我惊喜地发现班上的游戏迷为找资料变成了书虫,总往图书馆里钻,有的变成了网虫,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资料丰富而充实。这次活动办得很成功。活动的开展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甚至自发的接着举办了“网络游戏《红楼续梦》与《红楼梦》的异同”的活动,学生说起名著知识滔滔不绝,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三)利用悬念法,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程内容有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课程内容综合化,便于老师在教学中联系课外读物造成悬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阅读的兴趣。
例如讲授《荒岛余生》时,学生了解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为什么会陷身荒岛?”“他如何度过28年的荒岛生活?”因为对鲁滨孙的命运极其关切,学生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热潮。由此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讲授《绿色蝈蝈》时我向学生推荐《昆虫记》的内容,学生兴致很浓,很想了解得更多、更深,我抓紧机会向学生说:“你们还想知道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吗?如果想那就请阅读《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吧!”学生的好奇心变成了阅读的兴趣,主动去探索书中的奥秘了。
二、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一)把名著阅读引进课堂 打通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落实以下措施:
①时间落实。把“名著阅读”的时间列入课程表。具体课型有:a、推荐读物课
b、阅读方法指导课
c、自由阅读课
d、阅读汇报课
e、阅读欣赏课
②读物落实:图书馆有足够的书籍,便于学生自由借阅。
③笔记落实: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写读书笔记(摘抄式、提纲式、感想、评议等)。
④指导方法落实:安排略读速读精读训练,教给学生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⑤活动落实: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连续性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同时,制定有效措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态度,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把名著阅读内容引入课内
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当这些知识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时,不失时机地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理解名著。例如欣赏《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及《观沧海》引出对曹操这一人物的鉴赏。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作文《我心目中的曹操》。并随机抽取作文让学生读、让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总结、学生写评语。由于学生做了点评的主人,他们主动参与、踊跃发言、个个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热情空前高涨,也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三、自主交流,质疑解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阅读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要想学生读书收获大,就要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解惑。
(一)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合作探究阅读。如: ①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②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③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④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二)鼓励学生读书生疑
爱恩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明确阅读探究的目标,也是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全班作交流的必要条件。我安排读书组长每天收集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对提出有讨论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奖励。例如学生提出:
1、《水浒传》的女人地位遭遇与《红楼梦》中地位的遭遇有何不同?
2、刘备论武艺比不上关羽、张飞,论计谋比不上诸葛亮,好像没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能让那么出色的人忠心耿耿地为他打天下呢?
3、日本商人为什么掀起“三国演义”热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值得表扬的。这一措施鼓励学生敢问、会问、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阅读活动更深入,参与大更广泛,达到培养学生读书生疑,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
(三)合作解疑
学生的疑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交流解疑。小组解答不了的,由小组代表质疑,全班共同合作解决。这个自主交流阶段,应该促成学生广泛思考、发言、甚至形成讨论和争议的局面。
例如学生阅读《水浒传》后提出三个很好的问题: ①、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人的相同点有哪些?
②、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人上梁山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与他们的出身、性格有关系吗?
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这来自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探究思考。先组织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情节进行逻辑思考,再把结果表述出来。这种讨论,大大活跃学习气氛,更丰富了知识,让学生把名著读“厚”。由此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阅读的热情。
四、注重评价与展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
(一)注重评价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次活动没有一个公平科学的评价,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评价时我力争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例如: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问题奖,最有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2)坚持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以改变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只能被评价而无法参与评价的状况。
(二)展示阅读成果
根据激励和反馈原理,我注意架起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的去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态度容易形成学习动机,否定的态度容易消退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成果对学习动机有反馈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取得好的成果的喜悦,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评选读书积极分子”的活动,树榜样,使学生有成功感。(2)开展新书推介、“每日新知,与你分享”的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及感受。这一活动使学生介绍新知识时,得到大家的赞赏,这种成功的喜悦可以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独到见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在书籍中去探宝。(3)办手抄报,学生的杰作真让人眼前一亮,如“我与曹操对话”“鲁滨逊只求生技能”等。(4)“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5)举办“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打开名著,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劳苦百姓,引导学生与他们心灵对话,与前人进行交流,由此贯通华夏千年,通晓世界发展史,其乐无穷。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合作无间的关系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
这样开发利用了名著阅读资源,学生阅读的范围广了,知识面广了,就更能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人生伴侣。
第四讲 如何开展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重点提到:“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 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300 万字。”并在附录中列出了 20 余部推荐书目的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共同思索的问题,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如何开展
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十分必要,已经成为定论。但课堂时间有限,倘若每节课都开展阅读名著的活动,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
有些教师每周抽一节课时间带学生去图书馆开展课外名著阅读,但能够借到规定必读的文学名著往往寥寥可数,无法满足全班学生同时阅读的需要,借不到名著的学生乘机随便拉一本画报,看得津津有味,结果一次课外名著阅读活动仅仅流于形式。而且文化底蕴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每周仅象征性地搞一两次经典名著阅读,是远远不能让学生感悟经典、增加学识的。
有的教师则把名著阅读放到假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读《三国演义》等一两本文学名著。这样做固然避免了对课堂时间的冲击,但一个寒暑假看两本,三年积累下来,总共才 6 本,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三年的时光仅仅读了 6 本经典名著,不是太可怜了吗?而且假期让学生阅读名著也难以监控,有些教师采取让学生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的做法,来检查落实。但仅写几篇读后感毕竟不能真正实现学生所需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阅读经典必须从平时做起,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对新大纲推荐 20 部经典名著,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学年全部读完。一般来说,每个学期有 20 周教学时间,如果学生每 4 周读完一部名著,一个学期就可以读完 5 部,一个学年就可以读完 10 部,两年就可以读完 20 部名著!事实上,每 4 周读完一部名著并非空想,新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600 字,如果学生坚持每天在完成作业之余,拿出半个小时进行名著阅读,那么一天就可以读完 1 万 8 千字,一周就可以读完 12 万 6 千字,4 周就可以读完 50 万 4 千字。推荐书目中,篇幅短的如《老人与海》只有 5 万字,篇幅中等的如《围城》不过 25 万字,篇幅最长的如《三国演义》也顶多 80 万字。篇幅短的可用 1 周读完,篇幅长的可用 7 周读完,平均下来,每 4 周读完一部名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何况每个学年都有寒暑假,可以用来阅读篇幅最长的名著,从而缓解平时阅读名著的压力。
笔者曾经试验开展“名著研究”活动,规定学生每 4 周阅读一部名著。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天抽出半小时进行名著阅读,因为学校图书馆备存的相关名著有限,笔者便通过互联网将新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的 20 部名著全部下载到校园网上,供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上网阅读,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在不同地点阅读同一部名著的需要。配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笔者每周还抽出一节课专门进行“名著研究”,其中第一周和第二周进行“名片欣赏”,放映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第三周进行“名著导读”,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家创作的一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名著当中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疑点和难点;第四周进行“名著研讨”,课前学生围绕某一部名著,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任选话题,写出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评论,课上进行交流,全班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评价,相互借鉴,从而升华对某一部名著的理解或感悟。
一个学年下来,全班学生顺利地读完了 10 部名著,通过开展“名著研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积月累,也养成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和听说能力。
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如果把名著阅读与课堂教学截然分开,势必导致“油是油,水是水”的现象。如果教师课堂上讲课文,考试时出阅读题,都与名著无关,学生必然觉得花时间读名著似乎得不偿失。急功近利者便以此为理由,视学生读名著为“不务正业”,教师抓名著阅读为“白费时间”。其实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懂之余,让学生深入品味,感悟其思想,借鉴其写法。课文中所选多是经典美文,其主题、构思、语言、写法,与新教学大纲推荐书目中的文学名著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无疑会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和名著的理解;考试的阅读题多选自课外美文,如果我们精选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将其引入试卷,无疑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一来,课上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联成一体,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学课文的乐趣、读名著的妙用,就可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在阅读经典名著中,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二)保证顺利开展的几个条件
首先,学校图书馆要购齐教学大纲推荐书目中的 20 部文学名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不少于 5 套,供教师阅读参考;配备多媒体视听阅读室 60 台左右的电脑,每天向学生开放一次,供学生在校园网上阅读名著;学校对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卓有成效的教师和写出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其次,教师应在学生阅读某一部名著以前,自己先读过两遍,认真研究其中的疑点和难点,并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加深自己对此名著的理解,精心设计好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还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样才能确保名著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有,学生方面也应该改变过去对阅读文学名著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分数的错误认识。文学名著是历代精英文豪呕心沥血、千锤百炼铸就的智慧精华,是一个人了解历史、品味人生的窗口,是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一个人增加学识、改善气质的必经之路。阅读名著不会影响学习,只要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控制好阅读的时间,日积月累,不仅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品位,还会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阅读名著更不会影响分数,如今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对能力的考查,读写是语文的重头戏,死啃书本、课外阅读贫乏的人是难以考好的。笔者于 2001 — 2002 学年度,在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同时开展“教学大纲推荐的文学名著研究”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高二(11)班期末四校联考成绩由入学时的全年级倒数第二上升到正数第四;高三(14)班入学成绩居年级倒数第一,2002 年高考语文成绩上升了 18 个百分点,成为进步幅度最大的班级。两个班的学生还多次在年级举行的话题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文学名著阅读。
第二篇:怎样读外国文学名著
怎样读外国文学名著
文/甘来
外国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深厚的审美价值和历史内涵。阅读外国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拓宽艺术视野,感受世界艺术给人类带来的极大乐趣。然而在阅读中,很多朋友不得要领,领略不到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之美和艺术之美,作为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很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阅读经验。
名著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任何作品的。不同的年龄层、性格和文化背景会有不同的阅读偏好。如果你向往自由、爱好旅行历险,可以选择《鲁滨逊飘流记》;如果你总是烦恼郁闷、浮躁不安,可以尝试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如果你非常善感,读读《茶花女》、《羊脂球》,它们让你催然泪下;如果你爱好哲学、诗歌,可以选择《圣经》、纪伯伦、泰戈尔,其中的思想之韵让你遐想。另外,选择一个好的译本也不容忽视。钱钟书先生说,好的译作仿佛是原著的投胎转世。周国平先生也说,名著在名译之后诞生。读一本翻译得不成功的名著,不但难以体会到作品的艺术之美,还往往会造成对作品思想的误解、扭曲,甚至排斥原著。在国内被公认为较好的译本有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作品,傅雷译的罗曼.罗兰作品,汝龙译的契诃夫作品,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杨绛译的《堂吉诃德》、郭沫若译的《浮士德》、萧乾译的《尤利西斯》、李健吾译的《包法利夫人》、茅盾译的《三个火枪手》、《西门的爸爸》等等。这些译本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翻译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比如杨绛女士为了译《堂吉诃德》,专门苦学了西班牙语,傅雷先生译巴尔扎克的《幻灭》用了三年半时间。很多翻译家一生只译一两个作家的作品,对原作者的行文风格、生活背景都深有感触。
阅读方法。首次阅读一本作品可以进行粗读,如果读了几十页后仍不能投入到作品中去则不宜强读,应过段时间再读。这其中原因可能是自己知识不够,思想不成熟或者心情原因造成的。外国名著往往涉及到社会制度、风俗习性、宗教信仰(西方几乎人人信教)、战争等诸多因素。因此在阅读前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初读之后不宜马上进行二次阅读,应待思想冷却之后再进行精读。精读是一个漫长思考、深入体会作品的过程。你可以完完全全投入到作品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阅读过程中突发独到的见解、喜欢的意境可以用笔记下来。每次读完书后沉思默想一会儿,回味一下书中的细节。你有什么想法?“降龙十八掌第七式是什么?小红向王熙凤“说奶奶”一段里共讲到了几个人物?辛伯格航海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是哪里?”有读者曾经这样考验别人精读的程度。灵感允许的话还可以写一些随感,之后可以看看相关的书评或资料,看看自己的看法会不会和别人的一样?如果找不到,书的序言也不错。
经典的东西是永远读不厌的。“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次阅读也会诞生一千个哈姆莱特。相信聪明的你在反复阅读之后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创造自己的生活。
第三篇:怎样指导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精选)
怎样指导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
泾川县飞云乡中学
范 劼
“阅读是学习之母。”自文字产生以来,阅读便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更能丰富情感世界,建构精神家园。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近年来文学名著阅读这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广阔天地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怎样把初中学生引入名著阅读呢?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但是,眼下一些人,尤其是初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并不浓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时代的间隔,对经典名著缺乏认识;二是当今文化信息来源的多渠道且快捷,还有那些“文化快餐”的冲淡;三是初中生课业负担重,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有于课外阅读,家长急功近利,眼睛紧紧盯住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分数。因此,如何把初中学生引入名著阅读,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这样做:
一、以语文教材为引子
现行的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文学名著的精彩片段。如《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之中。并由此及彼,为学生多讲讲其他相关情节,引导学生去读原著。
二、以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为载体
选择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中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名著。因为,影视作品与小说在欣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需要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样,就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以流行时尚为契机
初中学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根据这种特点因势利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时,组织学生观看,一下子这部小说就在学生中热起来。当《哈利`波特》风靡世界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纷纷阅读。关注流行时尚与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得当。
四、以语文活动为平台
就语文课而言,它是语言、文化、社会、学习者和教师等多种要素结合的一个综合体。就语文教材而言,它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是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体。这种综合为开展语文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可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将学生引入文学名著之中。如“一周一人物形象”活动:要求学生每周描绘或介绍或评析一个名著人物形象。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名著阅读竞赛等各种方法,这类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热情。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把学生引入文学名著的阅读后,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一、拓展阅读渠道:
1、要求班中每人购买一本名著,各各不同,相互交流着看,无形中就在班里形成了一个小型书库——读书角,由语文课代表管理并督促同学定期借阅。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
3、通过网上查询资料,熟悉相关网址,推荐给学生阅读。
二、循序渐进
进入名著阅读初期,学生看见大部头的巨著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一些一、二百页的小册子开始读,如《老人与海》、《少年维特之烦恼》、《培根论人生》、朱自清的散文、冰心的散文等。
三、比较阅读
目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均有普及本,普及本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读起来轻松容易。可让学生先读普及本,再读原著。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原著与名著影视作品作比较阅读。
四、化整为零
名著的阅读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许多学生无法应对这一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如每日根据能力大小读十到二十页,把计划数与实际阅读数逐日填好。这样,一个月下来,五百页左右的名著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完了。
五、读书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同时,要倡导一种新理念:师生同读,父母子女同读。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同读一本书,所获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让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交流读书感受,益处多多: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能促进学生心灵和人格的正常培养;更能提高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
六、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读文学名著,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就要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前人对文学名著往往已有定论。要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前人的定论,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
七、培养鉴赏能力 提高研究素质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学生共同确定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那么,对学生蓄积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综合性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名著是大容量的,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丰富而深刻,名著阅读对于本身缺乏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对青少年心灵、人格的培养有特殊的功效。名著也是最好的语文自读课本,名著阅读有利于语文课程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
说的很好,最简单易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语文教材选用的名著的精彩片段。如《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等等。从而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之中。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进入其它名著的阅读。
如何指导初中生阅读欣赏古典名著
(2009-10-07 08:06:26)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都非常具体的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的明著篇目。为了更好的落实名著阅读欣赏的要求,避免学生阅读欣赏名著流于形式,切实提高名著阅读欣赏水平,我在市教研室简志斌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利用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这几年时间,在自己任教的一个班级的初中三年的教学中,进行了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名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定一部名著用初中三年时间做深入阅读和欣赏。通过对一部名著的精读,.举一反三,切实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名著的能力。
我选定的是《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语言较浅白,情节曲折丰富,引人入胜,人物较少,情节较集中,思想内容不太过深奥,较其他三部名著更适合初中生阅读欣赏。当然,少不读《水浒》,初中生阅读《水浒传》容易引发暴力倾向,但这也正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所以我最后选定《水浒传》作为精读指导作品。二.宣传动员。
要求学生在初中三年时间在课本学习之外阅读欣赏一部古典名著,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甚至许多家长的固有观念中会认为课本才是唯一重要需要学习的,名著阅读欣赏并不是硬性要求,花比较多的时间去读名著是增加负担,浪费时间,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有必要给学生和家长做宣传动员。我在初一上学期开学之初,利用家长会和上课时间,强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阐述了集中阅读欣赏《水浒传》的意义,特别分析了对今后高中大学阶段学习的重大作用,告诉大家精读一部名著带动其他名著阅读是一种举一反三的科学学习方法。我保证决不增加学习负担,绝不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通过宣传动员,取得了家长的认同,赢得了学生的赞同。三.资料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部《水浒传》,用普通版的,不用少儿版或别的改编版的。我给每个学生送一本比较好的笔记本,便于长期使用。我自己购买了一些欣赏评析《水浒传》的专著。四.学习方式及时间安排。
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写读书笔记为主,课余时间阅读,要求初一时每周读六回,写三篇读书笔记,每篇500字左右。初二时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每篇600字左右。初三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篇800字左右。寒暑假重读《水浒传》及其他推荐作品,反思已写的读书笔记。
课堂学习以老师示范指导,学生交流,《水浒》故事会等为主,初一时每周一课时,初二时每两周一课时,初三时每个月一课时。
读书笔记每次交老师批改,老师即使点评,鼓励督促到位。我先于学生阅读欣赏,写好读书笔记,做到心中有数。五.指导方法。
依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先欣赏后运用的次序指导。1.摘录点评精彩语句语段,初一上学期以此法为主。
初一新生读名著,多数人不知如何判断和为精彩语句语段,也不知如何点评。老师要通过示范指导他们如何做。我利用几个课时详细为学生示范指导。例如楔子部分,我摘录了下列语句或段落进行点评。
(1)太尉听说,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不志诚?”
评:洪信反问一句,表面上强调他志诚,实际上突出他盛气凌人,自以为是。(2)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捆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
评:描写洪信心理,深刻揭露朝中官员的奢靡生活,以及他们的无能。生动表现了洪信的得意丑态。
(3)洪大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评:从牙齿打抖,心跳加速,浑身麻木,两腿无力,口里叫苦,多角度生动突出了洪信惊恐万状的可笑之态,富有讽刺意味。(4)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馉雏儿大小。
评:在写洪信惊恐,从身上吓起鸡皮疙瘩之大来表现,用夸张手法突出。不与前文重复。
(5)大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土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庇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评:“指着道众说道”,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洪信的飞扬跋扈。
洪信只因为好奇心没得到满足,就随口罗织罪名,且都是重罪,表现了他的居心阴险,任意妄为的丑恶嘴脸。(6)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大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大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享道:“不可掘动!”大尉那里肯听?
评:两句“太尉哪里肯听”,反复说,突出洪信不听劝阻,横行霸道。(7)惊得洪大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上。奔到廊下。评:着重从神态动作表现洪信的惊慌,写法丰富多样。
洪信一下神气活现,一下惊恐万状,对比鲜明,生动写出了洪信的外强中干的特点,富有讽刺意味。
(8)再说洪太尉在途中吩咐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
评:洪信身为朝廷重臣,闯下大祸,不敢承担责任,欺瞒皇上,自私狡猾。(9)那条大蛇径抢到盘舵石边,朝着洪大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大尉脸上。评:此段写出大蛇的可怕之极,让人不寒而栗。
(10)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评:“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生动写出黑气的威力之猛,暗示妖魔之强。通过以上举例点评,告诉学生精彩的语句应是对表现人物的特点有重要作用的句子,能写出人物的真实心理状态的句子,能生动突出事物特征的句子。点评的方法就是写出所选语句的表达作用,句式也稍作规范。提醒学生完整读完全回之后,对主要人物特点初步把握之后再做点评。
2.评析精彩章回。初一下学期以此法为主。训练整体阅读欣赏能力。主要从情节安排,人物特点,技法运用等方面做欣赏指导。例如评析武松打虎一章,我这样指导学生欣赏。情节的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武松离开酒店,酒家相劝,武松不听,一折;酒家再劝,武松不听,一折;酒家劝武松看榜文,武松反说酒家欲谋财害命,又一折。
武松上岗,见树上告示,不信,一折;到山神庙见到印信榜文,想回酒店,一折,怕酒家耻笑,上岗,又一折。大虫扑、掀、剪武松,武松闪过,一折;大虫再攻,武松棒劈,哨棒打在树上断成两截,一折;大虫再攻,武松按住老虎,拳打老虎,又一折。武松担心还有老虎,路上果真遇到两只老虎,又一折。
此段写打虎,曲曲折折写来,一张一弛间,不由读者不为武松担心,不由读者不被勾住往下读。如果改成武送离店上了景阳岗,遇到一只大老虎,一棒把老虎劈死。没有一点波澜,比较一下效果。景物的恰当点染。
此章写景不多,“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恹恹得相傍下山”,“回头看这日色时,见见的坠下去了’”,两处景物描写,写出了一种恐怖气氛,暗示有大事发生。
线索的清晰可见,有机贯穿。哨棒在整个事件中被反复提及,就是作为线索来连贯全文的。
人物心理的生动刻画。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此处写武松有意回酒店,又怕耻笑,想了一回,决心上山,非常真切的写出了武松的心理,更有真实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能突出武松的神威。如果不写内心的矛盾,就会显得不近人情。侧面烘托。
大虫坏了三二十条大汉的性命。大虫攻击的威猛无比,猎人对武松是人是鬼的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武松的神威。
按照此法,要求学生评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汴京城杨志卖刀,吴用智取生辰纲,林冲水寨大火拼,武松醉打蒋门神,劫法场石秀跳楼等精彩回目。
类似情节的比较阅读和欣赏。《水浒传》主要情节喝酒吃肉,比武打斗,黑店遇险,迎击官军,攻州打县,男女偷情,计赚好汉上山等,此类情节多次出现,极容易写得单调雷同,通过指导学生比较阅读和欣赏,进一步体会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3.评析人物形象。初二上学期以此法为主。
把分散于作品各处的同一人物的情节集中起来,深入思考,对人物形象进行完整的评析,全面把握人物的特征。这几个主要人物必须作专项评析: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花荣,柴进,燕青,高俅。
以《水浒》之最为题写一组笔记,评析主要人物。如最可敬之人,最精细之人,最智慧之人,最儒雅之人,最奸邪之人,最勇武之人,最粗鲁之人,最野蛮之人等等。
对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更准确把握人物特征。如宋江与晁盖,宋江与柴进,鲁智深与武松与李逵,花荣与燕青,卢俊义与林冲等。4.评析小说的思想内容。初二下学期以此为主。
从文本实际出发,探究其思想内涵,不人云亦云。指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写读书笔记。
梁山108将都是好汉吗? 梁山的所作所为都正确吗? 梁山108将都是官府逼上山的吗? 梁山头领动不动就打架杀人,有道理吗? 潘金莲一定得死吗?武大郎为何不给她自由? 《水浒》对待女性的态度如何? 梁山受招安利弊谈。梁山的事业有前途吗?
梁山好汉的那些精神值得学习发扬?
梁山好汉的人格分裂: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梁山头领排位,我最不服的几个人。等等。
5.评析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缺憾。初三上学期以此为主,指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书中有多少精彩的细节描写。情节的环环相扣艺术。烘云托月的艺术。巧妙的绰号。酒与《水浒》 宋江的银子
吴用的计谋真的聪明吗? 魔法有助于作品吗? 108将个个有特色吗?
人物表现的前后矛盾。等等。激发学生质疑文本,发表自己的见解。6.仿写,续写,改写。初二初三都用此法。
阅读欣赏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水浒传》可学可用的地方很多,我主要以写作文和读书笔记的方式指导。
如:仿《水浒》情节一张一弛,扣人心弦之法写作文,连写三次,强化构思情节的能力。
仿《水浒》烘云托月手法,学习环境烘托,次要人物烘托,英雄互赞式烘托等手法,写一组文章,学会烘托手法的运用。
续写,补写。《水浒》故事有许多处空白,加以续写,补写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仿写能力的提高。如少年(武松、李逵、鲁达、宋江等等。)改写,借用《水浒》故事或人物,联系现实写作文。
如:新编武松打虎,武氏食品集团创业记,梁山运动会,超级男声梁山版,面对面王志专访某某某,李逵上网,宋江美容,智深减肥,梁山选举重排位等等。
第四篇:文学名著(定稿)
文学名著阅读题集萃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 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 夜叉”孙二娘。3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 鲁宾逊。作者是英国的笛福。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 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 武松 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是: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我们学过的课文《宋定伯捉鬼》是选自《搜神记》,这是晋代干宝所作,这部作品与《聊斋志异》一样同是志怪小说。
9、《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三国演义》。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孙权;诸葛亮。
18、《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 “三英战吕布”的 “三英”指哪三个人?刘备;关羽 ;张飞。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21 22、120回,基本定稿是为80回,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小说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23我们初中学过他们的文章分别是:《麦琪的礼物》、《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
24、你能说出我们学过他们的什么作品吗? 25、司马光和司马迁分别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们在文学上都有什么贡献?26、27、幻想的国家(大人国、小人国、飞马国)的历险故事,抨击了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
第五篇: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
1.雷锋的故事 陈广生、崔家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
4荒漠奇踪
5郑渊洁童话选
6在你和我之间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
9第三军团巫师的沉船宫泽贤治童话鲁滨逊漂流记
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 冯家友数学迷宫趣味地理生物王国人体探秘宇宙寻踪中国资源不知道的世界
20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元素的故事神奇的科学魔方(上下)——令你惊奇的300个科学实验 考伯(美)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