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从历史到未来——《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公司”:从历史到未来
——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这是一部内容精彩、图文并茂、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记录片。无意之中,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关注那无处不在而又被我们忽略的公司。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平凡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做到了!” ’这段铿锵有力的语录就是《企业家》杂志上著名的“企业家誓言”。它十分真切地展现出现代企业家们那种勇于拼搏、无所畏惧的品质和精神。显然,企业家要实现他们的财富梦想,推行他们的价值理念,离不开他们缔造的组织——公司。
公司,既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组织细胞,也是现代社会当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词。它就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但却时常被我们忽略。时至今日,“公司”无论是其外延还是内涵都已大大扩展,但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公司究竟是什么?重新认识和解读公司,能帮助我们全方位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解释一些现象,同时,还能让作为公司成员的我们,更加清楚地界定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显而易见,公司是一种经济组织。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漫长的商业史。在人们曾经创造出的各类经济组织当中,为何只有公司能够
统领现代市场经济?是什么赋予了公司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成功背后的答案,都归功于“公司”那大胆而富有时代特征的制度创新。
现代公司制度源于16世纪的西欧。面对一个随着地理大发现而急速拓展的海外市场,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商业组织已经无力承担远洋贸易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更加无法承受远洋贸易所伴随的巨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精明的荷兰商人设计出了一种划时代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一个公司就是一个“法人”,即法律意义上的自由缔约人。“公司法人”的收益与风险由股东按其出资份额共同分享、共同承担。出资人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担任“有限责任”,多余债务自动免除。“法人”和“有限责任”!正是这看似平常的制度创新,革新了沿袭千年的经济秩序。从此以后,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竞争者逐渐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变成了“法人”,自然人不再是市场风险的直接承受者,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资本的运作风险。通过分散和降低资本风险,公司得以聚合起全社会一切渴望增值的资源和力量,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属于公司的新时代。
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公司制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从殖民工具到市场健儿,“公司”历经了从诞生、辉煌、沉寂,到重生的这样一种破茧化蝶式的脱变,最终一步步融入到社会的血脉之中,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国的力量。工业化时代开启后百余年间,作为市场主体的公司,一直推动着市场的繁荣,不断引领着人们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的进步与改变。一个半世纪以来,一个个贫民窟中的小人物,变成了富可敌国的企业家:洛克菲勒、卡内基、西门子、福特……无数耳熟能详的创富传奇在不断上演;呼啸而
来的列车、跳跃的无线电波,改变了人们沟通与交流方式,把世界融汇成一个整体;那轰鸣的蒸汽机、内燃机,不断将来自远古的化石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的强大动力……。然而,如果没有公司,这一切的一切也许根本不会发生。难怪有人曾说:“公司才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缺少了他的参与,就连蒸汽机和电力都会黯然失色。”
公司永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不断超越、突破命运的极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企业家永恒不变的欲求和使命。企业家的眼光和胆识往往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以至于在普通人的眼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为了获得从商需要的100美元,十六岁的范德比尔特与自己的母亲订立借贷“契约”,不仅偿还了本金,还支付了10%的利息;为了节约成本,洛克菲勒将提炼原油的费用计算到了千分之一美分,如果需要,他甚至会亲自过问油桶上每个塞子的去向,“标准石油托拉斯”得以主宰全球石油市场;为了实现自我的跨越,年轻的卡内基辞掉了年薪5万美元的铁路主管职位,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创办起属于自己的钢铁企业……。伴随着公司沉浮,社会中最具创造活力与奋斗激情的人被筛选了出来。这些令我们无比熟悉而又敬仰的名字,与他们的公司一道,成为了他们各自时代的代名词。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透过公司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实际上,现代经济体系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托经济”(或者叫“契约经济”):投资人基于对市场和公司的信任购买股票、参与投资,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去运作;消费者基于对市场和公司的信任购买产品、享受服务;而储户也是基于对金融系统的信任才
将钱存入银行……,换句话说,真正支撑起现代市场体系的根本动力,既不是公司本身,也不是市场本身,而是数以万计的普通人对公司和市场的“信任”或“信心”。倘若这种“信任”或“信心”消失了,市场经济就会面临崩溃。历次经济危机,几乎都与市场信心的崩溃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平等、互信、合作的市场环境,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互利合作的产物。但是,自利的原始动机与互利合作这一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却成为了公司永远也无法破解的“死命题”。这道“死命题”,使公司引领下的人类社会,一直在“繁荣—灾难—繁荣”的交替往复中徘徊。环境污染、世界大战、贫富分化、金融危机……,公司既放大了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同时也放大了人类制造灾难的能力。
从历史到未来,看发展与本质!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局限和时效,公司制度同样也不例外。面对旧时代的迷茫与新时代的困惑,公司的脚步永不停歇。企业文化理念的诞生,赋予了公司新的生存高度。从“利益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的演进,正日益改变公司获取利润的基本方式,唤起了公司人本情怀新一轮的回归。以往在人们心目中冷冰冰、硬邦邦的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司员工的个性化发展;而在提升组织效率、确保机构合理运作等方面,公司同样走在了时代前列。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使得公司所有者、决策者、管理者、劳动者、消费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日渐清晰,“公众公司”的时代呼之欲出。但是,有关公司的争论、公司的归宿、公司的命运,“一切都只是开始!”
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篇:《 公司的力量 》 读后感
观《公司的力量》有感
2012环工班余沛东《公司的力量》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纪录片,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我已经听说了此片,但是苦于应对高考,一直无暇观看。在我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这堂课上,系主任让我们观看此片,再次点燃了我的兴趣,10集的纪录片,让我再次看见了一个纷繁而精彩的世界。
与其说我们看了10集纪录片,倒不如说我们上了一门为期十节的经济学选修课。从《公司的力量》视频开始前的一些画面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给我的第一感觉:开始的画面很震撼,很有冲击力,打破以往纪录片的枯燥乏味形式,同时也不失纪录片的详实记载,尊重历史,让我对这部大型纪录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饶有兴趣地观看下去。
其实原来虽然在政治上学习了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但还是对于公司这个概念缺乏客观准确的理解。我的父母以及好多亲戚都是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我姨夫在公司工作,随着公司的破产失业了,导致在我的世界观中对公司存在着莫名的畏惧感,对于大学以后是否在公司中寻找一份工作心存疑虑。观看此片以后,我的心结也被打开了,毫无疑问此片是一剂治愈思想的良药。
第一集:公司!公司!给我们清楚的阐释了公司的由来,以及其发展历程,它是本片总章程,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公司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新生产关系造就的结
果。通过公司确立的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带动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而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出现则显示出人类社会的组织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这是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说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纵观我国的百年耻辱史,正是由于没有强大的公司作为国家财富的后盾,国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实在无法在世界上拥有地位。而反观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无数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我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国家拥有了世界第一的外汇准备,GDP位居全球第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不就是公司的力量吗?横向与世界各国相比较,美国之所以为世界第一的强国是因为它有许多强大的公司作为其财富的后盾,微软,沃尔玛,摩根,高盛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公司构成了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础,由此看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真可谓经典著作!
第二集:市场无限。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让我们看到了公司在财富累积方面的作用。英国与法国,两个同样强大的国家,但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英国充分利用公司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超越了法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第三集:猎富时代。为我们展现了美国大公司的创业史。其中有一段话听得我热血沸腾,它节选自《常识》,被称为“企业家誓言”,现抄录如下: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 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了美国在十九世纪的高速发展,美国诞生了众多亿万富翁,而这种追逐财富的现象变成了美国人民的共识,由此美国从不入流的小国一跃变成世界头号强国。洛克菲勒说:“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通过合理的劳动,我们都存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公司是给予我们进行改变自己的最好舞台。
当然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公司也不例外,第四集,第五集就为我们展现了这一面,当然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法治的健全就可以减少资本的贪婪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而经济危机的产生却始终如一颗可能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威胁着经济社会。
第六集:谁执权杖,体现的是管理对于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我们作为大学生,以后一定是要进入社会的,适应各种管理章程,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以便在以后更好的融入我们这个社会,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第七集,各领风骚,第八集,创新先锋,都表现出来的是人才对
于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人才可以扶大厦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一个优秀的CEO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仅能给出正确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给企业注入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能够长久的影响企业的生存,如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的作用,尽管乔布斯已经离世,但是苹果公司依旧存在那种创造性,依旧充满活力。
我们作为大学生,是一群学习知识,为未来社会领航的后备军,企业的管理需要创新,企业的技术更需要不断的创新,对于一个技术性的企业,创新就是生命,而创新需要的智力支持是大量的,努力学习知识,重视平时的观察,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企业中你就是技术型的人才。当然如果要想成为管理型人才,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需要具备更多与其他人交往的努力,需要培养管理的能力。
第九集与第十集则显示出了公司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未来前途的广大。
在现今的生活中,就业变的越来越难,但是大量的公司往往招不到需要的人,而且公务员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我想企业是以后就业的主流,看完《公司的力量》后,我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我想,通过我们四年努力地学习,努力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能力,在四年后一定能够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拥有美好的人生。
第三篇:公司的力量 读后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从不解开始,什么是公司?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让公司逐步从小壮大?是什么让一些公司成为业界霸主,而另一些成为过眼云烟?是什么让公司开始注重员工福利和企业精神的建立?对于自己,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难免显得陌生。但从看《公司的力量》开始,慢慢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疑问,也引起了自己对学习此类知识的兴趣。
看完《公司的力量》很明显的感触是了解了公司所存在的价值。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它凝聚了生命个体,让它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它使得血缘、地缘联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今天,公司的力量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无处不在。所以在自己看来,当我们融入一个新的公司,不单单只是加入一个新的工作团队,同时也需要体会和践行这个公司企业文化所要传承的精神。
对于当下的大学生而言,在校多年的学习积累,都是为了能够在迈出学校、迈入社会的同时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通过发挥自身的技能来获取一份可以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而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它不只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着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它的发展和逐步壮大还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强盛。但相同的是无论是个人或是团队,都需要在一个不断学习、参与竞争和不断进步的循环过程中成长。想到这里,便深切地体会到学习无处不在,知识会是真正的力量。与此同时,它也打开了自己学习的新天窗,必将抱有浓厚的兴趣是对一切未知的学习。
第四篇: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看《公司的力量》有感
第一集,公司!公司!
1、公司推进技术的进步,确立了行业的标准,甚至可以说一切均确立之法则、规则。这些准则、规则又反过来促进公司的合法、规矩、有序的发展。
2、公司是人的集合,为了特定的目的,简言之为了利益,其中包括个人的,某些群体的,甚至整个民族的、国家的。为了共同的利益达成的获得利益的手段或者说是途径。
3、公司在促进了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个人类创造的组织的巨大威力。
4、公司的创造财富的途径,从初级治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无序竞争、血腥的奴隶贸易逐渐的到国家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民主制度的完善,法治的实现公司这头“野兽”,也渐渐的被人们所束缚。
5、公司的发展历史,可以看成是近代治本主义的发家史,其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国家版图甚至各民族独立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关于公司的定义,尤其公司的生存手段--竞争,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引擎。
7、公司自从其成立就有其危险性,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成立目的是以攫取高额利润为目的,也是公司幕后操控人的追求的目的所在。公司是将人追求利润的欲望变成现实并且最大化,这是西方人性被神学束缚中拯救出来,最开始复苏其原始冲动的体现。它会为了最大化的利润不惜违背本来就不是很符合处在变更中社会的旧的法律体系。当然,甚至在现代也出现金融危机,也是公司的本性使然。
8、公司存在的目的,究竟是利润?是服务社会?还是推动社会进步?这三方面是不是相互之间就不能共存的呢?从微观看,公司的成立是人性追求利润的体现和途径,这时期最直接反映出来的。关于服务社会,公司赚取利润,它是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无论是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任何公司,均以为它的服务对象服务来赚取利润。当然也有服务社会的成分。至于推动社会的进步那就更加的毋庸置疑了。在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如何处理这三个方面,我看还是温总理的那句话说的贴切:“企业家的身体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如何理解这就呢?我以为公司坚持以赚取利润为目的才有可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才有可能为其他的行业产业的发展创造经济基础。并且还要坚持从社会的利益出发,决不能只为了利润而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和道德,这样是自掘坟墓。因此公司既然可能成为狼,又能够成为狗,那么人们就要制定规则、制度、标准、法律,把它们训练成狼狗,既为人们服务,又不至于危害人类。
第二集——第五集
1、起初的公司特权专营,甚至掌握了财政军事大权,俨然移动的国家,这在起始的时候极大地促进西方社会开展对外探险和贸易,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联系,虽然这些公司随之就开始血腥的殖民活动。但是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要求更多的小公司,以及更加多样的公司组织形式,所以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荷兰的西印度公司等均被历史的车轮轧得销声匿迹。随之出现像股份制、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而这些当然的适应社会,并迅速的为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考策划的运气活着。”在第三集中主要讲了洛克菲勒创办“石油托拉斯”的历程,还有卡内基,以及德国的西门子电器公司的发展创业的过程。这些早期的大企业均得益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市场规则不完善,以及创业者的超乎寻常的个人能力,还有就是这些公司都是家族式的。
3、公司在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面,简直是惊人的,它极大的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超过过去几千年里的成就。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事物都是两个方面的,即优点和缺憾同时存在。”当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要有政府介入,调整
公司与劳力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就是公司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并且是极其贪婪的。而这些利润的获得是要靠对工人的剥削来榨取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而劳力之所以成为出卖劳动力者,换言之其没有生产资料,甚至可以说除了枷锁一无所有,那么对于劳力来说当生存都不能实现,更遑论发展的时候,揭竿而起——暴力就变得理所当然。而公司和劳动力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正是政府所害怕的。当两者关系难以自行解决就要政府出面进行协调,一边情况下双方各让一步,逐渐的就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全面的在社会铺展开来。
4、正如节目中所说的“贪婪是需要以恐惧来平衡的”,“利益由利益的相关者共同决定,这是公司在鲁莽的青春期所获得到得重要的训示”。我认为所谓“历史的进步”是以各个方面的牺牲为代价的,而所谓的进步不过是牺牲小于得到。换言之“退一步进两步”。而倒退则是相反的。
5、正如查尔斯•狄更斯所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
6、约翰•沃森说:“我们不会坐等事情的发生,我们会促使事情的发生。”
第六集——第十集
1、在公司的内部,由谁管理这个庞大的人的集合?在公司的早期,即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谈们所谓的超强的个人能力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掌控企业的能力,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起初这些企业都还算不上“庞大”,所以第一代尚可以完全的掌控,甚至可以对螺丝钉都可以过问,可是当公司的规模随之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迅速膨胀,那么职业经理人制度就出现了。职业经理人所带来的管理,更加加速公司的生产能力的扩张。但是同时职业经理人也带来了其固有的缺陷,那就是他们一般并不是公司的拥有者,他们只在公司所提供的薪水范围内为公司服务,就是说绝不是所谓的尽忠尽责。而面对如此情况,解决问题的制度也随之出现。
2、对任何组织而言,当旧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信任被渐渐的折损,唯一的办法是求取新的平衡,建立新的信任。
3、1930年,面临全球的经济危机西方和日本很多公司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日本有一家公司即松下电器,他同样面临销售额剧减的困境,仓库堆满了滞销产品,两位助手建议裁员一半员工,可是松下幸之助却作出决定:一个员工也不解雇,并且工职全额发放,只是工作时间减半,另外一个条件是只要求员工全力销售库存,结果甚至出乎松下的意料,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收获了历年最高的销售额。而从这个实例中,日本企业告诉全世界:“当将民族文化和企业的内涵融合尤其是最原创的文化,将爆发出惊人奇迹。”道义、情感、信任感、亲密性等这些维系人际关系的要素均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而日本的文化起源于中国,就是说最具有原创性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那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要素,在中国企业中开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先进文化教育,推进和谐团结,共同为创造中国的统一和复兴而不懈努力。或许这就是本部电视剧的目的所在吧„
写于北五
方续辉
2012.3.15
第五篇: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这是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说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今天,“公司”一词的出现是如此频繁以至于我们有些熟视无睹。公司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财富来源、创业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托、人际交往,都与公司这个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公司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各国都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劳资矛盾、贪欲膨胀、欺诈横行等等。这是农业社会向工业时代转型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它们并非公司之恶、却因公司而被加剧和放大。
公司让人爱恨交织。公司一方面将一切明码标价,是千夫所指的商业化祸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道德的底线,让公司自身矛盾纠结。作为有机体的公司,既有长大成人的冲动,也有成长的烦恼。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公司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当人们用贪婪和欺诈来解释灾难的根源时,当人们呼吁政府救市加强监管时,当人们担忧下一次危机是否还会降临时,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一个对象就是这个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组织,这个已经显示了足以撼动世界的能量的组织:公司。
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公司一路走来的脚步,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公司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读后感《公司的力量读后感》。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人的创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司开始了真正的成长。
公司能扩展一个经济单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分散商业活动的高风险。公司凝聚了生命个体,让它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公司使得血缘、地缘联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公司实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篇章。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公司已不仅仅一个经济性组织,而已经成为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在各个领域都极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社会性组织:促进自由公平的竞争、建立和完善法治社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间关系、改变国与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壮大——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各领域正向推进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环境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进的,因为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组成的一个网络。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这是公司梦中的美景。公司就从没有停止过自我更新,那些并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一直并将继续吸引着我们。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绍各大公司发展历史的纪录片,不是一部介绍公司内部结构、体制、管理方法的纪录片。
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公司”的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脉络,探讨其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诸多层面相互之间的推动和影响。其根本宗旨在于:以公司为载体来观察市场经济,思索国家发展进步的路径。
公司凝聚了生命个体,让它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
公司使得血缘、地缘联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
公司实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