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合集]

时间:2019-05-13 08:2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

第一篇: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

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

以前心目中的那个鲁迅,似乎大多停留在“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等等口号性十分之强的记忆里。这次重读鲁迅,或许是因为进入大学后视野、价值观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居然一反过去对鲁迅的看法,感受到的不再是鲁迅满腔热火的革命激情或是改造国民的迫切心情之类,而是一片寂静无声的黑暗——我想或许应该把它称作绝望吧。

在我看来,鲁迅的绝望,主要有两个方面——家庭的不幸和民族的不幸,当然民族的不幸。鲁迅自幼家道中落,从小康转入困顿的这样一个过程让鲁迅自小就感受到种种世态炎凉,而中医未能挽救其父之性命一事,更是促使鲁迅走上了学医之路。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说的:“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然而鲁迅却依然悲观地发现,中国人的大病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如果不医好那些“一任他们玩把戏,只是看”的“观斗”者,中国人就算练出了八块腹肌也仍然改不了其“中亚病夫”的本质。弃医从文之后,鲁迅开始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然而打击却历来也不会缺少,鲁迅“看来看去,看到最后竟怀疑起来,于是失望”。辛亥革命革去了皇帝,却又看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等。而后的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又如何呢?一个被鲁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却仍为“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而出乎其意料之外,一个以其对进步人士的血腥镇压给鲁迅留下了“无法忘却的记念”。如此种种,说鲁迅的内心被一团漆黑的绝望所包围,我想应该是不过分吧!

《野草》题辞开篇就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为何开口即空虚?因为无话可说,因为无人可诉。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之境!鲁迅以“死火”自喻,然而结果却是或者留在冰谷、冰冻而死;或者走出冰谷,烧完而亡。《影的告别》中,“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由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鲁迅究竟要去哪里?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他只能一直“彷徨于无地”。《希望》中鲁迅借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非常贴切的叙出了他的心境,屡屡希望却又屡屡希望破灭的心境——“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是啊,当青春逝去,发现自己多年苦苦奋斗到最后,却只领悟到一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是何等的一种悲哀!

然而如此悲哀绝望的鲁迅,却又仍然盼望着熔岩自地底喷出、烧尽一切野草;在冰冻而死和烧完而亡二者里也毅然决然地选择轰轰烈烈地燃烧殆尽;亦仍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一开始学生似有所不解,但是近日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瞬觉豁然开朗,也希望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以作激励:如果前方的光明是能够看得见的,那还叫什么勇敢?

姓名: 谢宇新

学号:10125351

第二篇:心中那盏灯

《心中那盏灯》

马德

八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的时候,就给大军从遥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我又努力地醒了醒,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说:爹,你干啥了?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说:爹,你干啥了?

父亲就把脸扭了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废玻璃,哪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

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

我看着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的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了你……

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大的泪就洇进棉絮里: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给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都说这个冰灯做得有意思。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

但那灯,却一直亮在我心里。

第三篇:《感受鲁迅》

感受鲁迅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是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一段文字,而他也正像一个屹立于迷茫混乱的中国的勇士,为中华民族指引光明。毛泽东就给予了鲁迅极高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在鲁迅逝世时,郁达夫也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迅,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大家”!

鲁迅的生平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出版有《呐喊》、《彷徨》、《狂人日记》、《狂人日记》等,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早年的家庭变故使他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及思想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98年,鲁迅18岁时,离家入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2年22岁时,赴日本留学,24岁时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艺工作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将,后又陆续出版了多部小说集、杂文集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气肿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为人

首先,鲁迅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从很小时候开始,他对事物看法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时候师从章太炎时,见解独特,不迷信老师权威。而在留学日本期间,在视日本为友邦的大环境下,对日本野心的准确判断,及至在以后的文艺斗争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包括他看到了当时中国存在的弊端,毅然弃医从文,挽救民族灵魂,也是他独立有思想见地的表现。

再次,鲁迅是一位勇敢坚强的旧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革命志士。在他挥戈用文字战斗的三十多年中,写下的批孔文章达近百篇。这些文章,都深刻地揭露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和虚伪性,揭露了尊孔派的险恶居心和反动实质,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给予打击。在小说造诣上,他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彻底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将小说的社会功能,艺术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中刻画出了现代中国人的灵魂,反映了现代中国下层民众的痛苦与不幸,愿望与要求。尤其是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件、情节,塑造了普通农民和劳苦大众的真实形象。《狂人日记》就被誉为“五四”革命文学的一声春雷,是反封建主义的宣言,是声讨封建礼教,仁义道德的檄文。它 描写一个因患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把对社会生活的清醒描写和对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的刻画杂糅在一起,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这是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也是鲁迅战斗史上新的开端。

鲁迅的思想

从鲁迅创作的杂感来看,他的思想也仍然是以他所理解的进化论为基础的。进化论是从唯物主义出发,承认生物界现象的相互联系,肯定事物的发展一般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但是,进化论却不能越过自己的科学领域代替阶级论来解释社会斗争。鲁迅清楚地看到新旧之间的冲突,要求给予新生事物以应有的地位,也明白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这种阶级对立的事实往往为新旧冲突的现象所掩蔽,他还不能够认识到在阶级社会里,历史矛盾的根本核心正是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因而他的思想表现了相当程度的复杂性。

通过阅读《伤逝》可以看出鲁迅在当时对个性主义看法的改变和进展。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本质上是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思想,虽和无产阶级思想存在著距离,然而由于鲁迅对时代的敏锐的感觉,在五四运动三部分人组成的统一战线中坚决地“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听“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因此他始终站在被压迫人民这一边,从被压迫人民的立场和角度观察一切,分析一切。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左联”,鲁迅的思想变得更为成熟。他通过创作实践而形成的文艺见解有了比较系统的发展。针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的论争,他写了大量文章,借此阐明文学艺术上许多根本问题,在充分的论证中渗透著深刻的阶级分析的观点。从他的内容丰富的杂感里可以看出,他不是一般的革命作家,而是具有思想家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处处表现深刻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鲁迅的认识在许多方面都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显示了惊人的一致。

虽然在一些细节方面,鲁迅他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也会不被人所理解。但这些始终掩盖不了他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形象。他用优美的文采,犀利的抨击这当时的那个社会,用他的文学作品来唤醒每个沉睡和没落的有良知的中国人,让他们振奋起精神参与到保卫国家领土的战斗中去。

即使是在当代,我们依旧要通过深入学习鲁迅的作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断奋斗!

第四篇:在绝望中反抗的鲁迅

看《野草》时觉得里面蕴涵的意思很多,看着看着也有所领悟,似乎对鲁迅也有更深的了解了,可是当要落笔把这些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写不出来那些感觉,当然最后写出来的就更是形不成系统的语言了。这大概就是鲁迅在《〈野草〉题辞》里所说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是一个战士,一个反抗绝望放抗黑暗的精神领袖,这一思想在《野草》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死火”的意象深刻体现了反抗绝望的哲学。面对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人生的本质是悲剧性的绝望,每个人都必须在“冻灭”和“烧完”之间作出选择。鲁迅文章的阴冷之气来自于他的生活经历,更深刻地来自于他个人的精神体验。鲁迅部分接受了尼采的思想和达尔文主义,所以才崇尚历史中生命的绝对的力,生命世界里,除了生命外没有别的意义。在鲁迅看来,生命力的证明不是有待外求的,而是真诚的生者面对死亡发出的呐喊,乃是绝望地反抗,鲁迅绝望于意义的虚妄,一生反抗的则不仅是虚妄的世界,也包括绝望感本身的虚妄。中国人的生命力似乎变得异常脆弱,民族性格流于圆滑、伪善,而鲁迅的“死火”精神,无非把最原初、朴素的生死问题重新提出来,而这就足以彰显鲁迅的意义。正因为“死火”精神的支撑,鲁迅的反抗之路才走得如此决绝,对于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才能表现出如此冷峻的热情。如今,世界依然充满了残忍和无序,鲁迅的呐喊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声嘶力竭。鲁迅所奋笔疾呼的“刚健不挠、抱诚守真”的精神界战士依旧寥寥。所以,鲁迅魂灵中的死火还在延续,死火的种仍在流传。

在《这样的战士》中,战士要灭毁一切虚妄——慈善家、学者、君子、道德、民意、公义等一切名目与虚伪。虽不惧诱惑而“偏侧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然而击毁的“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得了胜利。”这样的战士在毁灭了虚妄的表面后无法找到其中虚无的存在,一个无法找到敌人而又知道敌人仍旧存活的战士注定是失败的战士。战士如果失去的对象,就意味着战斗行为本身的无意义。虚无,在这里是战士之所以成为战士的原因而又在战斗中剥夺了战士战斗行为的价值。战士而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他终于不是战士,但无物之物则是胜者”。人类终究无法探索超越虚无之后的人生意义,这是鲁迅在战斗中所感到的绝望与巨大的虚妄感。同时,战士还是举起了投枪,哪怕在寿终后,哪怕在虚无获得恒久存在的胜利后,鲁迅还是要反抗绝望,反抗虚无。

影子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反抗黑暗的层面。在《影的告别》中流连于影的世界里,我担心被“黑暗”所吞并,或者被“光明”所消灭。因为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所以它“不想跟随你了”。然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无奈,处于一种生存困境中,它“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样,不管是人,或者是影,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抗。于是,它反抗黑暗,因为反抗黑暗,故为黑暗所不容“黑暗又会吞并我”,可它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反抗黑暗中。当黑暗被消灭时,光明真正来临之日,却又是影消亡之时,“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鲁迅先生写道“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影的价值在于反抗黑暗,当自己辛苦奋斗得到的光明来临之时,却又甘愿于消亡。

《野草》中关于虚妄和反抗绝望间的挣扎,是鲁迅作为先觉者孤独的挣扎,也是所有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的挣扎。矛盾过后,鲁迅把希望悬置起来,不抱任何幻想,开始了对绝望和黑暗无畏的反抗。此时在鲁迅的心里,除了反抗,反抗,还是反抗。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前提的反抗,是勇往直前,义无返顾的,带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大无畏的气概。

第五篇:《心中那盏灯》读后感

《心中那盏灯》读后感

胡康杰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是世界上最单纯、最博大、最默默无闻的爱。有人认为父母的无私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可当我读了课文《心中那盏灯》后,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文中,父亲的爱如同一盏明亮的冰灯,照亮了儿子的心灵,给予了儿子最持久的温暖.冰灯虽然化了,但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珍藏在儿子的心中,成为了儿子心中最美的那盏灯.

读了课文,我懂得了"父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两个月前。那天,我写的一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嘿嘿,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我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放学后一定向爸妈“报喜”。

好不容易等到老爸下班回家了,我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把这天大的“喜事”告诉他,我以为他会给我美言几句,谁料想爸爸却轻轻地“哦”了一声便走开了。看着爸爸的面无表情和冷冷的背影,失望顿时涌满了我的心头,放学回家时的兴奋劲儿被爸爸的冷漠抛到了九霄云外,委屈的泪水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扑通、扑通”往下流,温暖的心像是被一盆冰凉的水泼了个透心凉。我默默地走进书房做起作业来。

第二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学,一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由于吃早餐耽误了好些时间,于是我匆匆地奔向学校,当我回头向校门外看时,正发现爸爸掂起脚尖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我时,我回了爸爸一个微笑。当我在课桌上打开昨天的作文本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昨天的作文明显被爸爸修改过了,错别字被圈出来了,添加了许多的好词好句,还给我写了评语呢。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爸爸没有过分地宠爱我,但他永远像黑夜里一盏明亮的灯,总是负责的为我指路。爸爸给我的爱是那么的含蓄。它就像是一株茉莉,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

下载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鲁迅心中的那一份绝望[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心中那一道阳光

    我心中那一道阳光 夜晚,天气很凉。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在田野上点火玩。无精打采的我恰好看到这一幕, 便静静的看着,看着,直到它逐渐熄灭。我的思绪依旧在远方游荡,不知去向何方。......

    《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刘丽丽 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 2016 年4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心中那盏灯》。我将从分析教材、谈教法、说学法、说教学......

    心中的那盏灯

    心中的那盏灯 作者:潘姚瑶 在人生茫茫道路中,会有无数盏温暖、明亮的灯为你照耀着,给你勇气、信心与力量,而徐老师就是我心中最闪耀、最明亮、最温暖的那盏明灯„„ 记得我刚刚......

    那一道风景永存心中

    那一道风景永存心中覃东晴心中有孝,便在心中也能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孝如一盏明灯,永远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题记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乌鸦刚出生的时候,它的妈妈......

    心中那盏灯分析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并学习通过抓重点......

    心中那一抹阳光(定稿)

    心中那一抹阳光 桓台县实验中学2011级4班 伊依 每个人心中受过伤后,都是灰暗的,有些人就像是阳光般在这时候给予温暖。我的哥哥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抹阳光。 小时候我有时会惹上......

    心中的那一道记忆

    心中的那一道记忆 真的好想在深秋时节留下一个多姿多彩的画面,即使是尚未结果就谢落再低的残花也心满意足,因为它的存在使生命里增添了斑斓的色彩。我并不怎么注重结果,能拥有......

    文档:《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心中那盏灯》说课稿 一、说教材 针对当今一部分孩子面对父母关爱无动于衷的现状,希望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力求通过本课润泽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亲情的温暖,唤醒感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