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配的人生,高贵的活着
我读大学时,最崇拜的就是哲学系的胡教授。他高高瘦瘦的,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课总是爆满,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那时候我刚好在做宣传方面的学生工作,对胡教授的那次专访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正戴着眼镜看书。他的办公室简单但不简陋,东西少但不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反而觉得更踏实。办公室内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制的,电脑放在门口一张桌子上,大概是助教的位子。胡教授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书,书架上也满满地都是书。我们注意到老教授靠近办公桌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书法作品,写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问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低配人生”,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所谓低配人生,大概也就是老教授现在的样子了吧!不追求生活配置高档化,而注重精神配置高贵化。
他说年轻时候也曾经是个疯小子。那个年代国内摇滚音乐还没开始大范围地流行起来,他跟几个同学就组了个小乐队,凭着家世背景搞来国外摇滚的录音带,然后在同学中间传着听。教授说他倒挺怀念那段日子的,那时候觉得能天天玩摇滚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的变化,越来越觉得多读书才会活得更踏实,于是放弃了那种激情燃烧的摇滚,开始潜心研究学问。胡教授说,学问研究得越深,越觉得真正的人生当在于精神的丰满。所以,他现在觉得理想生活应该是精神高贵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低配人生。
胡教授说,他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排斥,因为他也是从那样的年轻人走过来的。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几年前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萧萧,是个大美女,因为年纪相仿,也就比较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工作结束后也会约着一起吃饭逛街。
接触久了就发现萧萧是个有些虚荣的女孩儿,吃饭总要点比我贵的牛排,买衣服也买些名牌,香水、化妆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工资也没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总要捉襟见肘,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经跟萧萧聊过这个问题,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年轻就是资本”啊,但也让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她说年轻不就该挥霍吗?等到需要考虑钱的时候,她自然会回归本分做个平凡人。现在不买衣服等到了有钱的时候就没姿色穿了,现在不买点名牌,怎么吸引白马王子来追!
我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个瞬间我竟抽风似的觉得她说的还蛮有道理。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配主义者了,有些得意尽欢的洒脱和落在当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过一种所谓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顾当下不做长远打算的行为,我也不敢苟同。或许真正到了某一天,她会后悔现在的大手大脚,开始后悔没有多读一点书,多涵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个时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义了。
如果你见惯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却依然觉得空虚无聊迷茫无助,那你该思考一下你的现状,想想你决心努力的初衷。空虚是因为外物的高配使得内心迷茫不前,过分执迷于生活中的浮华而疏于对自己内心的充实。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导我们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它是一种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古往今来,伟大的人大都不拘泥于当下欢乐,他们或有雄心壮志一往无前,或将世事看透潜心修炼,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被外物所拘束,从而在低配人生中享受着广阔的自由。
《吕氏春秋·去私》中有言:“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我们辛苦打拼,用双手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却很容易在奋斗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梦想的初衷往往在时光的打磨中变成欲望。
这时候,我们应当意识到,真正的高贵在于精神,在于灵魂,并非财大气粗就是王者,并非良田千顷广厦万间就是赢家。我所敬佩的,是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
那些人可能只有一张简单的书桌,一把简单的椅子,穿着简单的T恤,却因为精神的丰满而变成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让世人为他们内敛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低配人生是一种放下。放下焦躁的心,放下繁华的景,放下不必要的浪费不必要的支出,够用就好是一种态度。同时,低配也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也给了理想更多的翱翔空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配精力是一门学问,外物投入过多便意味着对内心投入过少,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人天生高贵,也没有人天生低贱,事在人为是不变的真理,生活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低配人生是对生活应有的态度。降低一点物质要求,丰富一下精神世界。少买一件化妆品,多读一本书;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听一场讲座……如此,低配人生,我们同样可以高贵地活。
第二篇:低配人生高配生活美文
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读大学时最崇拜的就是哲学系的胡教授,高高瘦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课总是爆满,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
他的办公室简单但不简陋,东西少但不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反而觉得更踏实。办公室内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质的。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书,书架上也满满的都是书。那次当问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低配人生”。
他说年轻时候也曾经是个疯小子。那个年代国内摇滚音乐还没开始大范围地流行起来,他跟几个同学就组了个小乐队,凭着家世背景搞来国外摇滚的录音带,然后在同学中间传着听。教授说他倒挺怀念那段日子的,那时候觉得能天天玩摇滚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的变化,越来越觉得多读书才会活得更踏实,于是放弃了那种激情燃烧的摇滚,开始潜心研究学问。胡教授说,学问研究得越深,越觉得真正的人生当在于精神的丰满。所以,他现在觉得理想生活应该是精神高贵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低配人生。
胡教授说,他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排斥,因为他也是从那样的年轻人走过来的,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几年前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萧萧,是个大美女,因为年纪相仿,也就比较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工作结束后也会约着一起吃饭逛街。
接触久了就发现萧萧是个有些虚荣的女孩儿,吃饭总要点比较贵的牛排,买衣服也买些名牌,香水、化妆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工资也没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总要捉襟见肘,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经跟萧萧聊过这个问题,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年轻就是资本”啊,但也让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她说年轻不就该挥霍吗?等到需要考虑钱的时候,她自然会回归本分做个平凡人。现在不买衣服等到了有钱的时候就没姿色穿了,现在不买点名牌,怎么吸引白马王子来追!
我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个瞬间我竟抽风似的觉得她说得还蛮有道理。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配主义者了,有些得意尽欢的洒脱和活在当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过一种所谓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顾当下不做长远打算的行为,我也不敢苟同。或许真正到了某一天,她会后悔现在的大手大脚,开始后悔没有多读一点书,多涵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个时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义了。
如果你见惯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却依然觉得空虚无聊迷茫无助,那你该思考一下你的现状,想想你决心努力的初衷。空虚是因为外物的高配使得内心迷茫不前,过分执迷于生活中的浮华而疏于对自己内心的充实。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导我们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而是一种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低配人生是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降低一点物质要求,丰富一下精神世界。少买一件化妆品,多读一本书;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听一场讲座……
如此,低配人生,我们同样可以高贵地活。
第三篇:低配人生戈令的美文摘抄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有时候,我们应该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
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别致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学生桌模样。一盏台灯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摆放着稿纸或者电脑,再无其他。
在笑傲美国图书排行榜多年之后,他也曾尝试过给自己换一张宽大如单人床的书桌,胡桃木材质,看上去让自己“更成功”。但是不久之后,即宣告放弃,因为在这张桌子上他灵感全无。
自此之后,他只用小桌子写作,并将之作为写作的重要心得。同时,他还说:“写作时一定要在一间小屋子里,把门关上,你的灵感之门才会打开。”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尝试拥有更多,却鲜有问问自己:“拥有这么多之后,真的就会幸福吗?”
所谓低配人生,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在这个选择与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
两年前,一个男孩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20万元,还有60万元的贷款,分期15年,每个月还款3000多元,超过他工资的一半。最初,他认为这是为了未来投资,遂信心百倍,但是一年之后便觉得生活太吃力,压力太大。他说:“我住的是大房子,生活质量却每况愈下。想去旅行吧,一想到休假会减少收入就赶紧喊停;什么演出活动,根本想都不用想,动辄几百块的票价我会自动换算成房贷;和女朋友去看电影,都要挑选打折日……我常常想,我真的需要这样一所大房子吗?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变得这么悲催吗?”
半年前,失恋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换房子。
“换了一处50平方米的小公寓后,新公寓我以每月2000元的价格租出去了。然后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更小的房子,反正一个人住,要求不高,等以后有了新爱情,再做其他规划。至少目前,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简单越好,我的房子变小了,空间反而更大了,我的理想是有更多的储存空间。”男孩这样对父母说。
高配置的阴影里,蜷缩着无数卑微的小灵魂。大房子、好车子、钻石级VIP,即便你倾尽所有短暂揽入囊中,满足的不过是欲望的大嘴,而不是幸福的标准。
适当低配一点儿,也许会有所不同。
第四篇: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低配人生” 导写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命题作文 “低配人生” 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是时候,我们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了。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请以“低配人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所谓低配人生,并不是让我们忆苦思甜,“艰苦奋斗”,过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殚精竭虑追求的原来是一些自己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对于这些无用价值、多余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心灵乃至家庭幸福的代价。回过头来看看,才发现自己误入歧途,悔之已晚。
例文
低配人生 □张文杰
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提出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对低配人生的最初注解。那么低配人生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低配人生,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在这个诱惑与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
克制欲望是低配人生的核心。有微博称“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房子总共近9000 间,屋内陈设极其奢华,珠宝琳琅满目,但皇帝住的地方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而已。”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都为之倾注大量心血呢?屋子再大,睡觉只需要一张床;菜肴再多,吃饭也不过一张嘴。如此铺张浪费,又能得到什么?最后只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而千年前以孝廉著称的汉景帝,居陋室,饮粗茶,着布衣,却为汉朝的繁华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拒绝诱惑是低配人生的准则。唐代的王毛仲因为扶助唐玄宗登基有功劳,而不断向玄宗伸手要官,最后要来的却是一道赐死的御旨。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只有不断拒绝诱惑才能避免灾难,更好地生活。居里夫人为了使客人早点离开而只放两张椅子,为了更好地研究而不与媒体过多交流。钱钟书面对友人的请客,幽默地回应:“吃了鸡蛋之后,感觉很好,又何必去见下那只蛋的母鸡呢?”
他们,一个是闻名中外的科学家,一个是享有盛名的文坛巨匠,却都选择低配人生,拒绝物质的诱惑。
降低标准是低配人生的真谛。有人说,不要总想着自己没有什么,要经常想想自己还有什么。《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客叹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却不以为然,仅驳道:“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其百年前的诗仙,虽然被流放,但是得不到功名利禄却仍有自然为伴,依旧洒脱豪爽。
有时候,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给理想的空间就越少。适当低配的人生,不仅会让我们克制欲望,更从容地提高幸福指数,也会让我们远离诱惑,更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在知足中寻得快乐的真谛。
第五篇:高贵的人生(共)
人生是一杯甜蜜的苦酒,生活是一连串酸甜苦辣故事的创造和遗忘。人生绝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亦不如想象的那样丑恶;生活似乎不必太过严肃,但也不可大而化之的当成游戏。人类必须不断与现实环境奋斗,唯一决胜的条件便是思想。有了思想便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创造,有了创造就有了成就,有了成就对人类才会有贡献,从而也就满足自己的愿望。
拿破仑横扫欧陆,最后却被禁锢在一个怪石嶙峋的小岛上,看着夕阳西下,听着海涛拍岸的声音寂寞以终。他曾经说过:“人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谜团,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或者是一个需要探测的奥秘,终止它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冒险。”表面看起来拿破仑似乎什么也没得到,事实上他不但名垂千古,且更扎扎实实地操控过时代的巨轮,导引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前进方向。
哥伦布凭持其坚强的信心和勇气,终于战胜了海洋,改写了世界舆图的面貌。他曾经感慨地说:“在人类的海洋上,最痛快的事莫过于独断独航,但是悲惨的事却是回头无岸。”试想,前路茫茫,波涛汹涌,及时回头,未尝不是可行之法;然则回头无岸,为之奈何,迫不得已,只有鼓起勇气向前航行了,人生大抵亦可作如是观。
人生所负的责任越大,生活就愈加充实,生活也就愈加光辉和伟大。一个罪恶的思想,可能激发另一个可怕的念头,一桩善良的行为,辄会牵出另一宗堂皇的事功;人生不在于兴起过如何罪恶的思想,而在于可行而却未行的善良行为。
遗憾的是:一般人常常用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怀念过去,埋怨现在,担忧将来。于是唏嘘感叹,愤恨不平、愁思如麻的思绪充塞心头,腐蚀人生的斗志,吞噬人生的理想,使人活得毫无目的,痛苦也随之增加;与其说他生活着,毋宁说他呼吸着,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有怎样的思想,便有怎样的行为,有怎样的行为,便有怎样的生活与人生。妥当地发挥吾人的生命力,符合此生的使命感,就是高贵的人生与充实的生活:否则,尽管多姿多彩也属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