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第一二章试卷(5篇)

时间:2019-05-13 08:5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学基础第一二章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学基础第一二章试卷》。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第一二章试卷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 地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有自由空气异常。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传输即大地热流。

11: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2:地壳结构:上层地壳即硅铝层或花岗质层为不连续圈层;下层地壳即玄武层也叫硅镁层为连续圈层。地壳类型:陆壳:厚度较大,具双层结构,即在玄武层质之上有花岗质层;洋壳:厚度较小,一般只有单层结构,其表面为海洋沉积层覆盖;次大陆型地壳:介于两者之间。

13: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二、选择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

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

12、大陆地壳由(AB)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三、填空

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5、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四、判断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洋脊。√

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

5、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7、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

8、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9、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0、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

12、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

13、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

第二篇:工程地质学基础试卷

一、名词解释(4分/题,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工程地质问题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活断层

5.地震震级

二、填空题(1分/空,共30分)

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2.活断层活动方式基本有和两种。

3.根据断层面位移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可将活断层划分为与。按断层的主次关系,又可将活断层分为、和。

4.一般强烈地震的发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和。

5.根据介质断裂特征和构造应力状态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和四类。

6.地震烈度可分为、和三种。

7.地震效应可分为、和。

8.地震对建筑物震动破坏作用的分析方法有和两种。

9.砂土液化危害性可归纳为、、和。

三、简答题(8分/题,共24分)

1.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区别和联系

2.活断层对对建筑物的影响

3.砂土地震液化的机理

四、论述题(26分)

1.怎样鉴别活断层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宏观震害的影响

第三篇:地质学基础习题(定稿)

地质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岩石圈;

2、解理;

3、岩浆作用;

4、三角洲;

5、变质作用;

6、地层层序律;

7、地震烈度;

8、产状;

9、矿石品位;

10、地质环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2、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黄铁矿 B.辉石 C.闪锌矿 D.萤石

3、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

A.侵蚀作用;B.刨蚀作用;C.溶蚀作用;D.潜蚀作用

4、河水流过弯曲地段,其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进,这是由于()A.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B.河流的沉积作用及河流袭夺所形成; C.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向源侵蚀所形成;

D.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5、在下列各组岩石中,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砾岩、页岩、泥岩、灰岩 B.砾岩、页岩、泥岩、板岩 C.板岩、千枚岩、片岩、页岩 D.砂岩、灰岩、页岩、板岩

6、下列各组岩石中均属区域变质岩的应是()

A.角岩、片岩、片麻岩 B.板岩、千枚岩、混合岩 C.片岩、板岩、千枚岩 D.角岩、矽卡岩、板岩

7、晚古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是()

A.志留纪 B.石炭纪 C.二叠纪 D.三叠纪

8、群、组、段等单位是()

A.时间单位 B.生物地层单位 C.年代地层单位 D.岩石地层单位

9、确定背斜或向斜的主要依据是()

A.两翼地层的产状 B.核和翼部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C.地形的高低起伏 D.转折端的形态

10、潜水应属于()

A.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B.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的重力水;

C.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D.包气带中的重力水;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壳中克拉克值前三位的元素依次是、和。

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

3、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和 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

4、根据岩浆冷却凝固成岩的环境,将岩浆岩分为、和

三大类。

5、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和。

6、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和。

7、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和。

8、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和。

9、地层的接触关系一般有、和 三种。

10、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以分为、和

三种类型。

四、简答题(前两题每题6分,后两题每题9分,共30分)

1、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

2、简述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概念及其对河流地质作用的控制作用。

3、简述确定不整合接触的主要标志及其形成时代。

4、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状况及据此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

第四篇:地质学基础 笔记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1

章大港 地质学基础

绪 论

一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主要是地球表面;地质学重点研究地下。2研究内容包括:

1)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过程 2)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4)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5)地质灾害 3 分支学科:

a矿物学、岩石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b构造地质学(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规律)c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规律)

d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方法)

e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防灾及保护和利用环境); 二 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特点:

a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周长4W公里,表面积5亿平方公里、化学成分及化学元素的特性、晶体结构、气体分子的特征)

b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各圈层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大陆海洋丘陵等)

c 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6亿年、海陆形成、山脉形成缓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天气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等瞬间的)

d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及有序性(不可逆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具有内在规律是重要的研究任务)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自然界是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像野外的地质调查、水系与水文调查、自然地理调查、土壤调查、资源与环境调查等等;石油工业的区域地质调查…)

2)仪器观测(是获取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资料的重要手段;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参量的静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为我们科学的分析和推理提供了依据)

3)大地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和大地三角测量,21世纪的海洋测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激光测距、人造卫星定位技术,即GPS技术)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等,来获得大区域的动态资料)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对象中提取所需要的各种样品和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物质成分、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形成历史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并且来通

过我们设计的科学实验来分析和推断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等)

6)历史比较法(地质学中的最基本方法。总体思路,即将今论古或称现实主义原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7)综合分析(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地球科学必须采取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自然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自然过程的多解性(不确定性),决定要了地质学要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可缺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向各个领域都有渗透;数据量大、模拟的演变过程太复杂、靠计算机模拟很快,结构只管。最早的应用领域:一是军事领域,二是地球物理学勘探领域)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1)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各种数据,样品和其他资料(包括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已有的各种资料和成果等等。2)归纳、综合和推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综合,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通过生产实践活科学实验来证实或检验推论是否正确,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三 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

地球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阶段(17世纪以前)

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7-19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至今)

现在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地球科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四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理解与记忆,看图作图、想象与推测、培养兴趣)性质:基础性

内容:地球概述、地质作用、矿物、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相、地层、地质构造 重要性: 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于深埋地下的岩石孔缝、裂缝之中,油气藏作为含有油气的地质体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各项工作都是在地质研究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分重要。谁掌握地质知识越丰富,将来工作中就越有成效。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2 主要名词 概述 表面形态 高低不平65%陆地在北半球(陆半球)35% 南半球(水半球)2 物理性质 3 地球结构 4 地壳物质组成

1地球形状、大小(大地水准面)接近椭球体 形态特征 有一系列呈弧形或线状展布的山系 有众多湖泊和河流组成的水系 地表形态 山地 丘陵平原 高原 盆地 裂谷 海底表面形态 海洋 :洋 海 陆间海 陆缘海 洋(中)脊、洋隆 海岭 大洋盆地 海山 岛弧/海沟 大路边缘: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2物理性质 密度及变化 推测地内必有密度大的物质 压力及变化

地球重力 重力变化,重力异常,重力勘探

(我国重力分布 地球内部重力变化)由于地质构造,造成重力异常 大地地表形态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 相对高差200米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先对高差200以下平原:面积广。坡度平坡脚不明显 高原;海拔600米以上

盆地; 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凹下且平

裂谷;路上宏伟的线状低洼谷,长几千公里,宽几十公里两侧或一侧为裂谷 海地表面形态

陆缘海受岛屿或半岛环抱 陆间海;位于两大陆之间的洋脊海岭 海底的山脉叫海岭贯穿洋盆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岭 其顶部中央有裂谷的称脊或洋中脊;顶部伍明显中央裂谷的称为洋隆.大洋盆地 地球表面最大洼地

海山

洋底孤立龙骑地形 h>1000m 多成圆锥形

岛弧与海沟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3 第三讲 地球的磁性

地磁场

地磁三要素 磁偏角 磁倾角 地磁场强度 地磁场变化(随时间的变化)短期变化 磁暴 长期变化 地磁异常:实际观测的地磁与地球正常场的差异 磁法勘探

古地磁:地质历史时期的磁场 4地电

与地内物质的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根据大地电磁场的分布及其频率的变化,可研究地球内部高导层的分布及深度 地电异常:指示矿体或地质构造的存在 5放射性

主要在地球表层

岩浆岩中

6地热 来源放射能

重力能 旋转能 太阳辐射能 地球从表到里 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地温梯度

地温级 热流 地热异常 地热 勘探

7地球的弹塑性:表现地震波 固体潮 地球形状,赤道突起

是地内物质能发生变形 运动和位移的重要原因

地震波传播特点是了解地内各圈层物质特性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地震波速大小与介质有关 体波(纵、横)面波 地震勘探 3 地球的结构

内圈 两个地震波速变化界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低速带(范围划定看不清)弹性、密度,压力等的变化

内部全层划分 地壳(结构)地幔(俩面之间)地核 范围,特点等 外圈 大气圈(结构)水圈(可循环,地质作用主要动力来源)生物圈

内圈结构 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深度,说明成分或物态上有变化 横波(s)纵波(p)有折射和反射 地壳:特点 4 岩石圈 软流圈 4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组成 分布特点

矿物 岩石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4 第二章 地质作用 作用 概念 类型 能量来源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能引起,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地壳 地震。外动力地质作用(外能引起,作用在地壳表层)风化 河流。类型:内、外

内: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升降、水平)褶皱 扩张 变形。构造运动:现代、新、古 地震 类型 参数 地震带 3岩浆作用 概念 特点 成分

特点成分:硅酸盐为主,次为金属硫化物 氧化物 富含水蒸气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挥发组分 温度:无法直接测量 实验模拟测量 火山喷发:火山弹 火山灰 火山尘 类型:火山作用 侵入作用 岩床 岩盖 岩盆 岩基 岩株 岩墙 活火山分布(与地震带分布联系)火山的各个部分

岩浆起源 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局部熔融 一元论 多元论 岩浆演化

分异作用(液态 结晶前发生,重下轻上;结晶 结晶过程中发生,重沉轻浮)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活动过程中,融化围岩改变自身成分 强弱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岩体规模、热力条件、围岩性质等

第五篇:地质学基础课程

***地质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岩石圈的表面形态

二.洋底地形

(一)大陆边缘

大陆与大洋相连接的过渡地带,称大陆边缘。

1.大陆架(陆棚)是指围绕大陆分布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小于0.3°,平均深度小于130m。

2.大陆坡 大陆架外坡度明显变陡的斜坡地带,坡度平均约4°最陡可超过20°,下界平均水深约2000m,平均宽度30km,最宽可超过100km。大陆坡上常发育有海底峡谷(谷壁陡峭,剖面形态呈“v”字形)。

3.大陆基(大陆裙)是介于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缓坡地带,下界水深约4000m,宽度几百公里,坡度一般小于1°。(*在海沟发育的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4.海沟和岛弧 大洋盆地边缘深度超过6000m的带状凹地,称为海沟。宽度仅数公里至数十公里,长度最大可达几千公里。

太平洋西北侧的海沟多呈弧形,沿其凸出的一侧排列着大小岛屿,称为岛弧(多为火山 岩)。

(二)洋盆

洋盆是指位于海沟与洋脊之间辽阔而平坦的洼地,一般深度4000-5000m。可进一步分为洋底丘陵、洋底平原、海山。

(三)洋脊 ` 贯穿于洋盆中央或一侧、延伸几万公里的洋底山脉,称洋脊。

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岩石圈的化学成分

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称克拉克值。(地壳的元素丰度)

1.元素在地壳、上地幔和地球中的分布相差十分悬殊,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元素合计占地壳总质量的99%。

2.Al、Na、K三种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但在上地幔和地球中的丰度显著降低,而Fe、Mg的丰度却显著增高。

二.矿物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是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三.岩石

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按岩石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岩石圈中、下部以及软流圈中的熔融岩浆上升到浅处或涌出地面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在地下冷凝形成的称为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等。涌出地面冷凝而形成的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主要有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斜长石、石英、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和云母。

沉积岩是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后被埋藏在一定深度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等几大类。主要组成矿物有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以及一些矿物或岩石的碎屑。含有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化石是沉积岩最突出的特点。

变质岩是由岩石圈内先存的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受地质环境(温度、压力和高温热液等)变化而使原岩的结构与成分被改造而重新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接触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第三节 岩石圈的构造

一.现代板块的划分

地震带是划分现代板块的首要标志。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环太平洋带

世界地震分布图(震源深度0~700公里,记录时限6年)

(据Physical Geology,2001版)

据此全球可划分为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印度板块、南极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世界板块划分(引自金性春,1984)

1-洋脊;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

二.板块边界类型

1.分离型板块边界类型

洋脊轴两侧的板块作相背运动,板块被拉开,软流圈中的高温熔融岩浆顺裂隙上涌,凝结在滑移的板块后缘上,成为最新的洋底岩石圈。

2.汇聚型板块边界类型

(1)俯冲边界 一侧板块向下俯冲并斜插入软流圈,另一板块则仰冲并叠覆其俯冲边缘之上。二者间在地貌上形成海沟、岛弧或大陆边缘山系。(例如: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印度板块之间)(2)碰撞边界 两板块相对运动,前缘有洋壳的边缘下插,造成二者的陆壳碰撞接触,形成地缝合线。(欧亚板块南缘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西段)

3.平错型板块边界类型 两板块相互平行边界滑错,不造成新的山脉和海沟,地质构造上表现为转换断层或大型走滑断层。

**思考题 简述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特征。

第四节 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一般概念

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按地质动力来源分为作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主要是地热能、重力能和旋转能。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

1.地壳运动 主要是指岩石圈的机械运动,如板块的分离、滑移、俯冲、碰撞;区域性沉降与上隆;岩层的断裂和褶皱等。

2.地震作用 地震是岩石圈机械运动积累的能量造成岩石圈破裂而突然释放引起的一种现象,是由地震波的传播引起的地面快速颤动的作用。

3.岩浆作用 是指软流圈和岩石圈中、下部内集聚的高温熔融物质,顺通道运移至浅部甚至涌出地面冷凝成岩石的过程。

4.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圈内先存的岩石在新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也可有外来气液物质参与,使原岩在固态状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的改造过程。三.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的辐射能。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化作用

岩石在原地因气温变化、大气、水、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分解、破坏的过程。

2.剥蚀作用 是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水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3.搬运作用

4.崩塌作用 指基岩块体和松散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崩落或烟斜坡下滑的过程。5.沉积作用 由于搬运动力和介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沉淀和堆积的过程。6.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的沉积物被压实、固结而形成岩石的地质过程。四.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促使岩石圈在软流圈上滑移、升降、分裂和碰撞聚合,导致地震,岩浆上涌和喷发,形成岩浆岩,使岩层发生褶皱和断裂,造成海洋盆地和大陆高地以及区域性地面起伏等。而外动力则对地面的起伏加以改造,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面准平原化,同时造就表生矿物和沉积岩。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不停地作用,推动着岩石圈的演化和发展,使地表形态、矿物、岩石和矿床以及地质体的构造变形不断地变化和改造。

复习题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岩石圈;2.地温梯度;3.重力异常;4.莫霍面;5.岩石圈;

6.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原则 二.选择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2.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

A.250km处 B.1000km处 C.2900km处 D.5125km处

3.地震波横波的地球内部不能被传播(或被吸收)的圈层是()

A.内核 B.外核 C.下地幔 D.软流圈 4.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A.大洋盆地 B.海沟 C.大洋中脊 D.岛弧

三、填空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和。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3.板块构造学说把板块边界分成、和 三类。4.地壳的下限是 ;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

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5.表示地磁场强度的三个要素是、和。6.地壳中拉克值前三位的元素依次是、和。

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 六大板块。

四、问答题

1.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状况及据此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

2.对比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分布、厚度和成分(结构)方面的差异。3.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外动力地质作用可分哪些类型? 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

下载地质学基础第一二章试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学基础第一二章试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学基础复习

    2016年 园林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符号为要求园林专业重点章及内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 二、选择/填空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外力地质作用的......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

    地质学基础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中试卷(1) 地质学基础 一. 选择题(在正确答案号码上画上√)10分 1.花岗岩属于--------- (1)中性浅成侵入岩;(2)、酸性深成侵入岩;(3)、基性......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

    地质学基础习题

    地质学基础习题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矿物:7.向斜:8.转换断层:9角度不整合:10断层:11磨拉石建造: 12背斜:13沉积相:14矿物:15倒转褶皱: 第 1 页共 3......

    基础地质学实习报告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向兰青 年级: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师范三班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 指导老师:杨琰老师 《基础地质学》野外实习情......

    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2010级土地资源管理(测) 姓名:李俊 学号:20104764 指导教师:郑子成老师 实习时间:2011年12月28日 实习地点(线路):金马河大桥——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