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言语是构成语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语的表达形式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理解和掌握了言语的表达形式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谓学阅读学的是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阅读中教会学生读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养成读书习惯。语文教学重在语感的培养,有了大量的阅读训练,语感自然也就有了。
一、细读文本,多元理解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重要。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本人对文本理解的透彻了才能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解读。因此我每每拿到一篇课文,总是认真品读,思考这篇文章在言语形式方面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从文的章结构到行文线索以及命题立意亦或遣词造句等方面我都要考虑到。
1、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设定教学目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写人的文章,要关注细节,诸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动作的刻画等等;叙事的文章,我们要关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结构、主要人物以及详略的分配;写景的文章,我们要关注描写的顺序、优美的词句,修辞手法的运用;诗词,我们要关注意象、情感、韵律以及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等等。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一是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世际遇、个性特点等等,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言语形式有独到的、深刻的发现。二是要了解文章的写作年代,这对于了解那个年代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好处。三是要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把主要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二、抓重点词语,以点带面
一篇文章篇幅较长,我们不能面面俱到的把每一个词语都分析的透彻而是应该有所选择。找那些在言语表现形式独特的最能表现文章情感的语句重点教学。
1、抓文章的文眼,点睛之笔
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教学《葵花之最》时最后一句‚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抓住‚最高‛让学生去体会这个‚最高‛具体指什么?一是葵花生长的海拔高,惊人的生命力让我们肃然起敬;二是边防女兵的品格高,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中驻守着,这是多么高尚的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呀!他们才是最高的人。通过抓‚最高‛一词,学生们对边防战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升华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到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及借物喻人的方法。抓住这样的字词细细品味,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感觉。
2、抓文章中典型的、优美的句式、语段
教学《百合花开》一课时,我就关注到了第八自然段:‚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因为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开花……这是一组排比句。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是为了表达百合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念头那就是 ——我要开花。这种强烈的念头,正是用这样一组节奏感强,表达的感情强烈的排比句式表达出来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多种形式的轮读感受到了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时也学习到了排比句式的好处。课后的小练笔中孩子们写下了诸如:‚我要考大学,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聪明的头脑;我要考大学,是为了完成作为一个优秀中国人的使命;我要考大学,是由于自己喜欢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要当班长,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担当班长才能;我要当班长是为了完成作为一个优秀少先队员的使命;我要当班长,是由于自己喜欢以管理班级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孩子们的片段练习中,我们已经有了成就感,因为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排比这种修辞方法,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3、抓新鲜的、独到的、个性化的语言
例如《鸟是树的花朵》中‚鸟是树的花朵,千姿百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这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多重修辞方法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在一年四季中给人类带来了美丽和欢乐的感激和赞美。抓住这种新鲜的、独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让学生细细品读、积累,对催生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大有益处。因为学生天生就会模仿,有了这样的积累他们也会写出:‚鱼儿是水的花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游来游去的花朵,吐着水泡的花朵,各式各样的花朵……‛‚白云是天空的花朵,飘来飘去的花朵,变化多端的花朵,奇形怪状的花朵……‛
4、抓文章的谋篇布局,特殊的写作手法
阅读教学应尤为关注篇章知识的教学,注重写作手法的学习。《有个孩子叫咪咪乔》中插叙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爸爸妈妈这些成人对咪咪乔满不在乎,而女儿却把咪咪乔看出有生命的宝宝,这种反面衬托出童心的可贵。《黄河象》中倒叙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样子特点,这都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是需要学生们去学习的。《再见了,亲人》中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面对面的与‚亲人‛倾诉,感情表达的是那样的真挚、强烈。前三个自然段都以反问句结尾,相同的句式,相同的结构方式,都是为了表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那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呀!
5、抓富有特点的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船长》中船长和大副的对话没有任何提示语,是因为情况危急,因此他们的对话简短有力,却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因为在这一段对话中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位沉着镇静,勇敢果断的船长。《穷人》中对女主人公桑娜心理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了桑娜那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无比的心灵。
三、有取有舍,把握重点
语文课文就如我们的数学例题一样,一篇文章往往会有很多方面的言语表现形式值得学习、积累。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有所取舍,切记‚贪多嚼不烂‛不要每篇文章都面面俱到,一篇文章只要训练学生一两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就可以了。
(1)理解课程标准,以课标为导向。
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中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关键词句的理解,要抓篇章结构,要领悟文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品的情感……这些都是阅读教学中应该必须要遵守的。
(2)联系文章的重点内容,有详有略。
《母鸡》中选择第九节作为重点教学‚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因为这一段提到了母鸡成为了母亲,所以它不再是母鸡,而是母亲,作者的情感也由鸡到人,表达了对天下所有的母亲的赞美,崇敬,这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四、设计巧妙,融方法于教学中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不是这边教,学生那边就得会用,是急不来的事,得小火慢工。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专门给学生总结、概括写作方法,机械‚告诉‛,而是把言语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
教学中我尝试的方法有:
1、从理解文本的内涵入手,相机学习言语的表达形式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如教学《三人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首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背小周行,背小周、黄元庆行,拖指导员行。然后再来品读最后一段的‚在那白云下面,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理解天上的‚人‛字形大雁,其实就是象征着革命烈士团结友爱,共同前进,永不分离。学生们只有先理解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才能对这一象征意义有所感悟。
2、由学习言语的形式切入,将言语内容的理解渗透其中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第三小节时,问学生:同样是写雪为什么落在不同的物体上时用的动词却不一样呢?山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让学生明白作者描写了雪景色彩的变化之美,也可见作者用词的巧妙,以及匠心独运!
五、具体方法
1、巧妙练习。《鸟是树的花朵》的题目很有韵味,很有美感。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到题目的巧妙?我在学完全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训练:
鸟是树的花朵,鸟为什么是树的花朵?鸟是树怎样的花朵?这个题目好在哪儿?因为鸟给冬天的树木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鸟和花在颜色上、形状上是那么的相似。鸟是树一年四季的花朵。这个题目写出了作者对鸟的赞美和喜爱。由此你还联想到了什么?雪是冬天的精灵;小草是大地的地毯;鱼儿是水的花朵……这样很自然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诵读感悟。
如《唯一的听众》中描写老妇人的语言非常优美,让学生反复美读。这样诗一样的语言,我们只须反复诵读,领略文字之妙、语言之美。正所谓,学生理解不了,就让他们读出来,以读代讲。
3、学会鉴赏。《秋天的怀念》中,最后一段对菊花的描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品读,发现,这不单单是在写菊花,其实是借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那热烈开放的菊花也象征着作者已经摆脱了心理的阴影,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要快乐勇敢的活下去。学习作者侧面衬托的写法,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提高阅读的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努力探索,认真研究的话题。
第二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地理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模式造成了地理课堂的低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采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高效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分析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途径
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必须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而要想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上下功夫。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为有效的课堂奠定扎实的根基;要考虑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善用趣味导入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有效课堂的升华。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并且也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都充分地体现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观念,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环境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精心设计学法渗透过程,通过读图分析、信息采集、讨论探究、自学归纳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课堂环境,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究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到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分析、对比、讨论等自主学习形式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学能够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趣味化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采用极富趣味的话语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统一的讲解、说明,确保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借助著名景观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例如,教师在讲解旅游文化时,可以积极借助教室的教学工具进行课堂的导入工作,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要讲解的旅游文化以幻灯片的方式播放出来,并用生动的语言对之进行讲解,向学生展示著名而充满玄幻的埃及金字塔、展示美丽壮观的印度泰姬陵以及雄伟壮阔的法国埃菲尔铁塔等,通过视听说的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2.利用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涵盖着大量“世界之最”的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趣味课堂的导入。例如,在进行海洋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世界上最深的海是哪个?最深的湖是哪个?它们分别有多深?如何形成的?通过趣味性问题的提问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
三、趣味化的课堂内容,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1.趣味化故事,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优势,能够深入文本挖掘潜在的趣味性知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那么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会有极大帮助。比如,在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有人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地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个故事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上来,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善于挖掘每节课的趣味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知识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通过具体的图片、声音、录像等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海洋文化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死图”变活,让静止的海洋流动起来,让课本中的海洋鱼类游动起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生活化的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就要求地理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分依赖课本,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主张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教师如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地理教学,将会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城市或者乡村人口的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实践者,只有当学生自己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等得出的知识得到认可时,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感受和愿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体现这一点,地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无疑是最有效的。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尊重学生,必须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必须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乐于上地理课,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最终让有效课堂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静.谈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J].学周刊,2011(20).[2]朱延华.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3(06).(作者单位 福建省仙游县园庄中学)
第三篇: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内容提要:现今,落实新课程标准成为国家新一轮课堂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中,我们过分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形式的变更,而对学生的“学”的角度研究却关注甚少,而本课题“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的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广泛。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理解记忆,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仅仅停留在对关键要点的记忆上,很难产生广泛的迁移。而“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本研践究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教学实,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中学生认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产生对知识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对于当前化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作用,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倡导探究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化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能给予各类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通过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希望能实现以下目标:
(1)初步探索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策略,同时能将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产生实效。
(2)通过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初步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研究具体内容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以及实施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初步探索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方法。
(3)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分析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化学课程应该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要求呢?通过分析,可以将上述要求总结为如下四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拓展与创造,总结与提高。为实现这种过程的教学,课题组通过研究,总结出“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四个”环节:
⑴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作为进行教学过程、探究知识的手段与背景模式。
⑵探究: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用探究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获取。⑶创造:让学生对探究的成果(包括结论和方法)进行应用、拓展、创造,使知识活化。
⑷评估: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探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可见,“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做到四种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教学、创造教学、评估反思教学。在一节化学课中,如果能同时做好这四种教学,就可以说是一节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好课。
2.要科学处理“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探究——创造——评估的流程进行的,而流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实施都要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来进行。讨论式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背景。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课堂探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探究的层次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程度,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五要”:
1.要起指导和推进作用。
在探索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特别为学生在阶段性活动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地肯定或表扬。
2.要尽可能地“放手”。
只有“放手”才能完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方能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思维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激活,为全班学生共同研讨打下基础。
3.要舍得“主导”与师尊。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放下师尊,学生才感到无压力,处于平等环境,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难免要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不予追究,而是要抓住矛盾,深入分析,寻找错误原因,研究正确的解决办法。
(三)、科学把握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建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化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化学探究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因此,必须坚持五个策略,才能确保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地科学性和有效性。
1.自主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2.恰当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环节,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设计。3.科学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
(四)初步形成了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类型与实施技术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关键就是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实现人格的主动发展。因此,探索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活动实施技术时,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1.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活动类型 ①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跨学科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包括自然问题的探究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两大类。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和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事实材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②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并包含着社会交往。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与感悟以及反思与批判,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2.组织和开展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角色需要加以重视和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集中体现。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看,探究性化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协调探究性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1.探究式教学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①教案是动态的,教材是资源,教师是教材的处理者
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此外,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要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②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
③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探究结论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固然可喜,但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④适当开启窗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结束时,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此时,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2.如何把握化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3.如何组织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可以将关注面扩展到全体学生。在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将优秀学生分布到各组,可以使优秀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化作合作学习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强化参与面与参与度,注意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合作学习记录及小组讨论记录,并进行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应不断改进、调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六、课题组丰硕的教学成果
两年的课题研究和课改实验,我校针对初中化学教学探索出了“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两年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创新精神。我校的化学教学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促进教师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研究,更新了观念、与时俱进,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在自己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受到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相信我们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化学学科的课堂探索和发现之路仍然期待着我们去开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一定再接再厉,我们将在这条探索和发现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力争每一步都走得精彩。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总结阶段)
团结学校:包立伟
第四篇:关于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策略,一是要创设真实语言环境,使语法知识形象具体,二是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三是要突破常规练习方式,熟练掌握语法知识,使学生通过语言交际活动,达到内化语法规则,真正掌握语法和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
有效性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以听说训练为主,兼顾读写,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初步的交际能力。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如果能掌握适量的英语语法知识,对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新课程背景下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1.1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具有交际性的,因此教师教授语法时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这个语法点的语境,而不是孤立地把语法呈现出来。比如,在介绍一般将来时的时候,教师通常是给学生先列出几个一般现在时的例子,再给出一个相应改成一般将来时的例子。学生的任务就是机械地把一般现在时改成一般将来时。这种做法根本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在哪些交际语境中使用一般将来时。笔者认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把语法呈现在能够明确呈现语法形式与交际功能之间关系的语境中,向学生说清楚为什么使用一般将来时。
1.2 教师应将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
现在大部分教师习惯用演绎法教学,即教师先给出语法解释或语法规则,然后做一些专门针对这些语法点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法点。有些教师则倾向于归纳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过程相反,是教师先提供一些语言的例子,然后通过指导他们进行观察,最后让他们自己得出其中的规则和道理。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两种方法有效结合运用。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策略
2.1 创设真实语言环境,使语法知识形象具体
在语法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的对知识点分析讲解,忽略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真正目的,致使许多同学听的一头雾水,进而对语法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语法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法的实用性。
一教师在教学句型:“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skirt? It's very pretty.That's expensive.It's too expensive.”等组织和孩子们进行对话的交流。
T: Look at this shirt.It’s colourful.S: Yes,it’s pretty.T: How much is it?
S(请一个孩子走到背面翻出价格)It’s one hundred yuan.It’s too expensive.教师播放课件,让孩子观看故事,理解内容。再看一边,边看边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说一说。分角色给课件配音,小组练习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语法。
2.2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
英语教学法中把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检查称为“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因此,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立最近发展区,用学过的知识由浅人深,最终掌握新的语法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对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只是在前面的引人中作了一些铺垫,后面的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正是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在分析中找到方法,在归纳中得出结论。我们认为,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有针对性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通过巧妙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比如,教学“句型:Are these yours? No,they aren't.Is this John's? No,it isn't.”时,教师指导学生按指令做完动作,教师顺手拿起一学生的鞋子问:Are these yours? 教师为学生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理解,观看后请学生讲一讲,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在黑板上呈现新单词,学生认读。教师放录音,学生模仿操练句型Is this John's? Yes,it is./ No,it’s not.进行替换练习。认读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佩戴头饰进行表演。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衣服,并涂色。然后以组为单位交给教师展示,教师从各组中任意抽取几张并问:Is this yours?/ Are these yours?学生回答。由师生操练过渡到生生操练。通过读、练、实践从而活化了语法教学。
2.3 突破常规练习方式,熟练掌握语法知识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语法教学中,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核对答案,边练边点拨,都不能激活他们练习的原始动力,只有突破常规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潜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同学们现在进行时的法内容时,我设计猜测游戏,让一位学生做动作,让全班学生运用句型。举例来说,教师在做“拨时针”的游戏时对学生发出指令:School is over.如果学生不理解可联系“Class is over.”来帮助学生理解。待学生将时针拨到5点或其它实际放学时间后,教师问:School is over.What do you do ? 学生回答Go home.教师说:But Wu Yifan and John don’t go home.What are they doing? Let’s Watch TV.由此导入新课。
结语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我们要运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和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语言交际活动,达到内化语法规则,真正掌握语法和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基于隐性策略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2):30,31.[2]陈丽“翻转课堂”.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13):105-106.[3]王翠花.小学英语教学拓展环节语言输出有效性的策略[J].校园英语(中旬),2014,(7):138-138,139.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讲述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整理有效阅读教学思路,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死板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非常死板,学生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往往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抹杀了文章的丰富内容和以及所有蕴含的各种情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难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的水平。
(二)教学模式机械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学生阅读全文后,分析文章结构,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这样的机械化教学,学生是在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吸收效果并不好;此时,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缺少丰富了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程度上说,多媒体的介入,分散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注意力。
(三)照本宣科、没有创新
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课上,老师总是按照教案讲授,千篇一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阅读课一成不变,难么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变成一言堂,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学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二、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语文阅读是一种沟通能力的训练,沟通的意思是表达并且被理解,接收信息并且深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读书看报,与他人交流,这些活动都需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所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在解题之前,都需要阅读题目,正确地理解题目所述内容,分析问题的关键,才能理清解题思路,做出正确解答。所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别重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学生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虽然,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但是“数理化”学习的过程中,对书籍的阅读是不可少的,语文阅读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前提,语文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国内外很多大学,在大一的时候,会开始预科,预科中母语的学习必不可少。这也说明了,不仅仅是初中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语文阅读都非常重要。为了让初中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为了让初中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用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语文课堂,更应该这样,作为考试科目中主观题比重最大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路
教学思路的制定要根据具体学情具体分析,不能一成不变。初中学生都处在青春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坐不住板凳,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新颖,富于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课堂教学安排上,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二十分钟内讲完。青春其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在课堂提出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话题,虽无关教学但有益成长,要恰当处理好这一类问题。例如,在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应该增强趣味性,不能仅限于教学基础要求,另外可以多准备些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会加大老师的备课量,但是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发展,就一切都是值得的。青春期孩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叛逆,孩子常常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老师等长辈的话常常就是不听,面对这个问题,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不是让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所以只要孩子“会”了,方法可以不同,赞成孩子创造性的学习。
四、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课前预习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场所,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交流过程信息传递的效率决定的。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课堂上的现状是,老师输出信息量大于学习接收的信息量,因为学生会溜号;老师输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学生有效吸收的信息量,因为学生没有预习,当然不知老师“所云”。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预习,不重视预习,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老师对预习作业留得不够具体,一小部分学生因此造成了预习了,但是没有预习到老师所问,课上交流有效性也不高,导致学生不再预习。所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老师一方面要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告诉学生具体在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决不能泛泛而谈;另一方面,老师要将预习的作业,布置的尽可能具体,既有和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也有开放性的问题。当课前预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教学课堂也会更加生动,阅读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二)创设情境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初中生课堂听课的普遍状态,眼睛看黑板,手上记笔记,心在外面飞,考前背笔记,形成了一个学习怪圈。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状态,但是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兴趣,所有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融入教学中来,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创设情境需要老师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投其所好”的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慨万千”,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交流合作
语文教学是思想的盛宴,语文阅读是盛宴中的“筷子”。培养阅读能力,是给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别是非的能力打下基础。师生之间的交流,从内容上说是知识的传递,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是教学不能取代的,所以语文阅读课堂要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之间探讨,让孩子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接纳不同意见,学会求同存异。所以,教学中,要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目标,教师民主教学,能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