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2017年秋季七上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精编练习(含答案)
济南的冬天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贮蓄(zhù)
chéng(澄)清
xiāng(镶)边 .着落(zhuó)
狭窄(zhǎi)
水藻(zǎo)...2.下列各组词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A)A.贮蓄
唤醒
水藻
绿萍 B.括风
地毯
薄雪
慈善 C.摇蓝
响亮
境界
澄清 D.奇迹
邪射
狭窄
宽敞
(解析:B项,“括”应写作“刮”;C项,“蓝”应写作“篮”;D项,“邪”应写作“斜”。)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B项成分残缺,将“使”改为“给”;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5.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济南”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济南举行。为此,班级也开展了主题为“我为绿色济南添色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读报活动中英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新闻,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成一则新闻摘要。
新闻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新闻二:5月16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中国杂志社、济南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来到济南。众多明星在西区鹿鸣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绿色中国行——走进济南”大型公益活动的序幕。
新闻三:5月17日,由共青团济南市委、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活动在市政广场进行,通过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方式,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各地都十分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开展各种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2)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一:地球一小时,节能一辈子。
示例二: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3)假如你被评为“绿色小卫士”,请你写一则获奖感言在班会上发言。(60字以内)示例: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后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当好环保小卫士,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6.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按照空间顺序,以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①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②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③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④在阳光的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
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9.“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03 拓展阅读(原创)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0.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概括内容】
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11.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段作用】
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的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1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特征的语句,并做分析。【分析语句】 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13.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运用了比喻,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14.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含义的理解。【结尾的作用】
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04 写作创新
15.你家乡的冬天有何特点?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150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山和济南人格化,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的契合点。
【例文】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地,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赏析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典型例题】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的天气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强调济南是个宝地。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一般采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突出了„„”的模式。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教案(部编语文七上)
2.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课前准备 1.老舍的画像。2.济南的冬景照片。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济南的冬天”,欣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淡雅的水墨画——济南冬景图,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国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写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3.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3)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课文精读 1.分析第1自然段。
(1)探究质疑:第1自然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①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②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③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晴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2)“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是什么意思?
“响亮”本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4)上文中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的描写“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的却是“温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天空)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5)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2.阅读第2~5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等景物,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的图景。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至3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①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睡”、一“唤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字讨论并归纳:
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①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②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1)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②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两句突出水绿的特征。
②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浅墨写意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二、巩固理解
1.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什么妙处?
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本文的布局谋篇有何特色?
本文的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第2自然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第5自然段写冬天的水色。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自然,推进自然。
3.研读思考: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地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四、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写作特点
1.布局合理,层次井然。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2.善用修辞,情景交融。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总特点:温晴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没有毒晒山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画水碧绿清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通过“读”来感知课文,进入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接着就需要质疑和释疑。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围绕‘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第三篇:七上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及作者 老舍),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学情 全日制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 解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
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把这篇课文放在本阶段初期学习是合适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之思。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制定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知识与能力: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b、通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①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②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法学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第四篇:【部编版】2017年秋季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精编练习(含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tā)....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帐篷(péng)
水渠(qú)..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蹋—塌)(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暴—爆)(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躁—燥)(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逢—缝)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C)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解析:C项“说长到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句意。)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5.“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示例:①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②勤劳:以勤为本本心牢。③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①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示例: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张海迪)②从你最喜欢的名著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人物: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和品格: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品格:勤劳、意志坚强。
(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02 课内精读
阅读“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我”再见牧羊人的所见所闻。7.“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8.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的是什么。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9.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示例: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03 拓展阅读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⑤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
⑥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中“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颤颤惊惊,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11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传递香火孩子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12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13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14纸条下面的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15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16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17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18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10.选文叙写了有关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1)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2)儿子勇救桥断孩子而牺牲。11.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
①桥断丧子的悲痛;②村民出行、孩子上下学的不便;③党员的责任感。12.结合全文,说说第13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解开前文的悬念,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的真相,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13.结合选文内容,请说说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这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2)这是学生们在坟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14.下面是这篇选文的题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示例:人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朱树林勇救落水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老人不辞劳苦攒钱修桥,造福乡邻。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底。
第五篇:七上12、《济南的冬天》
且末县中学初中语文组
7.12模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12、《济南的冬天》
备课组: 执笔:侯红玲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运用“响晴、温暖、设若、贮蓄、空灵、澄清”等词语,掌握“髻、镶、藻、贮”等生字。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作的能力。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响晴、温暖、设若、贮蓄、空灵、澄清”等词语,掌握“髻、镶、藻、贮”等生字。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诵读课文,欣赏美景,感受自然。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难点:体会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
一、德育专题: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2-1 且末县中学初中语文组
7.12模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1、导入新课
说起冬天,我们不禁会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还会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然而在北方中国的济南,冬天并没有板起一副冷酷的面孔,反倒“慈爱可亲”,对我们微笑呢!不信,请到“济南的冬天”去看看吧。
2、明确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诵读课文,想出美景,体会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写法的妙处。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
(2)初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理清文章层次。(3)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美景图?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吗?
4、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布置的任务。
5、(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随堂指导。
(三)释疑解惑
6、(师生)释疑解惑。
教师帮助小组解决有疑惑的地方。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识记生字词。
(2)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3)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五)讨论巩固
12-2 且末县中学初中语文组
7.12模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同步练习:P23页 1-3题。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山色如黛、水绿如碧,这就是济南冬天的美景。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本课,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课文。
12、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基础积累)。板书设计:
12、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分——总。
总:“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分:
山: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 水:冬天的水色 总:“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授课时间:
课后反思:
12-3 且末县中学初中语文组
7.12模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优美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德育专题: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课文。
2、明确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作者把景写得这么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和《济南的冬天》,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你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4、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布置的任务。
12-4 且末县中学初中语文组
7.12模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5、(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随堂指导。
(三)释疑解惑
6、(师生)释疑解惑。
教师帮助小组解决有疑惑的地方。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增添文采。(赏析略)
(2)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同步练习:P23 4-5题。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欣赏了济南的冬天,领略了冬天的济南,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大家齐读一遍。
课件展示:
慢点走,欣赏一路风景,欣赏自己。
12、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板书设计:
12-5 且末县中学初中语文组
7.12模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12、济南的冬天 ——老舍
暖和 拟人
慈善
美丽 比喻
授课时间: 课后反思: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