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故事

时间:2019-05-13 09: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哲学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哲学的故事》。

第一篇:西方哲学的故事

西方哲学的故事

第一章

智慧之爱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泰戈尔 哲学的起源,原始艺术,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 怎么搞哲学,沉思,分析,最佳方法就是阴阳双修 桃园三结义:

哲学有三位义结金兰的兄弟,也就是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形而上学,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也就是关于世界的万物的本质的问题。伦理学,善与恶的彼岸

爱,真正的爱,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和认识论。就是有关认识的理论。有关知识的理论。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也是所有的有关知识的问题中最主要的一个乃是知识的起源问题。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所谓的“唯理论”。人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理性”,这种理性是上帝或是神灵给予我们的。另一个著名的唯理论者笛卡尔的提出了有名的“天赋观念论”,是“天”将这些观念置于我们心中的,这个“天”当然也是神,这些天赋的观念乃是一切只是的基础。另一派是所谓的“经验论”就是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的理论。最有名的经验论者就是培根与洛克了。培根为知识的起源找到了一条通向知识的曲径,自然+感官→经验;经验+加工→规律;规律→知识。这就是著名的培根的“知识三部曲”。洛克则是比培根更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他说过,“我们的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第二章

步入哲学圣殿

哲学史,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内容为中心,第二种形式是以历史本身为中心,以苏格拉底为为中心,古希腊哲学仿宋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苏格拉底哲学,这是哲学的初级阶段,有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第二个阶段就是伟大的三师徒的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是古希腊哲学的黄金时代,也许是整个哲学史的顶峰。第三个阶段则是苏格拉底的徒孙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但这时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古希腊哲学了,而是所谓的希腊化哲学,甚至包括古罗马哲学了。包括,一是以第欧根尼为首的犬儒学派。而是成天讲要快乐,自己却整天像林黛玉一样病歪歪的伊壁鸠鲁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派。三是斯多葛派,它的头子就是芝诺,还有马可·奥勒留的,是古罗马的皇帝,并且是一个有名的贤君,被称作古罗马帝国的“五贤帝”之一。第四个就是普罗提诺,他创立了新柏拉图主义,被称为古代伟大哲学家的最后一人。毕达哥拉斯

思想:一是他的宗教思想。

他不但是一个哲学家,而且被当作神。二 “灵魂转世说”,一是灵魂是永远不会死的,二是灵魂可以变成别的东西,三是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全新的,都是一些灵魂在变来变去。

我们都是三生石上的旧精灵。三,数学思想,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都是数,是由数经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的。

第三章

活火与原子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原子。

赫拉克利特,一个刻薄的家伙。

他的第一个思想是他信仰战争,并且鼓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他认为战争就是正义,因为战争对一切人都是共同的,大家凭借各自的力量去争取胜利,一切都是通过斗争产生和消灭的。与赫拉克利特对战争的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是他的斗争学说,他认为万事万物相互斗争,这正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就像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消灭的一样。

德谟克利特,浪游者

原子论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是由好多原子组合而成的。

第四章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丑八怪

家有悍妻桑蒂普

辩论与沉思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伦理学鼻祖

在正义、善等这类德行与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人是因为无知而犯罪,智慧则可以消除罪恶。

第五章

最美的哲学家

在所有的哲学家中,柏拉图式长得最帅的,还是最伟大的。将柏拉图丰富的思想分成四部分:

(一)柏拉图的乌托邦理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家,所谓共产共妻,就是柏拉图第一个在这里提出来的。

(二)理念论。理念的人和现实的人

(三)灵魂不朽论

(四)宇宙起源论 对柏拉图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格拉底,另外,对柏拉图影响最大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斯巴达

理想国

这就是柏拉图的乌托邦理论 三等公民

普通人,士兵和护国者 教育与甄别

教育是分步骤、按部就班进行的

要求理想国的公民不仅有野蛮的体魄,还要有文明的精神,他认为培养公民文明的精神的最佳方法就是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有两个特征:一是反对强制性教育

二是对教育的内容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决不许自由放任。

金属人

神在造人时用了几种金属:金银铜铁,其中护国者使用金子做的,所以是最上等的公民,士兵使用银子做的,而普通人只是用铜和铁做的,所以地位最低。

哲学王

经济生活、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

哲学王即是最高等级,也称护国者。

理念论

不真实的个体

世间一切个体食物都是自相矛盾的,永远具有相反的特性。理念就是每一类事物的共性,或者专业一点就是共相。神创理念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最简单的问题也存在与最艰深的哲学之中。

哲学家升天

万物都有对立面,这是前提。

知识就是回忆,即证明了灵魂的存在与永恒。柏拉图

给升天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有德行,二是要爱知识。

宇宙的创造

神创宇宙

宇宙的原料

一种是正方形之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之半。因为这两种三角形乃是最美的形式。

两种灵魂

一种是不朽的,另一种是可朽的。其实所谓的可朽的灵魂就是人各种世俗之欲望。

第七章

最渊博的智者

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的死去。

他也许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但他一定是最渊博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两个特点:

一是文笔朴素,缺乏生动;二是思想艰深,不易理解。

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写了一堆著作

第一部分是关于逻辑学的,都是告诉人们如何思想的著作 第二部分是有关自然科学的著作 第三部分著作是有关美学的 最后一部分才是他的哲学著作

怎样思与说

这就是逻辑学,这个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全称是形式逻辑。关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内容,最密切的来讲昂,就是三段论了。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世界

对物理学说了什么

形而下学

物理学

就是研究自然万物之理的学问,与研究非自然的抽象之理的形而上学相对,不妨称之为“形而下学”。亚里士多德认为,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的学问,也就是研究上述自然万物的那些运动、发展、变化的学问。

大地是宇宙的中心 生命是一条链

亚里士多德最伟大的生物学贡献,就是认识到了生物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连续的从低级到高级排列起来,最低级知道最高级构成了一条生物链,而且从身体构造、生活方式、后代繁殖直到情感表达方式,都是渐进的,也就是说,每一环只比上一环进步了一丁点。幸福之路

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不是一门理论的学问,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所以他把他的伦理学规定为所谓的“实践哲学”。

他定义的善,山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最高的善。

幸福的前提就是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还要关注理性,理性就是人的思维能力,这才是人高明与其他一切动物的地方,而且关注理性还可以让我们获得,美德。幸福是善,而善,当然是美德。他说,美德有两个条件:一是理性,二是远见。

亚里士多德找到了一条融合欲望与理性之路:中庸之道。要走上这条中庸之道,可以找出三个条件:第一是人得有理性与知识。

第二是要行动

第三,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钱财,有了理性与远见,还走上了中庸之道,还差点什么呢?

友谊。

找朋友:一是要真诚

二是性格上合得来

三是要注意不要找那些有求于自己的人做朋友。一个人找到了幸福,也就是找到了最高的善。

治国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个人与国家之阿金最重要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他说,国家按其本性乃是先于家庭和任何个人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也可称之治国之道

稳定第一

反对乌托邦

人生而不平等

男人和女人

教育至上

最好的政体(认为立宪制最好)

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用来表达抽象内容的

简单的真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指的东西才是具体存在的,是“实体”,所指的“共相”称为“第二实体”,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

形式万岁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对“形式”与“质料”的区分。每一个具体的东西里都含有形式与质料,二者同时包含在一个东西里,正是因为有了形式之后,质料才嗯那个称为某种确定的东西,而质料称为某种确定的东西的形式才是事物的本质。

第一推动

亚里士多德对此有两种略有区别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这个推动者,即上帝,乃是一种’力”,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原动力,一种终极的力,是力本身,是宇宙万物的唯一形式,是生命的根本原则。

第二个说法是,这个上帝乃是一种“思想”,因为在亚看来,没有比思想更好的东西。

第九章

犹太人的故事

犹太民族创立了基督教,基督教虽然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然而他影响至深的还是西方人的思想——它是通过人们的思想的控制来产生影响的,它自身正是一种思想。

犹太人的诞生

犹太人第一次出现在巴勒斯坦大约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但那时,他们还不叫犹太人,称为海伯鲁人,是希伯来人的另一种译法。

帝国时代

下 第十章

基督教的故事

基督教的历史:第一步是耶稣基督和圣保罗的传,他们缔造了基督教 第二步是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裂,这是基督教诞生的最后一步。第三步是基督教开始受罗马帝国政府的压迫而终称为罗马帝国教的过程。

耶稣传

基督教的产生是从耶稣的诞生开始的。

耶稣之死大约是公园30年4月2日,在我国是东汉光武六年。对于一般人而言,丝袜个就意味着一切结束,然而对于耶稣,死亡不但不是结束,而且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开始有两个意义:一是耶酥复活的开始,对于基督教与教徒而言,者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二是基督教的开始

圣保罗传

原名扫罗,他是伟大的古以色列王之一。圣保罗

等人做了整整一年十分成功的传道,有了许多的门徒,也就是在这时 他们开始自称为“基督徒”。这就是基督徒这个称谓的起始,是时保罗已和十二门徒齐名了。

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之所以能从犹太教那里分离出来,是因为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特性:一是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耶稣和保罗所宣扬的一个重要观念是:耶稣乃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

基督教与犹太教一个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耶稣是弥塞亚

否认是犹太教,承认就是基督教第二就是基督徒们有了自己的经典:犹太教经典《旧约全书》,基督教《新旧约全书》

第三是基督徒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和团体。——教会。

这样,有了自己独特的崇拜对象,——耶稣,有了自己独特的经典——《新旧约全书》,有了自己独特的组织形式——教会,这种宗教便脱离了犹太教,称为一种与犹太教迥然不同的新宗教——基督教。

痛苦与胜利

基督教从诞生之日起就像耶稣一样,饱经磨难。最先迫害基督教的是其母体犹太教,但对基督教加以整体迫害的乃是罗马帝国。原因:一因为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真神,者同罗马政府把皇帝神化,认为皇帝就是神,直接对立。

二是基督教会是个基层人民的宗教团体,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不理睬政府,而是自己组成了一个国中之国。罗马政府认为这些基督徒聚众也是为了闹事,使政府起疑心。

三是这些基督徒们在举行圣餐时,把他们吃的饼,喝的酒称为基督的身体和血,使教外人士人心不稳。继君士坦丁大帝之后,另一个不但令基督教称为罗马的国教,而且称为整个西方 世界无上精神统治者的乃是狄奥多西大帝。公元380年,基督教不但在反对压迫的斗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还处于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领袖地位。从精神这个角度来说,它统一了整个西方——它把种族、语言与文化诸方面都极不相同的西方诸国、诸民族统一与基督教精神之下。十字架下的罪恶

这时,西方历史过渡到了中世纪,其特色就是基督教在这段时期处于绝对统治地位,不但统治了人们的思想,还统治着人们的肉体,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异端裁判所的建立,这些异端大体有四类:一类是真的同正统基督教思想对立的基督教派别

二类是所谓的女巫

第三类是相信科学和理性的人

四类是一些根本没有反基督教想头,只是偶尔触犯了某项教规的人。

除了异端裁判所之外,中世纪基督教那巨大力量的另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十字军东征

基督教后事

基督教的两次大分裂:第一次是基督教分裂成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 第二次是天主教再次分裂出基督教新教

一劈两半

基督教分成了东西两部:西部自称为“公教”,意思是他是全世界共有的,他也要拯救整个世界;东部则自称为“正教”。强调唯有他才是耶稣基督的嫡系,才是正统的基督教。这大体上是1054年的事,这一年就是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之年。

三度分离

大体分为三支: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

它们各自有许多宗派,其中最名的自然是新教的两大宗派,路德宗和加尔文宗。

第十一章

圣人哲学家

托马斯·阿奎那

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只活了49岁

他的一生是永恒的,他的名字与他的思想将永存人间。

第十二章

一切为了主

哲学乃神学之婢女

一是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神学所探讨的是“最高的知识”、“最高的真理”;二是一切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必然归结于神。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命题,就是理性与信仰的问题 托马斯·阿奎那从两个角度分析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首先他认为理性与信仰是和谐统一的。但两者不是平等的,信仰高于理性。信仰乃是一切哲学命题之根。第一推动

这第一推动,托马斯·阿奎那说,就是上帝。

第一原因

这是第二个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即利用原因与结果的证明。唯一之必然

第三个证明方法就是运用可能性与必然性。

万物的存在知识一种偶然,然而却不是没有原因的,万物皆有果,有果必有因,即使秋叶一片也不致无因落地。??? 最高级的存在 第四个证明是“事物存在等级的证明” 这个最美、最纯、最高级的存在就是上帝。

万物之目的

世间万物虽然看上去错综复杂,但似乎都有某个目的。人·知识·人生

关键是看两点,一是他们过去怎么来的二是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 灵与肉

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统一

一是特征,二是地位 作为质料的肉体是速朽的,人的生命一旦终结,它也就腐朽了。但灵魂就不同了,它与肉体相反,它将永生。知识的起源

知识形成的第一步是形成感性认识 第二步是形成理性认识

然后理解印象传递给被动的理智之后,它就变成了“理性印象”,被动理智对这个理性印象再进行加工,于是就产生出了“表象”,这表象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就是“概念”

人生的意义

人士有理想的,这个理想就是和幸福,所以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

第十三章

奇异的双重人格

培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是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的混合体,这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墓志铭:我把灵魂留给上帝,把躯体留给一抔无名的黄土,把名字留给未来的时代和异国他乡的民族。

第十四章

知识就是力量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是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

人是自然的仆役与解释者

人是自然的仆役。人应当像仆人尊重主人一样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的旨意——自然规律——行事。

第二,人是自然的解释者,就是人能解释自然。通向知识的曲径

一是他在,二是自在,他在,就是自然。自在,就是我们的身体。

冲破幻象

幻象说,是培根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他认为,人类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首先要冲破四个幻象。

四个幻象:第一个幻象,是“种族幻象”,第二个,是“洞穴幻象”

第三个,是“市场幻象”

第四个,是“剧场幻象” 经验是知识之母

这也是培根的获得知识的第一个原则——经验认识的原则

这个原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知识是存在的反映,这是经验认识的基础。培根经验主义有两个中心,一是存在,二是感觉。二者结合便形成了经验,经验一旦形成便成为了知识——培根称之为“真正的概念和公理”——的基础,首先,我们应当尽量使经验更加准确。第二就是要使经验尽可能的丰富。

除了这些之外,培根找到了另一条经验之途——实验。

理性是知识之兄

重视感觉与经验只是培根思想的一面,他还有与此相对的另一面:重视理性。真理的指南针

培根的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真理的方法。

第十五章

命运的羔羊

面对世界与他人,笛卡尔像羔羊一样驯服,这决定了他一生的结局。他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并不像其他哲学家一样博览群书,相反,对一个哲学家而言,他很少读书,甚至于每天做起来工作的时间也不长。

第十六章

“我思,故我在”

黑格尔说,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创立者,罗素说,笛卡尔是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的共同始祖。

黑格尔说,这是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而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家中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所以理当是近代哲学的鼻祖。

一切从怀疑开始

他一切哲学理论之开端乃是四个大字:怀疑一切。或者说,一切从怀疑开始。

一是我们判断中有极多是成见,因而必须对这一切都加以怀疑;二是我们不必怀疑一切,而 只要怀疑那些“稍微感到可疑的东西”这两个结论所凸现的正式笛卡尔怀疑论的精髓。因为笛卡尔的怀疑论正有两个要点:一是尽可能地对一切加以怀疑:二是并非绝对的怀疑主义。

“我思,故我在”

这是他最著名的哲学命题,但不是他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因为它有一个基础,就是怀疑。在他各种各样的怀疑之中,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们的感觉。他认为,即使上面的一切,从世界万物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均为虚,但有一样东西是绝不可能虚的,它必是实实在在的,这样东西就是我们的思维。

阐释:当我要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虚假的时候,这个进行思维的“我”必然非是某种东西不可;我认识到“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十分牢靠、十分确实,怀疑论者所有最狂妄的假定都无法将之推翻,于是我断定我嗯那个狗毫无疑义地承认它是我所探求得哲学之第一原理。就是我们可以否定我们思维着的任何东西,我们可以否认一切存在于这些思维活动中的东西,然而有一样东西我们却无法否认,这就是思维本身。

这就是笛卡尔得出的结论,无论我们怎么否认一切,但有一样东西是我们绝不能否认的,那就是“认”本身,这个认就是思。

上帝与世界为何存在

他得出的的一个结论,凡我们能够设想的很清晰、很显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真的。

笛卡尔另一个相当著名的理论:天赋观念论 笛卡尔称我们心中有一个强烈的观念,相信存在着一个最高的、绝对的完美;在分析世界的存在时,他又说我们强烈德、清楚地相信万物的存在、世界的存在。首先,它来自我们心里。这个“天”,当然也就是神。但笛卡尔在这里更强调了天赋的另一个含义:自然性。即这些观念是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是自然存在的。

形同陌路的身心

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中说过,我只承认两类事物,即:一类是思维的东西,另一类是与广延相联系的东西。他所说的这两类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与物质,因为所谓广延也就是形体之类,就是物质。他认为这两类实体,“一种实体可以不依靠另一种实体而明白确定地得到理解。”它们之间并不互相需要,它们相互独立,都是自在自足,自成一体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没什么关系。笛卡尔在这里找出了一个独特的关系,身心二元论。第一个方法就是将神作为中介。

第二个方法是用一个叫做“松果腺”的东西子啊身心之间当赫尔墨斯。他认为我们的心灵一个又一个完全独立于身体的本性,因此也绝不会与身体同死。

这样,笛卡尔把人当作了一种精神性而物质性的存在,并视之为人的本质。

另外,笛卡尔还有一个趋向,我们用黑格尔的话来表达:“笛卡尔把有机体、动物看成机器,认为它们是被别的东西推动的,并不包含主动的思维原则。”

第十七章

社会弃儿

进行全盘复审之后,犹太首领们一致同意将斯宾诺莎革出教门,断绝以色列人与他的一切关系,并诅咒他。

第十八章

世界是一个整体

世界是一个总体

宇宙乃是一个整体,要想把握宇宙就必须首先把握这个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

我们认识宇宙或其中的具体事物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对组成宇宙之万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研究,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对整体进行考察;第二种是先对宇宙或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然后再从这个整体性认识入手去把握部分。

实体、神与自然的大统一实体,实体的第一个特性是:实体是自因的。实体是第二个特性是:实体是唯一的。第三个特性是:实体是不可分的。

斯宾诺莎,另一个主要的观念:实体就是神,神即实体 自然规律是上帝所规定的,是上帝的意志。一是自然规律为上帝所规定,二是上帝与自然并不是一回事。

在斯宾诺莎那里,属性主要是两个:思维与广延 实体既同思维是同一的,又同广延是同一的。

这是斯宾诺莎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所谓思维与广延的统一性,换言之,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也可以说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哲学基本问题。

不自由的人

《伦理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形而上学,就是我们前面引用过的那些东西,然后再转到各种的炽情和意志等心理学问题,最后才是以前面的形而上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伦理学。一是人之自由意志

二是善与恶

第一,神是绝对自由的,是不为任何其他东西决定的。

第二,有一种力量能驱使神行动,那就是神的本性的必然性。或者说“神的本性的完满性”,它们也就是”那种出于他的本性的规律”

善与恶的幻象

所谓善恶只是人以自己为中心的看法。

人生与幸福

“这种东西”当然也就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放弃“尘世的幸福”,二 是要从自然中求得知识。

虽然做一个贤达者是“既稀有,又困难的”

第十九章

哲学界的两栖明星

洛克式伟大的哲学家,医术通神的大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知道在一切不幸面前,最好的态度就是默默承受,因为即使哭肿了眼睛又有什么用呢?只会在旧痛之上又添新苦。

第二十章

哲学也有亲切的时候

如果说康德与黑格尔的哲学是深不见底的大西洋,那么洛克的哲学就是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多瑙河了。

洛克的哲学可以分为两大分支:第一支是他的认识论,第二支是他的政治哲学。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虚无的天赋

是“天”将这些观念置于我们心中的 天赋观念论者的第一论据“普遍同意说”

无意识有许多的种类,我们可以大致分类为病态无意识、历史无意识和日常无意识

经验与知识的起源

洛克认为人类有两种经验:一种是外部经验,一种是内部经验。知识便起源与这种感觉以及对于感觉的反省。

经验与物体

一切知识起源与经验,而经验来自于外物。

他将物体的性质分成两类,分别称为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物体的第一性质乃是物体最根本性质,可以用纸来描述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

第二性质的特性,一是它是借第一性质而来的,二是它能使我们长生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的呢个观念,或者说它是一种使我们产生这些观念的能力。有经验到观念 经验乃是知识之源

样式观念,实体观念

关系观念,最显眼的就数因果关系

何谓知识

《人类理智论》是洛克最重要的著作,也是整个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洛克认为,知识的对象是一样东西——观念

这是因为笛卡尔分明地看到了人类确实无法证明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他共将知识分成三大类,分明是直觉知识、证明或推论知识,感觉知识。

理想的政治制度

洛克想要的一种自然状态,这个自然状态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人人自由而平等;二是私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三是人人都只服从一种“自然法”,这个自然法要求人不损害他人甚至自己等。

洛克强调了两点;一是人民并没有将全部权力授予政府或者君主,也就是说,任何政府或者君主都无权实行专制政治;二是如果政府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人民就有正当的理由反对郑重政府或者君主。这就是洛克主张的社会契约论,这种主张后来得到了卢梭等人的支持,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寂寞人生

我们爱过,恨过,幸福过,也痛苦过;可康德呢,他一生既没爱过,也没恨过,谈不上幸福,正如谈不上痛苦。

关于康德的一生,黑格尔是这样写的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生于格尼斯堡,起初在那里的大学里研究神学,于1755年开始做大学讲师,1770年任逻辑学的教授,1804年2月12日死于格尼斯堡,活了差不多80岁。他从来灭有离开过格尼斯堡。

康德在大学期间曾写过长篇论文,它有一个极漫长的题目,加做《欢愉动力的真正测量的想法并对莱布尼茨大师和其他动力学家在这个争论问题上使用的证明的评论,以及先前有关一般物体的力的一些看法》,“我相信,有时人对自己的能力怀着高尚的信心并非无用。这种信心使我们的一切努力生气勃勃,推动我们对真理的探索迅速前进。如果人相信自己的研究巩固走有希望前进,并且还可以抓住像莱布尼茨那样大师的错误,他就会使自己的思考尽可能真实可靠。在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冒一次险,尽管会千百次地走入歧途,可是此总是在平坦大路上走要好的多。我的立场就是如此。我已经给自己指明道路,我要坚持下去。我将开始我的进程,任何事情也不嗯那个阻止我前进。”

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后九年是康德哲学人生的巅峰,他在1788年出版了《实践理性批判》,1790年出版了《批判力批判》,加上《纯粹理性批判》,者三本著作构筑了康德哲学大厦的主题,也是康德之后整个西方哲学的主体之一。

这十年时间被称作是康德哲学的“批判时期”。

Sapere aude

这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名句,意思就是“要敢于求知”——《什么是启蒙?》

第二十二章

形而上学的迷宫

康德哲学的迷宫之线,这条线索就是对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划分。

两个世界

康德认为,在我们的感官所感觉到的这个由现象构成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一个“彼岸世界” 这个彼岸世界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它是现象的缔造者

第二,它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它是不可知的。

人类到底能认识什么

第一个就是让对人类认识的批判性分析。以前存在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武断

因此正确的额方法就是,在我们进行一切的认识之前,首先对我们的认识能力做一番细致的判断考察。

也就是说,我们所能研究的只能是现象,而不能达到物自体。

关于认识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凭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获得和如何获得真知的问题,以前的哲学史有两种主要看法,一种是以笛卡尔等为主,称之为唯理论,认为我们虽然有经验,然而它所给我们的东西并不是可靠的,人们可以,并且只可以凭借理性种种人类生而有之的本事才能获得知识,并且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知识;另一种看法是培根、洛克等人的,与笛卡尔相反,他们认为认识开始于经验,人们只有从经验之中才能获得知识,然而从经验而来的知识却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康德博采众长,: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而如果它要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则必须依赖理性。

康德认为人类有三种先天的认识能力,他分别给他们取名为“感性”、“知性”、“理性”,它们三者与经验像结合就形成了我们各式各样的知识。

感性这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同经验相结合就形成了“感性直观知识”,它有另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数学知识

知性这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同经验相结合就形成了自然科学的知识 而理性就不同了,它的主要特征是想要抛开经验,超越现象世界,去把握那彼岸世界及物自体,由此而来的知识也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是真正的知识,只是伪知识而已。

数学知识从何而来

康德说,它就是“感性直观形式”,而它形成的知识当然也叫做感性直观知识。

时间和空间乃是经验形成的基础,遮掩个,我们就可以得到知识了。这个感性直观知识就是由经验同作为感性直观的纯形式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而成的。

康德在这里的结论主要有两点,数学主要有两大分支:代数与几何 他认为先天的时间观念结合形成了代数知识,而先天的空间观念同经验结合就形成了几何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从何而来

经验是相当散乱而无系统的,它自己无法成为知识,顶多只是一些知识的原料,只有通过感性与知性的整合与改造才能成为知识。现在我们能将知性的一切作用归之于判断,因此知性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判断能力。知性即思维能力。

康德也为知性的具体形态做出了解释:即十二范畴 四大类:量:统一性、多样性、全体性

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个性与偶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即主动与被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样式: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不存在性、偶然性与必然性

这十二个范畴其实只是十二种思维的模式,或者是十二种食物可能的性状,实际上又是一些句式的内在结构。这些关系,就是各种自然规律。

悟性„„„„„„实为自然之立法者。

这里的悟性就是知性。

无能的理性

康德说,我们的一切只是开始于感官,然后进达知性,最后终止于理性。

理性,像他前面那两个又能力的老哥一样,也是一种能力,更精确的说是一种欲望——人类心中一种超越现象世界去把握彼岸世界及其物自体的欲望,因为它的能力事实上只是无能。

人类追求物自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未来属于现象的东西应硬加上物自体才有的性质,拼命让他们去合乎物自体,另一种则是直接去追求物自体。

人类追求物自体的第二种方式——直接的追求,具体而言就是人类对三大物自体的追求;i灵魂、上帝、与本质世界。我们将这三者称之为理念,因为它们都是存在之物的最高范本。

幸福与道德的对立

康德关于道德问题的基本结论是:道德与幸福是对立的,是一对死冤家,势不两立。

康德说,不论我们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我们的意志所遵循的原则永远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首先,存在着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其次,如果我们在行事时能恪守这条普遍的立法原理,那么我们就能说自己使有道德的了。普遍的立法原理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立法原则的基本理论。

康德认为,至善只有在神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什么是美

康德对美的基础性分析就是将美分成两种:分别是纯粹美和依存美 纯粹美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它是纯粹的,所以同真、善与利益等无关。说它同真无关,就是说它与认识无关。

同利益无关,也就是说当我们判断一个对象是否美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对象跟我们有什么利害关系。

康德在《批判力批判》中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它的第二个特征:审美判断的单称性欲普遍性。

依存美

康德认为只有纯粹美才有普遍性,依存美并不具有普遍性。生活中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纯粹美与依存美的结合,就他的形式而言,它是一种纯粹美;就他的内容而言,则是依存美。

接着讨论的是自然美与艺术美 他认为艺术美具有不可模仿性,这也就是它的独创性

第二十三章

幸福人生

黑格尔不再是一个没有生活,只有哲学的人,相反,他享尽人生幸福,甚至有一个 私生子。

他的不朽的著作之一《精神现象学》,它被称作是黑格尔哲学的“独立宣言”。

1821年,出版了他的第三部经典之作《天赋权利和国家理论概说》,也就是后来的《法哲学原理》。

第二十四章

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

绝对理念及其自我实现

绝对理念这个词及其含义构成了黑格尔的哲学的核心。

所谓绝对理念就是绝对的理念,绝对是用以修饰理念的,理念才是中心词。

理念就是一切之中最高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一切存在之物的最高范本。之前,康德认为,理念,也就是说物自体,根本不可能为我们所了解,亦如道德的理念——至善——不可能在人间得到实现。

而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看作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真正核心。

所谓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也就是说绝对理念能够在人间得到实现。

绝对理念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黑认为,那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观念,而是一个强有力的、能够实现它自己的原则,即因为思维与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同一性。

客观思维,用黑格尔的这种思维,一则是外在于我们人的,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主观而是客观的,二是它并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而是一种无形的思维。

这两个特性加起来就成了黑格尔的“客观思维”了,而这种外在于我们的客观思维当然也就是绝对理念。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指的就是

(一),一切存在都是通过思维而来的

(二)凡思维的东西一定会存在。

一是思维决定的本质

二是一切存在都是通过思维而来的;

三是思维可以通过实现自己而成为存在。

理性与现实的同一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人类社会现存的东西,包括社会制度,它们一旦存在就具有合理性,然而它们终有一天会变成不合理的,必将走向衰亡。

绝对理念如何实现自己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分成三大块,分别是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这个整体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绝对理念之自我实现。

他的逻辑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分别讲的就是绝对理念如何实现自己的具体过程。

逻辑学讲述的是绝对理念自身发展的进程,这时绝对理念表现为许多范畴的一次推演

自然哲学讲述的是绝对理念将自己“异化”,也就是说成为自然万物的进程。

精神哲学则讲述的是绝对理念超越了自然界而进入人的意识的过程。这时绝对理念在人的意识之中又回到了自己,了解了自己,并最终达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他的逻辑学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灵魂,其他两门,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都只是逻辑学中那些逻辑原则在自然界和人类精神这两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为此他将这两门哲学称为“应用逻辑学”。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个范畴就是存在论的第一个范畴——纯存在逻辑学是范畴的研究者

黑格尔为他的逻辑学建立了一个“范畴推演系统”,他将这些范畴称之为纯概念,即“纯粹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些概念之中不含有任何经验或具体事物的成分。

这个“范畴推演系统”整体上共由三大块构成,分别是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其中每块又由三个范畴构成:构成存在论的是质、量、度;构成本质论的是本质、现象和现实;构成概念论的是主观性、客观性、理念。

无论什么可以说得上存在的东西必定是具体的东西,因而也是包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内的东西。这也就是他那伟大的矛盾理论。

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对立统一,是既对立又统一。

黑格尔,的这种理性的矛盾又可以称为具体的同一,将它同抽象的同一区分开并高于它们的主要资本。

黑格尔说,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之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与活力。

矛盾乃是推动这个那个世界的原则,说矛盾不可设想是可笑的。

黑格尔说,这些本质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现象,它们是本质的表现,本质也必然地要表现为它们。

凡想象所表现的,没有不在本质内的,凡在本质内没有,也就不会表现于外。他的意思,就是一切现象其实都是本质的表现,而所有的本质也必表现于现象。这样在本质与现象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想认事物本质,一是要有一双鹰眼,能看透现象; 二是要有一个灵活的脑袋瓜,能察知那隐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黑格尔的概念论分成三部分,也可以说是它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主观性、客观性、理念。其中每一阶段又都有各有特征:第一阶段包括了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我们熟悉的思维形式;第二阶段则讲第一阶段得出来的诸概念如何异化为客体,也就是说如何化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第三阶段便是概念发展的最后,也就是最高阶段。最后一个就是我们久仰大名,并曾做过概念性分析的绝对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一个过程,指的是他认为绝对理念是一个由抽象发展到具体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由片面发展到全面的过程。绝对理念是最高的存在,它是全面——具体的,达到它需要的一个过程,但我们最后一定能达到。这就是绝对理念。理解了这个概念理解了黑格尔的精髓。

自然哲学

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精神在自然界里一味开怀嬉戏,是一位放荡不羁的酒神。

黑格尔的异化大致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说自然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二是这个来自于绝对理念的自然界的自然界并不是同它的母体——绝对理念——相符合的东西。理念是一种精神性的、抽象的东西。

黑格尔将理念的这种转化过程看作是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精神哲学

他将之分成三大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主观精神讲述个人意识,具体而言,讲述的就是个人意识发展的三部曲:意识——自我意识——理性

黑格尔的抽象的法可以分成三个环节:一是财产占有及相应的权利;二是这种占有转让的自由与权利;三是对这些权利的侵犯,也就是违法犯罪

这三个环节其实是围绕一个中心说的:私有财产是合理的,对它的侵犯就是犯罪。

黑格尔把它的三个伦理学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家庭、市民社会、国家

黑格尔将艺术的发展分成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型、古典型与浪漫型。这里黑格尔所称的“绝对现象”实质上也就是绝对理念

第二十五章

悲怆的生命

伏尔泰说,真正的天才,尤其是开辟新途径的天才,他们可以铸成大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第二十六章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请随我开启一扇崭新的哲学之门,走入一个全新的哲学之境,在这里生命将成为不能承受之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名著 世界是我的表象

这也是他全部哲学的基点。

作为意志的世界

这个由意志变形而来的世界完全受主体、理性等的制约,成了一个表象世界。

作为痛苦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作为意志的世界,意志是世界之本,而人则是意志的最高体现者。这个生命意志又是自发的、无条件的、非理性的和盲目的。生命意志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珍视生命,不惜一切手段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胁。

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对幸福、快乐的不可遏止的、永不停息的渴求。

超脱苦海之道

人生就是困乏、痛苦、哀怨、折磨和死亡种种痛苦之和,者是命中注定。

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生命意志,因此,避苦的基本原则就是:放弃我们的生命意志。

叔本华给我们指明了六条救治之道。其中,前三条是治标,后三条则是治本。

前三条分别是:哲学、艺术、宗教。后三种方法就是发疯、自杀、消灭全人类。这里的“本质自身”当然指的就是死者的生命意志。自杀和发疯这两种方式都是一种根本性的解除痛苦的方式。

第二篇:西方哲学评析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石大专用-更新中)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两大对立学派: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引入数的概念)四大元素:水、火、土、气

2、西欧封建时期的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教父学

3、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的哲学

4、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务实性、批判理性、日常语言、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唯意志主义——现象主义(存在主义)

第一讲: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意志自律“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观点

1、从“世界”是我的表象到世界是我的“意志”。康德:“自在之物”——>意志

2、“生命意志”——>盲目冲动

第一、意志无所不在,万物都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

第二、意志是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盲目的;“本体论”

3、人生即痛苦:缺乏~~~~~意志转向

三、叔本华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

1、拉开了人学的序幕

2、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方法

3、把悲观意识纳入到了哲学

4、开辟了从微观心理层次来研究人的状态

四、叔本华哲学的谬误

1、是唯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2、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求生意志”

三、尼采的“权利意志”论和“超人”学说

(一)生平时代

(二)基本哲学观点

1、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持反理性和批判现代文明的态度】

(?问题1如何评价尼采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2、“强力意志”——权力意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1)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古希腊阿波罗,酒神——古希腊狄奥尼索斯 日神精神——主张梦幻;酒神精神——醉 它们的统一形成了艺术 险境(2)“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本性——》创造生命力 “永恒轮回”

3、“一切价值的重估”

尼采哲学的主题,其含义是: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全部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4、人和“超人”——认识价值/评价

主义道德——贵族——》“超人” 善=高尚 奴隶道德——畜群——》弱者

(一)超人特征:特立独行

一般人:随波逐流——末人——一般人

(二)对超人的评价

5、尼采思想的影响 伯兰代斯预言

四、唯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期中考试——论文:

1、关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评述

2、关于使用注意哲学的评述 第二讲 早期实用主义 实力、经验=解放的效果 知识、理论=解放的工具 真理=解放的成功

一、对风险与邪恶社会的惨痛感受 二、三个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一)创始人——皮尔士

信念——》怀疑——》探究——》确立信念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生平

2、哲学观点 效用原理(1)实用主义方法论:

不看最先的东西:原则、范畴 而看最后的东西:效果、收获1、2、行动时工具非答案

3、效果判定理论的意义和价值(2)实用主义真理论

第一、真理是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联络经验的工具 第三、真理==有用、成功(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哲学观:文化批判行为的模式 改造哲学 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1)关于经验的看法 “旁观者的知识论” 当下性/探究(2)实验主义方法论——》探索

疑难——》确定问题立点——》假设——》推理——》实验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效性 注重人际功用 道:天道、人道 “法器”

第三讲 现象学

一、胡塞尔及其在哲学上的地位 布伦坦诺

二、基本观点

1、从“面向事物本身”到“本质的还原”(1)“面向事物本身”的含义

(2)“还原法”{第一、面向事物本身 意识到的现象

{第二、“悬置”、“加括号法”、“自然观” “纯粹”

{第三、本质的还原 “意识流” 直观“自由想象的变幻”内省活动

2、意识性——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1)意识指向对象 自我《——》客体 “唯我论”(2)意识构造对象 构造生死

第四讲 存在主义哲学

一、概论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一)兴起去传播

(二)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者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哲学的研究对象

2、存在者都具有公开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3、存在主义者都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

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一)萨特其人

(二)基本观点

1、现象学基本观点

1、存在主义论

“自在的存在”【存在的存在——事实

【存在时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非存在趋向于“存在”

【超越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不是

2、“存在先于本质” 主观性

3、“萨特自由观” 决定论(1)自由的存在论

(2)自由式选择的自由(3)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

(4)人的存在状态——烦恼、孤寂、绝望

4、“他人是地狱”

三、萨特热和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讲 精神分析学说

一、弗洛伊德其人

二、无意识理论

1、过失 故意意向 意识牵制 调解

2、梦——愿望的达成

3、无意识——意识伪饰 内趋势 前意识

三、人格结构理论:无我——自我——超我

四、人活动的心理动力: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考试安排:10月28号晚 星期三 7:00-8:40 题型:

1、名词解释 4*5=202、辨析题 5*10=50

3、论述题 2*15=30

要求:

1、谁的观点 解释含义

2、谁的观点 基本含义

分析命题的性质(主观唯心主义等)

3、马克思主义论的观点 分析合理性、错误处 范围:叔本华、尼采 哲学史上的地位、意义

皮尔士:效用原理的含义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

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的概念 意识构造世界)

萨特:存在主义 无意识-性本能

第三篇:西方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导论论文

题目名称:班 级:园艺学 号:学生姓名:黄柏玮指导教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1304

20***

但昭明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在大学里有那么一句话:选择哲学,等于待业。这句话说明了哲学这条路是条死胡同。在以前我对哲学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从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从没接触过,但这一次的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哲学。阅读了它之后,我总算明白哲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文学、科学、美学等等它们都有哲学。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对吗?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你是谁?多么奇怪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我是黄柏玮?还是说我是一个生活在银河系里的太阳系里的地球上的中国云南昆明的人?但是叫黄柏玮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已经有了多少个,在未来还会出现多少个,他们都叫黄柏玮,但是就是我么?而在昆明又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又可以替代我么?答案显然不对。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找不出任何的词汇来说清楚“我”到底是谁。就这么一个问题,便把我吸引进了哲学的世界里,它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有趣,我似乎永远也摸不透它。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在当时引发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的思考。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奇心的缘故,是因为人们对于活着这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有了疑问,哲学家们便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本源的猜测和思索。自然派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构成来自具体的物质,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形而上学的哲学理论,但是他们带领我们摒弃了神话式世界观的理论。后来,大约是公元前四五十年左右起,雅典成为希腊的文化中心,哲学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这时期产生了一批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以人为中心”的议题被提出,就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出现了,“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和善恶”。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他对人的理性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是一位理性主义者。

在谈到“人类”这个主题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提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还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为人类文明和哲学史起到了一个加速引领的作用。接下来,介绍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启蒙运动、佛洛依德的心理研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广博深奥的世界,我们了解到了笛卡尔、黑格尔、康德、尼采、马克思„„这些闪烁着着智慧之光的思想。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我们研究哲学的意义。我们作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意识的,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茫茫宇宙中的星尘,我们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和意识,和这个星球上的一切共生,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惊讶吗?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不再保留有孩提时对世界的好奇和兴奋?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已经感到麻木,对它提不起兴趣而只是庸碌和随波逐流地活着?苹果几千几万年都是这样地落下,不知打中过多少人的头,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丧失了多少好奇和发现?当一个小孩看见小狗或小花的时候,往往会为此感到激动不已,比如会学着“汪、汪”,会想去触摸小花,想探个究竟,而成年人在一旁则会觉得这一切都不过太熟悉太正常,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当真如此吗?我们对身边的一切和对我们自己真的了解吗?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慢慢变得冷漠和无趣。我们就是这样机械地活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哲学是不切实际的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哲学性的问题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书中提到,人生如星尘,我们现在就如同处在魔术师变戏法时从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的身上的毛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人活着活着就钻进了兔毛的最深处而不再为戏法感到惊奇,而哲学家们则是爬出兔毛直接与魔术师对视,寻求这个戏法即我们的世界的种种答案,如果我们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就如同坐在了白兔毛的最顶端。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力,而这快乐的来源我非常赞同上文亚里士多德提到的三种形式的平衡,即过着享乐的生活,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同时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对了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与顿悟,但也有许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令我惊奇的是,才将近15岁的苏菲可以理解明白她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说的。但我想我还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中理解它们的。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想很多问题虽然不能得到答案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虽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还有过程。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实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第四篇: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名词:

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P36)

2.亚里士多德“四因说”。(P100)

3.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实现。(P101)

4.“奥卡姆剃刀”。(P166-167)

5.培根的“四假相说”。(P188)

6.洛克的“白板说”。(P240)

7.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P304)

8.黑格尔“实体即主体”。(P354-355)

9.黑格尔的“扬弃”。(P371)

简答:

1.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P30-31)

2.简要回答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内容。(P63-64)

3.简述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内容及内涵。(P71-72,p77)

4.简要回答柏拉图“线段比喻”的内容。(P77)

5.简要回答柏拉图“通种论”的内容。(P85)

6.简要回答托马斯在《神学大全》中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P162)

7.简要分析“唯实论”与“唯名论”的区别。(P163)

8.简述培根经验归纳发的三大步骤。(P190)

9.如何理解笛卡尔的“天赋观念”(P201)

论述:

谈谈你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的理解。(P202-206)

结合哲学家本人学说,试比较经验论观点和唯理论观点的区别。(p211-212,234-235)如何理解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p292-298)

第五篇:西方哲学论文

浅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

——知识就是力量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91102班

学号:2011210504

刘思林

任课老师:张牛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曾经提出许多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四假相说,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市场假象。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贬低人的价值,宣扬自然界和人都是上帝有目的地创造和安排,要面向天国和来世。针对这种信仰主义、蒙昧主义,培根提出了研究、解释自然和人的目标,并且探讨了在人和自然的王国中,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培根首先肯定,“人是自然界的臣相和解释者”。全体福利说,个体的善是公共的善的组成部分,公共的善高于个体的善,公共福利高于个人福利,这就是他的“全体福利说”。此外“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流传了几个世纪的口号也是由培根提出,留给世人智能的明灯,奠立了深厚的根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在面对当时宗教-教会权威及教条式的思想;学术-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数千年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以及科学-墨守成规,不求甚解的因循方式而以实验为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使得学术价值的思想为人类科学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培根也成为十六世纪精神的代表。在期间培根也不只空谈、同时他也致力研究知识对于人生问题、人性修养、信仰及命运等等。也足以证明培根“知识的力量”的印证。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简单虽然有力的口号,响彻整个世界。此外这一口号无论是在科学还是社会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知识在科学上的应用。培根的科学观中另一个重要思想是关于科学分类的学说。在培根之前,一直延用的是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的分类,即把科学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创造哲学。理论哲学是关于纯认识的科学,包括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实践哲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伦理

学;创造哲学是研究如何给人寻求利益和快乐的科学,包括技艺、文学、艺术、美学等。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分类学说,但是这种分类割裂了科学的内在联系。基于科学是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的思想。他认为应该依据人类精神能力来划分科学。人类精神能力分为记忆、想象、理性三种,科学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历史、诗歌和哲学三大领域。

依据自己的科学分类原则,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的结构。哲学是培根最关心的一门科学,他认为从事哲学研究,人类理性或深入神蕴,或观察自然,或反省自身,因此可以根据理性研讨的方向也把哲学划分为三种。自然神学、自然哲学和人类哲学。由于这三种哲学都产生于一个共同的根源,而且它们还共有一些观察材料和公理,所以必须有一种更普遍、更根本的第一哲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公共祖父”。在培根那里,第一哲学是指研究作为一切论证出发点的公理的科学。如几何学和逻辑学的公理就是第一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

培根认为,自然神学是关于上帝的学问,但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来自对自然的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到的知识不能证明关于信仰的真理,因此,自然神学不足以建立宗教,不能使人达到信仰。它只提供关于自然的信息,用以驳斥无神论。信仰问题应该交给“启示神学”。自然哲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份即“观察的自然科学”,是研究原因的;实践部分即“致用的自然技术”,是产生结果的。理论部分又分为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物理学研究事物的易变相对的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研究事物的固定不变绝对的原因。而实践部分又可根据理论来源不同分两部分:来自物理学的机械学和来自形而上学的幻术。人类哲学也分为两部,即关于人类个体的和关于人类群体的。前者研究人的肉体和心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医学、美容术、运动学和行乐艺术等四个方面的科学。后者又称为政治哲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的社会政治行为的,它可根据社交、处事和政治三方面,而划分为“行为的智术”、“处事的智术”和“国政的智术”。

培根还提出了促进科学繁荣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其中主要有:

(一)建筑学术的处所。如图书馆、动植物园、实验室等。

(二)印行学术的书籍。培根说,如同天上的甘露、地下的泉水要汇集在水池中才能保存一样,科学知识也要在书籍或学院内汇集起来,才不至于消散湮没。

(三)提高学者的待遇。培根提出,学者有了安适的生活状况、丰厚的生活费用,才能竭其精力,尽其一生,专心从事学术的探讨和学术的培植6。

培根科学观中许多见解,如知识与力量合一、重视学者、强调学术自由等,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知识就是力量,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

“知识就是力量”虽是一句很古老的话,但是放在当下这个时代,依然与时具进,不仅非常有力道,而且意义深远。在变化快速、竞争强烈的二十一世纪,知识与学习俨然成为个人、企业,甚至国家最重要的实力资产。我们都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有了知识之后,更应该用这股力量去影响社会。

就像我们大学生,更是应该秉承先哲的思想的精华,我们应该多多的学习,无论是哪个方面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有着丰富的学识、知识,遇事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泰然处事。同样一个人若有丰富的学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多一条解决事情的办法。除此之外还能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真知识,产生灵感,进而到达理想的彼岸。否则,只能是目光短浅地行事,一遇到困难便一筹莫展。实践证明,学识的深浅不论对于科学发现,还是对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都十分重要。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知识充实头脑,才能依靠丰富的学识构建起创新思维的联机,思考、研究问题时才会有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路,才有可能摆脱平庸,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现代社会被人称为知识充斥时代,这是因为文明的脚步突飞猛进、许多未知的领域被人迅速切入、征服,从而为人们拓开广阔的认识空间、思维空间和实用空间。认真观察一下涌入我们家庭里、生活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事物,哪一件不是知识的结晶?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不仅是力量,同时也是财富。

下载西方哲学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哲学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哲学读后感大全

    西方哲学读后感一、何为哲学 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

    《西方哲学》心得体会(推荐)

    《西方哲学》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应当牢记自己的职责 苏:为了把大家的鞋子做好,我们不让鞋匠去当农夫,或织工,或瓦工。同样,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

    西方哲学智慧

    西方哲学智慧 课程概述1 黑格尔是哪国人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B 2 西方哲学史涵盖的时间跨度 A、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 B、公元前4世纪到18世纪 C、......

    西方哲学读后感

    西方哲学读后感 有人说,大学本科根本不需要设立哲学课程,因为哲学是门深奥的学科,本科生所经历的太少,根本无法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曾经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是现在,我却有了新的......

    西方哲学-论文作业

    浅论当下时代的自由与责任 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自由意味着责任。”自由与责任之间有着关联。自由伴随着责任,而不尽责任的自由,只能产生无秩序,最终导致失去自由。康德也指出,......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一)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

    西方哲学课程论文

    德国古典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段时间是近代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古典哲学的体系化时期,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对西方哲学进行......

    西方哲学课论文

    奥古斯丁与托马斯的神学思想及其比较一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曾加入摩尼教,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