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3.飞红滴翠记黄山 导学案
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
【学习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一、自学指导: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2.字词教学(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地壳(qi?o)鳌(?o)鱼 苍穹(qi?ng):天空;
崛(ju?)起:山峰等突起; 娇娆:娇艳妖娆; 殷勤:热情而周到; 旭(x”)日:刚出来的太阳; 阴晦(hu?):阴暗,昏暗; 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心往神驰:也作心驰神往; 3.介绍作者: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柯蓝,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
二、自学诊测题
1.给加点字注音。(18分)
⑴瑰宝()⑵万壑()⑶地壳()
⑷千仞()⑸峭壁()⑹澎湃()()
⑺干曲枝虬()()⑻屹立()⑼苍穹()
⑽翘首()⑾崛起()⑿皎洁()
2.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在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采访中,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她无私无畏、扫黑除恶的hào① 然正气;一次次地感受到她爱民、亲民、敬民、为民的zhōnɡ② 肠柔情,也一次次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这样的好干部的拥dāi③。她是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公安局长的kǎi④ 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① ② ③ ④
3.解释词语。(12分)
瑰宝:。
郁郁葱葱:。
浮想联翩:。
巍峨:。
望而生畏:。
若隐若现:。
4.文句理解与品析。(8分)
①“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作者引用人们熟悉的关于黄山的诗句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②“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比喻什么?有怎样的作用?句中的“悬空”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4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三、合作探究题:
1.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5分)
①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②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一人通过。
③人们在攀登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虽然并不相识,但因目标一致,倒像是一个登山的集体。
④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
⑤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A.⑤④①③② B.⑤④①②③
C.④①⑤②③
D.①②③④⑤
2.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10分)
3.填空。(12分)
课文选自《 》,作者,原名。文章开头引用了 代地理学家 的诗句:“。”
阅读《生存的地方》,回答问题。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因劳累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4.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思?(5分)
5.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一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4分)
6.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分)
7.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5分)
8.走人生的路就像在大海上漂泊。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5分)
四、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达标检测题:
1.圈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在田字格中订正。(6分)
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
郁郁匆匆
飞红滴翠
悬涯峭壁
登峰造急
连绵不断
五光十色
2.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10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⑴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⑵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
⑶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⑷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⑸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
⑹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释“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⑺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⑻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⒆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⑽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⑾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⑿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3.第⑴段徐霞客的话强调了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6分)
4.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5分)
5.第⑸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中的黄山是怎样的。(5分)
6.作者第⑶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的“感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5分)
7.第⑽段作者引用那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用意是什么?(5分)
8.从文章的第⑿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8分)
答案:
自学诊测题 : 1.⑴guī;⑵hè;⑶qiào;⑷rèn;⑸qiào;⑹péng;pài;⑺gàn;qiú;⑻yì;⑼qióng;⑽qiáo;⑾jué;⑿jiǎo 2.①浩 ②衷 ③戴 ④楷 3.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茂盛。浮想联翩:头脑里涌现的感想连绵不断。联翩,鸟飞的样子。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望而生畏: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心里害怕。若隐若现:时而消失,时而出现。4.①引发读者对黄山的总体印象,为下文具体描写黄山美景作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者把游山的人群比作“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形象地写出了游人之多,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富于动感的优美图景,从侧面表现了黄山之美。“悬空”一词又暗示了黄山的高峻巍峨。5.C
合作探究题 : 1.C 2.本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3.《话说长江》;柯蓝;唐一正;明代;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指18世纪海盗的后裔;意思是像花园一样美好的地方 5.照应了“无人的荒岛”,引出了“高大的房屋……活泼的孩子”。6.虽然这岛是无人荒岛,但我亲手把他建成乐园,我骄傲自豪啊!7.与老友亲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经历相比,他深感惭愧,因而说不出话来;他虽然富裕,却只是别人的雇佣,在小岛的主人老友面前,他当然自豪不起来 8.略。
达标检测题:1.竞-竟;匆-葱;涯-崖;急-极 2.示例: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3.黄山风景冠绝天下,是第一名山。开头引用徐的话一方面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和下文“自己的感情”作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陈,突出中心。4.奇松、怪石、云海、温泉。5.意象中的黄山是天下第一名山,包括所有天下名山的美。6.作者的感情包括:黄山确实美,但不能冠以天下第一;所有名山大川都是天地造化之物,都涌腾着灵秀之气,都有它独特的韵致,都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不能确定哪座名山第一。7.揭示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人云亦云的深层原因:闭塞、守旧门户之见。8.对待真理或传言,不可尽信,应抱以怀疑的态度,勇于探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第二篇: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案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案)
主备人:万慧芹
审核人:
日期:
教学目标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1.体会黄山景色的雄奇壮丽的美,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2.电视旅游风光片特点之一是自由的变换角度介绍自然风光,学习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在我国的长江之滨,有一座堪称人间仙境的名山——黄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佳作。“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江泽民总书记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赞美黄山的巍峨挺拔,雄奇瑰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2.介绍解说词和一般的游记散文的区别
明确:
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
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瑰宝()万壑()地壳()巍峨()千仞().....殷勤()鳌鱼()阴晦()妖娆()红彤彤().....2.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描写,作者意在着力赞颂什么? 明确: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赞颂了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2.讨论交流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峰——秀、奇、高、险
松——奇、古、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 石——巧、怪、奇特 烟云——轻盈飘忽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惬意舒适
(2)品味赏析:描写最精彩的地方(结合具体文句)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
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 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四、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五、学以致用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明确:苏州的美是古典的,优雅,庄严,令你想起许多历史和传说;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恬淡,安静,需要你自己去寻觅; 苏州的美是多样的,兼具古朴,清幽,疏朗和深邃。
六、课后作业
1.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吟哦讽诵。
2.仿写。在景物描写时,要重视“人”对表现“景”的作用。如课文在写天都峰的高和险时,注意结合人们登山的情景。在写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时,注意结合人们观日出的表现和感受。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观赏景物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板书设计:】
奇峰
古松
总写—— 分写—— 怪石 —— 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释疑“飞红”
《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的“滴翠”尚易理解,而“飞红”什么意思?(似乎从来没听说过黄山有什么红叶,其土壤、岩石也都不呈红色,如果是写其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那与文章内容又无关联。况且文章并未着力表现黄山的色彩。)
“飞红滴翠”可以理解:
(1)a.作者在对黄山进行大印象描写时写道:“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见,“飞红滴翠”是作者对黄山俯视时的整体描绘。
b.作者遥望天都峰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上时,把此景化为“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暗点“飞红”二字,即“飞红”是人的彩带,“滴翠”是绿的丛林。红与绿、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使美景有了灵性。
c.历群峰,观黄山之景,从上山到出山,作者是以一名“登山的集体”中游人的身份娓娓谈来,可见,这支游人的“彩带”是从上山连到出山的。
d.“飞红”还主要体现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拂晓,暗红色的太阳,喷薄而出,净化后变成了橘红色,继而灿烂夺目的朝阳将云海霞光染得五彩缤纷,整个黄山便飘荡在红色之中;傍晚,落日消失时,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
(2)“飞红滴翠”不只是作者感性的视觉效果,更是理性的精神体验。如飞的红色,是游人寻山问奇赏景的红色,殊不知自己本身就成了一道风景;如滴的翠绿,是黄山本质自然清纯的底色,更是一种神清气爽精神空灵的境界。”飞红“隐约又清晰,”滴翠“可触又不可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极广的想象空间,让人如在其间行,如在其境游。
◆背景资料
《话说长江》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摄制组集体编写的解说词集,本篇由柯蓝
撰写。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是介绍祖国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当然也是如此。
◆黄山形成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二三亿年前,黄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被称为“古扬子海”的汪洋。后来古扬子海不断缩小,随之露出的陆地被称作“江南古陆”。大约二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古扬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黄山一带成了陆地。
到了1.43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顺着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的岩石之间的空隙向上升,并在距地面3至6公里处冷却下来,形成了花岗岩岩体,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黄山胚胎。
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开始了又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终于使隐伏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布局。
当然了,那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等自然的力量把坚硬的花岗岩琢磨成玲珑剔透的模样。如果我们想像一下花岗岩岩体刚刚露出地面时平头平脑的模样,我们就会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李平易:《黄山:中国人美感的源泉》,《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4期)
◆黄山的人文历史
关于黄山有着太多的文人迭事,从黄帝游黟山改山名为“黄山”,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一对白鹇,再到清初“敢言天地是吾师”的渐江“结庵(黄山)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遂创中国画中的新安画派,黄山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因缘重重叠叠。(同上)
◆黄山主要景点
天都峰:黄山第三高峰,海拔1 829米,高度仅次于莲花峰、光明顶。位于玉屏楼东南,在上玉屏楼山道的东侧。其高虽不是第一,但其登山道路的艰险,山上风光的秀丽,黄山其他诸峰难以相比。尤其在云海茫茫之际,峰顶高耸于云海之上,远远看去犹如“蓬莱仙境”,故有“天庭都会”之称,名曰“天都”。
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 873米,为黄山绝顶,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处在黄山中部,玉屏楼西北,距玉屏楼约3.5公里。这里主峰高耸其中,周围群峰簇拥,形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
玉屏楼:位于前山中部,海拔1 580米。原是一座古寺,祀奉文殊菩萨,寺已早废,后人在其遗址
上修建了一座宾馆„„取名玉屏楼。这里南有天都峰,北有莲花峰,遥望光明顶,附近高峰林立,奇松众多,山道崎岖,峰峦雄秀,风光旖旎,体现了黄山雄、奇、险、秀的特色。
◆黄山富有特色的景象和景物
怪石:黄山已有名称的怪石达一百二十多处,有的像人,有的如物,有的似禽,有的若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北海的“猴子观海”,西海的“仙女操琴”,后山的“天鹅孵蛋”等,无不神态肖妙,令人赞叹。如在半山寺前看天都峰侧有一小峰如“金鸡”,形成“金鸡叫天门”妙景,而到蟠龙坡上回头再看变成“五个老人”,成为“五老上天都”了。同一景点,因在不同角度观赏,变成两种景象。
古松:黄山多松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盘根错节,姿态奇特优美,形成了特有的品种,人们称为“黄山松”,并评出十大名松。如舒枝迎客的迎客松,弯腰送宾的送客松,展翅欲飞的凤凰松,比翼生长的连理松,冠盖山冈的蒲团松,威武雄壮的黑虎松,枝如麟角的麒麟松,五枝紧抱的团结松,俯身前瞻的探海松,龙游天外的飞龙松等,美妙多姿,各展其态。其实黄山上何止这十大名松,有的郁郁苍苍,松林似海,如北海的万松林和云谷寺眉毛峰上的松林等,有的单株挺立,风姿绰约。不论在山谷、山坡,还是在山顶上,到处可见,既奇且秀,美不胜收。
云海:黄山多云海,一年中雾日有二百多天,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谷中就云腾雾起,铺天盖地而来,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大观。似海又非海,如烟不像烟,日出则五光十色,风来则气象万千,真是奇妙无比。
温泉:黄山有两处温泉,一在前山紫云峰下,一在后山松谷庵南。黄山温泉水大温高,水质清澄,水味甘美,人们多在此品茗啜饮,沐浴游泳(陈浩然:《天下第一奇山》《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迎客松:这棵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出的迎客松,身高10米,它的侧枝缓缓前伸,既像伸出手去与客人握手,又像张开双臂拥抱客人,更像对客人做出一个幽雅的“请”的手势,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说来也奇,此老者当初却也是借藉无名,并未列入旧志九大名松之列。它初为人知,是在民国年间编纂的《黄山指南》一书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安徽省组织芜湖几位铁画老艺人制作了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准备安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不知怎么这幅画被周恩来总理看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到皖南检查工作的周恩来曾在叶挺将军的陪同下游览过黄山,对迎客松印象极深。当时,周恩来一眼就看中了这幅《迎客松》,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见厅,让它作为中国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从此,迎客松挺拔苍劲、儒雅风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形象便伴随着国家领导人在这里的外事活动而进入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视野。
(李平易:《黄山:中国人美感的源泉》,《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4期)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地朗读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按课文顺序板书)
古松
总写—— 分写—— 怪石 —— 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小结:柯蓝话黄山,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现状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非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
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第三篇:《飞红滴翠记黄山》感悟生活式导学案
《飞红滴翠记黄山》自主感悟生活品牌教案
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丰富的重要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黄山景色雄奇壮丽的情景,认识黄山独特的美,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学习作者观赏名胜的方法,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3、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文章口语化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导入新课。先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然后,老师说:同学们,安徽的黄山名扬天下,自古就有“五
张为民 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这不要紧,我们可以学习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来神游黄山,这比亲身到黄山游览还免除了劳累或疲劳之苦。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多媒体展示本堂课目标(内容见教学目标)。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自主探究“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理解课文写作。
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瑰(guī)宝
崛(jué)起
壑(hè)
苍穹(qióng)旭(xù)日
阴晦(huì)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壑:山沟。
苍穹:天空也说穹苍。
心往神驰: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也说心驰神往。崛起:(山峰等突起)。阴晦:阴暗,昏暗。旭日:刚出来的太阳。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老师追问。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黄山雄奇瑰丽的全景,反映黄山的形成过程,反映黄山 奇峰险峻、怪石灵异、古松挺拔、云海柔幻和日出壮观的奇丽景色,反映黄山独特的美。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黄山“四绝”是什么?共同探究,大家发言略。
4、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课文全面地多角度地反映黄山壮丽的景色。本文是电视解说词。电视解说一般都是随着电视镜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不需交代游踪,不需交代时间,省去作者的感受;而游记必须交代游踪,交代时间,还要写出旅游的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符合电视解说的特点。另外,黄山很大,它的景点很多,旅游一天观赏不完,电视风光片却可以一下子看完,且没有旅途劳顿,电视风光片能满足人们一下子饱览黄山的全部景色的愿望。因此,作者挥洒自如,多幅画面组接连缀,配合电视风光片,从各个方面反映黄山的景色,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课文虽然多角度反映黄山的景色,但也有一定的顺序,不是随意排列。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至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至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串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 是游人旅游路线的再现。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到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阅读起来并不困难。追问:解说词和游记有什么不同之处?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略。
5、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文章口语化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柯蓝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1.作者简介
柯蓝(1920一)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他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记者,编辑。全国解放后,从事专业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著有《早霞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推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自在香港著文推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根据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出,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2.关于黄山 大约在二三亿年前,黄山所在的的地方是一片被称为“古扬子海”的汪洋。后来古扬子海不断缩小,随之露出的陆地被称作“江南古陆”。大约二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古扬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黄山一带成了陆地。
到了1.43.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顺着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的岩石之间的空隙向上升,并在距地面3至6公里处冷却下来,形成了花岗岩岩体,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黄山胚胎。
距今五六万年前,开始了又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终于使隐状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布局。
当然了,那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自然的力量把坚硬的花岗岩琢磨成玲珑剔透的模样。如果我们想象一下花岗岩岩体刚刚露出地面时平头平脑的模样,我们就会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第四篇: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执教:孟其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对学生回答给予鼓励,并适当补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是仰视;“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是远视。
5.讲解: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深奥,需要同学们仔细体会,比如“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一句中的“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内在美”、“外在美”都不太好理解,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6.对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这种主动精神,不放过学习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深人理解课文..
7.提示: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只要大家认真诵读体会,就能够理解它的意思。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教室。都峰。”是仰望;“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先是在攀登的旅人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是从峰顶俯视。
三、归纳小结
1.讲解:本文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比较起来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学们能够说出这些不同的地方吗?
2.给予鼓励: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基本概括出了本文作为解说词的特点。并做适当补充。3.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既体会到了黄山的美景,又学到了对景物进行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的方法。
4.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五篇:《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飞红滴翠记黄山 柯蓝
[教学目的]
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
2、培养欣赏大自然的能力。[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创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推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自在香港著文推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根据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认真读课文,理解结构层次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
过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 第5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第6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第7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第8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一番介绍。第9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第9、10、11、12自然段写了黄山3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第13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
第14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
第15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第16、17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
第18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
四、朗读,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
五、小结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赞颂了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导入
二、品味赏析
A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萃”。
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
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虽然给人美感,但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幼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这段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声赞美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太阳”,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最辉煌的乐章。
三、放声朗读课文,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黄山仙境之中。
四、思索:本文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奖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讨论并归纳:文中写黄山巧石的部分:“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等景物的描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伟大的是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先听巧石的名字就给我以丰富的想像力,有拟人的,有喻物的,所以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加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总之黄山的自然景物在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后达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结合。其实作者把自然美的黄山通过文字描写出来的时候,从中已经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了。
五、小结
本课我们欣赏了黄山的美,品味了文章语言的美,并探讨了黄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六、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授后小记:
1、黄山的图文资料比较多,可以巧妙利用一些给同学们介绍,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多角度写景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应让学生充分讨论,理清大致有多少不同的角度,各角度又着重状写了黄山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