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单元精读引领课《圆明园的毁灭》
《 圆明园的毁灭》精读引领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精读引领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了解祖国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课有关的材料和课件。
学生: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解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展示课本116页图。师:这就是现在的圆明园,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它以前是什么样儿?它是怎样被毁灭的?)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毁灭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4.你从文中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二、精讲点拨 随文得法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贵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的。)
1.出示课件(或师作简笔画),展示圆明园布局。
师: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理解“众星拱月”)2.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2)展开联想,加深体会:在圆明园这么多的风景中,你对哪个地方比较熟悉和亲切呢?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方想象一下,说给同学们听好吗?(我仿佛来到了„„,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3)指导朗读。(欣赏、赞美、自豪。)
3.文物珍贵。
(1)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四段。
(2)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你们知道从先秦到清代,中国经历了多少年吗?
(3)指导朗读。(赞美、自豪。)
(二)资料交流。
1.同学之间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加深对圆明园的热爱、赞美之情。
2.师小结: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篮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所以说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三)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五段。
2.引导学生从“侵、闯、掠、毁、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提供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3.面对他们的强盗行径,你的心中感受如何?(痛惜、愤怒)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四)理解不可估量。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半分钟)
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园内同时燃烧,该会烧掉多少个奇珍异宝,多少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4.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指名读第一段)
理解“不可估量”。师引读此段,体会损失巨大。
5.师小结:之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正是因为圆明园在历史上的不可估量的价值。6.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7.师: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五)资料展示。
1.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2.今日祖国的强大。
三、拓展阅读 学法迁移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看到了被八国联军毁坏的圆明园,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度强盛的中国在近代落伍了而备受欺凌呢?下面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丧权辱国的时代》,找找原因吧!1.学生带问题读文章。2.谁来说一说,致使中国没落的一个主要人物是谁?她做的哪些事使中国逐渐落后?
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统治中国48年,她60岁寿辰时不顾中日战争而挪用军费。后来她向日军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5.讨论:要想国家不受欺负,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巩固延伸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 把你此时的感受,把你对历史的思考,把你的满腔热血,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吧!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宏伟
价值不可估量
文物珍贵
毁灭 损失不可估量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第二篇:第八单元。(精读引领课)
《掌声》精读引领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精读引领课 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三.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感受的内在含义。五.教学难点:
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作用,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采用边读边想边说的学习方法。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疑:
⒈ 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⒈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3.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感受的内在含义。教学难点:
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作用,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首关于掌声的歌曲动听悦耳,就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继续走进关于掌声的故事,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想。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掌声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这不,事隔多年后,小英写来了一封信。(媒体出示来信)指名读。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小英感谢掌声,因为掌声改变了小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以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回答并板书:忧郁、自卑(媒体出示画面)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呢?指名说。(3)你能把小英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
把小英的忧郁、自卑,通过朗读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齐读。
2、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身体的残疾,以前的小英孤独自卑、忧郁沉默,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小英发生了什么变化?(媒体出示画面)小组读第5自然段。(1)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自信(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说。(3)这个省略号里会写些什么?指名回答。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齐读。
4、(媒体展示画面)以前的小英忧郁自卑,现在的小英活泼自信,能从你们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
5、小英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改变了她?所以,她最想说的是——(媒体展示来信)小组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一)掌声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小英的内心。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交流。
4、研读三句话。(媒体相机点击句)
5指名读第一段话。思考: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6指名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小英犹豫什么?小英想上去吗?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你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7.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英,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想:。
8.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二)、掌声时。
1、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小英听到了什么?(生答:掌声)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掌声一共响了几次?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
(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
好的,你们现在就是小英的同学,请鼓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指名说。(鼓励、肯定)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齐读。
3、指名读第二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
(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什么叫“经久不息”?“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来!
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呢?指名说:肯定、夸奖、赞扬。如果你就是小英,听到这样的掌声,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引读: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齐读)
4.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板书:鼓励、夸奖)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媒体出示来信)范读来信。
大家都被感动了,来,让我们也满怀激情一起读一读小英的心声吧!齐读。
四、总结升华,品味文章主题。
过渡:多么美好的掌声,作者也为之动容,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1、(媒体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让我们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再次朗读课文。
3、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觉得掌声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它还是什么?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指名说。
4、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画:心形)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媒体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拿起书本,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读最后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很出色,把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同学!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吧!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设计
自卑 活泼 掌声
忧郁 开朗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 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谈话,拉近人文
我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为话题引入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情趣,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加强朗读教学,放手学生自读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课时,我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感情体验,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让其融入文章角色。
在理解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的同学,自己会怎样做,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了。而且,当时也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到“小英有哪些变化?”时,我有目的地渗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七单元精读引领课《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精读引领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或其他形式。
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有关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壮”字还可以组什么词?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生说:豪壮而勇敢的人„„)
2.学生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3.听写词语
龙王庙 任务 葛振林 吼叫 满腔怒火 崎岖 斩钉截铁 坠崖 仇恨 眺望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5.读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我们带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1941年秋,走进七连六班,走进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再去读书,看看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在你认为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体会。
1.学生按要求读书。2.交流读书体会。(提示学生按段落顺序来交流。)
(1)出示语段: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A.读了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狠狠、大吼、抡、绷、全神贯注)
B.指名读,教师引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过渡: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语段: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过渡:是呀,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有两条路,哪两条路呢?为什么说是绝路呢?(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师: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出示语段: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紧跟在班长后面。
A.理解“斩钉截铁”。谁能斩钉截铁地说?生读师评价,读出感情。
B.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从“热血沸腾、紧跟”你又体会到什么?(不怕死„„)让生来体验(出示)
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但他们()。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所以他们()。C.指导读:师引读,学生接读。
D.师小结:过渡: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打光了子弹,他们?
(4)出示语段: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A.读到这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B.指导生有感情地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听见了什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个“砸”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壮士?(英勇顽强)(5)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6、7、8、9自然段。
A.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生说。视死如归、英勇壮烈、宁死不屈„„)
B.五壮士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眺望着远方,他们在望什么?(心里牵挂着部队和人民群众)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6)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7)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8)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3.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归纳:“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4.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五壮士身上的伟大精神。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呢?请同学们再去细读课文,找到答案。
(1)生自由读课文,做标记,写答案。
(2)小组内讨论交流,找出作者的表达方法,汇报。A.抓住人物的神态、心情、动作来表现: B.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C.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
D.突出人物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叙述有条理,详略得当。
(1)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
(2)全文五部分各有详略:
(3)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任务,也是一详一略。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让我们敬佩。在战争时期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让我们再去看看另一个英雄任务《铁血军人杨靖宇》。看一看,日军为什么都惊呆了?
学生带问题读文。
1.杨靖宇是在什么情况下跟敌人搏斗的?
2.画出杨靖宇和敌人搏斗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3.敌人为什么惊呆了?
四、巩固延伸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2.阅读其他抗战故事。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第四篇:精读引领课
29寓言两则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2.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听写词语
(2)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分别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纪昌学射》,感悟寓意。
(1)仔细读2、3两段,用“——”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 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并在一边写下批注。全班交流:
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 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好射箭...不能眨一眨。
这个师傅怎么样?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纪昌面对师傅的严格要求,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 妻子织布的时候....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A.“注视”是怎么样地看?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用飞卫的话来说就是: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B.纪昌让自己注视着什么来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
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人们在织布的时候,便由它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如果有实物图片可以展示)纪昌就是躺在小小的织布机下面,足足看了——两年!700多个日子!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 两年以后,....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可是飞卫认为他的眼力怎样呢?(还不够)他又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这一次,他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④出示:他用一根长头发.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自己默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⑤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4.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用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自学《扁鹊治病》。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课下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第五篇:《观潮》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
第一单元
《景物描写一组观潮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2.抓突出表现白鹅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
3.体会课文中的有关于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现象。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鹅的特点。2.抓突出表现白鹅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采用你人的修辞,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来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说说《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潮的? 时间顺序: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
二、默读批注 1.出示提示:
默读3、4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适当处批注(圈、划)2.合作小组内交流
3.出示泡泡提问: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请把你的体会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具体,先说给同桌听听。4.全班交流。
5.教课后提问: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
间接描写:对观潮人神态、动作的描写,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潮之奇。直接描写:声音、比喻句 2.出声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展示朗读。
四、总结写法
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五、总结学法
1.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呢?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感受钱塘潮的奇特、壮观。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钱塘潮的奇特、壮观。抓典型语句,学习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景观的方法。
六、拓展练笔:
请抓住一种景观的特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主题单元精读引领课说课材料
松山三小
张
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和各位交流的是“主题引领,单元推进”九模块教学模式中的第三模块“主题单元精读引领课”的教学流程和设计理念。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任何一种课型都是在把握和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形成的。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就是围绕着课标中的第四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第五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进行设计的。
二、说对本单元和本课教材的理解: 1.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编者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2.本课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一个片段侧重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侧重细节描写,第三个片段侧重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这三个片段基本包括了人物描写的主要方面,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三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说具体的操作流程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结合单元导读的目标要求我把它设计为精读引领课,起到引领学法的作用,为后面的所有相关文章的阅读奠定基础。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人物形象。2.抓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为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是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读中得法,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如下:(一)复习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进行复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写词语检测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二是回忆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二)问题引领,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这个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题进行确定的。如本课的问题就是课后的第二题:“文中的三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以这个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安进行思考感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把自己的理解说完整,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起到点拨和启发的作用,不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度挖掘,使学生对文字产生深不可测的恐慌感。感受了人物的形象只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一点,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我依据课后第三题“文中有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请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选择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在刚才的体会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用心体会作者用词用法的精妙之处。由于我们以前已经有了人物描写的读写经验,所以老师切记不要急于把答案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琢磨和体会。
(三)学法的总结和运用。学法的梳理和总结,是精读引领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这节课上梳理出学习的方法,后面的略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以及今后同类文章的阅读学生才有法可循。那么这个学习方法的梳理就需要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本组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得出学法。本课的学习方法是:1.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3.抓典型语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这三个学习方法适合这单元所有课文以及配套丛书同类文章的阅读。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阅读,根据课内大量阅读的这一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课上留有五六分钟时间用来拓展阅读,利用前面已掌握的学法自主阅读,扩大阅读量。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结合这节课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作家描写方法的了解我选择的是从书中与课文体裁和写法都相近的《欧也妮葛朗台》,请同学们继续巩固前面掌握的内容。
四、最后我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谈开展语文主题实验以来的一点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半年来,我深感自己和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想我自己以往的语文课上,我总是习惯于口若悬河,生怕学生弄不懂学不会,于是自作多情地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精剖细刻,但是最后导致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与语文渐行渐远,他们的能力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反而养成了等待老师给予答案的习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简约、更有效,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逐渐探索出了主题单元九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研讨,摒弃无效的教学环节;又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让学生适应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习惯于个性的理解和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终于从字斟句酌的讲解中走了出来,把大量阅读带进了课堂。当我们把课堂真正交给孩子们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种种顾虑其实是多余的。其实语文课如果这样简简单单地上,反而因为我们的“懒惰”让孩子得到了自由。他们的能力也逐渐在我们的“放”中得到了锻炼,文学审美能力也在书海中得到了提升。现在孩子的读书胃口被调动起来了,语文课也渐渐变得丰盈而充实起来,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学生每天都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语文主题学习,真的带给了我们反三归一的惊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会既丰富又专一,既广博又精邃,因丰富而广博,因专一而精邃。
以上我就课标、教材、流程和自己的一点收获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