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口可乐平面广告分析
可口可乐
——The coke side of life 内容:
2006年3月底,可口可乐揭开新的广告口号:“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 Coke Side of Life)”,并把主题定为“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 in a Bottle)”
“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面临多种选择机会的世界,这种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可乐一面’就是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玛蒂厄(Marc Mathieu)说,“我们新的口号就是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 新广告系列的核心形象是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部分广告突出刚刚倒出来的可乐滋滋冒泡的声音。
评论界的一些观点认为,可口可乐品牌整体战略似乎又回归传统风格。在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中,“那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这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魔力。”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传媒的鲍勃·加菲尔德(Garfield)说:“一瓶软饮料倒出来的时候那滋滋冒泡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最引人遐思、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而现在的广告也正在强调过去曾经重视的东西。
背景:
在可口可乐的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可以永载史册的好广告。
1969年的那句著名的“这可是真家伙”(Its the Real Thing)被普遍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广告效应的广告语;
而1971年的那部《山顶》(Hilltop)广告片更是因为赋予了其中的主题歌《我想教世界齐声歌唱》以世界和平的主题而成了不朽之作;
1993——1999年间的“永远的可口可乐”(Always Coca-Cola)口号更是家喻户晓。
但可口可乐也曾用败笔之作毁了自己的广告。
它曾经将《山顶》主题歌《我想教世界齐声歌唱》改编后用在号称零卡路里的Coke Zero,广告语改成了“我想教世界感受凉爽”,这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抨击。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一位广告批评家评论道:“这简直糟糕到让人无话可说,让一首不朽的音乐带上了嘻哈风格,毁了这首歌。”
好莱坞影星潘妮洛普·克鲁兹(Penelope Cruz)狂饮一罐可口可乐后肆无忌惮地打嗝镜头;
2004年广告,汗流浃背的篮球运动员先把一听冰凉的可口可乐夹在腋下给自己降温后才把它递给队友的一幕。“这看着真让人难受,”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营销学教授、曾给可口可乐当过顾问的凯文·凯勒(Kevin Keller)如此评论道。
正是这则篮球运动员将冰凉的可口可乐夹在腋下的广告使得可口可乐内部也由暗斗转为明争。这些年,可口可乐内部新老两派阵营一直就是否保留这个120多年老品牌的核心主题问题争论不休。老派营销管理人士坚称应保留这个美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只在形式上有所变动。而包括可口可乐前总裁史蒂文·海尔(Steven J.Heyer)在内的新派人士则表示,应推出更能吸引年轻人眼球的、更加前卫的形象。正是海尔招来了包括Berlin Cameron在内的前卫广告商,上则臭名昭著的广告正是出自Berlin之手。这则广告在短暂播出后被传统一派以“有损可口可乐健康形象”为由撤下。
同年,内维尔·艾斯迪尔(Neville Isdell)就任CEO兼董事长后不久,海尔潜身而退。艾斯迪尔也抨击了前任管理层为实现短期利润目标而削减广告支出的做法,发誓要重现可口可乐广告的辉煌,重新打起“形象”广告战。
2003年,艾斯迪尔任命玛丽·明尼克(Mary Minnick)为可口可乐第四任全球营销负责人,并一直延续至今,具体职位为全球营销、战略及创新总裁。“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 Coke Side of Life)”正是明尼克的推崇。在新口号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全球行销计划,将于新口号推出的几个星期内在美国实施,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于其他全球市场实施。
课堂讨论
同学们在广告创意课上对这系列广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基本理论)
同学A:这一系列广告很好地综合运用了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一贯是可口可乐广告鲜明的标志。The Coke Side of Life,沿袭了可口可乐长久以来的广告语风格。倡导快乐,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系列元素都维护了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理论)
同学B:没有提出自己的USP。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百事可乐公司,他们的品牌定位是针对青年人,倡导革新、新一代。所以他们的广告也主要迎合青少年。代言人偶像化,广告语符合年轻人。但是可口可乐这一次的广告却定位不清,与竞争对手的界限划分不清。无法打动消费者。(USP理论、定位理论)
同学C:如前面同学所说,这一系列广告延续了可口可乐长期以来的风格。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会对它的销售有帮助。它让人感觉可口可乐不重视变革,没有进取心,总是老样子。当然,他宣扬的积极地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的确可以继续吸引他的忠实消费者。因为它的这些理念已经与他们产生了共鸣。(共鸣理论)(基本策略):
同学D: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了。其知名度已经不是问题,而且消费群体也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以他得广告目标肯定是巩固老客户或提醒消费者购买。从这方面来说,我认为这一系列得广告已经达到了之前的目标。但是如果他还有品牌形象树立,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的目标,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我认为这一系列广告存在目标对象过宽的问题。且不能达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目的。(目标性策略)
同学E:是的,我也认为这一系列平面广告在针对性策略的方面有不足。从中看不出针对消费者的划分,也看不出针对不同的产品特征或是不同的竞争者。但是,我认为它在兼容性策略方面做得很好。平面广告的主体是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瓶子,而且加上它鲜红的“cokecola”,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The Coke Side of Life,会让人想:什么是Coke Side?那应该是怎样的生活?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是可口可乐提倡的那种快乐的,积极的,轻松的生活。其品牌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针对性策略、兼容性策略)同学F:而且这次可口可乐公司出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以“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 in a Bottle)”为主题的平面广告,给人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联系可口可乐几十年的广告,将这一核心品牌价值始终如一地推广,不得不说是一项成功的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整合性策略)
(思维方式、表现手法):
同学G:从广告构思方面来讲,这系列的广告主要运用了替换的方法,以联想的方式表达出主题。可乐瓶中冒出的不再是可乐,而是色彩缤纷的线条、令人感到放松的图案。我们的可乐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它包含了一切快乐,正面,积极的事物,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选择。整个画面干净,活泼,醒目。
优点:
1、这一系列广告继承了可口可乐一贯的品牌形象,更加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活力的,快乐的,畅快的形象。所以,这些策略有助于可口可乐巩固客户群。维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
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得到了部分传统派专家的认可。这些专家认为,可口可乐应该停止在广告和品牌形象上的改造,只需找回过去就好。康涅狄格州的市场策略师杰克·特鲁(Jack Trout)说,他们可以借用“时间机器”或者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东西,让年轻人回到1886年那位亚特兰大药剂师配出神奇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年代。“这个品牌有着不可思议的故事,这也正是可口可乐的特别之处。”特鲁说,他们应该找回“真家伙”(暗合可口可乐过去的经典口号:“这可是真家伙”(Its the Real Thing))。
2、广告主围绕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瓶子做文章,再加上鲜红的颜色以及飘带般的“cokecola”有很高的识别度。
3、文案The Coke Side of Life简洁又耐人寻味。引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The Coke Side of Life?
4、广告的设计简洁鲜明,吸引消费者眼球。明快的色彩运用,切合了广告的主题:“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产生亲近感。
缺点:
1、这次的广告没能给人带来新意,给人无功无过之感。
有更多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抨击这一新口号。一些意见认为,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平淡无聊,一点都不吸引人们的眼球。
相比起百事可乐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多元化。可口可乐公司似乎稍显保守了一些。传统型可口可乐(Coca-Cola Classic)的销量下降2%,该品牌过去5年的销量共下降了10%。2005年12月12日,可口可乐股票市值首次被宿敌百事可乐超过,从而痛失保持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可乐之王”的桂冠。
2、可口可乐06年的广告定位也有些模糊不清,且没有提出自己的USP。很难打动消费者。
3、还有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纯粹是对iPod广告的模仿,它不能照搬iPod的成功经验
广告一班组合编
第二篇: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劳务派遣**
1.可口可乐公司介绍: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
2.案例陈述:
被指劳务派遣员工处境糟糕,这家全球饮料业巨头被几名中国大学生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几位中国大学生的心目中,这次可口可乐公司绝对称不上是最佳雇主了。
2008年12月12日,“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在网上公布了一份28页的《可口可乐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全球最大、最受尊敬的饮料公司正在中国故意逃避法律和社会责任: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存在大量派遣工,这些工人处于公司最底层,干着最危险、最苦、最累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工资却最低,而且还被拖欠甚至克扣。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杨郑君等9位大学生经历一个月时间,通过打工和采访形式完成了对可口可乐5家装瓶厂和4家供应商的调查,调查的结论令他们感觉“失望和震惊”。例如在他们的报告中,装瓶厂之一的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的派遣工比例在旺季可达到90%,月工作时长最多可达到330小时,工资却低于最低标准,很多人还未上任何保险。
大学生还发表了《致姚明和刘翔的公开信》,希望能依靠代言人和公众人物对可口可乐公司施加压力,以改善工人的处境。
可口可乐公司公关部人士表示会尽快了解真相,而被调查的主角之一杭州中萃随后对此做出了书面回应,驳斥的方面包括:鉴于饮料生产行业的季节特性要求,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少部分派遣工作为用工补充,但比例从未超过雇员总数(2692人)的43%;派遣工工资从未低于国家和地方劳动部门规定的标准,并按照劳动合同按时发放;该企业所有用工在签订合同后均按国家法律规定投保五险,每个雇员均有独立的保险号等。
12月16日,可口可乐总公司及被调查的4个工厂均发表声明,对调查报告指责的“非法收取进厂费”、“克扣、拖欠派遣工人工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缺乏”、“工伤没人管,工人被人打”、“工人吃不饱饭,伙食极差”、“挨打挨骂!超长时间加班,休息时间少”,“工作强度极大,不买保险”等问题,一一予以否定。
大学生的私下调查和公司的回应是否还原了更多的真实性,这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但是,这次事件的发生却折射出中国劳动派遣与企业用工方面存在着问题。
3.焦点问题分析
一、对劳动派遣适用那些岗位的争议
派遣工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而劳务派遣公司又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集体合同,对于用工单位来说,这种形式更加灵活、成本更低,也可以避免更多的劳动纠纷。《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这份调查报告称,很多派遣工在可口可乐装瓶厂工作时间都在两年以上,最长甚至达10年。并且很多工作岗位都是长期性、基础性而非临时性、辅助性的岗位。
但是,可口可乐公司却回应说鉴于饮料生产行业的季节特性要求,杭州中萃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少部分派遣工作为用工补充,但比例从未超过雇员总数(2692人)的43%。
东莞公司派遣员工占公司用工总人数的21%。而且,每年旺季用工不等于长期用工,生产线上大部分是派遣工,不代表整个工厂大量使用派遣工。
事实上,这也就折射出了劳动合同法的漏洞。2008年5月8日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试图对“三性”(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作出规定:草案第三十八条称,用工单位一般在非主营业务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工作岗位,或者因原在岗劳动者脱产学习、休假临时不能上班需要他人顶替的工作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但这一条在今年9月18日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被删除。另外,对劳动派遣工占公司甚至是某个生产部门的比例是否也应该有所规定呢?这也是未来劳动合同法亟需完善的地方。
二、关于加班时间的争论
可口可乐公司劳务派遣员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否可行?是否合法?虽然可口可乐公司相应回应中明确说明劳务派遣员工办理了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手续,但办理了审批手续是否等于可口可乐公司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没有损害劳务派遣员工的利益?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1997]271号)第五条规定:“依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用的是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我们对照可口可乐调查报告所介绍的广州装瓶厂的工作时间为例的话(前提为广州装瓶厂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一、二、三月为一个季度,之后月份依次类推),那么在2008年7月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时间为312小时。按照2008年7月的工作时间计算,其中休息日为8天,实际工作天数应该为23天,单月超过的工作时间为128小时。由于8、9月不是生产淡季,综合平均计算下来单月的加班时间已经严重超过了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标准。这也说明可口可乐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没有履行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
而加班工资、节假日工资如何结算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三、关于用工单位与劳动派遣单位关系的质疑
事实上,《可口可乐调查报告》中除了对包括克扣、拖欠工资、劳动合同违法和信息隐瞒、工资低于最低标准、超长时间加班、职工安全防护措施缺乏等八个方面提出指控外,同时也指出“劳务派遣公司严重违反劳动法规,可口可乐对此却不管不问”。
报告发表后,可口可乐东莞厂表示,已经对派遣工的伙食进行改进。东莞厂在声明中表示,对派遣工未能吃到东莞厂给付东区人力资源每人每天16.5元的伙食标准的问题,该公司已责成派遣单位立即加以纠正改进。并派公司行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管理派遣工的伙食,并采取措施,保证了派遣工吃饱吃好。
尽管如此,派遣工人的利益已经受到了损害,报告中提到许多问题,虽然有些偏颇,但是却反映目前劳动派遣制度上存在着一些漏洞,使得很多企业利用它们钻了法律的空子。
4.思考总结
人才派遣服务可以通过为公司提供灵活的用人方案,提高其商业运作效率及企业管理的弹性。一些公司会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降低人力成本,从而提升公司财报业绩。派遣员工以及其他弹性制员工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人力资源公司万宝盛华估计派遣员工在发达国家
约占公司总用工人数的20%。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经受较大的压力,更多的中国公司开始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雇佣员工。一些被劳务派遣的员工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期望劳务派遣公司的集体合同能够帮他们争取到公平的薪资水平和保险保障,但实际情况中常常不尽如 人意。可口可乐公司此次劳务派遣**的根源亦在于此。
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待遇其实在业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是也存在着重重的问题,这就表明我国目前的劳动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就目前的一些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更加把劳动派遣作为一种逃避责任和降低用人成本的方式,出现了“逆向派遣”等形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用工顺序,也极大的打击了一部分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建康发展。由此看来,劳务派遣的有序管理,涉及的不仅是一些劳动者的待遇问题,也是能否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和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的有效保障。
所以笔者认为,尽管《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确定了劳动派遣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劳动派遣的用工形式有待规范。
从2007年12月28日《工人日报》刊登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务派遣用工有了明确标准》([5]人民网
[6]人民网
第三篇:可口可乐 广告创意分析
可口可乐边界创意广告------边界篇赏析
董于然200901002669
短短一分钟的广告,让你目不转睛,过后独自琢磨。可口可乐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这则广告无疑不是创意广告的经典案例。以下分三个部分进行赏析。
一.目标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的体现
任何广告创意的营造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可口可乐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这些年是在广告战中走过来的,在“渴望”上做文章来争取顾客已不是什么新鲜提议,怎样独具创新来巩固地位维持目标人群的忠诚度?这则广告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营造电影氛围,很好的抓住了目标顾客的神经。既保证了广告的目标性原则又传达了人类期待和平理念,将目标性与人性化自然融合,不失为一则大气的创意广告。
二.UPS和Positioning
创意广告——新、奇、特。独特的主张就是一个基于产品及文化的卖点,也是差异化在广告上的体现。①“边界”将观众的眼球聚焦在一点,突出表现可口可乐“Open Happiness”这一主张是怎样得以实现的。抛去了温和的场景设置,刚中带柔更能唤起观众对和平、共享的人性渴望。这是USP理论中强调的只说一个主张,从而打动消费者在这则广告上的体现。②Positioning理论提出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或确定某个位置。可口可乐做为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历史即从独立战争开始,爱国和祖国归属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这一独特资源怎能置之不理?世界品牌的可口可乐力求面面俱到,美国民众的心理与其他国的目标人群的心理如此巧妙的唤起与和谐的表现出来,这一点这则广告做的很好——倡导历史的归属感与当今世界主题的前提下,“Open Happiness”这一定位水到渠成的印在了人们的心里。
三. 特殊创意技法
①主体化创意技法。开篇提到这侧广告让人目不转睛,怎样做到这一点?恰当运用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是其成功的关键点。“边界篇”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两个国家各自的守卫者因“可口可乐”而产生了违背军令的“分享”,幽默但又值得观众回味,突出了可口可乐公司打造“Open Happiness”的产品定位。抓住消费者的诉求心理,可以唤起消费者与产品及其背后文化的共鸣,从而让消费者保持兴趣,突出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满足顾客的心理。主体化创意是这则广告的亮点。②附加形象创意法。在商品固有形象之外进行人格化、情感化、心里化的形象定位和渲染,这则广告可口可乐公司赋予其产品“和平大使”的形象,将产品形象升华,使公众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企业形象。这种技法笔者认为是个好用的手笔,往往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就如“边界线”这则广告,这样的手法给广告附加了更多的内涵(包括政治、军事、感情、气魄等),提高了产品的地位和形象。
以上三部分就是我对《可口可乐边界创意广告------边界篇》这则广告的赏析,从创意广告的原则、基本理论、技法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文化和消费者心理是一则成功广告应抓住的关键点——我最深的感受。
第四篇:可口可乐广告分析
可口可乐广告分析
对于可口可乐,实在是一言难尽,它太富有传奇色彩了。2001年《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名单中,可口可乐以高达725亿美元高居榜首。二十世纪调查显示,全球最流行的三个词分别是上帝(God),她(her)和可口可乐(Coca Cola)。可口可乐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企,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做广告的。1984年英女王访华,英国电视台BBC拍了一个纪录片给中国中央电视台放。作为外交礼节,中央电视台必须播放,但苦于没钱给BBC,于是找到可口可乐要赞助。可口可乐提出了一个赞助条件:在纪录片播放之前加播一个可口可乐的广告片。这成了新中国电视广告历史上的开篇之笔。此后很多企业写报告问“可口可乐可以做电视广告,我们行不行?”于是做电视广告的口子打开了。
经典可口可乐的红色是红色系中偏冷的色彩,在兴奋活力之中有着高雅与庄严的心理感受。红色不仅能吸引人的视线,同时还有着刺激食欲的特性,激发消费者对营养的需求和强身健体的渴望。独一无二的经典可口可乐的红色使消费者可以一眼就将它找到。这样的单纯红色形成一种集中的视觉力量,让消费者过目难忘。
可口可乐宣传画面中不同比例的安排已构成独特、个性化的形象。主色调为红色,商标一般出现在画面的左上角,标题出现在上方,主画面在中心位置,接下来是文案。符合人们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英文标题采用小写字体,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阅读率,正文文字一般很少,字体多采用无饰线字体与商标字体形成区别。主画面多为运动、欢快的人物形象;动力波的比例安排与常规的构图形成对比,这样就避免了画面过于单调,多重色彩的变换也调节了画面气氛。2000年可口可乐推出了全球新包装和全新的宣传主题“可口如一”和“每刻尽可乐”。在可口可乐全新的包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只瓶盖被打开,冰凉的可乐喷薄而出,透出阵阵凉爽;而那句“永远的可口可乐”也被替换成了“可口如
一”。显然可口可乐想通过更换包装使消费者实 现物质和精神的愉悦,所以是物质和精神的“可口如一”。
经典可口可乐广告的视觉形象将包装的视觉要素与广告策略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得可口可乐保有持久的朝气经典。在可口可乐公司的诸多品牌之中,经典可口可乐是公司的最早产品,其包装的视觉要素主要包括斯宾塞字体设计、独特的曲线瓶形、动力波、标准色彩组合等几个方面。它保持着可口可乐的最初口味,是可口可乐的支柱品牌。
可口可乐广告的视觉定位对于整合品牌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的瓶形设计。
2、曲线图像定位,诠释品牌的基本特征。
3、高贵优雅的字体定位,体现品牌的时代特征。
4、激情活力的色彩定位,强化品牌的感性险特征。
5、流畅放松的版式定位,统一品牌的视觉风格。
可口可乐公司的前老板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99.6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从历史上看,可口可乐公司机以广告投入巨大而取胜的。如今可口可乐在全球每年广告费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可口可乐在中国每年广告投入高达几千万元。起初,可口可乐是以国际化形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凭最典型化的美国风格和美国个性来打动消费者,所用广告也是美国亚特兰大版本。临近20世纪末时,可口可乐意识到,要当中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品牌融合中国文化才是长久之路。于是在1997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营销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在中国推出的电视广告,第一次选择在中国拍摄,第一次请中国广告公司设计,第一次邀请中国演员拍广告。可口可乐开始大踏步实施广告本土化的策略。
可口可乐广告本土化策略,首先体现在其广告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中国人喜欢热闹,尤其是春节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而可口可乐广告引人注目的手笔就是1997―2002一系列的春节贺岁片了。可口可乐贺岁片选择了典型的中国情境拍摄,运用对联、木偶、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通过贴春联、放烟花等民俗活动,来表现中国浓厚的乡土味。可口可乐还就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大打广告宣传,现在它又大力赞助中国足球队,声称喝可口可乐,“分享世界杯精彩”。可口可乐俨然成了中国本地产品,而这种乡土形象,确实达到了与中国消费者沟通的效果。
其次,可口可乐积极选择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形象代言人。可口可乐一贯采用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客户显得比较广泛。近来,可口可乐广告策略把受众集中到年轻人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1999年,先是起用张惠妹,这个女歌手泼辣、野性、“妹”力四射,赢得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喜爱,然后由新生代偶像谢霆锋出任可口可乐数码精英总动员。2001年又推出当红偶像张柏芝,作为可口可乐夏季市场推广活动的形象代言人,紧接着就是跳水明星、三届奥运冠军得主、中国跳水皇后伏明霞与可口可乐签约,成为新世纪“雪碧”品牌在中国的第一位广告代言人。电视广告中伏明霞从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腾空跃起,落在晶莹剔透的冰雪中,暗示了雪碧的清新直爽。据称,起用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宣传之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了24%。
2001年1月22日,中国足协和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在2002、2003两年中,“可口可乐”全面赞助中国所有级别的国家足球队,包括各年龄段的国少队、国奥队、男女国家队等。“可口可乐”和中国足协的这次合作,标志着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一家全球性企业全面支持各级国家队的建设,使各级国家队有了统一的形象标识,而可口可乐此举使自己的Logo一次次出现在球迷眼中,更为自身赢得亲和力。可口可乐还就北京申奥成功广告宣传,俨然成了中国本地产品,而这种乡土形象,确实达到了与中国消费者沟通的效果。
可口可乐以创造一个和谐、美好世界的公益形象,深入消费者的印象,而达到销售的目的。可口可乐,一个百年品牌演绎的营销神话。在战争中走向世界,总是第一个进入新市场,可口可乐成为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的公司典范。与麦当劳结盟、和雀巢携手,与宝洁同行,„„战略联盟让可口可乐光采耀人。“让全世界的人都喝可口可乐”,“Think local, Act local”,可口可乐实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完美结合。
1、这张广告由几数十个、形状、色彩、大小、方向、肌理差不多相同的形象排列在一起,使人们被画面而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所深深吸引着。这张广告色彩设计的很丰富,可口可乐瓶子运用红色引人注目,让人有想喝可乐的冲动,一种热情澎湃。从艺术的角度看,红色是一种暖色,让人有一种喝了可乐会很温暖,极易使人兴奋,让人情绪高涨。在红色的感染下,人会产生强烈的战斗意志和冲动有想购买可乐的欲望,可口可乐正是巧妙的运用红色把可口可乐积极、向上、有活力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抓住了消会者的心,喝可口可乐热量高, 喝了有活力, 意志力得到加强。同时也说明了可口可乐在全世界“很红” 生命力之强,可口可乐独一无二的好味道,好像可乐就是可口!同时丰富的色彩,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可口可乐正是运用这点,强化了可口可乐在在消费者心中的记忆,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同时丰富的色彩让消费者产生浪漫、高雅的产品联想,它也意味着幸福、温馨、爱情等,它还提高广告记忆效果的作用。“可口可乐”的文字,使人们联想到其饮料的饮后效果,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总觉得可口可乐的广告怎么做都比百事可乐的经典!这就是色彩的力量 力量 力量 力量吧
第五篇:可口可乐广告分析
可口可乐广告分析
2006年3月底,可口可乐揭开新的广告口号:“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 Coke Side of Life)”,并把主题定为“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 in a Bottle)”
“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面临多种选择机会的世界,这种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可乐一面’就是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玛蒂厄(Marc Mathieu)说,“我们新的口号就是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 新广告系列的核心形象是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部分广告突出刚刚倒出来的可乐滋滋冒泡的声音。
评论界的一些观点认为,可口可乐品牌整体战略似乎又回归传统风格。在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中,“那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这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魔力。”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传媒的鲍勃·加菲尔德(Garfield)说:“一瓶软饮料倒出来的时候那滋滋冒泡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最引人遐思、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而现在的广告也正在强调过去曾经重视的东西。
广告优点:
1、这一系列广告继承了可口可乐一贯的品牌形象,更加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活力的,快乐的,畅快的形象。所以,这些策略有助于可口可乐巩固客户群。维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
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得到了部分传统派专家的认可。这些专家认为,可口可乐应该停止在广告和品牌形象上的改造,只需找回过去就好。康涅狄格州的市场策略师杰克·特鲁(Jack Trout)说,他们可以借用“时间机器”或者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东西,让年轻人回到1886年那位亚特兰大药剂师配出神奇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年代。“这个品牌有着不可思议的故事,这也正是可口可乐的特别之处。”特鲁说,他们应该找回“真家伙”(暗合可口可乐过去的经典口号:“这可是真家伙”(Its the Real Thing))。
2、广告主围绕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瓶子做文章,再加上鲜红的颜色以及飘带般的“cokecola”有很高的识别度。
3、文案The Coke Side of Life简洁又耐人寻味。引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The Coke Side of Life?
4、广告的设计简洁鲜明,吸引消费者眼球。明快的色彩运用,切合了广告的主题:“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产生亲近感。
广告缺点:
1、这次的广告没能给人带来新意,给人无功无过之感。有更多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抨击这一新口号。一些意见认为,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平淡无聊,一点都不吸引人们的眼球。相比起百事可乐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多元化。可口可乐公司似乎稍显保守了一些。传统型可口可乐(Coca-Cola Classic)的销量下降2%,该品牌过去5年的销量共下降了10%。2005年12月12日,可口可乐股票市值首次被宿敌百事可乐超过,从而痛失保持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可乐之王”的桂冠。
2、可口可乐06年的广告定位也有些模糊不清,且没有提出自己的USP。很难打动消费者。
3、还有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纯粹是对iPod广告的模仿,它不能照搬iPod的成功经验
周玉娇 广告设计与制作 201006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