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1 民族精神耀中华
【初四思想品德】第二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7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1 民族精神耀中华 学案编号:13 备课人:任波 课时:1
一、【课前导入】
感悟——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压不垮的
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洪水滔滔,南北为患。大汛当前,我们的党、人民解放军官兵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用沙石、用汗水、用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面对滔滔洪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奋勇抗洪,以最终的胜利向世人宣告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二:雨雪、冰冻再次考验顽强的中华民族
2008年1月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国全国上下紧急动员,全力抗击灾害。并取得重大胜利
材料三: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思考:(1)从上面几幅图片、资料、名人名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2)阅读上面的几则资料、图片、名人名言后对你有什么震撼?
(3)阅读上面的几则资料、图片、名人名言后,你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什么新的认识?
(4)阅读上面的几则资料、图片、名人名言后,你能否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你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二、【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力目标: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三、【自主学习】
1、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是什么?)(1)民族精神的形成:
(2)民族精神的发展:
(3)民族精神的内涵:
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为什么?)(1)
(2)
(3)
四、【合作探究】
材料:中华民族精神再现于危难时刻
逝者安息,活者奋发!加油中国!加油汶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波及陕西、甘肃、重庆等多个省市,造成了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一场抢救群众生命、抗击地震灾害的斗争,在中华大地展开。大灾当前,我们的党、人民解放军官兵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扬“中华民族一方C.人与自然很难相处,在灾难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D.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下列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是()
①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互助精神。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
5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在默哀后齐声高呼“中国加油!”“汶川加油!”。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思考:(1)同学们,分析以上图片资料后,你最想说点什么?
(2)有人说:中华民族愈挫愈勇,你是怎么认为的?
(3)请你说说: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作用(对内、对外)?
(4)请你归纳:为什么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五、【巩固练习】
1、(10·威海)2010年伊始,面对雪灾、旱灾、地震、水灾等一系列灾难,武警官兵、各地人民抗击灾难,保家卫国的精神、气势、壮举令世人提气、感慨,这精、气、神是贯穿祖国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文明民族的无价之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索取是导致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B.抗击灾难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④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7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2008年9月是我国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决定开展“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组织开展以“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体的系列活动,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综合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5.下面属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内容的有()
①乐于吃苦、勇于战斗、忠于求实、善于团结 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6、2008年5月12日14时,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次灾难中,也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根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炼抗震救灾精神则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1)、面对巨大的灾难,中华民族总是在挫折中奋起,这其中的力量之源是什么?
(2)、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篇:民族精神耀中华
民族精神耀中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文化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文化事件和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涉及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和发展成就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典型人物;还涉及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本课时“民族精神耀中华”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讲述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二是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的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相辅相成。五千年文明熔铸的民族魂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之内涵更丰富、更深刻。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资料、图片或实物,介绍给学生;搜集有关图片、视频,呈现给学生;
学生准备: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去网上查阅、在书籍报刊中收集整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成果资料,让学生准备展示说明,了解学生对有关内容的认识和感受;并预习新课。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多么令人振奋的歌词、多么令人鼓舞的旋律。那么,在我们这个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里,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
播放图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天安门广场纪念活动片断(或有关图片:胡锦涛讲话、敬献花篮、默哀等场面)。
待同学们若有所思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看到这些场面你的心情如何?八年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说出自己心情沉重而又很义愤;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主要说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争取自由独立等精神。
教师: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媒体展示:民族精神耀中华。
教师: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二)辩论会:讲授新课
有同学说: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民族精神。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共产党在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不同意。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熔铸而成的。师:请同学们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典故等。并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生讨论列举 成语: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勤劳勇敢)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爱国主义)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好和平)
(学生根据事先准备的资料,各抒己见,展示成果,既感悟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程,也开阔了视野。)
通过讨论,学生应明确如下认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教师:那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形成了哪些民族精神。请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一精神的内涵)
生:长征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
雷锋精神: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奥运精神:爱国主义、顽强拼搏 „„
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明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拓展提高:下列行为体现了何种民族精神?
四幅图片:保钓人士(团结统一)
保卫边疆(爱好和平)
抗击自然灾害(勤劳勇敢)体育健儿(自强不息)(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师: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神舟飞船、探月工程;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甲午海战到今日的保钓行动;从“东亚病夫”到奥运金牌世界第二。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使我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中华的温暖,祖国的伟大。我们为中华民族而欢呼,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
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设计意图: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年的文明之中熔铸而成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
(三)共同探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教师:走过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感触那里的沧桑与变迁。
分组讨论,展开竞赛:根据学生收集和已掌握的资料,填写下表。根据座位的编排,分成6个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组填的既快又准确,予以表扬。对学生的见解应给予评价和表扬。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世界文明丰富多彩,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
教师提醒学生思考: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因为有民族精神的支撑)
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
地震灾后重建
问题讨论:面对国难和灾害,中华民族是怎样共度难关的? 学生讨论后,逐图发表自己的见解。
卢沟桥事变: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华民族抵御了外来侵略。
灾后重建: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靠着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抵御住外敌入侵,排除了自然灾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争取到民族解放和独立,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教师:在前不久广州亚运会,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作为主办者,获得了世界的好评。在这届运动会上许多的运动员为国争光,让我们再一次回顾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广州亚运会于11月27日晚落幕。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在致辞中评价:“这是一届„精彩绝伦‟的亚运会,她将永远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的宝贵财富,共同珍藏于你我心中。”
播放视频:中国骄傲。(播放刘翔夺冠的视频)看到以上场面,你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重点谈到民族凝聚力、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外可以展示民族形象等)
教师: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四)拓展提高:
多媒体出示图片:回顾钓鱼岛事件,并提出问题: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你认为我国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此,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3、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背后的精神支撑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提示参考答案
存在问题:国家安全,社会公平等
措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等。
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国内和国际问题,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理由: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理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弘扬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五)收获园地: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理由: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升华,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民族精神耀中华
一、形成与发展
二、内涵
三、作用
(设计理由: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本课小结: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正是依靠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不仅没有中断,而且代代相传,时至今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吧!
(七)走近生活:
2010年12月29日,李东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发出题为《“我与伟大祖国一起飞驰!”》,真实再现了“新时代铁路工人”的良好风貌。《人民日报》也刊发消息《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对李东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求知精神、进取精神和先锋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社会深入开展学习李东晓活动。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了李东晓的事迹,你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哪些新的理解? 2.请你对本次活动准备两句宣传口号 3.我们青少年如何向李东晓学习?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在实现教学目标上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的生成。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列举事实材料、观看录像、图片等方式使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支撑,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是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有关典型事例的分析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落实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的实际行动
第三篇:民族精神耀中华教案
九.1 民族精神耀中华
【内容标准】
三、4.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知道民族精神的内涵,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民族精神的重要 【教学方法与策略】新闻分析、案例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或在书籍报刊中收集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精神发展史的有关资料,预习新课。
2.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教学用具】多媒体、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闻会客厅:学生播报新闻,老师点评。
二.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点评新闻,顺势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民族精神耀中华 三.讲授新课:
第一层次: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环节一:遨游文明史,感悟民族魂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声诵读名人名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谈谈你读了这些名人名言后的感受。
老师点拨:名人名言昭示着名族精神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环节二:回眸看党史,发展民族魂
1.学生结合课本P100框材料查找: 查一查:
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分别形成了哪些民族精神?
请你查找这些具体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背景,与同位交流。
多媒体出示: 民主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
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2.学生交流,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3.多媒体出示:诗歌鉴赏: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多媒体继续出示具体的民族精神。
老师追问:
这些具体的民族精神中哪些支撑着我们“站起来”?哪些使我们“富起来”?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拨并过渡环节三:
环节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学生回答并落实课本,知识连线。多媒体出示: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环节四:解读材料,感悟民族精神:
学生读材料,思考并讨论: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代印度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之后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但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摧残。唯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想一想: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老师点拨,多媒体出示: 民族作用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环节五:思考归纳: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生观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的视频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归纳提升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感。
多媒体出示: 民族作用
2.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的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保持团结一致,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环节六:中国梦
价值魂
多媒体出示:拓展延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民族精神丰富的土壤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以彰显和弘扬。新时期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勇于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1.请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
3.青少年学生应如何从个人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少四个方面)
多媒体出示参考答案。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3.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立志成才,报效国家,贡献社会(爱国);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
说实话,重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友善);
四. 知识梳理:
学生对照白板,结合课本,梳理知识。五.活动任务
搜集能够反映民族精神的名言佳句和事例与同学交流,领悟民族精神的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到民族精 神对我国发展的重大作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整堂课都以感悟民族精神,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主线。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及相关资料,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本课的立足点。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事实说话,让典型说话,从而让学生认可民族精神,接受民族精神,并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课堂上课学生回答热烈,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民族精神意义,并在语言上表达了将民族精神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较难,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掌握,为此,我专门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突出、代表性强的各类图片,选取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表现等给予恰当好处评价,及时给予矫正纠错,或者表扬激励。在本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及时评价。但评价的深度不够,建设性的点评不足,引起学生更深入思考的地方不多。例如:在讲解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时,通过名人名言及事例,学生不能很好地归纳,教师没有深入浅出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说的少,教师抓的也不多。
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其实效显著。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小组合作是比较粗糙的,没有对小组内进行角色及任务分工,所以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有点流于形式。再者由于九年级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探究性学习积极性不强,所以师生之间配合不够默契,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第四篇: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设计
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设计
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设计
(一)播放歌曲、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多么令人振奋的歌词、多么令人鼓舞的旋律。那么,在我们这个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里,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烘托气氛,引入课题)展示课题: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播放视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天安门广场纪念活动片断(或有关图片:胡锦涛讲话、敬献花篮、默哀等场面)。待同学们若有所思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看到这些场面你的心情如何?八年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说出自己心情沉重而又很义愤;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主要说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教师: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奥运精神„„不正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吗?民族精神光耀中华。媒体展示:民族精神耀中华。
教师: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然后教师安排两个课堂小活动,让学生体味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活动一:回顾历史,展示文明
学生把提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记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交流展示。见下表:(媒体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 物质方面 思想方面
勤劳勇敢、开拓创新、改革开放、自由平等、竞争兼容、科学理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民主法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勇于牺牲、艰苦创业、勤俭节约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女排精神
课堂交流之后,学生讨论: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过讨论,学生应明确如下认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明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甲午海战到今日的保钓行动;从“东亚病夫”到奥运金牌世界第二。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使我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中华的温暖,祖国的伟大。我们为中华民族而欢呼,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
由此总结: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媒体展示: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活动二:小品表演,内化行为
编演《愚公移山》,愚公一家被大山阻挠,但他们挖山不止,坚持不懈,其心之诚终于感动玉帝,他派神仙搬走了两座大山。舞台道具及场景的布置可适当从简。《愚公移山》中的两座大山可用书包代替。
学生从中明白了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对自己有信心的道理。通过创编,学生的意志、恒心、毅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学生们领略我们祖先闪闪发光的聪明才智时,加强了对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的理解,增强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共同探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教师:走过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感触那里的苍伤与变迁。分组讨论,展开竞赛:根据学生收集和已掌握的资料,填写下表。根据座位的编排,分成6个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组填的既快又准确,予以表扬。媒体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 中国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印度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埃及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其他你所了解的国家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现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学生填写完表格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对学生的见解应给予评价和表扬。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世界文明丰富多彩,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
教师提醒学生思考: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媒体图片展示:
1、卢沟桥事变 2、98年洪涝灾害
3、“非典”疫情 问题讨论:面对国难和灾害,中华民族是怎样共度难关的? 学生讨论后,逐图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抵御住外敌入侵,排除了自然灾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争取到民族解放和独立,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媒体展示图片:
1、刘翔夺冠
2、“神五”发射成功
3、中国加入WTO 思考问题:看到以上场面你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正是依靠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不仅没有中断,而且代代相传,时至今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走进生活,弘扬民族精神 媒体展示:新科技革命的成果
(1)微电子技术的诞生。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工程师M.E.霍夫制成4004微处理器,开始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标志着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时代。电子计算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后,进入了第四代。
(2)生物技术的新兴。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遗传育种等原有的生物技术,从70年代起有了新发展。1971年美国生化学家保罗•伯格成功地进行了DNA分子重组,并用大肠杆菌进行复制,从而制造出新的物种,这就是基因工程技术。1975年英国科学家首创克隆技术(Clone,即无性繁殖技术);1997年2月23日克隆出第一只名为“多利”的绵羊,标志这项技术走向成熟。
(3)新材料技术的开发。1970年美国研制出光纤材料;1977年光导纤维用于通讯。此外,仿生材料、智能材料、高强轻质复合材料纷纷问世。80年代超导材料研制的突破成为新材料技术的热点。
(4)新能源的应用。人们认识到煤炭、石油等天然能源的利用是不可持续的,从70年代起转向探求新能源,于是开展了对核聚变能和太阳能等的研究和利用。(5)海洋开发技术的新突破。开发海洋由来已久,自70年代起有了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在海上石油开采和深海挖掘上。此外,出现了海水淡化、海水养殖、海上建筑、海底仓库、海底隧道等新兴的海洋技术。
(6)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机器人的问世是该项技术的标志。60年代末诞生了由电脑与机械装置统一结合的第一代机器人,70年代在发达国家进入实用阶段,80年代开始研制智能机器人,90年代开始制成有一定感觉并能处理意外事故的机器人。它的发展将会使人的劳动从危险、单调、有害的环境中解脱出来。(7)因特网与多媒体技术的问世。这是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大创新。因特网(Internet)使各部门、各领域、各地区、各国的众多电子计算机通过统一协议,相互联结成数字通讯网络系统。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共享网络信息资源。1969年美国国防部最先建立电脑网络,1986年向社会开放,90年代走向世界。1993年,美国宣布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于1995年5月加入国际因特网。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也发展起来,它能把文字、数值、图像、视频、声音等媒体信息统一交由计算机处理,发挥多种功能。它与因特网技术一起将信息技术推向了全新的阶段。
(8)纳米技术的开发应用。纳米为一米的10亿分之一。在纳米尺度上按人类需要操纵物质表面的分子、原子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称纳米技术。1981年德国科学家G.宾尼和瑞士科学家H.罗雷尔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使纳米加工、移植、蚀刻等成为可能。1990年在巴尔的摩举行的国际纳米科技大会宣布该技术的诞生。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在机械、电子、化工、生物等诸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讨论:
1、读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你有何感想?
2、在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呢?
学生回答: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离开了民族精神就不可能有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这个民族就会走向灭亡。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启发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的感悟,思考后作答。
学生:地球在转动,岁月在延伸,科技在发展。历史将把整个中国交给我们,二十一世纪将是我们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理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做为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呢?我觉得首先应从自己做起,关心我们的国家大事,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好好学习,考出成绩。努力拼搏吧,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吧!
教师综述:眺望未来,21世纪的朝霞如此绚丽;放眼世界,21世纪的画卷壮美神奇;展望未来,21世纪的舞台充满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巴金老人曾动情地说:“青春是美丽的!”是啊,同学们,青春——一个多么美丽灿烂的生命季节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在新的世纪带着一颗青春的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让我们的青春带着生命的激情,带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一起飞扬!课外作业
假如2005年中国将在美国举办“中美文化年”,请你策划,你打算在“中美文化年”上,展示中国的哪些文化精华?并说明理由(展示的内容可从网上下载)。
第五篇:第七课民族精神耀中华学案
<<民族精神耀中华>>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体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增强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解决总是的能力。
3、知识: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二、共同探究:
1、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各是什么?
2、背诵3句古代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3、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3种民族精神。
4、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起了怎样的作用?
5、张骞、林则徐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6、什么是抗洪精神?
7、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一句话回答)
8、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3个理由)
9、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强调:看书要把握:单元课题——课题——节题——目体——问题的内在联系。
明确:本节“民族精神耀中华”分为两个目题:
1、“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内涵。其内涵是重点,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重要
作用。
作用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从历史角度)
作用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从现实角度)
作用
3、民族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从未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