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合集)

时间:2019-05-13 09:0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第一篇: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一个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看山顶的雪。

康德:有两样东西永远以崭新的和不断增长的惊愕和景仰充满了我的心田,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规。

普吕多姆(法):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诗是被心谱成音乐的宇宙。天生的诗人兼哲学家的人非常不幸,他最甜蜜的幻想变成痛苦的沉思;他审视所有事物的面,并因此为他们欣赏的东西的消亡而悲叹。(《读者》 2002/6)

欧·亨利: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莫扎特:音乐是我的心声,是我的情感的反映。

莫扎特: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贝多芬: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毕加索:我们大家知道,艺术并不就是真理。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海明威:作家的工作是告诉人们真理。

海明威: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唐寅:画,当为山水传神。

洗星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默罕穆德:如果你有两个面包,就要用一个面包去换水仙花。

钟南山: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一个人要是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的话,那他的喜怒哀乐就完全跟物质的东西相关。

【音乐关怀】

音乐乃博爱之语,音乐乃心底之风。

本世纪初,我国有位音乐家,把“1、2、3、4、5、6、7”这七个音符译成“独揽梅花扫腊雪”,一语道出了音乐的纯粹之美。(《美文》96/11 李贯通)

【漂泊札记】

俄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列维坦在自己的风景画中抒情,真实,朴素,坦然,优美,有一种婉约而悠远而苍劲的意境,有一种爱而不伤的最高诗意有一种无语的却是饱含了震撼力量的深刻。这就使得列维坦的名字和他的风景画越涉了时代与国界的限定,使一切善良的、有真知的、敏锐又热爱自然的人们被深深吸引深深感动。

文森特·梵·高先生的向日葵,站于旷野与历史之岸,不露声色地将一片金碧辉煌如不朽的歌与音乐,融入人们的记忆。

诗人无悔,他只在自己的人生中,为自然,为情感,为所恨所爱,为一切正义,为这个世界唱出美和苍凉。

诗人无悔,他只在沉沉的孤独、漫漫的漂泊之中,为倾慕与崇高,为谷物与土地,为一叶碎萍,为久远的一泓萧韵,而将自己的心:

一步步移近黎明与春光。

一步步移近更深重的苦难与更博大的光荣。(《散文选刊》97/6 谢明渊)

【重现光辉的俄国幽默大师】

1836年4月19日《钦差大臣》首次公演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为首的权贵都去观看。演出结束后尼古拉一世走出大厅时说:“所有来看戏的都挨了骂,我挨得最多。”(《博览群书》 97/6 蓝英年)

【成长的烦恼:面对功利】

真正的幸福是超功利的,是属于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是远离权利和金钱的。即使不能说幸福总是与在贫困中相濡以沫的温暖情境关联在一起,至少,它是与尊严、自由、纯洁和高贵密不可分的。在功利主义的泥潭里,飞不出柴可夫斯基的天鹅,看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蝴蝶;也听不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月光下的叹息声。在权利的阴影下,在金钱的腐臭里,也很难孕育出苏格拉底式的人格,也很难形成托尔斯泰的思想,以及鲁迅的像火一样燃烧的批判精神。一句话,凡在权利和金钱受到尊敬和崇拜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高贵和真正的尊严,只有卑贱的感觉和虚伪的自我满足体验;也不会产生真正的文学和伟大的作家,只会产生浅薄的作家和肤浅的作品。(《书市周刊》2002年7月15日)

【罗马帝国的覆亡】

公元410年8月一个闷热的晚上,有一个人,大概是个奴隶,把粮尽援绝的罗马城城门打开了,让在城外扎营的哥德人进城。在哥德人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下的日耳曼蛮族大军,终于进了这座800年来无人攻占的“永恒之城”,连续三天到处抢劫掠夺。消息传出,举世震惊。罗马出生的圣哲罗姆在遥远的伯利恒,悲叹不已说:“在全球最灿烂的光熄灭之时,在罗马帝国被人割去头颅之际,更确实地说全球文化毁于一旦,我愣得不能做声。”对许多人而言,不管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的陷落,不仅意味着整个帝国的灭亡,也好象是世界末日。

【别让杂草毁掉花园】

杰克“伦敦写出《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加利福尼亚州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拥有这一切之后,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给弄疯了,1916年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

法捷耶夫29岁就登上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苏联作协主席的交椅。然而,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一篇小说,因为他忙着出访、开会、作报告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充满很多诱惑——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它们其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在人的身上滋生蔓延开来,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人有理智和良智,有爱和向往,有意志和判断力,它们如养料一样滋养着人、激励着人。(《羊城晚报》2002/7/6 刘燕敏)

【用智慧统帅知识】

台湾学者傅伟勋到美国一个大学的哲学系教书。在同事中,他与一位叫赛达的年轻教授十分要好。赛达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英才,已出版了一本精彩的伦理学著作,后来傅伟勋移居费城,突然有一天惊悉赛达吊死在自家门前的树上。原因是:赛达虽然家庭生活美满,学术研究成果出色,但是数年来在事业上逼自己太紧,攻治学问的标准过高而影响精神状态,终以自杀了结短暂的一生。

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悲叹这个时代的悲剧:“为追求哲学飞走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到现在还没有归来,丧失人生哲学的时代太长太长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善待生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智慧。我们需要有关生命、心灵等人本身最重要问题的智慧,作为指引知识和生活的明灯。

【大学人文精神谈片】

人文学科研究与商品经济的价值目标和原则,是不一样的。人文学科的灵魂,人文学科的真谛,是对人的命运的关切,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生和生命的意义的探寻。它的最高目标,是对人的解放之路的无止境的追求。

对于大学来说,还有一个更高的层面,是通过学术成果向社会辐射、播散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如果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理的坚守和追求。这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相通,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只是所取的对象、所用的手段不同;这种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科学精神一个重要之点;科学的也要考虑对于人的生存和幸福的价值所在,也要关切人的命运和前途。(《解放日报》2002/5/22 王铁仙)

【行者无疆】

问:爱因斯坦先生,请问,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不能再听莫扎特。

【自然悟语】

生于德国波恩的大音乐家贝多芬,童年时第一次坐在钢琴之前,启蒙他音乐灵感的,不是音乐教师,也不是琴房里那架古老的钢琴;他音乐灵感的蒙发,是在静夜中听到的马蹄声声。他窗外是一条老街,那儿原是一条石板路,子夜深更欧洲古典式的马车跑在路上,便发出特有的哒哒的声响。这种十分简单而又单调的声音,让他小小年纪就坐在钢琴之前,用琴键模仿马蹄声声,从此一位世界级的大音乐家诞生了。

贝多芬曾经说过,马蹄哒哒之声,让他接触钢琴;森林啾啾鸟鸣之声,让他编织旋律。

车窗外流淌着丝带般的多瑙河,它时而歌声舒缓,时而浪里溅玉。在这一刻,我似乎找到了约翰·斯特劳斯所以能谱写出流传于世并经久不衰的音乐乐章《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原因;以及生于美丽城堡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么多首音乐交响诗——并能攀上音乐顶峰,除了他们自身的艺术天赋之外,怕是这个自然之国对他们的恩泽了。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次坐马车行驶草原,看见车论辗过的野草,迅速地挺直了身腰,于是敏感地联想到从不屈服的高加索人,反抗沙皇的英勇悲壮;从而创作出小说《哈泽·穆拉特》。我国歌词作家乔羽,有一天看见一只蝴蝶,飞进他的窗子,他立刻见景生情地写出了《思念》——作曲家谷建芬,将它谱写成一支撩人情思的歌曲。(《解放日报》2002/3/10 从维熙)

【关于莫扎特】

德沃夏克在布拉格音乐学院执教的时候,不允许他的学生轻视莫扎特。他曾经在他的课堂上提问一个学生莫扎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学生回答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德沃夏克非常恼火,抓住这个学生的手,把他带到窗子旁边,指着窗外的天空厉声问他看到了什么?学生莫名其妙,异常尴尬。德沃夏克反问他:“你没有看见那太阳吗?”然后严肃地对全班学生讲:“请记住,莫扎特就是我们的太阳!”

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盲厨师》那篇文章写得很美,文章写的是1786年维也纳近郊风雪呼啸的一个夜晚。给一位伯爵夫人做了一辈子厨师的盲老人,在他的破旧木屋里奄奄一息孤零零地就要去世了。在忏悔了一生所犯的过错之后,他唯一的愿望是能够重新看到早已经故去的他年轻时的恋人,依然出现在早春苹果花盛开的树下,向他走来。可是当他说完这话就嘲笑自己这是不可能的,是自己的病把自己搞糊涂了。怎么可能让一个盲人重新看见人,而且是看见岁月倒流早已逝去的年轻时光的恋人呢?走进他这间小木屋的一个年轻人却对他一连大声说了三遍我可以帮你做到!年轻人坐在盲厨师小木屋里那架落满灰尘的破钢琴旁,为老人弹奏了一支即兴曲。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太神奇了,在乐曲中老人竟真的看见了自己年轻的恋人走在了早春苹果花盛开的树下,老人打开窗子,扑面而来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真的觉得就是那芬芳的苹果花。就在这美妙的一瞬间,老人幸福地合上了眼睛。这个年轻人就是莫扎特。那一年莫扎特整整三十岁。

【攀上心中的颠峰】

你可以一辈子都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刘墉)

【收藏阳光】

从前,田野里住着田鼠一家,夏天快过去了,它们开始收藏食物。只有一只名叫弗雷德里克例外。它说自己也在干活,是在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其他田鼠以为是个笑话,听了都笑了起来。冬天来了,天气变得很冷很冷,其他田鼠想起了弗雷德里克,让它把收藏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弗雷德里克拿出阳光,昏暗的洞穴顿时变得明朗,田鼠们感到很温暖。“还有颜色呢?”它又开始描述红的花、绿的叶和黄的稻谷,说得那么生动,让田鼠们仿佛看到了夏季田野美丽的景色。“那么,那些单词呢?”它们又问。弗雷德里克于是讲了一个故事,田鼠们听得入了迷。最后,它们欢呼:“弗雷德里克,你真是一个诗人。”

【在文学中多活几辈子】

上海女作家王周生曾经有个错误的观念,自卑地认为没有文学,社会照样运转;而一旦没有了自然科学,社会将停滞不前。后来她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当科学进展到相当高的层次时,比如克隆,这时人文精神至关重要,脱离了人文关怀的科学研究,只会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异化整个人类,那将是多么不堪设想的景况。(王周生曾采访过杨振宁)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论语》,他认为科学的美和文学的美是统一的,文学对于人的素养的熏陶,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星球上的小王子每天浇一朵玫瑰,可当他来到地球后发现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玫瑰,伤心极了:我以为我的那朵玫瑰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还有这么多漂亮的玫瑰?直到狐狸告诉他:“你的那朵玫瑰是不一样的,因为你驯养过它。”小王子才恍然大悟。

陈村说过:“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是爱好文学的人,在文学中能够多活几辈子。”

【对理想的思索】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年轻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理想有何用?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自己的精神生活,理想主义便永远不会过时。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文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里!

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摘自2003年5月30日《深圳商报》作者 周国平)

【生命的支柱】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原来是一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7年,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却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矣。但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更无法奢谈什么成功了。

(摘自《当代青年》2003年第7期 作者 韩如意)

【恭维会使人变得平庸】

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若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总是快乐的;遭到别人反对,多半是不舒坦的。那么,能否由此得到结论,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我们应该以此为言行的出发点与终极目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倘若真把这点作为一种生活信条,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欲望时,言行的是非将正误难辨,生活的许多快乐也将随之丧失,人生的不少沮丧挫折将会接踵而至。

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么在你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懊恼,这正是自我挫败的因素所在。同样地,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在这种情况下,你往往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因此,你越是需要得到恭维,就越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支配。

如果在每件事上都想要得到他人的赞许,你势必会在生活中遇到许多痛苦和烦恼,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

人格奠基在三项基石上:独立性、进取性以及开放性。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得不到真正快乐的,而他自许的快乐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也是毫无吸引力的。

(摘自《再苦也要笑一笑》 作者 赵宇辰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人要拥有大视野】

一个人的思想要参与历史和事件,排除了历史感,也必定抽掉了现实感„„如果自己没有见解,就要接受别人的见解,就要放弃思考的权利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放弃思考的权利再窝囊的事情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人要尽可能拥有一种大关怀大视野。否则,从关心小世界到直关心我们自己,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求甚解,最后对这个世界连一点把握的欲望和能力都没有了。当历史进入大时代的时候,其首要标志就是人民的思考力强大,关心问题,并相应地产生出一些思想者。

——张炜(《解放日报》2003年5月16日)

【请守住我们的理性】

把中国国旗和一张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胸透X光片合成在一起———这是5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大标题是《SARS NATION》(SARS国度)。

我强忍着愤怒,认真读了千龙网上全部中国网友的跟帖,沉思了很久,觉得有必要对网友和同胞们说一句:请守住咱们的理性。

通过网友的跟帖,我看出大家对那个封面的三种心态:

一、愤怒。“心痛”,“Kill USA”,“打倒美帝国主义”„„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

二、报复。“封杀美国《时代》周刊在中国的发行”„„报复手段不一而足,直指刊发照片的国家和人民。

三、反思。“算了,从我们的国力出发,就该忍忍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国空力不足”„„国弱受欺哀叹之声,令人心酸。

别国这样侮辱我们的国旗,我们当然愤怒,但不应是苍白的叫嚷;面对外国人啐在脸上的唾沫,我们应该回击,但不是效仿无耻的嘴脸和卑劣的手段;我们需要反思,但绝不要自卑无望的哀叹。越是难以接受的奇耻大辱,我们越要多思,越要守住自己的理性,不让自己混同于那帮人之中,不让受伤的自己再蒙受更多的损失。

我以为我们要把握住这样两点来看待《时代》周刊的封面。

一、是美国主流媒体的封面,但未必是美国人的主流思想,犯不着上纲上线。媒体再有影响,封面也只是少数办刊人的创意,我们搞愤怒扩大化,去伤害美国人民,是不理智的行为。

二、非典防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情况。由于疫病防治条件不够,无法指认病毒源自何处;由于初期措施不力,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扩散;少数国民素质不高,个别官员和医护人员不作为,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理由。

带着这两点认识来回视《时代》杂志的封面,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理性,以另一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愤怒、回击和反思。网友说:“实在觉得不堪入目,就做点实事,别在这儿嚷嚷。”采取有效手段治住非典,完善我们的防疫体系,改掉不健康的习惯和不正常的作风,这才是有节、有理、有度的愤怒、回击和反思,令那些总想算计咱们的人不能遂愿。

非常时期,非常问题,请守住咱们的理性。(成彪《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23日)

【每天抽出一小时】

在一个商品展销会上,遇到一位深交多年的文友,随口问起他的生活,他只是苦涩地摇摇头:“唉,自从跳槽来到这个合资企业以后,忙啊,哪有时间?就连儿子都快认不出我来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忙碌碌为工作为生活,似乎每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许多爱好就此打住。但在我们周围仍有很多人用坚定的意志,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时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不仅事业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一个小时的付出也获得了满意的答案。

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威尔福莱特·康,尽管事业非常忙碌,在他为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时,他总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东西似的,于是他选择了画画,每天从百忙中抽出一个小时来安心画画,不仅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他在画画上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而且油画十分受人喜爱。威尔福莱特·康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从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还是决定学油画,无论做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一小时来画画。”

记得富兰克林·费尔德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其实,每天花一个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能,如果这种能力你不花时间去挖掘,很容易消失,虽然对社会可能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你的人生绝对是一种损失。

——龙际礼 《市场报》2003年8月2日

【经营梦想】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他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呆在家里,等人给他寄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寄钱。”

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我要去看埃及金字塔。”父亲生气地拍了一下他的头,说:“真荒唐,你别总做梦了!我保证你去不了。”

十几年后,少年长成了青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了记者,平均每年都出几本书。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往他家里寄钱,他用这些钱去埃及旅行。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想起小时候父亲说过的话,他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爸,人生是没有什么能被保证的!”

他,就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台湾散文家林清玄。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始于我们心中的梦想!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先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去经营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说什么,永远都不放弃。

第二篇:精神家园

哲学家认为,“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够独立思考。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作为一个亘古弥新的哲学命题一直在困惑着人类。当然一个普通人,也没有必要都去探究那些高深的命题。但作为每个社会的个体,要在现实中生存的自在和快乐,就必须得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市场竞争激烈。追求财富,崇拜时尚,寻找剌激,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有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裹挟中,往往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失去自我而成为空心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便是人生这种虚无感的真实写照。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似乎已经拥有了一切,但却并没有从所拥有的东西中得到快乐。相反,社会上有的人在物质上或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却生活得很愉快。

"我思故我在".不管在任何时代,人都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如果一个人失去生活目标,一味执着于追求金钱和沉溺于低俗的享乐,而缺少精神理想方面的追求。这样的人必将混沌一生,致死也弄不清生命究竟所谓何事,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那么这样的生命有何意义,价值又在哪里?这种生活只会感到痛苦,只会感到空虚和无聊。如果当消极自私的人生价值追求一旦形成主流,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那人类文明又如何才能得到进步,社会又怎么能够走向和谐呢?

一个人想要追求生命的意义,提升人生的价值,就需要抛开凡尘俗事,跳出狭隘的视野。健全自己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但要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要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事业。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与大众的利益,与崇高的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懈地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虛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家园,寻找精神可以停靠的港湾。构建精神家园,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和思考。只有通过学习,通过读书,用崇高的思想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在滚滚红尘中,找到一方净土,让心灵得到平静和安宁,最终拥有一个超越世俗和个人物欲的精神家园。

人生因精神而富足,人生也因精神而高贵。在崇尚时尚,追求个性,文化多元的现实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理想和不同的活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为一种高尚的目标活着,为一种坚定的信念活着,为一种美好的理想活着,具体说就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活着,人生就会开阔和大气得多,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滋味,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精神之所以能成为家园,因为它给我们支撑的力量,然后愈久弥香。

精神家园,是血与火的洗礼,是心与灵的对白,是悲与喜的浓缩,是爱与恨的交织,是梦与搏的精髓。

巴金说:“那个独自坐在江边钓鱼的人是谁?哦,是庄子!面对楚王的盛情相邀,他指着水中的乌龟说,我宁愿像它一样,自由自在地曳尾涂中。在那个纷乱的岁月中,庄子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那个辗转于各诸侯国的大门,矮小而匆忙的身影是谁?哦,是孔子!本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孔子穿梭在碰壁与追求之间,但我想,他的精神比谁都充实。可见,一个人保持信念,追求不止,他的精神家园就不会空。记住:生无所息。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找到了一份恬静,在“淤泥”和洁净之间,他找到了

一个黄金分割点。他是一个人生的爱好者,把积极的入仕与消极的隐居协调起来,形成了他中庸和谐的精神人格。

夕阳下、老树旁那辆熟悉的轮椅,那是史铁生的。他是残疾的,他的生活是不便的。但在那荒废的园子里,在看着落日,在倾听虫鸣,在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力量,找到了健全的精神家园,他以缺陷的身体重新成为上帝的宠儿。还有属于他自己所追求或守望的一方精神家园,正因此人生显得有意而伟大。

偏激的顾城承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精神家园。鲁迅用他的笔呐喊要救国救民,普希金用决斗维护着爱情,弥尔顿在失乐园中释放热情……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和维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因而显得伟大。

文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学引领我们走进历史,与名人交流对话,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用心去品味文学,就能与文人的精神世界共鸣,于此,定能体味人世间许多东西是相通的。贾谊《过秦论》,让我了解了两汉文章的雄建;竹林七贤更让我认知了两晋文章的睿智; “山气日益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南山鸟语花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又似轻实重地将他的精神世界层层剥开,展露人前。李白、王维带来了唐诗的浑厚潇洒,君不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开阔胸襟,君不见他斗酒十千的万丈豪情。延续着诗风,宋代,苏轼用词表达豪放;清代,曹雪芹却用《红楼梦》向我们诉说着人间冷暖,说不完的是是非非,追求自我的苦闷,向往美好生活的呐喊。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词,我们感受到的是古代圣贤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以及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努力。

然而,精神世界是没有国界的。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表现老人与海的搏斗精神,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表现欧洲的生活风情,每个作者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贝多芬看见了月光,温柔地浸满盲女充满期待的目光。他的心在颤动,他的手在飞舞,他的灵魂在如纱的月光中格外闪耀,仅是那瞬间的触动,一首如月光般的曲子便从此流泻在世间每一个角落,如月光手帕上绣满了他在人间的爱。梵高看见了一片氤氢着生命气息的向日葵,他看见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于是挥动画笔,用色彩记录这一感悟,陶醉了几世几代人。

纵观古今,诗人在山川中寻求他的精神支柱;画匠在日出日落间寄托他的理想;哲人在历史画卷中参悟不变的真理;政客从古书古语总结历史的遗训……

博客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博客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也没有商场的见利忘义,更没有情场的见异思迁。这里,只有博友们的执着,他们在自己的芳草地上,拼凑着或甜美、或苦涩、或平淡、或门留芳百世的方块文字。所有的博文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缩影,是人生苦难的写照,是痛苦心情的渲泻,是人生的最好总结。有句话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我喜欢在与博友的交流中充实,读博,尤如漫步花前月下,体会着“心与心的对流”;写博,则如异乡遇知己,再现着“灵与肉的结合”。耕耘在这小小的天地里,看着博友充满爱意和睿智的文章,我常常感动,相信感动是一种养分,滋养我寂寞心田,使我认识了心心相印朋友,虽然彼此相见,但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它的确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火热激情的季节里,家园的花儿正鲜艳怒放。

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我们身处何位,只要我们生生不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在物欲横流中独存一颗平衡淡薄的心灵,那么我们既能享有物质带来的充裕,也能享受精神家园的宁静、和谐、淡雅。

第三篇:精神家园

困境与出路:当代人精神家园的重建

——基于价值论视域的若干思考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离不开它所生活的家园,动植物依赖于它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家园,以觅食,迁徙,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来维持着生命的延续。而人不仅是一种肉体存在物,更是一种精神存在物。人的生存不仅需要自然家园的基础物质提供,更需要精神家园的灵魂依托与心灵慰藉。

当代,我国正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历史经验证明,每当一个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往往面临着价值观的困惑与裂变。当你谈论人的理想信仰,人的美丽梦想的时候,当你努力想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时候,当你坚守道德伦理之底线,做人做事之尊严的时候,有人却视其为最后一只天鹅的哀鸿,视其为最后一曲渔舟唱晚的叹息。30年前的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30年后的网友调侃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伴随经济发展物质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正在受着无情的撞击。

一、何谓“精神家园”?

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除了自然家园建设,社会家园建设,精神家园建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精神家园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定性、定位、定向三个维度来给以完整解释。

第一,定性问题。就特点而言,精神家园体现为一种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内化于物质生产活动中的意义之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也就出现不同的精神文化,从而也表明了精神家园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精神家园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人们认可度最高、最具有普适性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精神家园是大众化的信念、信仰,在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农业社会,由于人们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人们寄希望于神灵,通过巫术、祭祀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对于现代化的人们来说,精神家园更是一种灵魂皈依之所,一种思想寄托与心灵的安放。当然,精神家园并不是玄而又玄之恍兮惚兮、惚兮恍兮琢磨不透的虚幻存在,它与我们当代实践具体结合,它不仅仅停留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更与当代人们的命脉紧密相连。

第二,定位问题。作为人们普遍认同、普遍适应的精神家园,它是人们达成的一种“共识”。它是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历经几千年的思想演进结果,它包罗万象,既有土生土长的中原华夏文化也有各种外来精髓的不断补充。它就如此活生生的存在于神州大地之上,为人们的生活实践的一种指南,为人们灵魂皈依的一种依托,为人们自我迷失中的一股信念。因此,“共识”“共生”“共建”“共享”是精神家园的独特优势。

第三,定向问题。前面已经提到,精神家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僵化、教条的固定观念模式。因此,精神家园应当符合当代具体实际,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走传统老路,恢复过去文化传统,也不是要求我们一味的“从洋媚外”移植外来文化。

从价值论观点来看,事物客体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而主要在于它对于主体产生的结果以及主体的价值取向。现代人们更多的只将物质层面的提升作为终极价值追求而忽略了自我实现,忽略了个体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精神归属。因此,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人性奴化、犬儒行为比比皆是,而这时,精神家园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二、荒芜的“精神家园”及其严重后果

回顾人类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每个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期都有自己的精神意识困惑。狄更斯在其名著《双城计》中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感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进入所谓“镀金时代”也面临着人性迷失和严重精神危机的挑战。处于发展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也不例外,我们一方面躲避崇高,放逐理想,追求享受,另一方渴望无私,呼唤大爱;我们一方面嘲笑雷锋是傻子,另一方面又盼望我们时代的能够有雷锋一样的英雄„„面对各种不同价值观念的缤纷万花筒,面对处于极速变迁中的中国社会,我们不得不疑问,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社会如何寻回精神家园。在多元化的社会分层中,个人如何追寻安身立命之所,灵魂归依之家。个人又如何坚守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屡屡出现的道德失范,人们在短暂物欲满足麻痹后的彷徨、失望、自我迷失,人们自我认同感的下降和理想信念的缺失等等都无不在诉说着对于重建我国当代人精神家园的渴望。

首先,失去家园感的民族是无望的民族。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现代化虽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但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伴随民族的现代化历程的是对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坚守,让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我们面对着千篇一律钢筋水泥的城市,当我们以巨大的的环境破坏换取经济的短暂畸形增长市,当我们不再满含乡愁而是无限凄凉目睹乡村之时,当我们不是静坐先祖坟前把酒话桑麻而是草草走完祭祖形式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走到了她的尽头。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堂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语中的道出了一个强大民族之所以强大,在于有一颗不可征服的民族心,这颗心的硬核就是民族共享的精神家园。

其次,失去家园感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精神家园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内在根基和价值认同。市场经济固然是法治经济,是诚信经济,但若将一切人均单向度的视为经济人这既不合理也是不合乎人性的。没有对法的精神的共识,没有对诚信的敬畏之心,没有共享道德信仰的基础平台,所有的外在规则都将名存实亡。失去精神家园的社会注定沦落为机械的,没有人文关怀的社会,一个没有善恶,只有输赢的社会,一个成则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一个为达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社会,注定是没有生机、荒芜的社会,人人蝇营狗苟,驱去复返。那么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社会,共圆梦想成真的现代化社会也不可能从一片精神荒漠中崛地而起。

最后,失去家园感的个人是孤独的个人。哲学家伊壁鸠鲁曾经说“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的快乐,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的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灵的观念”。(苗力田,古希腊哲学,640)显然,结论不证自明,物质鱼肉、佳肴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只是停留于此或者只是沉溺于其中获得短暂满足,人们是不会拥有幸福感的。若没有理想信念、将物质享受作为最终的价值追求,那么必然导致精神家园的迷失。柏杨指出“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窝里斗”“奴性”“不团结”等一系列丑陋现象,是恶化的人际关系的见证,是失去家园呵护的恶果。面对这个所谓“唯有冷冷的钱在流动,唯有孤独的我在徘徊”的世道人心,个人终将在纷繁迷离的社会中孤独前行。可是“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每一颗星固然是孤独的,但是希望在于若能共享同一个天空,就能在孤独里得到慰藉和力量。

三、重建“精神家园”的可能路向

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更有心灵安顿自我实现的需要,若只是一味将物质追求作为终极价值追求,那么必然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评判发生扭曲也将导致社会畸形甚至出现后退。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步入小康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翻都不是当代人们的终极价值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达到身心和谐,最终达到“真、善、美”的终极价值境域,那么这才是个体的最终价值实现。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在社会合力的作用下,社会也将和谐、全面发展。对于人们心灵皈依,价值终极境域的精神家园建设可以从道德伦理复归、理想信念重建、制度安排的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道德伦理的复归。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宗法制农业社会,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儒家思想与家族式生存方式紧密相连。儒家思想对于人们精神归宿和心灵安顿起了重要作用,“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原则,孟子后来又提出“孝悌忠信”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序列,人性善的“四端”之说,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儒家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而“道德价值,是指人的行为能够满足人们社会关系的需要,维护和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结构和秩序的稳定和发展。”(李德顺·《价值论》,96)对于构建精神家园,我们当然不能丢掉优良的文化传统。虽然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趋于多元化,但是毕竟我们是黄河流域的华夏儿女,精神文化当然有它的地域性特征,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精神家园建构应当让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念得到复归,重拾传统伦理道德结合当下实际社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理想信念的重建。当代人们由于理想信念的缺失导致自我认同下降,自律性迷失,越来越多人沉溺于物质生活,惶惶不可终日。理想信念的树立对于精神家园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信念、信仰、理想是三种最典型、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基本形式。对于信念各家说法不一,李德顺认为,信念是人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信念告诉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因此信念对于价值定向具有重要作用。而当信念具有一种普遍适应、总体性作用时,信念就是一种信仰。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则是看见我们相信的。理想是人们最高的价值追求,对于理想的确立,有助于激励人们现实的活动行为,而并非只是沉溺满足于现状。精神家园是形而上不可捉摸的,却又真实存在的,理想信念的正确树立可以让精神家园更加完善也对于人们现实行为做出更加有效的指南。

制度安排的完善。胡适曾经说过“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德伦理可以约束君子,而对于唯利是图之人,无视道德无视法律之人,那么首先只能用法律制度来将其进行强制性约束。当然,我们并非否定物质生活的重要性,而一味强调注重伦理道德、精神家园、精神生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政府法律制度的完善避免让蓄意入法律空子之人得逞,也避免其行为对社会产生不良示范或影响。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知者无畏”,当人们物质生活过于匮乏,当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一方面可能是单个个体对于理想制定过高、天方夜谭,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实的制度逼迫人们走投无路,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政府对于制度的完善仍然需要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方向,避免一劳永逸的想法,关注民生问题一直是政府需要时时刻刻注意的方面。

四、结语

精神家园的构建将一直是一个永久性话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随着时代的变迁,精神家园的构建也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定位。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灵安顿之所,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精神文化建构,但是只要它是使你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动力,是整个时代普适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指南,那么它就是你的精神家园,那么它就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家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演讲会上如是说。

作者 杨雪

第四篇:共建精神家园

“共建精神家园”

---------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可口可乐公司一行感悟

各位领导老师,两会学生干部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的林欣儒,现任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一职。很荣幸能够参加省团委组织的百期万名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这里收获与成长。

此次培训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价值是很高的。不仅有著名讲师的授课,还有参观可口可乐公司与武警军营的认识实践内容。讲师们授课的内容的精彩暂且不谈,单单在可口可乐公司认识参观就让我收获颇丰。

不知大家有没有去可口可乐公司参观过,可供大家感触的点有很多。比如全自动的生产流水线,自动灌装、包装、检测、激光打标„„整个生产线每分钟可以生产饮料几百瓶,需要的员工却只四五个足够。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许多机电的同学看到都自豪的说这是我们这个专业人才的功劳,对于专业也更加的热爱,在这里我们的确看到了机电让生活更美好。当然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让我为我的专业感到骄傲的却是公司里满满几个屋子,记录着公司一路成长、壮大的历程的影集图片、产品,和生动的企业文化墙。

从一进公司大门,到生产线,休息区,随处可见可口可乐中国一直秉承的八个大字:“积极乐观,美好生活”。这作为可口可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宣言,还被分为了七个小点来诠释:多元化饮料选择:作为全方位的饮料公司,向不同年龄,拥有不同生活习惯的消费者提供在不同场合所需要的饮料是他们的承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各类活动帮助和鼓励消费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水资源管理:将饮料及生产中所用的每一滴水安全回馈到自然环境中。节能环保:增长业务,但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提高冷饮设备的能源效率,并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可持续包装:让旧包装不再是废弃物,而是宝贵的可再利用资源。公益关怀:我们要以“真情、真心、真爱”积极全心地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中去,让我们业务所在社区受益。为员工创造安全开放的工作环境:构建开放、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潜能,不断创造卓越,并将每一小点都配上了可爱的图标来生动的展示。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工作着,哪怕辛苦,哪怕疲惫,都快乐着。他们在工作时,在休息时都能看到公司一路走来的脚印与公司宣传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这种积极的企业文化,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他们工作不是多么的功利,因为他们心系于此。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价值也在于此。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从1886年创立以来,一直以其可口的碳酸饮料系列产品风靡全世界,历经117年长盛不衰。是世界第一大品牌。

这世界第一大品牌也不是没有出过事。早在1999年,法国一些小学生就出现过饮用后中毒的事件。前些日子,就在我们长春,可口可乐旗下美汁源果粒橙也出现过中毒事件。虽然如此,最终事到如今,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继续相信他。原因其一是可口可乐公关危机做的好,其二也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大品牌。

记得我们讲企业文化的专业老师说过:哪怕你们今天晚上潜入可口可乐的工厂,把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全都炸掉,第二天,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东山再起。前后不超过24个小时。品牌实力强大的可怕。这力量来自于哪里呢?我终于知道,这强大的实力绝对不仅仅是来自于可口可乐的配方,他更多是来自于可口可乐致力于传达给每一个员工以及每一个消费者的,那口碑相传的八个大字:“积极乐观,美好生活。”可口可乐公司真正践行了这些,不仅让企业文化墙上的标语随处可见,公司从创始到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历史都记载在公司文化馆里。这也让员工们更加热爱这个企业。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其实,不仅仅是企业、公司是这样的,我们的班集体,学生团体更是这样。只有让每一个成员了解这个团队,了解我们的集体,并参与进来,才能热爱这个集体,这个团队。并且,这个团队是要有一个好的,积极地核心文化,与其说企业文化很重要,不如说集体文化、团队文化很重要。部队如何无坚不摧,战士们为何所向披靡,这不仅来自于硬件,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更为重要。来引导,影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积极乐观的面对工作、学习、甚至是娱乐。这样,每一个成员干工作,爱工作,有高效率又有归属感。如果不是有让员工们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员工们可口可乐如何走过这么多年,经历无数重大事件屹立不倒?如果我们班集体、学生团体没有团队精神,如何凝聚人心,让校园生活更和谐?

一个团队的核心精神,凝聚力就是这个团队最大的资本,举个另外例子:2009年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捍马汽车的举措,引起全社会的哗然与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最后失败呢?原因很简单:仅有财富资本是不够的!国际上,并购失败案例的比例超过70%,而其中的70%以上都是由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面对文化强势的通用汽车和悍马品牌,名不见经传、毫无跨国并购经验,最重要的是缺少核心团队文化与社会责任感的腾中重工能行吗?

这次我们大学生骨干班的学习,我们十一个人作为一个团队,为着学习知识并给长春工业大学争光的目的,每天同进同出,团结一致。这种团结让其他学校的同学都羡慕不已,纷纷加入我们,我们的团队在这四天中不断的壮大,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刻的感受到一个团队的集体精神居然这么有魅力和号召力。

这就是十七大为什么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思上解释,文化是一个动词,无论是“教化”还是“化成”,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伸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企业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化”是指教化,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合。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活全民族的创造性智慧,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民具有高远的志向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才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和鼓舞全体人民共同前进。好的文化对人的促进作用和精神引领是不可限量的。最后我想送给老师和同学们可口可乐中国那八个字:积极乐观,美好生活。这是我在大学生骨干班学到的,是可口可乐这个世界第一品牌奉行的,也是我们大学生骨干班对于老师与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希望大家都能积极乐观,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第五篇: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神家园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考满分作文800字范

文:精神家园

这是一片净土,不受世俗的影响。总有一片家园,是你一直坚守的,总有一块堡垒,是坚强的后盾,这就是你的精神家园,你的春天从这里开始。

对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你是否感到厌倦了?城市的功名、利益与明争暗斗,是不是早已使你精疲力竭?那城市的虚伪正在慢慢吞噬着你最后的良心,把你推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回来吧,回到你的精神家园来,这儿有生机盎然的春天。这儿的朴素让你安心,让你的心澄澈如蓝天清流。如果你还在徘徊,请不要犹豫。

精神家园可以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可以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小屋,也可以是一生依恋的蓝色大海,更可以是巴金心驰神往的日出……

而我的精神家园,是我家的庭院。

清晨,刚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眸,第一件事就是到庭院里去走一下。那儿的绿叶好像受够了黑夜的煎熬,个个争先恐后地焕发着自己的那一片绿。叶片上还有夜姑娘留下的足迹,在清早阳光的照耀下,叶片上的露珠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闪发光。每当这时,我总会感到无比的闲适,好像我家庭院能够使春姑娘留步,使这儿永远是春天。一缕轻风抚摸着我的脸,这是春姑娘在嬉戏玩耍吗?我顿时精神饱满,笑颜迎接新一天的开始。

正午,沏一盏清茶,倚一怀清风,走到庭院中。我在树阴里的石椅坐下,慢慢品味着杯盏里飘出来的一缕缕清香,感受着庭院中时有时无的虫鸣鸟叫,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双眼对一整天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早已疲倦。回到庭院中,抬起头,看,那是傍晚的彩霞,是仙女飘过那彩色的衣裳。疲倦了一天快节奏的生活,幸好还有这一段空闲可以在庭院里与家人谈谈心,或者高谈阔论着某某英雄,或者某某楚楚可怜着的绝代美女……

家里的庭院早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寄托着我的精神情感,让我感到无处不在的春天。

古有垂钓濮水,那濮水就是精神所在;也有放歌邺上,那邺上便是灵魂所栖。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香格里拉,为什么不放放这快节奏的生活去寻找呢!一旦你找到了精神家园,那么你的春天也就来了。

下载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数学科学学院104班张婷20102201215四川,这个历来固若金汤的天府之国,这个曾经抵御住日寇铁踢践踏的中国大后方,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动山摇、江河断......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在《一只独立独行的猪》中写到他插队时遇见的一直脾气怪异的猪,它从不在圈里安静的吃食或和其他猪们打闹,最后甚至跑出生产队,变成一只野猪。 我确实那样欣......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合集)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今天的我们因过度注重物质,把精力大都用在了追求金钱上,结果忽视了精神,也因忽......

    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

    “台北人”的精神家园《台北人》中那些或华美艳丽、或朴素憨厚的形形色色的台北人是那个时代留给白先勇先生最好的礼物,白先勇先生则是那个时代里“台北人”最真诚的赤子。他......

    精神家园的守护人

    坚守精神家园传承民乐神韵 ——记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代表性传承人余家冰余家冰,女,汉族,1944年1月出生,湖北老河口市人,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中师学历。历任小学教师......

    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方案

    关于开展“加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岳县办[2011]66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今年3月份和4月初李源潮同志加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我的精神家园

    宜章七中——我的精神家园 谷正华宜章七中,建校百年,历来是路东片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一九**年,那年我刚满十岁,就从南塘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来到了赤石完全小学校读四年级。一......

    教师的精神家园 文档

    教师的精神家园 ————方永刚事迹学习体会 清远小学 李晓红 根据教育部和县教育局的通知,要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