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

时间:2019-05-14 12: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

第一篇: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

“台北人”的精神家园

《台北人》中那些或华美艳丽、或朴素憨厚的形形色色的台北人是那个时代留给白先勇先生最好的礼物,白先勇先生则是那个时代里“台北人”最真诚的赤子。他用细腻的笔触、柔软的心灵、人道主义关护和宗教式的关切体悟着那个时代里大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人情的确自有冷暖,而当爱恨遇到饱含温情的无奈,生命也最终选择流向广阔恬静的河流,冲淡出一种无苦无怨,无爱无欢的况味。留下的尽是经历世事后的人情练达;人世跌宕后生命的平和与柔软。上海百乐门里那个被“五陵年少”簇拥着的伊雪艳,拥有着冷艳的外表,使得身边所有的花花男子尽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是个拥有众星捧月般的厚爱,而能仪容举止不失亲和和优雅的女子。即使是风尘,也能把女人练达优雅的一面演绎到让人心生敬意和怜爱。白先勇先生赋予她美丽和迷人的地方是“数不清,也讲不尽”的。那如三月微风般的步调走得进“风月,”撑得起官场。而她身处的那个时代呢?浩浩荡荡。此刻她又显得如此渺小,不经风霜。他们在时代风云的席卷中是无力的,软弱的,甚至无力去选择自己生命的轨迹。上海昔日的繁华和荣耀败落了,而台北的雨季此时更是绵长而凄凉。年华易老,这一切对于一个如花如玉的女子看来是一件多么艰苦而难熬的事情。然而当你在落日的傍晚,骤雨初霁的晴空下,看到台北新公馆门前悠然踱步的伊雪艳,你会立刻感觉到白先生赋予的一个女人的美和优雅已经融进了她的骨子里、血液里,也融进了这个沧桑巨变的世界。有她的地方,就能给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多一点点温柔和优雅,让人顿生一种“末世不见荒凉,岁尽依旧不衰”凄美之感。与之华美,她多一份真实和质朴;与之浮世,她地气重生,更暖人心。于是,败落的与之相处的高官们笑了,打心眼儿里喜欢她;与之走过繁华,走过荒凉的旧友笑了,她们相互搀扶,人情更暖。

此刻,我明白了“永远的伊雪艳”的真正含义白先勇先生想要留给那个世界一个最知性、最温情的女子。人世巨变也好,改朝换代也罢,所有的无常当中,她是那个唯一不变的伊雪艳。在昔日的荒园里,她是那个永远不荒的“明星,”容光璀璨,但不刺眼。

“青春欉谁人爱,变成落叶相思栽。” 《孤恋花》的韵味太苦,涩味直逼人心,又让你深感历史沉浮之命运痛楚而又能表现出通达的不露声色。台北金华街的人行道上少不了来来往往的风尘女子。猎奇好艳的男人们个个心怀鬼胎,欲猎尽其艳,有表现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娟娟是那个时代中少女的悲剧的化生,同样是个体生命无法抵抗的外力,娟娟仿佛是打小就泡在这满是苦味的潭水中的。她想努力挣扎,后来又慢慢地选择放弃挣扎,逆来顺受。服从成了她唯一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对她的摧残不停地走向极致,而此刻的她依旧是笑着的,冷笑着,轻轻一触碰或一抚慰,便能使她呵出泪来。让人怜悯和心疼。男人们兽性的一面令她们闻之丧胆,可又必须去面对,只是因为她是这个世界的弱者,她只能用一种最卑微的姿态活着。她迟迟没有轻生,受尽凌辱却选择继续活着,我觉得最凄美的解释是:已经看淡生死和人世,她破釜沉舟,将自己束成一团,时刻准备付之一炬,唯一念想的是,她想看看命运到底还能有多惨。回味起来,这仿佛成了一种悲剧英雄式的守望。与命运一决高下。

在慢三慢四温柔的乐声中,在红绿纷呈的灯光下,金兆丽度过了她舞娘生涯的最后一夜,她将走出那充满放浪丑恶和心酸屈辱的舞池。金大班在舞池的最后一次旋转,我们体味到了另外一种人生,属于“金大班”们的人生。她“在风月场

中打了二十年的滚”,从上海的“百乐门”到台北的“夜巴黎”,她经历过大红大紫,也经历过无数沉沦。金兆丽最初真诚的爱情给了那位叫月如的大学生,这是她最纯洁的情感经历。为此,她抢天呼地,痛不欲生,然而却失败了。她失去了月如,也失去了他们的爱情结晶,那个已经成型的男胎。由此,她看透“卖腰的”永远与爱无缘的残酷事实,构成她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接下来的二十年,金兆丽陷入了堕落的泥沼。为了那似乎遥不可及的真情,她“多走了二十年的远路”。然而,事实的残酷叫她不得不失去热望,世上甚至没有什么能够打动她的心了,包括对她痴心一篇的秦雄。她没有功夫谈恋爱,“连真正的男人都可以不要了”。秦雄的爱,给她带来的只是惆怅与感慨,她再也没有勇气迎合与付出了。与秦雄拥有过的温存缠绵,轻易且无奈地输给陈发荣的家财。当她最后在舞池中温柔地贴着那陌生男人的脸时,就好比贴着过去、梦幻,借此得到一丝安慰。由此她的精神生活在曲终人散后就此死亡。我们在那个是非难定的滚滚红尘中看到一个生命演绎着与真情的抗争。

桂林东门外花桥头相思成灾的书生;《一把青》里的朱青,多年后,已由素朴羞涩的少女变得美艳妖娆,却还是喜欢空军的小伙子,在灵魂深处,她还是和当年那个爱他却死于抗战的空军飞行员郭轸生 活在一起;《岁除》中,赖名升喝着金门的高粱,念叨的是台儿庄的荣光,时间和空间都错位了;《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王雄对乖戾任性的丽儿一往情深,念念不忘中,丽儿是家乡小妹仔的倒影; 《花桥荣记》里的卢先生一直怀恋的是留在大陆的恋人;《国葬》里将军已逝,老副官秦义方看到的是一身玄色袈裟的旧日同袍,说的是不堪回首的惨败往事;《梁父吟》里是一个已神衰气亏的老人,追忆辛亥年间少年意气的风云;《台北人》整篇就是一个《思旧赋》,不像身在台北,倒像金陵的一场旧梦,倒映在悠悠秦淮河水中,夕阳斜处,粼粼闪耀流淌六朝的金粉。只是事已换,物已移,人已非,留下的只有衰草旧院,天色沉沉。;她/他们都是时代更迭下的大小人物,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她们别无选择,随遇而安,心中存一份对幸福的坚守和追求,无奈命运弄人,人世无常又岂是你我笑谈就能定夺。

生命终结之前,她们把命运的苦难演绎出悲剧成悲、演绎成美。此刻仿佛生命的走向终结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因为,她们的苦海无边,无岸可泊,无路可会。

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让人心酸的地方就在于此,最脆弱的个体生命,在最无助的时候,笑给你看。她们苦笑着,笑的还很美。繁华与荒凉并行,人世悲苦走向极致,然后无声无息的沉默下来,仿佛告诉你一切都是没有尽头的。她们都安静地消融进地平线,重新回归生活。白先生毫不避讳苦难,有悲天悯人地去发掘人物的闪光点。多一份宗教式的悲悯。

正是这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看得见的、听得见、觉得出的人,几乎构成了一部“民国史”(【白先勇笔下的女人】,于梨华)这些事物都不是白先勇先生直接告诉我们的,而是读者自己去体会的,这是那个时代的荒园,以及荒园里消陨、但不败的花。

第二篇:《台北人》书评(模版)

终于得偿所愿的看了白先勇的《台北人》,初看各个短篇的荡漾心境,随着一个个故事的曲伸延展,慢慢变得淡然而冷漠,这冷漠中又夹杂着对世事的愤恨和对悲欢离合的怅然所失。

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各个饱含了崎岖的人生经历,似乎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隐形的重担,过往的青春,流光了力气和勇敢,靠卑躬屈膝的偷生度日。那些小人物或者大人物们,在我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面前,娓娓颂着一曲曲哀歌。

然而白先勇之所以成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正是因为他善于把握每个人物的个性伸缩。他太用心,太细心,对情节设定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控制力,精微周到的铺陈每个人物命运的前后左右。就像花光年华偷窥一个人的生活一样,那么巨细靡遗,那么明察秋毫,跨越时光空间的阻隔,将那些陈年旧事,以特殊的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看这本书,就是看一幅幅展现在眼前的旧时画卷,人物刻画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情节跌宕起伏。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不想过多的讨论白先勇的身世,喜欢他的人,一定都对他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而那些了解又会让人对他有所偏见。我根本无所谓一个人的性取向或者其他什么,经历太多的人情世故,只会让人对周遭的一切丧失耐心,无所谓无关紧要,一切是非曲直都是浮云。所以白先勇在我面前,脱去光环和光鲜的外衣,只跟我讲着一个个发生在台北的故事的寻常人。

他一边讲着故事,还一边悠悠哼两句小调,我被他的悲悯情怀所折服,禁不住跟着悲从中来。

有些人,他们太擅长演绎。提笔练就万丈激情,面子上却依然淡定从容。就像张爱玲,把那些男欢女爱、世事动荡都写得可歌可泣,仿佛人生在世,非要倾国倾城不可。这样白玫瑰红玫瑰的作乱的还有李碧华,她一部《青蛇》将几千年来两姐妹的恩怨情仇尽情倾诉,将那许仙拉下好人牌位。即便如此,她还觉得不够,她还要《胭脂扣》,还要《霸王别姬》,她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分离,若相爱却不能魂断天涯沦落人,又怎么能刻骨铭心。她把个爱恨写得像一块烧得通红的烙铁,不能碰一下。

白先勇,顶顶六尺男儿身,却也有上两位女先生的细腻独到,任你二位辛辣尖酸,任你二位看破看不破,他都不管,他只管沉浸在自己的笔头里,写另一些不同的刻薄的话。白先勇的文章故事,写得多是沦落风尘的儿女,所以嘴皮子够厉害,各个都洞察世事,老辣非常,即便是不小心掉到爱情的陷阱里,也能应付自如,好像永远都不会输一样。那些不会输的好儿女,可都亏了白先勇的本事。谁让他写起来就好比飞流直下三千尺,文字如瀑布一般,直击人心。甭管是金大班,还是尹雪艳;朱青还是云芳老六;你都会觉得看白先勇的文字很爽利。他赋予那些名利场上女人不同命运的同时,也赋予了她们泼辣火爆的脾气秉性,赋予她们一颗被风雨浇得透凉的心,那颗心像一盏明镜,从她们歪靠在门槛上,吐着烟圈的朦胧的脸上就能看出,她们的无所谓已经有一百年那么久那么稀松平常了。

到底是何事让人可以这么看透真假是非。可以从那些小调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那么事不关己的讲述。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大起大落的台北人,将他们陈年往事如数家珍一般放在菜单上,任君享用。也许是年华消逝,风月无情吧。过去那些姹紫嫣红,翻天覆地的追赶着今日的潮流主张,一个个顾盼生姿婀娜翘首,变化太大了,以至于都要好努力好努力的回忆,才能依稀记得过去的景致。一旦记起,却又如潮水般疯狂涌来,挡也挡不住,既然挡不住,那干脆顺其自然的平铺直叙好了。而像我这么经不起风雨的人,却被这一袭洪水猛兽吞没,早知道这个写了《孽子》的人就是太会讲故事了,还非要再趟这浑水,结果不言而喻,一早被他箍在五指山中,做他的文字囚。

没关系,反正我也学会了他的无所谓,放任他把那颗一降生还热火朝天的心抛得要多远就有多远。无所谓,我乐意自己沉浸其中,反正青春好枞。

第三篇:《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里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欢看湾湾作家写的东西,文笔总是觉得更加细腻、柔软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读完总是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优雅。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闹市中一个纯净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发现在睡前读《台北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14个短篇里的14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态。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远的尹雪艳》,清高冷漠,貌似永远不老,脑海中立刻浮现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红唇摇曳在上海百乐门微微一笑的尹雪艳;桂林迁去台北的卢先生,明明心有所属,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陆的梦中情人,却落得晚节不保、一生凄凉;《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身处闹热的筵席,却心在前尘往事的回忆当中,时代的冲击令人不禁唏嘘过去的旧时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凉。

某人跟我说白先勇是男同性恋(这本书也是他介绍我看的),我说怪不得呢,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如此细腻地描绘一座城市的满腹心事,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将各种女性描写得更胜几分、粗细有致呢。总觉得他是喜欢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对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怜惜,但是却无一例外,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个怀旧的人,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白先勇对旧时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现实,右手回忆,就这样在觥筹交错的光线表面下,沉湎于过去而不可自拔。

第四篇: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在还没有读完《台北人》的时候,我就想把这本书吼着对周围的人说,快看看这本书。现在仍然这样想,像个祥林嫂一样,兜售这本书一样。本书作者白先勇,里面是一个个短篇小说,每篇刻画一个人物,讲述一段过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合集,在我来说,失败之处是在最后的最后加入了一篇别人的读后感和分析,典型的学究式分析,是我所不喜欢的。所以,看这本书,或者看任何书之前,不要去看别人的评价,不要去看别人的分析,我喜欢自己去感受,也许你看完还是读不懂,但终究有一天,某一个瞬间,书中的一些情节,一句话会给予你一个解释,也许,这解释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但一部作品的本身,除了传达作者的初衷,伟大之处也正在于给予每个人不同的养分。我个人始终倔强的觉得,那些研究派所分析出来的东西,兴许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一个故事,分析出来各种目的,各种隐喻,其实也许作者就是单单纯纯的想说个故事罢了。所以,如果你读到个故事,但没有感受到深处的震撼,那并没有什么干系,我们不再是高中生,不需要分析文章目的和宗旨,也不需要段落概况,也许刚巧,作者就是告诉了你这么个故事,至于你的所得,谁又能知道它在你的身体里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实在不想把它写成一篇我所讨厌的分析性读后感,也是因为没那个能力去分析人物背景和传达的东西,所以就单纯的觉得很震撼,然后真诚的推荐个周围的人。让每个人自己去认识,结识,书中一个个像是站在你面前一样的各色人等。

第五篇: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

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

专业:汉语言师范一班 姓名:程稳 学号:130211102

世上有许多作品由于不同的原因可以轰传一时,但能够被公认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意义,并长久被人们虔诚记忆的作品却很少很少,《台北人》显然已成为其中的一部。

白先勇,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留给作者以无限瞎想和深思,文章成功地从度叙事策略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阐释了其作品的含蓄美。在叙事手法上,白先勇习惯用旁观式的叙述角度和沉着理智的叙述语言;在艺术手法上白先勇偏爱象征手法,他的作品暗藏着一个象征系谱,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其作品含蓄的艺术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文学传统的一大特点便是在审美趣味上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曲折幽深,追求隐秘和深邃的含蓄之美,从而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沉思的空间。白先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长期浸染,对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含蓄特征有着深切的了解,他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也自觉地追求含蓄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海外留学的背景又使他有机会接触吸收到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精华,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运用进去,从《台北人》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含蓄的印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说说该部作品的含蓄美:

第一方面,旁观式的叙述角度。白先勇深受英国文学评论家帕西卢波克的《小说技巧》的影响,“希望故事尽可能由故事本身来讲,而不要过多的加以叙述和解释”他的小说善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立不同的叙述角度,但总体而言这些叙述角度都是旁观式的,注意与人物保持距离,这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在含而不露中透使读者对作品进行体味和思考。

他习惯采用旁观式的第三人称叙述,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隐身式叙述,即传统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但他又有别于传统,是一种全知但是无主观倾向的叙事角度。这种中性的角度特能营造历史真实的生动氛围,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他隐去了作者的立场,却拉近了读者和作品人物的距离,相比于传统,它更能给人以亲切感,更容易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接受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比如在《永远的伊雪艳》中,作者冷艳旁观,不探入任何一个角色的意识之内,不作任何的解释和评论,而只限于对伊雪艳徐壮图等人物的外貌神态和言行举止的客观描写,尤其是大段的对话描写,但我们却可以透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情感倾向。另外《岁除》、《梁父吟》、《冬夜》等都属于此类作品。第二类是第三人称固定性视角,即把作者的视角隐藏到某一个人物身上,比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全文便是以舞女金大班在最后一夜的活动为线索来表现她复杂的人生遭遇和情感世界。此外《秋思》中的华夫人、《国葬》中的秦义方也是这类角度的体现。这类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再让它的叙述者扮演上帝的角色,明确的控制了它的活动范围与权限,这样一来,不仅在形式上消除了叙述者和读者的不平等关系,使作品的真实感大大增强,而且也在小说中刻意营造出了一些空白,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此外,他也经常运用第一人称见证人的角度,即通过故事边缘的“我”的观察和讲述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比如《一把青》即属于此类作品,面对前后两次爱人的去世,朱青的态度可算是脱胎换骨,这一切都是借助“师娘”的眼睛看到的,借助“师娘”之嘴说出来的,这种通过作品中某个旁观人物的视角的写法,读来更让人觉得真实和客观,也更震撼人心。与此类似的作品还有《孤恋花》中的总司令、《花桥荣记》里的米粉店的篮板娘、《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的丽儿的表哥等等。

第二方面,沉静理智的语言。在白先勇的小说中,他一般不发表主题议论,而是总将一些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的褒贬是非不会在作品中做正面表述,而是一律的隐藏在故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评判,这无疑就是一种“含蓄”的体现。在表现人物心理时,他不赞成对人物心理直接进行描述,而是主张将心理内涵转化为外在剧情,具体表现在不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和分析,而是通过他们的外貌言语动作来显现出人物复杂的内涵,例如《花轿荣记》中,在表现卢先生和未婚妻团聚的幻想破灭后的心理时,作者没有对他进行心理描写,也没有进行精神分析,而是通过他一系列的反常举动与极端行为来暗示其精神的崩溃,从而突出这种打击在他内心深处所引起的巨大和致命的绝望之感。这样,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这些外在剧情更加有力的阐释出精神打击之巨大,这种写法要比直接进行心理描写和分析要明智的多、有力得多。

分析《台北人》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能够根据题材需要采用丰富的叙述视角来达到对主体的遮蔽作用,从而在刻画人物,勾勒情节时固守一种沉静和内敛的风格,避免主题受到作家意念和感情的干扰;在叙述语言上通过沉静的叙述和自动的展示女里使他笔下的人物回复到他们自身,而不是单纯的历史道德的注脚,这种叙事风格是白先勇先生在行学得的重要美学原则,也是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传统的含蓄美做出的新拓展。

第三,象征手法的运用。白先勇小说的象征艺术在早期多半体现为对西方现代派象征创作手法的直接借鉴,后来逐步在艺术体悟、构思和表现上回归中国古典文学的象征艺术,因而表现出“东本西用”的特点。他的小说篇幅不长,但大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情节推动人物命运的发展,故事性较强,成功地避免了现代小说中单纯为了追求运用象征而使得小说情节破碎,晦涩难懂的弊端。白先勇的每一篇小说都不只是在写实,而是都包含有浓郁的象征意味。从这些看来,白先勇在当代文学的创作中,无疑算是一位集大成者。

白先勇小说的象征是多层次的,他的小说系列中暗藏着一个象征谱系,从集子的命名,到每篇小说,再到小说内部的意象摄取、人物语言、情节设置等等细微之处,几乎都可以作出象征层面上的理解:先从整体层面的象征来说,《台北人》的书名就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从大陆流浪到台北的中国人——台北人,这些人实乃被迫离乡的漂泊者。在《永远的伊雪艳》中,人物伊雪艳“总也不老”“与自己的旋律”“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她的均衡”,当她身边的人丢官的丢官、丢命的丢命时,她却犹如女神一般冷眼俯瞰众生。伊雪艳在作品中实际上充当了欲望之神和命运之神的象征,而她身边的人最终都归于惨败的结局正说明了人在欲望和命运面前的苍白和无力。其次,多样化的细节象征,比如人物物象、时间物象、空间物象、饮食物象、色彩物象等等;人物物象如伊雪艳、丽儿等;时间物象比如欧阳子所说的“过去”代表着青春、纯洁、敏锐、传统、秩序、爱情、希望、理想等等,而“现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物欲、色欲、失败、绝望、死亡等等;空间物象如大陆的南京桂林等地,在小说中总是与童年、纯真、活力、美好等等相关联;欧阳子曾指出白先勇常常把鸡肉当做是女性肉体的象征,在《一把青》里面,朱青为小顾端出来一盆“热气腾腾的一只大肥母鸡”、《岁除》里赖明升被营长的姨太太引诱,炖了红枣鸡汤在房里等他。这些都是饮食象征的体现;《游园惊梦》里钱夫人与郑彦青野外交合时,大量使用了白色,“白铜马刺扎的人眼睛发疼”、“他的马是白的,路也是白的,树干子也是白的”等,在这里,白色很明显的成为了一种性爱的隐喻和象征。

白先勇的小说中常常是多种象征交跌并用,形成丰富而多义的象征意蕴,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在小说中的出现不仅使小说的容量大大扩展和增强,而且以一种简练的笔墨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这些丰富的象征也显示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被中国文学传统所耳濡目染的结果。

旁观式的叙述策略、沉静理智的语言特色以及象征手法的超常运用使得《台北人》有了一种含蓄韵味,我想,正是这种含蓄之美的作用,使得《台北人》这部小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

下载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北人读后感6篇

    【篇一:台北人读后感】台北,常常觉得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存在的城市。常常觉得熟悉,却并没有真正的接近过。中学的时候,很流行刘墉、吴淡如之类的台湾作家,着实也看了一段时间的心灵......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5篇]

    《台北人》读后感夏洛克的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台北人》读后感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些慢了,因为这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开心读起来,读完一个故......

    读《台北人》有感(合集5篇)

    读《台北人》有感文 / 庄稼人花了一个周末的闲余时间看完了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缘由是因为看了《十三邀》里对于白先勇先生的访谈,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心。从写作手法......

    台北人对书店的珍爱

    台北人对书店的珍爱 只要有空,我会沿街逛一个个书店。我发现,要了解台北的真正妙处,一定得越过它短暂的建城史。从一排排胭脂般的招牌中,我瞥见了无数的书局、书店,甚至专买大陆......

    浅析《台北人》中的悲剧艺术

    人生之殇 ————浅析《台北人》中的悲剧艺术中文1001赵茹1012030121 台北人的扉页上是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浅析《台北人》中的三个对立面

    浅析《台北人》中的三个对立面[摘要]《台北人》里的人物都是背井离乡的,这与白先勇的亲身经历有关,《台北人》主要表现了第一代台湾人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挣扎。 [关键字]白先......

    浅析《台北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样例5)

    浅析《台北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学1052蔡汝丹200512101201 摘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台北人》一书开篇,白先勇先生就引......

    精神家园

    哲学家认为,“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够独立思考。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作为一个亘古弥新的哲学命题一直在困惑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