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台北人》中的三个对立面
浅析《台北人》中的三个对立面
[摘要]《台北人》里的人物都是背井离乡的,这与白先勇的亲身经历有关,《台北人》主要表现了第一代台湾人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挣扎。
[关键字]白先勇;台湾;对立面;今昔之比;生死
《台北人》共讲述了十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间并无情节交际,但却由统一的主题贯穿始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血肉整体。这一点欧阳子女士在序中已经详尽剖析过,读者也很容易找出各个主要人物间的相似点:生于大陆,后逃难到台湾。而这个时代背景,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离开大陆之时,白先勇已到了开始懂事的年纪;而到了台湾之后,又目睹了新一代“与过去(大陆)完全斩断关系”的情状,身处缅怀传统和抛弃传统的夹层之中,更能深切体认到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与冲击,并从中对时间,对人生体察出一丝凄凉,一缕无奈,带上了几分宿命的论调。
一、东方与西方
抛开主题来说,《台北人》在小说技巧上的运用也是十分到位的。总体来说,《台北人》与中国传统小说一样,主要运用了戏剧法来叙述,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作者却不参与其中。作为小说家的白先勇,总是十分冷静,和书中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亲自评判人物的对与错。例如在被誉为《台北人》中最“冷”的《永远的尹雪艳》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作者评价尹雪艳的只言片语,作者像是完全把自己隔离,冷眼旁观,不探入任一人物的意识内,只限于人物外貌言行与情节发展的具体客观之描述。正如尹雪艳“叼着金嘴子的‘三个九’,徐徐的喷着烟圈,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壮年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厮杀,相互宰割”。但是,在这冷静的背后,我们又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小说的嘲讽意味。作者的主旨总要通过作品表现
出来。正是通过这些嘲讽,将小说的主旨再次指向“年华易逝,一切皆空”。文中尹雪艳向对她抱怨今不如昔的宋太太说了一句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又能保得住一辈子享荣华,受富贵呢?”乃为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虽然“尹雪艳总也不老”,可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人哪有不老之理?不过是作者再次用反讽手法印证主题罢了。
虽然白先勇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技巧运用得如火纯青,但他毕竟是学西方文学的,所以,在《台北人》中,意识流、象征、暗示、精神分析等方法也随处可见。意识流手法在《游园惊梦》中表现得最为深刻。甚至有人认为《游园惊梦》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翻版。意识流是20世纪西方文学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擅用此法,也留下了不少伟大的著作。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游园惊梦》一文中,钱夫人在宴会上的五次回忆,都显现出意识的流动,仿佛是她心里的呓语,把她心痛神驰的激情,配合昆曲的音乐和剧情,抽丝剥茧,呈现出来。而象征和暗示在《游园惊梦》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宴会中的“唱戏”,唱得又是一出“惊梦”,再次点出“人生如梦,人生如戏”的主题。
二、过去与现在今昔之比是白先勇在《台北人》中的创作主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就像飘零的落叶,风往哪刮,人就往哪走,没有太多的自由。历史被硬生生的割裂,时代被一分为二。《台北人》中许多人物,不但“不能”摆脱过去,更令人怜悯的,他们“不肯”放弃过去,他们死命攀住“现在仍是过去”的幻觉,企图在“抓回了过去”的自欺中,寻得生活的意义。
《台北人》之中的人物,大约可以分为三类:完全或几乎完全活在“过去”的人。如尹雪艳、赖明升、朴公、钱夫人等;保持对“过去”之记忆,却能接受“现在”的人。如:金大班、《花桥荣记》的老板娘等;没有“过去”,或完全斩断“过去的人”。如:骊珠和俞欣
等。他们对前一辈人的感触与行为或漠然,或不解,或缺乏同情。对于第三类人,欧阳子说他们是“年轻的一辈,也就是出生在台湾,或幼年时就来到台湾,而没有真正接触过或者认识过中国大陆的外省青年男女。他们是没有‘根’、没有‘过去’的中国人。”
《一把青》中,十几年前的朱青是一个清纯灵秀的女孩,当她遭遇丈夫战亡、逃难等种种变故后,迁居台北的她,已变成“一个衣着分外妖娆的女人”。前后的反差对比,让人唏嘘不已。《台北人》中,每个人都有过去,而过去往往是甜蜜和荣耀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在数落喋喋不休的童经理时,就说,“百乐门的那间厕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还宽敞些呢。”上海与台北,就是金大班的过去和现在。《岁除》里的赖鸣升,当年也是征战南北的铮铮铁汉。可来到台北后,只能当个伙夫头,往昔的光荣,成了酒后饭桌上的闲话。《花桥荣记》里的老板娘,也是对十五年前在桂林的生活念念不已。再如《游园惊梦》,昔日的钱夫人为桂枝香办生日宴,“一摆就是十台”,可当钱将军死后,她却连私人轿车都没有,旗袍都是“从箱底翻出来的”。昨日的荣华富贵与今日的落魄寒酸,可见一斑。过去在这些“台北人”眼里,就像是虚梦一场,“夜半来,天明去”,只留下个混沌的现在。
白先勇在书中用了大段的回忆的写法,无论是角色之间的对话,还是主角的漫不经心的思绪的飘忽,或是人物触景生情的感慨,各种闪回式的自我叙述或是脑中的快速回放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一般,与现实中的凄凉、寂寥和落魄无缝的对接起来。昔日的上海百乐门,霞飞路,南京的紫金山,这些烟花柳巷,烟雨繁华之地,如今只是他们北望中原的一个借口。台湾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丝绸要苏杭的,米粉还是花桥的那家好。而分隔海峡两岸的痛楚更是给予了他们多少回忆与痛苦的借口。那些原本就已经落入风尘的女子们,人生的底色原本就已经是黯淡无光,如今,年华的老去,唯一自傲的资本也将不复存在,日益增长的漂泊感和对这片土地的淡薄的归属感,更是让他们在一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消磨自己的生命。而那些从战火中走
来的军人和政客们,只能将剩下的生命寄托在过往的辉煌与荣光之中。
一些评论家说白先勇对这些不肯放弃过去的人更多的是一种“讽刺”,是对台湾社会的种种现实的“批判”。个人认为,“讽刺”是有的,这种今昔对比的本身就略含有一点讽刺的意味在里面。然而那种所谓的“批判”我倒是觉得有失偏颇。我想,如果我们站在白先勇本人的这个角度上来读,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白先勇在“讽刺”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崇敬,是一种带有敬畏之心的悲悯。正如欧阳子所说的“白先勇对这些大陆人之‘不肯’放弃过去,虽然有一点嘲讽的味道,但我认为却是同情远超过批评,怜悯远超过讥诮”。
三、生与死
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死亡是由不得我们选择的。人生就是一个通向死亡的过程。人,终免不了一死,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所说:“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而《台北人》里所表达的生与死,是灵魂和肉体,昔与今。当灵魂灭亡了,肉身也死了。同曹雪芹一样,白先勇也是个宿命论者。《台北人》里的很多思想都来源于佛教。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他觉得人生如梦,一切皆空。《台北人》中也出现了“冤”、“孽”等字眼,以及“八字相冲”等论调。像尹雪艳被会预卜凶吉的吴家阿婆称为“妖孽”。《孤恋花》里的娟娟唱歌像“诉冤一样”;“总司令”拿她的“生辰八字去批过几次,都说是犯了大凶”。《游园惊梦》里的钱夫人蓝田玉“长错了一根骨头”,是“前世的冤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思想太过消极了。但《红楼梦》也是表达这样的思想,却不妨碍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可见,命中注定,并非是毫无道理的。
《永远的尹雪艳》里的尹雪艳,就像是一个完美死亡之神的模样。除了阴性,沉默,笃实外,她的神格还包括:美丽,永远不老(这一点的象征已经非常明显了),没有困难,没有感情,永远穿着冰冷的白色,好像游离在人世之外,又好像确确实实驻扎在红尘最核心。她那间同样象征意义明显的公馆,像整个世界一样华美又糜烂,男男女女无一不在其间厮杀,老去,麻将桌上的无常,和命运如出一辙。而作为女主人的尹雪艳,像神一样公正:“每一位客人,无论尊卑老幼,她都招呼得妥妥贴贴”,又像神一样悲天悯人,用她没有感情却有魔力的的眼神和语调,安慰着厮杀正酣的芸芸众生。她的一念之仁间,草芥们的命运就翻了个底朝天,“徐先生,这张牌是打不得的”,徐壮图先是赢回了大半筹码,却又陷入了更大的万劫不复。白先勇让男人形容她是观音,让女人形容她是上天降下来的妖孽。甚至更直接地给她按了一个白虎天煞的牌子,沾上她的三个男人非死即伤。她自然,大方,不慌不忙,反而让之前咬牙切齿的众人手足无措,“他们都没想到尹雪艳有这个胆识闯徐家的灵堂来”,世间众生对死亡都有敬畏,但作为死亡之神的尹雪艳何来敬畏?对她来说,那不过是常态。她永远像大地和死亡一样,不动如山。没这个胆识了,才是笑话。那些虚妄的念经超度,在强大的尹雪艳面前不值一提,而徐太太和尹雪艳握手之后的突然昏厥,则是对其强大的彻底折服。
欧阳子女士的序中亦有提到,白先勇对于活在过去的人是怜悯的,同情的,而对切断过去的人则带有几分鄙夷和否定的意味,这一点也能明显感受到。艾略特认为,每一部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非个人化”的境界,要削弱个性,使作品融合到整个文学体系中去。然而,人总是逃不过时间,更无法逃出自我。可以说,《台北人》写作的主旨及意图是比较明显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精神与肉体,生存与死亡,这许多对立面交织在这十四篇小说中,构成一个多维网络,便给予各种解读广大的阐释空间。每篇小说篇幅不长,但最后的开放性结尾却赋予了文章更深的内涵和广度。之前看汪曾祺的《矮纸集》,印象最深的也恰好是其蕴意无穷的终段。在《拥抱逝水年华》里,德波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一本好书并不能代表全部的精神世界,它只能提供通向精神世界的钥匙。而在写作实践中,若想要打造
这样的结尾,则多是将视角转向景物,例如《岁除》中的烟火,《冬夜》里的冷雨。人生虽是变换无端,沧海桑田,却仍有如磐石一般坚定的事物,好比朱青最后哼起的小调,好比金大班永恒的舞姿。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作家出版社,2007年
2.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
3.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第二篇:台北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
位置概况
在台北市市政府西面,有一座公园,名叫中山公园,公园内矗立着一座巍巍的纪念馆,这就是纪念伟大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东信义路仁爱路四段505号,介于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南路之间,它是为纪念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据了解,国父纪念馆于1964年筹建,全部面积共35000坪,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原隶属于台北市政府,1977年七月改隶台湾当局教育部,并合并阳明山中山楼,机关名称从国父纪念馆管理处易为国立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以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为宗旨,开馆初期,主要展出国父革命史迹相关文物,并提供部分展演活动。时至今日,已成为台北市民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社教中心,许多文艺表演或颁奖典礼,比如金马奖,均会选择在此举行。国父纪念馆以黄色屋顶采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形状,全部面积共35000坪,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雄伟。此外,还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翠亨艺廊、载之轩、翠溪艺廊、翠溪艺廊视听室、视听中心团体欣赏室、中山讲堂、演讲厅、逸仙放映室、孙逸仙博士图书馆、励学室等[1]。
外观景致
纪念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由每边14支灰色大柱,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黄色大屋顶,安静地坐落在十万公尺见方的平地中央,四周丛林、花草、广场围绕,突显建筑物和环境的对比,引人注目,给人第一个感觉是宏伟,很有气势。巍峨庄严的建筑本体,粗犷刚强,朴素中又不失应有的细致,所以国父纪念馆外观宏伟、高雄、简洁、明爽、有力,不但使人产生景仰,也令人感到力与美的结合。
内部结构
走进纪念馆一楼大厅,迎面就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山先生端坐沙发之上,左右有持枪卫兵护卫。铜像高5.8米,重达17吨。台座上镌刻着孙文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上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每隔一定时间,也会像中正纪念堂一样举行三军仪队交接仪式。大厅左右两边,是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史迹展东室、西室,东室是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则是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有有关台湾历史的介
绍。里面收藏有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简称为《建国大纲》,全文仅二十五条。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文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还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
国父纪念馆一楼北面,是可容纳2500多人的大会堂,总面积2844平方公尺,为岛内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这里还设有演讲厅、中山讲堂、逸仙书坊,演讲厅常有学术性、生活性的讲座。
纪念馆二楼有中山国家画廊和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中山国家画廊是国家级艺廊,据说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孙逸仙博士图书馆藏书三十余万册,全年供民众阅览。
此外,三楼还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和逸仙放映室,在地下一楼还有翠亨艺廊、载之轩、翠溪艺廊、书报阅览室、视听中心,是台北市民室内艺文、知性活动的多元化地点。
第三篇:台北观音山导游词
是台北近郊名山,山形犹如横卧的观音像,庄严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八里地区,与北岸的淡水市镇、大屯火山群相望,为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标。
观音山的海拔不高,却相连着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汉岭也不过612公尺,山区步道密布穿梭,为台北市西郊最热门的登山去处之一。山上座落着不少名刹古寺,并可溯溪观瀑、观鹰赏鸟、眺望半个台北和壮丽的大屯山列,是一处丰富的自然观赏去处。
观音山上的山径溪谷四通八达,登山路线林林总总、难易不同,登山客可以拣挑适合自己体力的山径上山。其中最大众化的路线是从五股的观音山站牌出发,沿山阶上登凌云禅寺,再由寺后的牌楼往上走,约1小时可抵硬汉岭。在此登高眺览,视野辽阔,整个台北市自新光大楼以北的市景都在眼下,而对面的大屯山列及淡水河口山海相映的景象更是壮观。
白天上观音山,可隔着门墙老树感受楞严阁、开山院的古朴庄严,远眺淡水八景之一的“坌领吐雾”;傍晚时分坐观落日晚霞,淡水暮色最令人心动;或于夜幕低垂时看淡水河畔夜景,万家灯火闪烁明灭,另有一番扰攘人间之美。
第四篇:一页台北影评
《一页台北》:好孩子拍的好电影
多线叙事的片子现在是越来越不稀罕了,不过当《一页台北》这样一部电影摆在面前,你还是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导演陈俊霖是台湾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一页台北》仅仅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在网上甚至很难找到他的资料,不过看到影片里对犯罪、黑帮与警察的各式冷幽默处理,此君想必是80后吧。
陈导解构之刀可谓刀刀不留情面,四条叙事线索中,贼不像贼,警不像警,很有几分荒诞色彩。整天计划着“干一大票”的阿洪虽然比他手下几个傻兄弟灵光一些,可做起贼来还是显得太不专业;张孝全饰演的警察同样略显笨拙。但与大陆《疯狂的石头》相比,导演对喜剧桥段的处理还是很节制的,大多时候表现在片中的是一种冷幽默。阿洪的一班兄弟绑架了高高还会和他打麻将,阿洪其后更是和高高聊起了爱情问题;小凯和Susie来营救高高也遭绑架,阿洪逼问小凯时竟然怕把他打疼;从影片前半段一直争夺到最后的小包裹其实只是一张老照片(金蝉脱壳。和《天下无贼》何其相似)„„
如此对犯罪、警匪追逐等桥段加以解构,在我看来都是与爱情桥段的一种对应。片中唯一未遭解构的正是小凯与Susie的爱情故事,张孝全饰演的警察的爱情同样有值得一提的地方。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影片前三十分钟小凯为女友学法语,与女友渐行渐远的段落,为后面的剧情埋伏下了不可逆转的因素,也给小凯的性格刻上了烙印。也正由此,其后小凯与Susie的爱情情节才被赋予了很难得的含蓄。如今的爱情片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含蓄,动辄一人最后时刻大彻大悟浪子回头找到真爱,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一份韵味与一点诚意,本片最后虽然小凯和Susie还是走到了一起,但编剧没有心急地让小凯在上飞机前“顿悟”,结尾处理的也意味深长,“飞”与“不飞”之间,其实在考验着电影人的用心程度,于是很欣慰地看到该片的编剧不浮躁的创作心态。这样一种心态同样融入了导演对情节的掌控上,小凯与Susie为躲避警察混入跳舞的人群中的段落,镜头显得极有耐心。
一个导演是否用心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细节的把握上,我并不是不喜欢正餐,但如果有别致的美味甜点则更显精细。《一页台北》对精巧细节的追求可谓用心,由于只看了一遍,可能还有没有发现的彩蛋,在此算作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片子里反复出现的电视机中的烂俗电视剧,大抵可以视作对现实的一种反讽与解嘲,当电视机里男男女女海誓山盟时,小凯正在经历着被女友“开除”的切肤之痛;当屏幕上枪声大作各种小马哥老大哥上场时,现实中的抢劫和绑架显得荒诞不经;当长篇大剧中上演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时,现实又何等平平淡淡又略显无稽?此外对警察女友出走的表现(只剩下一支牙刷),阿洪搜包时发现的法文课便签,都是在大陆都市片中很难发现的叙事手段。
可能是看牛人的影评养成的坏毛病,看片子总爱向隐喻啊,对照啊,哲思啊这些方向想。看到最后我们会知道,其实小凯接到的包裹只是吸引警察目光的幌子,里面只有一张老照片,上面是豹哥和他的往日情人。小凯一路护送着豹哥的往日情怀,正是为了赶去巴黎拯救自己当下摇摇欲坠的恋情,同时却于不知不觉中种下了自己未来爱情的种子,荒诞的相互追逐中,导演其实早已将自己关于爱情三个时态的讨论注入其中,其实人家再严肃不过了!
最后说一说张孝全扮演的警察。其实他才是整个片子里最倒霉的家伙,开始以为他办案会很灵光,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其实他连成天管自己叫“学长”的小弟都不如。感情上更是受挫,刚刚跟手下吹嘘“自己这样的想把多少妹都有”,回到家就发现老婆跑了。之前的场景值得思索。警察女友做好了饭,警察却毫不顾女友感受就出门去,女友竟然也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仿佛一切都无比正常。可以想见这样的事情之前发生过多少次,经历了不满,吵架直到麻木,这段感情实际上已经到了死去的边缘,警察却仍旧浑然不觉,直到回家时发现女友出走。这正是编剧技巧中所谓“留白”,直接表现这样一段场景,省去了多少前情赘述。黑帮老大很慈祥,警察绑匪都很不灵光,导演不相信犯罪只相信爱情„„在这部片子里,人人都是好孩子,包括导演陈俊霖。p.s.“一页台北"。这个片名真的很喜欢
第五篇:台北观音山导游词
台北观音山导游词
台北观音山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观音山位于台北盆地淡水河口西侧,火成岩构成,由18小峰连绵而成,因其山型如观音卧像而得名,又名八里贫山、类直山或新直山。风景区的范围包括观音山群峰、八里海岸、林口台地、五股治泽区、淡水河等地、山形秀挺,林木耸翠,风景极佳。
观音山的主峰为硬汉岭,四周诸峰拱卫,似十八罗汉,当云雾笼罩山腰时,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很早就有“岔岭吐雾”之景名,乃古淡水八景之一。风景区内还有石雕景观公园,古刹宝寺等。凌云禅寺(内岩)、拥云庐、观月台、达摩洞、拾得庵、西云寺(外岩)、开山园、台阁园等名胜令游人赞叹人绝。其中内外岩为台湾省四大佛教胜地之一,是福建沿海开台称民留下的古迹。
台北观音山导游词2
是台北近郊名山,山形犹如横卧的`观音像,庄严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八里地区,与北岸的淡水市镇、大屯火山群相望,为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标。
观音山的海拔不高,却相连着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汉岭也不过612公尺,山区步道密布穿梭,为台北市西郊最热门的登山去处之一。山上座落着不少名刹古寺,并可溯溪观瀑、观鹰赏鸟、眺望半个台北和壮丽的大屯山列,是一处丰富的自然观赏去处。
观音山上的山径溪谷四通八达,登山路线林林总总、难易不同,登山客可以拣挑适合自己体力的山径上山。其中最大众化的路线是从五股的观音山站牌出发,沿山阶上登凌云禅寺,再由寺后的牌楼往上走,约1小时可抵硬汉岭。在此登高眺览,视野辽阔,整个台北市自新光大楼以北的市景都在眼下,而对面的大屯山列及淡水河口山海相映的景象更是壮观。
白天上观音山,可隔着门墙老树感受楞严阁、开山院的古朴庄严,远眺淡水八景之一的“坌领吐雾”;傍晚时分坐观落日晚霞,淡水暮色最令人心动;或于夜幕低垂时看淡水河畔夜景,万家灯火闪烁明灭,另有一番扰攘人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