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5篇

时间:2019-05-13 09: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第一篇: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读书笔记

一: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者:周建明

传统村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村落,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成为其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和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社会发展建设的绊脚石。在房地产开发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村落,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历史环境保护、文化资产活用、地方特色维护等课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大量的文物古迹、近代建筑、历史街区、文化名城遭遇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假古董泛滥成灾、欧陆风盛行不衰,人造景观蔓延各地;大广场,大草坪,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成为少数领导者与新闻媒体的关注重点;等等。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设计手法,城市管理目标,传统村落保护政策。

本书的写作即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在对中国传统保护规划理论进行多年研究,以及参与大量保护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对国外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为中心,试图全面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含义与意义,并以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我认为全书可以是分为四部分来阐述的。分别是 ①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② 传统村落的保护 ③ 传统村落的发展

对全书进行概述和总结如下: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村落正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历程,尤其是农耕文明历程的最佳见证。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产生地和传承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创造性的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些民居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文化以及周边环境的独特优势,并围绕其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同时,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选址、布局业务不显示出高超的技术和智慧。传统村落正是我国传统营造文化最重要得载体。

1.传统村落基本概念 2013年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评选时,专家们发现评选材料存在以下问题:①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楚。②有较多存疑的村落。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概念模糊。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好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变动,保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人们仍聚族而居的村落。作为完整的生活单元,他们由于历史发展中偶然兴衰因素的影响,至今空间结构保持完整,留有众多传统建筑遗迹,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生活方式,成为新型的活文物。所以,传统村落是历史遗存,却不是遗址,是农村乡土文化的活文物。2.传统村落基本特征

2.1传统理念

梁漱溟认为,“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承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和伦理观念关系到人与人、人 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表达的淋漓尽致。2.2空间逻辑

传统村落的布局讲究伦理关系,注重等级制度和长幼尊卑,崇尚“中”的空间意识。祠堂宗庙作为宗族权威的载体,大多占据村落的中 心位置。建筑的群体组合往往强调一种源于伦理关系的结构秩序。2.3社会形态

与现代社会“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不同,在村落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它主要体现在同宗同源的血浓于水,和谐互助的友邻关系,人与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突、患难相恤”的传统道德准则。2.4特殊需求与风水民俗

由于聚落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些传统村落需要满足居民的一些特殊需求,例如防御需求。例如村落选址在周围起伏变化得丘陵地形,有效地阻碍着入侵者的长驱直入。与水为邻,天然屏障明显,防御性大大增强。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深受风水学说的影响,从村落的选址、村落的形态结构、建筑朝向以及理水的走势都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其布局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得水为上”而非常重视水的营造。与风水相关而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是民俗信仰。如同氏族聚落的祠堂宗庙一样,民俗信仰的物质载体也往往在村落整体布局上占据中心地位,如侗族的鼓楼、回族的清真寺,它们往往在空间上起着统领全村的作用。3.传统村落价值评析

传统村落的价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①情感价值②景观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④艺术价值⑤科学价值⑥社会价值⑦经济价值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

1.传统村落的生存保护现状及问题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2000年时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10年时只剩271万个自然村。2012年缩减为230万个,村落消亡迅猛势头不可阻挡。

1.1传统村落的“自然性损毁”

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了乡土建筑“自然性损毁”。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传统村落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蚀及灾害能力差。由于受到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濒临消亡,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1.2传统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使得传统村落缺乏维持自身发展的动力,传统村落发难以为继。很多村落的现状是:交通闭塞,许多田地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破旧农舍,残垣断壁横亘在高高低低的草丛里,很多民居已经人去屋空,村落偶尔可看到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许多村庄由于无人居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1.3大量并村导致传统村落迁移消失

村落规划无序性使传统村落频遭撤并扩张性破坏,失去了可印象性。异地脱贫、下山移民、海岛和库区整村搬迁,使不少传统村落迁移消失;城镇化扩张性发展使许多村落被圈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误区及其对传统村落实行萎缩管理,使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和衰败。

2.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路与框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3.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

3.1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保护

传统村落的选址一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景观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村落布局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包括沿江、抱湖、靠山等几种选址类型,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地域背景,并与维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密切相关。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的保护,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村落的选址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山体、河流、植被等要素,通过图解分析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特点、轴线对位、视觉廊道等;其次应该对村落的自然景观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对于村落有直接的视觉关联的山形水系、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农作物等的形态和种类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对主要景观特征及其内容构成、形态特征、人文内涵等进行分析。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进行保护分析应该至少得出如下成果: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分析图、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影响因素分析图。通过对环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识别,明确具体的保护对象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2传统建筑保护

在传统村落中,传统的乡土建筑往往是最能体现传统村村落特征的关键要素。这些传统乡土建筑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情结,是美丽中国的核心景区和 景观基因,具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

在传统建筑中,民居是最主要也是特色最鲜明的建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因此传统民族在不同地域间有巨大的差异。基本上按照地域可以分为:华北民居、东北民族、西北民居、西北窑洞、江南民居、西南民居、闽粤民居。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如维吾尔族阿以旺、藏族土库房和碉房、彝族土掌房等民居。

对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制定保护措施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的以下特征进行分析:①类型分析:对传统建筑的时代功能形制构造类型等进行分类归纳。②布局与形制特征:对传统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建筑尺度、屋顶形式等进行分析。③构造特征:对传统建筑的台基、地面、墙体、构架等特征进行分析。④材料与工艺特征:对传统建筑的主要建造材料及建造工艺特点进行分析。⑤装饰装修特征:对传统的装饰装修细节进行系统性的分析。⑥相关民俗特征⑦建筑综合特征:通过对前面的布局形制、构造、材料、装饰等特征的梳理,总结出建筑最鲜明的特征。

传统建筑特征分析成果包括:传统建筑形制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筑构造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筑材料及工艺类型分析图档;传统建筑装饰装修细节分析图档;传统建筑营建风俗特征分析图档。3.3村落形态保护

村落格局鲜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营造文化,同时能够鲜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村落整体格局保持完整的乡土特征。对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包括:①村落传统格局演变分析②格局特色分析爱③街巷河道分析④公共空间分析⑤整体风貌特征分析⑥影响因素分析。

3.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内容包括:村落中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等内容,以及其他所依托的场所和建筑、用具实物的保护;了解相关知识的特殊村民;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器具的做法工艺等。

四:传统村落的发展

“村落的发展是永恒的,他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或急或缓,但新与旧、传统与更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传统村落之中(吴良镛,1994)

1.传统村落发展的内涵

中共十八大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村落的发展尤其重要。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特殊的村居空间,他们一般都依山傍水,其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空间布局非常完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保障传统村落健康发展的基础。2.传统村落发展的特殊性

2.1历史原真性与外来文明的矛盾 历史原真性是国际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护其真实而原生态的风貌。但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着现代文明和外来人员的冲击与碰撞,外来文化入侵逐步破坏传统村落原生态平衡机制,进而破坏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2.2传统物质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

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给传统村落原生道路产生较大的破坏,村落居民改造房屋多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割断了建筑风貌的延续,新住宅的建造多采用现代风格,影响整体景观风貌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2.3原生态与商业化的矛盾

在商业化过程中,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各相关利益方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回报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导致只注重开发而不顾保护的局面,造成传统村落的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

3.传统村落发展原则 3.1原真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的发展首先必须体现历史环境原真性保护的原则。封尘的历史遗存携带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是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主要载体。如果失去了这些真实的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3.2整体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的发展要遵循保护历史风貌完整性的原则。风貌保护的对象是有特性的组群景观,其中不一定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但作为一个整体,这种景观的载体、形象已成为某个地点、区域,或某种文化的标志。风貌保护的目标则是基于对文献和遗存实物的研究来反映历史场景,以获得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整体性原则正是要求注重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功能的完整,建筑环境的完整,新与旧在整体上的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向平衡。

3.3因地制宜原则

传统村落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地方资源,以促进地方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的调配合理利用资源,对传统村落的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的同时,对传统村落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管理。

3.4持续发展原则

传统村落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以服务民生、提升效益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核心,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的保护”的良性循环,其宗旨是技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建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泉,王晖,陈浩东等.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现代建筑 [C].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第二篇:把根留住: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危与机

把根留住: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危与机

2013-07-12 22:28 作者:王菲菲 王学涛 胡靖国 周润健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梁恒

转发评论

夏日的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比城市多了一份清凉和静谧。在这个被黄土山坡环绕的村庄里,大多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社火、庙会、祭祀等风俗延续千年。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千年古槐树下乘凉,耳边传来鸡鸣犬吠之声„„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像后沟这样的村落众多。它们如同社会的基因一般,记录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信仰。然而,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却在日渐凋零,建筑坍塌、民俗淡化,只剩下孤独的老人在岁月沧桑中守望着那份古朴与宁静。

古村哀鸣,人走屋塌

“古村哀鸣,我闻其声。巨木将倾,谁还其生?快快救之,我呼谁应!”令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发出如此呼声的是位于山西晋城泽州的洞八岭村。

这是一座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的古村落,具有全民防御特色和完整的排水系统。据全球谢氏联谊总会名誉会长谢小品介绍,洞八岭村是谢氏源头,是周宣王为其元舅申伯(谢姓始祖)分封建造的古谢城“活化石”。

然而,现在的洞八岭村却一片萧条,年轻人都搬了出去,只有寥寥几个孤寡老人还住在村里。由于没有人居住,村里55%的建筑物已然倒塌,坍塌的墙体、椽檐、门匾触目惊心。

同样的遭遇也出现在山西宁武的王化沟村。这个村子有着独特的居住形态,村民把房子建在半山腰的悬崖绝壁上,整个村子面向峡谷,房前只有一条走廊,仿佛“天上人家”,因此有着中国“悬空村”之称。

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王化沟村经历了明显的“瘦身”。常住人口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40多人,但目前村里只有20多人。“三个儿子都出去打工在外结了婚,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待上几天。再过几年,村里的老人过世了,就没人了。”63岁的村民王虎生伤感地说。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和现代人居需求发生冲突,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濒临消亡。”山西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霍耀中说,传统村落的消失或破坏,毁掉的不仅仅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民俗:从宗族谱系到祭祀礼仪,从婚丧嫁娶到饮食服饰,从乡规民约到节庆民俗,不一而足。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DNA。“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多年来,冯骥才一直为传统村落的保护而奔走呼吁。他介绍,目前全国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而在2005年这个数字是约5000个。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表示,当前古村落的保护很困难,因为它不是文物,而是依然活着的古老社区,如今它正在发生飞速的量减质变。正因如此,也有学者感叹,保护一个古村落比保护故宫还难。

另一种担忧:商业利用与保护如何平衡

事实上,传统村落的巨大价值正日渐被人们知晓和重视。许多地方也在探索多种保护模式,但与商用旅游等挂钩似乎成为一种普遍性选择。

山西省晋城市皇城村位于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沁河岸畔,是清代名相陈廷敬故里。走上这里的标志性建筑——百尺山河楼,眼下一边是明清时期留下的鳞次栉比、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另一边则是崭新的别墅式小洋楼。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以这里的古建筑群为载体,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原来居住在村里的村民则被迁出,在附近建了新村。据介绍,皇城相府属于对传统村落博物馆式的展示,很多村民都可以回古村工作,对皇城相府的记忆和感情得以保留,与村落的关系也不会断绝。

然而,没有人居住的古村落还有“魂”吗?

后沟古村在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之后,也开始了它的商业利用之路。山西一家民营企业持60%多的股份,榆次区政府和后沟古村分别持股20%多和10%多。要想进入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村子,首先要买40元的门票。村子很整洁,没有其他农村随处可见的垃圾和牲畜粪便。为了增添村子的古风,这里新建了豆腐坊、酒坊、香油坊和老醋坊等古作坊。

虽然这里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生,但也有人经营起了农家乐。“一年能挣两万多,比种地强多了。不少在外面打工的人也纷纷回来了。”一位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为了吸引游客,后沟古村打算继续增设新的景点。“如果不搞旅游开发,没有钱,怎么保护?”村支书张春贵说。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更多新建景点是否会破坏村子的古风古貌?

“商业利用可以改善村民生活,吸引外出打工村民回流,商业资金也可对古村落建筑进行维护。”霍耀中说,“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模式,只是保护了‘壳’,却没有了‘核’。商业利用只是将古村落当成一种产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古村落的文化进行保护。”

更何况,有的传统村落过度开发,变成开发商的“摇钱树”。只重视外表,忽视内涵,随意新建、翻建古建筑,各类现代建筑与乡土环境、历史风貌极不和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古村街道两边开满商铺,吆喝声此起彼伏,古朴宁静已然不再。

“适当开发有必要,但要有度。”冯骥才认为,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首先是找有资本的开发商,然后不经过专家论证也不向当地百姓公示,完全按照商业营利的需要制订方案,把古迹当景点,把遗产当卖点,把无法当景点和卖点的文化遗产甩到一边,最后是“腾笼换鸟”,迁走甚至迁空原住户,使古村落失去活的记忆和生命。“套路化的开发带来的必然是粗鄙化的旅游,同时使古村落的文化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留住民族之根,融入新乡村文明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农村。”冯骥才说,“无论从它的规模、内涵还是价值来讲,中国古村落都是一个最大的文化遗产”。无疑,传统村落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对于历史的传承,比文字记载更准确、真实。然而,它又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

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困扰传统村落保护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国家要下拨传统村落抢救保护的专项资金外,还要提高地方政府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规定地方各级财政对古村落保护投入资金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最低比例。

冯骥才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需要全民的自知、自觉、自省外,第一保护人就是政府。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是看领导者的文化意识,政府既可以成为文化遗产最大的保护者,也可以成为最大的破坏者。因此,政府官员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对文化失职,更不能失语,要有文化责任和眼光。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村落消亡不可避免,但那些具有价值的村落一定要保护和保留。“城镇化不能摊大饼,不能盲目发展,更不能裹挟新农村建设,而要与之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张玉坤认为,只有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双赢,也才有利于古村落的保护。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乔晓光认为,传统村落保护不能只有口号,要有“户口本”,要对古村落的家底进行彻底的普查,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第一批共646个传统村落保护名单,今年年内也将颁布第二批约1000个传统村落保护名单。

冯骥才认为,普查完后,要确定古村落的发展规划,同时要避免类似城市的“规划性破坏”。要考虑村落的历史形象、文化形态和独特性,融入农村的建设中去。当然,还要建设新的乡村文化生活,包括构筑现代的文化设施、开发旅游等等,要统一考虑,相互协调、不要对立,更不能“除旧更新”。“古村落保护,应该是一个村一个方法,绝对不能搞一刀切。”

“村落必须首先是人居住的环境,作为聚落中的人也需要现代化生活和现代文明。”霍耀中说,古村落的保护不仅是古建筑的保护,更有其蕴含的乡土文化的传承以及与现代文明融合演变,要在保护中重构新乡村文明。“其实传统村落保护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我们应该采取‘有机修复’的理念,既让村民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福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又要保护好古村落建筑和文化景观。”(记者 王菲菲 王学涛 胡靖国 周润健)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

第三篇:我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调研提纲

我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现状调研提纲

一、我市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是否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制定专项规划?

二、我市是否对传统村落人文历史和历史遗存进行全面普查?是否建立了大数据?

三、我市传统村落申报授名挂牌方面做了那些工作?有哪些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四、有关部门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统筹协调情况如何?

五、对我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各有哪些瓶颈?有何对策建议?

六、有关具体工作的其它问题。

第四篇: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

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

(2017年8月3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传统村落,是指列入国家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和省名录的贵州传统村落。

第三条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坚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传统村落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措施,建立协调机制,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传统 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文化(文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规划、民族宗教、扶贫开发、民政、环境保护、林业、公安(消防)、发展改革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工作,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

第五条

传统村落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参与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依法履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等职责。依法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事项纳入村规民约。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民族宗教、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鼓励传统村落设立博物馆、村志馆、传习基地、陈列室、戏楼(台)等场所,开展授徒、展示、巡演、节庆等活动。

第七条 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宣传传统村落及其保护和发展工作,增强全民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意识。

第二章 申报和规划

第八条 申报传统村落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

—2— 讨论同意。

第九条 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

具备下列条件的村落,可以申报贵州传统村落:

(一)村落主体形成较早;

(二)传统建筑风貌完整;

(三)整体格局保存良好,保持传统特色;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贵州传统村落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贵州传统村落的申报、评审程序和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传统村落名录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包含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进行编制;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等有关规划相互融合。

第十一条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符合传统村 落实际,突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需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

—3— 色;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 议讨论同意。

第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 议讨论同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之日起15日内,报市、州人民政府审批。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审批前,应当进行技术审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技术审查。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技术审查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批准之日起30日内,在门户网站和传统村落所在地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依法批准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按照原批准程序执行。

第三章 资金和项目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传统村落实际安排保护和发展资金,用于传统村落普查、抢救与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产业发展、宣传教育等。

省人民政府应当参照国家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补助政策,对贵州传统村落予以补助。

第十五条

投入传统村落的资金,根据保护和发展规划,由

—4—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整合使用。

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资金,应当优先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项目库,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完善项目进入、退出机制。

第十八条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项目应当依照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开展工程设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严格执行项目投资预算和决算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主体应当在传统村落所在地公开保护和发展项目的建设规模、内容、投资额、资金来源、施工单位等项目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二十条

保护传统村落应当保持村落空间、历史和价值的 完整性,维护文化遗产存在、形态、内涵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 性,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制定传统村落保 护技术规范。

—5—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传 统村落进行普查。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村民委员会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确定的保护对象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报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普查发现的濒危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应当优先抢救保护。

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文物)、档案等部门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传统村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传统村落主要入口设立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并对传统建筑、古路桥涵垣、古井古塘、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场所等保护对象实行挂牌保护。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改变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原有高度、体量、外形及色彩等建筑风貌。

前款规定的建筑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历史建筑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与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其他建(构)筑物可以采 取补助、奖励等支持措施,选择代表性建(构)筑物实施示范改 造,建(构)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配合。

—6— 第二十五条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应当符合保护和发展规划,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和风貌。

第二十六条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的传统建筑、古路桥涵垣、古井古塘等建(构)筑物的维护修缮,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鼓励采用传统建造技术、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维护修缮。

维护修缮前款规定的建(构)筑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历史建筑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的维护修缮,由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负责;没有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由村民委员会负责。

前款规定的维护修缮,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资金补助。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应当开展传统村落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数据库。

第二十九条

传统村落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二)占用或者破坏保护和发展规划确定保留的森林、耕地、湿地、林地绿地、河道水系、路桥涵垣等自然景观、历史环境要

—7— 素;

(三)建设生产易燃、易爆物品工厂,或者设置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仓库;

(四)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尊重传统村落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改善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

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构)筑物处理作出约定。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等,因保护和管理需要,将村民迁出传统村落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传统村落村民所有的建(构)筑物依法出卖、出租、抵押、入股的,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合法原则,并遵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使用与传统村落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习俗、文化艺术、传统建筑技术等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研究,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对传统建筑工匠、民间艺人等传统村落技艺人 —8— 才开展技艺传承活动,可以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依法做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工作。

确因传统村落保护需要,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及措施。

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消防管理和宣传教育,完善消防制度,建立健全群众性消防组织。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展传统村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治理传统村落地质灾害隐患。

第三十六条 建立传统村落驻村专家、村级联络员制度。驻村专家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州和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选聘,负责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项目实施等工作;村级联络员由村民委员会在村民中推荐,负责宣传传统村落相关政策、监督项目实施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文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传统村落动态监测数据系统,对传统村落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实施动态监测。

建立传统村落考核评估和退出机制。经考核评估,对保护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保护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传统建筑、—9— 风貌格局等遭受破坏的给予濒危警示;对丧失保护价值的启动退出机制。

第五章 发展促进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建设传统村落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绿化、公共照明、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生、邮政、公交、养老、农村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十九条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应当预留允许建设区。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村民的房屋确需保护不能进行改建、扩建的,可以在前款规定的允许建设区另行申请宅基地。

第四十条 在保持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引导传统村落村民改善传统建筑通风采光、节能保温、给排水、环境卫生等生活设施,提升村民居住品质。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传统村落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和壮大传统村落集体经济。

传统村落的经营性资产,依法折股量化到享有集体所有权的集体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第四十二条 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支持传统 村落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10—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资金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应当向传统村落倾斜。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扶持有条 件的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有机衔接,在乡村旅游评级认定等方面对传统村落予以优先。

鼓励村集体利用村民空置或者退出土地、住宅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探索村民自愿参与的旅游开发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传统村落村民利用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农家乐(民宿)等旅游经营相关活动。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传统村落民族民间手工业发展,强化地域特色,创建地理标志品牌;搭建传统村落文化消费、传播体验交流平台,支持建设民族民间文化、医药保健、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乡村旅游、高效农业等产业集聚区和旅游休闲基地。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乡村旅游等服务体系,促进传统村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大数据应用。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传统村落所在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设立集体控股公司,对传统村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11—

利用传统村落资源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依法对权益分配等事项作出约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传统建筑,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 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历史文化名村中的历史建筑和其他具有一定

—12— 建成历史,能够反映特定时期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五十二条 市、州和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认定本级传统村落,其保护和发展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7年10月1—13— 日起施行。

第五篇:liu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中国传统村落将实行挂牌保护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中国传统村落将实行挂牌保护

时事政治:公务员考试网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准备了最新新闻事件:中国传统村落将实行挂牌保护,帮助国考考生了解最新新闻动态,从而积累申论热点,预祝考生备考成功。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将对保护对象实行挂牌保护,严禁拆并中国传统村落,同时安排驻村专家在传统村落项目实施期间入村督导。

《意见》强调,各地要加强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整治项目管控,同时严格控制旅游和商业开发项目。除优先保护村落内濒危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外,每个中国传统村落可先选择1至3处代表性传统建筑(民居)进行示范改造,避免不经试点示范就盲目大规模推进;传统村落内各类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整治项目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在传统村落内开展旅游和商业开发类项目要坚持适度有序原则,反对整村开发和过度商业化,要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燕郊分校

地址:文化大厦A座西侧底商37号门市

电话:0316—5758580

下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

    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 保护传统村落延续古韵记住乡愁 ———————————————第五届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凯里学院报讯(大通社 王述标)2015年11月14日下......

    “十三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讨论会发言稿

    “十三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讨论会发言稿 “十三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讨论会发言稿 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式,国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比如政治领域的依法治国,经济领域......

    传统村落保护(大全5篇)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九里村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联合镇国土、城管、公安、九里村委会等部门和单位合力开展工作,为传统村......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按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要求,为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进一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浪街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和转......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20XX年5月25日,县人大“三查”活动住建局汇报会......

    发展与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

    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以永州新田县龙家大院为例 郭启欣 摘 要:传统古村落是人类居住文化史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当前传统聚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