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人物分析
《太阳照常升起》是英皇、太合、不亦乐乎三家公司联合出品的文艺片,由唐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姜文、周韵、陈冲、黄秋生、房祖名等演员主演。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是姜文的个人化创作。影片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但据说已经与原著没有多大关系了。情节开始于疯妈的一个有关回忆的梦,而结束时,梦中的场景在二十年前展现。叙事,按照春夏秋冬分成了四个段落,讲了四个故事,分别是疯妈和儿子、学校流氓事件、天鹅绒事件、死亡与婚礼,这种结构方式有些像昆丁•塔伦蒂洛的成名作《低俗小说》。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春夏秋冬这四个故事里,出场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没有名字,最多有个姓氏。只有小队长的父亲李不空出现过名字,却始终没有露面,连他的照片都是被挖空的。姜文对名字的模糊,似乎是认为名字束缚了事物的根本形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感觉型的,没有什么人物真正称得上是主角,在这里所有的角色都是一种符号,都是一种人格面具的具体呈现,在情节线的串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为叙事服务,而叙事则为姜文个人观点的表达服务。姜文似乎是在探讨一种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包括情感和欲望的纠结。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两者之间的强弱关系,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构成和走向。
疯妈其实是一个十分可悲的角色,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最可爱的人”,随后怀上孩子,周韵在怀孕的时候去新疆找自己的志愿军丈夫,见到的是自己丈夫的遗物,有三个洞的军装,三条女人的辫子,还有一包她丈夫和外国女人写的情书。她丈夫牺牲了,但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能成为烈士。周韵对她丈夫的死和她丈夫对她感情的背叛很伤心,并且由此开始精神不正常。在姜文和孔维结婚那天,周韵在铁路上生下了孩子,她抱着孩子千里迢迢到了她丈夫的家乡,定居了下来。在后来的20年当中,周韵始终生活在对丈夫的缅怀和感情背叛痛恨的矛盾心理当中,这表现在她剪了她丈夫的照片,后来还烧了她丈夫的书信上面。20年后某天,周韵因为碰到一只鸟叼走了她的鞋,彻底诱发了她的精神失常。动不动上树大喊,或者挖坑盖屋子。但其实她并没有真的精神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让压抑了20年的矛盾心理的得以宣泄和缓和。在家每天逼着儿子不准上学不准出工,还经常打儿子耳光。整天疯疯癫癫,上树捉羊、挖坑,经常做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而家里的东西要不就莫名消失,要不就全都摔碎。那些莫名消失的东西都被疯妈转移到了所谓的“白宫”,终于在1976年夏天的某一天,当她盖好了石屋子之后,她压抑20年的矛盾心理得以释放,她终于想开了,所以又回复了正常。一个长期压抑了20年的人终于想开了,她的精神解脱了,所以她的死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其实她死不死都不重要,在那个时刻,人需要的是彻底的解脱。最后的镜头里只剩一身顺河漂流的衣物,不知方向的飘去了。
重要男性角色都是性压抑的、性征退化的
梁老师,是个洁身自好、举止文雅的南洋华侨。梁老师一开始唱歌时厨房里五个应和着的姑娘,她们轮流接了一个匿名的性骚扰电话,接着他在这种充满性暗示的骚扰电话干扰下把手指切伤,拿起电话对骚扰的人说了句:丢你老母。接着他到医务室去包扎手,正巧林大夫对其有强烈的好感,林大夫也一直对其有所暗示。在一次看电影的时候,5个姑娘的屁股分别被摸,梁莫宁奇妙的被当作了流氓之一,在被众人追打的时候不巧进入了唐老师的房间,可是这时唐老师却与林大夫在偷情,随后林大夫与梁趴在墙台上,林大夫骗梁跳下去,下面是草坪。其实林大夫就是想要梁老师被捉住,最后便像她自己想得那样,梁老师自己承认林大夫再顺水推舟说喜欢他,两人可以成秦晋之好了。果真如此,梁老师在跳下去的那一瞬间就被42个手电筒同时照了过来,对方阵容十分强大,而梁老师却无法看清任何一个人的脸。可是好事却没有像林大夫想得那样美好,在“摸屁股”事件将要平息的时候,梁老师却选择上吊自杀了,因为他当被42只手电筒照着,被众人殴打的时候,被陈冲设套出卖的时候,这个很有尊严的男人已经完全没有尊严了,他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不想屈辱的死,所以当他罪名洗脱的时候,就是他含笑自杀的时候。他的自杀是在压抑的年代因性压抑不能自持而自杀。唐老师与妻子常年分居两地,曾经为了参加建设祖国走了三年,随后与其结婚。由于与林大夫的奸情被暴露而遭到了下放,下放后又忙于打猎冷落了妻子,导致唐妻的背叛。即使与林护士在一起,唐老师也不能使其满足,否则林护士不会另寻出口看上梁老师。下放到山村的唐老师成天带着山里的淘气孩子上山打猎,以猎物来挣工分。偶然的一次,他发现了疯妈搭的隐蔽的石头房子。他趁夜去探访,看到女人的衣物。而这个夜晚,当他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的老婆孔和小队长李东方通奸,她对李东方说:你唐叔说我的肚子像天鹅绒。他将猎枪对着李东方。对死亡毫无畏惧的李东方问唐老师:天鹅绒是什么?唐老师说:我会帮你找块天鹅绒,但你看到天鹅绒的时候,也就是你死的时候。离开山村的唐老师没有带回天鹅绒,因为他的朋友开导了他,不是李东方的错,是他自己“占着茅坑不拉屎”,只顾带一帮毛孩子打猎,把老婆搁家里撂荒的错。但李东方带回了天鹅绒,他对已经侧身而过的唐老师说:她的肚子一点也不像天鹅绒。老唐去北京市,朋友帮他分析了他老婆偷人的责任不在小队长身上,也不在他老婆身上,而是在他自己身上。老唐想通了,决定不再买天鹅绒,也不想再去杀小队长。但是小队长哪壶不开提哪壶(母亲死了,他自己也走出村子去买了一块天鹅绒料子的奖状,长了这么大终于明白了天鹅绒是什么样子。他对老唐说“但是你老婆的肚子不像天鹅绒呀?”,老唐是做出了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的男人都会做出的事情:开枪打死了小队长。
李东方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没知识的山村乡下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完整性的概念,他是一个遗腹子,被母亲生在了火车轨道上,自从出生之后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不料母亲疯了以后就更加失去了自由,母亲不让上学不让出工,还经常挨耳光。小队长对外界一切新鲜事物都很好奇,由于老唐只顾带一帮毛孩子打猎而忽视了唐妻,使得唐妻这个风流放荡的女人得不到满足,所以对小队长有了想法,以至一天他与唐老师的妻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随后便对唐妻口中的天鹅绒充满幻想。在他的身上有农村人的纯真与质朴,最后因对唐老师说老婆的肚子其实不像天鹅绒,像是扯唐老师性无能的遮羞布而使他不能自持,所以被唐老师枪杀了。
而影片最重要的太阳,其实整部影片的故事跟太阳都没有关系。所以,太阳不过是最后,也是最大的隐喻。相比于用性压抑来暗示压抑的年代,太阳在最后的点睛。太阳不过是乌托邦的革命理想,或者这片禁锢了他7年不能拍片的红色帝国。通篇都像在叙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但最后终于把这个故事放置在“太阳”下面。这是姜文最大的野心,他仍然没有放弃表达他最渴望的主题。司空图曾说,不着一字,尽将风流。他能把整部电影没有一处笔墨来批判敏感的内容,但最后一个回旋,整篇故事都是在表达他的批判。《太阳照常升起》,虽然解释为“对特殊时代性压抑的表现”,但我不这么认为。对性的压抑和性征的模糊,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建立而建立的。人用文明束缚了自己,区分于其他物种,代价就是用复杂取代简单,用压抑取代放纵。任何时代,人都是要压抑自己所有的原始欲望的,本我毕竟要被自我压制,人类才有文明可言。每个人,除了要对自己的欲望负责,还要对自己的位置负责,为社会负责。所以《太阳照常升起》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而是人类文明的问题,或者说选择。在影片中,姜文也许是试图表现女性在欲望上的觉醒对男权社会的缓慢打击。也许又不是,说不定他自己都没想到《太阳照常升起》还可以被读解出这层意思。这是一部多义的影片,没有定义,反而使它拥有了无限的定义。
第二篇:《太阳照常升起》[范文模版]
评《太阳照常升起》
中国电影里,我最爱的一部就是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我爱它的解密快感。这部影片拍摄于2007年,由英皇电影和太合联合出品。影片耗资一千万美金,历时一年之久,纵横中原腹地、云南边陲和西北戈壁等拍摄完成。是中国电影制作中片比最高,耗费胶片最长的一部电影。剧本创作源泉来自女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由《鬼子来了》的编剧述平和姜文联合编剧。著名作曲家久石让编曲。讲述了一个饱含解密快感的四个既独立成篇又互为悬念的完整故事。这样的影片,国内以前没有过,国际上也不太多,他是一个非故事逻辑的影片。
姜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80级表演系,我个人认为它是内地最棒的演员兼导演。有中国梅尔·吉普森的美称,他在当导演之前曾是张艺谋的御用演员,获得国内外很多奖项,这部影片是姜文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作品,姜文在1994年拍摄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号称中国电影史上的新一代里程碑,从此确立了姜文作为一个才情卓绝的导演的独特地位。2000年轰动国际影坛的《鬼子来了》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奠定了姜文国际著名导演的地位。同时因此片被吊销5年导演执照,直到7年后的《太阳照常升起》。今日姜文导演的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即将上映。
“太阳照常升起”这个名字是引自圣经里的一段话,“一代走,一代来,大地永存,日头升起又落下到它升起的地方,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所讲的故事就是这个意思。太阳落下又升起是因为被世间的情感所感动么?显然不是,所以,太阳照常升起,大地永存。
这部影片用三个元素讲故事。“梦”
影片一开始就提到了梦,妈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双鱼头鞋。从梦中醒来妈去买来那双鞋,被一只鹦鹉偷走,妈就疯了。整天爬树,挖石头。打儿子。被一层神秘笼罩起来。妈的疯是由一个梦而来的,是二十年对爱情守候的情感爆发。这是人生理的本能自我保护所致。她的疯不是漫无目的的疯。她一切疯癫的行为是在为自己的内心建造一座白宫,那用鹅卵石砌成的一块禁地。那座白宫就是她的内心。她的生活全是支离破碎的记忆,她在这里重新拼凑自己破碎的心。虽然重新的拼凑是那么不堪一击。建好白宫那天妈不疯了,梦醒了。却永远失踪了。爸用一件有三个枪眼的衣服告诉妈自己死了,妈用爸的那件衣服和鱼头鞋告诉大家我死了。妈是走了还是死了不重要,影片也没有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解脱了。
“疯狂”
妈的疯狂是全片最出彩的段落。神秘,疯颠,可笑,幽默。
这是在讲人性当中最深刻的部分,这里的疯狂是最悲情的。但这一段落的调子却很幽默。完全没有渲染人物的痛苦。段落中仍然有他可笑的部分,这一点颠覆了常规,笑着哭。充分的表现疯狂的时代,疯狂的人们。
这里的疯狂在表现时代环境。在习惯把祖国以母亲著称的国家。妈疯了。上上下下的疯狂形成的扭曲时代,妈漂在河上的衣服,鞋在领子上漂着。说名妈在用脚后跟想问题。妈在影片中问儿子:“妈疯么?”儿子不敢答。回过头看看生活中,有那个是真正的正常人?姜文导演说过一句话,这部影片就是打破所有界限,只要是觉得主观有意思的,拿来。这本身就是疯狂行为。
“性”
太阳照常升起,光这个片名就有很强的性暗示。影片在讲述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抵抗环境束缚的同时追求幸福,性福,的执着。
爸对性福的不断追求,那杆枪征服了妈又征服了后妈。那支小号征服了林大夫。枪是男人的尊严。小号是男人的魅力。
林大夫对幸福的慷慨,毫无自我保护的意识,那种天真的对爱的追求是应该得到
尊重的。更是伟大的。
在母亲的白宫里闯入了后母,在二十年的守候后儿子为母亲讨回了尊严。一次重要的交合。这也是性的意义。
这部电影是姜文的,全片都写着姜文的名字。这是一部独一无二,并且不可复制的电影。
第三篇:太阳照常升起叙事分析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魂驰荡的梦幻色彩,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该片以一种梦幻般的表现手法讲述了四个故事。这种独特的叙事主要呈现为碎片化的特征,主要表达了人类的善意、宽容和自我尊严。
看《太阳照常升起》,我有这样的一点体会:很有看点,但没看懂。于是,转过去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全神贯注的想要解开自己疑惑的东西。遗憾的是,仍没找到合理的答案。于是导演站出来说话了:“看不懂是因为想得太多了,我十岁的女儿和老母亲都能看懂,我相信中国观众的心里特别明白”。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主要源于姜文的碎片化叙事特性。
《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带有明显的碎片化特性,主要表现为:组合段叙事和开放式结局。
一 组合段叙事
组合段叙事就是将一部影片分为几个叙事段落,分述不同空间里的不同人物,最后或明或暗地以某种方式交织在一起。姜文也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叙事,通过《太阳照常升起》来表达自己对那个独特年代的独特感受。
《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1958—1976年那个疯狂年代的疯狂故事,由四个看似独立实则相辅相成的的故事构成,分别为“疯”,“恋”,“枪”,“梦”。
疯: 开篇是一双性感的女人的脚,走在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里,村里的房顶上长着草,动物色彩绚丽,路上铺着白色的沙„„周韵因为一双鞋子不见而疯掉,做出了抱羊上树,跟猫说话,刨树,挖坑等等的疯事,最后不知去向。
恋:从南洋归来的梁老师被劳动改造当起了厨子,喜欢弹吉他唱歌,同时也赢得了以林大夫为代表的不少女人的芳心,直至发生了“摸屁股”事件。“摸屁股”事件是梁老师命运的转折点,最终,被流言中伤的梁老师以自杀了结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枪:被老公忽视了的唐妻因为耐不住寂寞而和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搞到了一起,当老唐发现了这一奸情以后,扣响了指向小队长的枪。
梦:这应该算作整个故事的开头。戈壁滩上有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同行。老唐的老婆在讲述自己在南洋的时候她和老唐的爱情故事,另一个女人则戴着一块黑纱,一路沉默的听,她就是还没生产的小队长的妈。但同途孰归,一个走向了尽头,一个走向了非尽头。走向非尽头的人开始了遥远的梦。
影片采用了倒叙,插叙,顺序等方式将故事分成四段。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三个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周韵疯了,梁老师自杀了,唐老师开枪杀死了小队长。事实上,姜文就是运用这样的一种组合叙事,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立体地展现了这样一种现实——尽头,是每个人的宿命,因为那是一个独特的时代。
二 开放式结局
就结局而言,封闭式结局一向在叙事艺术作品中占据主流位置,电影也不例外。传统的闭合式结局在影片结束时,基本上会解答故事提出的所有问题,满足观众被激发的所有情感,观众带着一种完美的体验离开。而与此相对的则是开放使结局。在电影中合理使用开放式结局,不仅可以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俗套,而且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含蓄的思索与感悟空间,提升了电影的艺术魅力。开放式结局可以简单地分为单结局式开放和多结局式开放。《太阳照常升起》无疑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因为很多观众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一头雾水,心中的很多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从而也给观众自己提供了可以发挥想象的艺术空间。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下,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一位网友说:“看<太阳照常升起> ,仿佛做了一个梦.一个奇异的梦.一个幻想的梦.一个带有理性的梦.一个理不出头绪的梦.一切都那么模糊难辨,一切又那么清晰易懂.不过还好,这是一个好梦.” 想起广东的《南方窗》杂志扉页曾经引用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的,压抑的年代过去了,太阳照样生起,太阳照姜文的模样升起。但曾经的太阳却一去不复返地湮没了,曾经的纯真爱情,曾经的理想与激情,曾经萌动的青春岁月,都伴随着新的冉冉升起的太阳而彻底湮没了。
第四篇:太阳照常升起影评
《太阳照常升起》影评
《太阳照常升起》是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为故事背景的。和我们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相比,在那个时代人性受到了更多的压抑。作为九十年代末期出生的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认识基本是空白的,而《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片子让我开始了解那个时代。
故事分成四段:疯、恋、枪、梦。按时间顺序应该是“梦、恋、疯、枪”,“梦”是“疯”和“恋”的前奏,诠释前面“疯”、“恋”所产生的疑点。
疯:周韵饰的房祖名他妈因一个梦而去买了双鞋丢失后成美丽的疯女人,然后一系列的疯狂举动—最后悄然失踪。为了儿子的正常生活、为了追随“阿辽莎”,疯妈异常地穿上四兜军衣同儿子来一场儿子并不知情的告别!嘱托儿子去迎接下放改造的新人,自己选择悄然离去„„画面上只出现河面漂浮的军衣、裤和那双失而复还的鞋。让潺潺流水带走一切痛苦,留下无尽思考!
恋:梁老师是众多女人仰慕的对象,但梁老师清高矜持的个性压抑了自己。老唐的处世哲学则不同,时不时和林大夫偷一把,帮梁老师写检讨书洗清罪名,这些都体现出在那个特殊背景下的适者生存法则。梁老师弹唱美丽的梭罗河,老吴高唱万泉河,两手歌体现的格调完全不同,在唱高调的时代,梁老师无法适应自然被淘汰,最后选择上吊自杀,他死还面带笑容„„
枪:其实枪可以代表尊严,黄秋生的自杀其实也是姜文小小的陷害,姜文不仅没有道歉,还叫他招认,姜文抢走的是黄的尊严,甚至连物化的枪也要要走,黄最后选择用自己母亲送的东西,用不可能被夺走的生命,换来最后一丝抵抗与守护自己捍卫自己。黄秋就说了一句“枪可以拿走,但带子留下,那是我妈送的”,我就知道他要自杀了。
梦:全片的开头,也是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大漠里两个女
人骑着骆驼在行走,都是去见久别的爱人,但等待这两个女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身怀六甲一言不发的周韵,一个正在不停讲述自己和老唐恋爱史的孔维,她们在一个分叉口分道扬镳。周韵向右走,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的结果却是她丈夫战死沙场的噩耗。孔维向左行,走到一个“尽头”牌下见到了自己的爱人老唐。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 的,压抑的年代过去了,太阳照样
生起,太阳照姜文的模样升起。但曾经的太阳却一去不复返地湮没了,曾经的纯真爱情,曾经的理想与激情,曾经萌动的青春岁月,都伴随着新的冉冉升起的太阳而彻底湮没了。
第五篇:《太阳照常升起》影评
《太阳照常升起》影评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具有深层的社会写实意义,具备艺术特质。影片试图向观众展现导演(姜文)的内心世界,某些电影乔段甚至让我们窥视到导演私密之处。色彩绚丽,景观跳换跟梦境一样,这是看完整部影片后的整体感觉。看似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却总能让观众不自觉的侵入导演思想深处的“乌托邦”。
支离破碎的结构,梦呓般的对白,姜文魔幻现实主义的新作十分地费解,但即便是看不懂剧情,仍然不会影响观众的兴趣。影片始终情绪高昂,这些情绪是能够感染观众的。满溢的色彩,飞繁运动的镜头,剽悍的想象力,处处流淌着的幽默感,使人内心荡漾着笑声而不是放肆出廉价的爆笑。久石让的配乐,军号和枪声,不断重复着雄壮的力量。
在一种宁静的环境下看完了《太阳照常升起》,似乎心中的疑惑随着影片的前行而层出不穷,而随着最后一声痛彻心扉的呼喊,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人性的闪光,世界是“零”,而真性情是“一”,没有了“一”,一切都是“零”。在这样的一种喧嚣的世界中,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零”的诱惑,这个“一”越来越淡,在一种欺骗与自我欺骗的境地中,掩盖了多少作为人最本源的真性情,只有在出生和死亡之时,才能将这种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影片中的两个人物的离世我并不觉得悲伤,反而觉得是一种境界的升华,浮浮碌碌来世一遭,除了给世间增添一两笔的色彩,还留下了什么?生命究竟能承受多少重量,曾经认为生命很脆弱,其实生命更是坚韧的之时因为一种不自然的埋没就显得很茫然,不能说我真的完全领会了这部影片的内涵,而只能说,看完之后觉得很沉重,剧情很紧凑,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很多内容需要自己的理解思考,整个片子看下来,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会这么压抑,虽然在网上也看到了许多影评说里面有多么多么滑稽,当演到母亲上树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可笑,相反,我觉得她很可怜,一种怨气夹杂在那样的爱中,复杂却真挚,疯,亦有疯的好处,最真最善之处她敢表露,爱,不仅仅埋藏在心中,而且能够执着的表现出来,活得真切,活得洒脱。生命在于真实,生活在于真性情,生存在于真诚!
影片结尾一切都复舒了:“疯妈妈”活了,在风驰电掣的火车上分娩着自己的儿子;工人小梁死而复生,在珙火与美酒的人群中狂欢;唐老师正和被偷情的妻子举办盛大婚礼。蒸汽火车,急弛中停止:在通往生活的轨道中,一个坦身在鲜花丛中啼哭的生命诞生了,新的希望开始了。也许,快乐就会像那个调皮的太阳,会在某一天,像皮球一样从地平线弹起。那时候,我们都在狂欢。只有一个人站在高高山岗上,呼喊:“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在太阳下,生命诞生,然后毁灭,爱情,理想亦然。生活继续,人类依然乐观生存,充满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