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从画外音,光的造型以及运动镜头三方面进行分析
摘要:通过画外音,光的造型以及镜头运动三个方面截取主要几个片段分析《海上钢琴师》的电影艺术魅力,展现声音与画面的融合,外部场景的变化,电影拍摄技巧中镜头的运动等的不同形式技巧的运用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尽可能深入分析该影片对人物塑造的力度,以及对影片本身所想传递的文化背景思想内涵的作用。关键字:画外音光推镜头跟镜头综运镜头 一.画外音
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不仅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而且能通过具体生动的声音形象获得间接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画外音和画面内的声音及视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还可产生各种蒙太奇效果1。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画外音来自麦克斯对往事的追溯,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电影开篇的画外音
电影开篇就是麦克斯的自述,大致给我们告诉我们他要讲一个基本上没人相信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他的一个拥有天籁的始终没有离开他那浮动城市的朋友。通过设置悬念,为什么没人相信这个故事,浮动的城市是什么,拥有天籁的他又为什么被麦克斯丢下了呢等等勾起观众对影片的强烈的兴趣。使得原本简单的画面:麦克斯在擦拭他的小号拥有了独特的内涵,不止于显得单调乏味,云里雾里。之后麦克斯对弗吉尼亚号船做了一个简单介绍,画外音中那个让人瞬间心动的人个人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暗示了之后电影男主的爱情。但是画外音中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这显示了当时美国对于那船上的几千号人意味着梦想的起源地,对于他们而言,美国就像一个让他们一见钟情的人,每一次的靠近都让他们心潮澎湃,因为它是他们整个人生的期盼。2.麦克斯对1900身世的叙述
麦克斯对1900身世的描述中简要概括了丹尼对1900的关爱,省去了电影大篇幅的画面的描述,体现了电影中声音运用的绝妙之处。画外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生动的展现了笑1900生活的环境,像船一样大的摇篮,以及1900的生活氛围,所有的人都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爱着这个孩子,混乱的大家庭充满着欢乐以及幸福的味道。麦克斯的描述还顺带解释了一些电影之后发生的事情的原因。比如,1900为什么始终不愿意离开船,在一定程度是因为这儿有他整个的记忆整个的生活整个的生命,比如1900为什么从来没有登陆过,这与他父亲害怕他被人抢走从没让她离开底层船舱有关等。3.电影中第一次有1900演奏的舞会。
演奏开始前指挥要求1900只演奏普通的曲子,1900答应了,此时麦克斯讲述了他们为什么要演奏的原因。原因既告诉了我们对于在大海中漂浮的乘客演奏的重要性也解释了音乐对于人心灵的安抚能力。画外音在1900尽情演奏前以“如果上帝是黑人,在无人得见时,上帝也在这音乐下翩翩起舞”戛然而止,这预示了1900卓越的钢琴演奏能力,其他人的演奏或许是让人起舞的而1900的演奏却能让上帝起舞,正应了我们的一句话叫做“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2。与影片中舞池中人们的反映相结合更凸显了1900的演奏水 1蒙太奇: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 2诗句 出自唐代杜甫的《赠花卿》平。这是成人以后的他第一次展现的他无与伦比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控制能力以及对观众的超强的带动能力,一段画外音,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组合再一次让人们对这个海上钢琴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之前人们看到的是他的天赋,是他与大海的完美融合,那么这一次,他用自己的音乐证明了他确确实实的钢琴师的身份。
总而言之,画外音与影片画面的结合能够摈除影片只有画面的单调性,画外音与画面的相互衬托能够更大限度的拓展影片内涵,增强影片可观性。二:光的造型
1.开篇美国自由女神像和纽约的出现。
一开始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并没有同他们的船一样裸露在阳光中,一切都那么清晰明了,而是一直处在薄雾中,即使似乎他好像已经近在咫尺时也一样没有褪去他朦胧的外装。这种朦胧化的处理不仅是因为距离以及海上独特位置等自然客观的原因,也是因为剧情的需要。美国是船上几千号乘客的梦想国度,梦想的东西总是充满着朦胧感。包括船上的乘客指着远方的城市告诉自己的孩子那就是纽约时,纽约也是出于迷雾之中,不同的是迷雾之中的纽约虽然周围相对暗淡像乌云环绕,但是城市上空却有一束阳光透过乌云让整个纽约上空有了一片光亮。这恰好印证了这批乘客的心境。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远离国度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这一路上的艰辛自是乌云而现在终于看到的自由女神像对于他们而言就是那抹阳光,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3啊!
2.小1900第一次离开底层船舱透过玻璃屏风看到的场景。
这是1900第一次进入上层船舱,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之心。透过巨大玻璃屏风他看到了里面歌舞升平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电影画面是模糊的,所有的人似乎都处于氤氲之下,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层特别的光亮。当然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玻璃屏风的原因,但是它真实的反映了此时小1900心里活动。第一是对音乐的与生俱来的相通性,这种相通性让他觉得里面的世界是人间天堂,每个人都那么美,像天使一样带着美丽的光环。第二是1900内心的疑惑,这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充满了神秘感,故而画面略带朦胧,第三是1900内心的忧伤,这似乎是一个他无法触及的世界,包括那美妙的音乐似乎都不会存在于他的世界,这样的忧伤使得画面最后完全模糊,黑色的燕尾服的模糊化成功使得整个画面走向了阴暗的一面。3.1900在女子寝室找到了他心爱的女孩
在1900找到他心爱的女孩时,海淡蓝色的波光一直在画面中晃动。蓝色的波光,黑色的背景色,都是暗色系的组成,显示了1900内心的淡淡的忧伤,这是他喜欢的女孩子,可是似乎他与她总是无缘,蓝色波光的晃动显示了1900内心的紧张与纠结。他爱这个女孩,为此他潜入女子寝室找她,看到她熟睡中的眼睛和嘴唇他有了吻她的冲动,可是又有那么点迟疑。虽然他的面部表情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然而晃动的波光却像我们传递了主人翁的内心活动。当女孩醒来他快速逃开,躲在架子后面看着她四处张望时,晃动的波光显示了1900内心的紧张,他怕,他怕这个女孩发现了他和他刚刚的行为,并且认为他是品行不端的人,同时他的内心又是矛盾的,因为此时的他又有那么点期望这个女孩能发现他,这样他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整个过程虽然1900没有说任何话,作为观众的我们却仿若身临其境般感受到1900的内心活动。三:镜头运动
1.电影开篇乘客无限扩大的眼和眼中的纽约
3诗句出自唐代钱起《送征雁》 这里拍摄用了一个推镜头,视觉效果不断前移,在周围物体不断有大变小,被摄主体不断变大的过程中,突出了人物眼中的纽约。主要还是表明了上世纪90年代处于西进运动的美国由于其经济政治等原因吸引了大量贫苦的拓荒者——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等到美国谋生。对于他们而言美国就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开端,因此他们的眼中一直存在着纽约甚至自小就有了。推镜头的使用使得纽约这一元素在人的眼睛中显现,让观众从视觉上看到这一现象,配合画外音,让观众迅速的了解了美国当时对于这些拓荒者的重要意义。同时,推镜头的使用减少了人物镜头移动的动感,能够有效避免观众产生突兀感。2.斗琴的场景
斗琴这一段向来被奉为此部影片的经典片段。在这一片段中用到的镜头移动也相对复杂很多,应该说这是一种综运镜头。比如最精彩的部分1900第三首曲子演奏时,对1900的拍摄应该是属于一个小幅度的升降镜头,从1900的面部到指尖的移动,利用升降镜头内容的调换不仅在视觉上解释了1900面部的汗如雨下与指尖灵活快速的运动的关系,同时也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气氛,1900演奏过程本身就是已经是精彩绝伦。再比如拍摄观众反应时用到了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一样,用一种相对客观的角度反映了现场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插入的特写则相对主观的表现了音乐的不同魅力。同时这其中也有用到推镜头展现弹钢琴人的气质,运用移镜头创造现场恢弘的场面,运用拉镜头从钢琴家转移到全场等。推拉镜头的切换完成全景镜头与特写的切换。此外还大量运用了仰拍俯拍等。我相信这一段能够被奉为经典,经久不息,不仅因为在其中展现的精彩绝伦的钢琴音乐,也因为在这段电影拍摄中多种镜头的切换移动以及相互间密切的配合,任何一个镜头的差错都将影响其中的韵味。
3.1900去女子寝室寻找他心爱的女孩
电影此处使用了跟镜头,1900一直处于画面的相对中心的位置,随着1900的寻找路线不断推进,连续而又详尽的表现了在寻找过程中1900 的言行举止,突出1900寻找过程中的细枝末叶外交代了1900寻找过程中周边的景物,让人们对于女孩所居住的环境有了大致的认识。跟镜头跟随被1900一起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主角未变而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达到了通过人物引出环境的目的。此外由于跟镜头是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这就使得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统一,表现出一种主观性的镜头,给予观众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使观众能够在1900的言行之中以及言行之外看到1900寻找的女孩。我相信如果你和1900一样在找那个女孩,你是比1900先看到熟睡中的女孩的,然后1900的转头才显示他意识到自己刚刚好像从那女孩身边经过了。此时的观众具有全知视角,既看到了主角的举动又看到了主角未看到的。
海上钢琴师作为十大必看影片之一,他的地位不仅来自于电影本身所展示的内涵也来自于各种拍摄技巧的完美运用,画面光线明暗的精确调整以及画外音等形式的增色。好的电影既需要演员的完美表演也需要导演摄影师等的完美演绎。参考文献:
1.葛德《电影摄影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2.郑国恩,王伟国《影视摄影技巧与构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David Sonnenschein《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浙江大学出版社 4.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世界图书出版社 5.宋家玲,李小丽《影视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二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100411班
孙燕琴
21号
《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作为百度搜索中最热门的一部文艺片确实有它的杰出之处。看完这部影片让我有种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感觉。
最令我难忘的是故事动人的情节。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在1900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上的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偷偷跑到大厅捡客人留下的东西,却在无意间捡到了一个被遗弃在钢琴上的小孩,为了纪念这一天,他为小孩取名为1900。可能正是有了这个不平凡的名字使他以后的人生有了传奇性的色彩。然而Danny Boodman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丧生,只有8岁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一天,1900无意间来到了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听见了音乐,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他成了音乐神童,无师自通,他在维吉尼亚号上用心灵演绎了一曲又一曲的美妙乐章,但是1900从未下过船。有一次,他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女孩将自己的地址告诉了1900,并且希望1900有空去找她。于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1900决定下船找女孩,他与船上的人们拥抱告别。然后一步步走下船去,就在走到一半时,1900停住了,他向城市望去,一望无垠。他在那停了很久之后,将帽子甩进了大海,调头回到了船上。从此以后,1900没有再提过要下船也没有再提起那个女孩。1900唯一的好友迈克斯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即将被炸毁的废船上找到了1900,并劝说其下船,但是1900始终不愿下船去面对世俗。最后,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影片最后1900和迈克斯说的那段话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他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两句台词,不仅仅是1900的感觉,也是我们这群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想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看不到未来,那种不踏实的、不可预知的感受,让我们就想要逃避,让我们无法再迈出一步。这是我所理解的1900不愿下船的原因。
其次我想谈谈《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的主题。影片的主题包含了一个人的成长,包含了亲情、爱情和友情,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1900在船上出生,在船上长大,他周围的很多船员被导演修饰成为单纯、不染污浊的一群人,他们率真、朴实。所以1900是那样的纯洁,他在成长过程中未受世俗的污染。而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伪装着,人们不得不穿上一件不属于自己的外套,带上面具,蒙住自己的脸,说着那些违心的话语。就这一个原因,就足以使1900宁愿死在船上也不愿踏上陆地一步。
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在发现1900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抚养他长大,慢慢地,他们之间有了浓厚的亲情。这份亲情难能可贵,这份亲情陪伴着1900长到了8岁。浪漫主义的电影,一般是离不开爱情的,但在这部影片中,爱情却并非是主线。更多讲述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但爱情是1900想要下船的唯一动力。而迈克斯与1900的友情就更不必说了,他们通过音乐相识,在船上一起为旅客演奏,很多人不懂1900,但迈克斯懂,最后没人知道1900还在船上,只有迈克斯知道,世人早已忘记了1900.,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完影片之后,我唯一的感觉是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当细细回味时,我才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流动着的音符。但是他却使我们感到孤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才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再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是孤独的。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像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但情感相对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欲望冲淡了感情的点点滴滴。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惊喜,来悲伤,来感动人们需要塑造经典,不朽传奇。而1900就是这样一个传奇。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你的生命因不存在而存在-----浅析《海上钢琴师》
那是一首美妙的浪漫主义诗,不关乎爱情,不关乎生活,同样,不关乎人们的记忆。当你再次听到那首曲子时,你有没有觉得是在梦中一般呢。也许,这一时刻它是如此的真实,但是,它似乎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否则,你不可能找不到它的痕迹的。
我喜欢《海上钢琴师》,源于它的创作者多纳托雷,很早以前,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喜欢上了这位讲故事的人;当他讲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之后,他在我的眼里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位纯情的画家,他把玛莲娜画的是那么那么的美,是那么的纯洁,永远都不收世俗的污染;由画及诗,《天堂电影院》,浪漫的令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肯脱离,那是一首美妙的诗,因为太美,所以让我相信他永远不会完结,永远不会消失;多纳托雷到了海上,从此,他的诗歌便在海上颂咏,化作一曲零主题旋律,飘扬在空中,变幻成了《海上钢琴师》。
丹尼。博德曼。TD。雷蒙。1990,这是他的名字,从一开始,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孤独,不是那些善良的船舱里的穷苦的烧炭工人们所说的那样,1990不会落入人间,不会归于所谓的彼岸。在1990的眼睛里,陆地,似乎是个无关紧要的事物。他说:“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引自《海上钢琴师》台词)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大多数人的心理总是会向往那些繁华地带,很少人会选择与孤独相伴。而1990不同,他选择了永远留在船上,选择了一生与孤独相伴,即使他是如此的思念那位邂逅却不曾相伴的女人。
他的选择,其实,从一开始就能够找寻踪迹,当温柔的海浪撞击船舱时,1990趴在窗口静静的望着窗外的天空和海面,他喜欢坐在窗前看着外面,但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不知道外面到底有什么。老丹尼很喜欢这位可爱的儿子,他热衷于教他英语,当1990问到“妈妈是什么”的时候,老丹尼沉寂了一会儿,便说:“妈妈是一种马,你买它就一定会赢。”那时,这首浪漫的诗刚刚读到开头,但已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浪漫气息,让人们感受它的真实存在。其实,宁愿它没有存在过,因为如果存在,那一定会是一个悲剧,那么,人们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悲剧。
很多时候,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是,反复的观看里面的每一个细节,直到我真正溶于其中,就在海上。如果非要把人分为两种主义者,就从理想和现实两者来分,我愿意选择理想,因为1990是理想的,他是一个从未受过污染的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他说:“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引自《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本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1990,在这一刻,再也不相信世界了,他宁愿回归海上,独自弹奏这他的钢琴,选择孤独,但是其实他并不孤独,他拥有自己独特而完美的灵魂。
有人说,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着,要么成为世人皆唾的疯子,要么成为一段传奇。我想,1990就是一段传奇吧。而创造这个虚幻的人物的多纳托雷本身更是一个传奇,造就他的传奇成型则离不开Ennio Morricone,这位欧洲电影音乐配乐巨匠,一生为400多部电影谱写原创音乐,简直惊为神人,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影片以爵士乐为主,在表现忧郁伤感的调子上,非常贴切。此片的主题曲,是最精彩的,简直与1900的灵魂融为一体,与那浪漫又纯洁的爱情交相呼应。而且这个曲子的叙事功能也很强。从1900看到了那个女孩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完全凭借想象,来走进1900的内心。这一段旋律很简单,但是却美得摄人心魄,浪漫的让人窒息。
在镜头的运动上,画面的构图上,导演也创造了唯美浪漫的感觉,剪辑流畅,舒缓而充满诗意。首先镜头的运动上,导演是用缓缓的运动镜头,而且每个镜头的时长相对很长,所以就创造出了一种诗一般的、舒缓的、优美的情绪。影片最开头就是一连串这样的缓慢移动镜头。开始是给一个小号的特写镜头,然后缓缓拉出来,一个叠画,切到台阶,然后向下移动,当麦克斯在画面中位置正确了之后,又开始缓缓的推进。(本段引自时光网对于影片镜头的运用解析)
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绝无刻意的成分,毫不矫揉造作。多纳托雷就是那么的完美,《海上钢琴师》同样是那么的完美,令人陶醉,令人痴迷。最后,我想说,1990的生命因不存在而存在,他一直都在,永远会在。
第四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60—90分钟影评
中景杰利拿着烟放在钢琴上,特写烟,镜头转向杰利,中景杰利做到钢琴座位上,开始弹钢琴,中景记者在拍照,之后特写杰利在键盘上敲打的双手。镜头转向1900推镜头特写1900脸上表情,推镜头全景拍摄杰利及在场的听众,摄像机不停地咔嚓着。镜头拉近由全景到中景,杰利在专注的弹奏着。切出镜头转向麦克斯,特写在场一听众的面部表情。镜头切出全景写杰利驾轻就熟变现,有全景转向中景直至特写脸部便显出杰利的得心应手,高傲不凡,手部特写杰利双手在琴键上轻盈的跳动。之后镜头转向1900特写他的面部表情,之后中景写麦克斯收钱与人打赌。杰利的演奏引来了船上所有的人,都纷纷赶来。镜头切换出在场的所有人,然后转向特写杰利轻盈快速的手部描写,镜头后移,转向杰利身后的听众,之后运用跟镜头特写1900专注听杰利演奏的表情,1900不是在比赛,而是在享受,完全沉浸音乐的他,与押注在他身上赌博的人们形成较为滑稽的对比。镜头再次转向杰利,特写手部及面部表情,在场一位听众融入到杰利的音乐中跟着节奏的摇着头动着眉毛,再次特写杰利表情,之后转向1900特写其面部表情,镜头特写摄向放在钢琴上的烟,侧面衬托杰利技术的高超,之后再次特写杰利手部及脸部,直至演奏结束。人们为杰利欢呼,杰利拿起放在钢琴上烟灰没掉的烟,走向1900,镜头仰拍杰利不屑的表情,对着1900说:“该你了,水手”。
1900站起身走向钢琴,麦克斯为1900加油。镜头切换到杰利,杰利走到吧台,服务员为杰利倒酒,杰利把那支烟头连同烟灰一起扔到了吧台服务员专门为他到的酒中。镜头中景1900爬在钢琴上思索了一阵,然后弹了一段简单的曲子,镜头转向麦克斯,特写麦克斯面部表情,表现出他的惊讶、不解与可笑,在场听众也在纷纷议论,而1900还在深情的演奏,当1900演奏完高兴的站起来,之后推镜头推向杰利,杰利坐在钢琴坐上,特写杰利手部、面部他弹的非常投入,自己已经陷入自己的音乐情感之中,在场听众都在高兴而又深情的听着,中景麦克斯气愤的转身走向1900,特写1900,当麦克斯问他怎么了,1900说:“情不自禁,旋律好美。杰利演奏完毕,跟镜头1900坐在了钢琴旁推镜头写1900的演奏,1900在用心的重复着杰利弹得那首曲子,镜头推向站在吧台旁的杰利,中景特写他似乎很生气,1900激情的演奏着。
杰利做到钢琴旁,怒视1900说了狠话,杰利仍在愤怒而激情的演奏。中景
描写,1900拿着烟放在钢琴上,中景,杰利端着酒杯,镜头转向1900特写,1900看着杰利说,你自讨没趣。特写1900闭着眼弹琴,镜头下转,特写1900在键盘上跳动的手,中景描写杰利转身向1900,麦克斯也反过来身子看向1900。中景描写大家惊呆的表情,之后特写一组镜头来描写1900激情沉醉而又大汗淋漓的弹奏。特写麦克斯探头露出了笑,镜头转向特写杰利惊呆的表情,运用推镜头特写眉毛跳动的听众得惊呆表情,近景描写一位夫人的假发掉了却毫无反应,镜头再次转向1900,特写他忘我的投入。特写酒杯掉在地上。之后运用一连串的面部特写,来写1900的忘我投入。特写1900喘气,近景写杰利目不转睛看着1900。近景写1900起身受拿起放在钢琴上的烟,抬起手向观众示意,全景,1900将烟放在钢琴后的琴弦上,特写烟被点着。运用摇镜头全景写1900拿着烟走向杰利,特写1900面部特写,拿着烟对杰利说:“给你抽,我不抽烟”。运用推镜头近景1900把烟放在杰利嘴里,全场鼓掌,1900走开,镜头推进,透过杰利推到麦克斯的特写镜头。近景写掉假发的夫人发现在自己假发掉了,惊叫起来。中景写杰利走出大堂,人们围拥着1900,特写杰利面部衣服及掉在自己鞋上的烟灰,杰利低头看着脚,比赛结束。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影评
让灵魂栖居在深邃的海洋
——《海上钢琴师》影评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
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择他的生活,怎样选择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对生活不积极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
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划定自己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己所谓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快乐。1900把自己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快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可以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弃。
还记得:“Take a piano.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You know there are eightyeight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different.They are not infinite.You are infinite.And on the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I like that.That I canlive by.”(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