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度”[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角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角度”》。

第一篇:浅谈“角度”

浅谈“角度”

臧维平

我们干工作、办事情、处理问题,均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以使我们更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间的普遍性和事物自身的特殊性,以达到对客观与主观世界的认知,继而行动起来解决问题,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但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知识阅历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们遇事往往先通过了解、认知事物,先弄懂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才能辨证施治,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所表述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方法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方法论,依此处理问题,因观点、领悟的不同,其结果有时可能大相径庭。可见看问题的角度是多么重要,有关方法论的著述不胜枚举,不过依笔者看来,当从三个角度来应对和处理问题。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理清问题

试说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青蛙在井中饮着甘甜的井水欢快地唱着歌,恰巧一只猴子跳到井边的树上听到蛙的欢唱,于是猴子来到井边探问青蛙为何如此高兴?只见青蛙仰首鼓腮,双目滚动,欣然答道:“蜗居此地冬暖夏凉,不受寒热之苦。春夏秋三季我以昆虫为美食,而井水泛起的清新之气正好为我润喉护肤,你瞧我的皮肤保养得多么润泽丰腴。闲来时我可仰观井口的蓝天白云不时地高歌几曲,我的歌声铿锵嘹亮。进入冬季,我可蛰居此处悠然地畅睡一觉,任凭外物化育。周而复始,无忧无虑,我怎么能不快乐呢?”猴子听罢直言答道:“此为小乐,何足挂齿。我久居高树,腾跃上下,穿梭其中,尝百果以止渴,食蝼蚁可充饥。枝叶为我避风挡雨,并时常迁居易地,尽享地域之乐,哪像你只固守狭小的空间,怎晓得外面的天地?又怎知天地间的大乐呢?” 这时恰巧有一只耳聪目明的鸳雏低飞掠过,刚好听到二位的对白,便飘飘然滑落树上。只见他敛翅舒胸,振羽昂首,双眼乜斜,款款语云:“我一次展翅翱翔便可历千壑越大洋、游九极访八荒,仍不能抵天地之际,您二位仅偏安一隅,又怎知乾坤之大?又怎敢妄谈天地之乐?”蛙与猴闻罢此言,愕然语休。诚可谓: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雄浑,不历四海不觉沧桑之巨变。东坡居士《题西林壁》如是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而论,我们看问题须当跳出窠臼,要胸有乾坤观日月,这样我们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把问题看得透、理得清,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二、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问题

《吕氏春秋〃察今》中记录一则荆人涉澭(古河名,约在今河南商丘市一带)的故事,是这样描述的:“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由此可想,当时间发生变化,而人的认识仍拘泥不变,还以河中所做的标记渡河,虽然付出惨痛的代价,其结果必将与所预计的相差甚远,以致根本相反。此例告诉我们在认识上,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决不可做昔日的荆人涉澭者。而时间的推移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时代,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必须紧跟当时的生产力诸要素,人的思维也不例外。简而言之,就是要“与时俱进”,就是要确切把握时代特征,走在时代前列,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切不可老守田园、固步自封,更不能取得点滴成绩便沾沾自喜、夜郎自大,也不能一遇挫折就裹足不前、畏手畏脚。关键在于,一方面我们既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运用;另一方面更要用中出新。前者如现代学者张岱年在《中国文化的概论》一书中所指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上中,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以人为本,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新时期人本精神的完整内容。康德说:“在目的王国里,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作为某些东西的等价物而代替它。相反,超过一切价值的宝贵的东西,因之也不承认任何等价物的东西,就是有尊严的东西”。试想这有尊严的东西就是人和生命。而天人合一,其宗旨在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关爱自然、爱护环境,天人和处、生生不息。刚健有为,是要人们敢于承担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有为社会、提高自己。贵和上中,是讲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在于整体的祥和通达,“中”在于个体的恰到好处。人之相处,春风拂面,是谓“和”;言行适度,即谓“中”。更需要着重指出的,传统文化的出新恰如烹饪美味。尽管主料、辅料诸多,但烹饪出来的佳肴,绝不是单一料理的滋味,而是经过厨师将各种料理的度的把握与火候的控制加之心性的“一以贯之”均发挥到极致,最后我们才能品尝到鲜馐的独特美味,单纯的叠加、组合不可能出新,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只有集思广益将不同的思维通过理性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否则头脑僵化、封闭禁锢,其结果必然堕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更何谈“出新”二字。

三、要站在科学的高度处理问题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得力工具,它使我们做起事来事半功倍。特别是步入21世纪,随着粒子加速器、超级计算机、巨型天文望远镜、多用途卫星、大型科学测量船、深海机器人等极为复杂的科学装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开拓了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视野。人类的思维活动愈发开放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新奇,这更增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欲望,提高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同时也必将催生一批新兴学科,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发展科学本身。如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更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人们的各种行为。人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自始自终伴随科技的身影,如电脑、音乐播放器、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无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使我们的生活、工作愈发高效便捷;同时对各行各业来说,高科技在市场开拓、产品定位、产品竞争、换代研发中,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工作学习、做决策定计划,越来越离不开详实的数据、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业务知识、善于思变的头脑,否则我们将徒劳无功。这就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手段来处理问题。总之,事实是科学的羽翼,一方面人类通过事实发现科学,另一方面人类又利用现有的科学使自身飞的更高、更远。这也就是为何要站在科学的高度来处理问题的原因之所在。

毋庸赘述。不识哲学,不足以谋大事、论长远;不跟时代,不足以断趋势、把脉搏;不明科学,不足以解疑惑、做决策。最后借用法国三位名人狄盖特、雨果、拿破仑之语作为本篇结语。其一:“让思想冲破牢笼。”其二:“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其三:“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这就是笔者对“角度”的一些粗浅的体味和看法。

第二篇:新闻角度

第三章 新闻角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新闻角度对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以及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角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新闻角度的含义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二、新闻角度的由来

一是报道者的立场、观点决定了角度;

二是媒体风格、定位决定了角度;

三、角度选择得意义和作用

1.新闻角度选得好,新闻的价值倍增

一个角度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角度选准了,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容易表现其新闻价值。

2.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其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3.不同的新闻角度,可以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

新闻事物包含着多侧面、多层次的内容信息。不同的新闻角度,会满足不同受众对同一新闻的不同需求。

新闻角度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对基本矛盾:即新闻事实的多样性与新闻报道必须进行选择之间的矛盾,选择恰当的新闻切入点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

4.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当今在新闻时效性的激烈竟争中,通过打时间差获取独家新闻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受众更多关注的是谁的新闻更好看,谁的新闻更具有吸引力,也就是新闻的独家性。而要独辟蹊径,就要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获取非时间差独家新闻,便成为记者们努力的方向。

“要使人们真正发现美,就需换一个角度。”

第二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选择新闻角度的坚实基础。构成事物的诸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叩响读者的心弦,就应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这个角度既能深刻反映报道对象的本

质,又能准确体现时代的需要,及时回答受众欲知、应知却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新闻报道的最佳新闻角度。

西方记者有这样几种选择的标准: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读者最关心的角度;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最有人情味的角度。

我们注意到,除了第一条,其他四条都与读者有密切关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二、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角度的选择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辨角度,即选择哪些新闻素材说明问题;二是表现角度,即从哪里下手具体切人。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有几种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可供参考:

1.全局高度找角度(全)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念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寻找最佳新闻角度需要这种登高效应。

2.关注民生选角度。(民)

如果我们的新闻抓住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报道,读者会普遍乐于接受的。受众关心的问题,就是记者和新闻媒介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

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对于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暴露什么,在客观上起着引导和监督舆论的作用。社会上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动向,群众中一时议论最多的共性话题,常常是新闻报道应选取的最佳话题。

3.人情味中选角度。(情)

西方新闻学者把“人情味”列入新闻价值“五要素”之一。正确运用人情味因素,可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新闻被称为“事学”,事都是人做的,必然会有情感流淌其中。

4.时空近处选角度。(近)

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告诉我们,努力寻找所报道事实与受众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是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抓住特点选角度(特)

记者写新闻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发展变化、有共性有个性的。我们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不会写成千篇一律,才会受读者欢迎。

6.切中要害选角度。(要)

批评性报道、“问题”新闻发挥着舆论监督批评的重要作用。采写这类报道时,需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选取新闻角度。只有这样才能直面问题,突出报道的力度和深度。

7.推陈出新找角度(新)

推陈出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8.以小见大找角度(小)

以小见大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并能够写得具体。

9.求异思维选角度。(异)

千古文章重独至,陈陈相因无好文。新闻角度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独特、新颖。

⑴ “同中见异”,求得与众不同。

⑵ 逆向思维找角度

10.分析比较选角度。(比)

比较是识别客观事物、选择报道角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所谓比较,就是现在同过去比,正面同反面比,先进同落后比,正确与错误比,此一事物与同类事物相比,此一人物与同类人物相比。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弄清哪些思想和角度是陈旧的,以往报道中已经用过;哪些思想和角度是新鲜的,报道中尚未用过,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独特的报道角度。

11.侧面切入选角度。(侧)

选取一个侧面去报道,角度小了,报道面窄了,材料相对集中,报道反显得精悍、活泼、可读性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虚中觅实找角度(实)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虚中觅实”找角度对改进会议报道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选择新闻角度时应避免的两种倾向

一是没有角度。

二是强扭角度。

第三篇:选题角度参考

《高等学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选题角度参考

1、高等学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宿舍文化的产生、分类与特征

3、宿舍文化的影响因素

4、宿舍文化的功能

5、宿舍文化与学生成长成才

6、宿舍文化与学风培养

7、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目标、方法、步骤

8、宿舍文化建设与学校制度建设

9、宿舍文化与社会核心文化

10、宿舍文化建设与学校培养目标

11、宿舍文化与人本关怀

12、宿舍文化与学校历史

13、宿舍文化与地域文化

14、宿舍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5、宿舍文化与校园环境文化

16、宿舍文化建设的前瞻性

备注:以上选题仅供各位老师和同学参考,希望大家积极创新,从各自的角度来自拟题目对“高等学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第四篇:角度现代诗歌

雪已将这片心野飘得很白

空空荡荡的像埋藏了春天了的温暖

深入骨髓

你是我至亲至爱的人

在给我们采暖汲取幸福的路上

深情地停泊下来形成港湾

还担心家乡八颗种子的命运

一些问候感恩还未做好任何的深入

你咬紧牙关

又匆匆上路走向远方

向西的路途你有多遥远

隔开春暖花开与梦中的星辰

尽我一切的气力和想象

用灿烂的微笑面对那条泥泞的土路上

是否还会升起烟火人间

在曰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过往里

卸下白天的伪装和累

让填满心头的思念渐次适应这种生活

适应一位耄耋老人的孤独勤劳勇敢坚强......在一撮黄土上缓缓滑落

作为证据的时间

一定会从一些理由模糊的角度出发

宁愿拿起一生

为你辨认失传的血缘与纯真的情谱

第五篇:影评角度-艺术形式

一.结构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

一.剧作结构分析:

我们认定的电影结构分析应该包括: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在对电影的结构进行分析时,时空关系,视点线索,可作为考察影片的叙事结构:

(1)、小说式结构: 运用场面的积累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感情变化的过程。例如:奥斯卡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

(2)、散文式结构:是指电影艺术从文学的散文样式中吸取它在结构上的某些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电影剧作的结构形式。例如影片80年代影片《城南旧事》

(3)、心理式结构:是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线索来构建人物关系和组织情节的电影作品。如《野草莓》

(4)、多时空交叉结构:这类电影不像过去的电影那样保持时空的完整、连续和统一,而是以不同的时空内容来结构剧情,其显著的特点表现在频繁的调切上。如:法国的新浪潮著名导演阿伦·雷乃《广岛之恋》与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

(5)、多视点交叉结构:有助于使影片呈现一种客观效果,使主要人物通过多视点的描述获得立体形象。如日本导演黑泽明《罗生门》。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二.镜头与画面

镜头与画面的分析主要包括从趣味中心、灯光风格、镜头种类和镜头距离、镜头角度和人物所处位置与景框等角度来分析。1.趣味中心

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也就是吸引观众目光之处。吸引观众眼球很多,但是在电影摄影中,对比度最强的区域一般来说是最可以吸引观众注意的。恰如一片黑暗当中的一点亮光,那么无论这个亮光出于场景的哪个点上,都是被观众的眼睛瞬间抓到。影片中的内在趣味中心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某某坏人在背后偷偷的拿出了一把枪,那么只要这把枪不是虚焦的状态,无论这把枪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所占比例多大,都会被人们一眼发现。除此以外,黄金比例分割,引导线都是设定趣味中心需要注意的内容。

2.灯光风格

首先灯光,是低调,高调,还是高反差风格?要说这个灯光可是相当的重要,拍电影花费的时间大部分都耗费在调整每个镜头复杂的灯光上了。一般来说灯光风格和电影主题气氛等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喜剧片,灯光就比较明亮,很少阴影布局,常用高调风格。如果喜剧中压暗灯光的话,那么这个喜剧便一般会有些反讽的以为在里面。悬疑片和惊悚片都趋于低调风格,很多阴影都采用透射式。悲剧和好莱坞大片就一般喜欢用高反差的风格。

3.镜头距离和镜头种类

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深焦镜头 用广角镜头拍的。我们经常看电影会觉得很多镜头是只有一块儿地方清楚,后面的背景全部是模糊的。那叫浅焦镜头,就是焦点很浅。深焦镜头就是从前到后全部都清楚的。深焦和浅焦哪个好,在电影史上,一开始争论极大。我们一般儿拍照片,拍人像,都觉得浅焦镜头比较漂亮,因为可以虚化杂乱的背景,突出漂亮的人物。电影中也是一样,哪块儿清楚,哪块儿模糊,都是导演说了算。而导演依靠的方法就是变焦。变焦可以给简单的剧情寓意化的效果。但是一代电影大师安德烈巴赞觉得这种镜头不好,巴赞觉得这种镜头把本身非常复杂的事件含义单一化也简单化了。所以巴赞觉得深焦镜头比较好。《公民凯恩》就是一个运用深焦镜头非常完美的典范。PS:深焦镜头也叫纵深镜头。关于镜头距离,卓别林有一句名言:“喜剧用远景,悲剧用特写”。举个例子,当他表现远方一个人物的荒谬处境的时候,我们会大笑;但是当他忽然切进特写凸显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好玩的地方不再可笑,我们开始同情这个人。而且,镜头的距离影响到我们对于影片的参与程度。当很远的时候,无论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都无动于衷。但是当拉近特写的时候,好人会让我们投入的同情;坏人会让我们由衷的讨厌。

4.镜头角度和人物所处位置

镜头角度一般包括鸟瞰角度,俯角,水平角度,仰角,倾斜角度等。a.鸟瞰的作用是从正上方直接往下拍,让观众有一种天神参观凡间的感觉(上帝视角),有一种全局性的统罩感。b.俯角拍摄,拍摄下的主题会显得比较的无助和弱小。现在很多非主流的照片拍摄都喜欢采用俯角拍摄。c.水平角度,等同于我们人眼观察世界的角度,显示一种对等。d.仰角,可以让人物或者景物显得更加崇高,增加主题的重要性。因为他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有垂直效果。可以让个子比较矮的演员显得更高。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李连杰很多都是仰角拍摄的,所以李连杰本身个子不高,但是里面也显得非常英气逼人。

e.倾斜镜头,有时候作为主观镜头出现,或者在表示混乱的时候,倾斜这种不对称的构图方法,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我们拍照片的时候,如果被摄的人物站的非常笔直则显得呆板,而如果稍微歪头,或者倾斜一下身体,则显得有动感和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5.景框

紧的取镜,景框空间的大小可以象征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说,镜头的限制性越强,就是镜头越小,对人物的约束力就越强。比如,人物如果充满了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拥挤,则暗示着一种囚牢性的存在。就像人生活在狭小的房间里会浑身不自在一样。很多的监狱题材都是采用了紧的取镜的方法。希区柯克的很多电影,镜头对着狭小的窗户,不仅给人观众窥视的心理暗示,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紧的取镜的方法。松的取镜,则与之相反。强调一种宽松的环境,象征着自由。

下载浅谈“角度”[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角度”[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角度1

    《跑进家来的松鼠》资源开发(家长维度) 第一板块:辅学导航 教材简析: 课文的题目很吸引人,让人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愿望。读着课文,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跃然纸......

    换个角度交流

    我们常常会感觉沟通不畅,会感觉在沟通过程中因结论的不同而引发情绪的冲突,甚至会衍生出更为严重的后果。甚至有人总结出了"误解是正常,理解是异常",认为在与各种各样人交往过程......

    换个角度演讲稿(精选合集)

    换个角度演讲稿范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复制,粘贴。”现在的生活便是如此,一成不变。起床,上学,吃饭……一样的场景。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生活如黑白画面,毫无色彩......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谈中学生与父母交往中思维方式的调整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

    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倘若你只看到一个方面,那么你的视野便太过狭小,又何不以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呢? 苍鹰见麻雀飞行的低,可它却未曾体会过在......

    试论新闻角度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中的......

    看问题的角度

    一副局长竞争局长,夜做三梦:一梦太阳天打伞;二梦墙上一把草;三梦小姨子没穿衣服。大惑不解,上山请教和尚。和尚听后说:晴天打伞说明你多此一举;墙上一把草风吹两面倒说明你所托非人......

    角度美文摘抄

    看人、看景,看事物、看问题,尽管对象的本质和形态并没有改变,但从不同角度看,所见往往大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叫观点;要得到一个正确的观点,你必须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