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

时间:2019-05-13 09: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

第一篇:《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

Aesthetic Value of the Tragedy D u-e Wronged

向双全

Abstract:《D u-e Wronged》 w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GuanHanqing’s variety play creation.It has already come into category of world-class tragedy and produced cultural and aesthetic value that classical tragedy owned.The drama has passed on that ethic culture showed the decisive meaning to individual subsistence through tragic field of vision, expressed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of GuanHanqing’s to the Chinese ancient tragedy.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aesthetic value, we should start from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摘 要]:《窦娥冤》作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代表,已进入了世界经典悲剧的范畴,产生了经典悲剧所具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剧本以悲剧的视野传达出了伦理文化对个体生存的决定意义,表现了关汉卿对中国古代悲剧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认识其悲剧美学价值,宜从主体和客体出发。

Key Words :D u-e Wronged;Aesthetic value ;Tragedy;The spirit of fighting 关键词:《窦娥冤》、美学价值、悲剧性、抗争精神 正文: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被认为是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剧作。王国维(《元剧之文章》)。同时《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中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窦娥冤》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朝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且坚强并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自晚清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十二章有云:“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

由此可以看出,《窦娥冤》中的悲剧主角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她善良敦厚又坚毅刚强,敢于向黑暗社会作斗争。作品通过善恶的斗争,以善良的窦娥毁灭告终,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使得窦娥这一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价值和意义。

对于“悲剧”的定义,前哲时贤多有探讨。美学上真正意义的悲剧性在于:悲剧冲突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那股潜流在灵魂深处的良知。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其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2]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文中指出: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3] 因此,先生着重强调:其一,悲剧应当表现的是“人生有价值的”;其二:这种人生价值的终极是“毁灭”。《窦娥冤》这一古典悲剧精品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有价值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感到悲愤的。它是中国戏剧史上典型的一幕善的毁灭的悲剧。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其中,窦娥的坚强不屈、勇敢执着是美的象征,而官场和社会的黑暗腐朽、丑陋病态则是丑的象征,这一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使得窦娥这个受压迫而不妥协的人物形象立刻变得饱满起来,变得生动具体。

对于《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应该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出发。

一、从主体(主观方面)而言:

(一)窦娥她善良、孝顺。自身所恪守的信念是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具体成因。这种信念主要体现在对守贞、业报轮回、善恶相报、天人感应等观念虔诚的信奉。清代学者王国维说:”最有悲剧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期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宋元戏曲考》)由此可见,造成窦娥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窦娥的个人原因。窦娥恪守伦常,自觉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乃是导致其泯灭自我,扭曲人性,酿成人生悲剧的最直接因素。窦娥固守的“贞节”、“孝道”是导致其悲剧的直接原因。“贞节”“孝道”是悲剧主人公窦娥所认为的“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她的这种追求与现实(一是恶霸横行无忌,一是官吏贪暴枉法)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4]她的期望违背了“历史的必然要求”而无法实现,并且窦娥价值观念中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无情地“毁灭人看”。

(二)窦娥坚强不屈,勇于反抗。就是对这样一个恪守封建伦理的柔弱女子,万恶的社会也不肯放过。流氓张驴儿父子的凌辱迫害,昏官的严刑拷打以致被判死刑,重重的压迫锻炼了窦娥的性格。她在种种压迫下走向成熟,在正直善良之外又闪现着她敢于向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反抗暴虐的斗争光芒。面对贪官污吏、地痞流氓,窦娥一弱女子,以坚强不屈、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与人格去捍卫自己所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面对如此强大的挑战,却没有退缩,让读者深感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因此窦娥的价值在于她面对邪恶势力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天地,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界万物的,包括人的命运。他们认为天地应该能够分清浊、辨善恶。窦娥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个顺民,可竟不能做到,蒙受冤屈。然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却无动于衷。天地失职,当然要指斥。一曲[滚绣球]矛头指向天地,指向贵为天子的最高统治者。“三桩誓愿”是第三折中的重点,“雪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应验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空间越来越广,监斩官的反应越来越强烈。窦娥不仅希望人们知其冤,还希望通过感动天地来惩治邪恶。作者巧妙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突显出窦娥冤情之冤。窦娥被毁灭的过程同时也是她强烈反抗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弱女子性格中刚烈的一面。

(三)窦娥的特殊身世,让读者产生无限的怜悯和同情,是造成窦娥悲剧的基础。作品一开始,即笼罩着浓郁的悲凉气氛“窦娥三岁丧母,七岁作童养媳,十七岁成婚,十九岁成了寡妇”“撇的俺婆妇每天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秋!”(第一折)在封建礼教盛行的社会里,“母以子贵,妻以夫荣”像窦娥这样一个无夫无子的年轻寡妇,在日常生活中无依无靠,更何况在中国历来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就为造成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加上她的坚贞和孝顺这两大品质,这使悲剧的发生成为必然。黑格尔认为:“一件仅仅作为厄运而出现的不幸事件,真正悲剧的灾难,却完全作为本人的行动后果,落在积极参与者的头上”。[5]例如由偶然机遇而遭到的不幸或死亡,不能算作悲剧。因此,悲剧主人悲剧的身世加上固守的信仰,最终表现在他的行动及其后果的必然联系之中,窦娥的悲剧由此生成。

(四)悲剧主人公在戏剧冲突中的精彩展现。通过戏剧冲突的学习,结合窦娥形象的塑造,运用悲剧审美的一般知识,感受悲剧之美,在对悲剧的审美体验中唤醒和激发了我们心中的崇高感。

赛卢医与蔡婆婆的冲突只是主要冲突的导火索,是全剧冲突的序幕,其主要作用是铺垫,引出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是全剧冲突的展开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张驴儿父子强逼蔡婆婆及窦娥成亲,窦娥坚决不从,与张驴儿发生激烈的言语和肢体冲突;第二层次是张驴儿设计谋杀蔡婆婆,却不料弄巧成拙,反误杀了自己的父亲,随即反诬窦娥毒杀张父,借此逼勒窦娥顺从,但窦娥仍不服从,情愿见官;第三层次是张驴儿强行拖窦娥见官,诬告窦娥杀人,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在昏官审案时从旁撺掇毒打窦娥,窦娥被冤判斩刑。然后,窦娥与“无名氏”的冲突是全剧冲突的高潮部,是全剧的精华。这个冲突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的关键,窦娥的反抗精神在此冲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窦娥在法场上临刑前突然迸发出生命的激情,冤愤一泄而出。“无名氏”看上去没有具体的对象,作者却巧妙地用“天”、“地”代指了它,而他们的背后还有“鬼”、“神”,这就把抽象的冲突对象具体化了。在这个冲突中,窦娥饱含满腔愤怒,毫不畏惧,指天斥地,这实际上是对堂皇的天理、公道、王法、官府的责骂,更是对封建秩序的责骂。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最后发下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以彰显自己的冤情。这一设计成为了冲突的高潮部分最具奇异色彩和思想张力的浪漫情节,显示出关汉卿高超的创作智慧。同时读者能感受到窦娥这一悲剧形象带给我们的崇高感、悲壮感。

二、从客体(客观方面)而言:

(一)窦娥所处的现实环境和地位。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穷凶极恶的坏人的悲剧,如查理三世;第二种是盲目的命运的悲剧,如俄狄浦斯王被不可掌控的偶然性所玩弄;第三种是既不需要悲剧人物的过错,又不需要偶然性的机会,而是由悲剧人物所处的地位必然造成的。[6]叔本华从悲观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第三种类型的悲剧是最深刻的。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是叔本华笔下的第三种悲剧人物。作者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是《窦娥冤》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主要原因。因为悲剧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在的社会地位,即使她大声呐喊: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然而,这种无奈的呐喊,最终是白费力气。可是这是一种抗争,一种悲剧力量的震撼。

(二)作者成功塑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审美情景,是《窦娥冤》获得巨大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一个悲剧作品,其悲剧情景的成功与否往往同时也决定着一个悲剧作品的成功与失败。悲剧情景可以有力地烘托悲剧氛围,增强感染力和艺术表达效果。因为悲剧是美的毁灭,窦娥是美的,同时也是被毁灭的。关汉卿不曾使用大量笔墨来描绘窦娥之美,但是他通过各种手法着力突出的是窦娥的心灵之美。当窦娥面对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太守的酷刑时,她宁死不招,毫不畏惧。但是当她看见衙役对她的婆婆施刑时,她的心顿时变得软起来,因为她怕婆婆成为杖下亡魂或者屈打成招。于是忙叫道:“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那颗善良、高尚的心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文本的第三折中写道: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 〔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

〔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啊„„

这个悲剧的情景环境,彰显了年轻的生命,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承担起了千斤重担,歌颂了窦娥那高尚的心灵之美,加强了文本所营造的悲剧氛围,凸显了故事情节的悲剧感染力。

(三)窦娥的悲剧,客观地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启示。正如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说:“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7] 从美学的悲剧理论出发,我们可以认为窦娥就是用自身的毁灭来肯定和张扬了有价值的东西。窦娥悲剧形象的价值,不在于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而在于对旧的现存社会提出了怀疑。为正义和理想而斗争而进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她胆敢以个人之力,勇敢地向顽固腐朽的封建制度宣战,虽然结局悲催,但是窦娥向我们证实了人生的价值。因此,“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8]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从主客体总的来说,“窦娥作为封建社会培养出来的伦理道德典型反而被培育她的社会所销毁,她的生存环境和她的不幸遭遇,是她悲剧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她想尽孝道,遵守封建礼教,这就是她性格悲剧额深层意蕴。”[9] 这就是窦娥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环境铸就了她的品格,时代决定了她的命运。因此,一方面,她注定了会是捍卫封建礼教所倡导的“孝道”、“贞节”的牺牲者,她也以自己的悲剧诠释了她的思想理念,彰显了她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窦娥是值得表扬的。她的身上展现出了一种悲剧美,一种崇高美。其不畏强权,大胆抗争,对后世封建女子影响巨大,激励她们的斗志,引导她们深思,同时也表达了对腐朽的封建礼制的控诉。《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之祖,它让读者看到了善良人们的痛苦和不幸,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这是历史进步和人类自身向前发展的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A]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6.[2]亚里士多德.诗学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97.[4]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王诚、曾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石冲白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马克思.哲学的贫困[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四).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8] 陈瘦竹.沈蔚德.论悲剧与喜剧.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9] 刘中华.论窦娥悲剧性格的美学价值.[J].社会科学辑刊.992

第二篇:浅析西方悲剧的美学特征

浅析西方悲剧的美学特征

——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摘要】

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如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就被亚里士多德誉为“最完美的范本”“完美悲剧的典范”。

【关键词】悲剧

过失说

俄狄浦斯王

【正文】

一、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净化)。”这是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定义,除此之外,他对于悲剧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引起怜悯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二、悲剧的审美特征与过失说

而更详尽的悲剧理论或是说达到悲剧目的的理论是他的过失说: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的女人们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恐惧之情,而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错。

悲剧主人公遭受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或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总结来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性格应该有以下四点:一是性格必须上来,二是性格要合适,三是要与一般人相似,四是性格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而要造成可引起观众怜悯或恐惧之情的犯错除了他性格本身以外,最为重要的便是他的行动。

在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中行动犯错又主要分为:无知的行动错误,如《俄狄浦斯王》;无节制的行动错误,如《美狄亚》;以及判断错误,如《安提戈涅》。悲剧塑造的人物的行动错误或过失要符合三个原则,首先他的行动错误要合乎常理也就是逻辑原则,他的行动过失要触犯人们习以为常的伦理思想也就是道德原则,最终他行动及其后果给人带来情感体验或是说甚美体验,也就是审美原则。

三、《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审美特征

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例,《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拉伊奥斯预知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人把他抛弃,但是,科林斯王发现了他,把他收为养子。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知道自己可怕的命运,便逃了出去,可事不凑巧,他恰好来到了忒拜,在那里当了国王,还娶了前王的妻子。后来,忒拜城里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弄得人心慌慌。神说只有找出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而当地的预言家说凶手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不信,认为是有人陷害他。王后告诉他前王是在一个三叉路口被人杀害的,俄狄浦斯怀疑前王是自己所害,因为他确实在一个三叉路口杀害过一个老人。后来,经过调查,找到了当年的牧人,事情的真相大白,应了神的预言,俄底浦斯受到命运的惩罚。俄底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的忒拜王国流放自己。

俄狄浦斯王是一个好人,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当得知自己可怕命运的时候,为避免伤害到自己的养父母,他出逃;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害,当他成为王者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爱民负责的态度,是一位贤明君主的形象;当查出真相时他又勇于承担责任,戳瞎自己的双目,主动请求将他放逐。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好人,并且他的“好”从悲剧的开始到了悲剧的结尾,保持了前后的一致性。但他又不是好到极点,旅途中曾来到众人所说的国王遇害的地方,杀过路人。这一点既是和一般的人相似,也是好人的难得犯错,无意之中却与他的命运重合。

俄狄浦斯王杀了前任国王,娶了前任国王的妻子,最后查出真相,俄狄浦斯杀的是自己的父亲娶得是自己的母亲,而在此之前,他是不知道的,充分体现出了主人公的无辜性。

俄狄浦斯王知道自己可怕命运时,他为了避祸,流落飘零,浪迹天涯,这符合一个“好人”在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所会做出的反应:逃避,在杀过路人时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这种生活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即造成了悲剧的合理性,这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中的逻辑原则。

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在三叉路口杀过路人,却不知道他杀的那位老人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当他当上忒拜的国王时,他娶了前任国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并和他的母亲生下了儿女。伊俄卡斯忒也就是王后“徒然面容惨白,她已经一切都明白了,绝望地冲出宫去。她发了疯,穿过门廊,双手抓着头发,直向她的卧房奔去。她悲叹自己的不幸: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儿女。”俄狄浦斯王不仅犯上弑父,而且乱伦,这是对社会道德的冲击,符合了亚里士多德过失说中的道德原则。

四、悲剧的审美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悲剧达到“净化”的效果,一方面,他要求:祸不完全是自取。自作自受是不能引起人同情的。“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另一方面,他要求祸不完全是自取,也就是说主角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

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在于强调命运的可怕。他本人却没有道德上的过错,无意中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而自我惩罚,正表明俄狄浦斯王的道德高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不回避矛盾。

《俄狄浦斯王》这一整个悲剧塑造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是敢于反抗命运的英雄,在抗争中呈现了正直、诚实、意志坚强,负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品质,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主人公,虽然俄狄浦斯王在和命运的抗争中走向毁灭,但是成为了歌颂的对象。在他的身上,表现出了人的意志与邪恶命运的抗争,人在命运较量中失败了,却在道义上,人格上为人赢得了尊严。而借由他的毁灭,使观众们得到“净化”,也就是道德上的教化,从而使人不断的完善,达到悲剧的效果或是说达到审美的一种目的。

五、小结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以及他的美学思想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但其理论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他以悲剧为代表的艺术创作原则,以及艺术教化伦理道德,陶冶审美情操的功用,对后世西方的美学思想、艺术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合理见解,至今值得借鉴。

六、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

朱志荣·西方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第三篇: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

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 喜剧 审美

(一)、喜剧的分类

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种形式于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皮笑肉不笑的嘲讽,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易卜生在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

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具体来说,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体现了人的非本质,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2、喜剧属于戏剧的一种类型,他有自己特定的美学涵义:(1)他是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是不一样的,艺术中的喜剧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2)剧情发生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3)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从创作者创作心理角度来看,他是人对生命的乐感及自娱入世情怀的折射。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说明其实喜剧它是没有悲剧那种悲怆性的体验的,而是一种自我胜利的优越感。当旧事物被历史实践所抛弃时,人们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视那些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旧事物。还加之以其智慧的微笑,在审美上嘲笑它们,并通过这种喜剧意味的笑来否定、揭露丑恶的脆弱,从而达到对美的肯定。所以喜剧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人对自己力量和尊严的充分自信。

(三)、悲剧的分类

1、命运悲剧:这一类的悲剧表现了英雄人物与至高无上的神的旨意或者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悲壮而有徒劳的抗争。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宇宙、对自然知之甚少,坚信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运,于是,悲剧的主人公大都是神或英雄,他们崇尚事迹和精神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戏剧创作也同样与命运的不可改变性有着必然的联系。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部典型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代表作,所谓命运“代表着一种人对其无能为力反而被其支配的巨大的客观势力‟。”这里的客观势力是指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神灵崇拜或族权、君权崇拜至高无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们无法克服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实。

2、性格悲剧:这类悲剧的起因是由于人物的内在缺陷和性格弱点,但是人在厄运中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戏剧领域的表达。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悲剧作品,这一时期神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人的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尊重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等观念深入人心,肯定“人”,“叫人觉醒、发扬主体性的戏剧”主题表达在戏剧《哈姆雷特》的台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哈姆雷特》的最大成功在于它对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性格描写。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思想深邃而行动软弱的人,让具有如此典型性格弱点的人作为复仇任务的承担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戏剧冲突的曲折性,由于哈姆雷特的性格原因使得剧情异常复杂、激烈、难于琢磨和出乎观众的预料。

3、社会悲剧:

主要反映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社会矛盾计划,人与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体制、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而导致的悲剧,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精神。

(四)、悲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

1、悲剧的本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渴望一个合理的结局一个理想化的要求的时候,但是却并没有实现,而整个矛盾冲突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集中的形态美。崇高和悲剧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处于矛盾激化状态,在这一斗争中,审美客体暂时压倒审美主体,使得主体的内在本质无法得以施展和表现,但斗争必将显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从历史的维度看悲剧表现的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事例与阻碍历史前进方向的反动势力的矛盾。

二、从道德伦理看悲剧表现的是善与恶的斗争,通过善的被否定摧残来显示它的美学意义。

三、从性格上表现平凡人物的悲情经历。

2、(1)我们常说的悲剧,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艺术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能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的暂时毁灭,以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2)艺术中悲剧都涉及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3)艺术中的悲剧主人公必然代表正义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伦理人格上必须是完善的。

悲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与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五)、总结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内涵和形式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样悲剧在更高的意义上就成为催人向上的力量。再就喜剧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的喜剧表现往往也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但此时并不是以讽刺和否定为主,而是亲切地微笑着表现正面事物的风味,肯定和赞扬美的事物,有时候也通过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在笑声中人们悄悄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并从中获得否定自己的错误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气。在和平社会环境里,喜剧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审美形式,人们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喜剧的审美格调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表现人民内部生活的喜剧,要用幽默来衬托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用喜剧活跃人民的精神生活在创造先进精神文明过程中要时刻体现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篇: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学院:艺术文化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姓名:赵秀克

学号:201014090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以西方浪漫主义文艺为例

摘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急剧过度,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在文艺领域也有了新的变化,浪漫主义应运而生,新时期新艺术思潮的出现往往具备自身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以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主观情感的强烈表达,并且注重想象兼以夸张的表现手法,着重于描写自然等。艺术特征之中包含了浪漫主义自身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在各个学科中表现出了各自的色彩,对各个学科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艺术创作价值。关键词:

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价值

浪漫主义一词可以追溯到古法语词ROMAN,而这一词更古老的形式则是Romans和Romant①,反对古典主义的精神桎梏,区别于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描绘,浪漫主义以其鲜明的美学特征成为西方美学、文艺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学魅力征服了十九世纪的艺术家、美学家,他们对浪漫主义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美术、音乐方面都有独到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显现。

一、强调个人情感主观表达,寻求个性解放。浪漫主义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至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②。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典雅高贵风格成为新时期思想的羁绊,美学、文艺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恰逢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也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迅速在欧洲传播,个性解放、个人独立的强调使得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全面的展现了个人的主观情感表达:雪莱的抒情诗,音韵铿锵、感情真挚,散发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个性特征明显; ① 《卢梭与浪漫主义》

(美)欧文·白壁德著

孙宜学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第1版第2页

②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第166页

雨果的小说在描绘故事、展现精彩的情节之余个人的组管情感倾向不言而喻;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动听的旋律中能够聆听到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席里柯的绘画也特殊的自身情感描摹成为浪漫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

二、追求心灵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精神创造。浪漫主义在强调个人主观情感表达,寻求个性解放的基础上,极力追求“自由化”:自由的心灵、自由的想象、自由的精神创造,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依旧是对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把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受教条规则所压抑的思想全部释放出来,摘去原来的镣铐,让人们伴着自由精神下美学思潮尽情的舞蹈。各种文艺活动自由的开展,所以这一时期文艺界的艺术家们,打开自己的心灵让其尽情的挥洒出自由的个性色彩,德国著名浪漫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弗·施莱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他这样写到:“惟有浪漫主义是无限的和自由的,浪漫主义承认诗人的任凭兴之所至是自己的基本规律,诗人不应当受任何规律的约束。浪漫主义诗的样式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而且应当是浪漫主义的。”③。雪莱的诗剧《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正是自由想象下的杰作,通过神话描写反映出当时人们心中追求自由的典型;在济慈的理论中他特别强调了自由想象,他如是说“想象是真实的——想象所攫取的美必然是真实的——不论以前存在过没有„„因为我们认为一切的激情与爱情一样,在他们崇高的境界里都能创造出本质的美——想象可以与亚当的梦相比——他一觉醒来发觉它是真实的。④

三、注重夸张对比的美感表达方式,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艺创作除了其主要内容推崇高贵典雅的古典文化以外,仍需遵循相应的创作规律,表现在戏剧创作中则是要遵循“三一律”的创作方法;美术创作中则主要在院派风格的控制下遵循特定的绘画规则。相应的浪漫主义之后的现实主义则强调必须要真实的表现现实环境,并且要具有追求客观统一的典型性,反而陷于一种的机械的复制,缺少了文艺创作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浪漫主义的自由想象加之夸张、对比的美感成为艺 ③ 《西方文论》

张玉能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第142页

《西方文论》 张玉能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第152页 ④术特色之一,司汤达在他的文艺理论中号召学习莎士比亚,反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雨果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⑤席里柯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运用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生死的对比作了浪漫主义的修饰方法,其美学特征更是具体的展现出来。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也是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典型代表。

四、浪漫主义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歌颂自然之美。这一美学特征仍旧对古典主义时期的人们思想受到控制有关,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人们思想意识存在于固定呆板的环境中,毫无自然之美感,并且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丑陋的现象。所以浪漫主义者把自然作为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们寄思于自然,希望能够从自然中得到精神心灵的释放,实现自由。英国浪漫主义理论家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它即可怡情又可益智“。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时期诸多描会自然的艺术作品:济慈的抒情诗《夜莺颂》以夜莺的歌声唱出自然世界中的快乐;浪漫主义绘画中对自然地描绘则更加明显:瓦朗西安纳的《湖畔的暴风雨》由透视法产生的空间感,相比高山城堡显得微妙,倾泻而下的雨水十分清楚却有带着些浪漫主义的神秘;康斯太布尔的《麦田》、柯罗的《蒙特枫丹的回忆》都表现出了自然界朴素平时的美感,使得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在画布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上四个方面,浪漫主义之所以延续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种美学特征的艺术魅力是重要的原因,虽然浪漫主义后期逐渐衰落,并且为现实主义所代替,但浪漫主义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而又深远的,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浪漫主义是对人文主义价值的延伸,是对“人”的价值的提升。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在文艺创作上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但其主旨精神是提倡人文主义精神,把人文主义精神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反对原来 ⑤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第167页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第166页 ⑥ 固有神权精神,而浪漫主义虽然提倡回到“中世纪”并且经历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洗礼,但浪漫主义却是对人文主义的延伸,它所提倡的追求个性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以及个人情感的主观表达,正是对于人文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新的解读,也是对人文主义人权的新的尊重,因此在西方思想发展史,文艺创作思想中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浪漫主义是对艺术表现能力的新型扩展,为艺术创作提供给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表现手法。古典主义的创作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其固有的创作规律,使得很多艺术作品呈现出呆板的模式,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思想发展。浪漫主义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原有的艺术创作模式,艺术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而且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运用夸张、对比等新型创作技法,创作出更多新颖的艺术作品。浪漫主义文学、绘画、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次,浪漫主义对自然的赞颂使得人们开始真正的关注自然,以自然为一种精神寄托,并且对文艺创作中的“自然状态”有引导作用。浪漫主义所强调的自然是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回到自然”的理论,并且在其艺术创作中有更多的歌颂自然、描绘自然的作品。浪漫主义对自然的描绘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美术领域中对后来的印象主义画派所强调的“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开启了西方艺术对自然认真审视的新纪元。

浪漫主义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流派运动,具有其鲜明的时代艺术特征,表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但浪漫主义作为文艺史的问题仅局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浪漫主义发挥出的艺术魅力,表现出的美学特征成为人类美学史、艺术史上光辉的一页。

参考书目:

【1】《西方文论》 张玉能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2】《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

【3】《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 人们文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第7次印刷

【4】《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张石森

刘娟 主编

远方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5】《卢梭与浪漫主义》

(美)欧文·白壁德著

孙宜学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第1版

第五篇:泰国幽默广告美学价值

浅析泰国幽默影视广告的美学价值

近年来,泰国广告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佩,克里奥、戛纳、莫比、纽约广告奖等世界级广告赛事频频出现泰国广告作品。而细看泰国的影视广告作品,我们会发现泰国的优秀广告要么催人泪下,要么令人捧腹大笑,二者都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其中,泰式幽默广告虽然偏向大众的娱乐化,但是依旧保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和审美价值。

那么,泰国的幽默影视广告的吸引力何在,它又有什审美价值呢?

一、平民化的受众定位

影视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产物,它是否能被定义为美?在《美学概念》中作者对什么是美做了详细阐释,划分了各种形式的美: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当然,广告的美和纯粹的艺术美相差较远,它应该更接近经过加工的、社会的美,而且往往是带有经济色彩的。不过,对于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回答是:“美即生活”。他又强调:“生活必须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生活”。就这种观点来说,影视广告旨在被受众接受,投射大众的生活,因此它也可以说是一种美,也存在着它自身立足于物质经济之上的美学价值。

而泰国影视广告的受众必然为泰国大众,这和电视这种大众媒介有关,它的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是一种具有高效率的传播方式。而幽默式的广告的目标受众不是严肃、高修养的知识分子群体,而是生活在市井之中的老百姓大群体,它娱乐化的功能和大众的审美倾向相切合,加上电视网络媒介的特性,拥有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幽默广告表现的“生活”,未必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生活”,但是会是“我们所能共鸣的那种生活”。

泰国的幽默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它们往往在市井生活场景中制造受众的会心一笑,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观众对广告内容的认同,达到广告效果。幽默广告其实就像草根文化,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群体的审美题材,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审美维度,虽然区别于知识分子的审美境界,却能够形成与之互补的另一个审美领域,使影视市场呈现出更加活泼的社会审美层次和结构。

举SONY“女大十八变”篇为例,小女孩由小时候的天真可爱,到长大后变成肥胖的庞克风格,由此传达出广告及时记录生活中美的点滴的诉求。对女儿的教育、对回忆的记录、对女性的审美,这些都是普通大众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审美和活动,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动大众的愉快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泰国幽默广告的审美价值之一就在于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能营造自然愉悦的审美体验。

二、外显和夸张的广告风格

(一)、外显:

泰国的幽默广告和欧美的含蓄风格不同,以外显闻名。广告大师、英国伦敦萨奇公司全球执行创意总监大卫·卓格(David Droga)就曾经说过一句话:“泰国人有点张狂!”,将泰国高调的广告风格展露无遗。

“外显”一词,相对于“内敛”来说其意义是向外显现出来,是一种表现上的高调。泰国幽默影视广告的外显在审美上也有其优势:

1、首先,外显的广告风格符合它的受众定位,将广告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简单明了地放在观众眼前,一目了然,省去了过多的花饰。不像有些内容繁杂的广告往往想要表现的过多,而让核心诉求在过多的信息中被淹没,广告在审美的实用性上足够成功。

2、然而,并不是说泰国的影视广告就完全没有内涵,其外显是表现在广告内容的传达效果上。好比泰国的一则灯具广告,一家人在镇定地讨论泰国的各种鬼怪而不恐惧,而到了最后灯熄掉后的各种惊吓声才让观众明白广告的真正所指。由此可见,泰国的幽默广告并不是平白地展示目的,也是美学内涵和独特表现的结合。

3、简单外显的设计原则使泰国幽默广告不参杂过多干扰元素,因此使幽默的效果达到最高,诉求点集中,使观众印象深刻。简单强调的原则也体现在泰国幽默广告无厘头、夸张的美学风格表现上。

4、最后,外显的风格也表现了泰国人敢于张扬的表现精神,能够让观众窥见泰国人精神风貌上敢于表现、精彩丰富的审美世界。

(二)、夸张:

泰国的影视广告幽默除去感人至深的一类之外,剩下的大多都是高度夸张的一类。

举Cheers啤酒的经典广告广告为例,一部广告中包含了三个小情景:周五下班迎接周末、在停车场找到仅剩一个的车位、在餐馆吃饭到最后发现还有一只螃蟹螯。这些都是抽取自生活的场景,也确实使人感到高兴、兴奋。然而广告中却夸张地刻画主角们的狂喜,从他们欢呼呐喊的动作和神态,放缓的镜头速度,将歇斯底里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将一支广告片拍出抒情大片的效果。夸大的特效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效果。直到每则广告的最后,才打出“为生活中每一件值得高兴的小事情,干杯”的广告语,让人感到夸张之余,也不禁会心一笑。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进行有意的夸大或缩小,以实现想表达的效果。夸张在审美的实现上传达的是一种不同于寻常的具有创造力的美。当然泰国幽默影视广告在这方面的创造依旧是扎根于事物的本身的属性的,只是这种联系有时候比较不密切,才会导致有些无厘头的风格。不过,这种无厘头式的风格又能贴近观众日益异化的娱乐化审美倾向,创造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

夸张作为影视表达手法有如下优点:

1、作为一种异化生活的表现手法,夸张能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审美意象,其广告作品就具有异于普通广告的看点,能满足受众在同质化时代中的猎奇求异的审美需求。

2、夸张是对现实的超越,而审美与艺术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两者共同的特性使夸张成为美与艺术的良好表现手段。夸张对现实的偏离给受众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另一种视角,为美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上文提供的Cheers啤酒的案例,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喜悦瞬间,在广告创作者的镜头下变成极度的狂热和珍惜,无形中传达出一种珍惜生命的美学追求。泰国幽默影视正是凭借着这种高度的夸张化完成对现实的戏剧性超越,达到强大的审美震撼。

3、夸张的表现手法还造成了众多戏剧性的效果。夸张偏离现实的作用往往会造就戏剧性的情形,泰国一则保险的广告讲的就是做针灸时碰上了火灾,全身插满了针无法逃生的状况。在针灸时遇上火宅,医生自顾着逃命,着实是进退两难,有苦说不出。泰国幽默广告擅长于通过夸张将戏剧性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幽默上得到加分,艺术审美上也可圈可点。

三、生动情境的营造

泰国的幽默影视广告非常擅长于将想要表达的广告内容放到最适合做广告呈现的环境中去。换句话说,就是营造生动的情景以更好地呈现广告内容。上文举过例子的灯具广告,其实就是将黑暗与各种恐惧诉求进行对比突出灯具的重要性,广告创作者为了强调灯具的重要性,刻意将泰国的各种妖魔鬼怪引入现实生活,创造逼真的鬼怪世界。

下面对泰国广告情景塑造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生活情境:

由于大众化的受众定位,泰国幽默影视广告的场景多为日常生活场景,塑造出百姓的生活情境。常见的广告场景包括家里、办公室、停车场、商场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得不涉足的地点。生活情境的营造首先就在场景熟悉度上拉近了广告与受众距离,熟悉自然的审美环境卸去防备心理,能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广告信息,给出更高的审美评价。

不过此类广告在现实的生活化情境之上还要加上富有吸引力的情节,以加强内容的可看性和吸引力。添加情节根据程度一般包括夸张化的广告诉求或提炼过的生活亮点。如此一来,熟悉的场景加特殊的诉求,二者相互衬托之下广告内容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受众能更快注意到广告的核心要点。

2、虚构场景

成功的虚构场景塑造出非现实的看点和审美体验,它以不同于正常感觉的独特体验展示出强大的内容拉力,诱发观众审美习惯中的猎奇动力。

泰国幽默影视广告的虚构场景设置往往和现实相映射、相结合,能在虚构中发现现实的影子。如此一来,场景的虚构不仅能发挥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又不会与生活脱节,能在关注生活中突出核心诉求,实现关注现实的审美效果。

3、逆境设置

为什么泰式创意愈来愈受世界各地的欢迎? “因为泰国人面对现实逆境, 却能以幽默超越, 从自卑、自嘲而到达观。许多年前, 我们自认是未开发国家, 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在街上跌倒了, 不会埋怨政府路不平, 就只是笑笑自己,先有苦难, 然后我们用幽默活下来”。这是泰国奥美广告公司首席创意总监科恩(Korn)在谈及创意时所说的话。

我们在看泰国幽默影视广告时,能够发现其广告经常营造一种苦难式的逆境,而幽默就在这逆境中诞生。上文所举的例子里的保险广告中的针灸情景就是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

逆境设置是泰国幽默影视广告常用的手法,在逆境中产生戏剧化的种子。受众并非对他人的逆境产生欢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多的是因为泰国广告对苦难情景设置恰到好处,有种尴尬和进退两难的感觉,而这种小尴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碰上的情形或者情形的夸张。因此,观众在收看广告时往往会会心一笑,并且是发自共鸣的笑,这就是泰式幽默的高明之处。虽然其中或多或少有受众“旁观看戏”的心态影响,但是更多的是泰国广告恰到好处的情景设置发挥了良性作用,才能让观众在愉悦而不是嘲笑中记住广告。

此外,不得不提及的是泰国人民、泰国文化的痛苦消解能力。泰国幽默广告中常出现的苦难情景。科恩总监提的幽默超越苦难式泰国文化中面对苦难的一中应对机制,面对苦难,“就只是笑笑自己,先有苦难, 然后我们用幽默活下来”,这是一种达观向上的人生观,并且泰国人把这样乐观的人生态度运用到了广告创作中去。也就是这种强大的乐观精神和苦难排解能力让泰国的幽默影视广告看起来总让人觉得虽然人生时有逆境,但却总能让你找到一个快乐欢笑的理由。广告因此看起来虽然情景尴尬,但是快乐而不痛苦,潜移默化中传达了其达观态度和精神层面的美学价值。

4、总结

综上所述,生动的场景能增强影视广告的情景熟悉感,为幽默诉求发挥表现力提供良好的土壤,让观众更愿意接受广告设定和广告内容,传达乐观幽默的精神美学价值。

五、总结

浅析泰国幽默影视广告,其幽默属性为大众喜闻乐见,走的是大众审美路线。其广告风格外显夸张,有其张扬、娱乐化的艺术风格。在情景设置上泰国幽默影视广告生动有趣,有独特的苦难消解机制,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泰国的影视广告风格独特,尤其是幽默的影视广告在大众草根文化盛行的时代优势日益凸显,拥有大量受众,其配套的广告创作风格和审美风格可以作为我国影视广告的借鉴。

下载《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窦娥冤》的悲剧美学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5篇模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宋 楠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定稿日期: 2016/04/30 1 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

    浅析君山风景名胜区的美学价值

    浅析君山风景名胜区的美学价值君山景致名胜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的东洞庭湖中,是东洞庭湖中最大的岛,距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航程15km,该岛面积0.96km2,山上树木青翠,文......

    关于体育舞蹈美学价值的研究(精选合集)

    关于体育舞蹈美学价值的研究 单亚萍 (浙江大学体育系, 浙江 杭州 310028) 1体育舞蹈的特征 体育舞蹈是一种人体运动的艺术, 运用动作造型全面展示人体舞种的艺术风格是体育舞蹈......

    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大全五篇)

    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文人浅语 摘要:《八骏图》是徐悲鸿享誉画坛的代表作,虽然关于八骏题材的画作在徐悲鸿之前早已有之,但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

    从悲剧美学角度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王秀梅 内容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全面阐释了他的悲剧观,从悲剧的本质、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到悲剧的成分、性质、分类,再到有关悲剧的评价标准问题。 关键词:亚里士多......

    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美学价值研究

    摘 要:艺术家学习民间美术与工艺的任务,不是延续巧手农妇的艺术生命,或者再现一个辉煌的传统民间文化,而是重建属于我们时代高层次文明的新文化,去汲取一种艺术本源中的活力,把它......

    《窦娥冤》分析

    感天地,泣鬼神 ——《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分析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