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幼儿园教育笔记》
在大家看来梳辫子只是件不起眼儿的事情这是每个幼儿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们班女孩子基本都留着长辫子,每次午睡以后,我都要给她们重新扎辫子。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其实梳辫子还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快乐,有心的老师趁机还能教育一下小朋友呢!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快乐事件(一):每个小女孩都是爱美的吧,像媛媛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能陪她,她每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平日里的衣食住行,都是奶奶来照料。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发现媛媛的头发已经很长了,但是仍然披在上面,天气又越来越热了,感觉披着就很难受了。于是,我就拿起梳子为她扎了两个小辫子,告诉她这样又清爽又好看!从第二天开始她就梳起了小辫子,媛媛奶奶告诉我说:“老师,您那天为媛媛扎头发她很开心,每天一早起来就嚷嚷着要我给她梳头,说那样好看!”
快乐事件
(二):另外还有个原因我想应该就是由于我们每天都会给不同的辫子起不同的名字吧!我们班有个“小美女”伊林,伊林妈妈每天会给她梳不一样的辫子来幼儿园。有一天, 我帮伊林梳 “哪吒辫”后,可能她怎么摸也摸不出自己的辫子梳成什么样了,就问我:”老师,梳的是什么辫子啊?”我一听,心想:“是啊!我倒还没想那么多呢?什么辫子呢?”于是,一边看着她刚梳好的辫子灵机一动说:“哪吒辫喽!”伊林乐了:“啊?什么?哪吒辫?”于是她到处宣扬:“老师给我梳了个“哪吒辫”,林老师给我梳了个“哪吒辫”……”于是其他的孩子都跑过来看个究竟,原本就热闹的活动室沸腾了,见孩子这么感兴趣,我决定给女孩子们梳完头以后,和孩子们一起给辫子取个名字!于是我们班的不同辫子都诞生了不同的名字:哪吒辫、麻花辫、冲天辫、歪辫……孩子们笑得一塌糊涂,开心极了!
每次梳好辫子以后小女孩都有一个相同的小动作,那就是边走边回自己的座位,边用小手仔细地摸着梳好的辫子,估计她们边摸在心里想象着辫子的模样吧!等回到座位上以后,有些还不会忘记问一问身边的好朋友:“你看,我的辫子漂亮吧?”得到别人的肯定自然是美滋滋地笑上好一阵,倘若没能得到赞美,便扔下一句:“这么漂亮还说不漂亮,不和你玩了!”于是又去问另一位好朋友……梳辫子就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一天一天继续着。
因为现在梳辫子的小女孩从以前的一般增加到了百分之九十,于是,我借机教育了他们一番。我说:“喜欢让老师梳头很好,不过,小朋友必须做到,在家要听大人的话,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来做,而且还要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搬凳子,拿拿筷子,倒杯水,捶捶背等等,这样呢,老师才会喜欢你,才愿意帮你们梳出各式各样漂亮的小辫子,你们能做到吗?”“能!”这是来自孩子们内心欢呼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知足的,心甘情愿的…… 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看到杂乱的教室,老师们围站在一起,相视一笑,“开始整理吧!明天还是这样子。”是呀,面对刚入园的孩子,能够哄下,不哭闹,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渴求,虽然,每天不管多累都要收拾战场一样的场面。毕竟,孩子们自己能够坐在教室里了,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了,累点也值得了。
拾凌乱的玩具,不由得让我想起刚被家长接走的孩子们,看到雪花插塑的玩具,让我记起哭闹的弘毅,正是这个雪花插塑,让我打开了孩子的话题,孩子由原来的哭闹到学会了创造,入园以来,飞机、花朵、长城在孩子的手中尽情展现。看到地上零星放臵的“小马蹄”,就看到了离不开家人的黄栌小朋友,即使在哥哥的陪伴下,也玩得心不在焉,是这个“小马蹄”,让孩子找到了幼儿园里带来的乐趣与欢笑,还时不时的走到我面前跟我炫耀:“老师,今天我没有找奶奶,我自己玩得,我很棒!”动物、水果、蔬菜塑料玩具,让寒寒、雯雯很快的跟妈妈说再见,是塑料小人让邹睿很快的坐在小椅子上……孩子们玩耍的场面在我这里历历在目,我不由得笑出声来,真的,好可爱的孩子们。
“无奈了吧。”听到我笑声的张老师对我说,“谁说无奈,是太可爱,看吧!等到下一星期,杂乱的教室就不杂乱了。”怎样,想到这些孩子们可爱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教室就被我们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切又回复了昨天的样子。因为,我相信,杂乱是暂时的,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的耐心与爱心。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似狗非狗的的图片。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您画的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中中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臵了一个 “智力大冲关”的环节。可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孩子们的兴至极高。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他们就会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今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孩子,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听到这里,孩子们马上做好了,特别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我马上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后来,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早晨室内活动开始了,今天是玩桌面玩具,芯池选择了串珠,只见她拿起放珠子的篮子就走到了桌子上,很认真的串了起来。我想:昨天我在课间谈话时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有规律的穿珠子,还表扬了怡歆,不知道今天她会不会按照我的方法串珠。过了一会儿,只见她拿起穿了一半的五角星来到了我身边,“老师,您看我穿的漂亮吗?”我看了看她的作品,绳子上的串珠没有规律,只是把它穿满了而已。我心里想:哎!旁边和她坐在一起的小朋友都知道要按照规律穿,她怎么还是这样。我很失望!但是看见她那渴望的眼睛,我带着微笑说:“漂亮,如果你把它按照一红一绿的规律来穿,就更漂亮了,你再去练习一下,你肯定行的,好吗?”“好的”她又去串珠了。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一红一绿的插了。”我一看,只有几个是按照一红一绿的,其他都是凌乱的,但是我点点头说:“恩!真能干!”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走回自己的位臵认真地串珠。
我想:给孩子一个下台阶,会保护她好多珍贵的东西——自尊、自信!但是,给她一个成功的机会哪怕是“自欺欺人”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道风景!
作为幼儿园里的老师,每天都有孩子们围绕在身边,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随着我们,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更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开发孩子的潜力,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的天分发挥到极致!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文章标题:幼儿园教育笔记-红裙子飘起来
上午体煅时间,我带小朋友一起做“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淳淳扮老狼,其他小朋友自由做其他小动物。游戏开始后,老狼说完“天黑了”,其他小动物便纷纷往回跑。老狼转身拼命追呀追。小羽就在淳淳前面跑,她今天穿的红色连衣群特别显眼。[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淳淳马上注意到了红裙子的主人,决定追小羽。淳淳离小羽越来越近,他伸手一抓,抓到了小羽的裙子,小羽也跑得快,只听见“哧啦”一声,连衣裙腰部裂了一条缝。淳淳忙松手,也许是游戏追跑中幼儿声音太大,小羽没有听见,也没发现。她继续跑着,淳淳一吐舌头,犹豫了一下,就去追其他小朋友了。我看到这一节,只摇摇头,忍着没说什么。
游戏结束,小朋友排好队。站在小羽后面的洁洁突然叫了起来:“你的裙子破了一个洞。”“你骗人,我的裙子是新买的,早晨还是好的呢。”“不信,你问老师。”大家的眼睛都看着我,我点了点头,有安慰小羽说:“别急,老师有办法让它变好。”她忍住了眼泪。
淳淳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和小朋友,更不敢看小羽。中午,我趁小朋友午睡,把裙子补好了,淳淳翻来翻去怎么睡也睡不着。起床后,小羽拿起裙子一看,叫了起来:“我的裙子好了!”其他小朋友也围过来看。“怎么好的?”小朋友都奇怪地问。淳淳也忍不住了,他挤到小羽身边说:“老师缝好的,对不起,早晨是我把你的裙子弄破。”他的声音越来越轻,而脸越来越红。
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又带小朋友到操场上做游戏。大家跑呀跑,追呀追,小羽的红裙子又飘了起来,象只红蝴蝶,真好看。
《幼儿园教育笔记-红裙子飘起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幼儿园教育笔记-红裙子飘起来。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九月反思
转眼间,新学期开学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中,我对自己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反思,重点针对常规建设进行了反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升入大班后,我们班常规成为重要的关注点。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是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常规不是以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的。我们班个别小朋友生性好动,比较活泼,我们三个步调一致,共同合作,着重抓常规,例如:饮食习惯的培养,户外活动早操的练习,以及及时的安全教育,使幼儿逐渐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我们又多了几位热爱班级的小朋友。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在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小班长轮换制”,让小班长看走线,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培养自理能力,而且促进孩子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本月还有一些不足:在户外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上,需要继续努力。课堂游戏的丰富性上需要继续探索,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会尝试将篮球游戏引进课堂。
国际班
Cindy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惩罚”也是对孩子的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大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话只能起到三分钟的震慑作用,三分钟之后的混乱可想而知。其实,我们也应该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情是要经受一定惩罚的,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叛逆期的经典表现就是所谓的“反着干”,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敢说、能说了。我们在欣慰他们有主见的同时也不得不头疼他们个人情感的毫无限制的释放。所以,我们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还要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厉声呵斥。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强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尝试过种种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仍然会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霸气,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只能通过惩罚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了。当然,我们所谓的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本着爱孩子的心理。比如:组织活动时不专心,喜欢交头接耳,我们会走到他旁边轻轻的摸摸头以示提醒;上课不专心,不听讲,而且还捣乱课堂秩序,我们就只能将肇事者喊到前面,脱离开让他喋喋不休的小环境,进入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的接受教育等等。
看着孩子们从中班升到大班并且一天天的进步着,我们真的很欣慰。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重点工作,宠爱、溺爱不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让我们的爱变得更加理智。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镜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和同事在一起,话题无非就是孩子,我们经常会讨论孩子的各种行为,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孩子所接触的环境背景都淋淋尽致的展现在他们身上。比如说:父母平时轻言轻语,孩子说话也会比较柔和。父母平时很粗暴,孩子在对待同伴时也是如此。但我们却总是忽视了一点:老师也是孩子的镜子,老师的言行也是在孩子模仿学习的范围。
最近,我总是感觉班上的孩子很吵,不管是吃饭,上课,还是进入午睡室睡觉,感觉孩子们就像小鸟似的,总是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我也开展一次谈话活动,和幼儿谈话,给孩子们讲一些道理,说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安静,什么时候可以尽情的说,尽情的玩耍说闹,但几乎不取任何作用。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静下心来,开始审问自己,这是怎么了?自己不是学习幼儿心理的吗?怎么会连小孩子最基本的问题也找不出原因。在有一天中午开餐的时候,我们给孩子发完餐后开始交接今天小朋友的情况,那时候孩子也是在静悄悄的吃饭,我们老师之间开始交流起来,但还没有等我们说完,孩子们在桌子旁就闹成了一团。每个人都在讲话,甚至开始有小朋友告状,说谁把饭打倒了,谁用饭来扔我,谁把碗里的菜扔到地上去了等。我们只有停下交接工作,开始去安抚幼儿,引导幼儿安静吃饭,但最后却是闹哄哄的收场。
我想也许是因为平时的自己太过于粗心,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所导致。因为孩子们很吵的时候,我总是想用自己的声音压住孩子的声音,孩子做错事时,我也是很大声的去给孩子去处理问题,分析这个孩子那里错了,那个孩子那里错了,但没有静下心来和孩子们轻言轻语的对话,更没有单独的去安抚谁的心声。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每天少言少语,轻声的给小朋友说话。去关注孩子们的言行,遇到问题时我开始找针对性的私下里找孩子聊天,问小朋友心里的想法和引导孩子去自我评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特别是在进餐时间,我开始静悄悄的去提醒小朋友别出声,认真吃东西,并加上了很多安静的手势。而我们交接工作也是在小朋友吃完饭后。让小朋友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认真的进餐。几天下来,班上的小朋友摩擦少了,班上常规也好了很多。我想,这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吧。因为自己平时的言行太过于大大咧咧,粗糙,感觉心里总是静不下来,所以导致幼儿也和老师一样。老师的言行影响了孩子,所以,孩子不仅是家长的镜子,也是老师的镜子。
老师,你打我了
今天下午我在拖地的时候,一个家长气冲冲的把孩子带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孩子的脸是怎么回事?还有两道指甲壳那么大的伤口,已经干巴了。我当时一头雾水,问孩子怎么了?孩子在哪里断断续续的说:是因为我午睡的时候,鑫鑫在床上用脚蹬我,老师你过来了,鑫鑫立刻装睡着,而你就以为是我,就打我的。当时我听到这个事情就蒙了,我打孩子?怎么可能?如果一个人打孩子会没有深刻的印象,或是把打了之后留了伤口而没有及时的处理,没能给家长道歉解释,这怎么符合常理?我给家长解释说:他们两个是睡的同一张床,一人睡一头,睡房里谁都睡着了,就只有他们那张床上发出嘻嘻轰轰乱动的声音,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小声的吵闹争辩!我走过去时,看鑫鑫是睡好的,只有他还在那里乱动,还满脸的生气和不快。我就让他睡下去,手也为之顺便拍了一下他。因为孩子一口认定是我打的,家长也为之气愤,说孩子在大家眼里都觉得很乖的,我们送孩子到学校来不是给你们打的,我小儿子已经不小心破相了,你们要是把我这个孩子也破相了怎么办?我开始给家长说的情况?当时的我不道歉,说我没有打孩子,这个事情就这样僵持着,不管我怎么解释家长也不听。嚷嚷着要去学校投诉我,而我班的另一个老师就在那里使劲的给家长道歉,家长才气冲冲的把孩子拉走。
在孩子午睡时,因为我一直没有把这个事情我放在心上,没有去在意,没想到下午放学时家长却把孩子拉过来,说是我打的。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我,自己也很慌张,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和家长交谈,解决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家长气不过,第二天还是执意的去园长办公室举报投诉我?当时的我简直就是因为孩子的一句“老师打我的”而百口莫辩。而对于孩子记忆混淆,不精确。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幼儿当时和小朋友起冲突的事件没有太多的记忆,对老师拍了他一下,让他睡觉的事情却深刻记得,混淆了当时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很久。对这件事情而反思了几点:
1、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不够。如果当时能及时的问清两个幼儿发生事情的原因经过,并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及时处理好这次事件。
2、对孩子的心里、情绪的安抚不够。因为是孩子发生互相用脚蹬对方,老师没有静下来好好的问清原因,而用最直接的“睡好”来解决此事情,没有及时分清是非,让孩子心里不好受,情绪受挫。对老师的解决方式不满,心里有委屈。
3、对家长的沟通不当,解决方式出现问题。因为家长看到孩子有伤口,愤怒的火焰燃烧正烈,老师面对此事不够冷静。没有找到事情发生的源头,只是一味的告知家长不是老师打的。没有静下来安抚家长,分析此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此事的源头。
老师喜欢我
幼儿园一同事的堂弟正好是在我们班就读,有一天,无意之中和他谈起了这个小朋友,给我说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趣事以及如何的搞笑调皮,说着说着,同事就给我讲:“有一天,他弟弟很高兴,很自豪的给他伯父说:伯父,我们老师说的他喜欢我呢,他最喜欢我了,老师还抱我的。”并且满脸的炫耀和幸福感。
我想,是啊,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很直白的“我喜欢你,你真棒!”给了孩子多大的鼓励和快乐。让孩子觉得很骄傲。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与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关注他的成长与变化,孩子在老师的关注下,会情不自禁的给自我贴上一个标签:我是好孩子,我很聪明,我很棒······ 这样,他就会努力的去学会更多的“本领”,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认真的听取老师的意见,做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