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散文思考题

时间:2019-05-13 09:4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汉散文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汉散文思考题》。

第一篇:秦汉散文思考题

秦汉散文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吕氏春秋》(174-175)

二、单项选择

1、关于《吕氏春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174/175 A、秦统一之前完成,秦丞相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B、包括8览、6论、12纪,后世又称“吕览”。C、兼容儒、道、墨、法、农家学说。

D、体系严密,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说理抽象。

三、多项选择

1、关于《吕氏春秋》政治思想说法正确的有(ABD)175 A、主张天下一统。B、主张变法。C、主张无为而治。D、主张天下为公。

2、下列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的是(ABD)175 A、荆人涉澭B、刻舟求剑C、守株待兔D、引婴投江

3、下列关于《谏逐客书》正确的是(ABCD)176 A、作者李斯B、从秦国利益着眼C、富于文采D、讲究辞令

4、关于《泰山刻石》的思想有(ABC)177 A、守法B、尚孝C、重农D、重商

四、单项选择

1、汉代最早的一部政论著作是(A)178 A、陆贾《新语》B、贾谊《新书》C、晁错《论贵粟疏》D、枚乘《上书谏吴王》

2、不是贾谊政论文的是(C)178/181 A、《新书》B、《过秦论》C、《论削藩书》D、《陈政事疏》

3、关于《过秦论》的说法错误的是(D)179-180 A、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B、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C、在所有“过秦”的文章中影响最大D、汉兴的原因在于施行仁义

五、论述题:

1、以《论积贮疏》和《论贵贮疏》为例,比较晁错与贾谊政论文的异同。(182-183)

六、多项选择题

1、枚乘的谏书有(AB)183/184 A、《上书谏吴王》B、《上书重谏吴王》C、《上吴王书》D、《狱中上梁王书》

2、董仲舒的奏议文有(AB)185 A、《春秋繁露》B、《天人三策》C、《士不遇赋》D、《论积贮疏》

3、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思想有(ABD)185 A、儒家思想B、阴阳五行C、道家思想D、天人感应

4、关于《淮南子》说法正确的是(ABCD)186 A、归入杂家B、反对复古C、神话传说丰富D、文字旷放恣肆

5、出自《淮南子》的神话故事有(ABC)186 A、女娲造人B、嫦娥奔月C、后羿射日D、开天辟地

6、出自《淮南子》的寓言有(AB)187 A、塞翁失马B、削足适履C、守株待兔D、揠苗助长

七、单项选择

1、《淮南子》主要的思想是(A)186 A、道家B、儒家C、法家D、重商

2、出自桓宽《盐铁论》的名句是(C)

A、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175)B、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176)C、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188)

D、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3、不是刘向著作的是(C)189/192 A、《新序》B、《说苑》C、《法言》D、《列女传》

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B)210 A、《史记》B、《报任少卿书》C、《离骚》D、《汉书》

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的是(A)210 A、《史记》B、《汉书》C、《春秋》D、《左传》

6、“发愤著书”的提出者是(C)212 A、左丘明B、孔子C、司马迁D、班固

7、续补《史记》的人是(B)213 A、司马迁B、褚少孙C、班昭D、马续

八、简答题

1、列举《史记》取材范围。213

2、列举《史记》五种体例及篇数。213

九、论述题

1、论述《史记》的思想内涵。

215、216

2、论述《史记》的实录精神。217/218/219

3、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其中的第三点也可以单独出题:论述《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220-225

十、简答题

1、列举《史记》继承先秦文学的两个方面。226

2、列举《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227

十一、多项选择

1、《汉书》的作者有(ABCD)242 A、班彪B、班固C、班昭D、马续

2、下列不是纪传体断代史的是(ABD)243 A、《左传》B、《史记》C、《汉书》D、《国语》

十二、论述题

1、论述《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244-247

2、论述《汉书》的写人艺术。248-250

3、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251

十三、多项选择

1、《汉书》对后世的影响有(ABC)252 A、文辞典雅B、理多惬当C、为叙事文学提供素材D、行人辞令之美

2、东汉史传散文有(ABC)253 A、《越绝书》B、《吴越春秋》C、《汉纪》D、《新论》

十四、单项选择题

1、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是(B)254 A、《越绝书》B、《吴越春秋》C、《汉纪》D、《新论》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B)243 A、《史记》B、《汉书》C、《汉纪》D、《左传》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C)256 A、《史记》B、《汉书》C、《汉纪》D、《吴越春秋》

4、王充《论衡》的主旨是(C)258 A、仁义不施B、思无邪C、疾虚妄D、批判门阀制度

5、搭配不当的一项是(D)258-260 A、桓谭《新论》B、王充《论衡》C、王符《潜夫论》D、崔寔《昌言》

第二篇: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②《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③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事理昭彰。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①贾山《至言》。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说服力。

②贾谊生平。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

③晁错生平。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与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颇不同,体现着文人而非政治家的特点。)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吸取秦亡的教训,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针对现实,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综合运用:

①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贾谊是西汉初期散文的重要作家。贾谊的忧患意识最为浓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最重要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有《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内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写作方面也有其突出的特点。

一、其文章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从中可见出贾谊文章的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二、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而情浓。如《论积贮书》(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三、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深刻分析秦亡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是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载于《汉书。食货志上》的《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

①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杨恽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与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流不甚相同。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

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还有《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经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对阴阳灾异思想和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刘向生平。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其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恽《报孙会宗书》。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⑤桓宽《盐铁论》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刘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最具文学价值。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

第四节 东汉散文

理解:

①东汉散文大势。

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有《新论》29篇,多佚。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③王充。

王充,师从班彪,会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④仲长统。

字公理,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

简单运用: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

王充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如其《自纪篇》,句式谐偶,比喻迭出,语言生动流畅。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这是王充为文的追求,他为了把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综合运用:

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一、司马迁,字子长。司马氏曾长期担任史官。至西汉,他的父亲司马谈重为太史。司马谈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其撰著史书的夙愿,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一方面,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了优良的文化熏染。另一方面,“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这为《史记》的写作做了资料上的准备。

三、司马迁的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的著史的强烈愿望,因为“圣人”情结,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生存的命脉所在。

四、司马迁继其父为太史令。初任时,司马迁便阅读、整理国家图书馆的史料,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前期工作。

五、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其辩护,武帝大怒,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这件事给司马迁的打击巨大。他愤怨已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著书”的决心。

六、综上所述,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②《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

1.古史和档案。2.口碑史料。3.司马迁遍览经史,亲自调查,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考核编排。

《史记》的体例: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他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十表、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

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二千年的历史著述。历代史著,体例或有些微变化,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例。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有并列对比,也有正反对比。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

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李斯列传》、《吕太后本纪》。)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语言描写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

总之,《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三节 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1.班固及其《汉书》

理解:

① 班固生平。

班固,字孟坚。早慧,博贯典籍。父死后潜心撰写史著,后受皇命继续修史。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随军征匈奴,军败,下狱死。有辑本《班兰台集》十七卷。

②《汉书》简况。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本纪

十二、表

八、志

十、传七十。

简单运用:

①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史记》和《汉书》同为汉代著名的史书,在史学上、文学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二者在史学思想及写作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史学思想而论,司马迁的《史记》为“私作”,其思想受司马谈影响颇大。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典上来。班固撰《汉书》是奉诏修史,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这种家学和政治的影响,造成了《汉书》与《史记》的较在不同。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的差别。如《史记》写入“世家”的项羽、陈涉,《汉书》一概写入“传”;《汉书》从《酷吏传》中抽掉了张汤、杜周,单独作传;尤其对游侠、货殖,《汉书》很大程度上持贬抑的态度。

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②《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在刻画人物方面虽不及《史记》那样丰富多彩,但也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绘声绘形,真切细腻。刻画细腻是《汉书》写人的突出特点。)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汉书》中《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

2.《吴越春秋》及其他

识记:

①赵晔《吴越春秋》。

②袁康《越绝书》。

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他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

不同之处,如《吴》前后连贯成篇,《越》各篇相对独立;《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角来看,《吴》似较《越》更具文学性。

简单运用:《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主要内容是记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写作特点:

(1)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

(2)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

(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章 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运用: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他的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如《吊屈原赋》。

二、在表现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对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七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一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铺叙夸饰,排比譬喻,富丽而细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综合运用: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结合①②题答)

贾谊和枚乘同为西汉初期重要的辞赋作家,对汉代辞赋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二人的辞赋创作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汉初辞赋从创作倾向看,呈现为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的发展。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这一发展过程的先后两端。其他作家则大抵呈现为过渡状态。

一、枚乘赋作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与贾谊情感浓郁的赋作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二、遣词造语方面,枚乘赋作繁难华丽,贾谊赋作质朴无华。

可以说,贾谊开创了汉代的骚体赋,枚乘开创了汉代大赋。他们的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各有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初辞赋由骚体向大赋发展的趋向。

第二节 司马相如 扬雄

1.司马相如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子虚赋》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今存《子虚》、《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实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

简单运用:《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从创作意图看,《天子游猎图》是要讽谏,有扶正倡俭的意思。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铺排夸饰,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采取反言正出的曲折笔法写就,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天子游猎图》存在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义比较薄弱。

综合运用:《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1.片面使用空间排比。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2.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了极限。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2.扬雄

理解:扬雄生平及赋作。

扬雄,字子云。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为人不慕富贵,喜好深思。他的赋模拟司马相如又有所拓展。《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是扬雄辞赋的代表作。

综合运用: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扬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写作上有一些新的变化。

1.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

2.表现手法有含蓄委婉之处,主要是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l.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赋作家

理解:

①董仲舒《士不遇赋》。

直接抒发内心的郁愤。提出三种处世方式不可从,表现出失路而迷惘的痛切感受。

②汉武帝《李夫人赋》。

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真挚深切,艺术水平很很高。欲写己之思人,却远画对方孤处荒草坟茔的情境,这一笔法为后世经常使用。

③刘歆《遂初赋》。

写自己所遇、所感、所思,具有浓烈的情感和鲜明的自我。比较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④班婕妤《自悼赋》。

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⑤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是托物咏志,与汉初小赋托物继以颂美不同。非徒咏物,且及人事,既摆脱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简单运用: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2.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理解:

①东汉赋创作大势。

仍有骚体和赋体之分。骚体抒情意味浓厚。赋体创作则呈明显变化。初期赋家继承前汉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②班彪《北征赋》。

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结构笔法、思想情感都相似。

③冯衍《显志赋》。

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④蔡邕《述行赋》。

记述途中所见,借古抒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而意图明确。

⑤班固《两都赋》。

题材上着重写京都,谋篇布局上极大加强了设喻劝导的篇幅。但还有模仿司马相如的显著痕迹。

⑥张衡《二京赋》。

所表达的某些思想更切近现实。谋篇立意模仿班固《两都赋》。但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⑦赵壹《刺世嫉邪赋》。

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

简单运用: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虽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以及街市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了前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新趋势对汉末抒情小赋及后世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乐府民歌

1.乐府的名称、分类和汉代的乐府诗歌

识记:

①“乐府”源流。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魏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②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负责演唱。

理解:

①乐府诗歌分类。

较早分类的是东汉蔡邕,分为四类;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

②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沈约《宋书·乐志》始有所收集,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补,但已散佚大半。其中题名或标明“古辞”的,一般都是汉代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部分。民歌多保存在《相和歌辞》中。

2.汉代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①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如《十五从军征》。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

四、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②《孔雀东南飞》简说。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综合运用: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他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十五从军征》全诗都是叙述和描写,而处处充满孤苦悲凄之情。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第二节 五言诗的起源

识记:

①班固《咏史》。是完整的五言,但没有成熟。

②应亨《赠四王冠诗》。是最早的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五言诗。

简单运用: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到东汉,乐府诗歌里就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如《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班固的《咏史》,但质木无文。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如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三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1.《古诗十九首》及其主题

识记:《古诗十九首》释名及作者。

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应产生于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

综合运用:

①《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是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明月何皎皎》开创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

2.思乡的根柢,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深夜,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不已。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1.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

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也不相信永生之事,开始执着于现实的人生。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重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

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达方式。

3.使用比兴手法。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感情诚挚,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去者日已疏》)。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这些叠字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其他五言古诗

理解:旧题李陵、苏武诗。

并非他们的作品。但与《古诗十九首》十分相似。

第三篇:秦汉文化特点是什么

-已解决-搜搜问问网页

-秦汉文化特点是什么

[ 标签:秦汉文化,特点 ]解决时间:2009-07-29 15:32

满意答案好评率:25%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化统一持续发展。儒学独尊加强了秦汉文化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发达的农业文明,统一成熟的伦理制度、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加强,促进了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形成。这一成就是秦汉时期完成的。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在统一的前提下秦汉文化呈现多样性。秦汉文化这一特点也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说明秦汉文化已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中外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是秦汉时期的一大贡献,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及其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秦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祖先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求科学的大脑和科学的精神,今天的青年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为当代中国的科技领先发挥聪明才智。

4.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秦汉的文化成就少有玄虚空谈,都与现实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成就是这样,哲学、宗教也如此。无论是董仲舒还是王充,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的思想观点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密切相关。汉赋有较强的现实感,乐府诗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丰富现实生活更是在雕塑绘画上有全面反映。各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天人感应”说使天象与王朝政治有了系统的关联,因此天文学研究受到政府重视,从而促进天文仪器的更新,促进天文学研究发展。

5.气势恢弘,奋发向上。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宏大的规模、惊人的气魄已经成为秦汉文化的标志。司马迁的《史记》体现了一个学者博大的胸怀抱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连汉赋也展示了文字的气势,说唱俑是秦汉人活泼、进取的缩影。从有形的实物遗存到无形的思想都反映出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奋发向上的特点。甚至可以说秦汉文化精神已经铸就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魂魄.

第四篇:秦汉魏晋读书笔记

浅谈汉、晋印象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读书笔记

依稀记得曾在《鲁迅文集》中看到过一篇名为《魏晋风度和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其中谈到了魏晋时期贤人之风度、贵族之奢靡,既有饮酒的豪迈,亦有五石散的荒谬。彼时我尚未想过要深究其中,但却因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而对魏晋时代产生了兴趣。而《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那个远去年代的风貌。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顾名思义,主要内容即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制度和史论的研究探讨。如读尹湾汉简札记,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南北朝的典签制度,僧官制度,州府僚佐以本职带郡、带县制度的探讨。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中秦汉史大部分文章都是运用当时出土的汉墓简牍资料同秦汉时期的史籍相结合写成的;另一部分则是作者在写《<南北史>掇琐》时根据发现的问题而写成的。

影响较深的便是本书开篇之作——《论汉文帝》。作者力图证明文帝并非是因循守旧的皇帝,相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改革家,在寥寥数笔的史书记载下不懈奋斗。他顺应时代要求,取消郡国税贡、允许私家铸钱、颁布“除戍卒令”,稳定了经济发展;他迫不及待地铲除吕势力,杀刘弘,除梁王、淮南王等人;他重用老臣宿将,复兴刘宗族势力……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汉的发展都点下了基础。读到这里,汉文帝的形象瞬时在眼前高大起来,但接下来,高敏先生则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文帝改革只弊端。经济上,“一是文帝的轻税措施,适足以自豪强,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二是文帝的驰山泽之禁、开关津之阻和任民冶铸的政策,虽然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却成了商人富贵而农民贫贱的反常现象,加剧了社会矛盾。”政治上,文帝过分依赖、放纵老臣宿将,忽视对年轻官吏的培养,造成为官者“累日以取贵,积久而致官”的现象,产生了政治上的人才危机;此外,优待刘氏宗族的政策使诸侯坐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为后祸——七国之乱埋下祸根。文章最后指出,刍、槀税制度明显利于豪强不利于劳动人民,反映文帝维护豪强地主的主观意愿,也表明他改变不了作为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属

性。

高敏先生对文帝改革历程的评价是“以为善始而以祸害终”,是文帝的历史悲

剧。但是,从辩证角度看,历史上的改革在发挥其优势时必然是带有相应弊端的。

汉文帝颁布多条改革措施,影响力大,弊端自然 显露。一个辉煌的王朝,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有谋略有勇气的皇帝,是多个统

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文帝的改革已经大大缓解了秦末汉初的危机,为后世发展

奠下基础,这就是文帝最大的功绩。至于相应的弊端则需要后代统治者进行克服,毕竟没有什么改革是能够一次奏效解决所有问题的。因此,我认为文帝的改革是

个善始,是汉初后发展的希望,并非“以祸害终”,更不是历史悲剧。

虽然此书的重点篇幅多在秦汉和南北朝内容上,但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魏晋

时期上。我眼中的魏晋,是一个政治黑暗腐朽,贤人洒脱不羁的年代。《世说新

语》中石崇斗富、嵇康醉酒、阮籍御车已在我心中描绘出生动鲜活的魏晋形象。

通过阅读,我进一步了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整个社会大背景。

本书关于西晋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北魏时期宗主督护制实行的土壤。总所周知,西晋时期人口大幅流动,尤其在西晋末年,诸多少数民族相继内徙建立政权,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致使大量农民脱离官府版籍,破坏乡里组织。流民投靠或被

迫接受地方豪强的庇护,使得封建荫附关系获得空前发展。晋元帝顺水推舟,下

诏“以流民失籍,使条名上有司,为给客制度”,承认了豪强的荫附之民。另一方

面,少数民族入侵和农民起义促进了豪强建立坞壁组织的新高潮,整个中原地区

几乎布满坞壁组织,而坞壁也为民众提供了相对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于是二者的结合就为“宗主督护”产生了可能性甚至必要性。陈寅格先生也在《坞壁及桃花

源》中指出“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也。其为寓意之文,则古今

所共知.不待详论。”认为《桃花源记》虽为寓意文,但也是西晋末年以来坞壁生

活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坞壁强大的封闭性、独立性足以创造独立生产生活的“桃

花源”。这一切迫使统治者任命坞主为“宗主”,与高敏先生的观点相互印证。

我更清晰地从侧面认识到西晋后期统治者的无能、政治的衰落、社会的动荡。

平民只能在坞壁中忍受坞主的盘剥以求生路,封闭的环境里一切律令规章都可以

被践踏,一个个坞壁几乎独立成国,而无法消灭割据势力的统治者也只好顺其自然赋予坞主实权。面对混乱若此又难以改变的局面,贤人雅士也只能醉酒御车,服五石散麻醉自己,他们的洒脱不羁除了自身性格外,更是外部环境迫使产生的一种逃避。

悠悠千载,岁月如歌。秦汉时期的统一强盛与魏晋南北朝的**形成鲜明对比,但不论强盛或**,都因其弊端而走向灭亡。当一切在历史的车轮下烟消云散,曾经的金戈铁马都化作历史之谜,《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拨开谜云,留一抹书香,绘出远去年代的真实一角。

历史(1)班 梁馨怡学号:120120262 参考文献:陈寅格《桃花源记旁证》

鲁迅《魏晋风度和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

第五篇:秦汉新城简介

秦汉新城简介

秦汉新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规划成立的西咸新区管委会五个组团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全镇以及渭城、周陵镇的部分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南位镇,泾阳县高庄镇的部分区域。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新区位于西咸新区五个组团核心区域,地理区位优越,南跨渭河与西安相望,随着西安主城区的北拓以及咸阳城区东扩,两座古都将在这里对接融合,西安、咸阳两市的科教、信息、产业等资源将在这里聚合裂变。生态优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及其最大支流泾河绕城而过,内有滩头湿地多处,生态环境良好,建设滨河城市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北临西北最大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临亚洲最大内陆客运站西安城北客运站,西铜铁路、福银高速、机场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文化资源丰富,周秦汉唐遗迹遍布,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西汉帝陵廊道绵延雄陈于新区中部,其中最以汉帝刘邦长陵、刘彻茂陵、刘启阳陵久负盛名。

按照西咸新区的总体功能定位,秦汉新城是大西安国际商务窗口区,城乡一体引领区,生态田园示范区,秦汉历史文化创新区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围绕这一目标,新区着力打造“一轴、双核、三带、四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就是依托秦汉大道形成的秦汉历史文化主轴。重点加快秦汉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结合群众拆迁安置,建设一批优美示范小镇,进行生态再造,建设现代农业,包装策划文化产业,打造秦汉历史文化主轴。双核,就是新城综合商务核、大遗址生态核。近期重点是建设渭河北岸商务区、秦咸阳宫遗址公园和帝陵遗址公园,实现城市与农村、现代与历史的完美融合。三带,就是渭河生态景观带、帝陵遗址风光带、泾河生态景观带。重点是加快渭河、泾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生态景观工程,配合发展休闲旅游、都市农业,打造三条生态景观长廊。四区,就是渭河北岸综合服务区、泾河综合服务区、临空综合产业承载区和双照产业拓展区。

下载秦汉散文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汉散文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秦汉魏晋读书笔记

    浅谈汉、晋印象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读书笔记 依稀记得曾在《鲁迅文集》中看到过一篇名为《魏晋风度和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其中谈到了魏晋时期贤人之风度、......

    秦汉史读后感

    《秦汉史》读后感 出于对中国历史的爱好,在今年暑假我读了钱穆的《秦汉史》此书不但又加强了我对秦汉历史的熟悉也加深了我对秦汉历史人物的认识,同时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

    思考题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 1、从适应当时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以下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D ) A.《海国图志》 B.《原道醒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编》 2、1933年5月,原西......

    思考题

    [思考题]: 1、谈谈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特点? 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国营企业改革的一些看法?1.首先,将上海纺织工业局改名为上海纺织控股公司,由原来的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模式转......

    思考题

    思考题 海洋钻井装置运动受力分析 简述海上钻井、采油的发展过程及所使用的主要设施。 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中的特点是有那些? 1,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有哪些类型? 2,各种移动式钻井......

    思考题

    一、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 “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

    思考题

    思考题: 1.你是怎样认识2012年我国GDP的目标比往年有所下降这一问题的? 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撞伤不如撞死”这一社会焦点问题? 3.你将来打算去考公务员吗?你是如何认识目前中国......

    思考题[范文大全]

    思考题为什么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