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秦秦汉教学设计
1.先秦时期(远古至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
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①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③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上
①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耕细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
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③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2.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
“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在全国设郡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2)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②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③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二篇:先秦、秦汉历史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下列远古居民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元谋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3、()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B、黄帝陵C、秦始皇D、孙中山陵
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其方法是 A.父亲传子B.兄长传弟C.母亲传女D.民主推选
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尧时期B.舜时期C.禹时期D.黄帝时期
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于 A、距今约170万年B、公元前207 C、公元前1600年D、公元前841年
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 活的是A、兵马俑 B、司母戊鼎C、竹木简D、青花瓷
8、()下列朝代按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B.夏、商、西周、东周 C.商、夏、东周、西周D.商、夏、西周、东周9、()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遂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
10、()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其中,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丘B、墨翟C、孟轲D、荀况
1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研究军事家孙武,他们应参考的资料是 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离骚》
13、()历史活动课上,李明同学在扮演孔子时所说的台词应该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兼爱” “非攻” C.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4、()现在我们到中医那里看病的时候,医生都要给你切脉,你知道是谁最早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的吗?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范缜
二、简答题:
1、西周时,周王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实行的制度有哪些?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3、我国较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文字?
5、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三人最后入围。入围人员:庄子韩非墨子
节目类型:A、《人与自然》 B、《法制空间》 C、《军事天地》
D、《爱心世界》E、《教育论坛》
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只需填序号)庄子—— 韩非——墨子——
6、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是:,记述了、、时代。《春秋》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由整理编辑。
第二章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一、单选题: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2、()下列秦朝官吏中,直接掌握县令任免权的是 A、皇帝B、丞相C、御史大夫D、郡守
3、()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开心辞典》
6、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他统治时候,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他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7、()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
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8、()纸发明后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最早纸出现在 A秦朝B西汉C东汉D宋朝
9、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是:
A《九章算术》B《缀术》C《周髀算经》 10()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学家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天人三策》D.《伤寒杂病论》
11、()东汉时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明帝C.汉桓帝D.汉献帝
二、连线题:
班固《春秋》编年体
孔子《史记》纪传体
司马迁《汉书》
三、填空题:
1、贫苦农民、于年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后在陈县建立政权。
2、西汉初期,实施“”的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出现“”的小康局面。
3、东汉后期,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瓦解了东汉政权,中国从此进入长期分裂的、、南北朝时期。
4、是一种韵文文体,最初始于战国后期,在两汉时流行起来,通常称为 “”。、简答题: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2、“蔡侯纸”是何时发明的?我国的造纸术是如何流传于世界的?
第三篇:第13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第13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一、课标内容
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影响 《九章算术》 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整理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制作图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展开自由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介绍“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纲要
(一)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
(三)地动仪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
主要医学贡献——《伤寒杂病论》
被人誉为“医圣”
2、华佗
麻沸散和五禽戏
被人称为“神医”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造纸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造纸术、数学和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其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
科学技术的代表。
”
2、难点阐释
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这是本课的重点
五、教法学法 讲述法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于哪一年?建立者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化也出现繁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先一起去了解一下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
2、新课教学
(一)造纸术
1、造纸术的发明
由教师讲述这个故事:据记载,东方朔上书汉武帝,一次就写了3000片简牍,请两个大力士吃力地抬进宫,而汉武帝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它读完。引导学生思考:东方朔给汉武帝的奏折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书是否相同?那时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书写材料?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你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使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你能说说这些书写材料各自的不足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书写材料要么易碎不坚固,要么太笨重,要么就太昂贵,都不是最理想的书写材料。那么聪明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怎么克服这些书写材料的不足的呢?使学生了解西汉人民发明纸的历史事实。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西汉以前,人们没有发明纸?纸的发明与西汉的统一局面的巩固、经济的繁荣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在学生思考分析后教师介绍:随着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发展需要一种更便宜更方便的书写材料。于是西汉人民发明了纸。造纸术是西汉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的生产实践中得到启示而发明的。西汉前期,生产蚕丝,需要将蚕丝煮烂,浸在水中反复捶打成丝绵,这一过程叫做“漂絮”。每次漂絮完后,纺织女工们发现总有一些残絮留在席子上。而且,随着漂絮次数的增加,在席子上就附着一层交织着的残絮。晾干以后,妇女们逐渐发现,这种薄片状物质具有同丝绵一样的性质,可以用于书写。以后人们有意识地“如法炮制”,并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制成了一种新的书写材料——絮纸。但是这种纸仍然很贵,不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用得起的。后来人们又制成了麻纸。用课件或者幻灯打出课本81页《放马滩出土的西汉麻纸》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这种纸虽比絮纸要便宜,但是比较粗糙,不便于书写。于是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引导学生看“蔡伦”画像,教师介绍蔡伦。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蔡伦所使用的造纸原料与西汉时期的造纸原料是否相同?使用这种原料生产出来的纸与西汉的絮纸和麻纸相比会有哪些优点?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蔡伦所使用的造纸原料的来源比西汉时期的絮纸和麻纸原料来源更广泛,也更便宜,这直接决定了蔡侯纸比西汉的絮纸和麻纸更便宜,更方便普通百姓的使用;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纸的质量肯定也比西汉絮纸和麻纸要好。
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惠施外出讲学”的情景,或者由教师讲述,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84页史海拾贝的内容,让学生猜:惠施这车书大约有多少字?甚至可以让学生比较这五车书与学生每天书包里的书的容量谁大谁小。最后教师揭示答案:惠施的 这五车书大约100多万字,相当于我们10多本历史教材的容量。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每人从青铜器、龟甲兽骨、竹木简和帛四种书写材料中选择一种与蔡侯纸进行比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教师最后总结: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生产的这种植物纤维纸比原来的书写材料更便宜,大多数人都用得起,更平整,便于书写,也更轻便,便于携带,因而这种纸逐渐取代其他书写材料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500多年,造纸术经由朝鲜传到日本,600多年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500多年后逐渐传到美洲、大洋洲等地。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对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
1、请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九章算术》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编撰的?其中的九章具体涉及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随着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和逐步巩固,经济也逐渐发展繁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存放粮食时需要计算粮仓的容积,按田亩收税时要知道田亩的面积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编撰了《九章算术》。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成就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涉及的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数学水平,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总结:《九章算术》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了解分数四则和比例的算法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负数的概念和运算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都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
此目还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教师找一些与丈量土地、计算谷仓容积或者测量距离远近的数学题让学生计算。在学生计算完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计算都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九章算术》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学生体验、观察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做的这些计算,早在几千年前的东汉人民就已经会计算了。东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收获的谷物的存放就需要计算谷仓的容积,收取租税需要了解田亩面积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东汉人民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九章算术》。它系统地介绍了先秦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此外,它的分数四则和比例的算法在当时世界上是居于领先地位的,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三)地动仪
这部分是小字内容,学生稍作了解即可。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总结:①地动仪是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②比欧洲早1700多年。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并组织学生讨论: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张仲景和华佗两人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重点指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理论、经验和药方至今还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则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并用于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做手术的医生,所以被后人尊为外科鼻祖。此外,他还提倡疾病的预防,创制了一套体操“五禽戏”来锻炼身体。教师提问:现在人们怎样称赞医术高明的医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中国古代医学家对后世的影响。
小结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也繁荣昌盛,取得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杰出成就等。作业:列表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第四篇:《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
第19 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一、课标内容
①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②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兴起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秦兵马俑 秦汉的绘画艺术 ①通过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的教学,培养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分析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主客观因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③讲述与艺术有关的插图,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时间,调查佛教和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佛教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学会社会调查及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
②感知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史记》的体例,了解《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欣赏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马王堆帛画精湛的艺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2)、《史记》的体例(3)、《史记》的特点和影响
《史记》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文学著作,文字生动简练,叙事形象鲜明,对后世的散文和传记文学均产生巨大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难点阐释
本课的难点是佛教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1)、佛教为什么能广泛传播开来(2)、道教兴起和流传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
比较教学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引导: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同时良医辈出,“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神医”华佗创制“麻沸散”、编成“五禽戏”,为世界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所以不仅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同时在宗教、史学和艺术等方面也获得了重大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2、新课教学
(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1、佛教的传入
首先让学生讲讲关于佛教起源的传说和故事。学生讲述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建。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景卢接受大月氏使者口授《浮图经》,这是佛教传人的最早记载。
引导学生看教材86页《白马寺》图及图下说明。教师提问:从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师生形成同识: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它的建立表明在东汉早期,佛教在我国已经逐渐传播开来。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佛教从西汉末年传人到东汉初期传播开来,其原因有哪些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现实生活中佛教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的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佛教因宣传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来消磨人们的反抗思想,叫人们忍耐顺从,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很多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也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广泛流传开来。
2、道教的兴起
用幻灯打出或者用小黑板写出与道教有关的思想和行为:修身养性 清静无为 得道成仙 长生不老 炼制丹药
佛教为统治者提供了维护统治的思想武器,根据以上内容思考:道教满足了统治者的什么需求?它有哪些说法吸引人民群众呢? 在学生比较思考后,师生共同总结:道教把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和道家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认为通过修身养性,消除各种欲望,达到清静无为的境地,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还满足了他们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的奢望;得道成仙和长生不老对普通百姓也是一种诱惑。因而在东汉时期兴起,并随着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发展而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开来。
这一目还可以用比较教学。
教师先讲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了维护这一局面,统治阶级开始使用宗教作为思想武器。这一时期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参禅”的情景,也可以由教师讲“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参禅,最后醍醐灌顶”的故事,通过故事使学生感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建。然后教师指出,佛教创建之后,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西汉时期,佛教传到我国的中原地区。如果说佛教是进口宗教的话,那么道教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或者用幻灯投影,也可以利用小黑板写下以下内容:佛教:转世投胎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回头是岸 人生无常
道教:修身养性 清静无为 得道成仙 长生不老 炼制丹药
教师提问:佛教、道教各有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需求?并结合学生课前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师生达成共识:佛教由于宣扬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思想,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而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希望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因而在东汉兴起后,随着黄巾起义的发展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开来。
(二)、司马迁与《史记》
1、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司马迁”像或者引导学生看教材87页“司马迁”像。请同学们简介司马迁。教师发放材料:司马迁主要活动介绍(资料库中司马迁的介绍或者《汉书·司马迁传》中摘选一些片段亦可),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司马迁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学生可以单独分析,也可以分组讨论。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客观上:①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也发展起来,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司马迁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藏书,也到很多地方游历;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需要一本记载从远古到汉朝的社会发展的史书;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主观上:司马迁刻苦写作,且能忍辱负重,表现出顽强坚忍的意志,同时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他最终完成了《史记》全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主客观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一个呢?并结合教材87页的思考题请学生谈谈:我们该学习司马迁哪些优秀品质?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在充分肯定其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充分表明了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正是因为司马迁对人生的价值有此认识,才能在遭受奇耻大辱之后,忍辱负重,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写成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2、《史记》的体例和影响那么《史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它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52万余字,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和8书、10表。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载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载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的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称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裁来编写史书是司马迁的独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后,历代史学家很多都沿用这种体裁编写史书,并把用这种体裁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
《史记》最为可贵的是在记史时能秉笔直书,既歌颂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正义性,同时还敢对当朝政治予以评述。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匿,故谓之实录”。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它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的很多篇章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被人们千古传诵。因此,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1、秦兵马俑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秦兵马俑》或者直接使用教学挂图或者放映录像,让学生感受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介绍: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以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恢弘。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东侧发掘陶俑坑,出土了大批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旅游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如现在[开放的一号俑坑,从葬的陶人陶马约6000件,同真人真马一般高大。这些陶俑,依坑排列,面向东方,形成一个长方形军阵。其中还包括俑坑东段的前锋部队和其后的主体部队。在南北两侧和西端还有手执弓弩的侧翼卫队。强弓劲弩的战袍俑是秦陵部队的外围,蹲姿射俑是后备军。每个陶俑的装束、体态、神情和手势甚至细微的发须变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整个兵马俑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气势,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秦陵发现了两套铜车铜马,整套车马、驭手和辔具都是青铜铸造的,大小约为真人的一半,造型十分美观。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为自己修建陵墓,动用了近70万民工,墓内防卫森严,有自动射击的弓弩把守陵门,为保密,甚至把修陵的工匠统统活埋其中。
为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还可以逐一投影。投影第一幅图时可引导学生猜:这些陶俑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分别是哪些兵种?第二幅图中的陶俑属于哪一兵种? 要求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思考: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你怎么认为?有何感受?秦兵马俑除了艺术成就外,我们还能从中了解秦王朝的一些什么? 由学生自由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使学生认识到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朔艺术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是它也是秦王朝苛政的反映。
2、马王堆帛画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图或者直接使用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的同时总结马王堆帛画的特点,即:线条流畅、笔法娴熟,色彩绚丽。至于帛画的内容和作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下说明文字和卡通问答即可。
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宗教、史学和艺术。宗教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秦汉时期统一局面进一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本记载以前历史的史书,于是司马迁撰写《史记》,如实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为后世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艺术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马王堆帛画则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的空白,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五篇:秦汉一统——汉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
《秦汉一统——汉朝》
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刘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了解汉朝的主要历史人物,及他们对汉朝乃至当今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爱国主意和民族自豪感。
2、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从传统饮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4、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强的开拓精神。
学情分析:
因为是借班上课,提前没有机会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可能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的也不多,所以我就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上课交流参考。同时也准备了几个视频图片以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所以这节课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传授。本着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整堂课尽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但因是初学历史,所以可能操作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把朝代顺序复习一下。齐读朝代顺序歌。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朝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通过预习,对于汉朝,你都知道什么呢?
二:提出问题
关于汉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提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并把它记录在你们组的问题单上。
学生讨论、汇报问题。学习一个朝代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对这个朝代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事件和成就入手。汉朝是饺子面条的起源时代,所以这节课我们探究这三个大问题,好吗?
1、汉朝的饮食——饺子面条。
2、汉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3、汉朝的成就?
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网络、书籍、电视、访问)
三、解决问题
首先,把你从书中知道的和在资料上了解到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内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1、饺子、面条。
饺子、面条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家一般在什么时候一定会吃一顿饺子?
学生自由说。
我们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主食。你知道饺子的来源吗?学生交流饺子的来源
各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当你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怎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发展到今天,饺子虽然还是饺子,但是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知西安的饺子宴吗?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播放饺子的图片。
除了饺子,还有一大面食——面条。面条在哪一天一定会吃的?(过生日那天)我们叫它长寿面。你最爱吃什么面?学生自由说。继续交流面条的资料。
播放面条的图片。除了形状,做法也有了改变,多种多样。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还出现了饼和馒头。所以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就始于汉朝。
2、汉朝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了解。教师特别崇拜汉武帝,我们先来了解他好吗?
学生小组汇报汉武帝的资料。教师补充。汉武帝时期还有许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谁?
苏武: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代价?你认为他值得吗?为什么?
张骞:学生交流张骞的资料。然后教师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还有路线图,并解说,商人们沿着他的足迹,与各国进行着贸易往来,所以有了“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师补充。
张骞和苏武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学生交流想法。卫青、霍去病:还有两个人,他们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外甥。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是谁?播放汉匈之战的视频。赞美他们二人的诗句。
学生交流张衡、司马迁、张仲景、华佗的资料。
教师小结:汉朝的这些著名人物推动了汉朝的发展、促进了汉朝的强盛。汉朝还有一些成就可能我们已经无法追溯它到底应归功于谁,但它确实也推动了汉朝的发展。
学生交流汇报农业、丝织业、瓷器、铜奔马、文字、领土方面的发展。教师补充。
四、教师总结汉朝在历史中的地位。
五、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走进汉朝、了解汉朝。
六、作业。
教学反思:
汉朝是一个特别强盛的时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了解的方面。书上的资料有限,学生只靠阅读教材和听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本节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知道的不多,但课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上课前,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搜集有关汉朝的人物和成就、以及饺子面条的资料。应该给学生明确任务,指导他们查找的方向。
饺子和面条就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特别感兴趣。但是在感兴趣、爱吃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饺子面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在课上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觉得学生并没有把他确实想知道的问题说出来,而是在猜想:教师希望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感觉有时还是束缚了学生的想法,捆绑了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在交流资料时,应把资料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主要内容,也能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复述、归纳的能力。这些都有待于加强。
今后的品社教学中我会钻研教法,转变角色,先学后教。让学生能够其乐融融的学习品社课。使品社学科变得更加有意义。
点评:
本课教师用了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在明确学生已知信息和想知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独立自学、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整节课中,学生在说、在问、在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着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点播历史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内容做适当深入的点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中,每位学生都认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解决了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从听课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堂课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教师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重点语句的点播,视频资料的解说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同时,在本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学生课前的预习还有待于指导和训练;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仅限于查阅文本资料。教师讲得还是有点多,对学生不放心,所以放不开手,显得教师教的累。
点评者:栾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