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是《道士塔》之后的一篇,这一篇脱离了《道士塔》中的对莫高窟文化被破坏的惋惜和痛心,那一句“我好恨”实在是震撼了我,在这一篇里余秋雨撇下所有,一心去欣赏这“受伤”的的莫高。很喜欢其中有一段,余秋雨论述了中国文化遗址与外国的不同,他写了,中国的文化遗址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他认为外国的很多都是历史上当时修建然后兴盛于一时,之后就是纯粹的遗址,而中国的文化遗址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或者是其他原因,在不断地更替着,才有生生不息
第二篇:《莫高窟》读后感
人类对于自身的起源总在不断地探求,不断地寻觅,这种热情和执著一代又一代从未熄灭。那里有某种神秘的呼唤,某种与血脉相连的情愫。
于是《莫高窟》写进了教材。那是历史在某一个瞬间遗留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那彩塑、那壁画,无不凝聚祖先血液中某种殷红的期盼,那飞天的舞姿如此神奇,那美丽而迷离的眼神永远闪
烁在那个混沌的、只有浪漫的想象的岁月,那是祖先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渴求还是某种含糊的解释;那微笑的神灵呀,只有我们——华夏民族的后裔才能在烟尘中读懂,因理解而膜拜。于是才有了今天演绎的敦煌舞曲,才有了一本又一本读来让你性灵澄明的敦煌故事,那里有向往,有抗争,有血有泪有叹息,也有微笑!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这是课文中的两个介绍彩塑和壁画的段落。尽管这种穿透历史的仰望有些吃力,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补充完全可以缩短仰望的距离。可以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收集大量的资料,如彩塑、壁画丰富的图片和《藏经洞发现与敦煌遗书流散》等补充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的流畅,学生眼中的激动,与我诉说的眼神交汇,我的心满满地,满满地被填充着。但始终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什么没有告诉我的学生,好像总还欠了他们一些什么。孩子们明亮的目光还可看到更远更远……
让他们再写写阅读的感受,再补充一些历史文化的文本阅读。这些都做过后,心里仍然不够踏实。走在濠河桥畔,侧目望去——南通博物馆群落。
她真实记录着南通悠久的历史文化,生动展现着南通建设的丰硕成果;堪称融人文和科学于一体的故乡史诗,集气质与风韵于一身的城市画卷;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积淀丰厚的教育资源,更是广阔生动的文化课堂。
家乡的记忆!和丝路花雨一样的记忆!
当学生真正走进博物馆时,似乎已经熟睡的历史文化顷刻间在学生凝视的目光中激动地醒来,在这鲜活的阅读方式中,城市的记忆一次又一次被打开,并得以如此明亮地被继承和延续,记忆就不仅仅只是记忆了。一旦静默的建筑和凝滞的文明碎片被温柔地触摸和理解时,历史的血脉和现代乃至未来便被畅快地联结起来。
俯察家乡热土,沉淀历史记忆,接受文化熏陶。孩子们在凝望、触摸、捡拾、体验中继承着优秀的历史文明,在浸润和濡染中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语文的责任。
第三篇:文化苦旅 莫高窟 读后感
因为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清新豪迈,不冗长繁琐不矫情。所以,这次的作业内容我选择了品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他说它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说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他说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的多”。博大精深的佛教理义被寂寞舞者演绎得淋漓尽致;千年的宗教史和文化史在身人交融中诉说和传递;虔诚的信仰,为美的信念在邂逅的一瞬间爆发。经历了这种仪式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仪式的洁净与高超。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他在《.废墟》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他看来,废墟就是过去的写照,是现在和未来前进的基石。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的废墟,它浓缩了中国太多的历史,这莫高窟早在1600多年就存在了,它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亲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故一朝大显于尘世,顿时惊艳不断,不止是游人,学者,不止是艺术家。于此,秋雨先生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时而想象,时而述说,总之是入情入理。在这里,你会觉得废墟不废,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值得飞天后人的我们代代珍惜
他说的这些,我大都可以理解。
我在高中之后也曾去过一次莫高窟。从敦煌到莫高窟车开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里,除了开始,其他时间的景色几乎一模一样。黄沙,黄土,一片黄色,偶尔会有几棵胡杨几株骆驼刺,太阳很高很大,天空万里无云。
我曾经想象过莫高窟的样子,粗犷而神秘。但是等我真的看到莫高窟的时候,才知道,其实我的想象远不及它千分之一,她是那么壮丽,那么浑厚。讲解员说莫高窟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造就的。他们把钱变成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自己的信仰,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然后,千佛洞便出现了.这种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让我深深的的感动着,也深深地敬佩着.一切为宗教信仰而来的人,双眼晶亮;一切苦旅者的人,浩浩荡荡.敦煌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它是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只要有机会,我便会投奔这种仪式,接受神明的洗礼和熏陶,洁净充满欲望的身体和灵魂。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的信男善女也一定会时时抬头,仰望前方——金光闪闪,千佛显圣。
不一定有什么宗教,但一定要有一种信仰,相信真诚永远战胜邪恶,智慧永远击败愚昧,心中的上帝永远在朝圣路上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跋涉到天堂。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第四篇:莫高窟(本站推荐)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苏教版)第18课《莫高窟》。教学目标:
1、认识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样子和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彩塑、壁画、藏金洞)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它们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
二、学习“彩塑”
1、欣赏3幅图片
(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老师这有3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3张图片]
(2)谁来猜?她说得对吗?【带字的3张图片】对,回家预习肯定很充分,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3)老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神态、动作,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
(4)谁来说?
菩萨:是啊,眼睛微闭,嘴角上扬,一看就是一位菩萨,而且是一位这样的菩萨?【出示:慈眉善目】
天王:衣着,是啊,身穿铠甲,的确威风,是为天王。
动作,你从他的动作,手里拿着武器,发现他是一位天王,这是从动作看出来的,还有别的地方吗?他的神态可不可以看出来呢?
神态,他的眉毛都快竖起来了,给我们一种特别威严的感觉,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王,而且是一位怎样的天王呢?【出示:威风凛凛】
力士:这位力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肌肉,肌肉多么发达,肯定力大无穷。
动作,五指张开,好像准备决斗。
神态,怒目圆睁,真是一位【出示:强壮勇猛】的力士。
2、阅读3尊彩塑的语句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3尊彩塑,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3尊彩塑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出示3尊彩塑的语句】
个读,齐读。
3、欣赏“卧佛”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另一尊彩塑,自己往下读,找一找。
(2)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卧佛图】神态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神态安详的呢?
是啊,他侧身卧着,好像在睡觉,嘴角还露出浅浅的微笑,面部表情很柔和,这就叫——【神态安详卧佛图】
4、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彩塑,他们有的——【4幅彩塑图】引说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神态安详。
5、每一尊彩塑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尊彩塑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请在第2小节找出2个表示彩塑各有特点的词。
对,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但这些彩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板书:惟妙惟肖)
6、莫高窟有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多少尊?对啊,两千多尊,课文只列举了其中的4尊,但我们已经了解了两千多尊都是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都是这样的——指读板书惟妙惟肖。
7、看到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呢!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读课文的第2小节。
8、练习背诵。这么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要牢牢地把它记在脑海
中,能做到吗?【出示填空】
9、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这段文字,真了不起。
三、学习“壁画”
1、【播放音乐《大梦敦煌》】教师范读第三节。
2、同学们,拿起课本,像老师一样,读读描写壁画的内容,捧起课本,读一读这小节。
3、好,我们来看这句话,【出示过渡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在结构上叫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的是哪一句?引起下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中的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让你觉得莫高窟的壁画怎么样?【出示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变红的过渡句】
4、四万五千多平方米,那是多大呢?老师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都画上壁画,那么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就大约有400多间教室那么大,的确非常宏伟。
5、这么宏伟的壁画中,最吸引你的事什么呢?【出示飞天的语句】
6、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飞天的语句,找出你喜欢的一种飞天,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飞天形态各异,但仅仅是课文中列举的5张吗?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吗?
8、是啊,同学们想象的飞天很美,莫高窟的壁画不仅飞天美,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很美,描绘神佛形象的很美,反映民间生活的很美,描摹自然风光的也很美,总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都很美,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它——【板书宏伟瑰丽】
9、看到眼前这么美的壁画,想到古代劳动人民在那么简陋而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绘制出如此精美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10、是啊,勤劳而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捧起课本,读出变化的宏伟瑰丽。【音乐】
四、学习“藏经洞”
1、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的藏经洞,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想想这小节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你从这小节中了解到了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到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千多件。可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藏经洞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来到莫高窟的人都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走一走呢?既然什么都没有了,还来看什么了呢?
(1)文物没有了,但灿烂的历史还在,那些流失的文物根在中国,魂在敦煌。
(2)人们来看还有什么原因呢?想想大量珍贵的文物为何被抢走?人们来藏经洞是为了?
4、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中国的兴盛与衰弱,站在藏经洞,我们能想起很多很多。
5、著名作家余秋雨曾三次来到莫高窟,他曾这样写道【出示余秋雨的文章】
五、学习第5节
同学们,我们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走进了饱经沧桑的——藏经洞,这些都告诉我们——引读【第5节】
六、作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了解了课文第一小节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2、3、4小节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一小节点明了莫高窟的意义这叫什么结构?请你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
第五篇: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第一课时说课稿
山泉镇中心小学
孙晓红
大家好,我是山泉镇中心小学的孙晓红,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莫高窟》,我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说这节课的。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力与智慧。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去大城市游览名胜古迹的机会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件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法学法
我制作了ppt文稿,带学生走进敦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敦煌的宏伟壮观。让学生受到感染,感受到祖国的博大、恢宏,引起学生的共鸣。文化上的魅力,加之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就读出了感情,油然而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我通过播放莫高窟全景图片,紧紧抓住学生的感官感受,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莫高窟的?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能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线。
(三)、主动探究,理解感悟。
在探究课文时,我层次分明,有详有略。
1、学习第1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概括段,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莫高窟的位置,环境以及它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2、导学第二自然段
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使学生抓住本段的中心句。然后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与学生阅读关于彩塑相关描写融为一体。之后出示“彩塑”中的“卧佛”,师生共同总结先概括后具体,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面对这一尊尊惟妙惟肖,气魄宏伟的彩塑,游人们发出怎样的赞叹?随后,我马上充满激情地小结,使学生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带着这种自豪感朗读,更好地体验中华瑰宝的魅力。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一找中心句二抓重点描写三了解写作方法四理解词语句子五情感升华。为第三自然段的自学做好铺垫。
3、自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叫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检查自学效果。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了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画出了描写壁画的重点词语:精妙绝伦,宏伟瑰丽,引人注目,翩翩起舞…….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这样的排比句来修饰文章,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课文内容,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我出示了一组后人解读飞天的图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飞天的美伦美幻。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让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想象:藏经洞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呢?出示藏经洞图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外国入侵者的掠夺。激发学生的惋惜和愤慨之情。
5、默读最后自然段,总结回味
默读课文,画出全篇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抓住中心句提问: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引导学生探讨。
(四)创设情境,总结全文
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让学生任选,介绍彩塑、壁画、藏经洞。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力求体现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以下板书:
艺术宝库
莫高窟
智慧的结晶 我通过这节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件教学贯穿始终,学生图文共享,情景交融。第二自然段的导学,我有的放矢,学生不但学会了应学的知识,还为第三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为学生们的表现喝彩。尤其在藏经洞的教学中,对外国入侵者的掠夺,孩子们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