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活动单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在假想中流露出的高尚人格。
2、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重难点 】
1、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相关链接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我们都熟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几乎绝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我们也都熟悉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失去光明的阿炳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而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却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在与残疾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朴素甚至接近于家常的话语中,她流露出了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可以这样说,尽管作者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给我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么本文所袒露的心迹,却给了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名人评论:
1.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2.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的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罗斯福夫人)
重点字词
①轮廓()
②翌日()
③孩稚()
④虔诚()
⑤堵塞()
⑥憧憬()
⑦瞥()
⑧百舸()
⑨禁锢()
⑩绚丽()
(11)恬静()
(12)如醉如痴()
(13)禁()锢/弱不禁()风(14)堵塞()/塞满()/边塞()
活动
一、整体感知
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
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
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3.再读课文,填写下表,然后作简要分析。
日期
活动
第一天
白天
夜晚
第二天
白天
夜晚
第三天
白天
夜晚
简要分析:
活动
二、文本研习
问题1.“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问题2.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问题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问题4.“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5.“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文章朴素的表达方式对体现真实性有什么作用?
问题6.朗读最后一节考虑,作者重新面对黑暗有没有恐惧,失落,懊悔?
活动
三、自主探究
透过这些“美妙的回忆”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谛,也正如《盲人看》里的盲人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纵观全文,我们看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联系课文内容、阅读资料的简介,讨论、交流。
提示:同学们,会联想,想象海伦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颗炽热、求索的心。
一颗坦诚、趋势的心。
一颗朴素、博爱的心。
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
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
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
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一颗追寻人类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
第二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凯勒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为什么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第三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海伦。凯勒,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她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视觉与听觉,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我不禁对小海伦产生了同情心。一个幼小的孩子在这样一个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里,只有无尽的黑暗,那他会多么的孤单、害怕呀!
可出乎意料的是,小海伦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对她的折磨,她勇敢地站起来,和病魔作斗争。后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与教育下,海伦。凯勒掌握了五种文字,并且在她的不断坚持与努力之下,她考上了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
海伦。凯勒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盲聋人造福。
海伦。凯勒这个有着一颗坚强不屈的心灵的女子,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其实,没有人不向往光明,没有人不向往幸福,更何况是一个盲、聋、哑的女子。海伦。凯勒虽是一位残疾人,但我认为她比健全的人更健全!她用行动告诉了人们:拥有光明是多么可贵,我们应该珍惜光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海伦。凯勒曾问过我们一个问题:“假如你也只有三天的光明,你会用你的眼睛看些什么?你会把你的目光停留在那里?”
看到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沉思。想想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每天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天空;闪耀的星星;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可我们却虚度光阴、不思上进,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对于海伦。凯勒来说,是那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要学会像海伦凯勒一样坚强、上进。
第四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初二一班张黎虎
作者:海伦凯勒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本:2008-5-1出版,I S B N : 9787535437181
价格:16元
书籍梗概: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也许你无法回答,因为我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也许根本就体会不到海伦的痛苦。本书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本书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本书中最精彩、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篇章。在文中,作者希望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里,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朋友;能去参观自然史和艺术博物馆;能看看纽约城和日常世界;最后还要去看一场戏剧。三天的活动,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创造的高度赞美。
我的推荐语:马克吐温说:“她的故事已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人们,并经继续影响世人,直到永远。19世纪出了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则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生中没有感受过声音和光明,经常被疾病所缠绕,她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哈佛大学,为慈善机构筹集大量善款,帮助了无数的残疾人。这本书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伦坎坷的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和心路历程。海伦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把握属于自己的时间。她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勇于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争取人生的辉煌。
精彩片段:我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了,但这肯定是我的老师到来之前的事。我注意到母亲和朋友们用嘴交谈,不像我用手比划。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之后,当别人说话时,我就用手触摸他们的嘴唇。可是,我仍然无法理解他们的意思。于是我试着像别人一样嚅动自己的嘴唇,企图以这种方式和他们交流,可是他们却无法理解我的意图,没有丝毫反应。我大失所望,气急败坏地大发脾气,甚至暴跳如雷地叫嚷踢打,直到筋疲力尽才肯罢休。
第五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勤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书中介绍了海伦·凯勒生下来后,就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她便失明、失聪、失声,变得古怪、粗暴、无礼。到了后来,她的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勤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读完了这本书,我被海伦·凯勒深深感动,她凭自己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且成绩也十分优异,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而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难道我们不该好好珍惜吗?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不能虚度光阴,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
黄宗铖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