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说》讲课稿
师说(韩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二教时
(一)、教学要点:解题、简单介绍作者、读讲课文第1、2两段。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板书课题《师说》。
2、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pán)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3、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前者是说“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后者是说“不用袭用古人现成的词句,而要尽量用自己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这里“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晚辈),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世果群怪聚骂,指目(手指而目视)牵引(拉拉扯扯),而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因有进步的一面,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影响的。
4、教师范读课文并读讲课文第1、2两段:
第1段:(译文)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随他,以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讲解)这一段总述“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应该拜什么人为师的问题。
首句开门见山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古”,古时候,指两汉以前。“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者”,附在动词“学”的后面,结合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叫“者”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字结构“……的(人)”“学者”是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学问的人。“必有师”三字,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
第二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者”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者,……也”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格式。“所以”,用它。以上从正面说。
第三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词,代“知”的对象,指知识和道理。“惑而不从师”,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跟随老师学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后也得不到解决了。以上再从反面说。
一正一反,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接下来,提出对“师”的看法: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一个难句。“夫”,音义同“彼”。“庸”是疑问语气助词,可译成“怎么”。动词“知”后面的结构复杂。“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师之存也”,有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在结构上,既照应开头“传道”是“师”的首要职能,又为下段议论张本。(带领学生集体朗读本段一至三遍,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提问: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从师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师不能解惑)
(3)、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归纳第一段(板书):概述要从师 提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正面阐述道理:老师职责、从师的必要性、择师标准。
小结:这一段论述师的职能和从师的必要性,中心围绕一个“道”字。这和作者自命继承儒家道统有关。文中提出从师不论长少、贵贱,有他破除对长者、贵者的迷信的一面,也有为自己“抗颜为师”(一本正经地做老师)申说理由的一面。
第2段:(译文)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哪!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所以成为圣人,愚人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自这个原因吧?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儿童们读书,帮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一方面)句读不明,(另一方面)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成群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乎阿谀。”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了。巫医、音乐师和工匠,是所谓上层人士看不起的,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见识却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很奇怪吗? 讲解重点词句: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之:助词主谓之间。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众人’:一般人,今常指大家。‘下’:形容词,低。‘耻’:意动,以„„为耻。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名词,圣明的人;后一个“圣”,动词,圣明。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以„„为耻
惑:形容词,糊涂。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谓:说的。
者也:表判断语气。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明句读,宾语前置句,之,前置标志。“惑之不解”结构同。或:代词,有的人。
(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遗:丢掉。明:明智。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之:这
不齿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讲解对比手法:
本段重在批评当时社会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文章紧承上文“学者必有师”的观点,慨叹今日师道之不传,转入对”耻于从师”的批评,过渡极为自然。运用反复对比的方法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来对比。
说明如果不从师学习,那么愚人就更加“愚”了。“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义同“岂”,表推测语气,“大概”的意思。“此”,代词,指从师与否。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与文章开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有什么不同呢?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由“凭借它”的意思引伸为“……的原因”;文章开头句中的“所以”则是“用他来”或“靠他来”的意思。都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再以“为子的择师”和“其身则耻师”来对比。
证明这是“小学而大遗”的反常的做法。“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是一个难句,要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指“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大遗”指“惑之不解,或否焉。”
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来对比。
说明“士大夫之族”在这个问题上连“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都不如。最后以慨叹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是一种可怪现象,与本段开头相呼应。注意:“官盛则近谀”的“谀”后面的引号应当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韩愈对“耻学于师”者的批评,不是“士大夫之族”讲的。这段末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见识”讲;后一“其”,音义同“岂”,表反问语气。
集体朗读本段一至三遍,读后小结:
通过以上三层对比,极言师道不传之可叹与可怪,针砭时弊,发人深思。提问: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古之圣人”在从师方面是怎么做的?“今之众人”呢?两者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从师而问;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2)、“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怎样自相矛盾的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怎样做的? 不耻相师;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归纳第二段(板书):批评不从师。(对比论证)
分论点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1、2段,并作好回讲课文第1、2段的准备。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要点:
1、读讲课文第3、4段并总结全文;
2、结合思考和练习讲讲古汉语部分字词的用法。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检查复习:指名朗读、回讲课文第1、2段。
2、读讲课文第3段:(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如此罢了。
梳理第三段重点词句: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常:固定的。后一个‘师’:以„„为师,意动。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类,辈。贤:道德、学问、才能。下文“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贤,则可作‘高明’讲。“术业有专攻”,‘术’本义是道路;‘术业’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而是所从事的学业。‘术’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对》有‘智术浅短’,智术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国路线’。
“三人行”的‘三’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见多’,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
提问: 要求(1)(2)题用原文回答: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2)、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本题不用原文回答)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集体朗读本段,读后小结:本段从正面进一步阐明能者为师的道理。引用历史事实,从“古之圣人”中举出孔子为例证加以申述。从孔子师郯子等人的事迹,推断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个重要结论。这个观点,无疑是进步的。
(板书):从师的范例。(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分论点二:圣人无常师
3、读讲课文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李家的孩子名字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重点讲解: 好:喜爱。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通:普遍。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于,介词,被;学于余:介词,从,向。
行:遵行。贻:赠送。
提问: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
明确:三个原因:
1、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3、能行古道。
齐读本段归纳(板书):本段说明写作本文的原由。
作者称赞李蟠“好(hào)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的是慨叹“师道之不传”,古今对照,虚实并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既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集体朗读全文一、二遍。
4、总结课文: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希望能够理解。
5、统观全文结构:
第一节、概述要从师。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节、批评不从师。(对比论证)
分论点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第三节、从师的范例。(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分论点二:圣人无常师
第四节、写作此文缘由: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照应以上两个分论点:
立论:老师的职责、从师的必要、择师的标准(立)。--------第一段(中心论点)
反面论证:批判耻于从师(破)-------第二段(第一分论点)正面论证:师生关系与师道关系(能者为师)(立)。------------第三段(第二分论点)
6、部分古汉语字词的讲解:(1.)通假字::::
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2.)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1、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到。
(今)初等教育的学校。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古)所说的。
(今)含不承认的意思。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3.)词类活用现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作动,低于
吾师道也
名作动,学习
小学而大遗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则耻师焉
意动用法,以„„为耻
不耻相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
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师
(4.)一词多义::::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老师
2、吾师道也
动,学习
3、吾从而师之
意动,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
动,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
名,有专门技艺的人
6、齐师伐我 名,军队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流传
2、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解释经书的著作
4、朔气传金柝
动,传递,传送
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吾师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策之不以其道
规律
其::::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他。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指圣人。
4、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大概。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指士大夫,6、吾其还也
语气,还是。
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子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这类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助,取消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
助,提宾标志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代“六艺经传”
6、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我
7、蚓无爪牙之利
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8、吾欲之南海
动,到、往
于::::
1、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趋向,向
2、于其身也
介词,表对象,对,对于
3、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比较,比
4、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
(5.)特殊句式::::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短语后置句
2、学于余。
介词短语后置句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4、不拘于时。
被动句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第二篇:师说讲课教案定稿范文
11、《 师 说》教学设计
执教人:王显秀
时间:2013年10月17日 教材简析:《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而且相当典范。文章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韩愈提出的师道观很精辟,完全打破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将老师和学生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韩愈在阐明观点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感情,使文章气势奔放,这篇文言既有论说文的特点,又不乏有散文的风格。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点,把握对比论证的方法,又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品味作者强烈的情感。在文气中感受作者高尚的人气。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传”“师”“道”“之”“其”等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朗读并背诵这篇文章。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探究式学习。引导理解背诵。情感与价值观:
把握并理解作者师道观,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感悟作者坚守真理的人格魅力。学习重点、难点: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课文第二段,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理解作者师道观,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和高一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我把文言放在导学案中,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基本能完成。但一些关键的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还需在课堂强化。高二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文本内容老师也不能讲得太多,多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设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全文安排三课时,具体预设流程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结合《学与导》上的“导读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作品、背景、古代“说”文体知识等。
2、结合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论证结构。
4、学习第一段,把握作者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
5、作业:反复朗读第二段,归纳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点并制成学习卡片粘贴在积累本上,摘录作者师道观的名句。第二课时见后面。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积累并整理三四段文言知识点。(课前准备,上课展示)
2、引导进一步辩证地领悟作者的师道观和感情。
3、写作特点赏析,总结。
4、作业:背诵全文,完成点精训练提升题。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
学生:
1、搜集古今尊师故事;
2、朗读课文成诵;
3、根据导学案进行结构化预习。
第一、三课时教学过程:略。
第 2课时:
教学内容:重点研读第二段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2、感悟作者文气和人气(精神)。教学设计思路:
文本第二段主要针对当时的世风世俗,当时的现状,所以我导入安排由背景导入。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因此我把第二段的文言知识点放在了导学案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课前去完成,只是上课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这篇文章很特殊,既是一篇典范的论说文,作者又融入了大量的感情,它又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所以我在教学这一个重点自然段时安排了两个突破重点:一个是对比论证方法的学习,另一个是作者情感的领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诵读、去感受——论证的力量与美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背景引入)
在唐朝中期的时候,一种门阀制度和风气依然存在。在这个时候,一些贵族子弟(他们)凭借出身门第天生就是统治者,在他们眼里知识和学习毫无价值,更不把从师学习放在心上,这种风气当时非常流行。这时候一位大文学家(韩愈)拍案而起,写了一篇力作《师说》来抨击这种腐朽风气。这篇文章一出,士林哗然,当时整个士大夫阶层把他看成异类,视为狂人(疯子)。那么韩愈在《师说》里面究竟说了些什么,引起士大夫之族如此强烈的反响?我们今天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世风时俗。(出示教学目标)
二、研读第二段。
(一)、预习反馈:
1、检测第二段重点词语和典型句子。
课前要求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在第二段找出重点词语3—5个(关键词),典型句子1—2个(从翻译的角度去找),准备在课堂展示。(提示:如典型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虚词、特殊句式等)师点评后明确(出示课件)
关键词:众人、所以、小学、师、惑、道、之、其 典型句子:(翻译时关注关键词和语言点)
(二)、探究文本内容和对比论证手法。
1、朗读第二段。(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互动解疑: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心句)(提示:中心句的关键位置往往在一段的开头)
3、互动解疑:为什么会出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样的现象呢?当时社会风气怎样呢?用此段一个现成的词语来概括——耻学于师。(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内容)
4、互动解疑:为了批判“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对比)具体说说用了哪些对比?怎样进行对比的?从哪几个方面来批判这种风气的?(引导学生认真默读文本,在文本中找答案)
生答后师明确:
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先从“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又从“爱其子”与“于其身也”的对比得出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再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中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
5、讨论:这种正反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好处)?结合具体内容谈谈。
(三)、领悟作者情感,感受韩愈文气和人气。
1、听读(或者朗读)第二段(提示:注意读出语气和情感)
2、找出三组对比的结论中表明作者评判(或批判)的语句,并通过朗读体会三次批判的语气是否一样?
明确:“其皆出于此乎”,是用推测语气作判断;
“吾未见其明也”是用否定的肯定语气作判断; “其可怪也欤”是用惊诧感叹语气做判断。
3、找出三处感叹句并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无奈、痛心、愤慨)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感情色彩非常强烈,朗读时注意语气,注意作者的情感。)
三、小练笔。请结合我们学过的前两段,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韩愈的人格和精神。(提示:可仿照二段第一组对比的写法)
四、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不仅感受了他的文风,也感受到他不顾流俗的勇气。同时感受到他敢于坚守真理的精神。
五、作业:小练笔。(写在小作文本上)
《师说》过去了一千多年,今天我们身边还没有人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结合实际,谈谈你或你的同学在从师学习方面做得怎么样?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不良风气?面对这些风气,你持一个什么态度?(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必须要有对比论证,字数5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社会风气„„„——耻学于师
对比
批判
主张:从师学习
句式、感叹
后记教学反思:
《师说》是一篇文言文,而且相当典范。上课时有一个老问题不好突破,但又不能回避。即如何把握好语言层面内容处理和内涵、艺术解读的把握的关系。把它上成古汉语课,不放过任何一个现象,甚至学术争鸣的内容也拿到课堂上,既低效,又不合理。我觉得语言知识的处理一要注意课前预习、复习巩固与课堂的衔接,二要把它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去处理,不要孤立处理。因此我把文言文知识点放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课前完成,上课展示检测。但在展示检测过程中没到达到我理想的效果。
文章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像论点、论证方法肯定是学习的重点,但韩愈著文“不平则鸣”,在其中注入了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品味、去诵读、去感受——论证的力量与美感。但具体实施中处理对比论证这一环节时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整堂课时间紧,也没达到预设的效果。
经过这次历练,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还需努力,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体会:通过这次比赛,我感触颇多。形式上的追求远远超过文本的研究,文言文的课堂赛课,是追求如何引导学生去研读文本还是追求形式的多样?有些老师并没有深入文本的研究,为了所谓的“新颖”,为了课堂热闹,形式多样,在那么长的文言文中来个“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是“雾中看花”还是仙女“空中散花”?甚至把议论式的文言文纯粹上成一堂德育班会课,让人莫名惊诧,可反而特别受人青睐。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一堂表演课含金量究竟有多高,高中学生在一片欢笑和热闹中究竟获得的是什么?我实在不敢恭维,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第三篇: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说课
六说”的具体要求
1、说课标主要说两点:
(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2)根据“地位”和“作用”。
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思想教育目标
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
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B、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C、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受实在的课堂实效。
4、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问题不再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5、说训练
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训练一般分为:① 形成性② 巩固性③ 分层能力训练三种类型。对应解决分别为: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
6、说程序
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说课的内容是“六说”,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印象。
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
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
上课
把握热闹的“度”
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是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应该这样:
1、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的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死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4、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
听课
听课的三个步骤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良好的社交对孩子成长的促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小学时孩子周围更多是玩伴;初中时期,孩子会和同伴分享很多故事,发展深厚的友谊;而到了高中时期,同伴会给予孩子包括学业上的多方面支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补充哪些知识?(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评课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①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③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④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 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1)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2)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第四篇: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一、说课
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六说的具体要求
1、说课标
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思想教育目标 ①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
③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B、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C、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受实在的课堂实效。
4、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问题不再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5、说训练
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训练一般分为:①形成性②巩固性③分层能力训练三种类型。
对应解决分别为: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
6、说程序 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说课的内容是“六说”,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印象。
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
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
二、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
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是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应该这样:
1、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的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死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4、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
三、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良好的社交对孩子成长的促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小学时孩子周围更多是玩伴;初中时期,孩子会和同伴分享很多故事,发展深厚的友谊;而到了高中时期,同伴会给予孩子包括学业上的多方面支持。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四、评课
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
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第五篇: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诀窍(各科都适用)
说课
说课要求“六说”
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六说的具体要求
1.说课标主要说两点:
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思想教育目标
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
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B、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C、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受实在的课堂实效。
4.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问题不再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5.说训练
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
训练一般分为:① 形成性② 巩固性③ 分层能力训练三种类型。
对应解决分别为: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
6.说程序 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说课的内容是“六说”,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印象。
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
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
上课
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
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是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
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应该这样:
1.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的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死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4.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3
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4
评课
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
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①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③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④ 计算学力不同的学生的活动时间。看学力不同的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 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电子白板等熟练程度。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以上这些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诀窍,拿来就能用,建议各位老师慢慢品读!1
说课
说课要求“六说”
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六说的具体要求
1.说课标主要说两点:
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思想教育目标
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
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B、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C、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受实在的课堂实效。
4.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问题不再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5.说训练
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
训练一般分为:① 形成性② 巩固性③ 分层能力训练三种类型。
对应解决分别为: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
6.说程序
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说课的内容是“六说”,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印象。
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
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
上课
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
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是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
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应该这样:
1.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的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死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4.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3
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4
评课
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
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①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③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④ 计算学力不同的学生的活动时间。看学力不同的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 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电子白板等熟练程度。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以上这些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诀窍,拿来就能用,建议各位老师慢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