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史陈列馆参观计划及总结[精选]
参观校史馆活动
第一部分:组织策划篇
一、活动主题
感知母校历史,争做栋梁之才
二、活动背景
母校已迎来了建校60周年校庆,了解华科建校发展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现今的我们非常的重要。校史告知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和自我的人生规划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身为华科学子,了解母校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母校的发展,激发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支部成员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继续学习和弘扬华科大的精神,更深的领会“明德厚学”精神。
第二部分:摩拳擦掌篇
一、前期准备
在参观校史馆活动的准备阶段,支部发动全体成员及班级同学收集了有关母校历史及母校校史陈列馆的一些老照片和老故事。并发送到QQ群中进行共享,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反响,给予了本次活动很大的支持。
二、活动流程
11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感知母校六十周年的艰辛和辉煌。下午三点钟,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在校史馆外集合,拍照留影。同学们欢声笑语,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校史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历史展区和现代展区,感受新中国高等教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了解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的累累硕果。之后,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活动。同学们被展馆所展出物品所包含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意义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地进取,为母校再添辉煌。
第三部分:活动特色篇
一、组织得当,参与度高
本次活动,支部成员参与度极高。除了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还有一部分的积极分子也加入了进来。同学们非常有秩序地在校史馆外集合,统一进馆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保持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图片宣传,反映良好
本次活动的前期宣传主要选取了一些新颖别致的老照片,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附件一:参观校史馆活动策划书 附件二:参观校史馆活动总结
附件一:
参观校史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迎接华中大六十周年校庆,引导在校研究生感知华中大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培养对母校的深厚情怀,同时加强在校研究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外国语学院党支部开展了本次参观校史馆活动。校史告知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和自我的人生规划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母校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更有助于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母校的发展,激发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支部成员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继续学习和弘扬华科大的精神,更深的领会“明德厚学”精神。
三、活动主题
感知母校历史,争做栋梁之才
四、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主要面向12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全体同学
五、活动宣传 1.QQ群宣传 2.寝室为单位宣传
3.邀请院内急着跟踪关注本次活动
六、活动具体流程 1.集合,说明注意事项 2.拍照留念 3.参观校史陈列馆 4.总结交流
七、后期总结
1.总结工作:参与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出亮点和成功之处,发现不足之处并改正。2.宣传工作:通过院网络宣传板宣传此次活动的实质精神。
附件二:
活动总结
一、活动理念的创新
本次活动的起点是感知母校的历史,终点是争做栋梁之才。通过了解母校发展的艰辛和取得的累累硕果,激发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为自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图片宣传,新颖别致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一些新颖别致的老照片,在全体研究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活动的高参与率奠定了基础。
三、完善宣传机制
本次活动的成功证实了完善宣传机制的重要性。需要充分发挥多种校园媒体及博客、微博、人人网、QQ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全过程、全范围得进行宣传。同时,后期的宣传工作也十分重要。有利于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有助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参观烈士墓及红岩陈列馆有感
参观烈士墓及红岩陈列馆有感
作者:高毅 学号:201212614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调查时间:2014年5月2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红岩魂陈列馆
调查对象:周边群众,游客
调查方式:观察法,访谈法,材料分析法
正文:
在五一节期间,我去了重庆的红岩村观望革命先辈的优秀事迹和历史遗物。站在这些革命遗址前,我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震撼,让我缅怀历史,缅怀先烈。
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沙坪坝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距市区8千米。红岩村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侏罗纪红色页岩而得名。30年代,这里是饶国模女士经营的“刘家花园”。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5年8月 28日,毛泽东同志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红岩村度过了41个日日夜夜。红岩村以它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享誉海内外。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是一幢三层木结构楼房。二楼有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卧室,陈列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毛泽东同志所著词《沁园春·雪》手稿。三楼是办事处干部的工作间及宿舍。这里有一部秘密电台,可与延安直接联系。各房间内有许多反映当年生活和工作的物品及照片。
那天,我还去参观了红岩魂陈列馆,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物把我拉回了抗战时期......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烈士当时的处境之艰难,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内心的纠结,为了抗战的胜利,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面对敌人的虎视眈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周旋。比如我看见的电台和密码本,陈旧的机器和泛黄的本子仿佛在对我诉说着那一幕一幕惊险的故事。为了不让敌人窃取机密文件,革命烈士发挥的自己的智慧,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敌人无法看透其中的秘密。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我就地采访了来参观红岩魂陈列馆的游客,他们很多的人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他们明白其中的来之不易。更加发奋的学习。掩卷沉思,何尝不是呢?曾经有多少少年,觉得自己的条件是与生俱来的,父母爱我是理所当然的,何曾思考过宁静生活背后的代价与付出。许多人说:时代不同了!但我想说:没有先辈们的付出,何来现在你幸福的生活?饮水思泉,无望感恩!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建设祖国,在革命先辈的路上越走越远。
站在那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我想了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毅然奔赴在抗日的最前线。他们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为我们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用他们不屈的灵魂为我们塑造了美好的生活的环境。小的时候曾经听妈妈说过我们身上所佩戴的红领巾就是用先烈的鲜血所染红的,小的时候我还不太懂,直到我渐渐长大,并上了中学我才深深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正是烈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取了我们现在的和平与安定,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我们现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很远了,也许无法体会那时的艰辛,但我们已经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先烈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他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祖国新时代建设的重任,虽然也有艰险和困难,但我们一定会秉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烈士们,安息吧!你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你们的英名将万古长青!
参观完烈士陵园,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思绪万千„„。缅怀烈士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更是一种精神洗礼。他们为革命,为真理,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时时缅怀他们,并把他们作为激励我们工作的动力,进而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真理的追求。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永远坚定党的信念,时刻怀揣革命先烈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及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永远保持对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民的感情。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通过这次的参观烈士墓和红岩,不仅仅让我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也让我的心灵得到升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努力根本不够,比起在战火中的革命烈士们,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在这种环境中,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树立目标,并坚定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第三篇:参观党史陈列馆心得
重温党史,不忘党恩
----------参观湖南省党史陈列馆有感
今天,在学工办李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为期一下午的的党课实践----参观湖南省党史陈列馆,重温党的历史。
经过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名为“潇湘魂”的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大型伟人半身雕塑,三位伟人亲切、伟岸的形象近在眼前,令人倍感振奋。随后便走进了后面的三层展厅。徜徉在陈列馆,湖南党史的脉络和细节清晰而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党史陈列馆布展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陈列”为主题,前三部分采用编年体,分别以“开辟新天地”、“描绘新画卷”、“谱写新篇章”为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三个历史时期,四部分“三湘群英谱”则用专题形式,介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和长期在湘工作的优秀党史人物,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著名英烈代表、各领域杰出代表和历任湖南省委书记。
馆中陈列的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了历史记忆的文物都让我对党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建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崇敬。
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建立,到如今正在谱写的中国梦湖南篇章党史国史不是远离现实的过眼烟云,而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思想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进程中,要把党史国史作为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参观了湖南党史陈列馆展厅,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了历史记忆的文物,立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波澜壮阔而又绚丽多彩的光辉历史。一路走、一路看,这部“走着读”的湖南地方党史,让大家深受感染和震撼。
徜徉在陈列馆,湖南党史的脉络和细节清晰而生动。
第四篇:参观一二九师陈列馆有感
参观一二九师陈列馆有感
涉县实验小学 李家豪
星期六早晨,我和妈妈骑车去刘邓大军的革命根据地——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这次参观是我和妈妈期待已久的一种文化教育和思想洗礼,特别是对于我来说,这次的教育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座落在老区涉县的赤岸村,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原因,后来,这个村落被人们称之为“红色赤岸”。听妈妈说,这里安葬着许多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灵,他们长眠于太行山之颠,脚踏清漳河水,也瞭望着老区人民蒸蒸日上的生活。
首先我们参观了一二九师陈列馆。一踏进陈列馆的大门,只见大厅的中央悬挂着一幅大型的壁画——巍峨的太行山上,刘邓大军的英姿勃发,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正奔赴革命的最前线。看到这样的画面,敬仰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我们跟随前来参观的人流,依次参观陈列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通过一张张纪念画和文字说明,我接受了一场革命教育的洗礼。这里有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曾缴获敌军的机枪和大炮,还有缴获日军的钢盔、防毒面罩及军用大衣,这些物品让我大吃一惊的同时,对英勇作战的一二九师军官们敬佩之至。他们仅凭简陋的作战工具,却战胜了拥有先进武器的敌人,这需要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我还看到了一二九师军官战士用过的水车、纺车,这些原始、古老的生产用具,让我想到了他们的生活曾是那么的艰苦。然而,他们为了缔造新中国,为了老区乃至全国穷苦的人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物生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并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这才换来了今天这幸福的生活……
一件件展品,记录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战斗历史;一段段文字介绍,引领我走近了那段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让我感受到了一二九师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也让我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一脸沉重,但我的心里却心潮澎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一二九师战士的努力就不会有我们老区涉县今天的美好生活。
同学们,当我们喝完妈妈递过的牛奶时,当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走向学校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放声歌唱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吧!
第五篇:参观元帅陈列馆心得体会
12月18日,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我们院第十一期党校优秀学员和老师99人前往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追寻革命伟人的足迹。院党委王和平书记、文长炳副书记、工商管理学院吴庭柏院长、党办赵本齐主任、学生处曹烈君处长、团委刘德清书记等也一同前往。
昨天上午08点30分,参观团一行准时出发,霜冻阻挡不了我们高涨的热情,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来自三大二级学院的学生互相交流,激昂的笑语充满了整个车厢。在徐伟同学的主持下,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聂荣臻元帅生平的知识问答,王书记进行点评,这从很大程度上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中午10点30分,参观大巴抵达聂元帅陈列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座落在江津市区西郊,背倚艾坪山,面向长江,北连琅山开发区,南达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广场,高大雄伟的聂帅铜像,巍巍鼎山之麓的奠基,加上外周成荫的绿树,碧绿的草地以及平静湖水,把陈列馆映衬得庄严肃穆。从踏上那满载革命史、建设史、科技史的阶梯开始,我们寻觅着伟人的足迹,缅怀着革命前辈。摆在广场的大炮,飞机,以及陈列馆内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再一次震撼了每一位当场学生的心,使革命前辈的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学们在聂元帅铜像前重温了入团誓词.党委文长炳副书记、党办赵本齐主任、团委刘德清书记带领同学们向聂元帅敬献了同学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并集体默哀1分钟,表现了同学们对聂元帅的缅怀之情和无限敬意。
在陈列馆,同学们参观了聂元帅光辉的一生,通过解说员的详细介绍,大家对聂帅的生平事迹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聂荣臻元帅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北伐战争、长征,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他胸怀大志,远涉重洋,寻求救国真理,从“实业救国”转向信仰共产主义,由“实业救国论者”转变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革命论者。建国后,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航天事业、军队建设、尖端武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为研制“两弹一星”立下了汗马功劳和不朽功勋。
参观之后,全体参观学子被聂帅的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所感动,铜像广场前,同学们进行了参观陈列馆后的交谈。大家有感而发,积极交流,畅谈心得体会。我们要学习聂帅的时时学习,终生学习的精神,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聂帅为报效祖国,先后奔赴法国,苏联留学,在留学期间,以“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克服重重困难,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为科技兴国思想奠定基础。在早年,他曾以“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和同学相约,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聂帅不仅胸怀大志,更能够用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鞭策自己,在每次有他参加的战役中,他都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戎马半生的聂帅为实现青年时期科技救国的梦想,欣然接受了领导国家科技工作的重任,从此,中国科技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弹一星”使中国在世界核领域和航天航空事业中有了立足之地,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惊叹不已,新中国科技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聂帅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他在革命建设中独辟蹊径,以不变应万变,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难得的宝贵经验和财富。这次参观活动,给全体同学好好的上了一课,聂帅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奋斗终身的事迹深深地教育了大家,参观同学们纷纷表示,以聂帅为典范,加强学习,不辱使命,不断充实自己,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争做时代先锋,争做党的接班人。